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9-05-15 11:2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一篇: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7-07-19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作者:

甘肃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2017年3月22日)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发展定力,聚力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省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1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3.4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5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87.04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为13.61∶34.84∶51.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458元,比上年增长7.2%。

年末常住人口260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4.69%,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5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1.7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8‰,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1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18‰,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0‰,下降0.21个千分点。

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548.7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91.0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1%。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6.81亿元,比上年增长8.78%。其中,税收收入525.97亿元,增长3.51%;非税收入260.84亿元,增长21.84%。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173.16亿元,增长103.18%;营业税110.62亿元,下降40.27%;企业所得税54.94亿元,下降7.20%;个人所得税20.55亿元,增长8.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2.72亿元,增长6.57%。其中,教育支出548.62亿元,增长10.09%;农林水支出481.44亿元,增长8.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8.35亿元,增长11.1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5.51亿元,增长8.6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4.12亿元,增长9.61%。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1140.59万吨,比上年减产2.6%。其中,夏粮产量307.07万吨,减产4.5%;秋粮产量833.52万吨,减产1.9%。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1.3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5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32万公顷,减少1.25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20万公顷,增加1.18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4.70万公顷,增加1.98万公顷,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55万公顷,增加0.15万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9.05万公顷,增加2.18万公顷。果园面积47.29万公顷,增加1.42万公顷。

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1951.48万吨,比上年增产7.0%,其中设施蔬菜产量560.49万吨,增产3.7%;园林水果产量506.44万吨,增产9.7%;中草药材产量115.45万吨,增产6.7%;未加工烟叶产量1.10万吨,减产9.9%。

全年肉类总产量101.90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猪肉产量50.86万吨,下降3.6%;牛肉产量21.44万吨,增长6.5%;羊肉产量22.68万吨,增长7.2%;禽肉产量4.63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11.55万吨,下降1.2%。牛奶产量63.77万吨,增长6.5%。年末生猪存栏644.08万头,下降3.3%;生猪出栏719.61万头,下降3.7%。

全年水产品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3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5.4亿元,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5.9亿元,增长3.9%;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3亿元,下降20.5%;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52.4亿元,下降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24.3%。轻工业增加值297.4亿元,下降2.6%;重工业增加值1268.1亿元,增长8.3%。

石化、有色、食品、电力、冶金、机械和煤炭等重点支柱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4.6亿元,增长13.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6.1亿元,比上年净增185.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9.0亿元,比上年净增179.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43.2亿元,比上年下降5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09.9亿元,下降58.1%。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513.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成品库存334.1亿元,下降8.0%。煤炭工业产成品库存18.6亿元,下降33.5%。有色工业产成品库存234.7亿元,下降9.9%。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76.3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53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678.30亿元,增长26.81%;第二产业投资3220.99亿元,下降6.23%,其中工业投资2216.82亿元,下降3.68%;第三产业投资5634.81亿元,增长21.00%。

全年项目投资8684.07亿元,增长10.50%。其中,制造业投资1315.18亿元,增长6.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00.04亿元,增长34.9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073.57亿元,增长40.78%;建筑业投资1004.16亿元,下降11.4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7%,其中住宅投资563.75亿元,增长7.06%。房屋施工面积8933.24万平方米,增长4.0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191.65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新开工面积2331.71万平方米,增长0.8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587.23万平方米,增长2.59%;房屋竣工面积991.73万平方米,增长3.0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30.25万平方米,下降4.56%;商品房销售面积1679.49万平方米,增长17.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78.81万平方米,增长13.10%。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5.91亿元,增长9.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48亿元,增长9.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679.16亿元,增长9.5%;餐饮收入额505.23亿元,增长9.8%。

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5215.93亿元,比上年增长9.2%;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134.66亿元,增长12.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6.65亿元,增长13.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28.91亿元,增长15.9%。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251.5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23.23亿元,下降4.2%;汽车类零售额309.13亿元,增长10.8%;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40.57亿元,增长2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72.24亿元,增长0.1%;中西药类零售额46.24亿元,增长21.9%;烟酒类零售额34.98亿元,增长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0.99亿元,增长1.6%;家具类零售额23.31亿元,增长33.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53.2亿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出口268.2亿元,下降25.7%;进口185.0亿元,增长39.3%。一般贸易出口223.9亿元,下降33.4%;一般贸易进口84.8亿元,增长25.6%。加工贸易出口36.8亿元,增长1.1倍;加工贸易进口86.3亿元,增长45.0%。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0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亿美元,下降8%。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4.7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省新建铁路投产里程264.10公里,增、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371.70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425.60公里。公路里程14.31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52万公里。新建二级以上公路648.00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70.23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50%;旅客周转量635.68亿人公里,下降0.69%。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30.3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3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60.06万辆,增长14.03%。民用轿车保有量121.23万辆,增长17.3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05.47万辆,增长19.28%。

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9.23亿元,比上年增长53.8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37.04亿元,增长54.64%;邮政业务总量22.19亿元,增长35.97%。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028.97万件,包裹业务50.70万件。快递业务量6065.10万件,增长71.26%。快递业务收入12.50亿元,增长72.41%。电信业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6.51万门,下降58.10%;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127.99万户,增长4.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2.26万户,减少13.73万户。其中,城市241.19万户,减少20.66万户;农村71.07万户,增加6.9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03.84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332.4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2.03部/百人,减少0.5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84.78部/百人,增加3.38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92.86万户,增长29.80%;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944.67万个,增长54.61%。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90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1%;国内旅游收入1219.2亿元,增长25.11%。接待境外旅游人数7.15万人次,增长31.19%。其中,接待外国游客3.96万人次,增长25.32%;接待港澳台同胞3.19万人次,增长39.3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90万美元,增长33.2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15.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46%,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411.68亿元,增长7.8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926.41亿元,增长16.01%,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650.47亿元,增长17.74%。

年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0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年末股票总市值2767.86亿元,下降2.77%。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99.43亿元,下降8.55%。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1只。创业板股票筹集资金17.25亿元。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35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3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6%;赔付额109.38亿元,增长17.93%。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0.3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3.5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6.9元,增长7.5%。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54.2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39.2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87.0元,增长9.6%。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87%,其中职工201万人,增长2.03%,离退休人员114万人,增长4.4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3.7万人,增长1.37%。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3.3万人,增长1.32%,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4.4万人,增长2.1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8.9万人,增长0.5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4.3万人,增长0.9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8.4万人,增长3.18%;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2.7万人,增长5.58%。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38.66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486.48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07万人,在学研究生3.12万人,毕业生0.88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3.07万人,在校生45.72万人,毕业生11.9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5万人,在校生21.07万人,毕业生7.4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9.34万人,在校生60.35万人,毕业生21.91万人。初中招生29.02万人,在校生87.62万人,毕业生31.2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2.67万人,在校生182.16万人,毕业生29.8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22万人,在校生1.1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9.21万人。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99.8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共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76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54项,应用技术成果899项,软科学成果23项。获得奖励149项。受理专利申请20276件,比上年增长39.0%;授予专利权7975件,增长15.4%,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308件,增长5.7%。共签订技术合同5252项,增长11.2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0.81亿元,增长15.7%。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03个,公共图书馆103个,博物馆152个,艺术表演团体69个(不含民间职业剧团)。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2%,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5%,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206.1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71.37万户。省级报纸出版5.10亿份,期刊出版9713万册,图书出版6792万册(张)。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281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82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3.6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2.5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3.5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32万人,注册护士5.07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472人。卫生监督所(中心)9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385人。乡镇卫生院1376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55万人。

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169枚,比上年增加63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205.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87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9%。平均降水量287.4毫米。年末全省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6.7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5.3%。全年总用水量118.4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7%。其中,生活用水增长5.1%,工业用水下降3.7%,农业用水下降1.9%。人均用水量4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

全年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2.5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6.01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0039.6万株。截至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6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个。共有国家地质公园10个,地质遗迹保护区36个。

省内6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III类断面比例占95.6%,IV类断面比例占2.9%,劣V类断面比例占1.5%。

全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3.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省内监测的十四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好的城市有11个,评价较好的有3个。

全年平均气温9.3℃,较上年上升0.2℃。全省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5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9个。

全省地震台站(点)413个,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21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392个。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0%;农作物成灾面积49.97万公顷,增长20.0%。发生森林火灾10起。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4起。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978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15.98%。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4人,按可比口径下降20.23%。发生十二类道路运输车辆事故1053起,造成794人死亡、96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肃发展年鉴2017》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含长庆油田甘肃境内部分。

4.本公报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2016年分年龄段人口数据进行了修正。

5.2016年起,安全监管总局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进行改革,由于排除了非生产经营领域的事故,事故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数据同比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6.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来自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数据来自甘肃省财政厅;外贸数据和利用外资数据来自甘肃省商务厅和兰州海关;交通运输数据来自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兰州铁路局、东航甘肃分公司;邮政数据来自甘肃省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甘肃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中国保监会甘肃监管局;证券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甘肃监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数据来自甘肃省教育厅;专利数据来自甘肃省专利局;文化数据来自甘肃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出版数据来自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甘肃省体育局;资源环境数据来自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国土厅、甘肃省环保厅;气象数据来自甘肃省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甘肃省地震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二篇:2014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调结构、促统筹、惠民生,奋力打造经济发展、城乡一体、政府治理“三个升级版”,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4709万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717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075628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356364万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7.5:62.2:20.3调整为17.0:62.3:20.7。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07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026万元,增长12.4%。各项税收118318万元,增长21.9%。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93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4943万元,增长23.2%;教育支出68613万元,增长21.9%;医疗卫生支出32851万元,增长35.6%。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4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67587万元,下降6.2%;第二产业投资1029954万元(工业投资1003676万元,增长23.1%),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936462万元,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230874万元,增长15.1%。全年销售商品房46.3万平方米,增长10.7 %;商品房销售额176633万元,增长5.9%。

二、农业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4865万元,增长5.5%。粮食种植面积5479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566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441公顷。粮食产量401196吨,比上年增长2.6%;油料产量14134吨,增长12.7%;棉花产量 5310吨,增长8.2%;蔬菜产量155654吨,增长3.4%;肉类产量50192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33996吨,增长3.0%。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0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71万吨,农村用电量44072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7483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311户,累计完成产值3026030万元,增长14.5%,实现增加值737965万元,增长12.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60031万元,下降0.7%;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2725165万元,增长1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81899万元,增长16.3%。轻工业产值1086503万元,增长10.8%;重工业产值1939527万元,增长17.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9%。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76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利润总额198175万元,比上年上升1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8.5%,比上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建筑业。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家,完成总产值59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增加值1593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实际利用内资2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省外资金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五、贸易、服务业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9826万元,增长 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8547万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8654万元,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9718万元,增长14.1%。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三产从业人员12.1万人。全县共接待游客26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5亿元。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7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进口总额1854万美元,增长41.6% ;出口总额14902万美元,增长42.3%。

六、交通和邮电交通运输。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7304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公路里程1751.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30公里。邮电业。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3391万元,比上年增长 3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465万元,增长8.1%;电信业务总量38926万元,增长33.3%。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43万户,增长1.8%;移动电话31.3万户,增长8.2%。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17万户,其中宽带用户2.89万户。

七、金融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24836万元,比年初增加18539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6326万元,比年初增加180553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6830万元,比年初增加17505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346497万元,比年初减少14945万元;中长期贷款636167万元,比年初增加181621万元。

八、教育教育。年末,普通中学30所,专任教师1489人,在校学生24241人;职业高中学校2所,在校学生2384人;小学47所,专任教师1403人,在校学生29337人;幼儿园86所,在园儿童1297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文化。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馆藏图书 12万册,乡镇文化站8个,举办训练班76次,训练班结业人员2500人次。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体育。2014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县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2枚,其中金牌9枚。举办县乡运动会2次,参赛运动员达650人。卫生。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 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5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2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80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66人,注册护士376人。按照三级乙等标准建设的县医院迁址新建工程交付使用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

十、人口、人民生活人口。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50342人,比上年减少152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284624人,女性人口26571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死亡率为7.7‰,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9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消费支出12044元,比上年增长27.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1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6 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生活费支出7503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均生活用房面积 40.6平方米。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注:

1、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第三篇: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省“两强一堡”、全市“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建设的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云南省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努力化解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一年来,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3836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生产总值自2002年来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183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7211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5277万元,增长14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60.6%和31.9%,分别拉动GDP增长0.8、6.7和3.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2569元,比上年增长10.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7%、63.5%、23.8%调整为13.3%、61.8%、24.9%,“二、三、一”结构继续得到巩固。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0.6 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1%。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占华坪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2%。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2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43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56801万元,增加19370万元,增长27.2%;畜牧业产值35063万元,增加465万元,下降0.2%;林业产值4447万元,增加718万元,增长15.1%;渔业产值3740万元,增加130万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9万元,增加89万元,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8401亩,粮食总产量达73036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大牲畜出栏15829头,比上年增长1.23%,期末大牲畜存栏70413头,比上年增长0.92%;生猪出栏126928头,与上年持平,期末生猪存栏166630头, 比上年增长0.86%;羊出栏46336只,比上年减少0.6%,期末羊存栏133618只,比上年增长2.2%;家禽出栏1275081只, 比上年增长7.8%,期末家禽存栏765249只, 比上年增长1.32%。

林业生产发展情况。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30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1449.5吨,板栗137.2吨,花椒970吨,木材采伐3040立方米,竹材307.2万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329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1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5%,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实现利税69720万元,下降5.3%,其中利润27610万元,下降17.1%。

全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5个(县内企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利润总额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3084万元,比上年增长43.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分产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 3614万元,比上年增长57.3%,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0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3 %,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0.8%。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79个,比上年增长8.2%。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9.6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3亿元;国内贷款资金0.37亿元;自筹资金15.2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79.7%,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800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9%;商品房销售面积3310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

从行业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120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采矿业投资72381万元,比上年增长87.4 %,制造业投资7662万元,比上年减少73%,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408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在工业投资中不含电力的投资81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交通运输业投资60559万元,比上年增长74.2%;水利管理业投资27685万元,比上年增长68.4%。

五、消费品市场销售

城乡交流活跃,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从城乡消费结构看,城镇消费零售额55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农村消费零售额4200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77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20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4%。从经济成分看: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4.0%,非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93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675.6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公路货物周转量10336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6%;公路客运量1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公路旅客周转量11806.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8%。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81.7万元,比上年增长5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30.94万元,移动业务收入409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586万元, 联通业务收入774.76万元。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228.7万份,比上年增加34.15%;函件7.62万件,减少21.29%;特快专递33938件,增长30.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95万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持续增收。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完成60794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地方财政支出146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29593万元,比年初增加67839万元,增长12.1%,其中:储蓄存款418433万元,比年初增加33525万元,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304322万元,比年初增加37716万元,增长14.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25372万元,比上年下降1.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112693万元,比上年下降1.6%。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21129万元,比上年增长21.07%;各项赔款和给付 4342万元,比上年增长7.76%;赔付率20.55%,比上年下降2.54%。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受益学生1.75万人,免补金额1422.88万元。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全县有普通高中3所(含私立1 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中6所,小学62所,幼儿园35所(含私立34所)。高中专任教师190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21人,初中专任教师463人,小学专任教师978人,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2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48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09人,初中在校学生5263人,小学在校学生12259人,幼儿园(含私立)在园儿童4454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39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6.67%,小学入学率99.87%,升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0.1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4%,初中升学率95.44%,初中巩固率98.09%,初中辍学率1.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8.2%。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78%,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59%。全县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100%,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37年。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城乡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65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9.2%。全县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活跃。全县各行业、乡村举办运动会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700人次,学校举办运动会48次,参加活动人数18800人

次, 比上年减少300人次,举办老年人运动会10次,参加活动人数3700人次, 比上年增加200人次,全县体育人口已达64700人。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全县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12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中医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8个,公立医院共有床位6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4人,其中医生216人。有私立医院2个、门诊部1个,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66人。有个体诊所37个,卫生技术人员131人。全县共建立了58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3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371例,报告死亡0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19.2/10万,死亡率0。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婴儿死亡率9.03‰,孕产妇死亡率0,住院分娩率95.42%,新法接生率达到99.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52%。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人口素质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

民生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6元,比上年增加1002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4元,比上年增加2494元,增长14.6%。

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34人,年末城镇全部单位从业人员3.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控制目标1.3个百分点。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达917人。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658人,比上年增加689人,其中参保职工9283人,比上年增加60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375人,比上年增加81人,征缴养老保险费5571万元,比上年下降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927人,比上年增加722人,其中参保职工1298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342人,征缴医疗保险费3575.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4000人,比上年减少50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5%。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4444人,比上年增加683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337万元,比上年增长62.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327人,比上年增加676人,征缴生育保险费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农保)人数8669人,与上年持平。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9726人,比上年增加5915人,参保率85.69%。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76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54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3126万元。全年发放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347万元。年末有社会福利机构8个,其中:城镇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6个、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337床,收养人数181人。

十一、城市建设、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情况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8%,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 32.2公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8 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0.15%,;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0.8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85%。初步测算,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51%。

全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起,比上年增加3起,上升37.5%。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人,比上年增加2人,上升25%。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1起,比上年增加1起,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人,比上年增加1人;道路交通事故10起,比上年增加4起,上升66.7%,死亡人数为9人,比上年增加3人,上升50%。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9人,比上年上升26.1%。

注:

1、本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预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由相关部门提供。

第四篇:201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攻坚克难,协调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呈现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经 济 增 长

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2](GDP)达117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95.3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27.82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97.7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0:42.9:41.1调整为16.2:42.0:41.8。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25083元(折合4050美元),比上年增长11.4%。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5397.4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省公共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9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增值税完成147.68亿元,下降0.2%;营业税完成418.58亿元,增长22.9%;企业所得税完成146.33亿元,增长7.7%。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9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7%、15.1%、12.5%、3.9%和76.9%。

全年稳定物价成效明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1,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9%。

全年就业形势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1.56万人,新增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34.1万人次。年末全省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8.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

二、农 业

201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056.0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1639.40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293.25亿元,增长12.1%;牧业产值962.55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70.41亿元,增长1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0.43亿元,增长9.4%。

全年粮食总产量[3]达1824万吨,比上年增长4.3%。油料产量60.7万吨,比上年下降3.4%;烤烟产量103.9万吨,下降6.5%;蔬菜产量1625.4万吨,增长10.4%;园林水果产量571.5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30.2万吨,增长11.1%;鲜切花产量80.5亿枝,增长12.1%。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达357.44万吨,比上年增长3.4%;牛奶产量54.51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23.24万吨,增长5.0%。

表2 2013年云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增加值3470.66亿元,增长12.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528.14亿元,增长7.4%;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42.53亿元,增长16.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107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25.32亿元,增长23.6%。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2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954.62亿千瓦小时,增长27.4%;粗钢产量1884.80万吨,增长23.5%;钢材产量2053.92万吨,增长28.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00.42万吨,增长4.9%;水泥产量9009.16万吨,增长15.6%;卷烟产量757.55万箱,下降1.4%;成品糖产量236.52万吨,增长14.9%。表3 2013年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实现利润549.08亿元,增长5.5%。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6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8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利润101亿元,增长20.6%;上缴税金110亿元,增长21.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6]9621.83亿元,增长27.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0.87亿元,增长75.3%;第二产业投资2868.82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投资2866.83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6502.14亿元,增长33.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48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642.40亿元,增长42.5%;办公楼投资117.50亿元,增长36.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0.97亿元,增长60.4%。2013年,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18260.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1%;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019.20万平方米,增长9.1%;商品房销售面积330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商品房销售额1487.2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13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200公里。锁蒙、昆武、大丽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北大通道、龙瑞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镇毕、晋江、晋澄等8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省在建铁路里程1403.7公里。昆明长水机场配套工程、泸沽湖机场、沧源机场加快建设,澜沧机场,红河蒙自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年机场建设完成投资19.3亿元,增长2.74倍。能源建设成效显著。溪洛渡、向家坝、糯扎渡等10个三江干流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全年新增投产装机128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6328万千瓦;龙海、宁州输变电工程和龙开口电站送出工程投产,全省新增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509公里,变电容量2024万千伏安,农村户表改造率达94%。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开工建设重点骨干水源工程45件,库塘蓄水77.1亿立方,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3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0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40.36亿元,增长13.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5.65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零售额499.73亿元,增长19.8%;零售业零售额2679.02亿元,增长14.1%;住宿业零售额40.99亿元,增长3.7%;餐饮业零售额517.83亿元,增长9.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7]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9%,汽车类增长13.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日用品类增长29.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4%,化妆品类增长17.0%,金银珠宝类增长22.6%,家具类增长3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5%。

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58.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出口总额159.6亿美元,增长59.3%,进口总额98.7亿美元,下降10.2%。全年对欧盟进出口17.4亿美元,增长57.1%;对东盟进出口109亿美元,增长61.0%;对南亚进出口7.8亿美元,增长35.6%。

2013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50.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倍;农产品出口2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1%;纺织品及服装出口13.14亿美元,同比增长35%;电力出口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7.9%;有色金属出口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倍。在进口产品中,机电产品进口2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倍;全省金属矿砂进口21.10亿美元,同比下降36.9%;农产品进口15.05亿美元,同比下降4.8%;木材类进口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倍。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16个,下降4.1%,合同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10.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5.1亿美元,增长14.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73.51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42亿吨,比上年增长11.0%。货物运输周转量1271.49亿吨公里,增长9.2%。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5.1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6%。旅客运输周转量719.97亿人公里,增长7.4%。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78.6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4.6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23.04万辆,增长15.4%。民用轿车保有量163.47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148.10万辆,增长20.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402.61亿元,比上年增1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38亿元,增长28.1%;电信业务总量379.23亿元,增长10.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85.4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6.9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38.4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99.98万户,年末达到3395.7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084.63万户。年末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881.1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61.1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3部/百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404.6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354.87万户(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

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1043.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19亿美元,增长24.2%。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0亿人次,增长2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61.55亿元,增长24.3%;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11.24亿元,增长24.0%。

七、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2013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9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0691.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68.32亿元,增长15.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57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1.76亿元,增长22.8%;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1.65亿元,增长13.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7.37亿元,增长18.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78.78亿元,增长22.7%;寿险业务给付26.47亿元,增长23.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6.81亿元,增长16.5%。

2013年云南企业(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255.9亿元,比上年增加245.9亿元。其中,通过股权再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融资)253.4亿元,增加253.4亿元;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融资2.5亿元,减少7.5亿元。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28家,总股本190.20亿股;总市值2066.09亿元,比上年增加77.59亿元。

八、教育、科学技术

全年高等教育招生24.77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在校生77.45万人,比上年增长7.68%,毕业生18.93万人,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研究生招生1.04万人,比上年增长4.34%。在校研究生3.06万人,比上年增长4.63%。毕业研究生0.89万人,比上年增长6.28%。其中普通本、专科共招生16.83万人,比上年增长15.04%;在校生54.86万人,比上年增长7.11%;毕业生12.79万人,比上年增长7.56%。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9万人,比上年增增长11%;在校生19.53万人,比上年增长6.21%;毕业生52510人,比上年减少11.12%。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96万人,在校生59.53万人,毕业生23.7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74万人,在校生73.74万人,毕业生20.99万人。初中招生68.16万人,在校生187.33万人,毕业生62.4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1.35万人,在校生392.10万人,毕业生71.38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9.0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5.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2.1%。

年末全省共有国家批准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个,省重点实验室37个,创新型(试点)企业238家。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121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60项,应用技术成果1028项,软科学成果33项,有6个项目获得2013国家科学技术奖。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全年专利申请11512件,获专利授权6804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093项,成交金额达43.67亿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业

年末全省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62个,文化馆148个,公共图书馆152个,博物馆85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27%和97.28%。中、短波转播发射台60座,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9座,有线电视用户520万户。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9万个,医院997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1.0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8万人,其中医生7.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0个,卫生技术人员6584人;专科防治机构30个,卫生技术人员848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7个,卫生技术人员6184人。乡镇卫生院1379个,床位4.2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6341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9.62万例,报告死亡1895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06.43/10万,死亡率4.07/10万。

全年云南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银、铜牌10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银、铜牌48枚。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9435.01万吨,比上年增长12.44%;洗精煤消费量1968.25万吨,增长12.7%;焦炭消费量1337.82万吨,增长7.32%,天然气消费量3.98亿立方米,增长13.71%,电力消费量951.33亿千瓦时,增长9.63%。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5%。

全年平均降水量1170毫米,比上年增长7.3%。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量77.1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7%。

全年共完成营造林786.5万亩,启动实施4667万亩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0平方公里。截止年底,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为1800万公顷,其中发放林权证的面积为1786万公顷。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260人,比上年下降1.5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死亡率)为0.19人,下降28.59%;工矿商贸企业(不含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7人,下降7.69%;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死亡率)为0.866人,下降18.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48起,造成1747人死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686.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8.9万人,出生率为12.60‰;死亡人口30.0万人,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6.17‰,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897.1万人,乡村人口2789.5万人,全省城镇化率达40.48%,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表8 2013年云南省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236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比上年增长13.4%。根据从2012年四季度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8元[10],比上年增长12.1%。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84.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0.5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24.0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118.75万人, 增加236.36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32.5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52万人。全省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333.8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271.1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97万人。全省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104.1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为466.5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7.5万张,全年收养各类人员4.4万人。州(市)级儿童福利院22个,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7个。农村养老服务机构647个,床位3.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万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19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5个,社区服务站109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9.9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16亿元,接受社会捐赠0.47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粮食总产量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4]肉类总产量、牛奶产量、禽蛋产量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

[7]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8]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提供。

[10]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国统一抽选了16万户城乡居民家庭(云南省由国家统一抽选了5000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为保持可比,继续按老口径调查和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五篇:2017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乐东黎族自治县统计局(2018年3月7日)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式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省委七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积极实施“山海互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一)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0%(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4.39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比重为57.5:14.1:28.4。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详见表1。

(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356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3759美元,比上年增长5.4%。表1: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指标名称

绝对数(万元)

比2016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210227

6.0

第一产业

695663

5.7

第二产业

170580

5.6

77906

7.2

建筑业

92704

4.3

第三产业

343984

7.0

批发和零售业

55908

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222

9.3

住宿和餐饮业

30497

5.5

金融业

36161

17.9

房地产业

92912

9.6

其他服务业

113079

1.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3.0

#农林牧渔服务业

4174

16.8

下载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2年2月1日 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

    三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两个加快’、奋力开创三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

    2008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小 中 大]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 (2009年3月31日) 2008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市......

    盘锦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盘锦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我市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2009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统计信息网2010-02-11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威海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

    2008年株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株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面对冰灾和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行各业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社会......

    塔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塔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更新时间:2012年09月21日点击率:187次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塔城市委、政府坚持以民生为本,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抢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