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一节课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一节课
说课稿
一、本节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
二、本节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涵义,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知识与能力:能够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和学习毛泽东等人以天下为己任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
三、本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难点:区分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四、本节教学过程
该节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采取指导学生阅读,并引领学生叙述关键事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如毛泽东指出的,“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人们对于事物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并不是有一个主观的或者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东西预先设定在那里。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而在于大家都在实践之中,他能够比其他人更早地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新的出路。我们判断形势,碰到迷惘之后,也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但是千万不要把它理想化,不要以为事情一来,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到将来会如何。我们的要求是,经过一段实践,力争比较早地做出科学的判断,把工作中的盲目性减少到最小。这就是毛泽东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课文内容线索比较清楚,主要是讲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我们采取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研究学习归纳知识结构,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研究,学会既联系历史,又关注现实,让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就毛泽东思想的不同方面向全体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自主归纳,这就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看待毛泽东在晚年所犯的错误,是正确评价
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关键。这部分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邓小平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来理解。
五、本节教学方法及作业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着眼于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具体做法:一是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双向交流式、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学内容“少而精”。内容讲解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以大量详实可靠、参考价值大的历史资料与事例,以历史事件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做到以史为基础,史论结合。三是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经典著作,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
六、结束
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毛泽东思想》。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学院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等功能。《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内涵、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且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因此,这一章节对毛泽东思想的全面介绍,有助于学生后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涵义,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之后能够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技能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并且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情感价值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天下为己任和为真理而不懈斗争的品德,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程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应使其“知其所以然”。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鼓励学生,调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主要是利用图片,视频短片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毛泽东本人以及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直观感受。
2、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老师根据课程结构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向全体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最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和总结。
3、案例教学法:老师通过对与该节课相关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该门课程是学校给大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因此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日趋成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
2、知识程度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几年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构架。尤其是通过政治课和历史课的学习,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这个构架,在此基础上帮他们逐渐填充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以使他们的知识构架更加丰满和立体。
(2)知识障碍分析:虽然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只是停留在了解和识记的层面,而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之前的应试学习使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这种习惯和锻炼他们的这种能力。
(3)动机和兴趣分析:对于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我们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是出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目的来学习这门课程,还有部分学生是对这门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出于拿毕业证书的目的而被迫来学这门课程,自身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他们端正动机,同时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让他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提问上次课的内容
2、情感导课:通过播放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歌曲《东发红》,创设情境。
老师提问:大家都知道照片上和歌曲中提到的人是谁吧? 学生回答:。。。
老师:相信大家对毛泽东同志都不陌生,那么让我们今天就开始讲毛泽东思想。
3、切入主题: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下面我们就主要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毛泽东思想。
课本知识要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四个阶段。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第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阶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基本思想的初步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从1935年初召开的党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召开的党的“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第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阶段。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是毛泽东思想继承发展的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涵盖着各个领域。这个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布置作业:主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和经典著作如:《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传》、《毛泽东文选集》等。
五、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分主板和副板两个部分:
主板:主要包括所上章节内容的整体框架。副板:主要是框架当中一些需要特别讲解的重点内容的分析、关键词的讲解以及问题设计等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人:安晓娟 2011年4月30日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说课 我说课的课程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我将从课程分析、教学资源、学情分析、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本课程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觉性等重要功能。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为高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任务目标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
1、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其理论精髓,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使学生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使学生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科学道理。增强
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各类高校统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特点。
教师基本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本教材有配套的教辅参考书,下载了一批教学影片,授课教师自制了多媒体课件,还有相关报刊、书籍、杂志,这些都是教学的有力支撑。
(二)师资队伍
本课程专、兼职教师(包括一位外聘教师),都具备了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在职称上有副教授、助教。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认真备课和施教,教学能力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基本上是我院各专业的大一学生。综合来看,这些学生具有以下积极的一面:政治认知基本正确,政治情感趋于理性;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基本认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维活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一定的接受能力。
同时也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偏误,对课程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政治理论缺乏,政治辨别力较弱;政治参与热情较低;政治信仰出现冷漠化倾向;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利用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概论课程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枯燥无用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有用有趣的,从而真正使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行。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我们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精神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贴近”的理念。一个中心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两个结合即一般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相结合。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就要把握好教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切入点,丰富和充实教育教学内容,积极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思路:
从设计理念出发,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1)理论联系实际。2)精简理论教学内容。3)加强实践教学。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实现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实践分离、知行分离转向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二)教学安排设计
教材共分12章。教学中,我们把它分成三大部分,六个模块来把握。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1章);毛泽东思想部分(2-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5-12章)。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又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这四个部分加上总论和毛泽东思想两部分,构成教学的六个模块。
我们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一学期,每周4课时,共72学时。由于教材是普通高校通用教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存在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厚重的问题,加之我们的教学学时不够,在课程实施中,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本着“精讲、够用”的原则将教材理论教学内容精简,加强实践教学安排。理论教学安排了48学时,实践教学安排24学时。这种安排更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也更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具体安排见表。表中列出了课程模块,理论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观看视频、课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征文比赛等。如“毛泽东思想”这一模块,我们就安排了观看视频“走近毛泽东”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毛泽东的全方位的了解,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提升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兴趣,从而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掌握。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两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2、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突破重点、难点的办法:
我们针对重点、难点的解决思路是:转变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讲”,转向师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即学生参与教学。
主要方法包括:开展社会调查、课堂讨论、辩论,典型案例剖析等,通过以上方法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辩论中理解和掌握理论。
例如,在科学发展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收集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及人类发展观的演变的资料,在资料的收集取舍过程中,学生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方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
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强、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程采用了系统讲授法、专题讲座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社会责任。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
系统讲授法:是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目的和作用是直接传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在讲授中教师力求以生动的语汇和丰富的实际材料将深刻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专题讲授法:在立足于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际、针对社会热点,突破了教材体系的限制。这种教学方法能从理论高度对现实问题作出透彻的分析与说明,对于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案例分析法: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然后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深化其对相关原理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这种方法使学生由教育客体转变为学习主体,经过大量的信息传输,寻求思想的交叉点,引起共鸣,产生共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只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善于归纳总结,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演讲应答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问、答三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并完成,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三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其“转识为智”。
2、教学手段:
1)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组编写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在采用传统教学的同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课程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课堂,为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该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自测,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还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较全面了解和把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像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使学习随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学生的自学、自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制,同时提倡学生利用休息日、节假日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报告。
五、课程考核
思想政治课考核的重要性不在于给学生一个课程成绩,重要的是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去学习,所以,要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把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实现以考促学的作用。为了使教与学的效果得到正确的评估,我们确定了考核原则,即:考核的侧重点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中我们尽量减少记忆性命题,加大理解性、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在成绩的评定上,采取平时成绩与学期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等),实践成绩占30%(把一次论文变为多次实践成绩?),期末口试成绩占50%。
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得以很好的应用
(二)实践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三)课时少授课内容多,教学内容如何“精简”的问题
第四篇: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是今天的最后一位参赛者,参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说课,现在开始。该课程为36学时,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为公共必修课,教材版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我的说课将从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理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设计;
四、课程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课程考核办法 首先是课程定位和设计理念。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理念
(一)课程定位、性质、作用: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也是我院各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2.课程性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3.课程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启发思维、内化理论、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2.课程设计思路: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贴近。“一个中心”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两个结合”即一般教育理念和与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相结合;“三个贴近”即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生受益的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目标:
(1)具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正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3)能够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4)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设计:
(一)理论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理论精髓。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理论;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实践教学环节:时事述评,在没有任何实训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利用课堂积极开展时事讲评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适应现实社会和解决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理论知识认知的实效性,和OFFICE实际操作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组织安排
专题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九个专题,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对应课本第一章;专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对应课本第二章;专题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应课本第三章;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应课表第四章;专题五: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和总任务。对应课本第五章、第六章。专题六: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对应课本第七章;专题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对应课本第八章;专题八:国家统一和外交战略。对应课本第九章、第十章;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对应课本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四)课程设计: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本性,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以专业为依托,突出职业性,受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过于偏激。
3、以能力为中心,突出实践性,受就业压力、不良思想影响,导致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对本课程学习意义重视不够。
四、课程重点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法:本课程是本专科一体化教材,也是唯一一部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通用的教材,学时有限。采用专题讲授有利于内容精讲,同时,根据学生思想特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拓展讲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体会法: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及下乡义诊、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此外还有课堂互动法和视频观摩法。
2.教学手段:A传统教学手段B网与多媒体C课外实践与考评
六、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卷面考核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作业完成占15%,考勤情况占20%,时事讲评10%,课外实践15%。
七、努力方向
第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时把党的最新路线、方针及新思想、新论断、新精神贯穿到教学内容之中
第二、加强集体备课 运用集体的智慧争取最精彩的课堂讲授,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三 丰富实践教学 开展校园文化大讲堂,组织学生进行寒暑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行能力
第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教案和课件等教学资料上网,开通网上互动平台,任课教师经常在网上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同上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五步程序的探讨与实践
“同上一节课”就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同一个教材内容,从骨干教师示范引路课开始,通过观摩研讨、再观摩再研讨的形式,全组教师依次完成研讨教材的授课任务,在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研磨”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同上一节课”的五步程序,即选定课题,分头钻研——集体备课,形成预案——骨干示范,及时反思——全员展示,步步提高——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一、选定课题,分头钻研
每组课文中我们会选择一课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课例。重点课例选定的主要依据是本组课文的编排意图、本组的教学重难点。精读课文是首选课例,因为精读课文担负着一组课文的主要的教学任务。如五年级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有时我们也会选择略读课文,因为有的略读课文在一组课文中起着过渡和衔接的作用,这样的课文可以减缓学生学习和理解本组课文的难度。如四年级第四单元的《永生的眼睛》。另外,教材中新增加的课文也常常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如二年级第四单元的《风娃娃》。
选定课题后,每位教师根据所安排的备课内容,提前一周熟悉教材,研究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主讲人要在集体备课前确定课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确定当堂训练和反馈检测题,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教学生成,整理需要给学生补充的资料。
二、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策略的设想和比较清晰的教学思路。主讲人还要就本课提出几个自己困惑的问题与大家讨论,这几个问题就是这次集体备课大家讨论的话题。组里的老师也可以就本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从大的方面着眼进行研讨。例如,低年级语文就可以紧紧围绕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这两大重点来讨论。
交流研讨一般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由主讲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围绕讨
论提纲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思路,其他组员进行修改、补充、删减、矫正某些教学环节,主讲人执笔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另一方面就教学的难点或困惑进行深入讨论,就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形成有效实施策略。最后学科组长作小结,对本次教研活动作详细记录。
三、骨干示范,及时反思
集体备课形成预案后,由主讲教师上示范课,按预案执教。主讲教师也可根据本人和本班的实际,随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以求最佳效果。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评课,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本组其他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做准备。主讲人也就是示范课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或是学科组长,或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每次集体备课教研的主讲人由学科组长或由分管语文教学领导安排。主讲人必须精心地做好准备工作。学期后期主讲人将逐渐过渡到新成分教师,把他们推上前台,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四、全员展示,步步提高
主讲人示范课结束后,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依次组织教学。第二位教师讲课后,组织第二次评课。对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教学生成的处理,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接受程度、学习兴趣、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再次根据听评课情况修改教案。第三名教师再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讲课后再评课、再修改。这样,同一教学内容在全组形成了“讲——评——改——再讲——再评——再改”的循环过程。在不断的修改中,组内所有教师做到全员展示,步步提高。
五、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整轮讲课结束后,教师的教案异彩纷呈,各具特点,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集中多方面的优点,主讲人整理出一份优秀教案,教师人手一份。教师还要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作生成性分析,就教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即教后反思。下一次集体教研时,把教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作为研讨的重点。这样,通过一个单元一次的富有内涵的磨课经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让老师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却包括了诸多方面的内涵,给予教师较多的收获和与 思考,使广大教师在课堂“研磨”中真正成长起来。
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促进了集体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真正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法的不断完善,不断地把研究引向深入,为学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教师的共同进步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大脉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