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荣隆中学新建学校食堂预验收质量评述
荣隆镇初级中学新建学生宿舍楼工程
竣工验收监理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
项目名称:荣隆中学新建学校食堂工程 建设地点:荣隆中学内 建设单位:荣隆中学校方
勘察单位:重庆中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仁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正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监督单位:荣昌县工程质量监督站
项目组成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筑总面积563.42平方米。为二层学校食堂,基础为人工挖孔桩,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类别为三类,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乙类,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基础由15根人工挖孔桩及地梁组成,桩孔直径为800,嵌入中风化泥岩层800,设计地基抗压标准值为9.86map。
二、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
2、《建设监理合同》及《施工合同》;
3、《建筑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和有关施工图集;
4、建筑工程相关规范和重庆市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文件。
三、工程质量控制:
1、材料:本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进行见证取
样送检,合格后准许使用于指定部位。
2、隐蔽工程:本工程所涉及的隐蔽工程,都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参建各方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合格。
3、各单位工程的基础、主体等分部工程均进行了验收,均达到设计图纸及合同要求。
4、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均已完成。
四、工程安全控制:
1、本工程严格按已审批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安全事故。
2、进场工人均已按要求进行三级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3、特种作业人员均已持证上岗。
五、工程资料控制:
1、本工程隐蔽验收所涉及的资料齐全。
2、所有送检资料均真实有效。
六、预验收问题整改情况:
1、预验收时提出的问题,施工单位均已按相关要求整改完成。
六、验收意见:
综上所述:本工程已达到竣工验收条件,我部同意施工单位竣工验收申请,请相关参建单位及质监部门验收。
重庆市正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荣昌县荣隆中学新建学校食堂工程监理部
2015年01月27日
第二篇:装饰工程预验收质量自评报告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门急诊大楼内外装饰工程
施工单位:重庆中港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
期:竣 工 预 验 收 质 量 自 评 报 告
2018年7月25日
1、施工前质量控制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熟悉图纸及施工规范,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加强人员培训,对分项工程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加强质量预控,避免工程返工造成资源浪费。
2、材料选购
本工程材料均由甲方指定品牌,乙方采购。对工程中所用的材料进场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所有材料均经过建设监理单位认质后方准使用。
3、严格检查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班组对每道工序进行自检并且填写自检报告,然后上报项目部质检员验收,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七、分部分项评定
本工程分部工程包括装饰装修工程、照明安装工程、室外幕墙等。分部、分项工程评定:合格。
八、观感质量验收
经自查,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3分部,观感质量综合评价好。
九、安全文明施工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公司颁布的工程管理手册,对施工现场实行文明标准化管理。本工程施工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被涪陵区建委安监站评定为优良工程。
第三篇:建设工程竣工质量预验收整改反馈报告
湘潭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建设工程竣工质量预验收整改反馈报告
编号: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检测单位:
我监督室于年月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质量预验收监督,各相关责任主体对预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经我监督室复查,已经达到有关要求,该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的基本条件。
监督室主任(签字):
监督室成员(签字):
年月日
第四篇:20141112074313_华晟荣《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考核办法(试行)》定稿
山西华晟荣煤矿有限公司 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考核办法
(试 行)
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继续巩固质量标准化成果,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根据《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职责
(一)为明确责任主体,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下称标准化)全方位达标,特成立领导组。
组 长:王治中 常务副组长:张 健
副 组 长:李云芳、冯泽斌、孙立亚、张永红、段小四 成 员:各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
领导组全面负责矿井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安排部署,确保上级有关部门检查验收评级达标。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标准化中心,办公室主任由质量标准化中心主任兼任,负责协调组织矿标准化实施、考核验收、日常监管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
1、质量标准化中心
(1)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矿井标准化验收、考核、评比等制度的制定工作。(3)负责监督、检查各专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及时协调解决全矿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4)负责收集、统计、汇总各专业标准化检查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定期归档。
(6)负责质量标准化中图牌版等标准化材料计划的审批工作。
(7)负责组织标准化专业会议等工作。
2、安全科
负责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专业、职工岗位作业标准化标准的制定、修改等日常管理工作。
3、生产技术科
负责采煤、掘进、地测防治水专业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4、机电科
负责机电专业等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5、通风科
负责“一通三防”专业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6、调度室
负责全矿信息调度、井上下运输、组织应急救援的实施等标准化专业日常管理工作。
7、总工办
负责质量标准化中图纸、环保资料等日常管理工作。
8、信息科
(1)负责一通三防专业中的监测监控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信息调度专业中的调度信息化管理专业的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9、办公室
负责地面实施标准化专业日常管理工作。
10、人事劳资科
负责职业卫生标准化专业及职工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11、供应科
负责质量标准化专业中设备设施等材料的供应及日常管理工作。
12、保卫科
负责地面消防管理制度及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以上各科室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出各自科室的岗位管理标准化标准,办公室制定矿井上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科制定井下职工日常行为规范。
二、考核对象及考核标准
(一)考核对象
1、科室: 安全科、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通风科、信息
科、总工办、办公室、供应科、人事劳资科、保卫科。
2、队组:综采队、综掘队、炮掘队、机电队、机运一队、机运二队、通风队、安全调度、监测监控队、后勤队。
3、未列入上述考核范围内的其他单位,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实施适时考评,纳入月度绩效工资考核。
(二)考核标准
执行全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三、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管理办法
(一)验收制度
1、质量标准化中心每月下旬对安全生产系统井巷工程质量及井上、下十一个专业以静态形式全面检查一次,评分结果在月底进行全矿通报。
2、每月质量检查组成员要以动态形式不定期深入井上下,共同参与对检查专业各地点各环节的安全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3、质量标准化中心主任任检查组组长,成员由各科室科长(副科长)、各专业负责人、队长(技术员)担任。
(二)验收方式及要求
1、队组验收方式
每月以动态检查验收和静态检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百分制考核,各占当月考核得分权重的50%。(1)动态检查验收
质量标准化中心采取抽查方式,对每个单位检查验收一次,每月上旬组织进行,检查时不通知被考核单位。(2)静态检查验收
质量标准化中心对每个单位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验收,井下检查验收时间为每月第三个星期
一、地面检查验收时间为每月第三个星期三,检查时间如有变更调度会上另行通知,被考核单位负责人必须参加(特殊情况可指派副职)。
2、科室检查验收方式
质量标准化办公室每月对考核范围内的各职能科室所负责的业务工作进行一次静态检查验收,实行百分制考核。检查验收具体时间在调度会上公布,被考核单位负责人必须参加。
3、要求
(1)验收人员要熟知验收标准,带好验收表格、卷尺等验收工器具进行验收。
(2)检查采用均匀随机抽点的办法,采掘工作面的验收点一般不少于5个。
(3)现场要严格按验收标准进行验收评分,不得弄虚作假,做到“谁检查、谁评分、谁签字、谁负责”。
(4)验收检查出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检单位。(5)检查的原始记录质量标准化中心要归档保存,质量标准化中心汇总各专业的存在问题,及时送达矿长及分管矿长审阅,并按要求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6)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进行回查,对没有按时改正的要追查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罚。
四、评分定级
(一)每次检查结束,由质量标准化中心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依据《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及全矿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打分定级。
一级:检查考核得分90分及以上,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安全管理专业不低于90分,其它4个专业不低于80分。
(二)月度考核得分计算方式
队组:月度考核得分=当月动态检查验收得分×50%+当月静态检查验收得分×50%-当月扣分+当月加分。
科室:依据评分表实行百分制考核。
(三)科队组月度考核扣分、加分项目
1、扣分项目
(1)各类隐患排查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当月标准化考核,对排查各类隐患未按规定时间整改的,每条问题根据其安全等级扣责任单位当月考核得分。
对一般隐患未按期整改处理的,扣月度考核得分0.5分。对严重隐患未按期整改处理的,扣月度考核得分2分。对重大隐患未按期整改处理的,扣月度考核得分5分。(2)各类人身事故纳入当月标准化考核扣分项,每起事故根
据其性质扣责任单位及分管职能科室当月考核得分,以安全科事故调查报告为准。
井上下发生人身损伤事故,需休养不能上班的,扣月度考核得分3分。
发生轻伤事故,扣月度考核得分5分。
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含重伤),则取消评级资格。
(3)各类重大生产事故纳入标准化扣分项,当月如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无故停电停风等事故达到矿汇编管理制度事故认定条件的,其标准如下:
一般事故:所属专业部门,扣月度考核得分2分。重大事故:所属专业部门,扣月度考核得分10分。外围或自然灾害事故除外。
2、加分项目
(1)在生产组织管理、工艺系统、现场文明等方面有亮点做法,经单位申报,质量标准化中心现场检查验收认定,报领导组同意后可酌情加分,但分值不得超过3分。
(2)在安全质量化工作中避免企业财产遭受损失的,经单位申报,质量标准化中心现场检查验收认定,报领导组同意后可酌情加分,但分值不得超过5分。
五、考核奖惩制度
(一)月排名考核奖惩
单月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评分排名,按所属科(队)考核,第一名奖励500元,第二名奖励300元,第三名奖励200元;最后一名罚款1000元,并与所属科室挂钩,扣除所属科室当月安全绩效奖中5%的绩效工资,如最后一名专业主要责任为业务科室的扣除业务科室当月安全绩效奖中10%的绩效工资。
(二)月打分考核奖惩
对每月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评分不达80分以上的专业每次罚款500元,全部由管理人员(队长、副队长)承担,如主要责任是专业科室扣除科室当月安全绩效奖中10%的绩效工资。
(三)各专业评分如不达90分者不予奖励,但仍按上述第一条处罚,不达80分者按上述第二条处罚。
(四)最终得分根据各专业标准化完成难易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1、一类专业:通风、地测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专业;二类专业: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调度、地面设施专业。
2、专业难易系数:一类专业系数为:1.02,二类专业系数为:0.9。
3、最终得分=考评得分×难易系数。
(五)奖励或受罚科(队),要在评级表公布后3日内将奖励或受罚人员名单报至质量标准化中心。
(六)其它考核
1、对一般隐患未按期整改处理的,罚责任单位(人)50~200
元。
2、对严重隐患未按期整改处理的,罚责任单位(人)200~500元。
3、对重大隐患未按期整改处理的,罚责任单位(人)500~1000元。
六、总结上报
每月28日前(节假日顺延),由质量标准化中心将当月各专业评分和队组考核情况及奖励等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汇总上报矿长、分管副矿长审批,验收考核汇总表经矿长、分管副矿长、质量标准化中心签字后上报集团公司。
七、附则
(一)质量标准化中心于每月第一个星期四上午9:00组织召开上月标准化验收考评总结会(如遇到特殊情况另行通知),各单位正职及专业负责人参加,如有特殊原因必须请假,并委派本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
(二)质量标准化中心月度及时将标准化考核结果及处罚情况,分别报送人事劳资科、财务科进行绩效工资核算。
(三)涉及到各队组检查验收的检测工器具必须自行准备到位,并放臵在现场指定位臵,保证可靠有效,若因缺少检测工器具或工器具不能使用导致无法正常验收的,所需工器具检查验收项目视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分。
(四)各单位月度标准化考核验收结果、各队组检查问题情
况及各科室参与标准化管理活动积极性将作为年终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
(五)各个系统、工程组织移交后,移交单位将移交单报送质量标准化中心,便于界定标准化验收考核责任范围。
(六)每次验收检查问题以“五定表”形式下发至被考核单位落实整改,安全调度负责跟踪落实,对未按期整改、重复出现的问题加倍考核。
(七)各单位对标准化验收检查问题有争议时,需及时到质量标准化中心进行协商裁定,超过“五定表”下发之日三日内未说明情况的,视为认可,不再否定考核项。
(八)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零星工程作业规程(措施)经审签完成后,必须提交质量标准化中心备案,否则视为无规程(措施)作业。
(九)掘进队组当月开工的掘进工作面,掘进尺综掘超过70米、炮掘超过30米的工作面纳入当月标准化考核范围,反之则当月不纳入标准化考核,但实际进尺纳入当月计划考核范围。
(十)新安装回采工作面初采周期来压一周后方纳入月度标准化考核,其它零星安装工程试运转后纳入月度标准化考核,但现场要保证文明施工。
(十一)当月工作面停工、停产或检修等客观原因,造成月度标准化无法验收的单位,月度考核得分为同类其他队组月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值。
(十二)质量标准化中心根据标准化考核验收情况,适时对考核办法及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十三)其它未尽事项按矿汇编管理制度执行。
(十四)本办法解释权归质量标准化中心,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质量标准化中心 〇一四年九月三十日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