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共)
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2、1个橙子是这些橙子的,5()个橙子是这些橙子的,把
6,恰好是()个橙子。 这些橙子平均分成3份,2份是它的3、⑴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
写作
。5 ⑵ 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
84、如果将左图中的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三角形的,是()个三角形。 如果将左图中的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些三角
形的5
6、商店有红气球22个,粉气球15个,红气球占这些气球的7、按要求涂颜色。
(1)将
,是()个三角形。,粉气球占这些气球的。12涂成红色;(2)将涂成绿色 351.填空。(1)
+ =
()+()=()(2)5个11是(),6个是()。66731711(3)是()个,是7个(),8个是(),是()个。
9855128(4)2个(5)5个111和3个加起来等于()个,就是()。99911减去2个等于()个(),就是()。772.在○里填上“>”、“<”、“=”。
89***○9 ○ 1○ ○1
66559884453.计算。
15132114
***31 1
***1
1111663310104.解决问题。
(1)有一个长方形的宽是
(2)商店里运来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数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有21根小棒,用去其中的3,用去多少根? 732,第二天卖出总数的,两天一共卖出总7782米,长比宽多米,长是多少米? 1010
第二篇:四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里面有()个;是6个();4个是()。2、1元的()千克。
3、计算-时,这样想:7个()减去4(),剩下()个(),即()。
4、把一个西瓜()分成四份,每份是()。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打开后每份是这张纸的()。
二、直接写得数。
3524414311+=
+=
+=
1-+=
+=
7755668833 1-=91213225++=
-=
+= 55566447488111是()角,2米的是()分米;1吨的是102235156817
三、判断。
1、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等于1。()
2、把一个蛋糕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3、2。()81111和相比较,因为45,所以。()445
5四、比较大小:
223341444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1 _____ ***6724_____ _____ 1_____ _____ 1-_____
238767335
五、列式计算。
34241、比一个数少,这个数是多少?
2、比多的数是多少?
8668
六、解决问题。
1、合唱队有是男生,女生占了全体的几分之几?
32、一条丝带,莉莉剪下它的3、一个蛋糕,妈妈吃了它的弟可以吃到
1? 632,红红和华华各剪下了它的,这条丝带剪完了么? 772,剩下的要全部分给哥哥和弟弟,哥哥吃了几分之几后,弟6324、有1吨钢铁,上午运走了吨,下午又运来了吨,现在有几分之几吨?
88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吃掉其中的5块后还剩多少个西瓜?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4111、里面有()个,再加上()个就成了最小的奇数。
55522、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11单位就是最小的非零偶数。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共有()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
4、比较大小。225237822○
○ 1○ 2○ 1○1 ***5、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6、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5117、是()个,3个是()。
121278、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小冬拿了
这些铅笔的()。
19、一条路长3千米,如果每天修路千米,那么()天修完这条路;如果每天修这条
31路的,那么()天修完这条路。
310、4天是一个星期的();5个月是一年的()。
11、11﹥ 4()
12、一根长3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2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13、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32个零件,3小时加工了()个零件,加工了这批零件的4(,女职工是全厂职工人数的7(14、某工厂男职工是全厂人数的15、要使)(,是男职工人数的)(aa3是真分数,是假分数,整数a的值应该是();要使是真分数,同时使1110m5是假分数,整数m应该是()。m16、分母是9的最小假分数是()
17、分母是5的真分数共有()个,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个。
18、分母是9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有一个,它们的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的和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51、读作五分之六。
()
6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113、3个和8个相等。
()
8314、把一堆苹果分成三份,每份是这队堆苹果的。()
3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小。
()
116、13个和17个一样大。
()
13177、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
428、和的分数单位一样。
()
99119、在和之间的分数有无数个。
()
4510、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
1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
12、假分数的分子不小于分母。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
5女同学占全班的,表示()。
91、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同学占9份。
2、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3、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女同学占5份。
四、计算下面各题。34252311122 451
5 77991141313
4538272234322
52
613
12 79799911115757
五、按要求写出分数。
(1)分母是8的真分数。
(2)分子是5的假分数。
(3)分母是a的最小假分数。
(4)分子是10的最大真分数。
1(5)分数单位是7
六、解决问题
的最大真分数及最小假分数。
1、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
2、一块菜地的种了白菜
24,小红吃了,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774,剩下的种芹菜。种芹菜的地占整块菜地的几分之几?
933、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同学占总人数的,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5974、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米,第二根长米,哪根绳子长?长多少米?
1475、大象运木头,第一天运了总数的,第二天运了总数的,这堆木头运完了没有?为什
1313么?
16、一个西瓜,猴妈妈吃了,剩下的分给猴哥和猴弟。要使猴哥和猴弟分的同样多,该怎么9分?猴哥猴弟各得几分之几?
7、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2块,小明吃了3块,他们各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8、修一条长480千米的水渠,甲队单独需要2小时。乙队每分钟比甲队多修1千米。乙队每分钟修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九、聪明小屋
1、一条绳子剪去1米,还剩下9米。
(1)剪去的占这条绳子的()。
(2)剩下的占这条绳子的()。
(3)剩下的比剪去的少的是这条绳子的()。
12、一段铁丝长8米,它的是()米。
23、把线段AF平均分成5份。根据图填空,再看看你还想到了哪些?
A
B
C
D
E
F
1、AB是AF的()。
2、AB是BF的()。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发表时间:2014-1-10 14:42:57
访问次数:253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这节课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分数,使让学生了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经历对分数的探索、发现、认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纸,直尺(书写)分数卡片(读分数)学生:学习纸,一支彩笔,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师:同学们,有谁帮妈妈做过饭?你会做什么?
生:我会炒西红柿。我会做蛋糕。我会„„
师评价:真不错!看来你们不仅是妈妈的好帮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门生活技能。小明也跟妈妈学会了做菜,今天他请朋友到家中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明请小军和小红2人来做客,为他们准备了4个鸡翅,2杯果汁和1个月饼。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明要把鸡翅果汁和月饼分给2个人,可以怎样分?
【评析:通过和学生谈话,学生通过熟悉的分鸡翅,分果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食物能进行平均分配,为学习分数的意义打好基础。】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理解“平均分” 师:现在就帮他分一分。(学生举手,教师指定)
生:把4个鸡翅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2个。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完整的 再来说一说?(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师:还要分?
生:把2杯果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一杯。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分法?(教师指说理由)生:同意!师:你来说说。
生:同意,因为这样分很公平。生:同意,因为这样分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对,在数学中,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时我们分东西时,经常用到这种分法。(教师板书平均分)2.认识
师:还剩下一个月饼,该怎么办? 生:把月饼一切两半,每人一半。把月饼从中间分开,每人半个。师:(课件)从哪儿切? 生:中间。师:为什么呀?
生:只有从中间切才能一样大。
师:是这样吗?(课件把月饼从中间分成2份。)你分得2份一样大,说明你在怎样分? 生:平均分。
师:好。谁来说说我们把月饼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你找到一半了?
师:每份都是月饼的一半。一半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半该怎样表示呢?
师:刚才平均每人分2个鸡翅,我们用2表示。每人分一杯果汁,我们用1表示,那这一半该怎么表示呢?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整数表示事物的量开始,提示出当整数不能表示一些事物的量时,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事物的量,让学生感知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学生由“分月饼”的情境,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到一半,让学生经历由整数扩展到分数,设计一半表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图形到符号的数学化的过程。】(1)创造符号,发展符号意识
师:请你想一想,你想怎样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一点时间)我看到有的同学有办法了,想好的同学把你的方法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来。比比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学生创造符号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
师:老师看到我们同学都很有创造力,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是谁的作品?你来介绍一下什么意思?
(学生出现的符号)
(展示学生的创作要有顺序,直观-抽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出现画图,要求学生能够说清楚意思,大多数学生在画线表示平均分,让学生指指一半在那里。个符号可以表示一半吗?)
0.5,学生会觉得不到1,比0要多。或者1÷2=0.5
师:你会用算式计算表示,这个数可以表示一半,我们以后会学到。出现 2份之一,或 请学生说明白意思。
(多进行生生互动,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有道理吗?他的想法你同意吗等等。)教师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你的想法非常好,已经和数学家想的很接近了。出现 请学生说说意思,自己想的?还是在哪里见过?(大部分学生会看书知道的)师鼓励:多读书多学习会丰富我们的知识。
师:你们很有办法!为了更加科学简便的表示一半,数学家们经过不断的思考、改进终于创造了这个数 来表示一半。数学中这样的数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认识这个新朋友(教师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析:这个环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些表示一半的符号,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经历从图形表示到符号表示的转化过程。实际在创造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体会的更加深刻。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互相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也能取法现,去创造】。
(2)读、写,结合实例初步体会意义 师: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你能用这个分数来表示吗? 也就是月饼的,那另一半呢? 生:也是月饼的
师:你能完整的说说 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 ?
学生一起说,教师进行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师:这个分数这样写?先画横线,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表示一共分成2份,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请你在练习纸上写一遍。谁来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读时要从下往上读。)
师:我们用 表示月饼的一半,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你会表示? 生;也可以用 表示。
师:想想看,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一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的 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桃子的。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西瓜的。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纸的。教师小结:现在你认为 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师:黑板的 表示什么?教室的 表示什么? 生:把一个黑板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黑板的。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层层深入,从月饼的 到生活中物品的,到图形中的,丰富了对 的表象,不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 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从学生发言中看出他们对分数的意义越来越明确。】(3)动手操作,探究分数意义
师:认识了,你会表示图形的 吗?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折出它的,并用彩笔画上斜线。开始吧!
(教师巡视看谁做的又好又快,并提醒做得快的同学想一想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教师请部分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上黑板)学生汇报:
生:我把长方形的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师:你认为他说的怎么样?
生:我把三角形的纸左右对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生:我把圆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了个动作。——对折。为何要对折? 生:对折才能分得一样大。是平均分.师:这是大家的作品,多漂亮啊!请你仔细观察,你们选择的图形相同吗? 生:不同。(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师:再看每人对折的方向相同吗?
生:不同。(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对角线对折)师:平均分后,每一份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既然有这么多不同,为什么都表示 ?
生:因为他们都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就是图形的。师:涂色部分表示,另一部分呢? 生:也表示。
师总结:通过折纸我们发现了,不管什么图形,不管你怎样折,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4)辨析练习,强化认识
师:小明认识 后也找到一些图形的,他找的对吗? 学生判断: 2·3√ 1和4×
教师: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明确只有平均分2份,才能用分数 表示。
【评析:折一折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对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为何都表示 的质疑,课堂中学生能概括出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2份,其中一份就是 的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学生能正确把握了分数的本质特征。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数形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几分之一
师:小明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看看他为小伙伴送来了 ——(学生看图一起说)面包和蛋糕。请你仔细观察,你能想到几分之一?
生:我想到。因为把一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 面包的。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
生:我想到。因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师评价:祝贺你,你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又认识了一个分数。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图形再来折一折,你能折出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教师有要求:请折好的同学认真数一数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一。并把这个分数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动手,展示:评价。
师总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图形的几分之一。2.认识几分之几
师:如果在你的图形中再涂几份,涂色部分会是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表现太好了,刚才我们看到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一份就是蛋糕的八分之一。现在你来看看又能想到哪个分数? 生:八分之三。
师: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蛋糕的,3份是蛋糕的。生:我还想到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尝试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横线。都是3部分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写法上找相同。师:请你认真看自学。
课件呈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看课件自学。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介绍一下?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精彩之处在于学生在已有经验与数学化思维联系上合理迁移 为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后,进一步迁移联想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并在动手创造中发现十六分之一、八分之三等分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概念,应用概念 教师:让我们来做个小练习。看图写分数
2、我们再来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纸条。请你估一估红色部分大约是纸条的几份之一? 学生看图先进行估计。红色的纸条可能是三分之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验证。师:黄色的纸条呢? 生:我感觉大约是四分之一。生:我估计是六分之一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呢? 生。我看的。
师:这个同学是用目测的方法来估计的 生:我用手量的。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我觉的黄色部分是红色的一半,红色部分是三分之一,黄色部分就是六分之一。师:这位同学是通过什么来估计的?(算一算,推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推理是否正确。课件演示。验证,师总结:看来估计的时候不仅仅只靠眼睛观察还要进行比较推理,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这也是的认识分数的好方法。
【评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估一估的设计,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是纸条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
我知道只有平均分后其中的一份,才能用分数表示。我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我会折一折表示其中的分数。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方法认识这么多的分数。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再来继续研究。
【评析:学生能对本课进行全面反思,通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反思,进一步积累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了反思意识,提升了学生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分数 的初步认识 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1 每份是它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李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内容充实。《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老师把生活中的“鸡翅”、“果汁”、“月饼”、“蛋糕” 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作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二、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所认识的分数,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李老师以1/2这一突破口展开教学。首先从创设一个分“鸡翅”、“果汁”的情景,激发学生分东西的兴趣。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想办法分月饼,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然后顺势导出要平均分,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出现分数,体现了分数的实际需要性,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李老师又组织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反思刚才的活动过程,“图形、折法、大小都不同为何都能用1/2来表示”,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等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三、多向互动、精彩生成
从学生分鸡翅、饮料开始到折纸,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从用涂色表示分数到写分数等活动的安排,李老师让学生有条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清楚,要点突出,真正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思考。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老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已知”,架设探究“未知”的桥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等多种策略去探究,去发现,使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巩固练习3中老师设计的“估一估: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四、注重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充分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李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李红老师的教学充分的体现了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在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而学生在这种体验中,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尊重。每个孩子不仅在课堂上享受到尊重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学习成果,这一切的获得是来自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中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我能行”,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 学 设 计
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
郑会平
一、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
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学情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叙述不同分数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分析基本的分数意义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分析、比较彻底掌握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
发现法、尝试法
设计意图】:通过采取发现、尝试等教学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掌握分数的意义。
八、学习方法:
独立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鼓励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小组合作探讨,彻底掌握知识,并会知识迁移。
九、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十、课时安排
一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生:每人分一块。
: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十二、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
21/4(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十三、教学反思: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
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