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工作案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德育工作案例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材的地方。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职责,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对后进生的转化。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案例背景:我校处于梅河口市东部的中心,是六校合一情况复杂的一所初中,学生家庭条件差距较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学生家长在家务农,有的忙于做生意,有的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不太关注,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我校有一位名叫王××的男同学。父母离异,只能靠祖父母养活,供其上学,家庭特别困难,虽然学校给予一定的减免,但是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还是难以承受,生活极为拮据。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王××同学的穿着在同学中很显眼,衣服破旧,打着补丁。学校要求定制校服,购买复习资料,组织集体活动,他都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作为一个心存自卑心理的学生,他在语言、行为习惯上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异,很难和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沟通。他的祖父母文化素质低,每天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其学习生活,脾气暴躁的祖父经常将生活上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动辄斥责打骂。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同学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危机。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对自己的家庭和成绩感到自卑,不敢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上课从不回答问题,在教室里总是低着头,和老师说话时感到害怕,全身颤抖。学习成绩较差。每天上学放学,在班级内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他似乎与这个班级,与这个学校格格不入。游离与老师学生之外。
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是却很有思想,在每周的日记中,他经常能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我发现他的思维比较活跃,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其次,他经常默默无闻的在班级中做好事,主动修理桌椅和卫生工具,心地善良,淳朴诚实。
我在日记中发现他对家庭生活很不满,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和小伙伴玩,也不与家长沟通,因为他的祖父经常打骂他。他开始自我封闭,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他在日记里写到:“人为什么要活着?我觉得人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想如果死了可能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吧,因为那样就可以摆脱一些烦恼。每次我到五楼上微机课,当我看着楼下的广场时,我总是有想跳下去的冲动,我很想有从空中飞下去的感受。”
看到这些,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同学的心理问题严重到想要通过死亡来解脱的地步。作为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听到班主任反映的情况,我有义务帮助他摆脱心理阴影,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重新拥有健康的心态。
案例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王××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如何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我们打算将王××的个案当作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进行研究。
第二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谈谈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湛江市龙头中学
林树华
摘 要:素质教育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差生转化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容忽视。对差生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做耐心的教育工作,要给与更多关心和鼓励。转化差生为做好素质教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教育;差生转化;持之以恒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差生转化的问题。有一位学者说:“转化一个差生,其功劳并不亚于培养一名大学生。”差生转化工作更繁琐,更细致,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行,教育者必须抱定“差生不废”的宗旨,才能对差生“拉一把”,而不是“摧一把”。我们要有耐心地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动之以情,帮助差生放下思想包袱
所有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自卑感,自暴自弃不合群。要转化差生,就必须动之以情,去暖化他冷漠的心,让他接受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他的情况。主动了解他落后的原因,同时要找找他的思想闪光点及特长,但不能道听途说,专听缺点。这样,我们就有依据更好地去帮助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要鼓励他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教过一个差生叫陆广恒,他基础薄,成绩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找他谈话时,他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且有大堆的堂而皇之的道理来掩饰自己。后来我了解到他主要沉迷电子游戏,但他这个人很讲义气。有一次,他的同学在机室门前遭遇勒索,他竟敢于站出来伸张正义,勒索者也为之动容。我了解后,就表扬并鼓励他改正自己的缺点,要他先坚持回校上课,在慢慢戒除恶习。有一天中午下了一场大雨,到上课时还未停,我到教室查看发现只缺陆广恒,我马上到机室,发现他在机室走廊焦急地等着。回到学校,他含泪说了声“谢谢老师”。从此他就真正改变了。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把雨伞借给了别人。
二、晓之以理,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一个人敢于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差生必定自卑离群,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面对差生,我们必须切合实际,要知道一个双优班的培养少不了差生转化的一份功劳。有时,一个差生为班集体创造的荣誉并不少于优秀学生的。因此,对差生否定,抱怨,刁难,排斥都是极端错误的。我们要晓之以理,让差生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孤立生存,必须与周围有密切联系。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一定要树立自信心,改变恶习。我的一个学生莫群弟,是一个体育尖子,因为文化基础差,考试成绩总在后头。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冷漠了。不敢担任体育委员,连校运会也不报名参加,说:“我不属于这个班的。”我开导他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挑战自己,为班争光。后来,他同意参加,说:“那么,有哪一项报不够人的就报我上吧。”结果,他一举取得初二级组男子100M第二名,400M第一名,三级跳远破校记录 的好成绩。在他的组织下,4×100接力获得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二名,使班的总成绩飞跃首位。全班欢呼,莫群弟成了班中的英雄,他也树立了信心,学习也专心。
三、导之以法,帮助差生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
差生自卑,苦恼的原因不仅在于自己不如别人,更多的在于不知如何改变自己缺点。我连续七年做初二级普通班的班主任,接触过很多差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做了错事都很后悔,但爱面子,又死不认错。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无法改变现实,不知怎样做才对。看来,要改造差生,关键还在于导致之以法,帮助差生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专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教过一个差生叫庞振辉,生得牛高马大,但缺乏爱心,且经常欺负同学。每次找他谈话时,总是流泪认错,并写了检讨、保证书,可惜每次都是“批评接受,思想照旧”。如果认为他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放弃的话,那他就真的废了。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认真寻找,改变他的方法总是有的。依我看,要改变他只有帮他找回爱心,学习关心别人,才能做到。有一天中午,烈日当空,他却在球场上踢足球。上课时,他刚回到教室就“啪”的一声晕倒了。学生报告后,我把他送到医院,打了吊滴,我一直陪他三个小时。第二天,他由父亲陪着来表示回谢。我对他说:“我和你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我比你多些关心别人罢了。相信你也能够做到。”后来,他真的大变样了。
由此可见,帮助差生寻找恰当的改造方法,定能使差生转化工作事半功倍。
四、合之以群,引导差生合群向善
差生在转化过程中,极需要周围的人对他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切忌冷眼嘲讽。其实他是很想改正错误的,如果周围的人看不起他,甚至嘲笑他,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不合作的态度应付周围的目光,走向极端,前功尽废了。为了避免这样结果,我们应合之以群,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充分调动班干和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成立“解困”小组,鼓励他们主动热情的接近差生,关心差生,解决差生困惑,使差生感到温暖和光明。灵活多样的开展兴趣活动,让差生都有一个在众人面前舒展特长的机会。有一次,我在活动中插入一个“头球”比赛,庞振辉就不间断的顶了183个头球,令全场叹服。另外,莫群弟立定跳远3.01米,令人瞪目。这样一来,既安定了他们的心,又增加了集体气氛。
总之,差生转化并无定法,但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要帮助差生认清错误,解除思想包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寻找合适的改造方法,然后需要周围的人对他们关心和扶持,才能保证差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也只有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才算是最完整的、最好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学习不良学生的元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36-40 [2] 陈英和.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54-56.[3] 董光恒.中学生厌学心理剖析[J].心理科学,2005,21(1):44-46.
第三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天地视角与理念
一、语文课堂形式发展对人文思想教育的共同要求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既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又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效语文课堂,更要强调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统一,以文载道,教文育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思想。叶老先生曾多次强调、论述过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专责”,“易言之,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之”。所以,无论在传统教育课程上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崭新形势下,我们应发挥语文重要而独特的教育作用,既传道授业,又解惑释疑,更应做到文道统一,实现人文思想的渗透。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必要的,不是无足轻重的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那么这种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哪里?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的人文思想教育的实施,尤其是思想教育类学科,如语文、思想政治等课堂教育的渗透。因此,语文教育在以德治国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必要的。它在全民思想素质提高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建设的角色。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会接受各种影响,不断调整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但他们参照的依据仍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中的人文思想标准。由此可知,人文思想渗透在教学中应该实行,而且具有可行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体。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也曾说“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我们要抓住语言形式上、内容里的思想表现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确保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工作能顺利施行。
既然教学目标对人文思想渗透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我们不得不担忧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在升学压力与成绩评测的教学要求下,很多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与人文思想的关系,往往会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人文思想的渗透。尤其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需要以成绩争取更好的条件的学校,人文思想渗透很容易遭到冷落甚至是抹杀。为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应该具有紧迫性,而且势在必行,坚持不懈。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自然的,不是尴尬生硬的
渗透,不是讲理,不是“填鸭”,更不是强迫。它应是自然的,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以自身积极的思想品格影响学生。我们通常所提倡的“师德”,就是教师的人文思想力量。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传播知识的能力,将各种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之外,还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完善的思想理念体系,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内容构筑了师德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曾说:“所有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一个优秀教师身上散发的不单是渊博知识的魅力,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无比真挚的关爱。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教师思想品德不端正,没有积极高尚的人格,那么即使他学富五车,通晓各种知识,学生也不会听信他的教导,甚至会对教师的言行产生怀疑,那么他们就得不到正确的人文思想渗透教育了。如果有些学生连是非的分辨能力都缺乏的话,把这样的教师当作模仿的对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教师正确而积极的思想品格表率是人文思想渗透的前提,而这种身体力行的影响是无形的、自然的,来源于教师的一言一行。
其次,人文思想渗透的最高形式是学生崇高品德的主动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引导下,能自觉地对所学习的文本进行分析、挖掘,从个人的感受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认识,为建构优秀的思想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想北平》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受作者对北平的深深的思念和热爱,联系自身的情况,激发起对家乡、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这种思想的形成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主动思考的结果。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赏识教育案例一样,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认识问题,发现积极因素,这样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所能达到的。
四、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全面的,不是片面肤浅的
人文思想渗透是一个长期而深刻的过程,所包含的对象、层次、内容都具有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管窥蠡测,沾沾自喜,也要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其一,人文思想渗透的学生范围是全面的。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人文思想渗透更是如此。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典型或者优秀的例子,也不单要树立这方面的榜样,更要注意把人文思想渗透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让参与课堂学习的所有人都得到思想的提升。假如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人文思想教育的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得到思想的启发,那么这个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能够使人文思想渗透覆盖全部的学习参与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在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在友谊和同志情感的基础上,在尊重每个真诚的人所具有的一切真正的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尚道德的美的关系。”
其二,人文思想渗透涉及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全面的。无论是诗歌鉴赏、古文研习,还是阅读开展、作文教育等,都是我们进行人文思想渗透工作的载体。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引导,深入挖掘。诗歌中呈现的爱国思想、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等,古文里闪耀的先哲的人性光辉、优秀人格等,阅读作文中对为人处世、美好理想的思考与追求等,方方面面,都是渗透的重要渠道。吕叔湘先生认为作文教学需“情理兼顾”,正是很好的文道统一的实例。
五、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两者是不可割裂的,它们既能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开阔、语文素养的提升、文化氛围的浓厚都能促成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养成,而良好思想体系的形成,也能反作用于语文学习,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追求和对科学文化的研究探索。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语文训练材料中,都有一定思想道德内容的范文,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这些内容包括:爱国守纪、勤奋刻苦、坚韧宽容、文明谦敬、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与高尚思想境界的形成。品格一旦形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追求也会随之提高,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中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我们也应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再发展创新,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到达文道统一的最终归宿。
参考资料:
1.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
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四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难处及应对策略
庆城县白马初中
苏华玲
在学校,一个个班级就是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班主任就是对学生最初始的管理者,如果说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一个校长,那么,一个班级的发展便取决于一个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家长和学生沟通的纽带,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工作的协调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教好自己所任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要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但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会遇到许多让班主任棘手的问题,尤其目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的冲击,农村许多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低,或者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对孩子教育缺乏良好的方法或者疏于管理。因此,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影响,更给班主任工作的带来了很多难处。主要的困难集中体现为三点:
一、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学习观念不强,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抽烟、上网成瘾、过早谈恋爱。不讲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打瞌睡,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差得不能再差。尽管学校规章制度十分严明,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每个学期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屡禁屡犯。
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目前,有大量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十分严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这一小部分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进入初中,几乎不能用分数来衡量,学习成绩好也罢,差也罢,全部录取初中学习。进入中学,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随之增加。这一部分学生由于日常不重视学习,到了初
二、初三就跟不上好一点的同学,逐渐掉队,渐渐地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了这种毛病,班主任做思想工作,一般是听不进去的。
三、班主任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教育和处理困难
教育本身不是万能的。无论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有违反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对这种违反纪律的学生的教育和处理是非常头疼的事情。虽然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但有的仍屡教不改。有好多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可以说“无计可施”,说教无用,开除不行,叫家长找不见„„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面对困难班主任不能临阵脱逃,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只有寻找办法和对策积极应对,巧妙解决这些困难。我经过这十几年的积极学习、探索与总结将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概括为三个词“爱心、规范、沟通”。运用这三个词使我的班主任工作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一、给学生一片爱心
我曾于2008年聆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时,深刻的记得他这样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教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细微中见真情
我校学生中午大都在学校吃饭,喝水是一个大难题。许多同学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解渴,就喝生水。眼看天渐渐凉起来,为此,我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捐款买暖壶,全凭自愿,多少不限。我带头捐了10元,学生们看见老师是为他们着想,便积极响应,你一角、他二角,……。短短十分钟,竟捐了五十多元。买来四个暖水瓶,派值日生轮流打水,既节约了其他同学的时间,又解决了喝热水难的问题,学生们回家一说,受到家长们的交口称赞。在班级管理中,这也许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但学生却从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应是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问题!
“教育无小事,处处显真情。”全班几十个学生,到冬天由于乡村学校取暖设施落后,学生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除了突发性的需要我亲自领着去看病买药之外,更多的时候,我会对带病坚持上课的学生给予温暖的问候。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像和煦的春风,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学生为此会对老师更感激、更信任、也更听老师的话。
其次,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教会学生学习。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而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决定因素是这个班级学风的浓厚程度,当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想着要去学习时,也就没有人再去捣乱。怎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呢?
培养自信心鼓舞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于 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小的。许多研究都表明,超常(智商在130以上)和弱智(智商在70以下)的人都极少(各约占总数的3‰),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那么,为什么会有后进生的出现呢?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不经意间受到了创伤,并一直没有恢复的机会。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苛求,要对他们做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不要奢望通过一两次谈话就奏效,也不要奢望一定要让“后进生”转化过来,可能一直到“后进生”毕业,你都转化不过来,但转化的过程本身最能体现教育的本质。记得我曾有个叫XX的学生,他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由于成绩差,性格内向,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同学愿和他玩,只好自己坐在教室前面的角落里,他很自卑,沉默寡言,上课经常走神,班级活动也不参加。我了解情况后,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应勇敢地打开心灵的窗户,主动地和同学们交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学们一看老师经常和他趴在一起,也就和他交往起来。这个同学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了,也爱学习了。虽然他直到毕业也没有把成绩提高多少,但我却教给了他一种最重要的品质——自信。我始终相信: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带路人,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有些也许很快便会忘记,有些也许在社会上根本就用不上,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引导,将使学生牢记在心,终生受用。这便是教育的真谛。
二、规范学生行为,优化班级管理。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成为优秀的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应刚柔相济、严慈相加,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严”也是一种爱。我认为,在规范学生行为,优化班级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带动管理学生。
我们知道,班级事物纷繁芜杂,如果什么事情都靠班主任亲躬,班主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会出现“丢了西瓜,拣起芝麻”的笑话,要想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必须培养优秀班干部。那么怎样培养呢?
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必须品学兼优,且敢作敢当。
班主任要充分放权给班干部。告诉全班同学,班干部的身份就是副班主任,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级事物他们有权全权负责处理。当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应维护班干部的形象。当然,私下里,可以找班干部谈心,告诉他们注意工作的方法。对每届班干部,我总会告诉他们:“作为班干部,不能单靠手中的权力去管理,要让同学们从心里服你。”“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特别是应以身作则,并懂得关心、体贴、帮助其他同学。要有甘心吃亏的觉悟,明白奉献爱心,受益的不仅仅是别人,自己的能力也可得到提升。
第二、量化的分数激励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就制定各项班级管理细则,向全班同学公布,对全班同学的德、勤、绩、能进行量化评估。设立岗位明星制,改变过去那种“评优是少数,年年都不变”的传统模式,让人人都有评优的机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多种奖项,如:“读书之星”“生活服务之星”、“艺体之星”、“爱心之星”等各种荣誉。获得“星级”头衔的同学照片,张贴在教室专栏“星光璀璨”中,作为其他同学行动的高标。当然“星级”人物是不选举,更不随意指定的,完全按积分名次往下排。这样,既防止了学生的私心——在选举中拉帮结派,又体现老师的公正,同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这种量化评估是全方位的,不唯成绩的,就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长处,从不同的方面努力。从而促使班内形成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优良班风。
第三、适当的惩戒必不可少。
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赏识”教育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的确,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其长处,比如:可以保护学生自尊心,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如果一味的“赏识”、“宽容”,我觉得会导致“为虎作伥”的结果,是一部分思想顽劣的学生更加“肆无忌惮”,古人也说“玉不琢不成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屡犯错误,不思悔改的学生我也进行适当的惩戒,这里的惩戒不是“暴打”,也不是“罚站”。而是为学校和班级做一些贡献,比如:做一周值日生、为班级擦两次窗子、清理学校花园杂草„„通过这些体力劳动,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更能体会到父母劳作的辛苦,从而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三、多方位、多层次搭建师生沟通平台
自古以来,在学生心中,老师是“猫”,而自己就是一只只见猫就害怕的“老鼠”,所以很多学生见了老师就跑,就藏,就躲。加之,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见识少,对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因此,学生有心里话不敢和老师讲,有问题不敢向老师反映,有意见不敢向老师提,为此,我就设法积极为师生搭建沟通平台。
首先,消除学生顾虑。学生反映班上问题时,要为学生保密,学生告诉老师心里话,老师要积极帮助解决他们的困惑,学生合理的建议要采纳。同时对待每个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打击。
其次,充分利用周记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写在周记上,或者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布置适当的周记题目,让学生自己谈看法,说见解,老师通过评语使师生之间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比如在上学期家长会上有很多家长没有到,很多学生都说家长忙,顾不上,我知道这不是真正原因。所以,这学期中期试考完后,在家长会之前,我让学生写 了一篇周记《我所期望的家长会》,学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不希望老师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成绩,不希望老师只说学生的缺点„„看了学生的周记后,我明确表示本次家长会老师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目前的中考形式,从哪些方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得到了老师的承诺后都很高兴的把家长请到了学校,本次家长会几乎没有缺席的家长,甚至于有一个学生父母远在银川打工也赶回来了。这也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次家长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这十几年里,我在用“爱心”的浇铸中;用“规范”的约束中;用心灵的“沟通”中,将一颗颗所谓的“顽石”被感化,他们进步了,成材了。我也深感:合理的教育方法就是春天里的一场及时雨,它可以挽救一棵棵面临干枯的幼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化作这样一场春雨,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灵,也就是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为人师表”者的价值。
第五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记优秀教师王瑛老师先进事迹
王瑛老师为我校小教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自参加工作以来,满怀憧憬,毅然踏进了教育这一方净土。她以不同凡俗的教育方式,不同寻常的教育思想和不平凡爱的力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她获得了很多荣誉:2007年6月她写的论文《关注情感体验,注重个性培养——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荣获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奖;2007年7月她制作的课件《翠鸟》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2008年1月在教师转岗培训中,组织教学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3月被评为2007少先队“优秀辅导员”;2008年8月报送的综合实践活动录像课《美丽的草原》在地区2008年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执教的《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在自治区2008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法类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她听到的感谢之声无限,得到的感动无限。而此时被誉为“学生共同的大姐姐”的她,却以一种淡然的态度谦和而满心幸福地说着同一句话:“是孩子们给了我太多太多„„
一、爱岗敬业,教学突出
从教十几年的她,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任务较繁重,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还带四年级两个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同时兼小学低段教 1 研组组长,她日夜操劳,毫无怨言。对事业的痴迷,对教育的热爱支撑着她无怨无悔,孜孜以求。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她,始终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他认真备课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力求课堂教学驾驭自由,游刃有余。她的教学业绩突出,经常位居年级榜首,多次获教学评价一等奖。她辅导的学生在参加自治区举办的现场作文竞赛中,成绩优异,她被评为自治区优秀辅导老师奖。王瑛老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还不断地进行教研教改,虚心向同行老师学习,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二、独特的人格魅力——以爱感人
“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这是王瑛老师时常说到的话。她说,爱孩子应该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潜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出令自己惊叹的奇迹。在她的眼中,从没有“坏学生”的概念。所以对于“潜力生”的辅导,更是耐心细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如薛翔,高翔,他们都是鼎鼎有名的调皮生。通过她和风细雨的说服教育,他们在这次六年级毕业考试中都达到了80多分甚至90多分的好成绩。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
她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督促学生珍分惜秒,努力提高学业成绩。生活上更是对学生爱护有加。每遇家庭困难的学生,她总是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孙巧云同学从小母亲出走,陪伴她的是体弱多病的姐姐和调皮任性的弟弟,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打工维持。每年开学便是她学费无着落的危难时刻。作为班主任的她,带头组织捐款资助,帮她顺利入学,让孙巧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教育的爱,换来了她事业的成功,她所带的班级,班风学风好,学习成绩突出。所带四年级(2)班被评为地区“红领巾示范中队”。是她无私的爱,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班级的温馨与真情。另外她在班里开展的“民族团结‘手拉手’、‘结队子’”活动,也取得了极大的收获,张艺同学和古丽同学被自治区评选为“民族团结手拉手小伙伴”。王瑛老师对学生爱之至深,关之至切,受到了校领导及同事的好评。
三、以学生为本,崇尚爱的教育
王瑛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却不严厉。处处给学生创造机会,却不放纵。因材施教,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她强调,一切努力只为学生,学生是老师生命的根。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她非常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是艰苦的,但是王瑛老师却认为教育又是快乐的,她崇尚爱的教育,以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着她的每一位学生。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孩 子们交流谈心,在课上她是孩子们的老师,但是在课下她却更愿意充当他们大姐姐的角色,因此她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朋友般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搭起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她用真诚的情感鼓励着每一个学生。她一直认为,只有在赏识中才能铸就孩子的成长,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她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全班四十几名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把创建班级的凝聚力、打造拼搏向上的精神作为班级发展的方向,独创了本班的“班魂”、“班歌”,把“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作为“班魂”,在全班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亲如一家的良好风气;把“感恩的心”定为“班歌”,让学生们懂得了关爱,学会了感恩。通过树“班魂”、唱“班歌”,营造了全班和谐相处、共同奋进的氛围。
教育是永恒的事业。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浇灌、去追求。王瑛老师这种对教育的执着,对教育的无悔追求,定会在市二中燃起理想之花,希望之花。王瑛老师表示,她将把教育当作生命,把自己的全部爱心献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