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的经验提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3.把马克思主义用中华民族形式表达出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显著特点: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具有中国特色 3.体现中华民族特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第一,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6、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2.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共8页,当前页是第1页-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互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2.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10、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怎么做到实事求是
1.必须解放思想
共8页,当前页是第2页-2.必须与时俱进 3.必须求真务实)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5.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哪些特点?)1. 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2. 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 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 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6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
17.为什么说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 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 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18.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
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共8页,当前页是第3页-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19.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根本体现。第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20,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 第一、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四、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内涵(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2.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第一、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第二、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性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第三、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第四、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自主的权利。
23.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必要性)(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所以,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性主义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共8页,当前页是第4页-2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1. 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26.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须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第三、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27.简述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第一、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第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第五、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28.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一、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第四、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共8页,当前页是第5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0.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
31.简述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第三、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
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32.依法治国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重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共8页,当前页是第6页-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第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3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3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科学含义(基本内容)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
第三、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3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性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的新的思路和范例。
40.试述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在共8页,当前页是第7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从大陆退踞台湾。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扶持下,在台湾继续维持其反共的政治架构。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台湾问题最初是同于中国内战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摆上自己的议事日程。就在人民解放军准备解决台湾时,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派兵进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与此同时,还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其后美国又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列入军事保护伞之下,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对峙局面。直至今日,美国仍然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没有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而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这就是台湾总是的实质。
共8页,当前页是第8页-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研 究 论 文 教 学 计 划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说明
1、目的:
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能力教育和落实科学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化能力培养,逐步开好研讨式、研究型的课程作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将改革引向深入。
⑵加强研究、研讨环节,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
2、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要求目的明确,结合课堂所学理论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课程论文。
3、成绩考核:
研究论文教学为16学时,1个学分,以课程论文的写作为考核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
二、内容
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将研究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写作方法、格式规范等内容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讲授。
三、课程论文规范
1、格式
课程论文应由学生本人手写、A4纸,左装订,双面书写。论文的格式为: ⑴课程论文题目;作者及专业、学号; ⑵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
⑶正文(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 ⑷参考文献或资料(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2、基本要求:
⑴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在5篇以上。⑵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内容精炼、层次分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实事求是,论据可信。
⑶用汉语写作,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符合学术文章要求。
⑷图画整洁,布局合理。所有内容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⑸正文字数在2500—3000字;中外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⑹文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图表格式、文字书写、字号、排版格式以及引用文献等,均应按正式出版物要求来表述。
3、课程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对课程论文进行全面审查,在《学生课程论文评分表》上打分,并签写评语。凡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课程论文题目自拟,选题符合课程要求,建议选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学术价值。
准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执政兴国 8.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13.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4.“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6.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
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7.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A)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8.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20.中国共产党建党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党一开始就坚持了(C)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
21.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B)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22.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是(A)
A.思想斗争 B.路线斗争 C.阶级斗争 D.群众斗争 23.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24.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B)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B)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 26.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2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8.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3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3.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二大上C.党的十三大上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3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7.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3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B)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0.我党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1.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C)
A.解决人民温饱 B.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4.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A.各地区均衡发展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4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C)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4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变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47.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还告诫说: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体现了农业(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48.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0.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5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5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5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5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5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59.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C)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6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6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6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68.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6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B)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71.“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7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73.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D)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7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7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B)
A.社会制度的竞争B.科学技术的竞争C.经济资源的竞争D.军事力量的竞争 76.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77.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C)
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 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 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78.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D)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一大片 7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8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8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8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8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规定的 8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8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8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B)
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87.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D)
A.五个统筹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以人为本 D.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88.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8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B)
A.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可持续发展 90.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可持续发展 91.毛泽东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9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成语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那篇著名的文章是(D)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3.党的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C)
A.主观主义 B.党八股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思想僵化 94.邓小平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突出强调(A)A.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C.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95.1978年5月,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质就在于(D)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6.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地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已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D.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中国共产党内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D)
A.教条主义 B.实用主义 C.盲动主义 D.经验主义
3.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ABCD)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和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D)
A.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5.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武装斗争有(ACD)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7.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8.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9.1928年~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BC)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革命经验神圣化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做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依据是(ABCD)
A.中共整个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和汉奸亲日派是有区别的 C.顽固派在抗日方面有既抗日又动摇但不愿投降的两面性 D.顽固派在联共方面有既联共又反共但不愿决裂的两面性 1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13.正确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有(ABCD)A.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B.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反“右”时要注意防“左” C.正确认识“左”和“右”的根源、实质和危害D.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 14.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改组成为政治联盟的革命阶级是(ABC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AB)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B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17.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AC)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1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CD)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社会主义本质表述的内容,包含(AC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BCD)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21.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D)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2.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ACD)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26.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ABD)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7.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 B.农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2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CD)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C.切实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资源 D.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2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3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3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合作制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和租赁、承包制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BCD)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3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CD)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3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ACD)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劾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35.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ABCD)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3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 38.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BCD)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9.“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BCD)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BCD)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1.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42.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ABCD)
A.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4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ABD)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4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BCD)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真正的不结盟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5.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ABC)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46.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ABD)
A.思想建设 B.作风建设 C.经济建设 D.组织建设 47.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考验是(ABCD)
A.执政的考验 B.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C.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D.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4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ABD)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各民族共同繁荣 49.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C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50.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在我国民主革命中取得的伟大成果是(ABCD)A.使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B.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是(ABCD)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5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就毛泽东思想产生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ABCD)
A.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需要 C.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D.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53.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判断,包括基本含义是(AC)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5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坚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经济 55.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BCDE)A.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提出的新概念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6.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有(ABCDE)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 57.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CDE)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E.抑制通货膨胀 5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5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BDE)
A.经济基础不同B.阶级实质不同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D.宗旨不同E.主体不同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6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ABCDE)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
C.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E.必须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ABE)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6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A.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E.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 6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6.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多个方面的发展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方面主要为(A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主观题题库
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三、四章
1、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什么?
第五、六章
1、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其包含哪些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七、八章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5、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九、十、十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1、什么是“四个尊重”?为什么要坚持此方针?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3、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际,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怎样理解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作文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给定一个题目,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为议论文。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二、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三、详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正确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人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着高度的警惕。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3.论文写作:
(1)论点必须明确、论据详实充分;(2)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通顺;(3)特色鲜明独到、结合本人思考;(4)引证资料广泛、杜绝整段抄袭。
4.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二篇 网络助学平台测试题汇编
■阶段测验一(1—4章)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创新科学发展观道路,实现了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
C.坚持了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运用到社会各方面建设中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改革
C.创新
D.效益 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党的(c)。
A.十一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8.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9.1978年我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b)。
A.马列主义理论
B.实践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发展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c)。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B.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D.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领导
B.农民同盟军
C.反帝反封建
D.非资本主义前途
12.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b)。
A.中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农民革命斗争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a)。
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14.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赎买政策主要是实行(d)。
A.核价收购
B.按股分红
C.四马分肥
D.定息制度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c)。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6.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17.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是(a)。
A.社会主义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文化 1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人才
B.创新
C.科学技术
D.资本
19.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a)。
A.根本任务
B.根本目标
C.次要任务
D.最终目的 2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和建成社会主义的(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决定的 C.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所决定的D.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所决定的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
2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2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5.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是(a)。
A.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C.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和落实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C.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
D.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b)。
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C.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28.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c)。
A.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不发达
C.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29.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a)。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
C.物质保证
D.动力 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a)。
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多选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CD)。
A.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我们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
飞跃,发生在(AD)。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ABCD)。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是(ABC)。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5.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AC)和()的决定性因素。
A.坚持先进性
B.坚持革命性
C.增强创造力
D.加强纪律性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ABCD)。
A.继续解放思想
B.推进改革开放
C.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D.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CD)。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属于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CD)。
A.消除两极分化
B.发展市场经济
C.解放生产力
D.发展生产力
10.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是(ABC)。
l
A.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E来
D.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1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包括(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观念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包含(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是指(BC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
B.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4.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有(AD)。
A.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
1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ABCD)。
A.走什么路
B.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C.由谁来领导
D.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当今条件下,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第三,要发展地看问题,绝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第四,要把现象当做人门的向导,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
四、论述题
为什么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
四、论述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30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阶段测验二(4—7章)
一、单选题
1.邓小平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B)。
A.看这一种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B.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C.看这种生产关系下的生产资料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D.看社会产品是否为全体劳动者共享
2.邓小平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
A.改革
B.对外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D.教育体制改革 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5.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B)。A.动力。
B.前提
C.目的D.方向
6.下列不是邓小平提出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的是(D)。
A.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B.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D.国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吸收发展的结论 7.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办法是(B)。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C.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全面开放
D.由部分到整体建设
8.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正式全面提出分“三步走”的,是党的(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
的(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0.毛泽东在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 的矛盾后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D)。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12.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C)。
A.军事实力
B.文化实力
C.自主创新能力D.政治影响力 13.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B)。
A.分三步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B.分两步走,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开发大西北,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14.首先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C)。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5.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B)。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B.“两个大局”的思想 C.“西部大开发”
D.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B)。
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17.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A)。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18.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股份合作制
19.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D)。
A.实行民主管理
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
D.实行村民自治
20.对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坚持的方针是(B)。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22.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B)。
A.诚信守法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
D.民主法制建设 2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D)。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互爱
D.人民民主
24.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C)。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 25.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C)。A.基本国策
B.权宜之计
C.长期的方针
D.发展战略 26.(D)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A.国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 27.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C)。
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
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C.理顺产权
D.明确所有制结构 28.政治体制,是指(C)。
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D.国家的法律制度
29.江泽民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提出是在党的(C)。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30.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构建和谐社会
D.建设富裕国家
二、多选题
1.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主要论断,即(AB)。
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B.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C.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趋向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趋向 2.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包含(ABCD)的内容。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BC)。
A.“一个原则” B.“两个坚持” C.“三个转变”
D.“四个创新”
4.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ABD)。
A.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20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203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到2l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5.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主要是(ABCD)。
A.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6.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ABCD)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D.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7.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
了理论基础。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是(ABCD)。
A.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8.“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需要我国目前(ABCD)。
A.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B.引进资金
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D.发展对外贸易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CD)。
A.我国的政体
B.我国的国体
C.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D.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1.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ABC)。
A.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B.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D.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有利于(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C.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D.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1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ABCD)来管理国家。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14.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5.下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B.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C.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D.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
1.当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1)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
(4)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5)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3)加强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3.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 4.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客观要求。在公有制前提下,劳动者为社会劳动的同时就是为自己劳动,为国家和集体的整体利益而奋斗就包含着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必然地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这也要求国家和集体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再次,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四、论述题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
四、论述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第一,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三,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有助于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利益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阶段测验三(8—1 0章)
一、单选题
1.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C)。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A)。
A.制度建设
B.法制建设
C.文化建设
D.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D)。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C)。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B)。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法制
C.坚持和谐社会
D.坚持科学发展 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8.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汪辜会议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9.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核心是(B)。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10.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C)。
A.国际社会
B.台湾当局
C.台湾人民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2.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A)。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13.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A)。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4.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B)。
A.坚持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自我批评 1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16.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的是(B)。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7.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B)。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谈判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8.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D)。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0.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C)。
A.一极化
B.两极争霸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21.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A)。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B)。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A)。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25.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中,中国属于(C)。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2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C)。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27.发展问题是指(C)。
A.文化发展问题
B.社会发展问题
C.经济发展问题
D.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2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29.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B)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30.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C)。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二、多选题
1.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的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2.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有(ABC)。
A.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B.中华民族的利益
C.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D.全体党员的利益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ABC)。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是马克思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5.我国农民阶级是(ABD)。
A.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B.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先进生彦力的开拓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者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ABCD)。
A.生产的全球化
B.交换的全球化
C.分配的全球化
D.消费的全球化 7.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中最大的障碍 8.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BC)。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诚信友爱是(AB)。
A.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包括(AB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11.国家的统一(ABCD)。
A.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12.1956年,针对台湾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政策有(ABC)。
A.“和为贵”
B.“爱国一家” C.“爱国不分先后” D.“一条线,一大片” 13.英国强占香港是通过(AB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4.下列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CD)。
A.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B.和平需要发展,发展不需要和平
C.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D.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5.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正确的是(ABC)。
A.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B.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C.亚洲除了日本,非洲,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
D.亚洲除了日本、韩国,非洲,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
三、简答题
1.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提供了物质保证。
(3)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2.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是什么? 2.(1)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
(4)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这一新主张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3.什么是发展问题?为什么发展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 3.发展问题是指经济发展问题。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第一,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第二,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第三,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模拟试题
四、论述题
怎样才能做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四、论述题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4)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什么是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D)。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1992年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C)。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南方谈话
D.视察上海时谈话
3.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
A.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B.上海召开党建座谈会上
C.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D.中共十六大报告
4.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C)。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C)。
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B)A.四马分肥
B.实行定息
C.无偿没收
D.核价收购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明确了社会生义发展的方向 8.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A)。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社会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改革开放是(A)。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力量之源
D.执政之基 1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13.我们党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B.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1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1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D)。
A.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B.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6.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
年(D)。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A)。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生产发展方式
D.生产运作方式 18.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D)。
A.经济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19.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A)。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20.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是(A)。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运输业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B)。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22.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A)。
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B.发现资源和利用资源的关系
C.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
D.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2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C)。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
D.人民幸福 2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C)。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D)。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关系是(A)。A.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相互包含,相辅相成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为重要,需付出更多努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重要,值得付出努力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长期,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28.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C)。
A.1999年10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1日
29.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A)。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30.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B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贡献
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是(ABC)。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AB)。
A.在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4.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ACD)。
A.城镇化
B.公有化
C.市场化
D.国际化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D)。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6.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所提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是(ABCD)。
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BD)。
A.都是内政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10.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应着力(ABC)。A.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B.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C.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D.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三、简答题
1.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什么? 1.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发展理论。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
(1)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
(3)重视理论的创造。理论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从研究中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2.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原因是什么? 2.(1)多年来,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2)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
(3)正是由于把苏联模式当做唯一的或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把这个模式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3.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4.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4.和平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因为: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第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第一,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五,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1.(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和提供激励的有效方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2)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在生产和消费活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在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方面,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会排斥市场竞争,造成效率的下降,但市场本身并不能削除垄断;市场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际上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矛盾;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它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2.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2.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提出来,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具体含义是: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第三,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因此,必须重视依法治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决不能以党代政,也决不能以党代法。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表明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附录:试题答案
■阶段测验一(1—3章)
一、单选题 1.D
2.A
3.A 4.A 5.A 6.A 7.C 8.A 9.B 10.C
11.A 12.B
13.A
14.D 15.C 16.A
17.A 8.C
19.A
20.D
21.C
22.B 23.D 24.A 25.A 26.D
27.B
28.C
29.A
30.A
二、多选题 1.CD 2.AD 3.ABCD
4.ABC
5.AC
6.ABCD
7.ABCD 8.ACD 9.CD 10.ABC 11.ABD
12.ABCD
13.BCD
14.AD
15.ABCD
三、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第三,要发展地看问题,绝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第四,要把现象当做人门的向导,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
四、论述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30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阶段测验二(4-7章)
一、单选题
1.B 2.A 3.A 4.C 5.B 6.D 7.B 8.B 9.B 10.C 11.D 12.C 13.B 14.C 15.B 16.B 17.A 18.A 19.D 20.B 21.B 22.B 23.D 24.C 25.C 26.D 27.C 28.C 29.C 30.A
二、多选题
1.AB 2.ABCD 3.BC 4.AB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CD 10.AB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三、简答题
1.(1)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
(4)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5)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3)加强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3.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客观要求。在公有制前提下,劳动者为社会劳动的同时就是为自己劳动,为国家和集体的整体利益而奋斗就包含着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必然地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这也要求国家和集体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再次,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四、论述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第一,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三,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有助于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利益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阶段测验三(8—1 0章)
一、单选题
1.C 2.A 3.B 4.D 5.C 6.B 7.A 8.D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B 16.B 17.B 18.D 19.D 20.C 21.B 22.A 23.B 24.A 25.C 26.C 27.C 28.A 29.B 30.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 4.ABD 5.ABD 6.ABCD 7.BCD 8.ABC 9.AB 10.ABD 11.ABCD 12.ABC 13.ABD 14.ACD 15.ABC
三、简答题
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提供了物质保证。
(3)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2.(1)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
(4)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这一新主张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3.发展问题是指经济发展问题。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第一,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第二,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第三,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4.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四、论述题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4)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什么是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D 2.C 3.A 4.C 5.C 6.B 7.A 8.A 9.B 10.A 11.A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D 19.A 20.A 21.B 22.A 23.C 24.C 25.C 26.D 27.A 28.C 29.A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 4.ACD 5.ABCD 6.ABCD 7.ABCD 8.ACD 9.BD 10.ABC
三、简答题
1.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发展理论。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
(1)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
(3)重视理论的创造。理论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从研究中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2.(1)多年来,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2)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
(3)正是由于把苏联模式当做唯一的或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把这个模式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4.和平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因为: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第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5.第一,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五,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论述题
1.(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和提供激励的有效方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2)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在生产和消费活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在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方面,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会排斥市场竞争,造成效率的下降,但市场本身并不能削除垄断;市场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际上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矛盾;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它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2.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提出来,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具体含义是: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第三,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因此,必须重视依法治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决不能以党代政,也决不能以党代法。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表明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