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守杰给大伙提供的2010年中级经法学习指导讲解
郭守杰给大伙提供的2010年中级经法学习指导
《经济法》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的三门考试科目之一,考试成绩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单科成绩采取滚动计算的方法,考生必须在两年内通过三门考试,才能结束这痛苦之旅。作为本书的开篇,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经济法》的复习。无论您是否喜欢这门课程,《经济法》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是同等重要的。
一、《经济法》是最简单的一门课吗?
许多考生有一个误解,认为《经济法》在三门考试科目是最简单的,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有的考生基于这个错误判断,拿到教材后先忙着复习其他两门课程,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才想起来还有一门《经济法》,赶紧翻开教材,赶紧打开网络课件,当时就傻了,原来《经济法》还有那么多的考点需要考生慢慢去理解,原来还有那么多的题目需要考生慢慢去消化,原来《经济法》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去记忆才记得住。等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放弃了。就算考生最后一个月可以天天看《经济法》,其他两门课也就前功尽弃了。
经济法第一定律:要想通过《经济法》的考试,必须有充分的复习时间来保障,只有天才除外。
二、《经济法》是最难的一门课吗?
对其他两门课程的难易判断,考生的观点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分歧。对《经济法》而言,不同年龄的考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大学毕业时间不长的考生,死记硬背的功夫还在,家庭琐事不多,少玩儿几天拼下《经济法》并非难事。但是,对那些大龄考生而言,特别是对那些大龄女考生而言,《经济法》的难度的确最大。为什么呢?会计必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会计语言必竟属于自己的工作语言,就算自己平时工作中并不涉及债务重组,但只要听辅导老师讲明白了,自己理解了,3天以后也不会忘得一干二净。《经济法》则完全不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对考生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触,与自己的日常工作基本没有关系。所以,就算考生下决心咬牙坚持背了几页书,就算当时听辅导老师讲明白了,3天以后忘得一干二净实属正常,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干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智商低的谁也坚持不下来。经济法第二定律:充足的复习时间是通过《经济法》考试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我们一直强调“天道酬勤”,目的是鼓励大家多投入一些时间。但是,经济法的复习思路、复习技巧和复习效率同等重要。勤奋学习、肯于吃苦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大多数老师更喜欢会玩儿、也会学习的聪明孩子。
三、2009年的教材还能用吗?
一般情况下,考试教材每3年进行一次重大调整,上一个使用周期为2007-2009年。到了2010年,教材又一次进行重大调整,2009年的教材只具有保留价值,但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2010年教材的主要变化是:
1、完全删掉了原来的《企业破产法》和《票据法》。考生应注意的是,由于教材每3年都进行一次重大调整,考生在看以前年度的试题时,应慎之又慎,学会计的人都聪明,别在垃圾堆里瞎转悠。对于整套试题,考生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甄别,最好别看。对于有用的东西,我们在各章节的“经典试题回顾”中已经全部收录,您需要做的是好好消化,而不是痛苦的选择。
2、完全新增了《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有考生有幸参加过2004-2006年的中级职称考试,当年曾经考过这三个税种。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它们又回来了。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这三个税种的加入,急速拉升了中级《经济法》的复习难度。大多数考生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并不陌生,理解起来并不十分困难,问题在于有些大龄考生对计算题心存畏惧。但退一步讲,《企业所得税法》总比《企业破产法》要轻松一些吧。按照阿Q的逻辑,咱又多了一成胜算。
3、删掉了2009年教材最后一章的大多数内容(如《政府采购法》),新增了若干内容,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价格法》等等,至于名字嘛,就叫《相关法律制度》吧。
4、保留了《公司法》、《证券法》和《合同法》。这三章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至于被设计师修修补补,就不能有什么怨言了。5、2009年教材为9章,2010年教材缩减到8章。为什么呢?2010年教材将原来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法》两章内容新设合并为一章。
把2010年教材的主要变化讲清楚,够“累人”的吧。如果有考生还在追问2009年教材能不能用,那也太“雷人”了吧。
经济法第三定律:喜新不厌旧原则。2010年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如《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法》在2010年的考试中肯定会出尽风头。但是,《公司法》、《合同法》这些“三朝元老”不是更值得尊重吗?还是一视同仁吧。
四、2010年教材的重点章节有哪些?
2010年教材只有8章,每章的平均分值为12.5分。对只有8章的教材再分一个三六九等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况且,对此事拥有最终发言权的只有出题老师。对考生而言,如果在开始复习之前就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最后吃大亏的无疑是考生自己。所以,丢掉幻想,不要以为哪些章节是非重点,不要以为哪些章节可以少用点功夫。有了这个闪念,就是一个错误,就孕育着风险。就算某一章是非重点章节,只有7分的题目,您敢完全放弃吗?您敢轻视它吗?
说得再具体些,考生自己心目中的重点章节不一定会体现在2010年考试的分值上。例如,《合伙企业法》比《公司法》更重要吗?不是。谁是重点章节?毫无疑问是《公司法》。但是,最近几年,《合伙企业法》的分值经常超过《公司法》,还是丢掉“有色眼镜”吧。预测哪些章节会在2010年的试题中成为重点章节比预测明天哪一只股票会涨停更困难。道理大家都清楚了,下面的分类仅供大家参考:
1、非常重要的章节:第2章(公司法)、第4章(合同法)、第5章(增值税和消费税)和第6章(企业所得税)的全部内容
2、比较重要的章节:第3章(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7章(证券法)和第8章(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反垄断法)
3、一般性章节:第1章(经济法总论)、第3章(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第8章(其他法律制度)
经济法第四定律:全面复习、重点掌握。复习一定要全面、到位,这是前提。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考点必须熟练掌握,这是关键。
五、多看书还是多做题?
从教材内容(大量的文字叙述)、到考试的题型题量(客观题占70分以上),决定了《经济法》的复习方法可能与其他两门课程略有不同。先说两个极端的情况,如果考生能确信自己通过看教材可以充分、准确、完整地理解教材的主要考点,况且2010年教材中也补充了一定数量的例题,考生可以只看教材,考前再辅之以几套模拟试题,这样做的风险并不大,必竟自己踏踏实实地看了几遍教材,到了考场总会有用武之地。另外一个极端,有个别考生根本不看教材,把全部精力用于做题,搞所谓的“题海战术”,这样做的风险极大,因为考生拿到的并非题库,其结果无异于舍本逐末,此时,天道不一定酬勤。
对于大多数考生,看教材与做习题的有效结合,复习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具体到看教材与做习题的比例,我认为,考生至少应拿出40%的时间踏踏实实地把教材看一遍,对重点章节至少应认认真真地看两遍,对一些重要考点至少应反反复复地背三遍。对于做习题,考生至少应拿出30%以上的时间做一些典型例题。高质量的典型例题的确可以帮助考生排除疑点、消化难点、提炼重点,的确可以帮助考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做典型例题(毫无意义的重复题目不在此列、与考试难度完全不匹配的偏题怪题不在此列、与考试命题思路南辕北辙的题目不在此列、含有毒成分的破题不在此列),的确可以帮助考生更形象、更准确地消化教材内容。但是,任何辅导资料的功能仅限于“帮忙、辅助”,无法承受考生过分的奢望。任何辅导资料都并非“题库”,它只能帮助考生去掌握一个一个的考点,就算是“像模像样”的模拟试题(粗制滥造的不在此列),也只是编写人假设自己是出题老师时的一厢情愿。因此,准确把握教材和辅导资料的主从关系,合理分配看教材和做习题的时间,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保证做题的数量。只有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才能逐步把握不同题型的命题形式、答题步骤和应试技巧。别人的经验听了1000次,最多能钻进自己的耳朵里;自己做了1000道题总结摸索出来的经验,已经融入自己的双手中。
2、要保证做题的质量。每做完一个题目,考生都应该总结一下,这个题目涉及了哪些考点,哪些考点是自己已经会的,哪些考点是自己通过这个题目新学到的,这些考点自己是否会举一反三,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因为做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3、要真正去做题。许多考生习惯一边看题,一边看答案。这个习惯最好能改掉,因为能否看懂答案和自己是否真的会做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否则,平时复习时感觉《经济法》很容易,因为答案全都看得懂(看不懂就麻烦了,都是简单的汉字);到了考场上没有答案可以看了,傻了,晚了。
经济法第五定律:“题海战术”不是万能的,舍弃教材是万万不能的。考生应清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有些固定的题型和出题模式,但《经济法》本身的灵活性决定了不管是简答题、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出题老师都有N+N种选择。例题,增值税可以考到计算分析题的无非有36个考点(买过体育彩票的对这个数字非常熟悉),但具体把哪7个考点组合成2010年的试题,出题老师有几百万个选择。因此,就算考生平时复习时做过100道增值税的计算题,跟2010年的试题不一样都是非常正常的(完全一样反而不正常了)。如此说来,做这100道题还有用吗?肯定有用,至少通过这100道题的训练,您已经把那36个考点彻底掌握了。一个人吃了10个烧饼没饱,吃第11个烧饼的时候,饱了。您能说前面的10个烧饼白吃了吗?但是,考生应清楚的是,在复习增值税时,必须首先把那36个考点搞清楚,然后再适当做一些计算题,别忘了我们的复习时间是有限的。
六、2010年《经济法》的考试题型有哪些?
2009年《经济法》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共5个题型。其中,单选题(25个小题25分)、多选题(20个小题40分)和判断题(10个小题10分)属于客观题(合计75分),采用计算机阅卷,要求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简答题(3个题目15分)和综合题(1个题目10分)属于主观题(合计25分),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
由于2010年教材进行了重大调整,特别是新增了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2010年的考试题型、题量是否会进行调整,目前不得而知。现在,我们能告诉考生的是,3年前教材进行重大调整时,题型题量曾经随之进行了重大调整。我们能初步预测的是,2010年的试题中非常有可能加入计算分析题,但具体的调整无法判断。在本书的最后三套模拟试题中,其题型题量仅仅是预测。希望考生本着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密切关注2010年考试题型的正式通知(一般在春节前后公布考试题型,但并不公布各题型的具体分值),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公布在东奥会计在线(www.xiexiebang.com)的首页上,这是大家在上考场之前必须搞清楚的问题。《经济法》的考试对所有考生而言都是一场“遭遇战”,有些题目不会的确很正常,但如果连题型进行了重大调整都不知道就上了考场,那就太“勇敢”了。经济法第六定律:考试题型决定复习方法和复习思路。不管考试题型的复习只能叫“学习”,针对考试题型、针锋相对的复习叫“应试”。
七、能否总结一下以前年度的命题规律?
参加任何考试对考生而言都是一场“遭遇战”,出题老师不可能“表现出”明确的、可以把握的规律,这是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如果非要说“规律”,最近几年的试题至少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导向性:考生平时要全面复习、考前要全面复习,靠“押题”、“赌题”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生盲目相信任何人的蛊惑,盲目相信任何人的预测,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经济法第七定律:考前保持冷静,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经济法保持温度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天,不管自己在平时复习中付出过多少努力,最后3天不看教材了,光做题了,光贯彻执行“别人的预测”了,自己前面已经会的东西基本上会忘得一干二净。考前最后几天,踏踏实实地把教材的主要考点再梳理一遍,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已经会的考点再回顾一遍,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八、能否预测一下2010年的考试情况? 面对北京夜空中明亮的月亮,预测明天是否会下场大雪都有一定的难度。预测2010年5月16日的《经济法》试题,谁都知道这是一场注定会贻笑大方的冒险。
1、由于2010年教材本身的难度要大于2009年,2010年的试题难度应略大于2009年。
2、考生应熟练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分析题。
3、综合题一般会来自《合同法》或者《公司法》。
4、如果2010年试题仍保留简答题,考生应注意《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
经济法第八定律:随时随地都可以复习经济法,在您上班的路上,在您下班的途中,在您做饭的过程中,在领导讲话的时候,还有……现在。
让我们首先预祝您顺利地通过2010年《经济法》的考试!然后,从现在开始吧!
第二篇:东奥2017年中级经济法串讲核心知识要点第一章(郭守杰老师)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8分,2016年的分值为8分。【考点1】经济法的渊源(2011年单选题)1.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法规
(1)行政法规:国务院
(2)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4.规章
(1)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2)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7.国际条约、协定
【解释】(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考点2】合同的效力 1.无效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3.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特征
(1)该合同在被撤销之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2)该合同的撤销应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己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主动干预。【解释】(1)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均有撤销权;(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撤销权。
(3)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或者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此时,该合同应按有效合同去履行。
(4)该合同被撤销后,视同无效合同,自合同“成立”之日起无效。(2012年单选题)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1)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2)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解释1】(1)所附的条件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如孙某结婚之日);(2)所附的期限可以是未来一个确定的日期(如2018年8月8日),也可以是一个不确定的日期(如孙某死亡之日),但无论是不是一个确定的期限,必然会到来。
【解释2】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经成就;当事人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考点3】无权代理 1.狭义的无权代理
在无权代理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而非无效合同)。(1)本人(被代理人)的追认权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2)相对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①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②善意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有权撤销其对无权代理人已经作出的意思表示。
【解释】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但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2.表见代理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解释】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合同签订人持有被代理人的介绍信或者盖有印章的空白合同书,使得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2)无权代理人此前曾被授予代理权,且代理期限尚未结束,但实施代理行为时代理权已经终止。【考点4】代理关系的终止 1.委托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
(1)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3)代理人死亡;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2.法定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
(1)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2)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考点5】《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1)合同纠纷;(2)其他财产纠纷。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1)劳动争议;(2)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解释】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专适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考点6】仲裁协议 1.有效的仲裁协议
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在双方当事人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2016年综合题)
2.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2008年综合题)
3.仲裁协议的无效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
(4)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4.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考点7】仲裁程序 1.仲裁庭
仲裁庭由1名或者3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2.回避制度
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3.是否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4.是否公开进行?
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考点8】仲裁裁决 1.仲裁裁决的作出
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2.仲裁裁决书的生效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3.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4.仲裁裁决的撤销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应撤销情形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考点9】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1)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013年多选题)
(3)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因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可以由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可以由“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解释1】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解释2】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2015年判断题)
3.协议管辖(2016年单选题)
只有“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因物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可以协议管辖。【考点10】第一审程序 1.起诉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范围,同时还必须办理法定手续。【解释】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2.公开审理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2)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3.简易程序(2015年单选题)
(1)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2)当事人双方可就“开庭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准许。经当事人双方同意,可以采用视听传输技术等方式开庭。
(3)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决。(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5)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后不得转为简易程序审理。4.下列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1)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2)发回重审的;
(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4)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
(5)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6)第三人起诉请求改变或者撤销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7)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考点11】第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考点12】再审程序(2013年判断题,2014年判断题)1.再审程序的启动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应当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
2.不予受理的情形
(1)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再次提出申请的;(2)对再审判决、裁定提出申请的;
(3)在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后又提出申请的。
【考点13】执行程序 1.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2年。
【解释】此处规定的2年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分期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3.申请执行人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
4.被执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后,又以不知道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请求执行回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考点14】诉讼时效的概念(2013年单选题,2016年单选题)1.起诉权
诉讼时效期间的经过,不影响债权人提起诉讼,即不丧失起诉权(人民法院应当受理)。2.胜诉权
债权人起诉后,如果债务人主张诉讼时效的抗辩,人民法院在确认诉讼时效届满的情况下,应驳回其诉讼请求,即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解释1】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解释2】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解释3】当事人未按照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却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债权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债权人的债权并不消灭),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义务人履行了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
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当事人均应普遍适用,不得作任何变更。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考点15】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是,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考点16】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1.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2.3年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之日起计算。
3.4年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4.最长诉讼时效:20年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考点17】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1.约定履行期限之债的诉讼时效,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开始计算。
2.未约定履行期限之债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提出履行要求之日开始计算;债权人给予对方宽限期的,自该宽限期届满之日开始计算。
3.附条件之债的诉讼时效,自该条件成就之日起计算;附期限之债的诉讼时效,自该期限到达之日起计算。
4.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计算。其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势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5.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6.以不作为为义务内容之债的诉讼时效,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人作为之日开始计算。
【考点18】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2014年单选题,2016年单选题)1.诉讼时效的中止
(1)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中止事由,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2)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以前发生权利行使障碍,而到最后6个月开始时该障碍已经消除,则不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止。
(3)如果该障碍在最后6个月时尚未消除,则应从最后6个月开始时中止时效进行,直至该障碍消除。
【解释1】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包括:(1)不可抗力;(2)其他障碍(如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解释2】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2.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1)权利人提起诉讼;
(2)当事人一方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要求;(3)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解释】义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如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