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诗歌的考察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古代诗歌的考察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5、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借典抒情: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借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4 .借古讽今 描写手法
1.渲染.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4 .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
7.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8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9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10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
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6.时空概念。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时间的跨度。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词的含义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3)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题目作者和注释 B.描写了什么形象 C.运用了什么手法 D.构成了什么意境 E.抒发了什么情感
第二篇:高中语文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语文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又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现实。基于以上两点,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又要融合新课改创新精神,努力创建一个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又高效、实用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经过我们的研讨,觉得诗歌鉴赏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自主预习,设疑激趣。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绝佳途径,也能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诗歌的前一堂课,要及时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完成。根据诗歌的特点,你可以设置以下形式的问题:
1、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示。
2、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
3、写100字左右的初读感言。
4、由这首诗我联想到了哪首诗,为什么。
5、请画出这首诗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6、以“诗人,我想对你说”为题写200字左右的文章。这些作业要避免形式,一定落到实处,学生一定要认真完成,可以独立,也可以合作。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差的要给予批评。当然,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通过多姿多彩的预习形式,既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预习中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巧妙导入,烘托渲染。
1、知诗人,明背景。
“文章和为时而作,诗歌和为事而作。”任何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创作背景。学习古诗,只有先了解这个诗人及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这可以以学生展示预习作业的形式展开。基于学生搜集的作家和创作背景资料,教师巧妙衔接,导入新课。
2、巧构思,激兴趣。
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巧妙构思,创造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言要极力渲染,有感染力,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反复吟诵,整体感知。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因此,古诗课堂离不开反复吟诵。
1、榜样示范,激发愿望。
榜样示范原理是观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学习依赖于重要的榜样示范活动。我建议教师一定要进行范读,力求做到声情并茂,并鼓励学生会读得更好。这无疑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诵读愿望。
2、自由吟诵,避免齐读。
学生带着强烈的诵读愿望,自由吟诵,情感自由发挥,初步感知诗歌。我不建议齐读。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同,情感把握,音高,语速都不尽相同,如果齐读的话,就会使学生为了读齐而读,无形中阻碍了个性发展。
3、学生评价,个体点拨。
由学生评价某一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应该改进的在哪里。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点拨下反复吟诵,改进,直到同学们满意为止。让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明现,构建一个自由、互助,和谐的课堂。
4、优秀展示,极力称赞。
学生中藏龙卧虎,一定有朗诵特长的人才。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要极力称赞,树立榜样,不仅是学生的榜样,也是老师学习的榜样。在师生、学生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
四、巧设问题,理解鉴赏。
对于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我不建议采取逐句鉴赏,这与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要强调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是相违背的。因为高考诗歌鉴赏就是以简答的形式出现,为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高考,我建议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展开讨论来完成。让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并掌握诗歌的学习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精心,仔细,我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符合学生对诗歌学习的认知规律,即品形象——入意境——体诗情——赏手法——味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抓住特色,突出重点。一首诗的特色,就是其优秀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凸显其学习重点的地位。
3、难易适中,温故知新。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即将进入高二的学生,在高一我们已经学习不少唐宋诗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一道题如果所有学生都不会,或者所有学生都会,这个题的设置都是不成功的。每道题难易适中,题与题之间也要有难易的梯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出题时要尽量做到温故而知新。
4、巧设铺垫,点拨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巧妙的设置悬念去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和引导,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5、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那就必然离不开小组讨论的形式。我建议可以根据座位的位置来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小组,最好是6个人一小组。回答问题时要有一人代表发言。要根据发言的情况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强调重点,拓展延伸。每一课都有一个重点,学习重点可以在课前提出,也可在鉴赏诗歌后总结出。我们建议最好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自己能发现这节课应该讲的重点是什么,一定要强调重点,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要应以教师讲解为主,也可适当启发引导。
六、学生反馈,当堂检验。
一堂课上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的如何。当堂学的内容,当堂消化并当堂检验。一首诗学完以后,最好要当堂背会。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谁背得快,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背会。
七、设置专栏,课后评比。
在教室后设置语文专栏,争选学生优秀感悟,贴在专栏上,让学生共同欣赏,相互学习,评论,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诗歌文化,每周评出冠军,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三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伍连珠
摘要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又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现实。基于以上两点,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又要融合新课改创新精神,努力创建一个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又高效、实用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有很多学生看着一篇几百字的短文经常大嚷:“我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作文课上,好多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去寻找素材,构思篇章,而是在桌上同时摊开几本作文书,从这篇文章上剪个头,再从那篇文章上裁个尾,中间东拼一句,西凑一句。看着一篇篇令人啼笑皆非的剪辑式的作文,笔者不禁有些酸楚,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丧失,是学生语文思维的退化和萎缩。
近日,在一次阶段考试中,笔者发现有好多学生面对语文试题心不在焉。学生在考试中这种极度轻松的表现,正是因为学生丧失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缺少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学生这种无所谓的、极度轻松的表现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还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于是, 经过我们的研讨,觉得诗歌鉴赏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预习,设疑激趣。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绝佳途径,也能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诗歌的前一堂课,要及时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完成。根据诗歌的特点,你可以设置以下形式的问题:
1、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示。
2、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
3、写100字左右的初读感言。
4、由这首诗我联想到了哪首诗,为什么。
5、请画出这首诗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6、以“诗人,我想对你说”为题写200字左右的文章。这些作业要避免形式,一定落到实处,学生一定要认真完成,可以独立,也可以合作。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差的要给予批评。当然,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通过多姿多彩的预习形式,既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预习中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巧妙导入,烘托渲染。
1、知诗人,明背景。“文章和为时而作,诗歌和为事而作。”任何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创作背景。学习古诗,只有先了解这个诗人及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这可以以学生展示预习作业的形式展开。基于学生搜集的作家和创作背景资料,教师巧妙衔接,导入新课。
2、巧构思,激兴趣。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巧妙构思,创造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言要极力渲染,有感染力,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反复吟诵,整体感知。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因此,古诗课堂离不开反复吟诵。
1、榜样示范,激发愿望。
榜样示范原理是观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学习依赖于重要的榜样示范活动。我建议教师一定要进行范读,力求做到声情并茂,并鼓励学生会读得更好。这无疑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诵读愿望。
2、自由吟诵,避免齐读。
学生带着强烈的诵读愿望,自由吟诵,情感自由发挥,初步感知诗歌。我不建议齐读。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同,情感把握,音高,语速都不尽相同,如果齐读的话,就会使学生为了读齐而读,无形中阻碍了个性发展。
3、学生评价,个体点拨。
由学生评价某一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应该改进的在哪里。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点拨下反复吟诵,改进,直到同学们满意为止。让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明现,构建一个自由、互助,和谐的课堂。
4、优秀展示,极力称赞。
学生中藏龙卧虎,一定有朗诵特长的人才。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要极力称赞,树立榜样,不仅是学生的榜样,也是老师学习的榜样。在师生、学生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
四、巧设问题,理解鉴赏。
对于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我不建议采取逐句鉴赏,这与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要强调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是相违背的。因为高考诗歌鉴赏就是以简答的形式出现,为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高考,我建议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展开讨论来完成。让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并掌握诗歌的学习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精心,仔细,我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符合学生对诗歌学习的认知规律,即品形象——入意境——体诗情——赏手法——味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抓住特色,突出重点。一首诗的特色,就是其优秀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凸显其学习重点的地位。
3、难易适中,温故知新。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即将进入高二的学生,在高一我们已经学习不少唐宋诗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一道题如果所有学生都不会,或者所有学生都会,这个题的设置都是不成功的。每道题难易适中,题与题之间也要有难易的梯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出题时要尽量做到温故而知新。
4、巧设铺垫,点拨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巧妙的设置悬念去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和引导,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5、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那就必然离不开小组讨论的形式。我建议可以根据座位的位置来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小组,最好是6个人一小组。回答问题时要有一人代表发言。要根据发言的情况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强调重点,拓展延伸。
每一课都有一个重点,学习重点可以在课前提出,也可在鉴赏诗歌后总结出。我们建议最好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自己能发现这节课应该讲的重点是什么,一定要强调重点,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要应以教师讲解为主,也可适当启发引导。
六、学生反馈,当堂检验。
一堂课上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的如何。当堂学的内容,当堂消化并当堂检验。一首诗学完以后,最好要当堂背会。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谁背得快,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背会。
七、设置专栏,课后评比。
在教室后设置语文专栏,争选学生优秀感悟,贴在专栏上,让学生共同欣赏,相互学习,评论,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诗歌文化,每周评出冠军,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四篇:小学语文古代诗歌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古代诗歌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张欣
[内容摘要]古代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古代诗歌教学又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收效微为教者所共识。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老老实实地记,可课后检测结果仍很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就从走出传统古代诗歌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误区出发,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就如何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议议”、“归类整理”、“熟读背诵”、“迁移训练”方面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自主学习
古代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比例,一到六年级的教材,每册七个单元,古文均占了两个单元。《语文教学大纲》也规定:小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古代诗歌,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特别是近年来,一部分省市小升初考试还加大了课外古代诗歌的考查力度,足见小学语文对古代诗歌教学的重视。
可是,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现状如何呢?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古代诗歌在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句式、修辞、官名、典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望而生畏,不得要领,老师在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过关”,费力讲解,可教学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小学古代诗歌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
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厌学心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精神。” “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知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近年来,笔者在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中,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收到了一点成效。
一、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
授以翻译的方法,这是在学习古代诗歌方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正如宝库之门要用钥匙开启,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要顺畅地理解一篇文言课文的大意、写作主旨、主要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具备“古文今译”的方法。这是开启古代诗歌学习的钥匙。一般来说,对古代诗歌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三个原则: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其次是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再次是文字优美,力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有人把这三个原则总结为了五个字:留、删、调、补、换。
1、留。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写不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只把“谪守”译为“被贬做太守”就可以了,其余都不用翻译。
2、删。文言词语里有些虚词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可以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其中的“夫”是个发语词,只是为凑足音节,可以不译。
3、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名子成分在位置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宾语后置,谓语前置,定状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必须要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加以调整。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译成“有何陋?”
4、补。古代诗歌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更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翻译时,应该把这些省略成分补充出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显然,“再”和“三”之后都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5、换。有些词,在古代诗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常用或者根本不用,翻译时,就要用现代词将其替换掉。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一句中的“吾”、“汝”应换成“我”、“你”。
只有把这翻译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文言学习的天地。
二、注重预习指导,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课目的之一,便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因此,在教学古代诗歌时,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积极体验的空间至关重要。自读自悟就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感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纵观教材中的古代诗歌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阅读、去感知。但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因为当前我们的学生在自读、预习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他们普遍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二遍而已。因此,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给予提示和明确要求。一是在读的程序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标题――作者――出处――课文文本及注释――内容结构――文章主旨――疑难问题”的程序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由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阅读过程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程序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记忆读过的材料的能力。二是在读的具体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1、第一遍粗读课文,在朗读中校正读音,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
2、第二遍细读全文,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做到边读边口译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3、第三遍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圈点出疑难语句、疑难问题,以备在课上提出来并解决。三是对自读情况要落实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要求学生把自读的结果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呈现,即把自读过程中的发现、体会、疑问分四大板块整理在作业本上,第一板块是作家作品常识板块;第二板块是生字词板块;第三板块是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课文翻
译板块;第四板块是课文内容、结构层次、主题思想的理解及疑难问题板块。这样的三步自读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三、合作交流,说说议议
传统的古代诗歌教学,教师详详细细地教,不厌其烦地灌,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老老实实地记,既浪费时间,又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重点。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在古代诗歌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还学生话语权,充分让学生说。
在前边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了。一是在说的方式上,可以单个说,小组内说,可以提名说,可以自由说,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二是在说的内容上,以前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如省略句、提宾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文中的名言警句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疑惑。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在说说议议的合作交流中涉及到的,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这样的说说议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四、归纳整理,自结自测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一课的学习重点,梳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自编习题检测知
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古代诗歌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归纳整理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古代诗歌专辑”,每学完一篇课文,就把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如:作家作品知识、重点词语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文章的主旨等,把课堂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避免传统古代诗歌教学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弊端。
2、自编习题检测归纳梳理之后,让学生围绕整理出的知识点编一份习题,编好后同学间交换答题,以检查学习效果。以前都是老师出题学生考,学生是处于被动检测的地位,复习起来较为盲目,现在是自己出题同学之间互相考,学生兴趣浓,感觉主动。这一做法对改变时下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有较大作用。
五、熟读成诵,重视积累
背诵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背是读的升华,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古代诗歌的背诵提到了突出的位置,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古代诗歌,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但当前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我们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即使是背熟了,但很快又遗忘了,更有甚者,很多学生课得很好,但默写起来,却错别字层出不穷,常出现同音字和形似字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总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所以,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指导学生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1、分层法。把一篇文章按照其结构特点分成若干层,然后根据每层的层意进行背诵。如《与朱元思书》可按“富春江山水总特点——富春江异水——夹岸奇山”的思路进行背诵。
2、板书联想回忆法。如《出师表》第一段,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先帝崩殂
危急存亡天下三分(第一条建议)
益州疲弊诚宜„„
不宜„„
欲报殊遇内不懈
外忘身
学生按此板书,很快就背熟了第一段,而且又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和消化。
3、接力背诵法。以同桌为一组,一人一句,依次进行背诵,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运用这些方法,学生不但背得快,而且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再加上汉语言音节整齐,长于对偶,工于对仗,其声韵和谐流畅,抑扬顿挫的特点,学生又能在背诵中感受文章的音乐美,悟出文章的意蕴美,从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效率。
六、每周一文,注重迁移
如要让学生达到如《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应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古代诗歌”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一边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古代诗歌,一边有必要选择一些与课文难易相当、人文性较强的课外古代诗歌作为训练材料来训练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古代诗歌能力的目的。为了学生不至于学业负担过重,又能长此以往地坚持,我的做法是每周让学生做一篇课外古代诗歌的阅读训练,让学生的课内学习迁移到课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笔者以为,如果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我们能改变以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只做笔记的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定可走出低效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