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wnnqo高中政治论文

时间:2019-05-15 11: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Bpwnnqo高中政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Bpwnnqo高中政治论文》。

第一篇:Bpwnnqo高中政治论文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高中政治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21世纪国际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都进行了课程改革。

看看我国现在正面临着生态恶化、资源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国家竞争力不强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此,江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能不断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国家从2004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2007年秋季新学期起, 我省进入新课程实施,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脉时代发展潮流,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大改革中,广大政治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与时俱进的意识,勇于实践在拼闯中走出一条高中政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道路来。

二、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1、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足见在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们的教师们做到了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我想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关注我们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吧。

2、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第二,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第四,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新课改的大船已启航,广大政治教师们,你能否在这一轮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新课程

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广大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第二篇:高中政治论文(修改稿)

高中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

模式新探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网络伦理精神的培养及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CZXX05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高中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资源,使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切实增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新模式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育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新形势下,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探索高中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教育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高中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几番改革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改革了高中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体系,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实践中,不少高中学校的政治教育存在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脱节的现象,阻碍了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学生

素质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效能的发挥。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成了必然的选择。

2.有利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效能的发挥

改革后的高中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凸显这门课程的特点,必须将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贯彻到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1)大量实践证明,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和教学效能的发挥。

二、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三种教育新模式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的实际,我们探索的“主题班会型模式、实践锻炼法模式和证据为本的模式”教育模式,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1、主题班会型教育教学模式

所谓主题班会型教育教学模式,即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的相关思想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并积极利用班会的形式开展相关讨论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政务人员)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班主任、政务人员配合政治理论课教师,以班为单位开展相关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有关基本理论的理解。例如,高中政治教程“文化生活部分”理论教学讲授“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将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政务处、团委开展的“争创规范学校,争当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文明用语、尊敬师长”等文明修身活动,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政务人员负责各班活动方案落实情况的过程监督,政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总结点评和成绩评定大家同心协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实践锻炼法教育教学模式

所谓实践锻炼法教育教学模式,即在高中学生政治教育中,将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政务处、团委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使高中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反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中政治教程“政治生活部分”理论教学讲授“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团委、政务处配合理论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市、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填写“选举表”并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活动过后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感受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从身边的生活中,更深刻地了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3.证据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

最近二十年来,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兴起了一股把科学研究、务实工作与研究对象的价值整合起来的思潮,即证据为本的运动。(2)证据为本的思潮发源于医学领域,后广泛运用在心理咨询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目前,在教育和务实工作领域里也广泛应用,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实现精细教学。证据为本的思想可以作为把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与务实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务实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也通过务实工作的具体决策,使得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切性。(3)证据为本的思想为政治理论课教师、政务人员、班主任等人员把实务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可知借鉴的工作方式。比如:高中政治教程“经济生活部分”理论教学讲授“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通过辩论赛方式展开。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政务人员指导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班组成若干学习团队。每个班以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题并在全班交流的基础撰写一篇专题演讲稿。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明确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老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

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人生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颁布(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04年3月12日

(2)《证据为本心理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余双好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第三篇:2008高中政治论文评比_9

“情”似春风化雨,润生心田无声

——新课程理念下从情感纬度更新政治课堂教学

衢州二中 胡震芳

【论文摘要】情感教学思想的产生源远流长,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有效情感教学的途径,通过领悟教材“挖”情;创设情境“生”情;依托语言“传”情;重视实践“萌”情;倡导师爱“孕”情,用“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情感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关 键词】情感教学 情境生情 语言传情 实践萌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而,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可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但在传统课程的“壁垒”下,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无存身之地。非情感化的思想政治课以学科为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对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情感因素作系统考察,这种情感教学的缺失使思想政治课缺乏生命的活力,导致了知情发展失衡,影响了学生德性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为适应新课程,我们必须从情感纬度进行更新,做到以情明理、以理激情、情理相融。

一、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感教学思想的产生源远流长,在我国和西方教育史上都有大量相关的记载。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和卢家楣的情感教学心理学,更为在新课程下从情感纬度更新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情感教学溯源: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而又最为完备的一篇教学论著《学记》在论述教师如何施教时,突出强调了一个“喻”字,“君子之教,喻也”,就是说要善于启发诱导,即通过师生谈话创设一种和悦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学记》中提倡的诱导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子的教育实践。孔子十分重视情感这一人类的重要心理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在《论语》中用以表现情感的词,就达30个之多。在首篇《学而》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述而》篇里,他更谈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快乐的情绪体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从孔子的教育实践到《学记》的理论概括,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情感教学的记载。

(二)情感教学理论:当代教育学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情感培养和发挥为目标的情感教学理论。他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情感活动左右着精神世界的全部。因此,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教学是情感活动过程,教学最深刻的活动机制是学生的“参与”。如果能形成真实、尊重和理解的教学气氛,那么由情感所推动着的“参与”活动,会导致奇迹般的教学效果发生。贯穿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一条重要精神主线便是“人本主义教学观”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就是情感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情”的调节作用,让学生在情意浓浓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情感教学心理学: “情感教学心理学”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卢家楣教授提出来的。他从教学活动中认知和情感两条信息回路交互作用的背景上,系统阐述利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的心理学原理,而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对受教育者的人所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了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教学必须倡导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二.思想政治课实施有效情感教学的途径

面对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本人在2007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文化组第一名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谈谈情感教学的一点体会。(一)领悟教材,“挖”情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凝聚在教材中的情感性质,并使自己的情感产生与教学内容同质的情感共鸣。通过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的解读确立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分析近代文化的衰微,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使命。情感具有感染性特点启示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时一定要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并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抽象的理论中。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的情绪随着中华文化的兴衰而起伏,时而激昂,时而悲伤,教师只有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情育情。否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陷人说教,一潭死水。

其次,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应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上课之前就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酝酿。一堂成功的政治课,课间十分钟的运用也很重要。本课中,笔者精心选取了一

个flash制作的歌曲《华夏文明五千年》,优美的旋律诉说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整堂课的情感教学奠定了基础。

再次,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还应拓展教材,为政治课输入新鲜血液。在情感得以初步酝酿后,及时通过恰当的导入调动学生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关注当今的社会热点来导入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2008年国人最为关注的是北京奥运会,所以课一开始笔者就展示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的照片,抛出话题:唐装创造了中国服装界第一次神话,现在我们又有了一次这样的机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代表团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入场呢?这真是一件另人期待的事情。接着展示实物:白色衣服,请同学们献计献策,一起动手设计“国服”,你觉得应融入哪些中国元素?你所选取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她在中国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设计国服”对同学们既有趣又有挑战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大家充分发挥想像力,罗列了很多中国元素,讲述了他们与中国历史的关系,老师自然引导到每个中国元素背后都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从而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引,使学生在情感触动中领悟知识,在情感聚放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动之以情”,并通过情感疏导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创设情境,“生”情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境教学策略是一种心验的形式,它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受向伦理性道德感受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唤起学生相应情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第二部分:探究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时,笔者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同学们答的最多的是愿意回到唐朝,最不愿意回到清朝。这个“可以穿越时空”的问题显然很受学生欢迎,情感一触即发。第二个视频情境: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当看到我们的文物被八国联军掠夺,焚烧,同学们是悲愤交加,有的握紧拳头,有的神情严肃,情感得到了升华。第三个语言描述情境:一段《神秘园》的忧伤的音乐响起,随着一张张幻灯片老师动情讲解: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东流;我们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中国历代名画,编钟等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王园渌(敦煌国宝的发现者兼出卖者)为了那一点少得可怜的钱,把我们的国宝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的送到了国外;斯坦因(敦煌国宝的最大盗墓者)他们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不断暗示,正是由于他们的长途跋涉,才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这段描述由于有音乐的烘托和笔者激情的渲染,使全场震撼,学生们默默无语,心情沉重、痛心、难过、悲愤。三个情境的设置把学生们的情绪、情感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去探究中华文化的衰微和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使命感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充分的说理,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三)依托语言,“传”情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及表情的作用,艺术性地传递信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意锤炼语言艺术,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转换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如其中有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请结合某一文化现象,谈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试试看,你一定行!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另外教师要善于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有一位参赛老师设计的三个篇章:觅源远流长之因缘见证、览中华文化之跌宕沉浮、续中华文化之壮丽篇章。优美的语言使文化课充满了文化的味道。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正如一位点评老师所说:“有的老师说话如涓涓细流;有的老师说话幽默;有的老师是充满激情。”实施情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决不能是呆板、生硬、毫无热情,而是通过富有感情的表达和各种艺术手段,将自己酝酿好的情感自然地融合到所讲授的思想观点上去,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知理和生情的双重效应。

除了注重锤炼语言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重视授课过程中表情的作用。教师面部的表情能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而思想政治课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也很重要,而这一点恰恰被许多老师所忽视。眼神交流能更好地传神人微,使学生心领神会,做到“于无声中”鼓励学生积极行为,制止学生不良倾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优化教师的评价语言。课堂上,一方面可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并尽量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如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一味地说:很好或很不错,而应是诸如“谢谢,你的回答很有深度”、“这位同学理论总结非常好”,“你真有才”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应是重复学生的话语,而应是进行高度概括。多提倡积极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下,还应使情感教育评价多元化,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如在探究环节:请结合某一文化现象,谈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陈述他们组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不急于评价,把这个权利留给其他组的同学让他们互评,学生的情感需要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满足。(四)重视实践,“萌”情

人的情感往往更易产生于他自身的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情感。而人的体验以从他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中获得为最真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获得情感。如在本课中,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了调查你的家乡有哪些文化,我按照来自不同的地区进行划分,要求派出各地区的文化形象大使进行演讲。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同样是源远流长,萌发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之情,再上升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萌生的动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拓展到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如组织志愿者服务、感恩之旅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学会体验、学会感受、学会表达情感。而学生在类似的情感体验多了以后,良好的道德品质得以内化,会自觉地做他们想做之事,以行激情、以行萌情。如我所教的高三(2)班的同学们,尽管学业繁忙,但他们在了解了一位少年的不幸经历后,自发地写了19封传递浓浓爱心的“信”以及在全校开展募捐活动。我们的这些孩子大部分生长在城市,是独生子女,但他们能自觉去关爱别人,“让我们的爱成为达标眼中最美丽的风景”,(学生语)这就是情感教育的魅力。实践活动让有经历的学生得到亲验,让没有亲历的学生得到心验,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理性引导,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使我们的学生有爱心和责任心,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五)倡导师爱,“孕”情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师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妙,就在于如何热爱儿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笔者在参加市、省两级的比赛中,上课之前始终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真诚地说着:你好、下午好。整堂课中笔者始终是一种可亲可敬的姿态,而最另人感动的是不管在哪里学生们都很积极配合,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得到一种情感的满足,产生一种自信和希望,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热爱之情,严厉冷淡地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从而“厌乌及屋”,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会失去兴趣。

师爱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思考和提出问题,学生才会将教师当作“知己”,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要使教学感到愉快,教师首先要构建动情的情感课堂去感染学生,达到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思想政治课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互通。因此,在构建情感课堂时,教师可以讲一些自己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让学生感到共鸣和共振,如一位教师在讲孝道文化时,以自己对父母的爱为例,非常感人,很多同学直掉眼泪。教师的身教感化会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即便是举一些学生所熟知的例子,也要融入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动之以情,学生才能晓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这样教师所讲的内容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唤醒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春风化雨般的爱去感化学生,才能孕育出学生的情感。

雨果说过,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教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探索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用“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情感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情感中施教,在情感中共鸣,就必然会带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增强教育的美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6页、27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施良方.《学习论》38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孙晓等.《对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6)[4] 苏红庆.《论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世纪桥》,2008:(2)

第四篇:登山的乐趣——高中政治论文

登山的乐趣

哲学是一座高山。拾阶而上,谛听来自智者的纶音妙语,俯首凝神,让思接千载,心游八方。每个足迹都写满了人类探索的经验,每种方法都搭起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哲学的高远,哲学的神秘,哲学的孤傲,令人望而生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一些做法。

第一,注重体验。哲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没有具体的用处,而是在思维方法上给我们提供帮助。这就是哲学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我们在学习哲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注重体验,要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了这样一个游戏:“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十指展开,然后把十指相互交叉,抱在一起。现在请你观察,是你的左手的大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手的大拇指在上呢?”我让这两组学生分别站起来展示。之后,我又说:“仅仅是人的这样一个习惯性动作,都有这样大的差异,何况人的性格、人的心理呢,差异就更大了,这反映了什么哲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又进一步因势利导:“据科学家调查,右手大拇指在上的人,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左手大拇指在上的人,也是成绩斐然!”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这一原理。

第二,艺术熏陶。教师可以采用古典诗词、故事、歌曲、对联、广告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感性中走进哲学。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底蕴深厚,有效地把它们引进课堂,既能够加深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经据典,畅谈国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达了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大胆的探索、实验和创新,继续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表达了推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稳定的强烈愿望。

第三,设疑质疑。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习哲学,很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顶峰,是完美无缺的,容不得半点质疑。其实,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终极真理,它仍然要发展,要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材的观点和哲学家的言论提出质疑,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我不定期发给学生问题反馈卡,让学生在看书做题时发现的问题反馈上来。有一次,一个女同学反馈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哲学家女性比较少?我在回复中写到:我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既然这个领域女性是空白,我们就有填补的机会,你不想试试吗?从那以后,这个女同学学习哲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第四,理性把握。学习哲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听哲学故事,看哲理名言,那是很表面、很肤浅的。哲学是内心深沉的体验,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产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持久的热情。哲学是理性的,是思辨的,它往往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一辈子去探索。

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怀疑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我可以怀疑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而只有一件事是固定不变的,那就是我在思维、我在怀疑这件事情。因此我不能以任何变化着的事物来感知我的存在,只能以永恒真实的“我思”来确认“我在”。康德对此的批判是:我并不是通过意识我在思维而认识我自己,而只在当我意识我自身的直观时才认识我自己。康德认为“我思”这个命题本身即是建立在“我在思维什么”基础上的。我在思维的某物必是客观所给予的,离开了这个感性经验所提供的材料,则“我思”只是一个空洞虚无的形式。而思维的“我”本身作为形式,并不是感性直观的对象。因此,不能从“我思”推论出“我在”。这就是哲学的思辨。

哲学是一座高山,但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心怀目标,勇于探索,就能够体验到攀登的乐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高中政治论文哲学方向

浅谈怎样看待高中政治哲学部分

东台市现代中学 政治组

周维浩

内容摘要:很多人看来,哲学很深奥。高中生学习哲学更有一种畏惧心理:这么难的学科能学好吗?而且在一些老师的头脑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样对待哲学呢?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哲学呢?这也就是本篇论文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政治

哲学

学习过程

教材 特点

看待

哲学当成是工具课来对待,虽然这么说不一定科学,但我觉得这样更便于学习和应用。语、数、外这三门被称作工具学科,已经得到公认。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实际上就是思维工具,利用它可以帮助你学好各门具体学科,可以帮助你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果这样来理解哲学,就会注重应用。过去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同学在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时成绩挺好,可是参加高考却拿不了多少分。原因就在于平时学校的考试注重的是知识,对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不是很重视。所以,平时“听话”的学生,老老实实看课本、背课本的学生就能得高分。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注重的是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这些死背知识的学生就要在高考中落马。这些同学高考失利后,总认为是自己没有发挥好,其实,自己就是这个水平,只是平时没有检验出来而已。

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同学认为这是空话、是老生常谈,没有实际意义,其实,这才是学好哲学乃至一切学科的前提。

首先,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哲学是对各门具体学科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各门具体科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具体认识,所以,哲学归根到底也是来自于客观实际。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来学习哲学更便于理解和接受。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经验证明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较好。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先用归纳法,即先列举几个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然后从中找出共性,也就是哲学观点。比如,老师先举出上和下、教师和学生、化合和分解、自由和纪律等,然后抽象出其中的共同点,即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双方,从而引出矛盾观点。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用演绎法,也就是用矛盾观点联系新的实际加以分析和说明。经过这么几次反复,应该说一个哲学观点就算掌握了。其次,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有些同学把学科的界限分得特别清楚,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要想把哲学学好,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时要有意识地应用哲学思想进行指导,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比如,我问“一加一等于几?”同学们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等于二。”如果我再问:“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二吗?”这时同学们可能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在力学中讲矢量时,当力有了方向时,就不能简单地相加了,这就是哲学教给我们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周国平说:一个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学哲学。在不同的年龄,学习的方式和感受是不同的。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少年人和老年人会有很不同的理解。不过,就哲学是爱智慧而言,中学和大学低年级是开始学哲学的最佳年龄。有一本书的书名叫《孩子都是哲学家》,爱智慧开始于好奇心,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人生,他们什么都要问,其中许多是真正哲学性质的。只是在小学时,年龄太小,好奇心虽然强烈,理性思维的能力毕竟还弱,应该鼓励孩子的自发兴趣,但不宜于正式学习。到了中学阶段,可以开始正式学习了。所谓正式学习,也不是一本正经地读教科书。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整天在街头与人聊天,最喜欢听他聊天的正是一些高中生、大学生年龄的人,他也最喜欢与这样年龄的人聊,认为他们的心灵是最适宜播下哲学种子的沃土。就在这样的聊天中,这些青少年学到了哲学,其中好几位成了大哲学家,柏拉图就是其中的一位。

可是,今天的中学生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苏格拉底啊,主要还得靠自己阅读。一开始当然只能读一些比较通俗的入门书,在选择这类读物的时候,第一要有趣,第二起点要高。既有趣起点又高,谈何容易。其实好的通俗哲学书是非常难写的,必出于大家之手。这方面有两本书值得推荐,一是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另一是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如果你想深入学哲学,读一本比较可靠的哲学史,比如梯利的《西方哲学史》,然后,选择其中谈到的你感兴趣的哲学家,去看他们的原著。学习西方哲学,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道理与此相同。要真正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大哲学家的原著,看他们在想什么问题和怎样想这些问题。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北京大学哲学系孙熙国教授谈到《生活与哲学》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2.贴近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学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时代感)贴近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针对性)3.4.5.贴近生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实效性)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的时间性和开放性。(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针对这些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俗语、日常生活的现象、感悟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抽象难懂的原理进行还原,足部让学生了解一系列哲学原理,并慢慢培养他们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样就达到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和“哲学知道人们更好地生活”的效果。这样学生和老师都能乐意接受我们高中政治中让人头疼的“哲学”了。

下载Bpwnnqo高中政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Bpwnnqo高中政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论文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管理 2012级硕士研究生2班 王明达 学号 122012000247 【关键词】 健康;规划发展;组织和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

    政治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民生建设 摘要:古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

    政治论文

    关于加强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思考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李胜明2012010031摘 要: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中央对深化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 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行政体制改革。行......

    政治论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路径研究 刘畅土木122班2012120337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言语方式和话语体系推......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中文及其文化在衰落现象的调查 高二三班 严江越 一、 内容提要 Dear Dr. Qian,Aug 4th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is massage and the term paper. This is real......

    思想政治论文 (★)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意义 中国移动嘉峪关分公司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围绕这一战略任务,中国移动嘉峪关分公司......

    形势政治论文

    人生的意蕴 人生究竟是什么?人生的意蕴又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人只是一个生命过程,如果人不会思考、不会理解的话,人生也就无从谈起。人生观念本身就意味着人对于......

    思想政治论文

    如何做好邮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企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职工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如何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