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二)
如今,在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是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一是过度溺爱,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二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其次是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造成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降低其他方面的要求,使孩子学习压力极大。独生子女的增多,也使孩子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素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和情爱的关注等等。
问题的严峻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心理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像我们不能断言永远不会得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因此我们每位同学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面我谈谈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比较常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惑及解决的办法:
一、如何控制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大多数人在考试时都会受到情绪的困扰,有的人在考试前忧心重重,惶恐不安,失眠、忧郁,精神萎靡不能自控;有的人在考试中心神不定、茫然出神,或者唉声叹气,身体不停地出汗、抖动;有的人考试前后,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些都是属于考试焦虑的表现,只是有的人可能反应还要剧烈一些,但无疑会影响考试,影响考生的正常水平发挥,导致考试失败。
一般来说,正常的学习焦虑只是轻度的紧张感,实际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兴奋水平,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敏捷、行为镇静而又有理智。过弱的焦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降低学习效率。过强则容易使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对身心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
[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不少考生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因而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娱乐和锻炼时间。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它带来了考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应该予以纠正。
第二,要交换下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编份考题考考自己,把一些要背的书制成磁带放给自己听,也可假扮老师而把所要记的东西讲演出来等等。
第三,可学国外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或将口号写成条幅悬挂在墙上,自己动员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2、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来。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4、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因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5、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太难,因而又算不上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6、考场上突然慌神了怎么办?
当考生对许多意外和困难没有预先估计到并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问题一旦出现时自己就容易惊慌失措。把以前考场上常遇的问题搜集起来,并请些“高参”出出主意,可保你临危不乱。
7、平时水平很高,考试发挥不出来怎么?
平时就应和考试的要求一样,要正确率,要速度。只有平时如考时,才能考时如平时。
8、在考场上我最怕有声音干扰,如遇噪音怎么办?
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躁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躁音。心理上的躁音虽然来自声源,但其分心的效果却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躁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躁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少,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9、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晚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10、时间不多却有好多题没做,怎么办?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形,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没做完。考生此时心急如焚,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想着那道题,而做那道题时又惦记着这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做完。当这种不利的情况出现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所谓合理的目标是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目标过高而不合理(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做完做对一部分)也实现不了。有了合理的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决策,即此时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二、“上网成瘾”问题的分析
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如今,网络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广大青少年,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迈入了神奇的网络世界。据调查,到2002年1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3370万人,其中56%的网民年龄在24岁以下。由此可见,青少年是网络用户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然而,网络却像一把“双刃剑”,它虽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青少年,但同时也把各种“垃圾”塞到了他们手中。随着诸多关于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消极影响和青少年涉网犯罪案件不断被媒体披露,人们开始痛斥网络的种种弊端,一些人甚至将网络形容为“网毒”、“电子海洛因”。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的话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知识的宝贵时期。由于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自我控制能力弱,猎奇心强,很容易受到误导而步入歧途。因此,青少年因触网引发的社会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1)痴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在上网的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占了很大比重。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青少年上网约有60%的人是玩游戏。虽然游戏只是网络功能中的一种功能,但因网络游戏具有互动性,内容广泛,有的还可以自己编写程序,所以比单纯的游戏机更具吸引力。因此,许多青少年痴迷于网络游戏,一门心思扎在里面,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直至逃课、逃学,有的甚至厌学、辍学。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由于没有了上课的后顾之忧,一些青少年便一头钻进网吧,玩得天昏地暗,以致达到足不出户、不知饥饱的地步。
今年春节期间,新疆的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寒假里因连续在网吧中度过20天,将家长给的六百多元学费花得精光。北京的一名初三学生,在去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四次离家出走,家人每次都是在网吧里将其找回,为他操碎了心。据这位孩子的父亲说,儿子出走的原因很简单,他一进网吧自己就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玩游戏。最初,他玩到半夜,只好在家门口外蜷缩一夜;后来,由于害怕回家受责备,干脆连家也不回了,吃住都在网吧。
不仅中学生难以抵御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就连许多大学生也无法割舍自己的网络游戏嗜好,以致荒废了学业。
今年3月,一位家住河北省泊头市的大学生家长致信《法制日报》,呼吁秦皇岛市有关部门及时治理燕山大学周围的黑网吧、黑游戏厅。他在信中痛心地说:“我的孩子考上了燕山大学,我们为孩子能在这样美丽的校园读书而高兴。但好景不长,儿子就被校园外众多的网吧游戏厅拉下了水,儿子天天去玩儿游戏,学习每况愈下,有时夜不归宿,老师和同学多次劝阻、教育都无效,导致退级。他还在信中反映,目前燕山大学校门外网吧、游戏厅比比皆是,多达百余家,而且家家生意兴隆。这些游戏厅每年都要葬送掉几十名燕大学子的前程。为此,他强烈呼吁:管一管这些害人的网吧、游戏厅吧!
不仅网络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量时间让人忐忑不安,其内容更叫人担心。在网络游戏中,大多是带有暴力倾向和破坏性质的游戏规则与画面,打打杀杀的激烈场面让玩儿游戏的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刺激与兴奋,他们像着了魔一样沉迷其中,经常是人已下了游戏机,满脑子想的还是游戏内容。而长期玩这些内容的游戏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它极易使孩子们的性格感染上凶狠与残酷的色彩。一些带有色情倾向的游戏内容,则更是严重地玷污了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2)深陷网恋难以自拔
除了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交友也是青少年们所热衷的事情。处在天真漫烂年龄段的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喜欢结交朋友。上网聊天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结交上天南海北的朋友。这便他们激动不已。于是,不少青少年一有空便上网狂聊不止,交了许多”网友“。交上同性朋友的不少,而更多的青少年则是在网上交了异性朋友。不谙世事的他们情窦初开,又缺乏相应的自制力,在网上谈情说爱,深陷网恋难以自拔,而且这种网络爱情又是那么的隐蔽,让家长难以察觉。如今,这一现象已成为困扰许多青少年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网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深感头疼的难题。据报载,新疆库尔勒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被一位远在乌鲁木齐的28岁的女酒店员”网“住了。随着两人网上感情不断升温,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他不仅每天和女友通电话,还两次背着父母去和女友会面。他说他的许多同学都经常出入网吧,也都在网上谈情说爱。广州的一位中学生则坦言,现在学生上网谈恋爱是一种时髦,是”前卫“表现。不光男生,许多女生也上网找情人。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涉世不深的少男少女们热衷网恋,给一些居心不良的网友诈骗钱财和拐骗少女提供了可乘之机。关于单纯少女因单独去会网友受到欺辱、被拐被骗甚至被逼去做三陪小姐的案件日渐增多。一些女生家长由此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
(3)网上”黄害“害人不浅
网络中信息极其丰富,但却是鱼龙混杂。那些花花绿绿、令人眼光缭乱的黄色信息非常容易迷惑青少年的双眼。从有关专家的调查中得知:在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由于大多数黄色网站可以随意进入,导致许多青少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入黄网。其中,部分自控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会选择快速退出,自觉抵制黄毒的侵害;而那些好奇心强、意志脆弱的青少年则不同了,他们往往抵挡不住诱惑,深深地陷入黄色泥潭不能自拔。他们不仅多次光顾黄色网站,满足好奇心,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道路,令人痛心不已。
(4)涉网犯罪令人痛惜
随着青少年上网人数越来越多,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犯罪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些在校青少年苦于无线上网,竟然开始去偷、去抢其他学生的钱,有的甚至到社会上去偷、去抢。上网已经成瘾的他们全然不考虑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
去年夏天,安徽省阜阳市的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二男生痴迷校外网吧,可他家境贫寒,没钱上网。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瘾,他竟然多次在夜晚持刀抢劫,把劫来的钱全部用于上网。案件侦破后,老师和同学们无不为之惋惜。(河源近段时间以来也时有发生过相似的事例)
(5)崇拜”黑客“上网成瘾令人担忧
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青少年网迷的崇拜偶像。据悉,中国90%的网站都遭遇过黑客的攻击。目前,我国的黑客一族里少年高手亦大有人在。曾有几十名在校的中学生、大学生创办过黑客网站,一些年仅十几岁的黑客少年侵入过多家国内网站,造成不少的损失。这些少年黑客搞破坏并不为钱,有的是出于好奇,更多的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人能力,证明自己的本事。相对这些少年黑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黑客产生崇拜心理则是另外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一项在上海部分小学校做的调查显示: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32.5%的小学生有当黑客的念头。
此外,青少年上网成隐也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因为上网成瘾也是一种疾病。目前,医学上称之为”网络成瘾症",它是指患者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或是搜集信息,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游戏成瘾。长时间地上网,受到伤害最为直接的就是人的眼睛和大脑。电脑屏幕产生的辐射对它们的健康损坏是非常严重的。由于上网成瘾,伴随着出现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失眠、头疼、肩酸背疼等症状。一些青少年还出现了性情孤僻、冷漠、怪异,难以与人交往和沟通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症状都扰乱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正是因为上网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所以它成了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一块共同的心病,容留孩子们上网的网吧也成了众矢之的。孩子迷恋上网后,家长为之操心、老师为之烦心、学校为之忧心。因此,北京市一位中学老师曾在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反对青少年上网,原因就是一些中小学生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没心思上课,饭不香觉不眠,且迷恋上网的孩子又满嘴谎话、脏话,痞味儿十足。这种观点代表了许多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的心声。
(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问题
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对中小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逐渐开始对异性产生一种愿意接近的愿望。这一时期一般发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这时,男生乐于在女生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赢得女孩子的好感和赞许;女生则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起男孩子的注意和喜欢。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同学有的以接近的方式,有的采取回避方式,往往周围人容易注意到互相接近的同学的举动,同时可能会惹来议论、被嘲笑、起哄,由此而招致心理上的压力。其实,在这个时期的相互交往的核心是友谊的需求,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些对爱的幻想和体验。
但是,在中小学时代,异性同学关系仍然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
(1)异性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这时的异性关系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出对异性的情爱。
(2)虽无过多接触,只在内心朝思暮想,但表面上却作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
(3)对异性没有好感或抱有偏见,回避或拒绝与异性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
综上所述,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建议如下:
1.自然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2.适度交往。
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3.真实坦诚。
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
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一句话,希望你能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怎样克服猜疑心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 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造成猜疑的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
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后冷静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挑柴时掉在路上,那么,这个险些影响他同邻人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2.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4.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含的内容也很多,以上讲的是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愿同学们听了后会有所帮助。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一、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的性格与人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性格不仅有损于个人的人际交往,而且也是各种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的潜在温床。我举两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一下不良的性格与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之间的关系。
我说的第一个人物是《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型性格的人,她多疑、敏感、多愁善感,看到花谢了也潸然泪下,于是演绎了一出黛玉葬花的故事。由于她的这种性格使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抑郁而死。而另一个人物则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周瑜,周瑜是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他自私、暴躁、心胸狭窄,遇事不能冷静,最后被活活气死。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周瑜的死,渲染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死于他的性格,吴国那么多将领为什么其他人不被气死而单单周瑜被气死呢?还是由于周瑜的性格问题。
虽然这两个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他的原型。这两个例子都比较特殊,也比较极端,都是由于性格不好导致英年早逝。现实生活中抑郁而死或者是活活气死的实在是太少了。虽然不良的性格不是普遍地影响人的生命,但是不良的性格会影响人的寿命,缩短人的寿命。在长寿的人群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性格都比较开朗,性格开朗能延年益寿。
性格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作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取得成功,除了良好的先天素质、较高的智力水平、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良好的机遇等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良好的性格。
二、习惯养成性格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性格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要想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呢?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1、习惯面含微笑。有人说:“微笑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如果你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就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之感。生活需要微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微笑。
案例:《微笑可以传染》
下面的事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星期一第七节课我去听课,当我走到办公楼二楼的时候,忽然有三名小学同学满面春风的立在我的眼前,并且对我鞠了一躬,并且齐声说了一句:老师好。本来气喘吁吁的我马上面带微笑还礼,当时只觉得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知道那是学生的和风细语温暖了我。
2、乐于帮助别人。一般来说,人在困境时,最需要别人的安慰与帮助。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帮助别人。请记住: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让人感激;顺境中的赞扬也远不如逆境中的帮助与支持令人难忘。
三、性格决定命运
平时,我们经常谈到你是什么性格,我是什么性格;我是外向,你是内向。尽管我们没有学过有关性格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已经无意中接触到了性格的一种学说,叫向性说。向性说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向性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
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性格是个性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心理特征。
外向型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他们活泼,开朗,善交际,爱外出,待人热情,诚恳,随和,适应能力强,但有时候比较轻率,不够细心,缺乏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向型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他们沉静,爱思考,内心体验深刻,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常因过分谨慎而不够果断,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够灵活。需要说明的是:
1、只有那些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偶然的表现不能认定为是个人的性格特征。
2、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明显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性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的可塑性是说性格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
3、内外向的类型没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性格都对特殊的环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
4、绝对外向或绝对内向的人是很少的,而绝大多数人不是外向型或内向型,而是属于中间型或叫混合型。他们即具有内向性格的某些特性,又具有外向性格的某些特性,只是外向和内向的程度有一定的 差别而已。
有人对成功人士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或者说这些有所作为的人,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品质,归纳起来如下。
1、自信。自信就是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深信无疑,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杜甫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歌德认为“谁若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自信,如果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其它任何人都帮不了你。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有远大的目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由成功带来的体验;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生命流动的旋律中谱写出辉煌的乐章……
案例:《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一只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尼克松后,又一学员跨过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文章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出自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 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时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那里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倘您若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设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2、恒心。恒心指的是对待某项事业要有长久不变的意志,百折不挠,坚持到底。马克思用了整整40年的心血写成了《资本论》,光笔记就记了100多本。如果没有恒心,没有坚持40年的恒心,就没有马克思,也 就没有《资本论》。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写出了《物种起源》。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的矿石中提取了几克的镭。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感想: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高位严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但她不因残疾而气馁,20多年来,他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常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
3、热情。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迷恋,是一切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智慧表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热情到痴情,对事业和工作将更加有利,更能取得成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热情,都要满怀热情地去做。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充满激情的人,对于任何一件小事都力求做得最好,对于再平淡的生活也用十分的认真来对待。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 努力,都是成就未来的基础,都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默认。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于是,前两个人一直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最后成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
前两个工人不知道,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第三个工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因为只有他知道,每一天的辛勤努力,都能够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最终到达事业的顶峰。
4、愉悦。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广泛健康的兴趣是活跃思想、舒展胸怀、开阔思路的重要条件。科学家的灵感往往不是产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中,多产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形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贯穿始终。有了愉悦的心情,做起来就不会感到劳累,不会感到痛苦。在别人看来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你却苦中有乐
关于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名人事例很多,现在我想带领同学们再重温一下普希金的那首激励了无数人的动人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创新。雄心勃勃,不受传统的框框所限,对新事物有敏锐感,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常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常常做出别人不能做 出的事情。创新就是想别人不曾想也不会想,干别人不会干也不曾干过的事情。
张家坡中心学校
2018-3 8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范文]
铁山中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齐,总要照镜子。
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人与异性在一起感觉不自在。
有敌对倾向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常与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扔摔东西的冲动;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
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有心理不平衡的学生的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常常产生厌学心理,青少年常因厌学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学习差的子女教育不当,要求不严,有的家长对子女学习失去信息,放任不管,这些做法都只会给青少年造成反感,而不能解决问题。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
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列,与家庭的关系逐渐疏远,不再事事听从父母指挥,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产生质疑,对家庭的一些传统习惯不愿适应,尤其当家长或老师仍从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使其自尊心受伤害时,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对抗心理并表现在言论和行为方面,另外,在经济上,青少年由于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钱和物,但他们的经济又没有独立,这种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绪不愉快,甚至形成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4)易有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强,这种心理状态使他状态使他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例如吸烟,中学时期常受家庭、伙伴、社会的影响,比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会吸烟。他们常由于烦恼,想从吸烟中得到精神放松和乐趣,又认为吸烟可以显出魅力,成熟,认为男青年吸烟显得有男子汉气概,女青少年吸烟意味着男女平等,与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烟还常伴有学习成绩下降或无心学习,同时沾染喝酒习惯,以及其他不良习惯等很容易走下坡。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铁山中心小学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保护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具体要求,结合上级部门的部署,9月1日我校开展了对全体师生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我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一直以来,我校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学校成立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其他行政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分工负责,食堂负责人负责师生伙食及饮食卫生的督查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必须在定点采购,并如实做好采购登记工作,防止不安全食品进入校园,为学校、教职工、学生提供安全、规范的服务。
二、抓好日常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教育
学校把卫生知识、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种活动中,广泛扎实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一开学,我校就对教师进行了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并印发告家长书,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一是学校利用教师会、家长会、班队会以及德育活动等形式多方面进行养成和教育;二是利用黑板报、标语、卫生知识竞赛、卫生知识讲座等进行卫生规范教育;三是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让师生在学习中提高生存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卫生意识。
三、防范措施到位,抓检查评比
学校坚持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做到卫生防范工作网络化。对饮食卫生和食堂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对食品卫生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了体检并办理了健康许可证,学校经常接受和邀请工商卫生部门等前来检查和督促。认真对待开展的每年一度的学生体检工作,并做好体检结果的犯规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积极自查自纠,弥补不足
学校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消毒等环节进行检查,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寻找学校在卫生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也防患于未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资金不足,食堂实施简陋;
2、农村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普及率较低,卫生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问题;
六、整改措施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条例》为依据,努力工作,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使学校的卫生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不断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不管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的配备,不断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师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为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创设条件。
总之,在这次自检自查工作中,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思想统一,做到了齐抓共管,学生安全,家长放心。几年来我校未出现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性疾病规模性季节疾病。当然今后的工作台还需要坚持不懈,我们学校有信心搞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的整改工作。随时欢迎上级领导的莅临,真诚接受上有领导的检查监督。
第四篇: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推荐)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人体健康的正确定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指儿童过渡到成年的阶段。发育期的生长突增,就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同学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青春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心理和行为的改变程度,对每一个体来说,都是他一生中其他年龄阶段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生殖系统(它是全身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而达到性成熟。这些迅速的发育变化容易在心理上引起骚扰和波动,虽不一定导致严重的异常,但若不及时地给予相应的处理,也会引麻烦,甚至影响一生的健康、学习、工作和行为,严重者还可能危及家庭和社会。因此,讲究青春期的心理卫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讨论的方便,先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作一概述。
一、青春期的内分泌作用
青春期人体结构和机能上的巨大变化,是在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在青春期,大脑的一部分:下丘脑和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几乎和成年人相同。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惊人变化:衣服很快不够穿了,食量突然增加了,突然发现跑得快了,跳得高了,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爱想心事了,心中开始有一个不愿让任何人进入的秘密空间了„„这些变化如海底暗流一样,在你不经意间正在迅速的发生着——你感觉到了吗?其实这正是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都达到新的水平。其中生长素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个体生长。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所引起体内甲状腺素水平的增高,可以增进全身的代谢过程。促性腺素刺激卵巢中滤泡的发育和睾丸中精子的生成。
二、青春期体态的性别差异
青春期的体格发育在起止早晚、突增幅度和变化的侧重部位都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在9~10岁时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的发育水平都超过同龄男性,15岁左右男性各项发育水平的指标又超过同龄女性。到18岁时男性在上述四项指标的绝对值上都较女性达到更高水平。最后形成男子身体较高、肩部较宽、女子身体丰满、髋部较宽的不同性别体态特点。
发育的早晚,也可引起体型上的变化,早发育的停止发育也早,成年后可能比晚发育的矮而胖,所以,到成年常常形成肩窄、骨盆宽的体型。发育晚期则往往长成育宽、骨盆窄的细长型。因此在这一时期,特别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三、生理机能逐步增强
脑的重量和体积在青春期前已接近成人,脑细胞分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这种质量上的提高,为个体适应外界的复杂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社会实践越来越多,就增进了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分化和迅速发展。这些变化都使青少年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心脏再次迅速增大、心肌变厚、心功能显著提高,这对适应各种活动的增加十分重要。
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胎儿自14周开始,才出现较明显的性别差异。直接促使男性性成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睾丸可分泌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男性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正常性欲。在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刺激性器官明显发育,男性性成熟后,可出现遗精。关于这一点,有前一段时间的生物课上,老师都为同学们做过介绍。正是由于精子细胞的不断生成,“遗精”才成了在进入青春期后,男同学在生理上性成熟的一个标志性的信号。与此同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性性成熟的发展顺序是:睾丸发育→声音变化→出现遗精→身体最大成长率→长出体毛→长出胡须。包括开开始长出小痘痘,即“青春痘”。以上的这些生理变化太正常不过了,都是你开始走向成熟的表现,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的。如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皮肤清洁就可把那“恼人”的小痘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从以上不难看出,青春期的确是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今天咱们的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同学们,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你们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要知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将在青春期基本形成。
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上各器官和性机能发育已逐渐成熟,有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这时,心理健康发育就越发显得重要,但往往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比较差,并且还缺乏两性社会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不少人因性问题而困惑、疑虑和苦恼,甚至误入歧途,做出自己后悔莫及的傻事或错事。作为青少年,应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可以说是青少年自我保护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同学们应首先应了解自身身体变化的情况和有关问题,并懂得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生理变化。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在道德方面,应知道遵守哪些规范,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青春期自我保护,必须以提高自身素质、抵制外部消极影响,辨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如性传播疾病问题、毒品问题,能够自觉抵制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
与青春期心理健康有关的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就是青春期性心理。青春期性心理产生,一般受会到来自性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的影响:青少年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性机能的产生,对自己和异性身体的变化不仅十分敏感和重视,好奇的有之,不安的有之,随之也会产生对性知识的探知欲望,这种本能,将促使性意识的萌发和发展。两个字,正常!但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咱们同学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特别是要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不健康网页和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如有疑惑,建议大家最好向家长,老师请教,特别在咱们学校有心理教师,并非心理有病才去。023-68691125 小案例:一张纸条,这在同学中私空见惯的东西,在老师的眼中在某些时候却是个敏感话题。纸条中这样写到:“我们在一个班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这张被有些同学称为“拍拖之小情书”纸条,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个班上男学生“阿刚”给女同学“阿婷”的。现在提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假如阿婷将信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并不再理阿刚,这对阿刚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阿刚应该怎样对待阿婷?”“假如阿婷接受阿刚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阿刚大献殷勤,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建议:当面交流、各自调整。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有好感不是错事,但我们的心理发育水平不足以保证我们能够正确理顺这些烦心事,于其这样倒不如各自在心里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互相鼓励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在学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为我们的学生生涯涂下鲜亮的一笔。异性效应。同时在这里对其它同学也应有所交待,相信这种很个人的事当事人一定能处理好,决不能在一旁冷嘲热讽。另外有一个案例:以前有一个学生,学习较好,从初二生物课学了青春期生理卫生的内容后,总是和我有意无意谈一些关于同学中拍拖的现象。也不曾引起我的注意,但初中毕业后,有一次通信这样说:“老师,其实我在初一时就喜欢上一个女同学,总控制不住地去想她。我不敢跟别人说,怕说出后,别人会把我当成坏孩子,心里一直很痛苦。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不断学习后,我的‘单相思’心理得到了解脱,原来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这就是一种非常正确的解决所谓敏感问题的最好的一个例子。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健康发育的一个例子。留下作业:“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你会怎么办?”“当人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男女生交往时应怎样正确把握分寸》,就紧扣了这一点。
实际上,心理学中会向你这样解释: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都是正常现象。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与年龄相符 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3、善于与人相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对已,要求严格一些;对人,则要学会宽容。
4、乐观进取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适度的反应 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面对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思维合乎逻辑 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对学习的承诺即如此。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一个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因一点小事与外婆口角,拿起器具就往老人头上敲。当老人因伤致死后,该生若无其事地继续复习,又连着三天参加期末考试并发挥正常。一星期后,外出的父母返家才发现此事。当他被抓起来后,对犯罪情节毫不隐瞒,公安人员问什么答什么。最后,他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这个案例中的学生,我们能说他的心理健康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同时这个案例也在告诫我们,心理健康是需要深入讨论与认识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呢?我们不妨用专家的话来对照一下自己。
心理健康的五条标准 : 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谈得上喜欢别人。3.自我调控的能力。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这种人一定有知心的朋友,有亲密的家人。5.生活热情与学习效率。人人都会有苦恼,但心理健康的人能从学习与生活中寻得快乐。除以上标准外,心理健康更需要内外兼顾:所谓兼顾内外是指,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与此相反的是两种人,一是只顾自己需要的满足,不顾社会规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都可以干。这种人一般具有反社会的人格,如上面那个案例中的学生一样的许多犯罪分子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有极端的同学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学校和家长要求,但又感到苦恼,因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就有这样的同学,很努力地学习,即使星期天在家也从来不外出活动。不是他不想活动,不想玩,而是按照外界的观念,一玩就不像乖孩子了。久而久之,他的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心理状态也自然不会好。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行为既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在我们同学中就是一个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问题,同学们的生活要有一定的条理性,要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比如做学习计划中的目标。
说了这么多,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同学们正确的面对发生在自己和同学身上的种种青春期的特征变化,正确的面对、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解决,从而让自己的心理健健康康的成长,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一个影响着你一生的心理断乳期。
前不久通过专家鉴定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向社会公布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型调查结果: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都在80%左右,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只占5%以下。这一调查结果与以前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引起人们的关注。说明只要用心,接受正确的教育,同学们的心理一定不会出现问题。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
同时祝同学们勇敢、博学、健康、快乐!
文江云
第五篇: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章丘二中 逯翠英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能和你们在一起交流!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适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由于主观条件不适应客观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你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在适应这个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首先看看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几个特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三五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在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 很多时候你们的烦恼来自成绩,你们的生活充斥着分数,使你们喘不过气来,你们常呼吁:理解万岁!希望老师、家长多留些空间给你们去自由的飞翔。然而往往这样的自由你们得不到,于是你们埋怨、你们叛逆„„但其实,哪个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好?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呢?由于在大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所谓的自由,于是,你们更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与支持。然而,要得到一份真正的友谊是多么的不易,在诸多的交流与碰撞中,你和同样属于叛逆期的同学们,就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冲突和摩擦。怎么办?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怎样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呢!
一、怎样和同学相处呢
其实人际交往是有原则,把握住原则就会得到友情,丧失原则就会众叛亲离。尤其是交友更要讲原则。
例子:张三和李四是一对好朋友,他俩约好星期日下午1点在图书大厦见面一同去买书,星期日下午张三早早来到图书大厦门口等候,左等右等不见李四同学的踪影,心里那个急啊。第二天上学时,张某见到李某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你怎么没去啊!我在大厦门口等了你一下午”。而李四却说:“唉,我忘了,你怎么死心眼呀?看我没去,你就自己去买书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李四同学的言行,李四不守信用,还讥笑朋友,长此下去,别人不会再跟他交朋友,所以在交友中:
第一条原则就是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与诚实的人打交道,我们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句话在社会交往中可以灵活一些,但对朋友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否则,日后被朋友识破而失去朋友的信赖。
第二条原则是宽容理解的原则,长时间与朋友相处难免产生不愉快的磨擦甚至争吵。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关键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并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家现在看看你们周围的同学,有没有缺点和不足的人,也就是十全十美的人,没有,想一想在你所有认识的人中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所以,在平时交往中,如果出现小的或无原则性失误,要以宽容理解的姿态对待朋友,对待他人。举例子:不小心把你的书弄到地板上,你会怎么做呢?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所以宽容理解朋友应该体现在不吹毛庇,不怨恨朋友,不要以自己为标准要求朋友,胸襟开阔一些,不要事事时时争强好胜,给朋友留点余地和面子。
第三条原则是互相尊重的原则,举例子问时间?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局呢?那就是尊重的结果。这条原则在人际关系中被称“黄金定律”或“黄金法则”。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友情赖以存在的条件,是搞好朋友关系的基础。现在同学们中间有个别人,依仗着胳膊粗力气大,社会上有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打着朋友哥们的旗号,欺辱他人“哥们今天忘带钱了,借2元。”或“帮我买瓶水”或说“帮忙,把上网钱先垫上。”自视高大,欺辱弱小。把朋友当成“工具”,这样的人不是朋友,是敌人。是打着朋友旗号的敌人。真正的朋友不因家庭、经历、工作、容貌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不会拿朋友的生理缺陷隐私开玩笑,而是尊重朋友的尊严和人格,尊重朋友正当的权利和意见。
第四条原则是友善热情的原则,对困难生的帮助(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是希望得到交往对象的同情、帮助。如果这种帮助得不到满足,相互间的交往就缺乏吸引力。因此,在与朋友交往中,要注意乐于助人,当朋友需要帮助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友谊之手,及时地予以帮助,当朋友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予以热情支持,当朋友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应尽力予以扶助。并且在帮助朋友的时候,不要摆出一种有恩于人而念念不忘的姿态,但对别人的帮助,不论受益大小都应向朋友表示出诚恳的谢意。
二、怎样与老师相处呢?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的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想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三、怎样与家长相处呢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点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
2、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在父母怀里撒娇,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友谊,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发生“早恋”,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
3、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的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本来就是在长辈的呵呵中长大,不愿受束缚。随着独立意识的萌发及增长,甚至连父母的正确批评都听不进去,代沟就产生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以来、依恋、顺从减弱,这比称为“离巢”现象。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
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 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四、怎样与异性交往呢
下面我们谈谈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处于发展的高峰,心理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对异性的疏远和排斥。只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一般出现在小学的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表现是:不愿与异性同桌,分出明显的“楚河汉界”在活动中避免和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冷嘲热讽等。其实,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是对异性交往的不安和羞涩。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和排斥之后,是浓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中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是:刻意修饰和装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这段时期对异性的关注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的关注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出现羞涩不安、疑惑戒备,同时欢乐喜悦、痴迷陶醉,甚至产生一定的追求行为。
总之,中学阶段,性心理将发生一场巨变,你准备好了吗?
那与异性到底该怎样交往呢?我建议啊:
首先,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闪烁其词,也不要过分夸张;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
其次,要适度交往。怎样适度呢?就是: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萌发情爱而惊恐不安,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建议你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第三要真实坦诚。主要是指对异性同学的态度,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交往中不能毫无顾忌,比如在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特别是和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最后,我们要主动避免接触一些不好的外界刺激,例如一些表现性的书刊、画报、影视作品、图片等。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遇到新奇的事就要探究、弄清,别人越强行禁止,自己就越觉得新鲜,更想去揭开“谜底”。可是,这个时期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很差,如果不如以引导,很容易受错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人在一个工读学校的调查发现走上歧途的青年中,因读过黄色书刊而犯罪的,占有相当重的比重。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是模仿性和激情性。什么意思呢?青少年往往受好奇心的影响,自觉的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和动作,即使是错的。而青少年的情绪动荡不稳,容易激动,只要外界刺激强烈,就容易迅速产生行动,这样很容易酿成大错。所以对不适合我们的年龄层接触的书,要坚决不看。有
同学说那我怎么知道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呢?你可以向老师、家长、图书管理员、书店的营业员参考书中有些什么内容,或者在买书或借书时看一下目录、前言、序还有最后的结束语,对书中的内容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内容很不健康,就坚决不要读它。有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所以,我们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读本,拒绝不好的外界刺激。
希望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的充实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做个健康、乐观、文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