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范文)

时间:2019-05-15 11:0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范文)》。

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自我评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2、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师出示月饼)生:月饼。

师:看到它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吃掉它。

师:行,那我要看看谁坐的最好,我就分给谁。(师选两名坐的最好的同学)师:(拿出四块月饼)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我得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才公平。(师板书:平均分)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 4 ÷ 2 = 2 每人分 2 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两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师再选两名坐的好的同学)生:还是平均分,用 2 ÷ 2 = 1 每人分 1 块。

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师演示分月饼)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教学分数的写、读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 和 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它叫分子。(师板书)

师:你认识分数并会写了吗?下面请你快速的在桌子上书空一下“二分之一”的写法并且说一说它们的名称。(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师:你们都记住它们的名称了吗?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呀?(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师:唉呀,真厉害大家都记住了,光记住名称也不行,还得会读分数呀,你会读吗?(师随意写几个分数生练读)(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折二分之一

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下面,我出一个高难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高声齐呼)“有”。

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同桌比一比看谁折的最正确。(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涂上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涂上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二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 2 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 1 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多媒体出示: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

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你能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又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能说完吗?分数真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像大家说的这些都是分数。2、折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折的都非常正确,下面老师加大点难度,请你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交流汇报)

生:我折出的四分之一是把正方形纸角对角对折再对折,就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1 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正方形的纸边对边的对折,再对折,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四份,1 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还有哪些同学表示出了四分之一。(展示作品)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因为这些图形都被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的 1 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3、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请你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我觉得四分之一大,因为四比二大。

生:我认为二分之一大。因为二分之一是平均分成二份里的 1 大份,而四分之一是平均分成四份里的 1 小份。生:我觉得二分之一大一些。比如,一个蛋糕两个人平均分,每人分到的大,要是四个人分,每人分到的就小了。

师:这分图形和分蛋糕表面上看是没有关系的两件事,它们之间有什么潜在的联系吗? 生:不管是分蛋糕还是分图形要是平均分的份数多了,每 1 份就小了,如果平均分的份数少了,每份就大了。

师:相同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 1 份就越小,表示这样 1 份的分数也当然越小些。

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生:我从五角星联想到了五分之一。它的 1 个角就是它的五分之一。生:我从风车想到了四分之一,1 个叶片就是风车的四分之一。、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2 题和 96 页第 1、2、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们认识了分数,那么你在身边的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

生:如果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的一份给爸爸,爸爸就得到了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再把另外的一份给妈妈,妈妈也得到了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生:一个风车有 4 个叶片,其中的一个叶片是这个风车的四分之一。生:一个五角星有 5 个角,其中的一个角是这个五角星的五分之一。生: 1 周有七天,一天就是一周的七分之一。

生: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其中的一小时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生:我班有 45 名学生,其中的一名就是全班的四十五分之一。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教学评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我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带领学生攻克了二分之一的认识这一重点,辐射了几分之一,大小比较两个知识点。这样的课堂容量是可观的、高效的。对教学合理的组织,用自己的智慧重组教材,让流畅的知识线路贯穿于整个课堂,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也让课堂凸显出生命的活力。

面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我尽量能联系生活,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的影子,学生找到了“一个风车有 4 个叶片,其中的一个叶片是这个风车的四分之一。”“一个五角星有 5 个角,其中的一个角是这个五角星的五分之一。” “一周有 7 天,其中的一天就是这一周的七分之一”等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朴实、亲切加快了分数概念的建立。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渗透估计策略,沟通了整数“ 1 ”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分数的深入理解,巧妙而有实效。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我采用让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观察中和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活动时学生很认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很直观,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觉得我还需要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做出适时的评价。充分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还应尽量把评价隐含在微笑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得到认可,得到赞扬,促进学生的知识情感的双向发展。让孩子在充满人文色彩的气息中,身心得以舒畅,思绪得以舒展。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

数形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背景与主题

本单元有四个教学点,并分别以问题探究的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感受、发现和认识分数,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即:一是“认识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二是“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三是“认识一些东西的几分之几”;四是“求一些东西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问题的探究、知识的发现、思维的构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依托了所创设的具体的生活情景、动手折、涂等操作活动,以此引领学生的“认识”。本案例探究的主要问题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通过经历对分数的探索、发现、认识,使学生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过程与结果】

(一)、创设情境

1、观看动画片《机器猫》片段。

问:请用一句话概括动画片的内容(大雄与机器猫因为一块粘糕打架),你有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吗?(把粘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半)

用纸代替粘糕分一分,然后把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板书:平均分)

2、一半该用怎样的数表示呢?

(通过创设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调动他们兴趣,用积极的心态融入这一课的学习。)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11、认识2。(1)师:长方形的一半可以用分数2表示。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2)同学们,我们在平分物品或图形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可以说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1(3)2的读、写法。(出示卡片后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4)读写分数练习。师板书,生书空。

11(5)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得到2的。小组内说一说并讨论:分数2里的分母是什么意思?分子是什么意思?(解决这个问题,是个关键,通过折一折、涂一涂、11说 一说,独立探索,小组学习等方式引领学生认识2,能用数学语言表达2的意义。让他们先自己尝试,然后加以验证,从而获得主动探索求知,在成功过程中让他们理解平均分给大雄与机器猫,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个人能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块粘糕的二分之一。

(6)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涂色部分是几,分子就是几。(让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刚学习的二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练习

1、完成书第54页折一折和说一说;

2、书第55页练一练:第3、4。(交流幻灯片演示)

(四)、巩固提高:

1、想不想动手分一分,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分数?拿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再用彩笔画出自己想要的分数。

2、把你得到的分数以及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跟大家分享?(“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却是可以从小培养的,这也是新的教学课程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本环节的设计中,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不拘泥于教材,顺着学生的思路,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去感悟、去理解、去建构数学的模型。这对学生来说,就是对未知的探究与思考,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3、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涂色部分是几,分子就是几。(幻灯片)

(五)、全课总结:

1、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作业:课后用今天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件事情,并把经过写在数学日记本上。

愉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的一开始我用动画这个情境,并设置了数学障碍,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起了他们帮助大雄与机器猫的热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自然,亲切。

把一块粘糕平均分给大雄与机器猫,每人能分得这块粘糕的几分之几?这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我在预设时先让学生凭直觉猜测,再用长方形纸代替粘糕,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为下面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辅垫。学生顺利的建构对“一半”即二分之一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再用彩笔画出自己想要的分数。在能准确的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一些东西平均分后一份的实际意义。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感受到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并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课后作业则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

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片断三]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片断四]练习运用,提高能力

1、完成课本第100页自主练习第1、2、3、9题。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 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四、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

4、1/8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1/32这个分数。又如在片断三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课堂练习追求高效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发展性的课堂的练习更追求高效,能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我们的追求。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设计了长方形纸条的变化这一题,这个习题集很多知识点于其中,看涂色部分写分数、通过带子的几分之一的估计和验证,初步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联系,追问涂色部分,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其中有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有对估计能力的培养,有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一步步提升难度,学生的思维也真正得到了参与,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的引导、评价及时、灵活。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我没有用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分数的知识,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强加灌输新知识。还比如再让学生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折出2种或者3种,我没给学生太多时间动脑动手去折,而是我急忙强加给学生另外一种折法,直接让学生去模仿我的折法。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发展性的课堂,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

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片断三]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片断四]练习运用,提高能力

完成后习题。

后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在本节中,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四、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

4、1/8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1/32这个分数。又如在片断三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堂练习追求高效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发展性的堂的练习更追求高效,能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我们的追求。为了使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设计了长方形纸条的变化这一题,这个习题集很多知识点于其中,看涂色部分写分数、通过带子的几分之一的估计和验证,初步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联系,追问涂色部分,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其中有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有对估计能力的培养,有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一步步提升难度,学生的思维也真正得到了参与,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的引导、评价及时、灵活。

在整个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我没有用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分数的知识,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强加灌输新知识。还比如再让学生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折出2种或者3种,我没给学生太多时间动脑动手去折,而是我急忙强加给学生另外一种折法,直接让学生去模仿我的折法。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发展性的堂,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有效组织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本节该掌握的知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整数以外的一种新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此以前,对于分数学生或是听说过,或是见到过,还有的是略知一二。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确实是学生们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为此,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作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理念: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学具”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究怎样表示“一半”的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交流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一张彩色大圆形纸

教学过程: 2.3.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钟)

1、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吗?(分数的初步认识)你知道什么是分数吗?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呢?(指名回答)下面请同学们在心里悄悄的为自己定一个学习计划,计划一下这节课你打算了解有关分数的什么知识,等一下在我们的学习里看看能不能帮你完成你的学习计划。

2、师:从“分数”的“分”字大家来猜猜看分数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的?(跟分东西有关)

师:下面我们就来分东西,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现在两个人的学具放在了一起,这个把学具分开的任务你们自己能完成吧? 现在就请两个人一齐动手,把学具分一分。

(同桌合作分学具,提出只有一张大圆形纸没法分的问题。)

分析: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探究释疑

(23分钟)

(一)认识“二分之一”

1、探究“一半”的表示方法。

(2分钟)

师:现在谁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学具分配情况?(指名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师:观察他们分好的学具,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分到的结果完全相同的分法,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这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2、认识“1/2”

(5分钟)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着大圆形该怎么平均分吧?同位试一试在圆形纸上折一折师:你是怎么把圆形平均分的?(从中间切开)是这样吗?

师:把大圆形从中间切开了2份,比一比,这两份的大小怎么样?(一样)也就是把这个大圆形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也就是这个圆形的――(生:一半)师指“另外一半”:这份呢?也是这个圆的一半吗?

“一半”还能用像刚才用“1”“2”表示吗?(不能)该用什么数表示呢?自己在下面创造一个数写在这个圆上其中一份那里(学生尝试说一说,引导学生创造出1/2这个分数)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

师:为了统一和更简便地表示“一半”,我们可以像这位同学那样用这个数来表示?

师:这个数怎么读呢,(二分之一)读的时候是从下往上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师: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他叫什么数?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数?(音乐书打节拍的)一个圆形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能分到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如果你认为1/2这个数更能表示一半的你可以擦去原来的写法,写上这个数。如果认为自己原来那个更好的,你也可以保留。在旁边加上这个“1/2” 现在再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分到一个圆形的1/2的?

(学生一边说一边演示: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板书)师:你分到了一条圆形的——“1/2”,你的同桌分到的——“也是1/2”。(黑板的圆两边分别写上1/2)

分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物体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引导学生解决课始的设疑,同学们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折出1/2。

(5分钟)

师:通过解决分大圆形的问题认识了新朋友,分数1/2,除了大圆形外,我们还分到了许多学具,其中有长方形,试着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它的1/2?并涂上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并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指名若干个说一说操作过程。(强调: “平均分”、“每一分”、“它的1/2”)

师:观察他们折出的这些1/2一样吗?什么不一样?

既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呢? 这是长方形的1/2,而这(指圆形)却是------

4、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4分钟)(1)教写分数和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那么你知道到底该怎么写这个分数呢?(请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让学生书空)

(2)你认为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跟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汇报交流。)(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非常好。经过研究我们明白了:“—”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1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1表示2份里面的1份。1/2表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生边讲,教师边板书:——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5、练一练:(1分钟)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请判断一下阴影部分是不是它的1/2,是的话请拍一下手掌

(课件出示图形,其中最后一幅图为1/3)

师:为什么这幅图不是1/2?那么它又是多少呢?你认识吗?(引出1/3)分析: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认识“几分之一”

1、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5分钟)

师:我们把一个圆对折一次,就得到它的二分之一,那么再对折一次,每一份是这个圆形的多少呢?(1/4)该怎么写?板书:1/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黑板)

师:谁来说说怎样得到一个圆的1/4?

(板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生齐读。

师:能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吗?四人小组合作,看哪组的折法多.展示作品

质疑:同一个正方形的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还是正方形的1/4?

分析: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师:今天学习了1/2,1/3,还有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师:能说完吗?分数太多了,说也说不完。这么多的分数你想不想再折一个? 师: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动手)

师: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谁愿意来汇报。(学生汇报)

分析: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2、师:下面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写分数?

(1分钟)打开课本P93做一做第1题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实践延伸

(13分钟)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第一关考眼力

(3分钟)

(1)判断下面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P96练习二十二第2题)(2)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2、第二关:小小画家

(2分钟)P96练习二十二第1题

3、第三关:考考你的想象力

(5分钟)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看(出示P91主题图)从图中的事物中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4、第四关:奇妙的色块图(拓展)(3分钟)(1)先呈现红色占1/2,问:你想到了哪个分数?

(2)呈现蓝色,问:蓝色块让你想到了哪个分数?为什么?(3)呈现绿色,问:蓝色块让你想到了哪个分数?为什么?(4)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结

(2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知识,现在请各位同学回忆一下你在上课前计划要了解分数的什么知识,这节课能完成你计划的目标吗? 在接下来的学习里你还想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的,怎样体现这种过程,并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去体现,我努力尝试提供这样一个途径,让每个学生自由去展示自己想象——图像——抽像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我对这节课的这种想法和设计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我的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过“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已有储备情况及他们的差异,才能在教学中找到每个学生,更好地把每个学生都带向获取知识的目标”。正是在课前做了相关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情况,我才能在课始便找到了每个学生所在的位臵,有效率地把每个学生凝聚到一块,各尽所能,互相补充,成功完成了这次学习活动。

2、“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相竞争等。这样,课堂上不只教师一个人跟学生发生关系,而是几十个人形成师生间、同学间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以至个性特点等方面都会得到长足发展。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促进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的形成,我主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看法,可以不跟老师的意见一致;(2)我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形式,如同桌商量,全体学生交流、讨论等,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机会交流学习的体会。(3)改变教师的引导语,我采用“有道理吗?”“谁有补充”“谁有不同意见”“对不对呀”“好不好呀”这样的提问。(4)不随意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倾听、互相尊重的习惯,例如认识 5 1/2的教学,安排同桌间互相倾听、互相评议,然后再是全班倾听、全班评议,目的就在于此。

3、成功以“情”有层次地带动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兴趣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积极的情绪得到提升;让课堂总结时候,同时目视展示板和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回想自己这节课的学习经历,情绪更是提到最高点。

正是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生。

下载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咱们来做个小游戏,猜一猜纸张后面藏着的数字是几? 学生猜后,师(指着1/2):这是什么数啊?它与我们以......

    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发表时间:2014-1-10 14:42:57 访问次数:253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分数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 学 设 计 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郑会平一、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引入 同学们可能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新课 1. 认识1 2① 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现在老是想写......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