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及答案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4.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5.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6.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7.“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
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
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
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8.长期来看,()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A.水电
B.风电
C.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
9.“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A.飞禽走兽
B.污水处理厂
C.江河湖泊
D.森林植被 10.“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A.低碳经济实验区
B.低碳农村
C.低碳工业
D.碳汇减碳
1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2.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A.报纸
B.化肥
C.钢材
D.塑料瓶
13.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酸钾
D.粉煤灰
14.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
A.造纸
B.汽车
C.建筑
D.运输
15.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
A.再利用
B.减量化
C.资源化
D.无害化
1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1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18.()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
A.无害化技术
B.环境监测技术
C.再利用技术
19.()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
B.大海
C.环境
20.()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21.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销售的低碳化
D.消费的低碳化 2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技术创新
B.设备创新
C.制度创新
D.发展观的改变
23.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有
A.二氧化碳
B.甲烷 C.臭氧
D.氧化亚氮、六氟化硫
2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调整能源结构
C.遏制奢侈浪费
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25.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
A.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
B.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D.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26.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物质循环性 D.效益综合性
27.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的废弃物类型有
A.可直接回收的废弃物
B.不可直接回收但可以认为分解的废弃物
C.既不可回收又不可人为分解的废弃物
D.可完全直接利用的废弃物 28.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
A.起步阶段
B.发展完善阶段
C.成熟阶段
D.终止阶段
2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E.生态环境友好原则
3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起码应具备()等基本条件。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三、判断题
3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温突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答案】 ×
√
32.丹麦是自行车的王国,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自行车为首选,公共交通为次选,最后才是私家车。【答案】 ×
√
3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答案】 ×
√
34.“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答案】 ×
√
35.《京都议定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答案】 ×
√
36.提出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有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答案】 × √
37.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的过程。【答案】 ×
√
38.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答案】 ×
√
39.“可持续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答案】 ×
√
40.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但同时须关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答案】 ×
√
41.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
【答案】 × √
42.“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环境能力建设。()【答案】 ×
√
43.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经历的三段式过程是“发展——污染----治理”()【答案】 ×
√
44.发展循环经济应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资源化优先的原则实施。()【答案】 ×
√
45.世界上最早出台有关循环经济法律的国家是日本。()【答案】 ×
√
46.生态补偿本质上是让生态破坏者承担外部成本,让生态投资者享受生态投资的无偿回报。()【答案】 ×
√
47.倡导绿色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 ×
√
48.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要求的一种体现。()【答案】 ×
√
49.“低碳经济”这个名词是随着“低碳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答案】 ×
√
5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答案】
× √
第二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试题判断题答案
三、判断题
第1题: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是
第2题:自从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开始减低.是 第3题: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否
第39题: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的市场.是
第4题: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是
第5题: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是 第6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是
第7题: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95%,如果人体减少水分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否
第8题: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否
第9题: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年。否
第10题:日本称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为“动脉”产业.是
第47题: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是 第48题: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否
第11题:能源利用指标中能耗强度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否 第12题: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下。是
第13题:环境法的利益平衡中,首先应明确基本的环境公益和基本的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的原则,建立基本环境公益的保障机制。否
第14题: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
第15题: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 第16题: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是
第17题:“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是
第18题: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否 第19题: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否
第20题: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均可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是
第21题: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否
第22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否
第23题: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期为18年。否
第24题:瑞典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铸就名副其实的“风电王国” 否。
第25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否
第26题: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创新。否 第27题: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否
第28题: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是
第29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险发展。是
第30题: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是
第31题: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
第32题: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是
第33题:消费的物质保证上看,消费决定于以增值价值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即消费决定生产.否
第34题:“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是
第35题: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是 第36题: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
第37题: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第38题: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
第39题:综合能耗强度这个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数据需求量不大且易于被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其缺点是过于笼统。是
第40题: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是 第41题:“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 第42题: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零碳技术.否
第43题: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否
第44题: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否 第45题: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是
第46题: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
第47题: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是
第48题: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是 第49题: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是
第50题: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第51题: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是
第52题: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决定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清洁能源比例较低,CO2排放强度高,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异常突出。是
第53题: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否
第54题: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对本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是
第55题: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否
第56题: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否
第57题:“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否 第58题:“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放弃的过程.是
第59题:“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是 第60题: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是
第61题: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
第62题:中国又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7年煤炭消费占全球的30%左右,国内一次性能源需要中,煤炭占70%,电力部门90%的燃料是煤炭.是
第63题: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是
第64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否
第65题: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否
第66题: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否
第67题: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零碳技术.是
第三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六套试题单选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A:煤)。
第2题: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D:政府)
第3题:(B:开发新能源)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
第4题: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没有(A: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第5题: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A:10-20厘米)。
第6题: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A:200年)。
第7题:从1995年起,每年的(C: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第8题:工业化前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实际上是(C:-15℃)左右。
第9题:(C:1976年)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
第12题: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为(D:“2+4”模式)。
第11题:企业内部循环指(B:中循环)。
第12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D:自然)。
第13题: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起步、发展完善、成熟的复杂过程是指(A:系统性原则)。
第14题: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C:《环境保护法》)。
第15题: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A:低)。
第16题:低碳经济的目标是(D: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17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第18题: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
第19题: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C:技术进步与创新)。
第20题: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C:多立法)。
第21题: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不包括(C:可过度开发原则)。
第22题:(C:可操作性)即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第23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D:碳中和技术)。
第24题: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A:碳密度)。
第25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D:可持续消费)。
第26题:《京都议定书》,规定了(A:4种)受控温室气体。第27题:(A:1988年)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8题: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A:增加)。第29题:(A:1993年)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
第30题: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B:二)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
第31题: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A: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
第32题:增物质化模式是指(A:A模式)。
第33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支持和保障的是(D:源动力)。
第34题:碳金融不包括(C:银行的绿色信贷)。
第35题:下面不属于低碳社会评价指标得是(A:人类发展指数)。
第36题:(A: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第37题:低碳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包括(A:人生哲理)。第38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包括(D:核污染)。
第39题: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论述错误的是(D:提高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第40题:关于科斯定理论述正确的是(D:只要产权明确,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交易开始时将产权赋予哪一方,市场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第41题: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D:只需政府,企业做好就行了)。
第42题: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A:消费市场)领域倾斜。第43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B:经济消费)。
第44题:(A:认知性)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第45题: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B:发展观不正确)。
第46题: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A:生产)驱动型”发展阶段。
第47题:(D: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第48题:臭氧(O3)在遇到H、OH、NO、Cl、Br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B:O2)。
第49题:(A: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50题:气候变化是由(D:气候系统)的变化引起的。
第51题:(A: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
第52题: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B:城市基础设施)。
第53题: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属于(A:降碳技术)。
第54题:(B:太阳能热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第55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B:环境)。
第56题:清洁能源,包括(C:太阳能)
第57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C:法律保障)。
第58题:我国(A: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第59题: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B:华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第60题: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中不包括(D:生态环境治理)。
第61题: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平均要喝(A:2100)毫升水。
第62题:可再生能源不包括(A:石油)。
第63题: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D:主体单一化)。
第64题:(B: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第65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与悖逆)。
第66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D:碳中和技术)。
第67题: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指的是(A:恒温消费)。
第68题: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A:最低)的。
第69题:中国于(D:1995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第70题:(B: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第74题: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的是(A:小循环)。
第72题:不属于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难以克服的问题的是(D:人口基数大)。
第73题:下面属于低碳产出指标的是(A: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四篇: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心得
学习《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心得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 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两大类别;一是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二是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项目)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第五篇: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宁化六中
张清泽
我国循环经济以民众认知原则为目标、载体和践行,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作为个体的人一般都生活在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中。因此,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贯彻推行循环经济理念,对于实现我国循环经济民众认知原则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而且,家庭成员间可以随时切磋,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促共进,直至形成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并自觉纳入家庭伦理。再由生态家庭建设扩展至生态社区,使循环节俭行为蔚然成风。可以断言,循环经济理念被民众广泛接受后一定会产生深刻的、革命式的社会意义。通过构建生态家庭的长期努力,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必将深入人心,而非遥不可及。广大居民身体力行,从自己及自己的家庭做起,倡导绿色环保,节俭高效,提高生活质量,既有利于自身和家庭幸福,又惠及他人和社区,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责任
在我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行循环经济,政府的舆论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法律法规约束等循环经济管理手段和措施都显得极其重要。并且,笔者认为,中国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必须首行确保民众认知这一环节基本实现。离开这个前提,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流于口号。也就是说,我国必须首先夯实推行循环经济的社会基础这一艰巨庞大的工作任务。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文化部认为教育青年人具有环境意识应该是学校的任务之一。早在1980年代,联邦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决定,环境教育是德国中、小学的义务,目的是使青少年懂得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环境变化中尚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珍惜和爱护大自然。此外,各州还开设了大量的职业基础培训,以便学员以后可以通过再培训或是直接从事环保事业加深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民众责任与家庭践行
我国民族众多,人口众多,各地风土人情状况不一;农村人口比例大,城乡人口素质差异较大,各民族人口素质也不同;经济状况的地域层次差异明显,各地居民的消费水平、知识层次、伦理观念、环保理念等都有所差别。这些特点都会给我国推行循环经济民众认知的实践带来重重困难,使我们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和挑战。因此,我国政府在循环经济民众认知阶段的工作将异常繁重和艰巨,头绪也会很多,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德国大约为10年),并在全国上下持之以恒地大力提倡,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约束,强化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作为居民和家庭,我们都应该充分认识国家倡导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自己及自己的家庭做起,积极响应,切实行动起来,把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个人和家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家庭生态伦理观、道德观,惠及自身,惠及家庭,惠及他人,惠及社会,惠及国家,惠及子孙后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德国人倡导的“小习惯改变大世界”的理念,注重以下一些有利于环保和生态家庭建设的生活细节。我们也许会觉得麻烦琐细,但如果养成生活习惯,就会从中受益,乐此不疲。
家中尽量不储存非必需物品;选购无污染、有助于健康的绿色食品、再生品及使用后可以再生利用的消费品;反对过度、奢侈饮食消费,家常便饭更营养可口;减少饭局应酬,提倡家中就餐;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商品,如化妆品、保健品,它们既浪费包装材料,增加垃圾量,污染环境,又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定期检查家中各类物品用具,将弃用或多余物品整理分类,或用于扶贫帮困捐赠,或在大家庭成员间循环利用。提倡在社区内建立类似于德国的周末跳蚤市场,居民要更新观念,在社区内鼓励交换不同家庭中的各种弃用物品,各取所需,循环利用,何乐而不为。
提倡购买生态食品;选用盘、碗、盒代替保鲜纸保存食品;避免使用含氯氟烃、卤代物和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产品;提倡自带菜篮子或环保耐用型布制购物袋,拒用免费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若条件许可,利用阳台、楼顶等闲置空间种植草木,绿化环境;保持室内自然光线、自然流通,节约用电;选用不含氟利昂的环保型冰箱、空调及低电耗计算机,使用低耗能型复印机和打印机;房屋装修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环保涂料、环保墙纸和环保复合地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