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复兴之路》和《大国崛起》有感
观《复兴之路》和《大国崛起》有感
如今中国正处在发展和复兴的道路上,虽然发展迅速,但也不乏磕磕绊绊。所以我们要汲取前人或者他人的前车之鉴,才能尽量避免在发展道路上犯错。
让我们比较日美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从它们的历程中来寻找探索 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
首先,来看看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岛国邻居——日本的发展史。19世纪中叶,美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紧锁国门几个世纪的日本,胁迫其签订了不平等的《神奈川条约》。随后欧洲各列强纷纷对日本进行各种侵略,日本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部压力成为日本国内部变革的动力。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但是天皇制的写日宪法,为日本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祸根,随后的近50年,军国主义日本对周边国家发动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反对。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1620年,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回顾500余年来九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我想,单一的因素一定是片面的、错误的,但我认为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我们关注:国家要兴旺、要强盛,必须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
对于理想的大国,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所以,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还有更多、更大的责任留给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去承担,去完成。我们或许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建立长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国家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为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人才。
第二篇: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
观《大国崛起》,展望中华复兴之路
自从开始了党校的学习后,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自禁的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中华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兴盛的经验,同时也要吸取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中华的伟大复兴所用。
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虽然以前早已看过,但是只是当作一般历史知识来看,但是,现在经过党校的学习,思想上有了一定的变化。现在从头来看,觉得它所讲述的历史已不简简单单是单纯的历史,惨痛的历史教训。
自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相互隔绝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它们是: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由于时间所限,现在我只看了前六集。感到收获颇丰,感悟深刻。
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有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个多世纪呢?我查阅了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以及哥伦布这些为时人所敬仰的航海先驱们,流淌的冒险的血液,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对新世界的探索与开辟的征途中,新大陆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时代的必然。大陆需要人来唤醒。环球航行的胜利结束,世界的是一个腾飞。
尼德兰革命后,荷兰成为西欧第一个民主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来追逐荷兰人自己的“小国大业”而是宝贵的前人经验和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有九个国家它所说的“世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但就仅仅是这前六集所讲述的就让我——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我惊奇的返现,原来“征服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而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凭着自己身体里所发现封闭的世界需要有人来联系,沉睡的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它留给开始运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来的梦想但是,狭小的国土面积,匮乏的自然资源成为国家面前的难题。但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先驱们已经开辟出了去国门之外寻找发展的道路,踩着前人的足迹上,荷兰人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终于,在遥远的东方,他们寻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原料地与市场。于是,一个橙色的巨人迅速的在西欧崛起。
在大不列颠岛上,刚刚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在混乱了近一个世纪之后,也开始寻找振兴国家的道路。1588年彻底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逾百年,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妮纺纱机、飞梭、蒸汽机等象征新时代到来的发明的相继诞生,世界各地的“米字旗”相继竖起,日不落帝国的光辉笼罩全球。海峡对岸的法兰西,1789国大革命的序幕,1989年8月,从巴黎传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连续多年的战争,扩张受到了周边国家的强烈抵抗。拿破仑的《民法典》永远的征服了西欧。法兰西人民在经过革命的洗礼后,开始为自己的国家医治战争的创伤,一个崭新的法兰西逐渐清晰了。在这些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中,国家却成为了“大国”,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却现在仍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们走向发展的道路在哪里?纵观各国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各国的经验。地处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汇处,新航路的开辟为两个国家带来了海洋时代,始资本。英国,作为西欧岛国,海洋交通更为发达,伊丽莎白女王对英国进行的改革以及鼓励对外贸易、探险等政策,时,也为帝国的崛起带来了大量的资源与资本。法国,自视教育,注重对人本身的发展,欧洲带来了光明,中世纪的乌云随着大革命的炮声烟消云散,代。德国,同样重视教育,早在普鲁士时代,国王就大力鼓励发展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从思想上开启民智。站在新世纪国家转型前沿的中国,应当以何种方式来面对挑战、迎接机遇,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国家,振兴我们的民族?无疑,之本,只有教育是使中国真正强大的根本。学来战胜保守、停滞的思想,使整个中华民族站在时代的前沿,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拉开了法终于使拿破仑登上了法兰西的王座,西欧各国的联合,摧毁了拿破仑的铁骑,我们不得不思考些问题。
加之人民的冒险与探索精神,为本国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原极大地激发了英国人对外界的探索欲的同
借鉴前人的经验。大力发展对于广大人民的教育,人口大量随着珍但是对外但是
为什么那些小小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13世纪以来便十分重启蒙运动为整个欧洲迎来了新的时教育是立国用科全方位的开发民
年海洋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民是推动国家继续前进的动力载体。加大加强对于教育的力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迅速发展的决定因素。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振兴中华民族作为己任,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动脑筋,创新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发一分光,出一点热。
第三篇: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附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历史的意义——了解过去,掌握现在,预测未来。
第 一 集 海洋时代(葡萄牙 西班牙)——15-16世纪 地理大发现
第 二 集 小国大业(荷兰)——17世纪 资本的力量成立了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第 三 集 走向现代(英国·上)——17世纪中 光荣革命 强盛于葡西列国
第 四 集 工业先声(英国·下)——17世纪后 第一次工作革命 工业时代到来 第 五 集 激情岁月(法国)——1789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反战 伏尔泰 戴高乐 第 六 集 帝国春秋(德国)——1871 德国统一 俾斯麦 完成第二次工作革命 第 七 集 百年维新(日本)——1871 明治变革 涩泽荣一 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 第 八 集 寻道图强(沙俄)——1713 彼得大帝沙皇改革 叶卡捷琳娜 托尔斯泰 第 九 集 风云新途(苏联)——1917 十月革命 列宁 斯大林 农业向工业
第 十 集 新国新梦(美国·上)——1776 五月花公约 独立宣言 华盛顿 林肯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国·下)——南北战争 爱迪生 1罗斯福2 石油 华尔街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结篇)——民主制度+政治稳定+经济强大+思想文化(核心)第一集 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 英国 1840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60英法联军入清(圆明园)1894甲午战争(日本)1898戊戌变法(康有为)1900八国联军(辛丑条约)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第二集 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 辛亥革命(袁世凯)1919五四运动(中日二十一条)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1927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清共)1936长征结束 1937抗日统一战线 1945日本投降 1949建立了新中国 第三集 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 社会主义制度 土地改革与计划经济 1950抗美援朝 1952周恩来访苏(获得苏援)1953-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58-1960大跃进(苏联退出支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但外交取得成就)第四集 伟大转折:1976年---1989年 小平改革开放 农村改革与商品经济 1976粉碎四人帮 1978十一届三中(改革)19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3特区经济 1984十二届三中(商品)1987一中心两基本点 1989通胀问题(南方谈话)第五集 世纪跨越:1989年---2002年 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浦东开发)中国制造(发生通胀膨胀)1996实现软着陆(国企改制)1997对抗亚洲金融危机 1998抗洪 2001加入世贸 2002三个代表(十六大)小康社会目标 第六集 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 胡锦涛西柏坡之行 2003抗击非典(载人舰天成功)2005环保改革(可持续发展)青藏铁路 2006天津滨海新区 2007科技发展 以人为本(医改 保改 教改 低保 惠农 物权法)向现代化国家迈进 2008 抗震 举奥 抵抗全球金融危机 2009区域经济开发 2010世博会……
通常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
第四篇:观《大国崛起》有感
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是在2006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的关于世界大国史的纪实影片,详尽的叙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以及苏联)、日本和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
总结出来的崛起规则有三种:安内、海洋、战争。典型的由海洋经济发展的世界大国是荷兰,荷兰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及对自由的向往,经历了西班牙的战争,走向了富强之路。荷兰人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成为成功者不仅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勇敢的心。
为什么没有提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呢? 这两个国家都是典型的战争国家,只不过是通过海洋而已。他们对美洲人民残忍的虐待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衰落。法国亦是如此,尽管拿破仑在军事方面是如此的天才,尽管俾斯麦是如此的有创新精神,他们也无法打败团结的人民——毁灭就是所有军国主义国家和战争帝制国家的下场。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其实也算一个由安内而崛起的国家。“安内”就需要改革,就需要政治斗争,就需要经济斗争,也有可能牵涉到战争。最突出的莫过于美国人了,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南北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人终于在二战结束后成为了最年轻的经济大国,站在世界的顶峰,经久不衰。这并不是告诉我们只有美国人才会有大国思想、有独立精神、有民主精神,我们应该从美国人短短两百年的历史中感受到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于世界强国并肩的进取精神,对称霸世界的雄心的自信!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对于中国梦的向往——而我们就应该从此付诸行动,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的崛起而行动!
第五篇: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在老师建议我们看《大国崛起》的时候,我还误以为是电影,对它充满期待地找老师复制回去准备慢慢品尝,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是十二集的纪录片,但这并没有摔坏我的好奇心。此时,一大堆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有哪些大国呢?中国是怎么崛起的呢?这个纪录片为什么要记录大国的崛起呢?
据记载《大国崛起》是我国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而大国的崛起是依靠科技,创新的活力,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较量,反之将会被历史淘汰。那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列入大国的行列中? 整部纪录片下来,里面所讲的九个国家中有七个都是依靠工商业发展起来的,有的甚至还依靠工商业成为工业大国和商业大国,这令我陷入沉思。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是因为荷兰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时代,实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多方面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和商业活动,对重要的行业采取官营;封建皇朝统治者对自己经济和政治的过分盲目自大,为维护集权统治而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当时的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得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可以说中国之所以不被称为大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把中国囚禁起来了,根本谈不上崛起。所以我们中国要借鉴这些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的发展,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于是产生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中国梦”。
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借鉴大国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出一份力量,为中国成为大国这个伟大的目标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