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控制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药占比
现状与原因:
1.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其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现况。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中就提出要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药占比是指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关系到患者医疗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药占比是加强医院行风建设、促进合理用药、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医院发展模式转变、向细致化要效应的重要举措;卫生行政部门也将药占比作为医疗机构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院从2009年开始将控制药占比提上工作日程,制定了管控药占比的相关规定;本科室积极响应,严格依照医院要求对药占比进行恰当管控,现对本科室近些年药占比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本科室2010年、2011年、2012年与2009年药占比均数(52.24±5.75)%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是2010年、2011年、2012年药占比未见明显下降,(p>0.05),见表1。为实质有效的减轻患者医药负担,结合卫生部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议及我院关于控制药占比的相关规定,现拟定“降低住院患者药占比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表1.2009-2012本科住院患者药占比比较(xs)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F值 药占比(%)52.24±5.75 38.73±7.46 34.18±4.41 33.67±5.55 28.31 2.根因分析:①.管理因素: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目前相关规定要求降低药占比,但具体细则尚不完善,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使其存在客观盲区;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即使同病,但也不同医,使其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制度的制定困难险阻,缺乏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特定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制度。②.临床医师因素:本科医师整体存在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概念及意义不明确,思想意识淡薄;本科室部分医师对用药指征把握不明确,往往根据个人经验用药,导致超浓度用药、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医师临床选药档次偏高,如心力衰竭是本科常见综合征,而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医师会选择一些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药物预防感染;
3.3 定期专项培训与理论考核。
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整体医师思想意识淡漠,特别是低年资医师。为此本科于2013年1月30日开会决定,制定本科室合理用药培训与理论考核机制、具体实施细则、奖罚标准;定期组织科室临床医师学习心内科常见药物的应用规范,学习、分析、总结本院及其他医院报道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提高医师临床合理用药的思想意识、觉悟。目标:让临床合理用药成为本科全体医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种责任。3.4明确权责、追本究源。
拟定构建弹性务实的本科室纵向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实行合理用药主管医师责任制、连带上级医师负责制。每月定期总结,对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严重程度,加以经济处罚,具体处罚细则,邀请医务科、经管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协定;主管医师并附带提交个人总结教训及整改方案,叶生明主任医师对其监督、检查其整改效果。3.5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拟定与其他相关科室建立协作机制,主要包括医务科、药剂科、质控办等,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反馈机制以确保本科室及时调控合理用药指标,内容包括本科室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值、药品消耗排序、临床医师用药明细等。3.6 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目前本科室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较为滞后,如急诊PCI、ICD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先心封堵术等技术发展落后其他同级兄弟医院、甚至部分技术尚未开展;现要求本科医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技术的发展方向,定期汇报,加快心内科新技术的开展力度;定期邀请院外专家指导我科新技术的具体落实和开展。为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提供多元化方案。
三、Check—检查
统计2013年-2015年上半年住院患者药占比、自费药占比、人均费用、日均费用等指标。应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显示,自2013年本科开展降低药占比的质量持续改进以来,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药占比均低于30%,与2012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3年-2015年上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占比未见逐年持续下降,见表2;同时经统计发现自费药占比、人均费用、日均费用均未见明显下降。
讨论,仍然决定:从即日起要求本科室的临床医师不仅控制药占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确保患者就医、诊疗质量及安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从真正意义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计划于2016年年初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效果进行评估、查询漏洞,制定整改方案。
第二篇:医院药占比控制体会
医院药占比控制体会
为适应医院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医院领导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医院管理,强化内涵建设,调整收人结构,通过系列措施控制药占比,减少不合理用药等不当开支,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医药服务,取得 良好的综合效益。
控制药占比的主要做法
1.1强化合理用药观念医院领导机关从强化合理用药观念人手,组织全院医师认真学习《合理用药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在全院各级会议上,宣传合理用药的正确观念和基本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开展“优质服务月”“医院管理年”、医德医风教育等活动,巩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合理用药意识,教育医务人员自觉地把控制药占比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具体行动。
1.2实行药占比控制考核根据市内和周边地区同级医院药占比的平均水平,结合科室的不同情况,医院规定各科室的具体药占比指标川。外科系统定为40%,内科45%,而肿瘤内科、感染科等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科室为50%。对临床各科的用药比例核定基数按月考核,并将药占比与绩效分配挂钩。对于超过药占比基数的科室,按超过水平加倍扣绩效奖,药占比每 超1%,扣除科室绩效奖的2%;同时,对未按医保用药规定的医师,药占比超标而造成医院被罚现象,直接从当事人绩效奖中等额扣除。有了明确的控制目标和绩效杆杠,医务人员在执行中有了依据,普遍增强了自律自控意识。
1.3落实药品监控制度职能科室每季度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类型药品用量的前3位,或某种药品连续3个月的用量、金额上升较快,在无普遍大量使用理由的情况下,拟定为有“促销嫌疑”,相应采取停用和停采购等控制措施。医务处、药剂科、质控科等通过抽查处方和信息科后台统计等方式,对临床医师的处方适时监督,对开大处方的进行督导谈话,必要时停止处方权。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每季度召开例会,通报药占比监控情况,对超标科室限令整改,促进合理用药。
1.4严把药品采购关积极落实主渠道供应,严格按照《军队合理医疗用药目录》和《江苏省合理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及集中招标中标的药品进行采购;严格控制药品的临时性采购申请,对使用相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价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必须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全体成员充分论证,确定其疗效、价格,集体讨论通过。对于患者特需的高价药、新特药,必须经专科医师申请、科主任审核、院领导审批后适量采购试用,严格限制高价贵重药品的采购。
1.5应用合理用药软件2009年,医院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在医院局域网上,通过药品信息查询功能,提供临床用药指南和患者用药教育,通过医嘱查询功能,对药物相互作用、注射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药物过敏史、禁忌征、副作用、特殊人群用药和特殊管理药品剂量进行审查,以帮助医师合理用药〔’}。该系统的应用,受到全院医师的欢迎,对控制药占比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2控制药占比的主要效果
2.1资料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2005-2009“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医疗费用统计子系统,收费项目按医院信息系统项目类别归类。医疗费、药品费等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当地省、市规定执行。
2.2药占比结果及分析
表1 2005-2009年本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情况
***82009
业务收人(万元)6206.47 6554.03 8271.20 10252.76 16688.25
药品收人(万元)2588.36 2562.58 3222.613834.895782.86
药占比(%)41.7039.1038.9637.4034.65
表1所示,2005-2009年本院药占比始终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每年分别比上一降低2.6%,0.14% ,1.56% ,2.84%,总体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且2009年比2005年降低7.05%。这个结果,除了近几年医院业务收人大幅攀升的影响外,在控制药占比上采取的系列措施和做法亦取得了实效。业务收入增长率大于对应药品收入增长率,说明在控制药占比时更在提高其他(技术性、服务性)收人的比例。另外,医院总体上用药是合理的,基本上不存在过度使用新特药、进口药、滥用药和靠卖药谋取高额利润的现象厂。
3控制药占比的主要体会
3.1思想教育是先导要控制药占比,首先必须解决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医院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良好氛围,使合理用药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医务人员的头脑中。
3.2监督考核是手段要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以及易于操作的程序。监督与考核有利于强化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按规定执行,有利于巩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
3.3领导重视是关键医院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医院的长远利益出发,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着眼,确立走内涵发展的思路,靠质量和服务取胜,给予相关职能部门和监督考核机构支持,使控制药占比的措施和奖惩得以落实。
3.4信息技术是平台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有效地控制药占比搭建可操作性平台。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药品的采购、消耗、价格、品种、规格、供应商、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适时监控科室、主诊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迅速反馈,整改落实,通过信息化渠道不断完善合理用药措施。
第三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系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等程序[1]。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综合解决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住院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效果,体现医院树立“以患者为本” 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高效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现将我院在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5±2.55)岁,住院时间在1周~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6±2.09)岁,住院时间在10天~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14)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计划(plan,P)阶段、实施(do,D)阶段、检查(check,C)阶段、以及总结(action,A)阶段等。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204份问卷,收回了204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程度为85.3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n)102 102
非常满意(n/%)91(89.21)70(68.63)
满意(n/%)不满意(n/%)满意程度(%)8(7.84)17(16.67)
3(2.95)
15(14.70)
97.05 85.30 注: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①计划(plan,P)阶段。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质量、健康教育、患者合理要求能否满足等。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疾病进展、家庭背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业务学习,包括:新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法律知识、护理心理学等护理内容。
②实施(do,D)阶段。在实施阶段,可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组织专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向全体护理人员介绍每一步护理工作程序,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到护理绩效考核中,为受到表彰的护士,提供经济上的奖励以及晋级评优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里,邀请专家讲解新的医疗护理知识,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传授临床经验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为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举行生活会,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感受,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各个科室内部的凝聚力等。最后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新老搭配、一帮一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做到劳逸结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护理工作当中。
③检查(check,C)阶段。护理人员可定期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接受患者合理的建议,找出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缺陷,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在检查阶段中,质量管理小组可定期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住院情况,并做好访问记录。每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答等形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④总结(action,A)阶段。在实施P、D、C、A等步骤后,护理质量管理可全面整合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患者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总结出PDCA循环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缺陷。在总结护理经验的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3.2小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是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标准的主要的方法[2]。通过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结合理念与实际,切实提高护理水平[3]。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纠正各种措施,控制护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护理程序更加具有统一性、标准性[4],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
[1] 刘苹, 吴之茵, 夏燕苹.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住院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1): 83-84.[2] 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11): 48-51.[3] 闫亮爱.质量环对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8(3): 76-77.[4] 杨金花, 刘彦慧.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多元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12,2(11): 15-17.
第四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自己学习生活方面不足进行改进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自己学习生活方面不足进行改进。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1.P阶段
步骤一:选择方向
在即将到来的实习和毕业,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能力的锻炼。
步骤二:设定目标
拿到四级英语证书、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最好是报检员证)、学习成绩乐观。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① 自学相关知识,多做题,认真学习② 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重点突击 ③ 融合以上两种
最终定位:在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辅导班。
2.D阶段
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周一至周五进行以下训练:
(1)概览: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周六进行课外重点性辅导训练
周日做一周总结,对一周进行查漏补缺
3.C检查效果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A阶段处置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第五篇: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对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品质,强化了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满意度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1]。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监测,治疗护理,康复训练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治疗计划[2]。我科自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到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组织,选取我科血液透析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3~81岁,平均52岁;透析时间均从起始开始,透析计划均为每周3次规律透析,4h/次;均意识清醒,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成立品管圈组织并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组织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圈员7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其中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开展圈内的活动,如组织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2名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记录员1名为护士,担任圈内工作记录。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查阅资料,共同制定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表。
1.2.3活动步骤(1)P―计划拟订:确立并制定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
(2)D―执行阶段:确认患者病情需要透析,即进行健康教育,并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放入病人病历中,当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表的作用及意义,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为该病人制定的透析方案,认真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指导病人,每次执行后已执行的用笔打勾,并签上执行者姓名,未执行的不做标记,但必须记录未执行原因,并严格交接班。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宣教时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并就前一次透析时的问题进行反问式提问以评估效果,如果回答不出或不完整,就进行再教育,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排班要新老搭配,保证每班有圈员上班,以保证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3)C―检查阶段:圈长和圈内辅导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每天检查并在相应的栏目上打分,进行督促、跟进,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再教育,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
(4)A―巩固阶段:圈长坚持每周2-3次组织圈内成员学习临床路径表和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必要时请科室医生培训,更深入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做好质量持续改进。
1.3评价方法 利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达标率即患者及家属掌握宣教的血液透析知识程度,全部为选择题,不能书写的病人由护士组长提问题,病人进行回答的方式完成,采用百分制,得分≥85分为达标,<85分为不达标。满意度调查由护士长发放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科室环境,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居家护理指导4个方面,每题的选择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表审核后结果分类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属于居家透析,每周来院透析3次,4h/次,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受疾病的折磨加上透析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疾病对社会家庭的影响,易产生负性心理。常规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比较差。我科导入临床护理路径后,简便快捷的记录方式,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时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遵医行为大有改善。
4小结
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经过每个圈员的参与、讨论、实施和完善,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血透患者健康教育中,该方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发挥其管理潜能,加强上下级沟通[3],同时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4],有利于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护理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逐项落实,责任到人,减少漏项[5],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2]李萍,赖红梅,程薇,应用护理路径对顾客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2-833.[3]谢文,周凤婵,郑志惠,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15216.[4]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4(22):1103-1104.[5]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