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11:2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家风故事[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家风故事[本站推荐]》。

第一篇:我的家风故事[本站推荐]

我的家风故事

利州区北街小学 申述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勤、孝、俭”,虽然简单普通,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虽然没有明令家风家训,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言传身教,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为我的人生指引方向。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父亲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不善言谈,但他勤劳能干,什么都会干,又爱看书,闲暇之余总会给我们讲故事。父亲为人厚道,一辈子做事就认一个“实”字。他干起事来,无论是给自己干,还是为别人干,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是一个干法,那就是认认真真地干,没丁点儿虚假。记得七十年代大集体时,父亲常犯胃痛病,可他是生产队的队长兼会计。他为了队里的事成天总是从早忙到晚,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母亲常在他耳边唠叨:成天只忙公家的事,家里什么事都不关心,还弄得一身毛病。可父亲说,干了这件事总得把它做好,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所以父亲总是认真做着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记账算账,给社员分配劳动任务,计算队里的粮食收成,给社员分配粮食,计划安排队里的发展等等。每一件事他都做得一丝不苟,做到公平公正,深得村里人们的赞赏。父亲不仅如此,对我们几个儿女也严格要求。他常对我们说:“你们从小都应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地搞好自己的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只要你们努力,你们考起哪儿,我就供你们读到哪儿。”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父亲则会表现出男子气概,说:“自力更生,一切靠自己。”还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父亲的影响教育下,我们姐弟三人,都比较争气,都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了,在外面落脚生根,一个个都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参加工作后,父亲也一再叮嘱我们,要认真工作,千万不要误人子弟,要对得起国家给发的工资。受父亲的影响,几十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做什么事,我都秉承“踏实”二字,干好每一件事,并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二、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我的母亲姊妹多,作为家里的老大,先后带大六个弟妹,没有上过学,做繁重的农活成了她青春的全部。但母亲忠厚善良,明事理,一心想做个好女儿、好儿媳。有好吃的,首先想到老人,平时一有空就会去陪伴照顾老人。记得爷爷临死前,得的是肺痨病,其他几个婶娘都不敢近身去看,只有我母亲出出进进给爷爷端汤喂药。别人问她:“你就不怕传染吗?”可母亲说:“人老了,有病了,总得有人照顾。”爷爷临终时还专门把母亲叫到床前说:“老二媳妇,你好人一个呀!这辈子你会有福的,好好教育好你几个孩子吧。”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我出嫁后,虽没和公婆常住在一起,每每回去看父母时,父母亲总是提醒我,要常带孩子回去看看公婆,让公婆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因为平时她总是一个人在家。因此我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亲和公婆,每到节假日都会看望一下他们,给他们买份礼物,做道家常菜,陪陪他们,静心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唠叨,给他们洗洗衣服。现在就连我那在国外读书的儿子也常常给他爷爷婆婆视频通话,问候老人。放假回家,总是第一时间去看望他们,乐得俩老人心里甜滋滋的,总夸孩子懂事、有孝心。

三、勤俭持家

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我的父母从来不讲究吃和穿。母亲常说,“人一辈子要勤俭节约”,“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要我们过日子精打细算。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旧衣服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一天吃不完的饭菜,不准倒掉,第二天接着吃„„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你们年纪也大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但他们仍然很节俭。每次说给他二老买件好衣服,他们总会说:“买那么贵的衣服干什么,好坏不都是穿吗?”父母就是我们家里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从小就懂得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不挑吃穿,不乱买东西,不铺张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他们经常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儿子才三四岁时就已懂得节约了。随时都提醒他爸“灯——” 只要听到他发出这个声音,我们就明白他在提醒我们要关灯了。受父母的影响,我在生活中也比较节约,比如在用水方面,我总是把淘米的水用来洗碗,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把洗衣机漂洗衣服的清水用来拖地、冲厕所。这不仅仅是节约水资源,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一个道理:生活再好也应以“俭”持家,因为俭以养德呀!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爱我家,爱我这凝集良好家风的幸福之家。我希望我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永远和谐、文明、健康、富有、幸福!

第二篇: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富阳中学 一(4)徐昊楠 电话*** 指导教师黄渝文

古人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这与我们家的家风倒有几分相似,奶奶从小便教导我做人之谦逊。在生活中奶奶也的确如此,平时憨态可掬,见人总是以微笑面对。每当我做错事时,她总会护着我,每当我有好消息时,她也平平淡淡,如同“水”一般,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奶奶总是这样履行她的做人之道,也许你会说她也许是墙头草,做人圆滑,其实并不是,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奶奶自身做人正直,记得有一次我打碎碗盆,起初奶奶不知情,也没有十分生气,但当我撒谎说不是我打碎时,奶奶并没有我打算的那样离开,而是大发雷霆。那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看到奶奶如此生气。对于原则问题,奶奶从不含糊,这也对我甚至整个家庭都带来了影响,为人正直。

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便是“德”,帮助他人要求回报这叫做交易并非“德”。这便是对厚德载物的诠释。“莫以善小而不为”,父亲从小便教我为人善良,日行一善。也许只是捡起地上的纸巾,也许只是对他人的微笑,也许只是一声问候。但都让他人体会到一丝温暖,其实这时你的德便厚了。可能你会说这些事轻如鸿毛,不做也无妨。但当你真正需要他人帮助时,你会知道积德其实便是为你自己铺好了道路。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而广交朋友要的不仅仅是你的嘴,更重要的是你的为人。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第三篇:我的家风故事

与人为善 勤俭持家(我的家风故事范文一)

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家庭观念的国度,重视长幼尊卑、忠信孝悌,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得相当明显。因此在家族的延续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独有的气质,这就是家风。谈到家风家训,很多人会想到一些书籍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我认为家风不一定就是成文的典籍,在寻常百姓的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风。

家风与家风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别,但所有家风的共同点是:蕴含着最朴素的价值观,能引人向善,催人奋进,在家庭的传承与践行中,能体现出家风蕴含的价值观的社会适应性。我家祖上几乎没有声名显赫的先人,但是在家里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家风,如果非要用简短的话语来概括的话,我觉得就是:与人为善,勤俭持家。

从我记事起,每逢家里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笑容,落落大方接待客人。其间总少不了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气氛欢乐融洽,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于我严守家规,热情待客,博得了客人的赞赏:“你家的孩子真懂事、有礼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也会时不时“犯上”。例如给睡觉的父亲别上一只发卡,鼻孔里插两根狗尾巴草。于是母亲手执笤帚将我赶到院子里,还能听到父亲的怒斥。但父亲与母亲的慈爱,又溢于言表。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孩子,父母都是那么和善真诚。

谈到节俭,不得不讲个故事。一天晚上,家里突然没电了,接到母亲的电话后,我连忙回到家里。见开关坏了,我便要出门去买。母亲说:“都这么晚了,电器店都关门了,你去床底左边找找,那里有个小箱子,里面有个旧开关,拿来用吧。”我看到床底下放满各种杂物,有条有理,整整齐齐。我找到旧开关并装上去,顿时满室大放光明。在灯光照射下,见母亲正在拾起坏了的开关。我便对母亲说:“没有用了,修理不好的。你看看,你床底这些东西放得满满的,没有用的就丢掉吧。”母亲笑着说:“这些东西总会用得着,都有用,不能丢,不能丢!你刚才装上的旧开关,就是放在这里的,现在不是派上用场了吗?”

现在生活好了,父亲依然那么勤俭。他不但自己毕生节俭,而且教育我从小要勤俭。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他总是让我们先吃,他自己最后吃。有时见我们碗里有剩饭,他便以一种吓唬人的语气说:“从小剩饭,长大后会满脸长痘。”然后又循循善诱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吃的小麦要经过播种、灌溉、施肥、打药、收割、晾晒等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咱们可不能浪费。”父亲勤劳节俭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这也算是家风的一种传承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父母的一举一动总能影响我们。我爱我家,我也要把滋养我成长的这种“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浓浓窑洞情(我的家风故事范文二)

农历大年初一,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见到了早已盼我回家过年的亲人们,见到了贴满“对子”的老院子,还有记忆里冒着炊烟的一孔孔窑洞„„

自从1982年离开家乡,我在外漂泊了35个年头。而每个春节我几乎都在老家的窑洞里度过。

从记事起,每逢过年,早晨一睁开眼睛,我家窑洞里里外外都被父亲贴满了“对子”,也就是春联。在全村老一辈当中,父亲是为数不多上过私塾的“知识分子”,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字。快过年了,乡亲们送来一摞摞的红纸,让父亲帮忙写“对子”。看着乡亲们面带笑容、一拨儿又一拨儿地取走了“对子”,母亲脸上溢满了自豪的笑容。

从我识字开始,父亲每次写“对子”的时候,总让我在旁边观看。他一边写,我一边念。父亲还不住地夸我识字儿多,我心里美滋滋的。父亲写的“对子”都很有针对性,如果家里是种地的,就写“勤劳耕种”予以鼓励;如果家里是做小买卖的,便写“买卖公平”给予提醒;如果家里有当干部的,则写“为人民服务”真心嘱托。我家兄弟姐妹都在上学,父亲常常写一些励志的内容激励我们“多读书,学做人”。我印象最深的一副“对子”是:读万卷书方行万里路,吃苦中苦才知甜滋味。横批:苦尽甘来。一年又一年,旧桃换新符,我家窑洞上的“对子”贴了一层又一层,而这副对联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父亲去世那年,我才9岁。母亲一直秉承父亲“读书做人”的家风,无论家里生活如何艰难,目不识丁的母亲都咬牙供我们上学,希望我们长大成才。

我15岁时,考上了师范。母亲在我上学走的前一天,专门把村小学的校长请到我家窑洞里,认认真真地给我上了一堂“政治课”。校长说:“考上师范很不容易,要好好珍惜,认真读书,踏实做人。城市比咱山里漂亮,也更复杂,灯红酒绿,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那些东西咱可千万不能沾!”

我家离汽车站有8里多的山路,为了让我不耽误坐车上学,母亲凌晨3点就起床帮我做好饭菜。她一次次打开屋门观察天色,却舍不得叫醒我。我醒来的时候,黑黢黢的窑洞里闪烁着微弱的光亮,母亲戴着花镜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缝着行囊。我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听母亲叮嘱:“可要记住校长对你说的那些话呀!”

当我背起行囊走出窑洞的时候,月亮还在村西头的树上挂着。母亲紧紧跟在我的后面,一直送到村外。走在黑暗崎岖的山道上,心里虽然有几分害怕,却不忍心让花甲之年的母亲送得太远。我说:“娘,你回吧,我不怕。”娘说:“走吧,再往前送送。”我只好停下来说:“娘,你不回去,我就不走了。”她终于停下蹒跚的脚步,嘴里还在念叨:“校长说的话你记住了吧?”我说:“记住了!您放心吧!”我走了很远,回头看看,母亲那模糊的身影仍伫立在那里。为了赶车,我不得不踏着黎明前的黑暗大胆地向前走去。翻过山岗,东方渐白。我听见母亲在呼喊我的名字,她一直站在村头的田埂上为我壮行。她担心我一个人走在山路上会害怕,更担心我把校长的话当成耳旁风。那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着,直到我走出了山坳,甚至到学校的时候,母亲的喊声和校长的“政治课”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

师范毕业后,我又念了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走上了工作岗位。30多年过去了,窑洞上父亲写的一副副读书做人的“对子”,窑洞里老校长的那堂“政 治课”,窑洞前母亲的叮嘱,田埂上母亲喊我的声音„„它们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一辈子都在叮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我心里扯着一条条的“红线”,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不忘初心,谨慎前行!

30多年过去了,我又回到了这个掺杂着苦辣酸甜的老院子,回到了我早已在那里深深扎下了根的土窑洞前。自从母亲去世后,这里已经变成一种哀思和怀念。哥哥陪我在老窑洞前转了一圈又一圈,向侄子们讲述着我们家的故事。大哥说,他和三哥在家种了一辈子地,日子越来越好,很知足。要我们这些在外面工作的家人永远牢记“努力读书,干净做人,认真做事”的家风家教传承。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陆陆续续聚集到大哥家的青石窑洞里。这座窑洞虽然比土窑洞更“先进”,但也已有30多年历史,是我们村较古老的“文化遗产”。像往年一样,嫂子早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端起酒杯互相祝福。按每年的惯例,“家庭民主生活会”在酒桌上如期进行。每个人都要汇报这一年都有哪些收获,都读了什么书,有没有做不守规矩的事情,新的一年有什么想法„„

一串串欢声笑语,一句句严肃叮咛。“努力读书,干净做人,认真做事”这条没有写成文字的家训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窑洞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幸福,也充满了希望„„

勤学自律伴我成长(我的家风故事范文三)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留给家庭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的家庭是个普通百姓人家,说起我家的家风,没有令人动容的特别之处,却深植于我心,伴随我的成长。

从我懂事时起,母亲就告诉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生活中,她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令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勤学和自律。勤学,就是好学,奋发学习。我的父母是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专生,通过刻苦求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母亲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她常对我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这是母亲的座右铭,朴实无华的语言承载了她一生的追求。

学习上,母亲不仅要求我发奋努力,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平日里忙完家务,大多数时间她会看些教育类书籍,她总说要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参加工作后,母亲并没有放缓学习的步伐。她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高等师范院校进修。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完成了大专和本科学业,为后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母亲的刻苦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小时候,母亲总是让我多读书,教我学会阅读。为了让我融入读书氛围,她常常带我去书店看书,还买一些书让我回家读。她坚持每晚抽出一点时间,陪我一起看书,天长日久,我渐渐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勤奋学习、阅读求知已从父母的言行中传承到了我的身上,但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影响着我,鼓励着我。每当夜幕降临,我写着厚厚的作业,父母或读书看报、或辅导我学习,家里总有着浓浓的书香气。在温馨的家庭氛围里畅游书海,总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渐渐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知晓了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了“勤”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自律,就是言行有规矩,管得住自己。上初中时,母亲曾是我两年的班主任,她的责任心很强,每天早自习总会提前到教室,放学后很晚离开,课间休息时到教室看看,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及时的鼓励。她经常在班会上讲,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校要遵守纪律,能管得住自己,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儿。回到家里,母亲也对我总说,“该学习时学习,该玩的时候玩。”为了让我有规律地学习和娱乐,母亲和我一起制定了家庭学习时间表,规定每晚只能在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我上小学时,不论冬夏,每晚八点准时休息。初中的时候,只有周末我才可以“自由”。除了在家学习以外,母亲有时会带我出去游玩,让我增长见识。在母亲的教育引导下,我学会了自我管理,要么认真做事,要么放松玩耍,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初的“自律”。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纪检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监督执纪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除了主动接受监督之外,更要自律。“自律”,简单的两个字,细细体会,其实从小时候就一直陪伴着我。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完成学业,在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长大后,我踏入工作岗位,它也一直在身边守护着我。在前不久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极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步入歧途,恰恰是没有守住最初的梦想,没能抓牢“自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家风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至关重要,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虽然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都牢记着父母的教诲,勤奋学习,严于自律,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言传身教 点滴在心(我的家风故事范文四)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也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的家庭也不例外,虽没有明确成文的家风家规,但它存在于祖父辈和父辈的言传身教中。

我的父亲是名乡村兽医,由于技术精湛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父亲经常给我讲述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早年读书的过程,对当年特别想继续读书而没有机会深感遗憾。回望过往经历,确实感受到父爱如山。父亲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努力做点生意,支持我们兄弟俩不断读书,教育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前些年生意不好,欠了一些债务,父亲勤劳节俭,不畏艰难,终于还清债务,扭转了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对爷爷奶奶的孝顺也是远近闻名的,现已60多岁的父亲经常在爷爷奶奶住院时悉心照看。现如今我们兄弟俩都有正式工作,生活幸福,每每想起,觉得没有父亲的支持和坚持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这就是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恪守孝道、遇事冷静、勤劳节俭、坚持不懈。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慈爱的人。我年幼时,父亲工作忙碌,我的身边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是个朴实而又坚韧的人,当年在村里当了18年的妇女主任,是个老党员了。家中各种家务以及农活基本落在母亲的身上,照顾我们更是无微 不至。母亲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小时候总能看到母亲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还在为我们织毛衣、纳鞋底。上中学,母亲怕我在食堂吃不好,总为我从家里多送些米到食堂,让我能吃好一些。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印象,一个伟大慈祥的母亲,带给我的是善良、坚韧、慈爱、奉献、勤俭。

虽然良好的家风不能代替所有的教育,但它潜移默化的力量深入骨髓,刻印在我们的灵魂上。父母从小对我的口头教育不是很多,但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我,而我的表现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许。幼时我在同辈的孩子中就是口碑最好的,最受大人们信任。上班后受到最多的表扬就是为人正派、勤劳节俭。当时没有思考其原因,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家风对我的影响吧。

现在我也有了孩子,身为人父,肩上就有了更多的担子,教育问题也是随之而来。看到身边有朋友经常训斥孩子,虽然都是正确的道理,但是效果总是不甚理想,我想作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呈现出自己如何遵守规则,而不是强迫孩子执行规则。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美,心悦诚服地接收。想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父母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会把勤劳节俭的良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每个人的成长就好像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人生的所闻所见。每件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第四篇:我的家风故事

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尽力,方无悔

——幸福之胡迎春的一家

我家是个大家庭,父母、兄弟都蜗居我家,算上妻女,常住人口6人,房子虽然不大,到也过得其乐融融。父母慈祥,有长者的风范;兄弟明理,和睦谦逊;妻子贤惠豁达,心地善良;女儿乖巧懂事,善解人意。从2002年至2012年兄弟结婚的十年间,我们都在以大家庭形式生活,没有沙过一次皮„„

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民办教师,工资不高,却思想高。从小就用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我,常对我说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尽力,方无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句话的意思也在我心里不断地成长,意义也越来越丰富,真是让我受益非浅呀!在父亲的做事严肃认真的品质的引领下,于1991年我们父子俩同时考入了丰都县师范学校,父亲读师范的民师班,我读师范的普师班,成了同级的校友!在我老家及学校都传成了佳话。就连现在你父亲退休了,有时还仍向以前一样,从思想还要对我们大家进行教育呢!

古有说法,婆媳关系最难处。可在我家,却怎么也验证不了古人的这个说法。在所有亲人的眼里,邻里之间,都说我媳妇像我妈的女儿一样,其实我妈也把我媳妇当女儿一样对待,我媳妇呢,当然也是一个好媳妇好女儿啦!我妈其实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20年前,我和我媳妇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在武平镇工作,她在龙河镇工作,工资也真不高,有时还要支持我的和 她的弟弟们读书,其实那时日子真还是过得清苦咯。有一次,我妈知道媳妇病了,好几天了都还是咳嗽,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想让她的病早点好,想给媳妇买点药,妈妈就从老家背玉米去龙河镇上卖,结果去买药的时候,卖玉米的钱还不够买医生推荐的那几种药。妈妈二话没说,又从镇上返回到老家再背一次玉米去镇上,终于买好了药送到我媳妇的学校去,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的路呀。就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媳妇讲起这事,眼泪都还止不住地往下流。妈妈就是这们的朴实善良,虽然没有大道理,却用她那实际行动教育着我们年轻一代,乃至我的下一代。

我媳妇,真是一个无可挑剔好媳妇。虽不是出自大户人家,却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尊老爱幼,知书达礼,把与父母、兄弟和子女的关系,处理得和和美美,兄弟自从当兵回来,一直在我家住了10年,从来没有吵过半句嘴。有时兄弟和父母拌嘴的时候,她还是一个金牌调解呢!能容下父母一起住的当然是好媳妇儿,能容下兄弟一起住的嫂嫂,那可不是多见的,我媳妇就是这样心胸宽广。这正是因为,我们家有这个家风!

现在,我女儿已经14岁了,上初二了。在现代育儿理念下,母女像姐妹,父女像朋友,平等和睦,风趣幽默,在谈笑中我们也会俨然对她讲爷爷曾经讲过的话:“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尽力,方无悔”!儿女也很听话努力,连续三期在班上第一,我们现在根本不担心的她的学习。在家庭生活中,她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有一次,她妈妈去山东学习了七八天回来,女儿却 还在家布置客厅,布置窗户,用气球写着“欢迎回家”的标语,进门的时候还撒纸屑„„心里满满都是幸福呢!还有一次,也是她妈妈38岁的生日,由于和同事一起,所以很晚才回家,大家都睡了。一进门,就看到吊了一块牌子,用彩笔绘出的“生日快乐”格外显目,细一看,背面还贴了一张纸条,指引我们到小客厅、餐桌上的气球里、茶几上、最后引导我们去卧室,把这些小纸条放在一起,竞是藏头诗——生日快乐!最后还找到一个贴心的礼物——U形枕。因为前段时间我媳妇的颈椎痛,没想到女儿这么细心,悄悄地送了一个治颈椎痛的U形枕。当时我媳妇感动得泪水哗然,其实也被感动着„„

就在前几天父亲节,女儿给我送了一张带信的贺卡,虽然她说我是一个逗比老爸,但她说满满的都是爱哦!此刻我的心里也满满的都是爱,满满的都是感动,满满的都是开心„„

在我们这个大家里,平等和睦,互敬互爱,时时想来,这不就是我们常年道的家风吗?一定要让这种满满的温馨延续到永远!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大国,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五千年来悠久的文明历史文化传承一代代每一位中国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我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但从小接受父母的家风教导,却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小时候长辈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父母就教育我长大后要乐于助人,要诚实、正直、守信用、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还要自信,自爱,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有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在父母那一代的时候,说:先做人再做事。后来有了女儿,她长大成人以后,我对她管教很严,见到长辈要礼貌问好,尊重长辈,甚至成年之前,决不允她晚上超过十点才回家,到哪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出门。这些家规我也一样传承了下来,即便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孙女,我的女儿也依然是这样教育她的,现在四岁多的孙女也养成了见到长辈就礼貌问好,做错事就勇敢承认错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有次,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四岁的孙女儿在没有我提醒的情况下,居然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出去,这一点我很是欣慰。孩子虽小,却能记住长辈的教导,哪怕知道自己身量还小,但还是愿意去做一个乐于助人、善良、尊重长辈的人。慢慢地,孩子都在长大,也会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希望她能秉持家训,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五支部 :

2018年3月5日

下载我的家风故事[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家风故事[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仙都小学林荣瑞 指导教师黄启义 “稀里哗啦„„刷刷„„稀里哗啦„„刷刷„„”那是妈妈洗衣服的声音。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妈妈还在忙着。现在是收获杨梅的季......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太平小学校贺大平良好的家风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方向标。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再到千千万万个家风教育故事,无一不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今天,我......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家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说起我的家风,那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勤俭节约。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这句......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而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家风就像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它不是挂在嘴边的唠叨,也不是贴在墙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已成为一种习惯的“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

    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我是一个出生、成长在农民家庭的孩子,是母亲身体力行,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勤劳、节俭、孝顺、善良”。 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勤劳。母亲1.5米出头的个儿,只读过小学......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努力坚持成功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大田县上京中心小学四年四班昂林紫轩 我们家既不穷也不富,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在爸妈的努力之下,家里也在不断变化。 爸爸是个电脑店的老......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