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Ohrgxg关于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的调查报告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外语系
2007级英语(1)班
蒙晓红
《关于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蒙晓红
社会实践的主题: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的调查 社会实践的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 社会实践的地点:贵阳市
(一)入学机会不平等
1.缴纳费用高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学校收费仍然对农民工子女实行“双轨制”的歧视性政策。此外,除了教育部门规定的课本费及杂费外,公办学校的隐性费用高。因此,农民工子女往往被高费用的“门槛”挡在了校门外。
2.入学条件高
农民工子女入学还存在非经济因素障碍。农民工子女入学公办学校要办理繁琐手续,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而且未必能够顺利办成。如果没有这些手续,当地公办学校则以此为由拒绝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
(二)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平等
1.教育形式不同
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少年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在重点学校就读的比例(9.2%)远远低于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72.2%)[1]。并且,有些学校将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人为地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加以区别对待。这种基于家庭背景
对学生群体进行强制性分类,实行“同城隔离”的分校教育或“同校隔离”的分班教育,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难以与城市学生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
2.教学和评价的不平等
有幸插班到混合班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在同一时空下学习,面对同一教师,理应享受平等的教育。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农民工子女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平等待遇。并且,在评奖评优、参加竞赛和课外活动中也受到限制,无法和城市学生享受平等的机会。
(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平等
进入公办学校的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由于学习基础差,加上教学环境改变,教材进度和难度的差异,教学方法的不同,影响其学习效果。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普遍偏低。并且,由于我国现行的是“户籍管学籍”的升学制度,农民工子女还面临着升学问题。受到非户籍身份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往往不得不回到原籍所在地继续升学。
二、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行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变迁
1.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
美国社会学家帕金(Frank Parkin)认为,任何社会都会建立一套程序或规范体系,使得资源和机会为社会上某些人享有而排斥其他人。排斥方式有两种:“集体排他”和“个体排他”。[2]我国的户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排他”性的屏蔽制度,阻止农村人口总体与城市人口总体分享某些机会和资源。天然的制度身份差异导致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享受“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不同国民待遇。在“户籍管学籍”的属地管理体制下,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问题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户口成为他们在城市中平等接受教育的“瓶颈”。
2.地方负责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
社会转型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但是,义务教育体制的调整滞后于人口流动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城市普及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市、区教育财政负担,教育经费按户籍学生数下拨。因此,一些学校和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城市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对于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仍持排斥态度。可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的问题实质上是“政”的问题,是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地方政府利益矛盾的表现。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从政策执行角度解读现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发现它还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第一,合法性不高。教育政策只有被利益相关人所接受、认可,才具有了合法性,并能够有效地执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流入地政府需要对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利益重新做出调整和分配,这必然将打破原有利益分配格局的平衡而引起利益冲突。同时,有些流入地政府担心会产生“盆地效应”,难以接受、认可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其自身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影响着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第二,政策资源的不充足性。任何政策的执行,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没有新资源支援,面临经费、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流入地政府执行政策的积极性不高。第三,欠缺必要的明确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的依据[3]。但是,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缺乏明确性。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有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出现政策失真问题也就不可避免。
(三)“城市中心”价值取向下的学校教育
农民工子女入学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和教育资源短缺,给学校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公办学校为维护自身利益,以各种借
口来少收或拒收农民工子女,致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在入学机会上不平等。对于受教育过程机会不平等和取得学业成功机会不平等的原因,下文将运用一定的社会学理论加以探讨。
冲突论教育社会学创始人韦伯认为,社会成员之间或因经济状况,或因权利地位或因文化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身份集团,这些身份集团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将公民划分为制度身份等级不同的“乡下人”和“城市人”两大利益集团。城市居民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占有上处于绝对优势,使得城市居民形成了身份优越感和对农民的排斥、歧视的文化心理。如今,城乡二元结构变为了城市内部的城市居民群体与农民工群体之间的隐性二元结构,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由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制造”的刻板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和社会排斥、歧视,加之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乃至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差别。一些城市教师和学生以“城市人”的优越感自居,误解、歧视、排斥来自群体之外的“他者”——农民工子女,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了不平等待遇。
(四)弱势状况的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本
据有研究调查表明,不同社会阶层背景的家庭中,可以用来帮助子女获得教育机会或较好学业成绩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比较明显,体力劳动者三方面的资本都相对较少[4]。相对于城市家庭,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处于弱势状况,强化了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问题。
1.弱势的经济资本及其影响
面对公办学校各种名目的收费,农民工家庭无力承担,家庭经济资本低下成为农民工子女入学机会平等的重要障碍。并且,经济资本的弱势状况,限制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由于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和学习场所,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学业成就的取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弱势的文化资本及其影响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
(1)身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期望来自习惯,是人们对客观可能性的主观内化和领悟。每一个个体的选择行为是考虑其社会阶级客观机会结构的结果,他们把自己从某种教育机会中排除。但有调查显示,与城市学生的父母相比较,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相对比较低[5]。农民工子女关于教育的抱负又深受父母的教育经历和文化生活机会的影响,不利于他们取得学业成功。
(2)客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家庭文化耐用品拥有量可以反映出家庭客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状况。有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家庭的电子设备和图书、报刊拥有量在很大程度上低于1999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中的农村儿童的情况[6] 显然,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民工子女家庭拥有的客体化形态文化资本则更处于劣势状况,无法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物质资源。
(3)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据某项调查显示,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文化程度有约半数左右只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受过高层次教育的人少,具有大专以上高学历者只占较小比例,且仍有一定比例的文盲或半文盲[7]。由于农民工子女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对其子女的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弱势的社会资本及其影响
农民工子女家庭的社会资本可分为外部的社会资本和内部的社会资本。家庭外部的社会资本主要指父母与学校、教师的关系;家庭内部社会资本主要指亲子关系。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在与城市居民交往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的内倾性和表层性[8]。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交往上呈现出油水不沾的分离状态,这将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父母与教师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难以有效地形成教育合力,不利于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同时,作为家庭内部的社会资本重要构成的亲子互动对学生学业成有重要影响。但是,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整日为生计而奔波,无暇和子女进行亲子互动,致使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对立,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实现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的对策
(一)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提供制度保障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就近入学制度
改革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就是要求取消黏附在户口上的利益差别,逐步建立“自由迁徙、自主定居、籍随人走、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二元社会格局。依据新《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农民工子女具有在法定监护人的工作或居住地就近入学的权利。在基础教育阶段采取常住人口取代属地管理的教育体制,实现受教育权利由“身份制”转化为“公民制”。
2.从法律、政策上明确教育责任主体,建立中央政府和流入地政府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修订现行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法律、政策,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教育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针对流入地政府行政不作为行为,实施问责制,督促流入地政府履行管理职责。并且,建立中央政府和流入地政府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为农民工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国家的公共财政应该对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给予支持,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设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项资金,分担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农民工在流入地履行了纳税人义务,流入地政府应该承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可以从农民工交纳的税额中按一定原则和培养费用比例转拨给教育部门,以补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不足。
(二)构建平等、多元、无歧视的学校教育
1.实施“平等且满足农民工子女特殊需求”的教学和课程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育观,既要在行动上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更应从心理上接纳农民工子女,构建平等、无歧视的学校教育环境,一视同仁地对待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同时,应该包容和尊重农民工子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学校和教师应结合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研究具有接纳性、适切性的教学内容,编制符合他们特殊需求的校本课程,实施“平等且满足农民工子女特殊需要”的差异教学。
2.采取多元化评价和灵活的管理办法
教师应该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行多元化评价,发现农民工子女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同时,学校在制度层面上也要取消在评优奖励、参加竞赛等活动中的身份限制,实现平等的教育评价。并且,学校应该尽量简化入学手续,实行灵活多样学籍管理和收费制度,以适应农民工子女的特殊需求。
3.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和教育辅导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的交往,结成“一对一”的伙伴关系,增强城市学生对农民工子女的理解和接纳,改变农民工子女交往的封闭性。并且,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公办学校后出现的学习、心理适应性等问题,采取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措施,促进农民工子女更好地适应、融入新的教育环境。
(三)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资本
1.改善家庭的经济资本
政府和社会需要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清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并且,对农民工实行教育关怀,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改善其经济生活状况。从而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上学难”的问题,为子女创造良好的物质教育环境。
2.提升家庭的文化资本
农民工应该自觉地接受继续教育和家庭教育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从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同时,社会支助系统尤其是社区、学校,应为农民工子女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促进其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合理化。此外,应该整合社区、学校的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公共文化资源、活动设施和场所,来弥补农民工子女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
3.加强家庭的社会资本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应该定期开展家访和组织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家长也应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这既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信任、理解,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对农民工子女采取一致的持续性教育行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泓,等.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青年研究,2005(2):3.[2]Frank Parkin.Marxism and Class Theory: A Bourgeois Critiqu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9:53-58.[3]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1.[4]刘精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162.[5]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子女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国家教育政治学院学报,2007(2):74.[6]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5):11.[7]吴恒祥.关于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状况的调查[J].教学与管理,2003(8):34.[8]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6):85.
第二篇: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泰安地区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主要活跃在沿海城市和大城市,他们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现就山东省泰安市农民工现状做具体报告。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就我的家乡山东泰安地区的农民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但由于农民工学历不高,缺乏技能,所以工作辛苦劳累,每天长时间劳作,一般最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少有休息日,在北京很多施工工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泰安地区在北京干消防,供热管道,空调制冷,暖气的农民工居多,因此常常被认为是城市中的最底层人群。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很多民工处境艰难,在社会中处于无权地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救助。泰安外出打工者也是如此,辛苦了一年的劳动付出最后有好多都是白条,结不了工资的理由很多工程款没有下来,包工头跑了等,以前记得我们村附近快到过年的前一个礼拜,农民工要账的人特别多,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也没有达到全部结清,只是给结一部分承诺年后再结但年后人就不见了踪影。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忽略了外来农民工和当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二)调查目的
如何使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工作及生活圈,使其安居乐业,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 育培训滞后、工伤无人管,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工伤没人管、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三)现状与问题
工人席地而卧,在树荫下面午睡,拿个纸箱子铺底下睡,农民工妇女 在十字路口贩卖冷饮
一女民工在菜市场的垃圾堆中捡菜叶回家煮着吃 建筑工人连夜赶班的情景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工人在粉刷墙壁,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1.农民工多集中于第二、三产业,求职难收入低是农民工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 多数民工认为钱是谋生的基本条件,说明目前金钱在民工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起到的是基础作用,金钱、知识、技能是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工收入以1500元~1800元居多,工资超过3000元的特别的少。低的学历和年龄决定了民工在城市中不可能从事技术性的高薪职业,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与服务业是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行业。学历和技术是影响农民工收入比较重要的因素,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分别为1800元,2000元,2400元,收入差异明显。我们家乡最吃香的就是焊工,工资一天200——300元不等,所以,受学历与技能限制,民工工作都是通过别人介绍,村与村之间熟人一起外出打工的居多,而自主就业与自荐的大多集中在年轻的打工者,通过其他途径找工作的民工则更少。所以求职难是进城农民工普遍反映的问题。
2.农民工的经济收入不高,物价过高,房价更是吓人,这对于农民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谈到物价农民工表情黯然,他们为这个城市付出了太多,但却无法熔融入到这个美丽的大城市当中,农民工遭到过当地市民歧视的眼光,由于没有很高的学历,农民工的收入都很低,他们收入中有一半用于支出,民工平均每月支出755元,其中普通务工人员月均支出631元,其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补贴家用,子女上学费用,其中,食物支出与家庭费用是两项比较大的开支,合计占总支出的55%,文化娱乐支出很少,工资高的毕竟是少数,民工的居住条件比较艰苦,租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地点或临时搭建的工棚,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泰安地区我们80后基本都有房贷,就靠外出打工的钱还房贷)
3.家庭困难、经济原因是进城务工的首要原因 进城农民工的年龄从16岁到60岁不等,但以青壮年居多,婚姻状况已结婚的比较多(泰安一般都是结婚后出来打工的居多,这也和当地的习俗有关系)
4.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 农民工多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进城务工,缺乏专业技术,社会关系网少、没有城市户口、缺少就业信息等均属于重要原因。农民工存钱的主要目标用于子女教育和儿女结婚的储备,在大城市打工,子女的学费压力很大,说明民工子女接受更高等教育依然有局限性,加上孩子在城市上学费用高,手续多、能接收的学校少,造成了子女高中的在学率明显不足。
5.农民工付出的血汗白白流失,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企业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没有劳动合同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劳资关系日益复杂,一些企业贯彻《劳动法》的自觉性不高,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聘职工不按法规赔偿。
6.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比较单一 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大麻将、找老乡聊天的占总比例的37.5%,而女性农民工作则以逛街和读书看报、看电视为主,这些说明农民工作在娱乐休闲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农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只要花钱娱乐休闲他们都不去,农民工挣钱不易出钱更难。
7.对农民工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等。有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大批农民工告状无门,法院及仲裁委违规收费,使农民工无钱告状 ;由现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工伤性质的机制不合理,加上现行《劳动法》尚有不足之处,农民工打官司真的很难。
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为了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学习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许多人不喜欢从事农业,不愿留守土地一辈子务农,这也是新型农民工未来发展的趋势,做有技术,有魄力,有理想的新型农民工队伍。(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2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13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12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真正的北京人特别少,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 一项调查显示,在泰安,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1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26岁,90后平均只有18岁。18岁、20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山东泰安工会办公室2012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泰安四成80后农民工结婚对象首选老乡。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4、解决方法
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 务待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使他们外出时较容易地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辅导班,让农民工接受岗前培训,拓宽其就业门路。
在农民工职工权益维护方面,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尤其是区县镇级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尝试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与农民工相关的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切实关心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群体,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他们懂法律懂政策,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只有加强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都关爱农民工(外来劳动者)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是我国社会进步的现象,如何较好地解决随之而带来的问题,把农民工引导、教育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型血液,从而更好地巩固农民生活。
此次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泰安地区农民工数量、来源、结构、特点、工作和生活状况、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内容。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农民工不可回避地出现,农民工问题给宏观调控、社会认知、微观意识等带来了新的冲击,引起了新的挑战:
从宏观调控上讲,国家尚未建立农民工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社会认知度上讲,社会尚未对农民工形成平等正确的认识心态; 从微观意识上讲,农民工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 从愿望满足上讲,农民工对最关切的问题处在弱势之中。
农民工是城市里的一个重要群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权益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重视农民工的其他生存状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的有力建设者!
赵衍峰
第三篇: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仍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句容市后白镇水北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水北村地处丘陵地带,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所以目前已有不少土地荒芜。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2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约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约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至少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仍然存在克扣或拖欠农民工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一半以上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农民工不清楚也不能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
实地调查中发现近40%的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有近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两千元,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重较大,另外许多孩子上学还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六.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调查过程中我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对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可爱的群体吧!
第四篇: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的感想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的感想
我们调查了一些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文化具有时代的烙印,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直观经验而形成的情感、愿望、审美情趣构成了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生产技能素养等。但令人担忧的是农民工在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待遇以及社会福利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和户口问题以及由于从事的工作以及经济收入不同,造成的社会观念的差异等问题。
然后我们就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因素做了分析:
首先,就业和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而综合文化素养是直接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与其综合素养成正比,是其消除生活中的陋习、提高审美层次,最终影响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农民工的科技素质是指在生产领域对现代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因为我国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目前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工数量十分有限,极为稀缺。农民工素养虽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变化缓慢,发生质的飞跃需要有一个过程。
最后,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方面,决定着农民工的社会行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对农民工所进行的道德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流入地还是在流出地都实在是太少了。封闭的“小农文化”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由血缘和亲缘形成的家庭网络还在农民工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处事中的短期行为还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些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限制了农民工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知识,限制了他们就业能力的提升,限制了他们收入的提高,进而影响他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中间很多家属还在农村,农民工和农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有着经济和文化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状况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人口的文化需求,这些会影响农村人口对生活方式转变的主动意识。如果要加快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为整个农村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宏伟目标。
第五篇: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通信与电子工程工程学院
通信11
1***
20111320**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工”这个新时代的产力军应运而生,他们已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为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城市社会中去。他们的衣食住行状况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障、工资待遇、教育培训等问题让人担忧。广大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中最辛劳、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农民工 发展 工资 生活水平
正文: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同时也为农村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从而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但由于农民工学历不高,缺乏技能和相关政策措施严重落后,所以工作辛苦劳累,每天长时间劳作,很少有休息日,常常被认为是城市中的最底层人群。所以农民工的现状依然令人担忧。于是我对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如下:
参加者:*** *** ***
实践的主题: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
时间:2013-5-28
地点:农民工施工工地
调查对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调查目的:如何使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工作及生活圈,使其安居乐业,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一、现状与问题
(1)家庭困难、经济原因是进城务工的首要原因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需求也不一样了,尤其是孩子上学花费让他们伤脑筋。现在的孩子起码的上个高中,但考上了大学的也不能不上。在乡下除了种地、打柴就没什么收益了。可在一些大别山区还是牛耕人背的生产模式,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让下一辈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不得不背景离乡,外出打工。因为孩子在外读书许多农民工都是双双外出,家里只剩下老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一家人团聚
(2)农民工多集中于第二、三产业,求职难收入低是农民工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
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
多数民工认为钱是谋生的基本条件,说明目前金钱在民工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起到的是基础作用,金钱、知识、技能是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工收入以500元~800元居多,有46.25%的月收入在600-800元之间,只有8.5%的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还有8.75%的农民工收入在600元以下,这些都反映出农民工的收入偏低。
在调查的农民工中,95%为高中以下学历。大部分民工的学历集中在小学、初中,其中初中学历比较普遍占57%。如此低的学历决定了民工在城市中不可能从事技术性的高薪职业,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与服务业是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行业。学历是影响农民工收入比较重要的因素,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分别为800元,1000元,1200元,收入差异明显。所以,受学历与技能限制,60%以上的民工工作都是通过别人介绍,而自主就业与自荐只有20%,通过其他途径找工作的民工则更少。所以求职难是进城农民工普遍反映的问题。
(3)农民工的日常生活是伙食质量差、住宿条件没有保障,没有假期。
通过调查我们对工地上的农民工的日常生活有了大概的了解。工地上十几个人一班,每天做饭的师傅上午八九点到菜市场买些不好卖的,过剩的菜回来,做些简单的清洗、挑拣加工。然后将菜分成三份保证一天的伙食供应。买菜的花销跟据人数的多少有限制,平均每人
每餐的伙食费在3元以内。这些还包括有外人来吃饭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有其他人来,伙食费得工人们分摊。
农民工的住宿状况也令人担忧,在房子开始建的时候,都是搭建一些简单的帐篷。如果房子做好了一两层,他们就搬进去住了,到处都是安全隐患,他们的人生安全根本没有保障。用电都是他们自己拉线借用,没有专业的电工给他们安装。经常是用电线牵到床边,火灾真是一触即发。
农民工平时都没有假期的,还经常加夜班,辛苦不用说了。因为只要一闲下来他们就感到寂寞空虚。听他们说经常在晚上没事的时候就想孩子,有时候像孩子都会不自主的流眼泪。足见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他们只知道一味的工作,因此打发时间。
(4)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比较单一
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大麻将、找老乡聊天的占总比例的37.5%,而女性农民工作则以逛街和读书看报、看电视为主,这些说明农民工作在娱乐休闲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农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
(5)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工地农民工分两种,一种是技术工(俗称大工),一种是普通工(俗称小工)。技术工即有手艺的工人,如能粉刷、砌墙等,普通工即没有手艺,配合技术工作业的工人。大工工资在70到100元每天之间,小工一般为50元每天。农民工在工作期间可以预支少量现金用作日常消费。如孩子上学等特殊情况可以预支一定金额的现金急用。每年年底工资拖欠问题都会发生,常常施工方老板在大年三十还在外面索要工程费不能回家
(6)农民工付出的血汗白白流失,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企业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劳资关系日益复杂,一些企业贯彻《劳动法》的自觉性不高,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聘职工不按法规赔偿
(7)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整体很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的凸显
由于来自农村,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整体很低。但在城市中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在建筑工地可以看到他们经常是不带安全帽就进入施工现场,在高空作业的时候也没有相应的保
护措施,完全凭借娴熟谨慎的操作进行作业,又哪里知道他们自己正走在危险地边缘呢!一些农民工平时爱喝酒,但他们却不知道有许多工作不能酒后进行。他们缺少专业的工人素质,也因此让人担忧。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的凸显,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受户籍制度限制,难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充分落实,仍存在很多障碍,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农村,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群体。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市区小学大部分小孩都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在农村,多数要三四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而且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多数都不是正规学校毕业。在市区的小孩课外大多都在学舞蹈,钢琴,二胡等才艺,在农村小孩子课外大多帮大人干活;市区的小孩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农村则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抚养照顾他们的基本上爷爷奶奶等上一辈人,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对孙辈也没有好的教育方法。
二、解决方法
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使他们外出时较容易地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辅导班,让农民工接受培训,拓宽其就业门路。
在农民工职工权益维护方面,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尝试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与农民工相关的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切实关心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群体,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他们懂法律懂政策,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只有加强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都关爱农民工(外来劳动者)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媒体,经常性地正面报道农民工(外来劳动者)为城市、为社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引导社会对农民工(外来劳动者)的正确认识。
三、总结
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是我国社会进步的现象,如何较好地解决随之而带来的问题,把农民工引导、教育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型血液,从而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地和谐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此次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农民工数量、来源、结构、特点、工作和生活状况、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内容。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农民工不可回避地出现,农民工问题给宏观调控、社会认知、微观意识等带来了新的冲击,引起了新的挑战:从宏观调控上讲,国家尚未建立农民工的法律保障体系;从社会认知度上讲,社会尚未对农民工形成平等正确的认识心态;从微观意识上讲,农民工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从愿望满足上讲,农民工对最关切的问题处在弱势之中。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更深入的了解了农民工的现状,尤其是中小型城市的农民工人生安全没有保障,生活质量差,吃住条件让人牵挂,工资待遇低,工资拖欠问题日益严重,政府的相关政策严重滞后。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全面改善农民工的现状。农民工是城市里的一个重要群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权益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重视农民工的其他生存状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的有力建设者!
参考文献:序号:7506331616孙慧芬 《民工》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 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