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醉过程意外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与控制指标
麻醉过程意外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与控制指标
一、麻醉过程意外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科各项工作制度》;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4、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6、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病人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7、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8、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9、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10、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现场。
二、麻醉过程意外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一)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咪达唑仑等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支持循环功能。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二)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3、快速补充血容量。
4、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和心律的稳定。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三)脊麻后头痛
1、去枕平卧
2、对症治疗:口服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3、静脉输注0.45%低渗盐水1L/d,鼓励病人多饮水或含咖啡因成份的饮料。
4、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250—500mg。
5、严重者或用上述效果不明显,可用硬膜外腔填塞法,即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自体血。
(四)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
尽早行硬膜外腔穿刺抽出血液,必要时行椎板切开血肿清除。
(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
1、全身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如发热而需降温,头痛用止痛药等
3、局部脓肿则需引流
(六)神经、脊髓损伤
1、退出穿刺针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2、辅助应用神经营养药。
3、进行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并发症
1、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①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上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②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③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①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②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③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
①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②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③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④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综合
①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②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③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④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⑤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①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②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③吸出胃内气体。
6、心跳停止
按心肺脑复苏进行处理。
三、麻醉并发症的控制指标
ASA分级标准
第一级: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围手术期死亡率0.06%-0.08% 第二级: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围手术期死亡率0.27%0.40% 第三级:并存病情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围手术期死亡率1.82%-4.30% 第四级: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围手术期死亡率7.80%-23.0% 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9.40%-50.7% 一、二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三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四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即使术前准备充分,围手术期死亡率仍很高。五级为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不宜行择期手术。
第二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会制度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会制度
1.当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病例后,质控小组应积极组织全科进行讨论。2.对所选择的麻醉方式、用药、麻醉操作是否恰当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意外和并发症发生后处理效果进行评估。3.将病案讨论详细情况应如实记录在册,与麻醉记录单一并保存。4.必要时将科室讨论结果向医务科和主管部门报告备案。5.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同院方一起如实告知讨论结果。6.严重的麻醉意外、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应在24小时内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并在1周内进行全科讨论,并且形成文字技术讨论结果,同麻醉记录单一并封存,不得修改、伪造,供病人家属等随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