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工作流技术和B/S结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
摘 要: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管理的OA系统模型,并用Petri网描述了公文审批的工作流程,论述了采用基于B/S结构体系的优势,最后实现了OA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的观念认为:办公实际上是在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分类、传递及处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协调,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办公要想得到好的整体效果其难度日益增加[1]。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要处理信息的巨量化;二是难以表述这些巨量化信息变化的快节奏;三是在这种形势下还要求更高的处理速度,有时甚至要求“即时”处理;四是各工作岗位及工作部门之间信息交接量与交接速度的上升;五是部门之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得工作流程发生变化。这就对现代OA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通过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不断改进OA系统,依次来提高机关办公的整体效果,并使得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着重于提供办公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传递、监控功能,从而提高政府的管理、决策水平和手段,规范并大力提高政府部门整体运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
本文对OA系统的工作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批文工作流程进行Petri网分析,同时结合Web技术研究OA的B/S结构,将研究结果运用于OA系统的开发和解决上述问题。实例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OA系统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是指整体或部分的业务过程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它由一系列趋同于同一目标的活动组成,并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同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工作流管理(WorkflowManagement)是工作流中活动的协商、控制和通信。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是管理工作流流程的一系列软件,包括定义、测试、分析、仿真、集成、使能、监控、跟踪等内容[2]。近年来,由于WFMS可以作为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平台[3],因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作为OA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工作流技术可以为提高综合办公能力、层次组织管理以及协作的多样性等提供先进的手段。运用工作流技术,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工作流建模是工作流技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定义,利用操作、事件、触发条件等过程因素,构造工作流模型,从而实现对现实流程的关系抽象[4]。在这一工作流建模过程中,只有保证工作流模型和系统目标同构,才能完全发挥工作流模型对过程开展的指导作用。图1为OA系统的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系统中主要部件和数据的作用如下:
(1)过程定义工具被用来创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业务过程描述。它可以是形式化的过程定义语言或对象关系模型,也可以是简单地规定用户间信息传输的一组路由命令。
(2)过程定义为实现某工作目标而要完成的一系列步骤的描述。它包含了所有使业务过程能被工作流执行服务执行的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起始和终止条件、各个组成活动、活动调度规则、各业务的参与和需要做的工作、相关应用次序和数据的调用信息等。过程由活动和相关数据组成。
(3)活动是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活动可以是程序活动或过程活动,活动通过分配给能够执行活动的用户执行。
(4)数据流是活动中间交换信息和映射。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使用这些数据确定工作流实例的状态转移,例如过程调度决策数据、活动间的传输数据等。工作流相关数据既可以被工作流引擎使用,也可以被应用程序调用。
(5)控制流是活动间的执行顺序,包含被工作流执行服务(WES)和引擎管理的系统数据,例如工作流实例的状态信息、每一活动的状态信息等。
(6)工作流引擎负责解释过程定义,并进行过程实例化和过程执行控制、任务调动、日志维护、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应用程序、提供监督和管理功能等,还提供与工作流参与者之间的接口。
在OA系统的办公业务流程中,公文的审批和会议管理工作等都可以作为较典型的工作流过程实例。工作流Petri网的描述
Petri网是当代德国数学家C.A.Petri定义的一种通用模型,用以描述存在于条件与事件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可用图形表示的组合模型,具有直观、易懂和易用的特点,很适合工作流的表达。工作流是由一组相关活动构成,活动是完成一项任务所要进行的多个操作的统称[5]。各个相应的部门所完成的活动就称之为任务,每项任务包括任务的内容、任务的状态、任务的执行结果。
Petri网中控制流极为重要,它控制流程的走向。控制流的结构分为顺序结构、并行结构、或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如图2所示。
对OA系统中的公文审批流程采用图3表示。它有公文起草、公文校核、公文审批、公文修改、公文核发、公文打印、公文分发和归档等组成,能够满足公文审批的需求。对应各个过程有公文撰写员、校核员、审批会签人员、核发员、打印员和分发归档员等人员岗位。对该流程可以进行Petri网的描述(见图4)。先定义位置N用圆表示,跃迁M用矩形表示。
N1代表公文撰写员,N2~N7分别表示校核员、审批会签人员、核发员、打印员和分发归档员等;而M1~M8分别代表公文起草、公文校核、公文审批、公文修改、公文核发、公文打印、公文分发和归档等,其中M3和M7表示审批会签人员。N0表示公文归档处理。
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和审批权限决定工作列表,和审批有关的操作主要提交审批申请、同意和不同意等,以此决定公文的数据流向。采用这种工作流的设计思想,可以体
现办公的自动化和高效率,也可以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OA系统的B/S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应用系统软件来说,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没有一个合适的体系结构而要有一个成功的软件几乎是不可想像的[6]。不同类型的系统需要不同的结构体系,系统的设计往往很大程度取决于体系结构的选择。本文采用基于B/S网络结构体系,来开发OA系统。图5显示系统的B/S体系结构。B/S结构将OA系统中的三要素(数据、功能、行为)分离,形成前端客户层,负责可移植的逻辑表达;中间的应用层,允许用户通过将其与设计应用隔离而共享和控制业务逻辑;后端的设计隔离和服务层,提供对专门数据服务的访问,处理客户端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与C/S结构体系相比,其优点在于:
(1)不必开发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在用户端不需要增加任何代码,用户只需使用现行的浏览器,其操作十分方便,简单易学,界面统一,降低了用户学习新知识的难度,用户易于接受,这样既节省了开发时间,也减少了系统出错的可能性,降低了维护费用。
(2)网络应用系统跨平台,兼容性好,保护原有的软硬件设施,原来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都可以很容易地加以利用,可以使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效益。
(3)技术上相对成熟,投入费用少,系统维护简便,简单易用,见效快,回报率高。应用Web技术,OA系统只需在服务器上集中实现和配置的维护、管理,大大降低了用户用于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的难度和费用,使办公自动化更加容易实施,用户投资风险小。
(4)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并可进行扩展。
(5)软件移植容易,并可以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另外,B/S层次分离的优势体现在界面风格统一为浏览器,并具有统一的语言格式、统一的传输协议,系统管理简单,能够优化资源,可支持异种数据库和方便信息发布等。OA系统的功能简介
OA系统作为现代化的办公系统,不仅要有办公事务处理的功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办公业务的管理功能(如对公文流转的支持等),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等诸多功能,以增强OA系统办公处理能力。
OA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模块:日程安排、备忘提醒、公告板、自我工作、项目管理、客户管理、人力资源、办公用品管理等,支撑模块有资源库、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等。各个模块定位明确,相互依赖。其核心为两大模块:自我工作和项目管理。自我工作模块实际依托的是工作流技术,是工作流技术的具体体现,它针对办公的业务流程,详细的记录和反映整个工作全部过程。整个OA系统的功能结构见图6。
OA系统的各个模块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组合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
公文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撰写、收文、发文、传阅和归档,可对文件的会签和审批过程进行跟踪、全程催办和统计;个人信息管理包括日常安排、重要提醒和提供邮件服务等,帮助安排和处理个人事务和日常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及时提醒个人重要事务,如参加会议、重要约会时间等,它具备电子秘书的功能,使自己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项目管理模块可以进行多重任务的规划和设立,进行项目管理的多种管理工作,如项目的交流、项目的预算、费用的统计,对项目工作的进展进行跟踪管理,并具备进行项目协调的功能,可以对项目参与者进行管理,发挥团队作用;自我工作模块主要基于工作流技术来完成工作的全过程,从一项工作的确立,涉及各个工作步骤流转直到工作结束的整个过程,它可以选择下一步工作的接管人,添加必要的工作附件,办理人员可以查看工作附件,并填写自己的办公意见等;会议管理主要组织制订与审批会议计划、预定会议室、确定参加人员和安排、发送会议通知,以及记录会议纪要;公共信息具有提供公告栏、综合信息、人员外出、电子讨论和信息快报等功能;人力资源模块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了解掌握关于员工的多种信息、编排员工培训计划,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人事档案管理和政策法规文件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授权用户登录系统,设置账号和权限等,系统管理主要功能管理员对系统栏目编辑,选择公文流转部门,设置用户LOGO,还可运行其他Web应用程序等;资源库模块提供各种文档资料,供用户查询和阅读,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常用文档可以收入自己的文件夹,但文件分机密等级,查阅、修改等均根据权限确定。
为了实现OA系统的多项功能和维护数据流,需进行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开发,首先必须建立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系统平台配置要求:
服务器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网络协议TCP/IP,Web服务器MicrosoftIIS5.0,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Server 2000。
客户端:Microsoft windows 98中文版或Microsoft workstation4.0、IE5.0中文版。
开发工具:ASP4.0、Microsoft VisualInterDev 6.0和Macromedia Dreamweaver UltraDev 4等。结 语
本文研究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和采用B/S结构的OA系统,能够将办公等诸多项工作集成在一起,通过Internet/Intranet进行办公业务处理,提供数字化办公环境。采用SQLServer 2000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设计开发了OA系统。系统提供规范、灵活的办公流程管理,具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并已得到实际应用。科学化的管理需要依靠现代化的办公工具,智能化决策、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趋势,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在现代化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 侗,胡奖荣.办公理论与协同OA的模型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15(1):35-41.
[2] KimY,Kang S,KimD,etal.WW-FLOW:Web-based workflowmanagement withruntime encapsulation[J].IEEEInternet Comput-er,2002,4(3):55-64.
[3] 尹建伟,陈 刚,董金祥.柔性工作流动态行为建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14(10):1-7. [4] LIUK,ONGT.Amodeling approachfor handling business rules and exception[J].The ComputerJournal,1999,42(3):206-223.
[5] 谭支鹏.工作流技术在MIS系统设计中的Petri网分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2):192-194. [6] 张友生,陈松乔.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3):138-140.
第二篇:工作流技术论文:高校分布式协同办公系统研究与实现
工作流技术论文:高校分布式协同办公系统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分布式协同办公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网络互连基础上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通过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与发布,其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缩减劳动强度,以及减少重复的劳动。它重点强调人好人和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及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时至今日,分布式协同办公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综合学科,其中涉及了诸多领域的学科内容,它正成为现代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本系统采用了“一校各地”的分布式异地协同的办公方式。总体上的框架是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基于Domino Notes群件技术,综合ASP.NET、XML进行开发。系统运行的服务器平台是Windows 2003 Server,软件平台是IBM Lotus Domino/Notes 8.0,数据库存储管理平台是Lotus Notes数据库。本文对分布式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工作流相关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给出了系统部署、实施和项目管理等相关内容的说明。本文研究与设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成后将能够满足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学校教职员工的办公需求,针对学校“一校各地”的工作模式特点,加强了总校与各地分校之间、教职员工同部门之间、部门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并同时实现了将散落在个人和部门的信息进行集中的管理,有效利用。这不仅替代了原有的人工业务协作模式,提高了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更加使得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在教
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英文摘要】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office system is the use of effective resources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release, improve personal work efficiency and narrow labor intensity, the decrease of the repeated labor purpose is based on an advanced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based on 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s.It emphasizes man and the good people, between departments and divisions between, between enterprise’s work together, and each other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It is a science is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involved in many areas of disciplines, is now a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an extremely active field.This thesis of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i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ianji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is “a school around” office demand to specifically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set of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office system.The system through provide powerfu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workflow automation, document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internal resources sharing, by function, strengthen total school mass with the regional branch, between staff with between departments, departments with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will be scattered in the personal and
department for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ffective use,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labor.This system uses a “one university of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around” office way.The overall frame is B/S(browser/server)structure, based on the Domino Notes of groupware, comprehensive asp.net, XML development.Of the system operation Server platform is Windows 2000 Server, software platform is IBM Lotus Domino/Notes 6.5, data inventory store management platform is Lotus Notes database.【关键词】工作流技术 办公自动化 协同工作平台
【英文关键词】Workflow technology Office automation Collaborative working platform 【目录】高校分布式协同办公系统研究与实现4-5Abstract5
第一章 绪论9-14
摘要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状10-1210-12结构13-14
1.2 国内外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的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组织
2.1 工作流
2.1.2 2.2.1 2.2.3 工2.4 工作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12-13
第二章 工作流技术介绍14-24
2.1.1 工作流的各种定义15
2.2 模型16-22技术的概念14-16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15-16工作流元模型16-17作流接口类型18-22
2.2.2 过程建模17-182.3 工作流管理系统22
流系统中的业务过程描述及其分析22-2323-2424-2529-3029-303030-31设目标31计31-32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24-313.2 系统功能需求25-293.3.1 性能需求293.4 系统实施需求303.4.2 运行环境约束30
2.5 本章小结3.1 系统业务需求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3.3.2 质量需求3.4.1 开发环境约束3.5 本章小结
4.1 系统建第四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31-534.2 系统设计原则31
4.3 系统网络架构设
4.4.1 办4.4 分布式工作流模型设计32-35公自动化OA 系统工作流程32-33型规划与设计33-34总体架构设计35-36系统逻辑结构36系统界面设计38-4338-3939-434344-45
4.4.2 分布式工作流系统模
4.5 4.5.2 4.7
4.4.3 工作流流程设计34-354.5.1 系统技术架构35-364.6 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36-384.7.1 系统界面设计原则
4.7.3 个人办公界面4.7.2 界面划分394.7.4 子系统专用界面434.9 数据库设计43-50
4.8 系统安全性设计
4.9.1 主要E-R 图
4.10 数据集成接第五章 办公系统
5.2 系5.2.2 4.9.2 系统主要数据表45-50
4.11 本章小结51-53口设计50-51的实现与测试53-80统功能实现54-72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53-545.2.1 系统主要界面54-6161-72
5.3 ASP.NET 安全机制实现
72-7575-7878-7980-825.4 系统测试75-795.4.2 系统性能测试785.5 本章小结79-806.1 系统开发总结805.4.1 系统功能性测试
5.4.3 系统测试总结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 前景展望80-82致谢
82-83
参考文献
83-86
第三篇:浅谈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中对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中对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摘要:
90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机关与企业的各种信息开始出现一种异构、分布的趋势,这便对办公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流技术的问世使人们对办公自动化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介绍了概括了工作流技术以及其发展,旨在讨论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作流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发展
所谓办公自动化即:Office Automation,其简称为OA,它是计算机网络功能与现代化办公的合成体,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特有的交换式网络应用,可以使工作人员进行跨地、异时的协同工作,这使得信息传递与交流更为方便、快捷,使办公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办公自动化是目前信息化社会的一种新技术产物,更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活跃且具有很强前景的技术应用领域。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使得企业十分渴求一种更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处理业务流程,工作流技术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当中。
一、工作流技术的概述及其发展
工作流(Workflow)乃是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是针对平常办公活动中固有程序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其概念源自自动化办公范畴与生产部门,主要指的是企业业务流程中活动以及活动之间变化的一个过程,表现在具有协同办公性质的工作当中,对信息、文档文本或者任务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传递、操作。概括起来说就是一种对工作进行合理衔接、处理的工作流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办公工作流系统便已经初具形态,当时PC机还没有被用来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很多公司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业务文档传递系统,这些系统皆是在大型或小型机器上运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日常工作的自动化,这种现象可以看做是工作流的初步发展。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IBM、FileNet等公司开始着力研究发展工作流技术,他们将文档、图像扫描以及结构化路由和实例跟踪等功能进行合理的结合,并针对不同的业务开发相应的业务处理软件,这便形成了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办公工作流的一个新的突破,但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还不够成熟,此系统也仅仅是用来处理简单的日常工作。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作流技术的标准化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诞生,这标志着工作流在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中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此同时更多的新的技术被整合进来,数据库、E-mail、文件系统等等都被采纳进工作流管理系统当中,这使得工作流技术成为提高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简化信息环境和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首选的必要工具。随后开发人员又将各种不断推出的相关新技术与其进行结合,如此更能满足不同企业、部门的不同工作需求。
二、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一)工作流技术应用
实现内部文件的传递与信息共享,并对办公过程当中某个业务环节进行独立操作,且能将办公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有效的链接起来,使得一个业务环节被处理之后自动的转入到下一个业务环节当中继续进行操作,是办公自动化的主要目的,而这也是工作流技术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
规则(Rules)、路由(Router)以及任务(Roles)是工作流技术应当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三者英文名称的开头字母我们一般也称其为工作流技术中的3R原则。
规则:包括流向控制条件和异常处理情况,对信息的路由和路由隶属进行定义。
路由:对对象和其传递时所要经历的路劲进行定义。任务:对工作流面向的某种事物、状态或某一工作组的具体操作进行定义。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事务例如编辑、查询、不同工作组之间的协同等等,来进行与之相对的响应,任何变化、操作均要以3R为基本原则来进行约束,如此方能建立起以处理事务为目的的工作流,从而实现对动态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二)工作流系统的应用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即:WFMS),其系统的核心就是工作流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作
用,它可以任意的在不同的工作流引擎上运行,这些引擎对工作过程进行定义,与工作流的参与者(人与软件)进行相互作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种实现工作任务进程间协调以及协作处理的软件系统,它是应用于分布式环境之中的。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当中,工作流管理系统以其自身独特的结构体系来完成业务流程所要实现的自动化目的。其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办公自动化的关键在于对工作流的设计,工作流可对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其直接影响着工作流程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自动化效率。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处理周期。
2、有效的对传统工作方式中因随意而造成的业务流程混乱以及人为因素造
成的原则性错误进行避免,充分提高工作质量。
3、有效的增强了业务更环节的处理、协作能力,从而使得业务运作更为流
畅,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有效的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分析手段。
工作流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为企业之经营过程提供了一个从管理到运行、分析的完整框架,因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能力以及经济效益,但从目前实际应用来看,工作流的能力还远远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准,仍需要工作流研究人员不断的努力、研制,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相关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涌现,工作流必将获得比现今更为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文东.基于PDM的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9(12).[2] 宋洪英.工作流技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2008(2).[3] 张琪.工作流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4] 刘志明.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湖南大学:教育技术学,2009(1).[5] 董齐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系统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09(8).
第四篇:液压缸的主要零件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
3.5.4确定液压泵的参数
1.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pPp1p
Pa
(3-5)
式中p1——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根据
FFwp1A1p2A(3-6)
m可以求出p1F0.2A270MPa A1p——从液压泵出口到液压缸入口总的管路损失。初算可按经验数据选取:管路简单、流速不大的取0.2~0.5MPa;管路复杂,并且进油口有调速阀的,取0.5~1.5 MPa。这里取0.5MPa。
即pP700.570.5MPa 2.确定液压泵的流量QP
QPKQmax
m3/s
(3-7)
K——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1.1~1.3,这里取1.2 Qmax——液压缸的最大流量,对于采用节流调速方式的系统,还需要加上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一般取0.5104m3/s
在前面已经初步选定车辆被顶起的速度变化量v0.16m/s,那么设定车辆被顶起的最大速度vy0.16m/s,则活塞的运动速度:
a2l22alcos2sin()vvy
(3-8)
2lcosv00.22vy=0.04m/s(这是在车辆刚刚起升状态时,5)
Q2v0A120.047.851036.28104m3/s
所以QPKQmax1.2(6.281040.5104)8.14104m3/s 3.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根据以上求得的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和流量,依据系统中初步选定的液压
泵,从手册中选择相应的液压泵产品。为了使液压泵相比于最大工作压力有一定的额外压力储备,所选泵的额定压力一般要比最大工作压力大25~60%。
查找液压缸设计手册P37-135选择CB-FA型齿轮泵,其参数如下表
4.确定液压泵的驱动功率
在工作中,如果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相对比较恒定,则
PpPQPkW
(3-9)103P其中P——液压泵的总效率,参考下表选择P=0.7
pPQP15.88.14104则P318.4kW,据此可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310P100.73.5.5管道尺寸的确定
钢管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并且价格低廉,有助于减少设备成本,但安装时需要弯曲半径不能太小,一般用于装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里采用钢管连接。
管道内径计算
d式中
4Qm/s
m
(3-10)vQ——通过管道内的流量m3/s
v——管道内允许流速 m/s,推荐取值如下:
允许流速推荐值
取v吸0.8m/s,v压4m/s, v回2m/s.分别应用上述公式得d吸20.2mm,d压10.7mm,d回15.2mm。根据钢管内径按标准系列选取相应的直径钢管。经过圆整后分别选取d吸20mm,d压10.7mm, d回15mm。对应钢管壁厚1.6mm。3.5.6本系统油箱容量的确定
在确定液压系统油箱尺寸时,首先要满足系统供油的需求,然后保证执行元件即使在全部排油工况时,油箱也不能溢出,与此同时应满足系统处于最大可能充满油工况时,油箱的油位也不能低于最低限度。初设计时,按经验公式
VaQV4QP(m3)
(3-11)
选取。
式中QV——液压泵每分钟排出压力油的容积
a——经验系数,按下表取 a=4:
3.6液压缸的主要零件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
3.6.1缸体
1.缸体端部联接模式
采用简单的焊接形式,其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应用广泛。但是缸体被焊接后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内径不易加工。所以在加工时应小心注意。主要用于柱塞式液压缸。
2.缸体的材料(45号钢)
液压缸缸体一般有20、35、45号无缝钢管三种材料。20号钢的机械性能略低,而且不能调质,使用比较少;35号钢焊接性能比较好,一般用于缸筒与缸
底、缸头、管接头或者耳轴等需要焊接的情况下,粗加工后调质;一般情况下,液压缸缸体均可采用45号钢,并应调质到241~285HB。
液压缸缸体毛坯可采用锻钢,铸铁或铸铁件。铸钢可采用ZG35B等材料,铸铁可采用HT200~HT350之间的铸铁或者球墨铸铁。特殊情况可采用铝合金等材料。
3.缸体的技术要求
1)缸体内径D的圆度公差值可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圆柱度公差值应按8级精度选取。
2)缸体内径采用H8、H9配合。表面粗糙度:当活塞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时,Ra为0.1~0.4m,当活塞采用活塞环密封时,Ra为0.2~0.4m。且均需衍磨。
3)当缸体与缸头采用螺纹联接时,螺纹应取为6级精度的公制螺纹 4)缸体端面T的垂直度公差可按7级精度选取。
5)当缸体带有耳环或销轴时,孔径或轴径的中心线对缸体内孔轴线的垂直公差值应按9级精度选取。
6)为了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缸体内表面应镀以厚度为30~40m的铬层,镀后进行衍磨或抛光。
3.6.2活塞
1.活塞与活塞杆的联接型式见下表
表3-4活塞与活塞杆的联接型式表
这里采用螺纹联接。
2.活塞与缸体的密封结构,随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环境温度、介质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密封结构见下表
表3-5活塞与缸体的密封结构适用范围表
结合本设计所需要求,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比较合适。3.活塞的材料
液压缸常用的活塞材料为耐磨铸铁、灰铸铁(HT300、HT350)、钢及铝合金等,这里根据设计要求采用45号钢。
4.活塞的技术要求
1)活塞外径D对内孔D1的径向跳动公差值,按7、8级精度选取。2)端面T对内孔D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值,应按7级精度选取。3)外径D的圆柱度公差值,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画图 3.6.3活塞杆
1.端部结构
活塞杆的端部结构可分为内螺纹、外螺纹、单耳环、双耳环、球头、柱销等多种形式。根据本设计液压缸的结构,为了便于活塞杆的拆卸和维护,可选用内螺纹结构外接单耳环。
2.端部尺寸
根据内螺纹联接简图,按照活塞杆的设计要求,选用直径螺距-螺纹长=KKtA33245。
第五篇:技师和高级技师技术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附件6:
技师和高级技师技术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申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考评必须在专业技术理论、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提交1篇技术论文(可未发表),参加论文评审、答辩。
技师和高级技师技术论文就是应用专业知识,对某个技术问题,用说理和议论的方式加以总结和提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的文章。目的是把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技术成果加以总结和提高,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进行交流和推广,再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它一般属于专题性、应用性的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更不是一般的自我鉴定或者意识形态上的思想汇报。
申报技师提交的论文一般要求3000字,申报高级技师4000字左右,一律用A4纸规格打印。其结构和写作要求如下:
一、标题
论文的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用最简洁、最准确的的语言表示,使人一目了然。并且引人入胜,看标题就可知道该论文要说明什么问题。
二、作者署名
论文要署名和标出作者单位。作者有多名的论文,每个作者姓名的下方,用括号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一般申报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的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不提倡多人合作。
三、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概要,它是全文的高度“浓缩”,是全文基本思想的缩影,作为论文的简要介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摘要一般以250字为宜。
四、关键词
关键词又称主题词,它是论文中出现的最能代表论文中心内容特征、具有实质意义并起关键作用的词或词组,可从论文题目或论文内容中选取,1篇论文可选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排列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书写。
五、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绪论,是论文的引子,写在正文部分之前,说明从事该项技术实践的原因,主要说明撰写论文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为正文的论述奠定基础并引出正文。前言必须简短精练,一般为100-200字。
六、正文
(一)正文撰写要求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2.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3.态度端正,实事求是;
4.阐述清楚,层次分明。
(二)正文内容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论文篇幅的绝大部分,它反映该论文所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论文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创造才能的体现。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3.结果与分析。
七、结束语
结束语一般包括结论和建议两部分。结论是全文的总结,是整个项目的总判断、总评价,是研究结果必然的逻辑发展。写作时要十分严谨,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果,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如实说明,不夸大、不缩小、不想当然,要恰如其分。语言要准确、鲜明,不能用“大概”、“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词语。建议部分主要是提出今后的设想、改进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可能性等。
八、致谢
主要是感谢对你写作论文有帮助的人,如论文审阅,论文编写指导,提供各种资料、数据等人员都应给以感谢。其格式为“×××对本文的修改(或其他)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九、参考文献
凡文中引用他人论文、报告、总结中的观点、材料、数据和成果等,都应按出现先后顺序标明数码,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作者姓名、题目、刊物(书)名称、出版单位、初版年月等。
十、附录
附录是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有的论文写好后,又有新的资料需要补充,也可在附录中附上。
以上是对技师和高级技师论文共性的要求,根据不同工种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有些地方可精简些,有些项目可以合并,以便达到反映作者在本工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