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固东中学
张美林
走进固东中学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里我们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石穿的教育作用。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固东中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建班,文化育人,具体主要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创建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利用教室的空白处悬挂名言警句时刻勉励和鼓舞学生。桌凳摆放整齐划一,环境卫生做到“四无”(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乱划),标语口号醒目励志,学习园地极富班级特色,黑板报定期更换等。这些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这是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如果在一个杂乱无章、卫生极差的课室上课的话,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受其影响的,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寝室文化也是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要求内宿生做到:门窗干净,被子床单整洁、叠放整齐,生活用品存放有序。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建设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我们制定了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例如:班规、宿舍管理、清洁卫生工作、学生操行量化管理等细则。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使制度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必须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意义的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严格遵守,由强制性的要求到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二是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特殊”人物不遵守制度,奖惩分明,检查监督落到实处;三是制度的实施,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三、创设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舞和鞭策学生为班级服务,把班级建设好。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的话,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就有了自己的形象,这种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它看不到,但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老师。
班级精神文化环境是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方面的状况,是班级文化建设深层次的要求。我们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就是“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创新、会做人”。班会课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阵地。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并谈谈感想,让学生能有所感触。班级口号是一个班级精神和目标所在,比如:“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理由”。
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之魂,我们通过老师示范作用和学生榜样作用,来促进班级宽松和谐、友爱、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应当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突出抓好传统道德和礼仪教育,要学生用好礼貌用语:请,您好,再见,谢谢等;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鼓掌等,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文明、正确、和谐的集体舆论,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道德品质。无疑将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之本。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勤奋务实的学风,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要真诚、要团结、要帮助、要严格”。要求班级成员争做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有优势,有成功记录的“五有新人”。因此,在班上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如“一帮一”学科活动,还有“某某班风采”,让同学们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同学间应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只有大家都进步了,我们这个班才算是真的进步。每个同学应该积极向上,善于向困难挑战,永不言败,体现“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创新、会做人”的精神。
当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师生间意见不合、学生各有想法等,在建设文化之中,设计黑板模块内容时,同学们就各抒己见,有的人还直接说要按照他自己的思路来构建“读好书、做好人、唱好歌”板式,为了达成共识,作为班主任的我利用自习时间在班上对这件事情展开讨论,讨论从先讲述构建文化模块的想法,然后分析其利和弊,最后再结合本班的实际做出结论,就这样展开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文化建设,我们班在建设遇到了材料匮乏和资金紧张,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建设文化当中,他们逐渐的学会互相理解和团结,记得特别感动的是,在贴班级墙纸的时候,那时已经是放学了,我还在班级上跟他们一起想象,边做边讨论,但他们最后一致强烈要求我要放手交给他们,让我先回去,明天早上过来看成果。从这个方面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多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形成统一的意识。
班级文化的建设无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创建,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才能使这一项工作得到实施和发展。
2012年2月23日
第二篇: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学校:浣江教育集团浣东初中
姓名:陈新玲
名称:班级制度的“破”与“立”
电话:1396757493
3班级制度的“立”与“破”
--------班级文化建设之启示 摘要: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完善民主的制度往往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但制度有其一成不变等缺点,在班级建设中应注意“立”与“破”。本文从“破窗效应”“护花原理”出发,探讨两者在班级建设中的关系与作用。
关键词:破窗效应 护花原理 班级制度 班级文化
一、制定健全的班级制度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称为班级制度。我们通过建立班级制度提高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掌握,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和判断力;通过执行班级制度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因此,建班之初,每一个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即建立或详细或精炼的班级制度。以学校规章制度为载体,结合本班情况深入和深化。我校是市各类学校中班级文化的先行者,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规定,包括德育积分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学生各类先进评选制度等。因此,我在学校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制定了符合学校及本班的制度。德育积分制,在德育积分实施细则中,对各类为班级服务的、在校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对违反学校规章的进行扣分惩罚,以量化来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值日生日负责制,卫生包干区责任到人,以天为单位对其进行考核。
学生各类先进评选规则,以德育积分为基础,在班级德育积分前50%的学生中,由师生共同投票选举产生,其中教师占30%,学生票数占70%。
此外值日班长制、班干部分工制度等一系列细致的制度构成了班级制度。
二、有效的执行班级制度
虽然制定了健全的班级制度,但如果不能有效实施与执行,则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在执行制度时,关键在于掌握好“立”与“破”的尺度。
(1)“破窗效应”: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如果一栋大楼有一块玻璃被人打坏了,又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栋大楼的玻璃会被打得一片狼藉,在这种麻木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系统、制度不管多么严密,只要存在“破窗”,那么这个系统终将遭到破坏,那么我们制定的班级制度就无法“立”起来。因此,对于背离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理念的行为要及时制止,防微杜渐是班级制度“立”起来的根本。教育无小事,事事是大事。在日常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并抓住苗头,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学生都是带着“成龙、成凤”的良好愿望走进学校的。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少数学生爱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挡不住诱惑,放松了警惕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吸烟、喝酒、早恋、拉帮结派、通宵上网、玩游戏等不良行为或多或少的出现,作为班主任不能熟视无睹,要引起足够重视。捕捉这些苗头,掌握学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特有的心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疏导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为学生分析不良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醒悟,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需要班主任的“明察秋毫”,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结合家长的力量来解决问题。2013年12月,我校举行了七年级家长会,会前我准备了一些我班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若干个问题:抄袭作业,作业未及时完成,早恋等,以及家长能配合我做的事,并将其做成ppt,会上家长感触良多,会后的一个月,班级的学风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本学期我班还建立了家长qq群,加强家校联系。
“立”制度也需靠老师的小帮手。小干部是落实班级制度的直接责任人,他们对于制度的督促直接影响着同学们对制度的接受度和遵守度。因此,我格外重视交给学生督导的方法:以友善的提醒为主,结合班级管理日志,处理不了的及时与我沟通等。
防微杜渐,有时也需要科任老师的辅助。虽说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但有时往往会一叶遮目,而科任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在所任课堂上总是会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发现。在于科任教师的沟通中,我了解了我们班学生原来有他们可爱、活泼、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发现了他们周末作业敷衍等不足。
(2)“护花原理”:在威尔逊生活的那个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园,每当春天繁花盛开的时候,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然而,让人生气的是,游客中总是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甚至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她的美丽,就被折了下来。这些花朵有些被游客带走了,有些就被抛在了花园里,好让人心疼。为此,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立了许多的牌子,上面写着诸如“摘花可耻”、“禁止折花”、“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类似的警示标语,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视若无睹,花朵还是继续被摘下了许多。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向他诉说了苦衷。威尔逊说:“我们何不转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标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公园的管理者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奇迹般地,这个公园里的情况真的发生了变化,折花的人很快减少了,美丽的花朵在公园里安全地竞相开放。
“护花原理”在班主任工作中也给我很多启示。如果说“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影响人,那么“护花原理”则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感化人,在制度的执行中,是需要让学生在内心真正乐于接受,因此执行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坚持“立”制度时,我发现班级出现了如下情况,我为了严格执行制度,常常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就绳之以“法”,学生会觉得我缺乏人情味,有时会形成对立;有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却也很容易铸成学生屈服与现成的制度、迷信于权威、做事循规蹈矩的僵化思维,没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制度建立时间过长,已经不适用,或学生产生了惰性。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让班级制度“活”起来。
首先,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步到位的。一开始制度由班主任制定,在实行一段时间后要与学生交流,随后进行修改。以我们班的德育积分制为例,学校制定的德育积分制扣分有38项之多,加分却只有7条,一个月后,班里的学生告诉我很多人都背了很多“债”,索性破罐子破摔了,不如增加点加分的项目,如帮助打扫卫生、作业完成的出色等都可以加分。吸取了学生的意见修改后,学生对德育积分积极性更大了。因此,不论是建立制度时还是完善时都要注重效果,发现漏洞就要及时补救。
“鲶鱼效应”的启示。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
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如果班级内部缺乏活力,制度效率低下,那么我们不妨引入一些鲶鱼来,让它搅浑平静的水面,让“沙丁鱼”们感到危机重重,从而为了生存而运动起来。
以班干部建设为例,在建立一支班委队伍后,我们可以再在班中每周选一位同学作为监督人员,直接向班主任汇报班级中各方面的情况,以刺激班委成员的活力。
结束语:只有“立”规矩,防微杜渐,才能成方圆;但也需“破”规矩,以生为本,才能真正让班级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志辉.鲶鱼效应的管理启示【Z】.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6(6).【2】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 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 “ 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 ? 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 ? 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 ? 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
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四篇: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论文题目:从《文化生活》的视角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作者姓名:郑明明
电话:***
从《文化生活》的视角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郑明明前山中学)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自2010-2011学年开学之初我校提出了在全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的要求,并于2011年春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人” 活动,把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到新的高度。在这一年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班纷纷根据本班的特点,从班级布置、班级管理、班级精神的培育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这项工作,我想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必修3《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它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生活》教材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班级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一些人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有人认为只要我们不去主动创建班级文化,那么班级文化就不会自动形成;也有人认为,班级文化都是积极向上的文化;还有人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教室的布置、主题班会的召开等活动。事实上,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只要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会产生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每一个班级都会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班级文化,它并不会因为被人们忽视而不存在。从性质上看,班级文化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层次上来说,班级文化有表层班级文化和深层班级文化。作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室的布置和制订班级公约或章程,还包括班级的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集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学生们的班级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班级成员对自己所在班级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班级荣誉感不断提高,当班级成员意识到个人的言行代表着班级形象时,他们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维护集体形象,班级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班级成员在校际、班际等各类竞赛和创优活动中努力发挥各自特长,团结协作、为班级争
光。我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校园里形成先进、健康和清新、纯净的文化氛围,抵御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发挥先进、健康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我校周边环境一直比较嘈杂,而且附近居民整体素质不高,许多低级、庸俗的事物充斥在学校周围,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广大中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身心必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低级庸俗的文化思潮在学生的心灵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就会随之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暴力倾向和低级庸俗之举,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害社会。我们在校园广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旨在让广大的中学生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主动感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以期让广大的中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指导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文化生活》教材还告诉我们:文化可以塑造人生,首先,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其次,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此外,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我们在校园广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正是为了抵御各种低级庸俗的文化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积极引领作用。事实上,我们目前开展的各类班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在文化生活中作出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但是,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问题。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和传播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和内容,导致大量文化垃圾涌入社会和校园。广大的中学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各类文化产品和内容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再加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天性,往往容易被一些品味低下的文化所误导,甚至沉迷其中,不但消耗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严重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针对该现象,国家高度重视,并运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坚决打击文化市场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这些举措为净化文化市场,保护青少年身心
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尽管国家采取多项举措抵御各类落后、腐朽的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但是广大的中学生提高自身的鉴别和控制能力才是根本所在。实际上,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文化市场越是丰富,中学生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就越需要提高鉴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得到锻炼,不断提高对不同性质文化的辨别能力,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远离阳光下的阴影,自觉置身于健康文化的海洋之中。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形形色色,不所不包、无奇不有,有正确与善意,也有错误与恶意,甚至还有激烈的斗争。大量不健康的文化内容阻碍了中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背离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抵御许多错误和恶意的观念,也可以将众多低级庸俗的文化内容拒之门外。我们的学
生在文化建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之,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适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平台,既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意。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优化班级文化 营造温馨教室
(本文获奉贤区“班主任专业发展”征文 二等奖)
齐贤学校 沈翠华
班级文化是班级里同学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班级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即物质文化,是一种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显性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艺术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悬挂在教室里的国旗、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教室可以说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温馨教室就是让每一位同学对班级有家的感觉。温馨教室是一种含有民主、温馨、和谐、高品位特点的班级育人环境,它包括温馨、舒适的硬文化环境建设,更主要是温馨、和谐的软文化环境。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载体,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温馨教室如何实现呢?作为一个全面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班主任,在建设温馨教室过程中当起到规划、设计、组织、领导、教育、管理等作用。毫无疑问,这是对我们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挑战和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觉得班主任在温馨教室创建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手“班级物质文化”,营造“温馨家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要突出班级特点。
1.给“家”一个好听的名字。“教室就是我的家”,不妨让“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班名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所以,在设计班名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还应通过集合、比赛、等活动进行展示,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名的背后应该有着班主任与全体孩子对名字的共同诠释,以及对班级的美好期待。如我们齐贤学校三(1)中队,经过同学们的设计,名为“七色阳光”中队。因为:
“黑暗中,最期盼的是一缕阳光。阳光能医治受伤的心灵,阳光是希望。阳光是活力的发动机,它能发动心灵的引擎,涌现无穷的力量。孩子们是小苗,有了阳光,才有了小苗健康的成长;孩子们是老师的阳光,有了孩子,老师的心永远不会老。
我们的乐园,要让智慧的阳光启迪心灵;我们的乐园,要让快乐的阳光照耀童年;我们的乐园,要阳光灿烂,花开成海。” 2.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字纸篓整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尽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3.重视教室的布置。
班级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所,营造温馨美妙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教室的主人,教室环境布置应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使班级布置呈现出“人人有专长、个个有事干、教室有特色”的新景象。
看,我们三(1)班: 丰富多彩的“评比栏”激励学生爱校爱班爱学习的热情。
小小“图书角”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学生的书画作品让教室充满艺术气息。
绿色植物让教室充满生机。
“心灵之约”箱中学生可以把心中想说的话和同学与老师交流。
教室的窗玻璃上贴上学生喜爱的卡通图案。
教室的墙面上出现了一些温馨小提示。 “我爱我家”温馨角里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需物品。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立足“班级制度文化”,开启“温馨源泉”。
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班级的制度文化,让班级活而有序,在有序中而不死板呢? 关键是要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规则的,如在大街上走路有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和小朋友做游戏,有游戏规则,如果你不遵守游戏规则,小朋友就会让你退出游戏„„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学习的规则,否则你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强化其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应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三、着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温馨集体”
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所以在教育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共同繁荣班级精神文化。
. 把握学生的需要,找准切入点。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该阶段的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勤奋和执着,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产生。
.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感动学生。在我们的新课程教材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去感受爱,感受关怀,并且让这种美丽的关怀在课堂中弥漫,在生活中滋长。
.丰富班内的评价,学会赏识。
在传统的班级中,学生在校主要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长此以往,会削弱了学生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加强“一事一评”,阶段推出班内多种“明星。”可以是体育、写字、表演、帮助同学、努力进步等各方面。这样形成“班内星光灿烂”和积极向上的局面;从被表扬的学生角度看,积极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增强了自信;从未被表扬的学生角度看,形成积极发现别人的长处的习惯,知道可以从多种角度使自己也变得出色,也可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
通过赏识评价,引导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还有效地改变人际关系。
.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个体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把握好班级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察每个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时候一个人会带动一大片,因此,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苗头要积极加以指导推广,力争把好事办得更好;对个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苗头教师要极力引导,把坏事变好或者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积极加以疏导,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言传身教,用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学生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但是无权去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生活。在工作中,有时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学生出现错误就理论上是必然的,教师去引导施教是天职,因此,不能去顶、去争、去压,而应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
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则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
四、丰富“班级班队活动”,充实“温馨内涵”。
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影响作用。我校把班级活动模式改革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在班级常规活动、每周一节的班会活动以及主题班会活动中,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打造温馨班级、构建温馨乐园”为活动的导向,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班级活动的主体是班级全体成员,班主任只是这个整体中重要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班主任起指导作用,但不能包办代替,应与班委会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应该让学生普遍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把活动搞好。如今,我班在开展班级活动时,都把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从活动主题的选择、准备、组织到执行,都由学生主动参与,他们既能积极主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并付诸实施,又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讨论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当学生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当班级的“软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长期的耳濡目染会促使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成员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因此,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温馨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字眼。因此拥有一个温馨的班级,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要建造一个温馨班级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温馨班级是一种美,保护温馨班级也是一种美,追求温馨班级更是一种美。我们是温馨班级的受益者,更是温馨班级的创造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我们和谐班级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