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1、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南京条约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3、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人是:魏源 4、1901年,八国联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5、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7、什么的失败标志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终结:护法运动
8、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9、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什么地方建立:上海
10、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以后要非常注意和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得来的是在哪会: 八七会议
12、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为了更好的领导抗日战争,批驳“亡国论,速成论”,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全民,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4、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了什么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15、解放战争中属于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八一南昌起义最大的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8、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性质发生了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⒈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⒉历史影响:⑴ 积极方面:
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
B、创办近代企业,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刺激作用,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C、派遣留学生和设立新式学校,有利于培养一批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D、购买或生产的一批武器装备了清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E、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F、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
⑵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两半社会”的命运。①由清朝官府举办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管理腐朽,生产效率低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 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 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 ⑤经营管理腐败。
⒊认识:①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②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
③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饭地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住了准备。
4、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和相互联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具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赶不上的准备;
(4)列宁领导的共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定的领带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主治者和领导者,中国各忙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有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给你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货的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7、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8、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 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9、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这是因为,这时的中国已经具有了以往不具备的进步因素,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二、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杭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
第三、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杭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
第四、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同国统区政治专制、吏治腐败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战胜利的坚强阵地。
第五、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这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在斗争实践中积极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工程,为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提供政治保证。
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决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广大的中国人民由于在实践中逐步看清了这一点.而进一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时期得到大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为党在抗战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1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第二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国民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
国民素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个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不能独立存在于社会,必须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从这个意思上说国民素质是由个人素质联合形成的。我国长期在封建主义思想熏陶下传统文化、专制主义等陈旧、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的进程。我们的国民素质有着许多长处,但也有着种种缺陷。比如缺乏民主法治精神、文化科学素养差、创新精神不足、公德意识薄弱、敬业精神失落,等等。国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要强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国民素质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劳动者的素质怎样,不仅对生产力各因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生产力效率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第三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C帝国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D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3、太贫天国起义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制订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A民族宫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封建君主制D开明君主专制 5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宪法》B《天坛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7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发动了()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中华革命党起义D“二次革命”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与法制C科学与民主D反对就到的提倡新道德
9、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 10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瞿秋白D李大钊
11、指挥红军,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C博古、李德D王明
12、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余人
A 130 B 118 C 154 D 807 1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中国目前几位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16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万人的民族牺牲 A 1500 B 2500 C 3500 D 4500 1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抗日)的开始是()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8在新中国外交时尚,用“小球推动大球”是指()A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排球的发展 B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C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D用“乒乓外交”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八大D二十大
20(),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 21对洋务运动的争取以表述是()A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2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是什么()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促进民族觉醒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24洋务事业主要有()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二判断辨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简答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四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北京学生届宣言》大声疾呼“背公理而逞强权,非正义。非公理,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凌辱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做玩死一呼之呼救吗。在此国家存亡,土地割裂,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广大民众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做最后之愤救者,不然就是世纪之贱种。我同有不忍于牛马之痛苦,拯救中华,今日最最重要的是要开国民大会,通电全国,演讲宣传,”宣言最后警告所有卖国贼和内奸:如果你们甘心卖国,肆意通奸。则最后以手枪炸弹对付之。
材料二:“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几面“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的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材料三: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
四青年节。胡锦涛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指出,在开创祖国未来的征程上,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1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论述题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其失败的教训
答案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
C帝国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D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3、太贫天国起义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制订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A民族宫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封建君主制D开明君主专制 5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A梁启超B严复C康有为D谭嗣同 6、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A《中华民国宪法》B《天坛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7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发动了()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中华革命党起义D“二次革命”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与法制C科学与民主D反对就到的提倡新道德
9、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 10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瞿秋白D李大钊
11、指挥红军,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是()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C博古、李德D王明
12、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余人 A 130 B 118 C 154 D 807 1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中国目前几位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16中华民族去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万人的民族牺牲 A 1500 B 2500 C 3500 D 4500 1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抗日)的开始是()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8在新中国外交时尚,用“小球推动大球”是指()A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排球的发展 B用乒乓球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C用“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D用“乒乓外交”打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八大D二十大
20(),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 21对洋务运动的争取以表述是()A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2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人物是什么()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促进民族觉醒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维新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 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24洋务事业主要有()
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 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二判断辨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简答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四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北京学生届宣言》大声疾呼“背公理而逞强权,非正义。非公理,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凌辱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做玩死一呼之呼救吗。在此国家存亡,土地割裂,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广大民众应该下最大的决心。做最后之愤救者,不然就是世纪之贱种。我同有不忍于牛马之痛苦,拯救中华,今日最最重要的是要开国民大会,通电全国,演讲宣传,”宣言最后警告所有卖国贼和内奸:如果你们甘心卖国,肆意通奸。则最后以手枪炸弹对付之。
材料二:“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几面“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的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材料三: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胡锦涛讲话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胡锦涛指出,在开创祖国未来的征程上,青年学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1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论述题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其失败的教训
第四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历史研究总愿意将历史断代来研究,这样一来各自专业领域内皆硕果累累。谈到中国近代史,蒋廷黻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他非凡的人生,更因为他对中国近代史、外交史的贡献,他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被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而又悲壮的历史,是一段尘封逝去但永远不应被淡忘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侵略与凌辱,其伤痛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他们无视我中华民族的主权与尊严,肆意践踏我们的领土,而且还以非正当的理由掠夺我们的领土,开放我们的城市为通商口岸。更令人愤慨的是还要求我们给予他们巨额的赔款,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个本已因战争而伤痕累累的民族雪上加霜。一方面,这使得我们看清了帝国主义那狰狞的面目;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与西方近代化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1938年是个值得注意的时间,据蒋廷黻写此书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有10个月左右,国家民族处于危机关头,蒋此时闲赋于汉口,应友人陈之迈之邀,利用两个月时间写成《中国近代史》,在社会上受到普遍认同,起到了“经世致用”的作用,鼓舞抗日士兵。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谋篇布局,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的近现代史课本就一直以背景叙述、探求解决方案为框架,一直到大学学习几乎所有近现代史课本无不以这种框架为例,但是追根溯源,这个源头就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参酌的分析框架。今天很多同学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读起《中国近代史》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触,可是在那个时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的出世仿佛是学者探求近代史之路上的明灯,启发了很多人。陈寅恪先生谓之“同情并了解”历史,就是要融入当时当地历史情景,不能以今日之情来断历史之景。“今天的研究者,属‘后事诸葛亮’,已经看清了各方手中底牌,很难体会到当年决策者下决心之难”[1]。
谈到《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全书即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战前夕的百年史事,我以为蒋善于将历史人物比较对照,如林则徐与琦善、曾国藩与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与孙中山,这种比较研究法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蒋将此法用的恰到好处,以人物带出史事,不拘于事件过程和细节铺陈,把握了历史整体演变趋势,深入浅出,给人以启示。“时势造英雄。”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自然涌现出了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从林则徐、魏源到李鸿章、左宗棠再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等等,这些爱国志士为探索国家出路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钦佩,我们也不得不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们从学习西方的武器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步一步,其间虽然也有一些失败的尝试,但这些尝试都是为了最后的成功作铺垫的。先前我对这些爱国志士的了解也是比较大众化、单一化的,对他们的理解也仅局限与所学的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在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对他们又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认识。比如说林则徐。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就是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禁烟英雄。他在广东主持禁烟运动期间搜集了大量有关西方的资料,还设立了译馆来翻译这些资料和一些西方著作,并将这些资料委托给魏源,使得他编写出了《海国图志》这本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部著作。这些说明了林则徐对国家的贡献之大。但蒋廷黻的这部著作中却说林则徐虽然当时有了向西方学习的这种觉悟,但是由于他害怕清议的指责,便不敢公开提倡。还说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还说他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这使得我对林则徐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这也许正是在说明“人无完人”吧!这也使我看到了蒋廷黻思维的独创性以及他敢于发表自己言论的大无畏的气度。
中国最后所探寻出来的道路自然是与时俱进的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从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与艰辛中,我更加理解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在接受了风雨的洗礼之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拥有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要牢记那段饱受风雨的历史,以史为鉴,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竞争力,要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了,我们已经不是那个忍气吞声的民族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昂首挺胸的民族,我们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只要有人在,有爱国之心,方向终究能得以修正。只要依然有人高喊着,中国不能亡,中国必将继续前进。
合上《中国近代史》,历史巨轮仍在呼啸,中国的今天,明日前进之方向,正由我辈续写。今天的探索终将换取未来的希望。
第五篇:近代史复习资料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6)中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2.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历史事件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资政新篇》: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5、“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6、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8、“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6.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8.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9、历史事件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3、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在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4、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5、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6、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1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历史事件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4、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5、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6、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8、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1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12、伪满洲国:1932年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3、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6、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17、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13.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4.历史事件
1、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2、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
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5、“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6、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950年召开。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16.历史事件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5、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1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
压力加大等。这些问题,在中共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