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一:释放孩子的天性 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
释放孩子的天性 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
-------《鲁冰花》观后感 童年给人的记忆是美好的,是一张张可爱的天真笑脸,同样也一去不复返的。我的童年记忆零星,似乎不曾有过,每每都是通过别人的童年,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这样顽皮过,不禁有些失落,似乎我的故事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就像克隆人一样在模仿。究其原因又无处寻觅。最近看了一个电影,似乎有所顿悟,写出来供大家分享。
《鲁冰花》讲述的是,山村孩子古阿明具有绘画的天赋,但是他学习成绩差、整天又喜欢在课余时间踢球打闹的调皮捣蛋鬼,家庭贫困而被认为是坏学生,更被老师们忽略了他的绘画天赋。新来的郭云天老师看到了古阿明的绘画天赋,并对他重点栽培和精心指导,使古阿明增加了绘画的动力。但是林志鸿是品学兼优的“乖孩子”,在选拔学生参加县级美术比赛时,教师们的投票表决,林志鸿入选,而古阿明出局。结果在古阿明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后,他的作品才得到了世界的肯定。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有些惋惜,孩子的天性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电影中追求的是还给孩子自然的天性,摒弃的是落后陈旧的传统教育。贯穿电影始终的总是存在着两种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以军事化为特色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处处讲究上下尊卑,校长每次面对学生不在同场合讲话,学生都要立正与稍息多次;一种势台北新来的郭云天老师,为这间学校带来了新的自由、平等观念。为此不同的教育观念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郭云天成为众矢之的,终于因为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被排挤出了这间乡村小学。
古阿明这样的学生按照传统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只能够充当倒数第一,但是,他却有惊人的画画天赋、丰富的想像力与极强的表达能力。却由于受传统的美术观的影响,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儿童,除了郭云天老师。电影的背景是七十年代的台湾。那时的台湾正是国学兴盛的时期。学生演讲,动辄就是“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从十来岁孩子的嘴里出来的演讲词动辄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些学生的演讲词,都是老师写好,让学生背诵下来,然后去演讲的。而且连一招一式的动作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在演讲现场,每个学生讲的都几乎完全一样。大而无当。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生活。下面听演讲的老师,也是听得昏昏欲睡,而郭云天老师干脆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去了。这一镜头,其实生动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整个台湾进行国学传统教育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这种教育严重脱离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过早地将孩子政治化、军事化与成年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保卫孩子的童年将是多么重要。
然而,诡异的是,事隔三十多年,中国大陆再次回到国学,重新演绎当年台湾的情景。武汉滑波路小学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同学,与《鲁冰花》电影中被施以国学教育的学生何其相似。不但语气一样,而且连台词都几乎完全一样。当前,弥漫于中国大陆各级各类学校的这种国学热,让多少孩子有口无心,不知不觉中,成了伪知识的受害者。按照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就是成为了知识上的骗子。那种缺乏实际生活经验,也缺乏活动背景的记忆与背诵,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想像力与探究欲。三十多年过去了,台湾早就走过了这段曲折之路。现在,一个二千多万人口的台湾小岛的发明创造是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大陆的不知多少倍。台湾电影《鲁冰花》所讲的人与事,其实对我们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启示的。
《鲁冰花》虽然以一个悲剧结尾,但是它带给人的不只是悲伤与惋惜,还向人们反映了教学中的问题,给人以很大的启示,其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于当前压制儿童个性和独特性的社会价值观、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的关注与批评。
第二篇:释放孩子的天性—读《朝花夕拾》有感
释放孩子的天性—读《朝花夕拾》有感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同时还应该顾及孩子的心里感受。读鲁迅《朝花夕拾》的《五猖会》,我却读到父亲的一种完全不顾及自己孩子感受的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颇深。
这种教育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答案就在书中。《五猖会》这篇文章记叙鲁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他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会。待他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经索然无味了。
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忌自己心里时的无奈和厌烦。
看盛大的庙会原本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但父亲却出了难题,活生生的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这不仅让孩子感到无奈和厌烦,还使他们对原本渴望的一切都充满了失望。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当读完了整篇文章,合上书本,闭上眼睛仔细想时,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和鲁迅童年经历类似的一件事。前年的国庆长假,父亲提出要带我出门旅游,我受宠若惊,又笑又跳着,催父母收拾好东西,赶快出发。欣喜之余,我仿佛从父亲的言行中看出了蹊跷,正准备找他时,一转身却发现父亲已经站在我背后。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发话了:“去把你的作文本拿来。”我就知道没什么好事,怀着忐忑的心情把作文本拿了过来。
父亲把作文本翻开,看了几页,皱着眉头说:“这次带你出去玩,回来是要写作文的,把游玩的过程一一记下来,你清楚了吧!”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我似乎被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在口头上暂且答应了,可心里实在难受极了。
那次旅游,路途中的风景,景点的美,对于我似乎都没什么大意思了。回到家后,我左思右想,还是不知该写什么,我被父亲“约束”的根本无法感受旅途中的美好了。
通过读鲁迅的《五猖会》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深切地体会到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的重要性。有时方法的不当,极有可能打击到孩子,使他们无奈和厌烦,这样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无利的。希望父母们能顾及孩子的心理和感受,争做有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