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到18日才结束

时间:2019-05-15 11: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到18日才结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到18日才结束》。

第一篇: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到18日才结束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8日结束,虽然关于“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的建议和相关权威公报目前还没有披露,但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五年间,中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从而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

观察五中全会,“改革”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全景图,一些影响全局和长远的改革任务,将集中在这五年完成或取得突破。

从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人们不难发现,除了继续强调“科学发展观”这样长期强调的治国方略外,还提到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必须秉承“五个坚持”(具体见下文)。这传递出的是一个强烈信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强,各领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协调和统一的推进。

“我们的发展不能再继续付出环境、资源和人力成本被压低的代价,原来的发展方式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看来,国家在考虑,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如何让另一部分人也能参与其中,分享发展的成果,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专家们认为,中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尽快启动新的改革,这与过去30余年的不少领域以单项突破为特征的改革相比,是一个更加全面的综合改革。“这将是一揽子的综合改革措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

事实上,中国领导人近来频繁触及深层次的改革话题,让人们对未来五年中国协调各领域改革充满期待——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就明确表示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而总理温家宝亦在近期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

毫无疑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今后几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但由于其所涉及的改革内容面广量大,如何协调好包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在内的各领域改革,也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和发展速度。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我们提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实际上就是指转型发展不仅要重视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更要重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整。在GDP总量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使普通城乡居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片“加快”声中,“民生”正在由社会政策进入经济政策的主要议程,各领域改革也正被纳入大盘统一协调推进。“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陆伟说,面对各方不同利益,中国将进一步协调各领域关系,努力实现新的改革全面突破。

(业内人士还认为,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的改革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以推进。如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建立竞争性市场格局;改革分配政策,扭转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改革资源要素的价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等。此外,文化产业能否作为支柱产业得到重视和长足发展,也值得期待。)

十七届五中全会今闭幕 中国将更注重经济质量提高----中新网10月18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今日落下帷幕。以研究制定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此次会议,将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备受各界瞩目。

于本月15日召开此次会议,其被关注度,远远超出了这四天会期。上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除了继续强调“科学发展观”这样长期强调的治国方略外,还提到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必须秉承“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此次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分析指出,这传递出的是一个强烈信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强,各领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协调和统一的推进。

新华社分析说,尽管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相关权威公报目前还没有披露,但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五年间,中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从而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

中新社的报道,关注了民众对五中全会的期待。该社记者走访北京市民后报道称,民众对此次会议为制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议、厘定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坐标寄予厚望,同时也期盼今后五年中自身生活变得更加富足美好。通过互联网上的有关讨论可以看出,普通民众寄望“十二五”规划在收入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而外媒普遍关注到“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援引观察家的分析指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6日在北京举办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开幕词时,提到“包容性增长”概念。这和胡锦涛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意指不能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发展,才能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说,“包容性增长”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这有可能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

香港《明报》的文章把“十二五规划”描述为“中国所酝酿的第三次华丽转身”。文章说,这将是一次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将是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中国内地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是一次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

对此,新华社的文章则指出,“改革”这个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并在三十多年以来始终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仍然将成为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理念。距离中国政府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只剩下十年的时间。下一个五年也将成为完成一些触及“深水区”、具有全局性和长远影响的改革任务的关键时期。

中国释放政治体制改革信号回应民众焦点关切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0-16 发表评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政治体制改革”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有涉及,但相关表述基本以“积极稳妥推进”和促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协调发展为主。

分析人士和与会代表委员们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释放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信号。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注意到报告中关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部分,近90%的文字都在阐述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缩小政府工作与人民期望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对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仅仅表述为“取得新进展”。

他说:“这是很有分寸的判断,表明了领导层头脑冷静,对于当前的复杂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显现出了集中社会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西方发达国家不能在危机中灵敏地做出反应,进而导致错过了时机,很多国家的经济至今仍在下滑。

“中国领导层并没有满足现行管理体制的优势,而是充分意识到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从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王伟说。

在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坦陈行政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在部署今年的工作中,他提出了五项措施: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于沛认为,这“五个要”的提出,使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化,是符合实际的措施,直接针对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信访、安全生产、产品安全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他说:“只有将改革的目标瞄准到人民群众生活的焦点关切,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得到保证,政府和人民密切交融的联系才不会阻断。”

与西方政治制度不同,中国探索的民主政治道路坚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思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传递出扩大和保证人民民主的信号。温家宝说,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本次人大会上,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将被审议,如果获得通过,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将得以落实。

回到驻地,很多代表委员津津乐道的一个讯息就是总理在发言中提出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强调今后要“特别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

这份有待全国人大代表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今后要创新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此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于沛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有限,但对一些难点问题的明确表态将使模糊认识得到澄清,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输入了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认为,中国公民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今后会继续增强,在“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的承诺下,更多新型民主监督形式将会在中华大地出现。(记者程云杰 刘宝森 徐宜军)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 ‚包容性增长‛成亮点

中国网 时间: 2010-10-15 发表评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今天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并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后的文件稿。本报记者上午采访了几位专家,他们认为‚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都将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公平正义体现核心价值

‚公平正义深刻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所应具备的重要内涵和特征‛,今天上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竹立家说,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的公平分配,是调解社会各阶层在实现自己利益过程中的利益冲突。要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必须建立和完善实现社会公正的法律制度,保障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在利益博弈过程中获得合法的利益,最终保证社会和谐的实现。

公平正义的本质是‚公共权力‛如何运用的问题。竹立家表示,对于国家或政府来说,要实现社会公正,前提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精神,也就是摆脱利己主义而为大多数公众利益着想的精神。政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用公共精神教育人、更多地发挥人的主动性,使公共精神在维护社会公正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和公务员必须首先具有‚公共精神‛。

调节个税缩小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正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缩小贫富差距要多管齐下,根本上还在于制度保障,不宜翻旧账走回头路,应该着重在未来制度建设上,从制度建设的关键点出发,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遏制腐败和垄断等不合理的现象造成的贫富差距。

实现‚社会共同治理‛

对于‚十二五‛期间应注重补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建立有效的社会组织,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形成成熟的公共生活领域,最终完成‘社会结构’的转型。‛

扩内需重在引导居民消费

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邹正方认为,目前我国扩大内需战略还不够,实施力度不足,有些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如何真正扩大内需?邹正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应该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其次是扩大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消费。第三,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引导消费。第四,应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营企业正常发展,减少政府投资,降低对外需的依赖,适当减少加工贸易产业所占比重。

词条: 包容性增长 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了‚包容性增长‛这个词。这是一个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0-13 发表评论>> 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向,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始终是中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任务。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面对‚十二五‛的到来,为更好地把握未来,需要对包括‚十一五‛在内的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做出分析和判断,探讨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着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人民网邀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教授们,就‚十二五‛规划可能涉及的相关热点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农民市场化的出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工业化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区域协调发展等专题,谈谈他们的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在我国‚十一五‛与‚十二五‛相交之际,世界经济已逐步步入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可以肯定,世界经济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其间,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供求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日趋加强,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更具不确定性。

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

在当代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要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就必须实现五个历史转变。

1、必须实现从注重增长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适度、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历史转变。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陷入中长期低速经济增长、甚至经济停滞的困境,保持足以稳定和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所必要的适度的快速增长,不再不惜代价地追求与以往类似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在经济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改革30年来所获得的经济、体制成就,尽快转向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化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必须在业已抑制了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之后,明确地确立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立足中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方针。

2、必须实现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到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转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转变的内涵和意义。在外需减弱,国家投资不可能长期托盘的情况下,只有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优势,利用众多人口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和结构转换所带来的极其巨大的增长空间(据测算,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每提高3-5个百分点,即可使万余亿元的商品进入消费),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比其他国家更长的快速增长时期。其中,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最为紧迫和重要。必须积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要侧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必须积极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稳定扩大住房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必须完善相关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城乡消费服务体系的建设。

3、必须实现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到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的历史转变。为此,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高端创新,激励与引导自主创新,举全社会之力为向自主创新经济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持。必须确保我国能在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炭技术、绿色经济等为内容的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抢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就创新的主体来说,关键要解决好自主创新的动力特别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激发创新主体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来调动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利益机制调动起其创新的积极性。其次,还应通过积极的科学的组织和引导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提升科技创新园区在资产、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集聚创新能力;要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推动联合创新;要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

4、必须实现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到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历史转变。为此,必须以降低发展的资源成本为核心,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必须将节约优先和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全方位地提升资源节约在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大力强化资源节约的政策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和应用资源节约技术,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炭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形成社会、区域和企业三个层次相统一的循环经济体系。必须将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必须将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积极改善与调整现有的资源消费结构,积极保障资源供应的战略安全,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

5、必须实现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的历史转变。为此,必须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不同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二五‛规划内容

最佳答案

建设一个中心,强化两个结合,完善五个体系.建设一个中心:

重点抓好劳动关系应急指挥控制中心建设,为劳资双方提供劳动关系调处‚一站式‛服务,真正形成劳动关系协调大工作格局。

强化两个结合:

强化促进就业与全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大项目建设及特色街经济发展开发挖掘岗位,满足全区经济发展的用工需求;

强化职工维权与推动企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工作力度,开展劳动保障普法宣传、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规范运作的能力,使企业发展步入依法运行的良性发展轨道。

完善五个体系:

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2010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实现就业3.6万人,就业安臵率达7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达80%以上;

完善创业扶持体系建设,力争扶持失业人员和大学生创业2500人,带动就业7500人;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维权体系,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按期结案率达到95%以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体系,在街道和社区全面建立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使之在失业人员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和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劳动保障队伍建设体系,强化工作服务品牌建设,重点打造‚温情相助‛服务品牌,突出温情助民、温情服务,以无限的热情做好就业及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为全区和谐社会构建做出贡献。

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 四大议题成关注焦点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起在京召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房价问题、农民工问题、政府转型等成为此次会议中网民关注的焦点,希望十二五规划内容真正体现在民生发展、富民政策、服务一线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实现老百姓有房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的民生愿景,切实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不掉队,中国GDP增长不以蓝天白云为代价。

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开幕 定调“十二五”规划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举行,主要议程之一是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定调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专家认为,市场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区域规划协调发展等三大热点,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幕 民生议题将有望成焦点

a.关注焦点:国民收入分配改革问题

今年9月份,胡锦涛提到了“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在十二五中会如何体现?

专家解读:“包容性增长”其实是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前提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这种增长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结合的;第三,这个增长必须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所以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就要转变现在以总量为目标的基本发展方式。包容性增长要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这就要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个“包容性增长”是希望调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尊重现实、维持大局稳定的情况下渐进改善,所以才有“包容”一词,应该在国内收入分配调整、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协调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b.关注焦点:房价问题

迅速蹿升的房价对许多城市居民而言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9月29日,多个部委出台的“最严厉调控政策”,明确要求各地“立即”制定细则,已发细则的地区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不过,时至今日,多个地方尚未出台地方调控的细则。多位人士分析认为,地方的博弈源于GDP,这也是一些地方调控的细则迟迟不出台的主因。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层面已对抑制投机和控制房价提上日程的背景下,很有必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给“高房价”一个权威的定论,提纲挈领之后新政才能发挥威力。而这个时机正恰逢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高房价问题有望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给出“一个说法”。c.关注焦点:农民工问题

对于农民工以及新近被关注的“穷二代”,十二五规划将如何保障他们的发展?

迟福林:我想,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一是基于目前的历史阶段,强调公平发展,如果连农民工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说不过去的;第二,现在农民工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80后农民工的比例现在占了一半以上;第三,农民工实际上已经融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最后,在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在未来几年做出了相应规划,这也是一种局部突破。所以,从多方面看实现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应当作为十二五的约束性的目标。

梅新育:第一应该是在规范工资收入增长方面取得进展,让劳动者取得体面收入。二是保持土地制度基本框架稳定,避免农民工群体及其家庭的终极保障遭到剥夺。同时为农民工群体平稳融入城市创造更多条件。d.关注焦点:政府转型

体制的改革,势必会涉及政府的“转型”。政府转型在十二五期间的难点在哪里?

一个转型的政府,需要在理念上有四大转变——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从做大蛋糕向分好蛋糕的转变,国有资本从盈利型向公益型的转变。但是政府转型会遇到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阻力。

难点在于以下几条,一是如何保证政府的强大行动能力,同时又防止其遭遇滥用。后一点媒体讲得很多,前一点很多媒体忽视了。另一个是要如何保持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强大能力,同时又避免被资本收买。就总体而言,政府应该有能力在必要时强力调整利益格局。相关新闻:

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幕 缩小贫富差距或成焦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起在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会议将审议未来五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即十二五规划,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事关民生的议题将有望成为焦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今召开 专家称将聚焦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副主任陈斯喜说,加快社会法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审议社会救助法、住房保障法等保障公平正义的法律草案,是中国亟待解决的立法问题。

专家表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减缓社会矛盾,或将成为此次规划的亮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在接受《中国日报》的专访时说,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

除社会公平这一议题外,此次五中全会还可能着力探讨如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

中央全会备受瞩目:中国政治的新景象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走近中央全会”的新景象。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迈向迎面走来的“十二五”时期开局及其后续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乃至同正在做和将要做的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及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些举世瞩目的大事联系起来。

改革导向:把提高国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基本目标

“十二五”改革要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导向。

当前各级政府都在研究并制定“十二五”规划。各方的共识是,由于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十二五”将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改革的关键时期。能否形成消费主导、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的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十二五”改革的实际进程。但是,从过去几年改革的实际进展看,要使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大环节取得突破,必须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当改革不能以惠及大部分社会成员、当发展不能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任何好的规划和好的改革都将缺乏社会基础。从这个现实出发,“十二五”迫切需要对改革的基本目标作出重大调整,要从经济总量导向的改革转为国民收入导向的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最大的凝聚力是中央鲜明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以经济总量为导向推进了全方位的改革。客观地看,这一改革导向极大提高了全民福祉。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内部发展条件的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形成的积弊日益突出。最突出的是导致居民收入与财富增长速度远低于投资与GDP增长速度,形成严重的内需不足。

以扩大供给为目标的制度安排与以扩大需求为目标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不同。既然内需不足是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那么从“十二五”开始,就需要把改革的导向调整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增强社会消费能力。

只有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改革,才能凝聚社会合力。这些年社会对改革的诸多不满甚至质疑,根源在于一些改革并没有惠及百姓。事实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提高国民实际收入的改革,仍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农村教育改革等。明确提出未来改革要以提高国民收入为导向,有助于形成社会合力,防止社会“碎片化”。

只有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改革,才能形成扩大内需的制度基础。收入分配领域中“两个比重”下降,既有市场因素,但更有以扩大供给为目标的制度因素。例如,尽管高于其在农村劳动的收益,但农民工工资水平长期偏低,既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也不利于扩大城市消费。明确提出“十二五”改革以提高国民收入为导向,有助于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只有确定了改革的国民收入导向,才能为其他一系列改革确定标杆。例如,第一,“十二五”中小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到底如何定位?从扩大供给来看,中小企业应当主要定位为生产者,是GDP和税收的主要来源;而从国民收入导向看,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就业,切切实实地提高居民收入。第二,“十二五”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不能仅以提高国家财政能力为目标,要真正把财政作为保障民富的手段,变汲取型财政为藏富型财政,并由此调整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第三,行政体制改革,不仅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更要以促进国民收入为目标。能否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国民负担,就成为衡量“十二五”行政体制改革成功的准则。第四,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要加大收租分红的力度,更要重新配置在公益领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提高国民实际收入水平。第五,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明确可考核目标的基础上尽快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应当成为“十二五”改革的重点。

可以预期的是,要从经济总量为导向的改革目标转向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改革目标,存在很大难度。最大的困难在于能否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如30余年前如果不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就无法有效地推进经济建设一样,各级政府如果不能从“经济建设至上”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就无法实现改革导向的重大调整。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二篇: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体会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学习心得

【所读作品内容简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内容简介】:

本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阐述对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告的学习心得,一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方面,二是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和体会,三是对本次会议公告的四大热点的浅见。文中有多处专业术语是通过网络和新闻获得,其中也多次引用到会议公告的原文,认知水平有限,希望老师谅解!

【正文】:

通过网络和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一:“十二五”蓝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里,改善民生将是最绚丽的亮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二:包容性增长奏响“十二五”主旋律

近年,“包容性增长”成为舆论热点。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也即随着经济的增长,政府应更关注民权民生,更能满足民众权利发展的制度公平诉求;而所有社会成员既能够对经济发展过程积极“参与”,也能够对经济发展成果进行“共享”。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方面看,不能只单纯发展经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应该实现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均衡地发展,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与其他方面的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和谐增长、可持续增长和科学增长;经济增长的同时,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从全球视野看,包容性增长体现在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失衡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此次公众关注的最大亮点。改革三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的超高增速,令世界瞩目。经过这一层深厚的财富积累与初步积淀,中国解决各项民生问题已具备充分的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提出让居民收入与GDP比翼齐飞的重大目标,反映出政府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正如学者所言,从“藏富于国”到“还利于民”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而从长远来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也是今后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生力的最原始的助推点。重视GDP的增速的同时,不忘充实民众腰包,只有这样“人性化的GDP”,才会被最广泛的民众所接受和喜爱。反哺民生,让大众尽享发展红利之举,这种人性化的GDP,才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才是人们幸福感的坚实保障。

三:四大热点问题总结

第一大热点: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提高经济动力活力。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要素市场发育迟滞,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理顺;国有经济调整尚未到位,垄断行业改革有些还未破题;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等等。权威人士指出,当前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作用的结果,行政手段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逐步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最终要靠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改革中,要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大热点: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

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承受能力较强,应该有条件、有能力在“十二五”时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权威人士分析,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因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第三大热点: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镇化。“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随之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破除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

权威人士认为,其中,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强调。一是进城农业人口的城镇化问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更为迫切。二是土地问题,我国城镇化将持续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快速推进,一部分农村土地要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将会产生巨大的土地级差地租,这些财富由谁来分配?按照什么机制来分配?如何从制度安排上既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对这些问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第四大热点:政府转型堪称“牛鼻子”。控制政府收入增速 “第一次改革主线是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总量。第二次改革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权威专家表示,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第二次改革,对后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这其中的关键是政府转型。”

附:从一五到十一五的时间段和口号

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教师评分】:

第三篇: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

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6 天 5 小时 | 提问者:xiangcedee

推荐答案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通过网络和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精彩导读: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祖国人民寄予的厚望。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常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校园里随地丢垃圾的人正在减少;教室里书声朗朗;课堂内外作业书写日趋规范;活动课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踏着“十五”的脚步,我们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乘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古老华夏开启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纪元。5年来,我们经受了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克服了国内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趋势的影响,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旺盛活力和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强劲推动。

“十五”开局,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我们正在努力摆脱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等困局。“十五”中后期,我们终于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重新步入快速发展的新平台,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却又拦在前进路上。面对复杂局面和重重困难,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不仅从未停步,而且不断向纵深发展。从政府机构改革到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金融企业改革到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一系列新举措大动作有序推出,一场场攻坚战吹响冲锋号。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好地从整体上推进发展和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变国有资产“五龙治水”状态;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优化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通过兼并、破产、关闭等措施,对一大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进行了调整改组,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在国有大型企业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电力、电信、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改革破冰之旅已经起航。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继续改善。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从去年的8个扩大到目前的28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向深入,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改造和改制步伐加快,直接补贴粮农力度正在加大。

―――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和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为重点,金融体制改革向深层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迈出重要步伐,今年上半年已推出两批46家上市公司进行试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第四篇:十七届五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发展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重的一面。仅从人均收入看,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正在向4000美元的水平迈进,纵向比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横向比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与高收入国家实际人均国民收入相差近10倍,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基本国情看,我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首先是保障就业。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近千万,每年新增劳动力有上千万,还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都需要就业岗位。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其次是消除贫困。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发展。再次是缩小发展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缩小差距的根本办法还是加快发展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如此繁重的任务,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还有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始于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宏伟蓝图在展开,崇高使命在召唤。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推进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把我国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第五篇: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组图: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这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全会会场。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下载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到18日才结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到18日才结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大全]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欢欣鼓舞。“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七届五中全会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闫海峰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党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承载着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姓名:王镇学号:100150008 临班:0859 班级:贸经1001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的心得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

    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交口乡侯璧村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心得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小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欢欣鼓舞。 “十一五”时期是......

    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