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审题立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不料却把日子过成某些人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2、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2、立意: ⑴永葆一颗童心。
⑵莫让功利占尽孩子的心灵。⑶童心与童年。
⑷少年强(心灵)则国强。
⑸直爽(善良)不可丢【扣住材料】。⑹不能失去的孩提王国——真诚价更高(针对各种假货)。
本题在审题上难度不大,但作文时想得到高分,就应该拨开乌云见日月,扣住社会热点,深入挖掘,本题写成议论文比较有优势。
二、写作讲评
1、命题
⑴保持童真、⑵让童真之花永不凋零、⑶守护心灵的那一方净土、请⑷让童真长存心间、⑸把童心安顿好、⑹带着童真生活、⑺童真给我们飞翔的翅膀、⑻本真地生活⑼寻回消逝的童真、⑽请唤起内心的“童真”、⑾我也曾经“童真”,⑿致逝去的童年、⒀回归童真、⒁让本心的浮尘散去、⒂褪去浮华求童真、⒃让心为童化⒄童真是世界潜在的财富 命题特点分析:
1、要保持童真,不让它凋零(应该从采取哪些措施不让它凋零)
2、已经失去了,把它找回来(先写失去的现状,再写如何找回)
3、童真是财富(是什么样的财富,怎样保持它)
2、开头
⑴从商人眼里,看到的是利欲熏心的贪婪;从腐败官员的眼里,看到的是无视法律的滥用职权;只有从孩子的眼里,才能看到无邪质朴的童真。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童真。⑵当岁月的流水逐渐抚平了你独有的棱角,当瑟瑟缩寒风慢慢消退了你内心的纯真,当你开始成熟,冷漠甚至世故,还记否,儿时吹向蓝天斑斓的泡泡,和美丽的憧憬。
⑶金丝燕会筑燕窝,蜜蜂会造蜂巢,人类会做美丽的艺术品,介是对于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本真之心,谁又能造呢!
⑷未入世前非我也,离世以后亦非我也,然则今虽在世,实非我也。何为?童心没有了,还是真实的我吗? ⑸张国荣在《我》中吟唱:“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做人应该像张国荣说的那种,秉持倔强的童真,活出自我。
开头特点分析:
1、排比开头,引出观点或话题或文章;
2、议论开头,引入话题;
3、运用名言,引出观点。
四、优秀作文
例1 莫迷失,让童心永驻(议论性散文)
当岁月的流水逐渐抚平了你独有的棱角,当瑟瑟的寒风慢慢消退了你的内心的纯真,当你开始成熟,冷漠甚至世故,还记否,儿时吹向蓝天斑斓的泡泡和最初的梦想。(用抒情语言,暗示话题,关于童真)
身处二十一世纪,莫迷失,让童心永驻。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后主“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身处帝王世家,李煜或许有过怨言,但他仍保持着赤子之心作词,这样何等的不易,用天真的心看世界,感悟那些美好的东西。(引王国维评价李后主的话,说明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者应保持童心)
塞林格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六十年,即使成名后,亦深居简出,塞林格的一生始终是个谜,他的生活经历简单,但他内心世界却一直被旁人视为幽深的洞穴。也许他对成人世界的逃避,仅仅想要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心,半生叛逆,一生传说,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塞林格而言,对童心的坚守以及对简单愿望的执著,尽管受到周遭的轻视与不解,但也正是这些,铸就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成功。尚未步入社会的我们,仍留着童心,十年后,甚至垂暮,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回望此生,想必会为这份童心暗自庆幸吧,因为有它,在世故的社会中,没有迷失自己。因为有它,在无数次挫折里没有放弃自己。(以塞林格例,阐述哪怕一无所有时,都不应忘掉童心)
面对无尽的竞争与外界的压力,我们会慌乱失措,睁着惶惑的双眼,无所适从。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变。孩子拥有童心,对复杂的形势罕有顾虑,他们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年龄与相貌都不会成为束缚着他们的枷锁,只需让童心永驻,方能缓解先前思前想后的惴惴不安与迷茫。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写道:“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事实上,也并非需要用孩子的笔体,他是希望感到悲观绝望的人,拥有一份童心,去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要求人们拥有童心,相信未来)
也并非拥有童心便有了一切,但没有童心的人注定体会不到单纯的快乐民美丽。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莫迷失,让童心永驻。(结尾,强化童心)
例3 褪却浮华求童真(抒情性散文)
雨,淅淅沥沥。
你幻想无拘无束,奔跑在雨中。你渴望自由自在,让大自然赋予的甘露洗礼你的每一寸肌肤。你喜爱用脚掌拍打水洼,看那水花定格的一瞬。
但你待在原点,如困在囚笼中的困兽。你担心溅起的水花弄脏了你的衣服,你害怕别人的嘲笑,嘲笑你的幼稚冲动。天空有了阴霾便不再蔚蓝,而心灵有了顾虑便有了所谓的“成熟”。十八岁以后的你总是以成人自居,一次次否定自己奇妙的想法,一次次阻止自己冒险的冲动。十八岁以后的你肩上多了些包袱,多虑的心将童真从行囊中驱逐。
你问为什么长大后心灵开始硬化?你问为什么长大后便不能像孩童一样玩耍?你想做回十八岁前的自己,可你却总打消这不成熟的想法,因为你怕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矛盾的心理如蜗牛背上的重壳,使你越爬越慢。(写自己“成熟”)雨,仍旧淅淅沥沥。
一滴雨水悄然落在你的肩上,顺着手臂滑到了手掌。一丝萦绕在身边的清凉、一股蕴含自然的力量沁入你的心房。你缓缓抬起了手,嗅到夏日里久违的清爽,闻到干燥里罕见的泥土芳香。你再也无法抗拒自然的诱惑,一个热血沸腾的念头正在酝酿。
你环顾了四周屋檐下躲雨的人们,如同看一群木讷的动物一样,你嘲笑他们的迂腐,如同他们嘲笑你的幼稚一样。
你脱下了那双鞋子,挽起来裤角,一如乞人不在意的形象。你放下了大人们所谓的高贵与成熟,如离弦的箭一样,奔跑在雨中的世界,回到了童年的天堂。(写自己希望回到“童年”)
雨,依然淅淅沥沥。
人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你融入了自然享受自然拥抱你的舒畅。突然间你发现了自己好傻,为了所谓的风度,多少次将幸福拒之门外,多少次禁锢自己本该放肆的愿望。
你回首,惊奇地发现人们正在陆续加入奔跑的队伍。你忽然明白,许多人和你一样,仍保留着无可替代的童真,只是将它隐藏,只要轻轻触碰,它便再次释放。(写自己和许多人一样回到“童年”)
美丽的人生不该失去美丽的童真,褪却浮华,让童真陪你到地老天荒。
例4 三句话童真(高考优秀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份或多或少的童真,那份童真或许是满满的甜蜜,或许是欢乐中略带苦涩,但无论怎样,无论何时何地,那都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最值得留恋的时光。
有人说小孩子的想法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他对一件事物只有对或者错的判断,他不会去思考我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做了对自己有什么不利。但是随着世俗的变迁,这条直线会渐渐的弯曲,在弯曲的同时这份童真也就淡去了。
也许你会感叹光阴蹉跎,这把无形的刃剑把我们本有棱有角的童真给打磨光了,但是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不是么?我们可能在成长的时间里,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人总要学着长大,你总将要面对自己的未来,挑起自己的责任重担。毕竟,父母会老去,时代会更替。
过去,总以为自己不长大就不会失去,总以为不失去就可以守护那片心中的小天地。过去,把自己沉湎在回忆中,总以为这样就可以留住那份美好的感情。把自己遗忘在那个虚幻的国度,把自己捆绑在命运十字架下,只愿意一遍一遍咀嚼糜烂的记忆,却从不肯放眼将来。何时将思想搁浅在这个花季的年龄,将感情抛弃在这个迷茫的路口,一路上的欢声笑语,磕磕绊绊都化作了无忧无虑的袅袅青烟,氤氲着这个季节的迷惘。猛然发现,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多少次渴望成长又害怕长大,多少次在命运的路口徘徊不定,多少次在深夜听着忧伤的音乐把自己放荡在那个不羁的年华。很多次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一个人独自排遣自己苦闷的情绪,忘记是谁许下的那一世承诺,在江南烟雨中,倾听青石桥下流过的记忆。终于一滴眼泪疼碎了千年的等待——我要长大!
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亲爱的朋友,请别轻易关闭心中那扇童真的窗,丢失了什么,请别丢失了童真,经常让我们的童心去太阳下飞翔,因为:童真=快乐,快乐=财富。生命可以短暂,快乐不可以没有。有童真的世界,是最快乐是世界;有梦的天空,才是最畅快的天空。
无论何时何地,请留一份童真,给梦。
五、本次作文的主要问题:
1、对童真理解不深,没有解决“童真”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写作深度不够。
2、不少同学写议论文,不知道论据是议论文的命脉,没有事例的议论是空泛的。
3、有少数同学没有重视语言表述的重要性,语言美在议论文中同样重要。
4、极少数同学不注意书写整洁、字迹清楚,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同样重要。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支西方的考察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请了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向导。由于时间紧,需要赶路,这些土著人很吃苦耐劳,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物资依然健步如飞。奇怪的是,他们每走一步,就要叫一声自己的名字。一连三天,考察队都很顺利地按计划行进,大家都很开心。可是到了第四天早上,无论如何相劝,土著人就是不愿出发,考察队员们感到很奇怪。这时,土著人的头领解释道,按照他们的传统,每走一步叫一声自己的名字,是怕自己的灵魂丢失;假如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以免他们的灵魂赶不上自己的脚步。
你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历吗?请结合材料,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思路点拨]
土著人这种“招魂”的习俗很耐人寻味。然而,如果就事论事,只停留在表面,那认识就显得非常肤浅,也失去了写作的思想意义。解读这则材料,关键是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通过这一引子,延伸挖掘出它深藏的内涵,揭示出材料深层的本质意义。透过“招魂”“停步不前”的举动,可以联想到“呼唤”“唤醒”等关键词。“魂”在这里象征的是人们丢失的宝贵东西,特别是那些非物质的诸如美德、节操等。透过材料表层,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那些亟待唤醒的麻木冷漠的国民,联想到现今不少国人缺失的“使命感”“责任感”“道德”“真情”“良知”“爱心”“感恩之心”等,这样的立意积极健康,催人警醒,能够真正起到唤醒麻木的心灵、弘扬道德的回归、构建温馨和谐大家园的警示作用。
在文体上,如果写记叙文或小小说,可以构思一个故事,用事实说话,从某一个侧面展示人类美好灵魂的缺失,委婉地向真善美发出呼唤;如果写散文或议论文,可以考虑运用并列式结构形式,用“唤醒自己,„„”的句式构成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文章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也可以采用其他文体,如寓言、故事新编等,以新巧取胜,更是一种明智之举。
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2)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3)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以上三句都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名言,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5.这道题的材料部分由曼德拉的三句名言组成。
第一句说明,做任何事都有成功的可能,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二句阐述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碰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你能否超越自己,“再度升起”;
第三句揭示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实际上谈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实践和人生理想。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梦想,就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具有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名句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李彦宏说,机会多了其实也是负担。“我每天起得特别早,可能5点多就醒了。我很着急,着急机会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都做,我得决定把哪些机会放弃,聚焦做一些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东西。”他说,现在人们其实处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面临非常多的机会,但若要真正有能力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机会说“不”,是很难的。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喜看稻椒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分论点1:实践使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分论点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分论点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分论点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别让雨下进灵魂里》(中间段)
因为做自己,舒婷选择了橡树旁一株木棉式的爱情。
因为做自己,顾城选择了用自己黑色的瞳来寻找光明。
因为做自己,他们寻得了生命发芽的机会。
因为做自己,而没有让雨淋湿自己真正的灵魂。
第二篇:作文审题立意
2008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与训练
学习目标: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学会多角度立意。
方法
1、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言行(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2、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6高考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
1、横向立意: 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
2、因果推导分析法
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找关键句关键词
关键句,一般是些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材料二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注意重点: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指的是情感明显的材料,因为这里往往含有出题者的意图。
总结材料的分析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学习目标: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在众多立意中找到并确定切合题意的立意。
一、热身运动
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议论。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立话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猪八戒角度
从镜子角度
小结:确定材料作文切题立意的关键是:
二、实战演练
1、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我是爱你的,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以下立意中找出切合题意的立意
①歌颂风婆婆对火柴短暂生命的爱护;
②批评风婆婆对火柴的爱是溺爱,是不理智的爱;
③批评风婆婆不懂火柴生命存在的价值;
④歌颂火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把自己生命化为光与热奉献于人类的献身精神;
⑤批评火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⑥批评火柴欢舞跳跃、异常兴奋的骄傲情绪,赞扬风婆婆制止火柴骄傲情绪的正确作法; ⑦爱他,就让他燃烧。
2、2007年02月27日重庆晚报报道:今年大年初二,因嫌儿孙春节回家团聚时间太短,七旬老人梁忠秀一时想不开,当二十多个儿孙一起离开她时,她悄悄服毒自尽。连日来,梁老太的子孙对此伤心欲绝。
据市老龄委一份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共有老年人414万,其中“空巢”老人181万,有7个区县的“空巢”率达70%以上,今年有80%的老人盼望子女回家过春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青年人的角度:
从老年人的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
三、我来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监狱里有一个名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很大,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库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后来也因杀人而入狱;小儿子却诚实好学,后来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满意的职位,如今已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前去采访,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完全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侧面或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和抄袭。
第三篇: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1、特点: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组成。
材料:引出划定的范围和思考对象。可以由材料出发,又不能机械地拘泥于材料;提示语:对材料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理解,扩展思维,明确要求;话题: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主旨,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行;要求:是规定作文角度、内容范围、体裁规定、写法要求、字数限定。
2、审题立意技巧
(一)观点型话题
这种话题本身就是论点,亦即文章的主旨,写作时只要在文章中表现主旨就行了。教学案例: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由此可以立意:
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忘记不快,铭记幸福;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遗忘与铭记一路同行;学会忘记与铭记,人生才会智慧而幸福。(二)范围型话题
这类话题通常只是给考生圈定一个写作范围,考生必须根据这个写作范围去确立文章的观点,亦即文章的主旨。然后围绕这个主旨去写。教学案例:
我们的学习、生活、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可以编述故事,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抒发感想。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
1、“学习、生活、思维”实际上揭示了写作的三个范围,学习空间、生活空间、思维空间。
2、“保持、打破、拓展、开创”这四个词语为我们揭示了四个写作的切入角度:保持空间、打破空间、拓展空间、开创空间。
3、将上述三个写作的范围和四个切入的角度进行“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十二个写作的内容,如:
保持学习的空间、打破思维的空间、拓展生活的空间、开创生活的空间、保持思维的空间、拓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这样立意:给心灵开扇窗、成长需要空间、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思想自由驰骋(三)关系型话题
这类话题通常是在提示性文字中涉及两种以上的事物,或者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命题时命题者将这两种或以上的事物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以并列短语或并列复句的形式出现。
审题时必须确定立意主旨,亦即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会偏离话题。教学案例: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该怎样对待别人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
请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审题立意:
这是个关系型话题,涉及到“自己”与“别人”,根据提示语,重点应该放在自己应该怎样正确别人。由此可以立意:
自己·别人·人生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倾听别人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和谐
(四)列举型话题
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只要抓住列举的众多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肯定其中的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也就是没有必要一个不漏地全面兼顾。教学案例:
人的兴趣有多种多样,兴趣之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干任何事要想成功,都需要一定的兴趣,因为有兴趣,有些人一生卓有成就;因为有兴趣,有些人对生活充满激情;也因为有兴趣,有些人感到虽败犹荣,无怨无悔…… 请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审题立意:
这个话题里面包含着几个写作的信息:
①兴趣有许多种②兴趣可促成成功③兴趣可影响生活情趣④兴趣可决定对生活的态度等等。
抓住这些因素,然后逐个思考,寻找最佳和最容易出新意的一点就可以立意写作了。(五)寓意型话题
这类话题不光有其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还有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对于这类话题,写作时不要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要挖掘它的深层含义,根据它的深层含义来确定文章的主旨。教学案例:
请阅读下列这则材料: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审题立意:
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联系,可以看到“石头”的本质是利己主义的表现;而“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由此可以立意:
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尊重他人,行善去恶。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策。★审题立意训练: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 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审题方法指导: 明确“重心” 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在限制或修饰上。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好奇)心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 2.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做题目,题眼往往是动词或介词。《遥望星空》、《面对大海》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即主语是写作的对象,而谓语动词是文章的重心。《我想握住你的手》
4.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 人与路 过程与结果 走与停
5、以单个词命题的作文,注意类别,区别对待。《父辈》、《责任》、《肩膀》、《季节》《愿景》
例: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地”字。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诗意”指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1、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是一种诗意。
2、享受现有的、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
3、不甘平庸,轰轰烈烈的追求也是一种诗意。
4、陶醉于美好的自然,身心愉悦是一种诗意 ★类题训练: “世界因你而精彩”。审题指导:本题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的重心呢? 句子的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化“意”为“象” 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例:2006年湖南卷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方法点拨: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1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
2、勇斗歹徒是意气。
3、苏武牧羊是意气。
4、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审题立意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
【写作策略】
1、切合题意,明确补题范围
琢磨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补题的内容。一般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考生应当根据题意明确补题的范围,否则容易偏题甚至离题。二是文体的要求。有一些半命题确定了文体,比如《小议》,显然是议论文,但更多的题目则是不同的补题有不同的文体,因此,考生要在文体定向的前提下选择补题内容。
2、拓展思维,筛选补题对象
许多考生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所以往往难于开掘出更大的补题空间,因而也就无法补好题目。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
比如《生活因______更精彩》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电视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语文、学习、《红楼梦》、考试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从自然考虑,可选择登山、探险、亲近自然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3、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
对任何一种作文题型来说,创新都显得相当重要。在半命题作文考试中,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二是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
比如:《 的滋味》这一文题,填上“牛排”、“辣椒”、“喝茶”,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那么《登山的滋味》、《下雪的滋味》、《采访的滋味》,则有了一定的新意。再进一步拓展思维,选择《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出走的滋味》,则题目就更为新颖了。求新是好的,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令人生厌。
4、寻求展示,争取补题有利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够使考生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因此,在补题时,考生要尽量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
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己熟悉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考生难于把握,很难写成功。二是与自己的知识储存紧密相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知识储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方便和自由。★ 半命题审题立意训练:
选择下列一道题目,先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0字左右。
1、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丰富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请以“________的爱”为题,作文。
2、鼓掌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鼓掌。请以“为 鼓掌”为题,作文。
3、在 的影响下
4、,感觉真好
5、珍惜所拥有的(如亲情、友谊、时光„„)
6、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以“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以“ 让我陶醉”作文
大海让我陶醉
苍茫宇宙,万物轮回,大自然向人们展示花的妩媚,树的挺拨,山的竦峙,水的流长。而我独爱那深邃蔚蓝的大海,它带给我的是惊喜,是忧伤,是欢乐,是痛苦„„
我喜爱大海的静谧。夜幕降临,我独自站立在船头,凝望着在这皓月下的大海,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祥,朝着远处的海面望去,那种“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情感荡然于胸。张开双臂,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心事浩茫连广宇”,仿佛拥有了这世上的一切。海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让我的性情张扬,那种博大,那种广袤,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深深地嵌入了这个整体,时间仿佛都被静止,一切都是美妙的。
我喜爱大海的澎湃。学习鲁彦的《听潮》时,我的心中也激起了那种听潮的渴望。海水冲击岩石的巨响,那种惟妙惟肖的描写令我神往。当我也站在海边,听着那犹如千军万马的奔腾,又如各种乐器齐奏的潮音,心中的喜悦,是无与言表的。那时候的我,尽管没有拥有天地万物的感受,但我仍然喜爱,喜爱大海的这份激情,这份豪迈,让我觉得生活中,也要激起这么一份豪情,去面对万物,去面对挑战。
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她的“纳”。她的广阔,她的深邃,她的无垠,她的源远流长,来自于她的禀性。从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她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她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她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她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她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她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在大海上,尽管我只是“天地一沙鸥”,但我仍然喜爱她,喜爱她的吞吐日月;因为我坚信,大海中我锤炼了自己,领略了大海的性情,我同样拥有“吞吐日月”的本领。这让我怦然心动、让我陶醉的大海!
佳作探胜:作者围绕“提示语”,在题目中补写了“大海”,从文章来看,作者选取“大海”是精心的,因为不仅作者自己对此有很深的感受,而且大海给作者写作的展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我喜爱大海的静谧、澎湃和力量”形成三段式的排比结构,紧凑清晰,非同一般,尤其令人称赞的是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颇强,引用则顺手拈来,排比则气势磅礴,或抒情式的感叹,或哲理化的表达,语言流丽而富有张力,通篇文采飞扬。此外,文章恰到好处的点题,深化了主题,扣紧了题目,又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第四篇:作文(审题、立意)
作 文
第二十四讲)审题、立意(对应学生用书82~85页)
1.走好考场作文第一步: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争取做到切合题意。
2.力争立意深刻、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文章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一)1.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一百岁感言》)2.对自己不满是任何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3.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4.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5.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席慕蓉)6.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7.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8.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哈佛图书馆墙上的励志语录)
9.许多人在追求他们选择的道路时固执,却很少在追求目标时固执。(尼采)10.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余世雅博士)●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二十三)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写作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古代)(三)
三、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 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贰。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四、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腐败,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
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审题不清,特别是未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朦胧感知材料,似是而非。
3.思考不深,角度一般,立意平常。
“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是高考对考生作文提出的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在获取作文基本等级分上迈开坚实的脚步。, 一)抓住关键词句,准而透地把握含义
正确审题,防止偏题、跑题,考生要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一定要认真提取。考生不仅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基本要求有两项:一是准确,二是全面。
典例1(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 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找出并理解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准确把握主旨。第一段材料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第二段材料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为“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佳作】
推开门,走下去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来无数学者向往。然而,有的人却被困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沿着书香花径一路走成了大师。
现如今,许多人却不愿再走下去了。有人戏称,大学即是中国学生的解放路口了,上了大学便万事大吉。果真如此?真是推开了那扇门,便如同僧人得道了吗?我不知道,我正在通往那扇门的路上,我不知道„„
可我知道,钱钟书的大学之路让他成了大师。这个诗书满腹才情万丈的年轻人在其余科目成绩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因其出色的文学修养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门,迈着轻快而又稳健的步子往通幽曲径上走去,走出了《围城》,走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大师。他的妻子杨绛女士在丈夫和女儿均不在世时,将她们三人所有的稿费均捐给了清华大学。捐赠仪式上,这位高贵的女学者深深鞠躬说道:“感谢清华大学给我们这个机会。”这又是怎样一番感悟!一个大学者对大学的热爱,或许不仅是因为一个大学的优秀,而是因为在这个优秀的大学里,他让自己成为了更优秀的人。他在这扇门后面走出了一个豪情满腔的自己,走出了他想要的生活。
这一扇门,连着一条辛苦的路,他们如此亲密地连接在一起。我策马来到它面前,推开门,你说我会走下去吗?
是的,我会!因为张晓风说过:“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或肝脑涂地或胼手砥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可以穿过美丽的花径,到杏坛前去接受教化。”这一扇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岳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
【简评】 从题目来看,“推开门”直接紧扣材料中的“门”,而“走下去”则暗合了“路”,整个题目就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起来了。开头即化用诗句,用抒情的笔调表达自己追求大学的愿望;接着引用名言,指出“大学”的实质,并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指出进了大学的门不等于彻底解放了,只有像钱钟书先生那样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最后又恰到好处的引用名言,再次紧扣材料,点明“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末段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例,指出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为大学增加更多的“大师”,呼应第二段。全文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论证有力。,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正确审题立意,除了对策一中讲的要抓住关键词句,还有以下四个基本的方法。1.因果分析法。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有的材料爱憎、褒贬之情鲜明,揣摩时注意材料的感情倾向,才能准确立意。
3.有的材料隐含了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只有较好地挖掘出深刻的寓意,才能准确立意。
4.作文题目出现几则材料时,如果几则材料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那么就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求同;如果几则材料内涵不一致,那么在互为补充或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中心——存异。
典例2(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解析】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关键句,是考生审题立意的一把钥匙。可以侧重于从“心”与“风景”的关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意。根据材料的内容,考生也可以因果分析,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发问:最美乡镇干部为什么能够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坚持干八年,并把它建设成一个美丽的乡村?可以有以下回答:是他的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他对乡亲们和这块土地的挚爱;是一位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这样,“心”的含义也就具体明确了,而“风景”的含义材料里指美丽的乡村,将其拓展开来,就是指事业上的成功。这样就可以立意为: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想事业上成功,就要挚爱着自己的事业等。
【佳作】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过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是人的心境,与人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陶潜弃官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栖居之所,所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你快乐而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曾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栖居之所,心怀辽阔,风景自然开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
【简评】 文章写得很灵动,很精彩,把“心”(情趣、爱、追求等)与“风景”(事业、生活的美好等)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最让人喜爱的是其文笔。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但那些闪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名人名言、警策语句,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语言为主题思想披上了一袭华丽的裙裾,既有新意,又极具思辨性。东山魁夷、丰子恺、苏轼、所罗门、卡耐基等人的话语,带着启人心智的哲理,一下子打动了读者。例证、引证相得益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三)立意追求:新、深、独
这里所说的“新”,指的是立意新颖,见解有新意;“深”指的是立意深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独”指的是立意独到,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例3(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 自选角度;② 自拟题目;③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此题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是说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一些真实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如果是写议论文,一定要深入探讨,不能空洞,要提炼好立论点。
【佳作】
传统在心,何惧规矩方圆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常常坐在秋千架上,用一口稚嫩的童音背那背不完的《弟子规》,争抢着在老师面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那“首孝悌,次谨信”的“圣人训”至今也深深印在脑海中。
从“跟长辈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刚正,再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的厚道,一条条老规矩犹如有一个慈祥却严厉的老人,谆谆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长大的我们也纷纷走下秋千,步入社会。然而我却时时讶异于熟读《弟子规》的我们却在渐渐淡忘那些老规矩。“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变成了甚至在餐桌上都会紧盯手机冷落老人;“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变成了郭美美式的铜臭漫天与纸醉金迷。老规矩甚至需要靠“贴在网上”才能被“关注”,以致我们犹如那疏远的猎奇的游客,走马观花地“欣赏”着与自己无关的商品。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若要问老规矩的内容,我们一定会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丝毫不是那种“健忘”的人。那么与其说我们忘记了老规矩,倒不如说我们忘记了它们背后的传统文化。忘记了对长辈的敬,忘记了对自己的谨,忘记了对世人的真。
昨天媒体爆料,岳飞后人甚众,却始终遵守“不与秦氏通婚”的“规矩”。然而这一“老规矩”到了近年却被“逐渐打破了”。何以哉?岳飞此规矩,其本意并不是死板地记恨天下秦氏之人,而是告诫后人勿与恶人为伍。而岳家后人却如此注重表面功夫。可见现代人忽略了老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强调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条。所以老规矩便成为了一纸空文,被我们惧怕,被我们回避,直至被遗忘甚至“贴在网上”成为一条“引起关注”的噱头。
重拾老规矩,我们何不先去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我们对老人的一个爱心电话成为当今的“跟长辈打招呼”;让我们的微笑与暖语成为新时代的“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心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规,高尚道德的矩,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圆。
我想,总有那一天,《弟子规》可以成为“弟子魂”,那谆谆教诲“老规矩”的老人也笑而不语。因为心有传统的我们,早已自成一方规矩。传统在心,我们不惧规矩方圆。
【简评】 文章通过小时候的“知”与日后的“行”的巨大差异,提出“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的诘问,发人深思。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分析问题逐层深入,深刻挖掘了人们对老规矩淡忘的原因,即没有“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就是淡忘的实际是传统文化。这一思维是纵向的,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文章又以秦岳两家不通婚为例,更深层次地谈论“老规矩”,进一步表明不在于记得哪些条条框框,而在于真正理解“规矩”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条分缕析,风行水上,思路清晰,富有启发。
第五篇: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自主审题立意,列出较为具体的作文提纲(不少于150字)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一、审什么?
(一)审体裁
审题首先要确定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1)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标志”的,应写成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我的中学生活》《值得赞美的人》。
2)有“介绍??”“??的话”??的自述“??的制作方法”等“标志”的,应写成说明文。如《介绍一本工具书》《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3)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标志”的,应写成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
(二)审重点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写作的重点。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为主、记事为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之类的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各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之类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三)审主题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主题,而确定文章主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如《妈妈》、《春游》、《荷花》等,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抓住“题眼”,弄清楚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然后展开联想,确定中心,完成作文。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题眼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又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忆王大伯》等,题眼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四)审范围(或数量)
1)时间范围,如《课间十分钟》,选材的范围就是下课后和上课前所发生的趣事和进行的活动;《家乡的傍晚》时间范围指定得很具体,是“傍晚”;《国庆节见闻》时间就是国庆节。
2)空间范围,如《公园一角》,地点就是“公园”,而且是公园里的一部分“一角”。《校园新风》所写的人和事应该是校园内发生的而不是校园外发生的;《瞻仰烈士陵园》地点就是“烈士陵园”。
3)数量范围,如《难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写的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能只是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难忘的一个人》记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
4)审清楚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如《我的同学》和《我和我的同学》,这两个题目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同学关系,但是前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是“同学”,只能用第三人称(他或她),而后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却是“我”和“同学”可用第一(我们)。《我爱语文课本》叙述的对象是“我”和“语文课本”,关系是人和物。
(五)审人称
有些题目对人称已有明确的提示,不容易混淆,如《我的爸爸》《我的寒假生活》。而有些作文题对人称并无明确要求,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二、怎么审?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那么怎样科学的审题呢?有哪些科学的步骤呢?
1、抓关键词。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2、逆向审题。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逆向审题,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能够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篇作文,从题目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是要写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是要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掌握了逆向审题,一见到这类题目,就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审好题目。逆向审题,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填补标题法
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使题目的范围缩小,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
譬如题目《风景》,如果用填补标题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大自然的风景》《小院的风景》《学校的风景》,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得多了。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变化》等。
运用填补标题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补充的内容一般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物品,越具体越好。如前面说的《风景》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以以小见大来写;但若补充成《祖国的风景》,题目仍很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二)补充的位置可在原题目之前或之后,也可以在题目的前、后同时添加,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
(三)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从现在考试趋势来看,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补充时可以使原题变为以写人为主,也可以使原题变为以写事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4、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等等。总之,各行各业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像课本中《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一面》写的是“我”和鲁迅的一面之交及这一面对“我”的影响。
初中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一、添加成分法——在话题或话题中心词的前后加上修饰、限制等成分,构成作文的题目。
(一)、在话题中心词前面添加法。
1、加上表修饰的成分——形容话题特征性的词语。例:《美丽的谎言》、《迟到的掌声》、《可贵的诚信》、《永恒的快乐》
2、加上表限制的成分——从时间、数量、范畴各方面对话题中心词加以限制。例:《我的七彩梦》、《最后一滴水》、《昨日的足迹》
3、加上表明态度、观点的成分——此时文章的标题往往是论点的概括。例:《呼唤诚信》、《拒绝眼泪》、《慎用宽容》(构成动宾短语,前面的“呼唤”表明作者的态度)
(二)、在话题中心词后面添加法。
1、加上对话题的相关阐述,形成标题。例:《阳光,是一种语言》、《快乐,不需要理由》、《眼泪的自述》、《宽容的力量》
2、加上对话题作用的描述或比喻诠释。例:《理解——沟通的桥梁》、《知识——进取的动力》
二、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1、比喻、双关
例(1)《我渴望老师的“阳光”》(适用于关爱、帮助、理解类话题)(2)《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适用于“家”、“集体”话题)(3)《承诺,连缀成美丽的水晶珠链》(适用于承诺、信用等话题)(4)《忘忧草》(适用于快乐等话题)
(5)《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2、借代
例(1)《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2)《人生需要掌声》(标题借“掌声”代“鼓励”,很有创意)
3、反语
例(1)《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2)《“铁公鸡”二三事》(写出某同学平时总是很小器,可谓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在帮助他人时,他却是最大方的一个,以此来突现他的高贵品质)
4、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例(1)《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2)《标点家会》(适用于“贡献、作用、团结”等话题)(3)《门锁的承诺》(适用于“门、诚信、秘密”等话题)
5、对偶
例(1)《朋友最真,友情最贵》(适用于“朋友、真诚、真情”类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适用于“读书、成才”类话题)(2)《直面挫折化解痛苦》(适用于“挫折”类话题)
(3)《选择倾听放飞生命》(适用于“倾诉、交流”类话题)
6、对比
例(1)《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2)《楼上楼下》《走出去走进来》(适用于“交往、交流”类话题)
7、设问、反问
例(1)《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2)《你懂承诺吗,布什》(适用于“和平、守信”等话题,从伊拉克战争发出作者的议论)
(3)《1+1=?》(适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
三、善于引用、化用
1、引用、化用诗词
例(1)《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此题适用于写回忆内容的话题]
(2)《道是无情却有情》[ 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适用于写父母、教师等人的严中有爱的话题
]
(3)《只缘身在此山中》[ 适用于写考试或学习的苦与乐类话题 ](4)《怎一个“苦”字了得》
2、引用、化用歌词歌名
例(1)《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适用于“失败、考验”等话题 ]
(2)《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
(3)《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4)《阳光总在风雨后》、《还我一杯纯净水》、《2005年的第一场联考》
3、引用、化用俗语警句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距离产生美》
(3)《因为有你更精彩》、《承诺是金》、《新官上任两把火》
4、引用、化用经典名作标题
例(1)《老人与狗》(2)《小狗漂流记》、(3)《落叶流浪记》(4)《将考试进行到底》
四、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 1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例2《考!考?考??》、《减负?减负!》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
例:《10-1=??》,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1+1>2》
五、设置悬念,夺人心声。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更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兴趣,可以在文章的标题中设置悬念,它能一下子就抓住教师的心,让他们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例《我和孔子有个约会》、《给李白的一封信》、《我不是人》、《夜半叫卖声》等。
六、另类文题,凸显个性。
例《对“自信”的一次采访记录》、《“诚信”使用说明书》、《贪官日记三则》、《死人的呼唤》
七、意象组合,增强气势把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思考这几个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共同创造的意境或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例:《骄阳·爸爸·书》、《诗人·明月·黄花》、《心境·远山·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