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以“三有效、四过关”为主题,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完善教学规范、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课程目标与内容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在学生层面要求: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回报社会等品质;学会与人交往、表达与交流、组织协调、自我管理等能力。教师层面: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成为新型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教材的学科,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学资源可以说是随处都有。但是,也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为教学所用的,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选择。
六、活动的设想:
第一部分: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部分: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活动
(一)、办一期以“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
活动
(二)、结合当前的“限塑令”的实施,让学生搜集整理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危害的资料,制作出标语,警句,深入社会,走进社区,充当义务宣传员,进行环保从我做起的宣传,实现人人参与共同创建绿色家园的梦想。
第二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
2、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在本学期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个性,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而我们三年级教学的重点还在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周围的人们,充分了解社区环境,体会感受自我的成长。
二、活动内容:
1、班级小主人;
2、危险我知晓;
3、探访昆虫世界;
4、秋游去;
5、争做健康小子;
6、过年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
通过自制果蔬饮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体验动手操作及与人合作的 快乐。通过对火灾的初步了解,探究发生火灾自护、自救的方法。通过走进厨房,体验劳动的乐趣。通过对纸杯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活动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
1、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我们将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3.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分析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和学的程式的。从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成果的表现方式,充分的自由,充分的自主。
(1)植物栽培组的同学种下豆芽,了解植物种子发芽的条件。
(2)走进儿歌世界——走进童话世界——走进古诗世界——走进图书世界
十月份:我们还注重建立组际间的交流策略,通过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将各阶段调查研究中学生精心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照片、充满童真童趣的调查菜单、形式各异的书面的调查表、日记,实录、体会等进行布展交流。
十一月份:强调每个学科每堂课都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的引入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都得到了较好的渗透。如数学教师调查地板砖的价格,查阅了有关装修知识,让学生进行了房间、校园、舞台的设计;语文教师都组织学生的自行出试卷、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音乐学科进行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民曲的调查,进行学生作词作曲的`尝试、中国打击乐器的调查等;美术学科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世界著名画家的生平、名作、轶事的调查,以及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出版学科小报、网上收集信息等;社会学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风情方面的调查等。
十二月份:组织学生积极地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信息,去书店购买或摘抄相关的书籍材料,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与学习伙伴享,设计社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展开实地的商讨,得出设计的方案,最后制作成图、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完全是学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学生、家长和领导满意为教学目的,以满足学生终身需求、社会需求为己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完成这一目标,我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攻方向,听课评课为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能力。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习,推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今学期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加强落实力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研究,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重点规范以下三方面:
(一)“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自学后能会、讲也不会的知识。
(二)“三要三不要”即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堂堂反馈,节节落实,“三不要”即不要搞形式、不要无效环节、不要齐步走。
(三)“五体现五不准”即指导学生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拓展性;“五不准”及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2、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两次,公开开放日活动期中前后分别安排一次。校长主任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检查规范课堂教学的三点要求,保证完成听课任务45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25节,真正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模式,减少课堂上浪费时间现象,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新路子,克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1、各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上学期期终考试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差距,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学校制定出备课作业等检查制度,本学期大检查三次,校长主任不定时抽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计入教师量化档案。
3、各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所任课程都要有“三清”措施即“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特别抓好单元清,语文、数学、英语要有单元清试卷成绩、质量分析、矫正措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早解决,不要日积月累。
4、建立建全学生作业,即课堂作业、练习作业、家庭作业、作文写字等,都要按要求设置,达到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批改要及时,批语要有启发性,二次批阅要重视面批面改。
三、落实朝阳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差,学生刊物、图书少,所以读书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班设图书角,开辟校园读书角,给学生创设一个有书读有好书读的环境,学校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节的读书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读书汇报会、演讲会、故事会、阅读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2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200万字的读书任务,三至六年级并要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使读书活动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在读书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使读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展开,使课内阅读与课外、校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
四、强化基本功训练
1、强化教师的普通话训练,要求师生走进校门说普通话。
2、加强“三字”训练,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钢笔字2张,毛笔字1张,粉笔字1次。
3、加强教师的口语交际和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
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年级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二年级的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本学期不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每周有一节实践课,除去节假日和学期首尾,实际约有18周,即18节实践课。这学期的实践课我们打算分三大块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适合我们三年级操作的有关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相关实践汇报交流、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另一块是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具体要求: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在上学期基础上,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上学期,这项工作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将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本学期,学校安排有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实际上综合实践课大概有18节。
四、活动资料积累:课堂实践活动资料积累:活动方案等
过程资料。体验活动过程资料:如照片,活动记录,评价表格等。研究学习活动资料: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活动跟踪拍摄。
落实教学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践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提优补差的途径、内容、方法: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措施:
1、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2、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3、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同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同学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同学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同学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同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同学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今学期的研究主题是:自我生活:洗手的学问。
三、学习目标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把一个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和层次;有条理的收集有关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实和素材;了解科学小实验的一般步骤;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四、实践方式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小实验。
五、方法引导
如何分析、表述问题;知道每个观点要有事实或资料作为依据;学习小组如何分工;如何上网查资料。
六、学科整合
与科学、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语文整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问题的表述;了解问卷调查的方式。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具体安排:
1、2月份,制定计划,选取课题
⑴书写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⑵与学生一起选取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⑶根据课题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3、4、5月份:主题活动:洗手的学问
⑴制定小组计划,分工合作。
⑵收集材料。
⑶调查采访。
⑷讨论交流。
3、6月份,举办实践活动。
⑴组织发动。
⑵物品准备。
⑶开展活动。
⑷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1、各活动的时间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2月——3月)
(1)通过录像、故事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心得体会。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组织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4月——5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习:选择树叶。注意点: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
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交流心得,结合所了解的空气污染情况,说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6)出一期板报,并进行一次关于保护环境的数学手抄报比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男生32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5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同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同学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同学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同学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同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同学共同成长。
第三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励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励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欲望,他们很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制作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标:
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综合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室、学校传统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街道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南流悠久历史,了解南流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敬老院、消防大队、南流农村、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体措施
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身发展、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体安排
九、十月 我爱家乡
十一、十二月 感恩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
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
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同学们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大家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同学们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同学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同学们一百多人,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同学们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提高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们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们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们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同学们,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同学们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同学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
1、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让学生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从而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学习用具加以改进;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老师并为自己的学校规划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我是集体的一员,要为集体添光彩。
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安排
(一)、1----4周第一章节:规则
1、做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二)、5----8周第二章节:开动脑筋
4、商场购物
5、快乐的小骑手
6、动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节:学会设计
7、智力大冲浪
8、办个小小图书馆
9、设计我的小空间
(四)、13---16周第四章节:生活在集体中
10、旧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测量方法
12、模仿出的发明
(五)、17周期末复习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共任教四年级(1)(2)(4)三个班级同学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401班共有同学们48人,402班共有44个同学们,403班有同学们49人。经过上学期陈长春老师的教学,这些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小组合作等,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较好,课堂纪律也较好,积极进取心较强。这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但通过我的观察也发现,同学们在对资料的整理能力较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与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较差,这些问题需要在接下去的学习中逐渐加以解决。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需要老师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的要求,本学期的活动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线,其中穿插项目设计和短课时活动。具体为:《小同学们近视情况的调查》《瞿溪谚语的调查》《小同学们课外学习情况的调查》《春游项目设计》《废旧调查的危害》。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3、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4、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同学们留心观察、体现自身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
2、在问题讨论会上,给同学们提供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问题的机会。
3、开展同学们有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4、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发现问题,生成主题。
5、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给同学们学习方法。
6、指导同学们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开展活动。
7、成果展示交流时,激励同学们发挥个人优势表现自己的个性。
五、课时分配
(略)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同学分析
高年级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同学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同学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同学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同学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同学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同学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同学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同学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1人,大多是农村孩子,活动性较强,但是,交往能力较差,部分同学聪明而且积极性高,各方面较优秀,有些同学对各项活动不能很积极的参加,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内容
五年级有如下备选课题(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实践),我班可选择其中两个课题,也可自行选择制定好相应的活动方案。
1、竞选班干部;
2、我们身边的饮料;
3、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的调查与研究;
4、中秋知识知多少;
5、小小水果学问大;
6、对零花钱支配情况的调查;
7、家校联系本的使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8、我们身边的铅笔盒;
9、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10、我为环保做什么;
11、小制作等。
本学期研究两个课题
1、中秋知识知多少;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四、活动实践:
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
2、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采访、调查一些工厂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
3、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4、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活动注意事项
1、确定课题以后教师认真指导小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指导学生按方案进行活动,并认真评价。
3、社区服务时,最好征得街道有关人员的支持,更要注意安全。
4、搞小制作时,注意正确使用工具,以免受伤。
5、每次活动后,都要进行总结讨论,写出总结报告。
六、活动安排:
九月份 中秋知识知多少
十月份至十一月份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社区活动资源。社区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包括各类学校、政府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还包括地方、社区的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社区一般环境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通过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2、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设计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五、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我上学了
第2周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第3周我爱新朋友
第4周我长大了
第5周国庆节放假
第6周我能行
第7周小帮手
第8周文明礼貌好少年
第9周怎么办
第10周我的小手真灵巧
第11周期中质量检测
第12周折飞机
第13周制造降落伞
第14周套圈游戏
第15周会跳舞的小磁人
第16周想一想做一做
第17周期末质量检测
第18周猜拳冲关”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本校属于农村学校,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但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
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
2、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作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6、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7、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活动措施
1、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7、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
8、、在对前人科学发明过程的了解中,逐步培养学生遇事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习惯。
9、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4、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七、教学活动安排:
每周一课时(见附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四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光是一千多个单词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还必须知难而上,为了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
三、所洁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七年级新生和以往初一学生有着很的差异,字母还不能规范的书写,更别提什么单词,句子。在读,说方面,语音也有不少需要纠正的地方,由于各小学授课,英语基础也差参不齐。另外,所洁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四、奋斗目标
钻研新课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五、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5、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6、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8、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 辅导思想
归纳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归纳运用常识的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去体验和感受日子,培育自己的实践才能,增强立异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为辅导,以实践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取得亲自参加研究探究的体验,形生长于质疑,乐于探求,尽力求知的积极情绪。
2、培育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求才能。
3、培育学生的乐于协作的情感和长于协作的技术。
4、养成劳作观念,形成一般劳作技术。
5、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参加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力。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日子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常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日子的才能。
三 课程内容
归纳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作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归纳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求的学习办法,这一办法浸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合作的形状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校园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时节等,一起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归纳实践活动。
四 教育办法
1 注重开展性教育点评办法的运用。着重点评进程化,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注重儿童活动中支付的尽力的程度,以及进程中的探究、思考、创意等;着重点评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着重质性点评,着重日常调查进程,强化专题性探求进程,建立生长记载袋,实施阶段性点评。
2 开发教育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日子空间,把教育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育走向家庭、社会,真实走进学生的实际日子,表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育空间,不局限于校园和讲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日子,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得到全面调和的开展。
4 注重教育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生长。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 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探究过程,在动手中解决问题,亲近和改造社区环境,促进自我发展。
难点: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殊性,本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保证时间,投入足够的精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 知道这是 21 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 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 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 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质量目标 在科学研究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讨研究,体验探究乐趣、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寒假过后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散漫,他们依旧是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仍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学习仍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还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还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五、教学措施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表
第1周 第1课:我长大了
第2周 第2课:我来认地图
第3周 第3课:土的乐趣
第4周 第4课:小草青青
第5-6周 第5课:蚯蚓本领大
第7周 第6课:认识蔬菜
第8-9周 第7课:食盐用处多
第10周 第8课:轻巧灵活的筷子
第11周 第9课:美丽的艾得来丝绸
第12周 第10课:迷路了怎么办
第13周 第11课:小小旅行家
第14周 第12课:智慧泉
第15周 第13课:编织美丽
第16周 第14课:有趣的连接
第17周 第15课:我来“造”座“桥”
第18周 第16课:新疆干果
第19周 复习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聪明,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总体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4、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4、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四、教学进度
小 学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节次 备注
1 3.1—3.4 报名注册、开学典礼等
2 3.7—3.11 健康饮食 活动一:了解食物营养
3 3.14—3.18 活动一:了解食物营养
4 3.21—3.25 活动二:提倡均衡饮食
5 3.28—4.1 活动二:提倡均衡饮食
6 4.4—4.8 活动三:讲究饮食卫生 清明节
7 4.11—4.15 活动总结 活动拓展
8 4.18—4.22 与书交朋友 活动一:书是良师益友
9 4.25—4.29 活动二:我们爱读书
10 5.2—5.6 活动三:我们制作书 五一假
11 5.9—5.13 活动总结 活动拓展
12 5.16—5.20 我和父母去工作 活动一:走进父母
13 5.23—5.27 活动二:我和父母去“上班”
14 5.30—6.3 活动三:感恩父母 六一活动
15 6.6—6.10 活动总结
16 6.13—6.17 端午节
17 6.20—6.24活动拓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5个班,每个班都有45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安排:
1、校园里的鸟———————————————————————1课时
2、保护珍稀动物——————————————————————1课时
3、学种花—————————————————————————1课时
4、制作叶子标本——————————————————————1课时
5、浮起来和沉下去—————————————————————1课时
6、会爬高的水———————————————————————1课时
7、怎样干得好———————————————————————1课时
8、森林——————————————————————————1课时
9、防治沙漠————————————————————————1课时
10、时间——————————————————————————1课时
11、雷鸣和闪电———————————————————————1课时
12、管子——————————————————————————1课时
13、季节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14、体态语言————————————————————————1课时
15、买食品的学问——————————————————————1课时
16、职业模仿————————————————————————1课时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学习情况分析:
三(2)班共有41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总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关注社会的好品质。
5、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6、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
三、活动措施: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3、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6、指导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具体安排:
时间
主题
九月份
开学第一课
抗战日
走进传统节日——中秋
十月份
神奇的风
十一月份
神奇的风 学科整合
十二月份
整理资料
一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32名同学,绝大部分同学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同学,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同学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同学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同学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同学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同学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四、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同学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 起讫时间 | 教 | 课时 | 备 注 |
1 | 9.1——9.7 9.8——9.12 | 开学准备 | ||
2 | 9.15——9.19 | 居家生活安全 | 2 | |
3 | 9.22——9.26 | 居家生活安全 | 2 | |
4 | 9.29——10.3 | 国庆 | ||
5 | 10.6——10.10 |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 2 | |
6 | 10.13——10.17 |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 2 | |
7 | 10.20——10.24 |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 2 | |
8 | 10.27——10.31 | 好看的动画片 | 2 | |
9 | 11.3——11.7 | 讲故事比赛 | 2 | |
10 | 11.10——11.14 | 生活中的标志 | 2 | |
11 | 11.17——11.21 | 生活中的标志 | 2 | |
12 | 11.24——11.28 | 巧巧手 | 2 | |
13 | 12.1——12.5 | 巧巧手 | 2 | |
14 | 12.8——12.12 | 光的游戏 | 2 | |
15 | 12.15——12.19 | 光的游戏 | 2 | |
16 | 12.22——12.26 | 我与动物交朋友 | 2 | |
17 | 12.29——20xx.1.2 | 可爱的家乡 | 2 | |
18 | 1.5——1.9 | 可爱的家乡 | 2 | |
19 | 1.12——1.16 | 朗读比赛 | 2 | |
20 | 1.19——1.23 | 复习、测试 | 2 | |
21 | 1.26——1.30 | 2 |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
1、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这个五(3)班的同学,学习纪律好,善于团结协作,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其次,因语文、数学课业负担比较重,课余时间大多被繁重的家庭作业占领,学生对挤时间去开展实践活动感到很有压力,很辛苦,个别同学甚至感到厌倦。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多和语数老师沟通协商,尽量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脱出来,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
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八个主题:
1、地震防护;
2设计与制作;
3、水与我们的生活;
4、爱护我们的眼睛;
5、生活中的广告;
6、欢欢喜喜过春节;
7、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
8、可爱的家乡。
根据教学时间及学生的兴趣、需要,筛选以下五个主题进行教学,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课题
2—4地震防护
5—7设计与制作
8—11水与我们的生活
12—14生活中的广告
15—18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时为学生们将来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下册)。
三、学生情况
本学生面临生物结业,学生整体素质一般,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尚可,上学期生物的平均成绩走在了中间,有些班高分还不突出。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的提高,能够顺利结业。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学习八年级上下册,时间紧任务重,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生物知识内部发掘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还编排了观察与思考栏,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五、具体措施
要做到“低负担,高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练习的设计。只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做到“低负担,高质量”。
1、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礁,写好教学思。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2、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2)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设计和实施。不包办代替。
(3)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6)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工作计划# 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4、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制定复习计划,做好结业考复习工作,争取取得理想成绩。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出自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从新疆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学生喜欢、教师好用、收效明显的系列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正是本编委会力图实现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简单、常见的材料,使它们变废为宝,培养学生操作简单工具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了解身边小事,从中知道如何学会低碳生活,做到保护我们的'环境。
3、通过设计探究与发现活动,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静电有什么作用。从“毛驴过河”的活动中领悟到了哪些科学原理。
4、通过探讨家乡的山和水,了解新疆的山水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新疆的山水养育着我们,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5、通过室外观察。查阅资料、记录填表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学生勇于参与、积极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6、每一课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将新生成的补充到资源包中。
7、在教学中,可参考资源包的活动与形式,再结合本校资源状况拓展与调整,将资源包校本化实施。
六、德育渗透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带孩子去想,而不是带孩子去做,教师要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本次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师只需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即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去实践、去学习、去总结。另外,这次活动需要留给学生充裕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去调查研究,所以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4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同学分析
高年级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同学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同学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同学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同学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同学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同学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同学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同学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
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
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
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
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
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
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
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12---14
15---16
17---18
19---20
周生命之源――水3课时周生态县——美好的家园2课时周土地是人类的母亲2课时周噪声与人类健康2课时
第五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
2、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在本学期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个性,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而我们三年级教学的重点还在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周围的人们,充分了解社区环境,体会感受自我的成长。
二、活动内容:
1、班级小主人;
2、危险我知晓;
3、探访昆虫世界;
4、秋游去;
5、争做健康小子;
6、过年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
通过自制果蔬饮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体验动手操作及与人合作的 快乐。通过对火灾的初步了解,探究发生火灾自护、自救的方法。通过走进厨房,体验劳动的乐趣。通过对纸杯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活动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
1、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我们将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3.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分析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和学的程式的。从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成果的表现方式,充分的自由,充分的自主。
(1)植物栽培组的同学种下豆芽,了解植物种子发芽的条件。
(2)走进儿歌世界——走进童话世界——走进古诗世界——走进图书世界
十月份:我们还注重建立组际间的交流策略,通过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将各阶段调查研究中学生精心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照片、充满童真童趣的调查菜单、形式各异的书面的调查表、日记,实录、体会等进行布展交流。
十一月份:强调每个学科每堂课都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的引入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都得到了较好的渗透。如数学教师调查地板砖的价格,查阅了有关装修知识,让学生进行了房间、校园、舞台的设计;语文教师都组织学生的自行出试卷、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音乐学科进行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民曲的调查,进行学生作词作曲的尝试、中国打击乐器的调查等;美术学科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世界著名画家的生平、名作、轶事的调查,以及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出版学科小报、网上收集信息等;社会学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风情方面的调查等。
十二月份:组织学生积极地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信息,去书店购买或摘抄相关的书籍材料,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与学习伙伴享,设计社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展开实地的商讨,得出设计的方案,最后制作成图、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完全是学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学生、家长和领导满意为教学目的,以满足学生终身需求、社会需求为己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完成这一目标,我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攻方向,听课评课为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能力。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习,推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今学期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加强落实力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研究,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重点规范以下三方面:
(一)“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自学后能会、讲也不会的知识。
(二)“三要三不要”即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堂堂反馈,节节落实,“三不要”即不要搞形式、不要无效环节、不要齐步走。
(三)“五体现五不准”即指导学生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拓展性;“五不准”及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2、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两次,公开开放日活动期中前后分别安排一次。校长主任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检查规范课堂教学的三点要求,保证完成听课任务45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25节,真正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模式,减少课堂上浪费时间现象,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新路子,克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1、各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上学期期终考试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差距,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学校制定出备课作业等检查制度,本学期大检查三次,校长主任不定时抽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计入教师量化档案。
3、各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所任课程都要有“三清”措施即“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特别抓好单元清,语文、数学、英语要有单元清试卷成绩、质量分析、矫正措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早解决,不要日积月累。
4、建立建全学生作业,即课堂作业、练习作业、家庭作业、作文写字等,都要按要求设置,达到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批改要及时,批语要有启发性,二次批阅要重视面批面改。
三、落实朝阳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差,学生刊物、图书少,所以读书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班设图书角,开辟校园读书角,给学生创设一个有书读有好书读的环境,学校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节的读书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读书汇报会、演讲会、故事会、阅读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2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200万字的读书任务,三至六年级并要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使读书活动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在读书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使读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展开,使课内阅读与课外、校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
四、强化基本功训练
1、强化教师的普通话训练,要求师生走进校门说普通话。
2、加强“三字”训练,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钢笔字2张,毛笔字1张,粉笔字1次。
3、加强教师的口语交际和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
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年级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二年级的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本学期不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每周有一节实践课,除去节假日和学期首尾,实际约有18周,即18节实践课。这学期的实践课我们打算分三大块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适合我们三年级操作的有关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相关实践汇报交流、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另一块是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具体要求: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在上学期基础上,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上学期,这项工作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将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本学期,学校安排有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实际上综合实践课大概有18节。
四、活动资料积累:课堂实践活动资料积累:活动方案等
过程资料。体验活动过程资料:如照片,活动记录,评价表格等。研究学习活动资料: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活动跟踪拍摄。
落实教学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践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提优补差的途径、内容、方法: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措施:
1、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2、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3、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同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同学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同学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同学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同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同学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今学期的研究主题是:自我生活:洗手的学问。
三、学习目标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把一个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和层次;有条理的收集有关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实和素材;了解科学小实验的一般步骤;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四、实践方式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小实验。
五、方法引导
如何分析、表述问题;知道每个观点要有事实或资料作为依据;学习小组如何分工;如何上网查资料。
六、学科整合
与科学、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语文整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问题的表述;了解问卷调查的方式。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具体安排:
1、2月份,制定计划,选取课题
⑴书写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⑵与学生一起选取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⑶根据课题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3、4、5月份:主题活动:洗手的学问
⑴制定小组计划,分工合作。
⑵收集材料。
⑶调查采访。
⑷讨论交流。
3、6月份,举办实践活动。
⑴组织发动。
⑵物品准备。
⑶开展活动。
⑷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1、各活动的时间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2月——3月)
(1)通过录像、故事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心得体会。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组织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4月——5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习:选择树叶。注意点: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
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交流心得,结合所了解的空气污染情况,说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6)出一期板报,并进行一次关于保护环境的数学手抄报比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男生32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5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同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同学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同学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同学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同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同学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