第一篇:阅读区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1年10月22日 观察地点:大班图书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前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对象:刘松源
观察记录二
今天早上刘松源小朋友主动去书架上拿了一本书《海洋巨人》他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五页之后,停了下来,好像在思索着什么。眉头紧紧的皱着,然后拿着书去找顾益诚说:“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这个海洋巨人是谁吗?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吗?这么大的动物他吃人么?”顾益诚把自己的书收了起来,连忙坐到刘松源的旁边给他一页一页的讲解起来,这两个小朋友边讲边交谈:“哦,我想起来了,我在电视《动物世界》里面见到过这个海洋巨人,他是鲸”“没错,他是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他身长30米,体重150斤,相当于22头大象的重量。他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是他可不是鱼类,他属于哺乳类。鲸属于温顺的海洋动物,他不吃人,吃海洋里面的鱼和虾”。看着他们讲的津津有味,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还不时的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这是刘松源小朋友唯一一次看这么久的图书。
分析:
通过这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我根据我班的幼儿园的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亲子阅读合作行动”。我们的图书区半个月从新投放一次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每位幼儿可以从家里带图书到幼儿园,因为家里的图书他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继续丰富图书区的数量,扩大图书的数量及范围。
2、鼓励更多的幼儿为全班小朋友讲述自己带来的图书。
3、家园合作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刘松源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不喜欢阅读书到喜欢上了阅读书。更主要是对书里的内容感兴趣了。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智慧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日常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看书的内容(幼儿自带),收集幼儿喜欢看的图书,请幼儿讲一讲书中的内容,并请同伴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讲出完整的故事,而有的幼儿讲不出故事呢?”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告诉幼儿看书要把书看完整,前面和后面是连在一起的,少了哪一页都不能讲出好听的故事来。幼儿似乎理解了,看书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页一页认真的看了起来。
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所以从小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早期阅读观察记录及反思
时间:2006年2月27日
地点:本班图书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灾难》,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洋洋,说:“洋洋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洋洋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石,”“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反思: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习经验。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
笔者认为,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笔者也认为,阅读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
“分享阅读”旨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习经验。因而分享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活动来进行,还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或者可以成为一个主题活动。
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笔者认为,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笔者也认为,阅读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我们期望通过幼儿生活中开展“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实践研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其他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打通经验通道,激发阅读兴趣,使幼儿由个体阅读经验建构到社会经验共建,产生经验连接点,使幼儿会迁移、运用阅读经验。能够在拓展活动中大胆表现,促使多元智能的提高。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智慧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园方创设了宽敞明亮、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活动的“图书屋”活动室,将大阅读区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小区,幼儿可以按需选择地方阅读,从硬件方面起支撑作用。我们坚信环境应该是“会说话的墙”,可以给孩子一种整体渗透。
“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研究的思考和体会:
1、阅读无处不在,促进了整体发展。通过对“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研究,我们更加宽泛了阅读的概念,脱离了阅读作为一种书本阅读的局限性,将“阅读”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阅读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作为导入阅读,有的作为结束交流分享,有的作为活动中间提示回答,也有的在活动前后呼应,给幼儿很多遐想的空间。阅读拓展活动不仅包括正规的学习活动,也包括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非正规的学习活动,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也渗透在每个人的心中,阅读已经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2、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而从小对儿童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将阅读拓展作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主题式的拓展系列,注重幼儿的主动表现。这种主
题式的拓展活动能让教师们积累了综合、整体思考幼儿教育的经验,促进了课程园本化的发展。
进一步的思考: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也有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怎样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加得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自信“我真棒!”?怎样让生生互动、让孩子在自己的优势才能上发挥教师般的作用?怎样减少或弥补孩子间的差距?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思索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在幼儿生活中开展“分享阅读”拓展活动是能够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当今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作力于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至今为止的分享阅读,家庭方面仍属于应用型阅读活动,怎样挖掘家庭的资源、发挥家长潜力,促使家庭也向拓展型阅读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地点:本班图书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观察记录:
许皓云小朋友在班上算是较小而且调皮的孩子,在集体阅读活动时不是特别投入,却喜欢在饭后阅读。一次在阅读区内,拿了一本书翻了几页,就随手就扔在桌上,再取一本,以同样的动作取了5本书,最后一本《小车迷》吸引了他的注意,终于安静下来看书了。分析:
幼儿一般看比较陌生又不太容易理解的图书时速度很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几页就看完了,而让他讲书里的内容却一点也讲不出,看比较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图书会读得津津有味,边看边讲。许皓云小朋友的自控能力较差,喜欢独来独往。措施:
1、要求他要爱护书籍,告诉他:宝宝有家,“书宝宝”也有家。将看完了,要把“书宝宝”送回家。
2、告诉许皓云小朋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就来向老师“求救”,鼓励他与同伴结伴阅读,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引导他看看图、看看字的方法来了解绘本,让他知道书要一页一页地看,并且找出书中奇怪的地方。请他把书的内容转化为口头语言复述出来,从而提高他认真阅读的积极性。效果记录:现在,在阅读区内,他也会和同伴三三两两一起看书,有时还会与同伴两两交换看书,感兴趣的书还会与同伴相互合作和交流了,基本上会跟着同伴一起将看过的书放回原处,逐渐地他对阅读产生了愉悦、快乐之感。案例反思:
1、幼儿在看图书时,喜欢看色彩鲜艳、图案夸张的形象。他们常常会将画面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当他们想要迫不及待地翻阅图书时,教师要提示幼儿一页一起来看画面的内容,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同时,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理解画面内容,做到从头到尾都要仔细阅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示幼儿阅读整本书后要进行复述,能讲出故事的大致意思,逐步培养幼儿会独立的阅读能力。
2、培养幼儿会与同伴共同地阅读,会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来分享书中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大班图书区域观察记录与反思 张梅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及表现。
观察记录:
刘羽森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迪加奥特曼》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崔子豪,说:“豪豪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豪豪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刘羽森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进行交谈。整个区域活动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来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反思: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习经验。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笔者认为,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个人认为,阅读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第二篇:区角观察记录
小班观察记录
观察内容:美工活动
观察时间:2008年10月
观察幼儿:岳嘉琦
观察方式:随机观察 观察过程:
今天我上一节美工课《印树叶》,孩子们用颜料给树叶印画。我事先采集了一些纹路比较清晰的树叶,准备好各色水粉颜料。我示范后,孩子们兴趣浓厚,争先恐后的要进行印画。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上手,画面一团糟,满手都是颜料,衣裳、桌子都带上色了。我想了想,改变了主意。由老师给树叶涂色,让孩子压、印。没印几幅,岳嘉琦瞪着大眼睛一本正经的说:“老师还是让我们自己做吧!”话音刚落,孩子们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变了主意:教孩子们用水彩笔在树叶上涂色再进行印画。孩子们兴奋极了!
教师评析:
岳嘉琦是个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话发自内心的渴望!作为老师怕麻烦,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实在惭愧!幼儿园的教学就是要体现孩子的主体性,让每个孩子动手参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设计考虑周全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机会还是要让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画。
益智活动:小兔过河 材料投放:
水彩笔、操作图片
(一)(上面画有木桩,有的涂了颜色,有的没涂颜色,涂了颜色的木桩是按红、黄、红、黄的顺序来涂色的)、操作图片
(二)(上面第一排是许多红色小旗贴纸,第二排是许多蓝色小旗贴纸,第三排右边是按红、蓝、红蓝、的顺序排列的小旗,右边是空白),小白兔过河故事磁带、录音机。观察时间:
2009年5月22日上午10:20-10:50 观察地点:小班活动室内益智区活动操作区。观察实录:
益智区里小白兔过河的录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儿听得入了迷,在听到小兔子遇到麻烦过不了桥时,围拢来听故事的小不点们着急了,大家都想帮助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来益智区的小朋友们每人拿了一张操作图,先是观察,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相互交流,思瑶观察得很仔细,好像发现了什么,小手开始去拿水彩笔。绳洁好像有点过于着急,拿到操作图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颜色来,旁边的一丹没经过仔细观察也匆忙地涂起来。在老师的进一步提醒下,绳洁、一丹终于发现了涂色规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务。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白兔顺利地过了河,为了感谢大家,小白兔带来了好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旗贴纸,但要请小朋友们为这些小旗贴纸按照前面的规律排好队,排的正确的才能拿到小旗贴纸。在拿到第二张操作图时,孩子们没有像拿第一张时那么着急,而是仔细地观察小旗的颜色,找到规律后再动手操作,所有来益智区的孩子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贴纸,成功的喜悦令孩子们兴奋不已。反思:
本次益智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学习形式排列ABAB型,间接目的是培养小班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涂色能力。活动由故事导入,以优美的情景和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每个环节过度的都非常自然。但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受限,关键环节仍需老师及时有效地引导。从操作材料完成情况看,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同操作材料
(一)比,操作材料
(二)难度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应适当提高操作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小(5)班图书阅读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
观察记录:
明明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古代恐龙》从页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泉泉说:“泉泉这本书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泉泉把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明明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流:“对爸爸带我去看过恐龙的在大公园里”“哦我也看见过的很怕人的”整个活动区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的队伍一起翻看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而言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给讲了遍带到幼儿园后自然就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带书幼儿及全体孩子来说都会有收益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都会有而且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阅读的前提与契机。小班观察记录--玩玩具
观察内容:玩玩具 观察对象:杨雄凯
观察时间:2008年9月 观察方式: 随机观察
观察过程:
“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话一落音,杨雄凯就很快把自己的积木推倒在地上,还把旁边小朋友的积木都推到,然后拼命的往筐里扔积木一边扔一边紧紧地抓住筐,看见小朋友过来,杨雄凯还没等到积木全部收好就搬着筐往一边走,想送进柜子。而小朋友也搬着筐,谁也不愿放手。教育评价:
首先要表扬杨雄凯非常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情,只要喊道收玩具收什么,他总是很积极收拾好自己组的玩具还要去收拾别的组的。玩玩具是杨雄凯最喜欢的事情,只要老师一说开始玩玩具,请坐的好的小朋友先拿,杨雄凯就坐得好好啊!老师真希望我们的杨雄凯上课时也这样,那就更好了!
教育措施:
1、教师要和杨雄凯多交流,告诉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收积木时应该收自己的,将积木轻轻的一块一块放进筐里,不允许哗啦啦把自己和别人的积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处都是积木。送玩具也是几个小朋友轮流的,学会商量,不要每次都抢着送,而使得一个也送不成,浪费了时间。
2、建议家长在家时多给杨雄凯做一些安静的活动。
第三篇:活动区观察记录专题
美术角 张顺成
今天上午我在准备美术角开展印画游戏的材料。“小不点”乐乐朝我准备好的材料不断地打量,还不停地问我:“老师,这是什么?”他乘我不注意偷偷用手摸摸,看到了我准备好多的纸,高兴地说:“哦,是纸团!”准备好后,我就引导幼儿,出示范画问:“你们觉得这张画怎么样?”乐乐马上高高举起了手,但我请的是另一个小朋友。还没等第一个小朋友说完,他就把手举到了我面前还着急地喊:“我,我,我。”这次我请他发言了。他高兴地大声说:“我觉得很美!“”说的真好!”他高兴地坐下了。“谁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我问。“我知道,是用纸团印出来的!”还没等其他小朋友反映过来,乐乐已经大声地喊了出来。为了照顾其他幼儿我把回答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我看了一眼发现乐乐很失望的样子,坐在位子上扭来扭去还嘀咕着:“哎呀,老是不叫我!”
我觉得幼儿的表现因人而宜,有的幼儿思维敏捷比如乐乐,老师提的问题有的对于他来说显得较为简单。这个时候他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当他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时往往会失望继而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假如当他说:“我知道!”时我对他说:“这次我们把机会留给别的小朋友,你仔细听一听看看他们的想法和你一样吗?”这样就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很好地保护了他的积极性,避免他心浮气躁,又引导他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操作区
陈一骁 张康文
区域活动开始了,点点和康文都进了操作区拿起一份数学连线卡,点点很快就把作业完成了,坐在他旁边的康文却不会做,坐着直发呆。“是这样做的!”点点一边喊着一边抢来好朋友的本子想要“帮忙”,可是康文不甘示弱一把抢了回来。这下点点生气了,只见她拿起蜡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康文的卡上画了一道长长的印。乍一看如同白净的脸上添了一道丑陋的疤痕。我立即过去制止了马上要“升级”的纠纷,并问她怎么可以在别人的卡上乱画。她居然还振振有辞:“我帮他做,他不肯!”
这个点点聪明伶俐,接受能力强,每次操作活动她都能正确快速地完成。空下来之后就“无所事事”,于是就出现了“抢”事件。其实作为老师在活动中我们应该及时观察了解幼儿的表现,并要适时处理好。比如当点点完成之后,我及时提出要求:“检查一下,看看自己做对了吗?”这样就维持了她的学习兴趣促使进一步去思考,不也就避免了“抢”事件的发生了么?
表演区
秦宇轩
只见宇轩在表演区一会儿拿起爷爷的头饰模仿老爷爷走路,一会儿拿起鸭子的头饰学小鸭子游泳,旁边好几个孩子在看着他做,并时时哈哈大笑。我走过去后他就不表演了。我说:“怎么不做了,做得这么好老师还想看呢!”他扭扭身子不说话。“这些头饰我们上课时用在哪儿的?”我问,“老师,用来用英语打招呼的。”站在一旁的雅文大声告诉我。“对呀,那你们怎么不一起玩打招呼的游戏呢?”“老师我想玩。”“我也想。”几个孩子挤到我旁边。我帮他们带上头饰与幼儿共同玩,玩得可起劲了。
表演游戏的最终是脱离教师,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自选角色,大胆地表演,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难题,为什么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的积极性那么高?因为幼儿有的胆小;有的不合群;有的缺乏自信心。小班幼儿年龄小,表演内容要浅易、易懂,引起幼儿兴趣的,一般采用教材内容,已认识的角色和学说过的对话,从而使幼儿对表演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是幼儿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教师必须很快投入游戏,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积木区 章汪洋 顾煜天
多多和洋洋两名幼儿告诉我要进入建筑区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先让他们在一起说说今天打算搭什么。他们俩想了一会,多多对我说:“我想搭幼儿园,幼儿园可漂亮了。”洋洋说:“我会搭幼儿园,幼儿园可大了。”他们商量好了,就开始干起来。小班幼儿搭建积木技能的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到活动区结束时,虽然二人的作品只是把积木围拢、搭高,然而,整个操作活动是围绕“幼儿园”这个构想去做的。可见,语言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指示引导的作用。
在幼儿参加游戏时,应鼓励他们在“玩中说”。游戏中边说边玩,能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清楚地表达他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美术区
朱楷
张康文
下午,吃完点心后天渐渐黑了下来,朱楷说:“马上要下雨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正说得热闹,突然天上打起雷来,雷声“轰隆隆”的传来,把小朋友们都吓住了,玲玲捂着耳朵说:“打雷声音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样子将耳朵捂住。果然下起雨,雨越下越大。朱楷得意地说:“看,真的下雨了。”康文说:“雨下的真大,我听到声音了。”我发现小朋友兴趣很高就说:“我们都来看看雨吧。” “雨象什么?落在地上变成什么?” 小朋友看看地面不知如何回答我,我说:“你们看,落下的雨象面条、象线,雨丝落在得上就变成水塘了,雨水落在水塘里会冒泡泡。”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看得更有兴趣了。“我们不看了,来画雨好不好?”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教室里不停的跳着。于是我们的活动区有多了一个内容“画雨”。
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在,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教师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幼儿虽然年龄小,知识量少,但他们对身边充满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会由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引起,当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需要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呼应。这并不是我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但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美术角
刘彭菲
今天,我发现美工角的刘彭菲正在奇思妙想地用纸盘太阳,她把纸的四周剪成穗状,用蜡笔涂上颜色,在“百宝箱”中找出一个小红圆形,贴在中间做鼻子,用废广告纸剪眼睛、嘴贴上,可是觉得不漂亮,她又用水彩笔在上面轻轻点了几下,表示眼睛和嘴巴。在活动中,她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终于在“百宝箱”找到的自己需要的材料,保证了活动的进行。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是开展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材料进行探索,主动创新,材料的提供对决定幼儿可能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起到积极作用。现在很多商品的包装材料品种繁多,美观耐用,弃之可惜。而现成的玩具已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作为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这点,平时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材料,例如,一些废纸盒、饮料罐、挂历纸、旧毛线、碎布等等,并把这些材料放进我们的“百宝箱”。这些材料为孩子开展各种自主游戏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支撑,同时也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原材料。积木区 全体幼儿
有几个孩子正在积木区玩雪花片,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发现地上的雪花积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小朋友,快把地上的积木拾起来。”可是不知是因为幼儿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几个孩子谁也没有去捡。我看到玩具柜上大大小小的塑料小筐,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篓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一片雪花片。这个方法真灵,孩子们都转过身来和我一起捡起来,一会儿,就把地上捡得干干净净。
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小班幼儿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游戏的情境,孩子喜欢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所以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并参与和我一起“捡蘑菇”。扬飞雨
曹亚楠
今天的游戏时间到了,扬飞雨拿出自己带来的书津津有味的玩看着,一会曹亚楠看见了就提出大家一起玩,但是扬飞雨倔强的就是不高兴,曹亚楠哭着对我说:“老师,我对她说了玩具一起玩,她还是不给我玩。”于是,我就对扬飞雨说:“来,借给她看一会好吗?”“不高兴,我就是不高兴。”听到这样的回答,或许你也会和我以前一样,用命令式的口吻对他说:“拿过来。给他玩。”或是“谁也没有玩”但是我知道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以后出现同样的情况还是不能让幼儿自我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于是,我就与扬飞雨单独进行交流,从中得知不给曹亚楠的原因是:今天她不乖。我找到了根源,很快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就相互达成协议,看的时候不能弄坏,大家一起玩等,两个孩子玩的共同愿望都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
解决问题不只是为了眼前,而更应该是长期的。因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了解,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有效的真正的解决问题,彻底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孩子,只有把两个孩子的共同愿望都实现,那才识真正的了解了、尊重了孩子,反之,任何一个孩子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体育区 在此区域的幼儿
体育区域活动中新投放了2个大纸箱子,象两个山峰一样立着,让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刚开始,来进行游戏的幼儿还比较多,后来,逐渐人数减少。到后来,只有几个幼儿,他们没离开,但又不游戏,全都躺在“洞内”休息。我走过去,玩下腰“呦,你们都累了!”一个幼儿对我说:“老师,没意思,我们不想钻了!”“我们可以把山洞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我也钻进了山洞,幼儿的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商量如何变换玩法,他们发现可以把一个三角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空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幼儿可以在里面爬,爬着爬着,发现大纸箱子也在跟着他们一起向前滚。新的方法,又吸引了许多幼儿。
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放弃原来的游戏行为。让幼儿自己动手改变教师投放的体育游戏的材料,变换游戏方式,进行新的游戏。
在面对幼儿放弃游戏的行为时,教师的及时介入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的提示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经验。
美工区
张燕
今天我们刚学做了彩色风车,活动结束后我把一些材料放到美工区。孩子们下课后后,都高高兴兴地折,只有燕子在位置上擦眼泪,我走了过去,抱抱她,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老师,我不会剪。”
燕子在我班属于年龄小的孩子,她活泼可爱,平日里唱唱跳跳都很喜欢,惟独操作方面发展不够好,由于自己做得不好,怕老师和小朋友笑话,因此就不敢去做,缺乏自信心。
对此类孩子,首先要建立自信心。多鼓励她,表扬她,是她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没有压力。其次,教师在师范时要提醒她认真看。最后,在操作时,教师要给她必要的帮助,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积木区观察记录(丁丁)
积木区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丁丁 年
龄:5岁 记录人:叶向娟 整理人:张丽霞
我们班级的积木区里主要投放的是单元积木,最近投放的主要辅助材料是各种大小、各种类型的小汽车,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小汽车的出现让孩子们对拼搭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架桥等比较热衷。记录一:
观察时间:2014年12月16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对象:丁丁
小班的时候丁丁很喜欢一些桌面建构玩具,每次玩具时间他都可以带领周围幼儿拼搭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进入中班后,在“高瞻课程”的引领下,重新设置并扩大了建构类的区域,增添木质积木和一些辅助材料。今天在对积木区材料集体参观了解后,孩子们选择区域活动开始工作了。丁丁选择了积木区。(图片一)首先取出长条方形积木摆放好,再取一些三角形和方块在长条形积木的前面和后面对称摆放,看到我一旁,冲我摆摆手:“老师你看,我搭了一个飞机。”我说:“是的,我看到了你搭了一架飞机,它在飞行吗?”丁:“不是,它已经停下来了,到飞机场了,我再来搭一个飞机停车场吧。”说完丁丁开始搭建飞机场,他用两块长方搭积木和三块小积木搭了一个斜坡,并在左侧用细条的积木围成一个漏斗形。搭完到材料框中找了汽车一辆接着一辆摆放到斜坡上,共放了12辆(图二)。
记录二
观察时间:2014年12月23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对象:丁丁
今天丁丁进入积木区后,正先看了下周围的孩子,看到先进入积木区的小朋友在搭拱形大门,他拿上了小汽车一边穿过大门一边说“嘀嘀嘀”。几个来回后,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搭马路,就走过去帮着一起搭。刚开始,他还是跟前几天一样把大的长方形积木首尾相接铺在垫子上,忽然,他看到了旁边的牛奶罐,他拿起了两个牛奶罐分开放,把长方形积木平放在上面,接着,他陆续拿来了8个罐子塞在积木的下面,我问:“丁丁,为什么这里要放这么多牛奶罐?”丁丁说:“这样会很牢固,不会倒!”后来,丁丁用3块长方形搭积木和29个牛奶罐搭了高架,并在两头搭了斜坡。
记录三:
观察时间:2015年01月06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对象:丁丁
今天早上区域游戏时,丁丁的爸爸来到幼儿园。说明情况后了解到:丁丁在积木区碰到了困难,在家纠缠了好一会儿要爸爸来帮忙解决,爸爸答应过来看看。丁丁遇到的困难是:公路上转弯的地方比较容易塌陷。
今天已经是丁丁连续进积木区的第20天了,我看到他还是喜欢搭高速高架,只是搭建时用的牛奶罐越来越少了,比如今天,每块长方形积木下面他之用了两个牛奶罐来支撑。而且,丁丁开始探索拼搭有拐弯的高架。
记录四
观察时间:2015年01月14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对象:丁丁
今天是丁丁连续进入积木区的第28天,丁丁搭建的高架变宽了,而且不再选择圆形积木作为转弯接口处,而是选择了长条形,拼搭成方形转弯路面。
记录五:
观察时间:2015年01月21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对象:丁丁
今天丁丁进入积木区后首先选择了两层高的路面拼搭,在进口处直接进行长条积木斜放入口。在转弯处用了拱形积木,但是是平行摆放的。因为今天积木区角的小朋友比较多,看到周恬仪在材料柜旁,大声说:“周恬仪帮我拿4个易拉罐。”周恬仪就马上取来了。发现她拿的易拉罐有不同大小,就说:“不对,要4个大的易拉罐。”在放置转弯处拱形积木时先把两个叠加好的易拉罐放置大概的位置,调整好第一对罐子放好,把拱形架上去。然后一只手轻抬起积木另一只手去调整另一对罐子的距离,直至放置合适位置。这时看到其他幼儿的动物园搭建好了,对他们说:“快看,你们的动物园旁边有一条高速公路哦。”说完就去取了两辆汽车放在旁边备用。回到公路位置继续拼搭,这时周恬仪发现公路的一角被其他幼儿碰到,提醒到:“丁梓皓,这边倒啦。”丁丁看了一眼,顾不上这边还没有完工就过去修理。。丁丁在积木区进行拼搭游戏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可以看出他对建构活动是非常的喜爱。在拼搭中对路面的合理调整、修理,都能够看出丁丁的空间架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游戏中遇到的矛盾、困难也会更从容地去解决和应对。
记录六:
观察时间:2015年01月27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积木区
观察对象:丁丁
今天只有4个小朋友进入积木区,于是丁丁和小伙伴们商量搭一个大型的高架桥。
积木区是孩子们比较喜爱的区域,在这个空间里他们不仅能通过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实际的动手,把平时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的事物,或者建筑,用积木搭建起来,还在自发的互动中学会一些建构技能:架空、围合、穿插、垒高、侧靠、等距离拼接等,在每个区域全面开放之后,孩子们得到了自主活动的权利,能更大胆、放松和愉快地游戏。通过记录40多天丁丁在积木区的活动情况,我发现,孩子在按照自己的速度在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没有过多的干预和介入,但是偶尔会给予一些鼓励和小小的提示,比如当丁丁在搭建拐弯高架时遇到困难,一直不成功非常苦恼,我及时地给予鼓励,并引导他关注是哪里出了问题,等等。更多的时候,我会在一旁默默的观察他们,暗暗地为他们的进步欣喜。
第五篇:建构区观察记录
建构区观察记录
观察情况记录:
建构区我们投放了大量的木制积木,重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积木搭建。但是每次进区角之前,我们要强调进区规则,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但是,孩子们的合作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我们有意识让孩子们合作,然孩子们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师的介入与策略:
孩子们搭建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搭建高楼,但是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直接用一块木板斜搭在建筑物上形成一斜坡,我问瑞瑞:“这是什么呢?”“这是楼梯呀!这样我们就可以爬到楼顶了!”基于这种楼梯,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的楼梯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我根据孩子的描述进行简单指导,让孩子尝试用木板搭建成楼梯状,然后让孩子们尝试哪种楼梯上楼更轻便。
改进措施及目标: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
1、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2、如何让幼儿的思路更加打开呢?我想可以让孩子看些平时常见的图片,也许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