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伟业影评
一部高贵的电影——《建党伟业》影评
看这部片的最大意义就是可以将我对党史的那些零零碎碎的记忆片段连接起来,也算是尽一个公民的一点责任,影片在技术上没话说,假使我们能暂时忘记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和谐的现状,想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诸多“伟业”,再和过去的政治电影和历史观点纵向比较,那么《建党伟业》不失为一部内容相对客观,情感十分充沛的电影。
除了看热闹的人之外,我想能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类献礼片的观众,绝不是从中发现了我们伟大光荣和一贯正确的党的新的“历史功绩”,那些事基本上我们每个人从小都开始知道。个人以为,《建国》和《建党》两部电影“巨无霸”最积极的地方在于:在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之下,在事关执政党的历史问题上,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昔日的政治死敌和被打倒的历史人物,基本摆脱了一刀切、非此即彼的固定模式,这倒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这样的电影的前提自然是政治正确。在中国,过去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正确”是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很多人曾受累于此,家破人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个问题上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但是在今天,即使是在献礼片中也开始加入了娱乐元素,诸多的娱乐明星的加盟自不必说,不少细节中也注意制造喜剧效果。在事关执政党脸面的问题上,不再是一本正经地照本宣科,乏味无聊地说教。这可以看做是这两年主旋律电影的积极方面,《建国》和《建党》都在这么做。如果以平和的心态对看,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影片主要是记录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虽然毛泽东贯穿于影片始终,但是毕竟他在建党后才大放光彩的,对于毛泽东影片主要讲述了他解救中国的激情和与杨开慧之间的爱情故事。
影片主要讲述了3段故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成立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
影片开头就是一小段战争画面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然后就是孙中山和袁世凯一起推翻了旧王朝,建立了民国,之后就是孙中山和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之间的斗争了,与此同时就伴随着一个个背叛袁世凯的爱国之士被暗杀,幸运的一个就是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安全的到达了日本并且回国后率领朱德在棉花坡大战吴佩孚,气的袁世凯去世,也使袁世凯的皇帝美梦破碎。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后的五四运动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这里的主要人物就是冯远征饰演的陈独秀、张嘉译饰演的李大钊和刘烨饰演的毛泽东,这里也是打酱油明星最多的地方。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并且展开的各种斗争和争执看的飞仔激动人心,冯远征用他那声嘶力竭的嘶吼诠释着他心中的愤怒,乱世出英雄就是这样的场面。其实影片也没有将陈独秀和李大钊完全正面化,他们只是激起了一种思想的浪潮,没有真正的将革命落到实处,当时他们也不确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在这里胡适和毛泽东是看的最清楚的。
成立中国共产党
这一段都是一些年轻演员,富有活力和激情,陈道明在巴黎拒绝签约是相当的有气势,之后和俄国共产主义联盟合作在中国也建立一个共产政党,于是这些年轻的爱国人士就开始组织成立一个政党,在这里韩三平导演还本色出演了一个给共产党照相的摄影师。俄国来的共产主义者是相当的聪明——在中国你必须学会反跟踪,两次甩掉加上一次聪明的决定——转移到船上真的是救了中国啊。
这部影片大致有4个笑点,但是每一处都暗藏令大家反思的情节:
第一就是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骂日本大使的时候,在《建党伟业》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在教科书中一直是千夫所指的“国贼”袁世凯的形象的颠覆。当然袁世凯的历史问题是被定了性的,姑且抛开他卖没卖国和卖了多少国的问题不谈,单是搞复辟帝制就是开倒车,哪家历史都不会也无法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关键在于,袁世凯的政治问题和他作为一个人存在形态是两回事,不能因为他复辟帝制和做过损害民族利益的事情,就否定他个人的性格魅力。哪怕是反派人物也是要有精气神的,否则电影就生动不起来,而《建党伟业》中的袁世凯就是一个有精气神的反派。在表现袁世凯迫于压力,接受日本二十一条时,重点表现了他的愤怒和无奈,更值得肯定是这一情感表达不是从民族和国家这种抽象层面上去描述的,而是用诸如“伊藤博文活着也不敢这样威胁老子”的台词来表现,是很符合这种称霸一时的政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第二就是陈独秀他们和刘佩琦饰演的辜鸿铭的一场辩论赛,辫子的巧辩和胡适以“干不了”代替“无能为力”来表明白话文的好还蛮精辟的。在对于新文化运动上,辜鸿铭做了“保守派”,胡适做了“激进派”,而在学生运动问题上,胡辜二人又成了一派。当我们今天习惯了李大钊、胡适等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便利成果时,很难理解辜鸿铭的守旧。然而,当天安门广场上再度竖起孔子像时,或许我们就能多少认同胡、辜二人的某些“不合时宜”了,说到底他们是单纯地从文化上进行取舍的,而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考虑的是政治问题。当所有的一切都被抛入历史的长河之中时,很难说清说哪一方更对一些。所幸的是,在《建党伟业》中,在关于这些过去属于非黑即白的问题上,影片给这些人物足够的空间,点到为止,不做批判。这既留给我们思考,也为增强了影片的娱乐性;
第三就是学生用鸡蛋打卖国贼的院子,他们还在里面搓麻将,最终燃起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第四就是最后姜武无台词的殉情和叶璇的尖叫,有点像恐怖片,这段的用意有点多余,但是这为了表达他们心里压力很大,片中以青年毛泽东为重点的中国共产党众多的创始人虽然也力求人性化,但是囿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实在无法再做更多的突破。显然这一点依然受“政治正确”和“政治必须正确”的束缚,这是在短期内无法更变的事情,压力不断堆积,压抑着他们每个人。
波澜壮阔的历史,纷繁复杂的人物,血雨腥风的国际关系,一触即发的激情岁月,这些因素都保证了建党伟业的成功,它已经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更像是对早期新文化,新革命仁人志士的一次呐喊和致敬,没有太多客套与繁琐,有的只是当年的真实与激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洗礼,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走进影院彻彻底底的接受这次洗礼,如此而已。
第二篇:建党伟业影评
历史的选择,民族的辉煌
——观《建党伟业》有感
2009年,国庆献礼片《建国大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60周年之际,国庆档期间播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强烈反响。而2011年暑期另一部史诗巨制在各大院线上映,作为《建国大业》的姊妹篇,《建党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历史,献礼建党。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共和体制在中国建立,然而在平和的共和外表之下,封建复辟与各势力腐朽思想却依然猖獗,阻碍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前程。国难当头,爱国志士与热血青年无不痛彻心扉,义愤填膺。有的人一心效法西方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有的人尊孔复古,走上复辟道路。然而历史的必然性昭示复辟道路必然灭亡的道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则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中华民族新的希望。整部影片详细讲述了共产党成立的一系列曲折过程,最终建党成功,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摒弃传统历史正剧的叙述模式,整部影片没有刻板的历史教科书式的镜头,没有频于说教的讲述,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解构模式,以一种线性时间的表达方式将各种历史事件贯穿到一起,在同类主旋律电影中大放异彩。纵观全片,对于各类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活,对于历史时间的叙述也更为客观。
结构上从“清帝退位”到“北洋政府”成立,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发展强大,并最终成为解救中华民族的主导力量。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及备受列强欺凌的现实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动荡年代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思想家,革命家,优秀思想在这个年代碰撞汇集。广大青年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纷纷走上街头,片中对于这类场面的摄制表现相当宏伟壮观,先进思想在这个年代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对于那个年代爱国精神的歌颂,同时也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在新世纪,应不忘传统,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力量,继承发扬爱国传统。
同时本片的制作班底演员阵容也相当豪华。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电影从头到尾相继出现了一百七十多位演员,虽说有的演员只有一句或几句台词,有的甚至只有几个镜头,但仍吸引了娱乐圈大批演员参演。片中李大钊的睿智,陈独秀的激昂,袁世凯的狡诈还有更多历史人物的刻画相当精细,形象妆容塑造大都十分立体丰满。历史关键人物的鲜活再现与演员默契的配合可以看出整部影片的认真与细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无疑这部影片是一部视觉盛宴,史诗巨制。
第三篇:建党伟业影评
观《建党伟业》有感
陈梦婷—31105506—服务一支部—商学06—***/676474 虽然昨天晚上我顶着寒风从寝室走到教一去观看《建党伟业》这部影片,但是我觉得不枉此行。这部电影让我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夹缝中生长起来的伟大历程。
《建党伟业》不愧是韩三平导演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电影,它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场景大气、特效重现、巨星云集,颇有气势。影片主要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游船上成立这十年时间里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我觉得这部影片是一部历史纪录片,将中国最艰难的时代一幕幕有序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面对保皇势力、根深蒂固的腐朽文化以及帝国主义列强的威胁,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在困境中经过不懈斗争终于成功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一桩桩在高中历史书中深入学习过的耳熟能详的事件和一位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革命英雄,此时此刻依然在我脑海中久久萦绕。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我觉得这部影片也存在着几点缺陷。首先,一看《建党伟业》这个名字,我们就会联想到这部影片可能是拍摄关于共产党创立的伟大事业。但是影片当中诉说了太多的历史事件,涉
及到的内容过于冗杂,让人有点摸不到中心思想。第二,虽然明星阵容很壮观,但是个人认为有些演员并不能很好得表现部分历史人物,比如片中的邓小平同志是由韩庚扮演、段祺瑞由赵本山扮演等等。一方面是因为老革命家的外貌形象和现代演员完全不相符,另一方面是像赵本山、冯巩等演员,谐星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扮演历史风云人物会让人忍俊不禁。另外,明星阵容的强大侧面反映了现在电影过于依靠名头,利用明星赚取收视率。最后,个人觉得《建党伟业》此类红色电影不应该沦为娱乐化,这样很有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是本着一颗真正的爱国之心去观看的现象。
在我看来,即使影片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它重现了建党的峥嵘岁月,体现了爱国、激情、责任、愤怒、理想等等词汇的含义,让人心潮澎湃。想到革命党人建党的艰辛,再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先烈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我们要担负让祖国繁荣富强的重大责任,将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
第四篇:建党伟业影评
《建党伟业》影评
该片从辛亥革命写起,经历许多重大事件,如武昌起义、民国建立、孙中山退位、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袁世凯与日本密签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倒袁运动及棉花破之战、府院之争及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火烧曹汝霖住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一大”,一直到最后在嘉兴南湖完成了建党会议,等等。全部历史事件的拍摄,个个精彩,紧扣人心。当我看到五四运动学生一个个怀着澎湃的心在抗议游行时,为了祖国,为了四万万人民,为了中国的新时代,他们是如此的热情,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国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立宪制。不幸的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当听到演员陈道明,沉痛的一句“弱国无外交”,我的心顿时一颤。他向观众诉说着,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想要自救,必须靠中国自己,靠中国的所有人民。如今的中国有着和平的外交,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些种种的强大都是中国人民靠着自身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
这部影片是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党员人数的不断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的国际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安全渡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了极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综合实力才越来越强大,中国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党组织的认可,融入到党组织中。
第五篇:建党伟业影评
当《建党伟业》的演员阵容被一一揭晓时,许多人都说看这部由上百位明星加盟的电影,很大的乐趣在于数星星。在观看以前,我也很大多数人一样,抱着这样玩味的心态,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如愿的享受这种乐趣,且不说快节奏的电影情节,也不说大量的历史信息,单是影片中至始至终萦绕着的激扬的热血情怀和真实的生活气息就让人沉浸其中,久久难以自拔。
这部片子里有大量的演讲场面,实属罕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观众感到乏味,感到厌烦。而编导显然在这一问题上花了些心思。其中最突出的要数五四运动爆发当日,三个学生在广场上平行展开的演讲了。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同样的爱国热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祖峰饰演的邓中夏,慷慨激昂,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撼动人心,气势十足;包贝尔饰演的匡互生,不完全按照“正统”的演讲法子,另辟蹊径,夸张中稍带些喜剧色彩,很容易吸引人;井柏然饰演的谢绍敏,真情挥洒,以情动人,毅然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更是振奋人心。接着以李大钊行进中的权威式的动员作为学生演讲的总结,最后将镜头拉远,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在广场上的壮观场面,把那喷薄而出的爱国豪情填满了每个观众的内心。
而影片中对人物情感的描绘,则使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不像纪录片似的干枯呆板,反而有了更多的文艺片气息,让那些一个世纪前的人物像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普通人一样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蔡锷与小凤仙在火车月台挥泪相别,“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小皇帝溥仪坐在大殿的台阶上听张勋哭诉并让他在紫禁城里用鞭子放风筝,尽显十一岁的孩子的天真;轰炸机飞过紫禁城上空,投下炮弹,懿太妃抱着受惊吓的小皇帝,“你们不要再逼他做皇帝了”;中共一大代表到达上海时,毛润之戏说,“开会还能带家属?”„„尤其是片末的嘉兴南湖,以水墨画的风格,如一幅画卷缓缓展现在观众眼前,烟雨缥缈,云雾缭绕,雄壮的《国际歌》,伫立船头的女子,烟波浩淼中的画舫,诗画山水的江南。这一充满想象力、又无比唯美的意境,也正是其中的张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