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观课报告
数学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研修活动中,我有幸观看了四位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现总结这四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注重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注重新知识的生成,是现在新课标在课堂中的体现。例如:孙老师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时,孙老师没有立刻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呈现;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深的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很真实,很自然。李老师这节课注重方法与概念的形成,注重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熟悉的情景相结合。如提出问题:如何在三角形材料上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将问题的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二、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几节课都有充分的体现,如:石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孙老师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时,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从而归纳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识的产生过程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王老师的课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学生自始自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孙老师的这节课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孙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的流程来组织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四、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孙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李老师利用类比的思想把三角形内切圆与三角形外接圆进行类比总结,这样既丰富了知识的结构,又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思想方法、规律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注重思想方法、规律的总结的习惯,就像传授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会受益终身。这几节课都有很好的体现,如:给学生渗透分类的基本思想,王老师使学生从游戏中归纳出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只能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请其他同学说出是什么三角形。当只露出一个内角为锐角时,引导学生发现三种情况都是可以的,即两个锐角,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石老师善于启发学生总结规律,探讨有用的小结论,充分认识与理解建构出来的数学模型。从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让他们在复杂图形的分析中,把条件转化,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转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六、达标练习精心设计,层次分明
“多角度,深层次”展开推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如石老师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框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准备充分,认真严谨,给我很多启发。下一步我要好好地将本次研修的收获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第二篇:数学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数学观课报告
本次远程在观课视频学习中,三位教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匪浅。
听韩平教师的《鸽巢原理》一课,以扑克的魔术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总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以“总有”、“至少”为本课的关键词语,通过猜想感知、寻找规律、初步建模、原理应用。使学生真正理解“总有”、“至少”意义。为学生自主探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听 范荣德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初步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三个阶段展开教学。通过闯关的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了刘景美老师《解决问题(1)》一课,设计的三层题目层层推进,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周围事物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这三位老师授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交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以及课堂练习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循循善诱,笑容可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完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老师教态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同时教师道法自然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根据这阶段的学习,我要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三篇:数学观课报告有感
观课感悟
感谢研修平台让我在暑期观摩了几位优秀数学老师授课的风采,我认真观看了六个课例:《认识分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角的比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底数幂的乘法》。通过观看六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几位老师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方法,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好课。这些优课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把教室的讲台拓宽了,把课堂搞活了,从中我感悟很深。下面就谈谈几点印象深刻的方面:
一,情境导课,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并且连续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帮他们走向成功。
二,课堂问题设置针对性强: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设问都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上的探究,并且层层深入,意犹未尽。
三、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授课方式多样。这几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能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
四、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们的课堂上被展示的淋漓尽致,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五、注重了评价机制。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有方向性的评价,对于小组展示的结果,都有积极的评价和关注,老师在课堂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鼓励赞扬学生每一个闪光点。
总之,这六位数学教师的视频课,给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从他们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的能力。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给学生上出一堂高效实用的课,学生才能有更高的提升。
第四篇: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我观摩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认识比例尺》《积的变化规律》,这三节课的课堂实录,这几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很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清晰,有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小学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根据自我学习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悟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
各教师都针对现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理解,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的直接经验。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真实的生活问题,多样的数学问题,典型的数学问题的历程,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自身的能力。
二.有效的课堂活动,全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跟参与度。
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课堂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学生初步感知知识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新课堂特点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习题形式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探索,小组内学生与学生讨论,小组与小组合作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没有疑问时,最后由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突破难点做了铺垫。学生小组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练习题目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际,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这四节课都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每位教师都用开放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都在贴近生活实际,氛围中获得了数学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值得我学习与思考。
第五篇:《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潘店镇张楼中心小学
尉万水
通过观看了几位老师的讲课,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四个字:以生为本。现在流行的“生本课堂”也是教育部门推崇的这样一个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尽量的寻找这样的课堂,在石冬梅老师的课堂上就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且通过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去尝试解决问题,情绪高昂,每一个学生几乎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一定的数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功夫,这个功夫的核心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不只是表现在其解题、讲题的水平,更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聚焦困惑的能力上。就像是摄影工作,聚焦准确是第一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因为,对于年级较低的小学生而言,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不明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提升。
几位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载体,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新颖亲近,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即体现出教学面向生活,也反映了现实生活,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李老师在运用教材例题让学生通过“试验、猜想、验证、概括”,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算理,达到了自主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目的。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对知识传授的细节做到很好的处理,注重了算理的讲解,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出现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减轻学生直接学习的难度。在练习设计中,体现了知识的趣味性、知识性、应用性,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