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

时间:2019-05-15 02:0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

第一篇: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

蜂窝

(1)通病现象: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产生原因:

a.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少石子多; b.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c.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d.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e.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3)预防措施:

a.砼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b.砼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c.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砼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d.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砼,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厘米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过1厘米,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砼时,底部应先浇筑与砼同配合比的50至100厚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鍬铲入模内,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②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米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米。③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米。

④采用竖向串筒导送砼时,竖向结构段的高度可不加限制。⑤柱断面在40×40厘米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厘米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米。e.砼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5厘米。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f.砼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与砼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关系参考表4-1;

表4-1 坍落度(厘米)0~3 4~7 8~12 13~17 18~20 20以上 振捣时间(秒)22~28 17~22 13~17 10~13 7~10 5~7 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厘米)25 25~30 30~35 35~40

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砼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g.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液,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浇筑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砼凝结前修整完好。(4)治理方法: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墙柱底部缺陷(烂根)(1)通病现象: 墙柱底部有空洞。(2)产生原因:

a.墙柱底部在支模前未彻底清理干净。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 b.砼和易性差,浇灌高度过大,发生离析现象,漏振或者振捣过度形成跑浆。(3)预防措施:

a.柱子立模前先将柱脚砼方台四周清理干净,用水泥砂浆找平。墙下脚支模前,把座落模板的楼板表面抹砂浆找平层。如下口仍有间隙,可用泡沫塑料条或麻绳、胶皮条堵严; b.浇筑砼前先浇筑与砼同配合比的50至100厚的水泥砂浆。第一步浇灌的砼厚度应控制在40厘米以内,同时注意不宜过振。

c.为防墙根漏浆而出现烂根,应在紧贴模板根部的外侧楼板上钉板条(如图4-1所示)。d.外墙施工时,外墙外侧模板与下层已浇外墙重复250~300mm,并在重复部位用对拉螺杆加固(如图4-2所示)。

e.单支墙要确保顶拉牢固,应在紧贴模板根部的外侧楼板上钉板条,防止漏浆。

通病防治措施 钢筋工程 ㈠通病特征

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竖向钢筋偏位,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等等。㈡防治措施

⑴从钢筋加工开始,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⑵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短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⑶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⑷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和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⑸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 处,用不小于Φ12的水平钢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⑹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⑺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⑻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⑼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如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⑽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模板工程 ㈠通病特征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板中部下挠或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等等。㈡防治措施

⑴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略为缩短; ⑵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⑶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⑷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⑸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⑹四周斜撑要牢固;

⑺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⑻ 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⑼板模按规定起拱。

混凝土工程 ㈠通病特征

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或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引起的蜂窝,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引起的露筋,因模板 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或漏涂隔离剂引起的麻面,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引起的孔洞,因施工缝(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 和浇浆引起的缝隙及夹渣,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导致墙柱底部缺陷(烂脚),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 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以及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导致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袜平或梯级和斜水部位 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或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产生楼板表面平整度差,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或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或没有执行有关规定产生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 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方法不当产生缺棱掉角,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产生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等等。㈡防治措施

⑴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⑵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⑶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⑷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⑸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⑹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⑺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⑻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⑼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

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⑾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⑿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⒀对混凝土缺陷采取如下处理:

①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②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③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刷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砌筑工程 ㈠通病特征

墙身轴线位移,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墙面游丁走缝,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墙面粗糙,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㈡原因分析

⑴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

⑵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砌砖盘角的时候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

⑶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 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游丁走缝,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 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⑷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

⑸砌筑时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

⑹构造柱两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搓,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进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

⑺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度)顶贴挤紧。8.4.5 楼地面工程 ㈠通病特征

面料与基层空鼓,块材错缝或相邻两板高低不平。㈡原因分析

⑴主要是由于基层清理不够干净,不够湿润;水泥浆涂刷不均匀或结合层完成后放置时间过久,铺贴块料时没有洒水湿润; ⑵面料尺寸规格不一,事前没有认真挑选分类使用;铺贴时没有认真严格按挂线标准及对好缝;

⑶铺贴操作不当,铺贴后过早上人行走踩踏或堆物品(有时还出现松动现象)。8.4.6 抹灰工程 给排水工程 ㈠室内管道 ⑴通病现象:

①管道穿越基础、隔墙或楼板未留孔洞,造成施工重新开洞;或开洞过大,影响土建结构强度; ②不同用途的管道间距或与电气管线的距离不符合规定;③没有坡度或倒坡; ④管道与管道、管道与结构物间的距离不符合规定。⑵原因分析:

尽管上述的几种通病现象在施工验收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但安装时由于现场情况有变或设计图纸未明确,就容易搞错,从而造成管道安装不合格,或影响土建结构强度,必要时还有返工现象。⑶防治措施:

①管道施工时,要预先考虑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即在土建施工时,将管道穿越隔墙和楼板的孔洞留出来。一方面可防止损坏土建结构,另一方面也节省打开孔的劳力。

②在一栋建筑物内,有各种管道和电气管线敷设,为了保证使用安全,各种管线的间距,在规范中都有具体规定,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必须严格执行。

③管道的坡度,是保证管道正常使用的关键,有些管道必须有坡度,甚至绝对不能反坡,否则就不能使用。管道安装时,必须预先看好图纸规定的管线坡度,根据坡度和管线长度计算出每一处架处的标高,然后在固定支架处放粉线,以保证坡度的正确。④按设计或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管道与管道、管道与建筑物结构的距离都有具体数量要求以便于管道使用和装修,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应严格遵守。⑤室内管道敷设时,所规定的相互间的距离一般是指最小安全距离,如果安装后小于规定数值就必须拆除后重新按规定距离安装。如果管线出现返坡,如空调、冷冻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就必须返工,以保证正常使用。㈡排水不畅 ⑴通病现象:

排水系统投入使用后,排水管道及卫生用具排水不畅,甚至有堵塞现象。⑵原因分析:

①使用的排水管及零件安装前没有进行清膛,特别是铸铁件没有彻底清除内壁残附的砂子; ②施工中甩口不及时,封堵或保护不当,土建施工时的杂物,特别是水 磨石的泥浆进入管内,沉淀后堵塞管道; ③管道安装时坡度不均匀,甚至局部倒坡; ④支架间距过大,过墙不规矩,管子有“塌腰”现象; ⑤管道接口零件选 用不当,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 ⑥不按规定进行通水试验或试验不符合要求。⑶防治措施:

①排水管道使用的管材和管件,在安装前应认真清理内部,特别是铸铁件,必须清理内部残留的砂子,以免堵塞管道。

②施工中及时堵死封严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流入。

③排水管道安装,一定要掌握好坡度,严防倒坡,这是防堵防漏的关键一环。

④支、吊架间距要正确,安装要牢固,防止管子发生“塌腰”现象(塌腰处易积存杂物,造成管道堵塞或流水不畅)。排水管道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米,立管不大于3米。层高小于或等于4米,立管可安装一个固定件。⑤使用的管件应符合规范要求。

⑥查看施工图纸,确定堵塞位置,打开检查口或清扫口,疏通管道。必要时需要更换零件。㈢管道渗漏

⑴地下室水池、屋顶水箱等蓄水物的防水措施: ①水池采用以结构防水混凝土为主的设防,结构防水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渗漏等级不低于S8。

②所有穿过水池壁的管道均预埋防水套管。⑵地下室出外墙管防水: 所有地下室出外墙管(包括电缆穿墙等)安装之前,均配合土建预埋防水环套管,并按照《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要求做好防水防渗措施。⑶地漏防水:

①地漏口的周围与找平层之间予留宽10MM,深7MM的凹槽,并填实密封材料。②地漏口的安装高度应低于地面标高不小于2MM。

电气工程 ㈠预埋电管

⑴现象通病:穿线困难或无法穿线。⑵原因分析:杂物进入电管。⑶防治措施:

①电管敷设前检查管内有无杂物。

②电管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将管口进行有效的封堵。不应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应采用束节、木塞封口,必要时采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内管口采用镀锌铁皮封堵。③多弯及长管预穿铁丝以便穿线。㈡托盘桥架 ⑴通病现象:

①垂直弯、水平弯制作不规范,不能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②不平直、不垂直,观感质量差。③不做接地跨接或不符合规范要求。

⑵原因分析:操作不规范,工具不配套,固定不牢,托架间距太大。⑶防治措施:

①参照下表制作垂直弯和水平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型式 最小弯曲半径 多芯 单芯

控制电缆 10D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无铅包、钢铠护套裸铅包护套钢铠护套 10D15D2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20D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 铅包 30D 铅包 有铠装 15D 20D 无铠装 20D

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 20D 注:D为电缆外径

②安装桥架、线槽托架应放线施工,确保横平竖直,固定安装牢固。③桥架的接地跨接;镀锌桥架可不设跨接线,但要确保固定轴栓两侧各有不少于一颗使用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油漆桥架应用多股编制铜线压接线耳做接地跨接,接触处应将油漆清除干净。

㈢电缆敷设 ⑴通病现象:

①电缆通道不畅,堆放杂物,积水。

②用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③电缆各支持点的距离过长。

④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超过规范的规定。

⑤桥(梯)架上多根电缆排列不整,互相交叉挤压,固定不牢固。⑥不挂标志牌或标志内容不全,字迹不清晰。⑵原因分析:

①不规范施工;不及时清理施工现场。②未正确选用电缆的型号、规格。⑶防治措施:

①电缆通道应经常整理清扫,保持畅通。②三相四线制系统必须使用四芯电缆,不得使用三芯电缆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③电缆各支持点的距离按下表进行设置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

电缆种类 支持点间的距离(mm)水平敷设 垂直敷设

电力电缆 全塑型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 4008001500 100015002000 控制电缆 800 1000 ④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按托盘、桥架安装工程质量通病中的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表格的规定进行施工。

⑤桥(梯)架上的电缆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不应挤压,在下述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垂直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个2米处。

水平敷设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角、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个5~10米处。

⑥敷设电缆应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述要求: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标志牌宜统一,应防腐,挂装应牢固。㈣配电柜(箱)安装

⑴通病现象:高低压成排柜(箱)垂直度超差,表面不平齐,接缝间隙超差。⑵原因分析:柜(箱)本身几何尺寸误差大,安装过程中又未进行调整。

⑶防治措施:安装前检验柜(箱)的几何尺寸并进行适当调整,认真拼装,使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5mm/m,柜(箱)面平整度成盘排面不超过5mm,柜(箱)面接缝不超过2mm。㈤开关插座

⑴通病现象:开关、插座不水平,成排的开关高度不一致,在同一场所标高不一。⑵原因分析:暗装接线盒标高相差太大,开关、插座安装马虎,没有调整;同一场所的开关、插座预埋时没有拉等高线。⑶防治措施:

①根据土建的基准线确定预埋接线盒的高度。

②开关、插座相接安装时应调整,同一场所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㈥接地体

⑴通病现象: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够;没有按要求焊接。⑵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按规范施工,操作马虎。⑶防治措施:

①扁钢搭接长度应是宽度的2倍,焊接两长边、一短边。②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且至少两面焊接。

③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④扁钢与钢管、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外,还应由扁钢完成的弧形(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第二篇: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最终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经检查墙柱混凝土出现有烂根的情况。为确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清除混凝土一般质量缺陷。

一、原因分析:

混凝土烂根主要原因是由于漏浆而产生、在模板支设时底口封堵不严,产生烂根缺陷。

二、采取措施:

1、在楼地面施工时墙柱根部尽量用刮杠刮平、然后用木抹搓毛。搓毛过程中,轴线尽量检查误差不大于3㎜为最佳。

2、在模板支设前,应检查楼面平整度,必要时加压海绵条,海绵条放置时,一定按墨线位置放置正确,确保海绵条不准进入混凝土、模板拆除拆后立即撕掉,立模板时,必须一次上到位,否则在立模板时海绵条位置移动,影响施工质量。这种方法施工时具有一定难度、尽量不要采用。

3、在模板支设好后检查模板底口、墙柱都应仔细检查,有下口不严的应用砂浆封睹。用此种方法时,必须提前至少4小时进行,否则在浇注混凝土时,砂浆强度过低达不到封睹目的。

4、外墙配有专用 “吊梆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否则外墙底口出现缝隙时难以封堵,产生烂根现象。

三、管理办法:

1、在楼面施工时,现场管理人员对剪力墙、柱200㎜范围的平整度应全部检查,超出要求的应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2、模板支设后质检员和施工员对模板底口全部检查,杜绝烂根现象发生。

3、模板拆除后,发现烂根现象,经检查后再处理,否则不能私自处理。

四、处理措施:

1、面积较小的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前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土、浮渣或松散层人工清凿,用水冲洗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净;然后用同标号减石子砂浆抹平,抹浆初凝后用塑料布包裹并洒水养护。

2、较大面积的露石混凝土,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部位的混凝土和个别的突出的混凝土骨料,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洗混凝土表面,再用比原来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减石子混凝土挤打填补,仔细捣实抹光,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初凝后洒水养护。

下载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