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棵树——《合欢树》读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样的一棵树
——《合欢树》读后感
合欢树在传说中一直是不离不弃的象征,它不像牡丹、玫瑰那样有娇艳的花朵,也不像白杨、松树那样有挺拔的身姿;它没有艳丽的外表,也没有传世的盛名。它所拥有的只是坚韧、朴素、纯洁,最重要的,还有它的名字——合欢,合在一起才有最欢乐的时光。
《合欢树》这篇短文,我在上课的时候已经浏览过了一次,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一本书的文笔一般,史铁生先生也用他那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昔日的往事,描绘了往日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画面,但又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而更多的则是对于母亲的怀念。
多年以来经历了生活的洗礼,有笑,但对母亲来说更多的是泪,有欢乐,但对母亲来说更多的是痛苦。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无怨无悔的让自己燃烧殆尽,可是,等到儿子终于出人头地,终于踏上了成功的正途,母亲去早早的不在了,两人相隔的距离说远也远,说近也近,你在墓碑下,而我则在墓碑前。剩下的除了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眷恋,还有那棵顽强的合欢树。
史铁生先生的母亲就像他笔下的合欢树一样,或许在儿子的眼中,她就是那么一棵合欢树,她不像明星一般,那么耀眼,那么遥不可及,她所拥有的是高于这些虚名,“爱”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是这翻天地中最宝贵的爱,在她孩子的眼里,母亲就是这世上最好看的女人,这就是这份爱最伟大的地方,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过多的言语,有的一是一颗心——一颗永不磨灭的来自母亲的心。
母亲就和道家中的“水”一般,受委屈时,化作流水爱抚你,关怀你;孩子生病时,也就化作了雨滴,心疼你,呵护你,当你需要鼓舞的时候,母亲化作波浪,去推动你,让你跨过困难;而在你离开家门时候,母亲则是水汽,看不见却能时时刻刻感觉到。别让这“水”在你心中消失。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第二篇:每个人心中都有座城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城》
——读《边城》有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城。
翠翠的城,处处是淳厚的风味人情,是一座质朴沉默的城。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日日年年的循环,应了那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能见那天上的白云悠闲安适地飘着,山间的溪水清澈婉转地流着。翠翠,那个“像个观音的样子”的女孩,就像这座城,一样的质朴、婉约,却重复着她母亲的悲剧。不论内心怎样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是沉默。
看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将息时死去,泊在崖下的渡船顺水飘去,大老淹死,白塔业坍倒,大堆砖石极凌乱的摊在那儿,年轻的二老离去。我的心头涌起无名的悲哀。
那茶峒还在,只是茶峒里的故人走了;那茶峒里的白塔还立着,只是那重修的已不再是心中的白塔了,白塔下也再没有荡漾着那动听的歌了;那茶峒的水还绿着,只是渡口的船漂走了,摆渡的人已经变了;那茶峒里也许还有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只是已经不是翠翠了。就算翠翠梦里的人有朝一日回来,也会发出“乡音不改鬓毛衰”的感叹吧。
我总是在想:如果没有那一夜的风雨,生活又将怎样?或许翠翠的生活仍是那么平静,那城还是质朴着,沉默着。又或许老船夫仍在摆着那船,而翠翠已经嫁给了喜爱的人。然而就是这场风雨带走了渡船,也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我想老船夫真的是为这里的渡船而存在的吧,所以当渡船被冲走时,他的生命也像渡船一样消失在了滚滚的人烟中。而这城,却不会因此而停,老船夫的渡船被冲走,新渡船又会出现。老船夫死了,翠翠继承了祖父遗志,成了这城的摆渡人。
那美丽的茶峒风景仍是那么动人,青山秀水,静静的水面被船桨激起道道或深或浅的波纹,湖底依然清澈透明得可见游鱼,山间依旧有绿得逼你的眼的细竹。但那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的情景却不再见了。只有那重建的白塔沉淀了这里的恢弘与沧桑,在那一摊废墟中诉说着这里的凄凉与悲哀。
翠翠的城还在,但她心中的城——去哪儿了?
又记起了那句话: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茶峒。„„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她的城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第三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年五班洪××。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50个年头了,但雷锋精神从未离开过,雷锋,在每个人心里!
只要你用心去发现,雷锋,就在你的身边。
我们的老师,就是雷锋!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知批过多少作业,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创新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有多少人,走上了成才的道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全部,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不就是当代的雷锋吗?
去年5月8日晚,张丽莉老师为抢救两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这个伟大的瞬间感动了国人。无数张丽莉一样的老师,他们心中的雷锋,是奉献!
无数平凡的普通人,是雷锋!最美的司机,生命最后一刻,安全地把车停靠在路边,避免了无数悲剧的发生;普普通通的公务员叶树元,十五年来,共拿出三十多万元,资助了三十三名贫困女生,完成了就学梦……他们心中的雷锋,是助人为乐!
我也要成为雷锋!也许有人会质疑,你会有那种机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吗?我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你,我,能行。
其实,雷锋,不是要轰轰烈烈,而是脚踏实地,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习上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拼搏,力争上游;生活上勤俭朴素,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积极参加义务劳动,随手捡起一片废纸,净化校园、美化环境;关心集体,热于助人。我心中的雷锋,是平凡!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我们的力量。让雷锋在我们心中永驻!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第四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风筝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风筝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暑假中,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著作《追风筝的人》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因为朴实而坚强的哈桑,也因为那个后悔的阿米尔。《追风筝的人》,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作者在这里是布置了很深的意义的。结合书中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我们不难理解风筝的意义:人性。而追逐风筝的过程,就是对人性的救赎。
纵观全书,作者在字里行间努力刻画的正是这样的人性:完美,尽管并不完整。这本书偏重于个人的情节,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这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紧张。书中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假腿;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一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种种景象敏锐而真实,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本书中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可供我们学习。父亲,可以说是整本书中最接近完美的人格,坚强,勇敢,助人为乐,大方慷慨等等。但是父亲人性的缺陷就在于他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向自己的儿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尽管他为自己犯下的过错付出了很多,他一生还是生活在愧疚和痛苦中。反观我们自己,也有许许多多的错误,也想去改进,我想关键是我们找到改进错误的正确方法,并去实施,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再说阿米尔,他的嫉妒,懦弱造成了童年对哈桑父子的不可挽回的罪行。但他在成年以后能勇敢地面对这个过错,勇敢地踏上重新成为好人的路,最终完成人性的救赎。阿米尔的人性虽有缺陷,但他勇于承担命运的惩罚与救赎的责任。也就是说,只要改正了我们的缺憾,我们就是完人。再说说哈桑的善良与忠诚。可以说,哈桑是为善良而生,因忠诚而死。但他身上有着致命的弱点——自卑,这就是他痛苦并屡遭磨难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消除自卑呢?答案就是增强自信,对凡事都要有一个必成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发展的前途抱乐观态度
回到我们的现实中来,你会发现你对人类的这些情感又加深了理解,也会因
此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维持现在的拥有……
第五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梦想是美好的,但是实现梦想的道路是曲折的,无数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遭遇了无数曲折,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大步向前;其实梦想就是一个人给自己定的一个大目标,必须认真的面对它,坚持了,熬过了,梦想就实现了;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梦想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只有自己体会的到。因为人生的路上,给我们许多感悟!
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梦想——简单的字眼,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梦想不论是大,是小,只要拥有,我们就无憾!梦想轻轻地装在心中,能鼓舞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一次次摔倒后爬起来;梦想它不会搀扶着我们前进,它会给我们一双翅膀,让我们自由飞翔!让我们牵起梦想的风筝线,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回首过去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回忆!有困难过后坚强的微笑,有拼搏过后收获的果实,更有团结过后长存的友谊,在这些背后更有很多双手为我们支撑着头顶的天空,为我们遮风挡雨,他们就是老师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