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汇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样例5)

时间:2019-05-15 02:4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汇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汇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

第一篇:国汇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

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

近阶段,我公司出租汽车非现场道路交通违法高多发,现公司已经高度重视此突出现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预防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公司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自我整改,确保安全行车。

一、对交通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

驾驶员交通违法现象屡见发生,表示驾驶员本身对安全意识淡薄,对于自身出现的交通违反现象并不重视,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不见得会出现更大的隐患,也觉得是小事一桩,拿点分数或者钱财消除一下就好。其次,企业对于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可能较为轻松,没有太多深刻的反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过就忘记了。再则,驾驶员们之间的沟通太少,对于因为道路交通违法现象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事情等交谈的比较少,听到少,看到少就会觉得不太重视,对于先知后果的人比较少。当然,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有差距,措施、方法、经费落实不到位,安全观念不强等原因存在,并且由于公司车辆数的增加,客观上也造成了违法总数的增加,加之新增30辆出租车驾驶员中有一半左右刚取得从业资格证不久的新手,驾龄较短,对出租行业不太熟悉,对路况也不太熟悉,赚钱心切。

二、对交通违法现象的整改意见

(一)对于交通违法现象高度发生的驾驶员进行约谈。交通违法偶尔发生或许是不经意而为之,但是屡次发生就是该驾驶员安全意识淡泊,盲目开快车、超速行驶、随意变更车道、闯红灯等违法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公司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面谈。

(二)对于违法车辆进行书面警告。公司将随时掌握详细的违法数据,对2条以上的驾驶员根据违法事实、违法程度予以整改和落实。驾驶员对待交通违法可能就是过眼云烟,此刻还想到,过一会儿就忘记了,也根本不知道本车辆到底有哪些违法现象,公司将书面告知驾驶员违章情况,并对此作出出面警告,加强他们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

(三)加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警示会议。对在此类会议上拿实际案例对驾驶员作出血的警告,在危害上、后果上加强严重性和社会负面影响,在内心上让驾驶员真正认识到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将会造成的后果和经济损失,时刻警钟长鸣、时刻遵纪守法、时刻小心谨慎。

(四)加强车辆交通违法的监管,增加安全经费的投入,一旦发现此现象仍有上升的苗头就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尽最大努力将交通违法率降低到正常比例和程度,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国汇 袁含羞

第二篇:道路交通违法现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在7月6日到20日期间我对镇西镇的周边乡村道路交通违法现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随便超车,乱闯马路,开快车等。同时有些行人也不遵守安全交通法,乱闯马路。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交通道路的安全运行,也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司机和行人没有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没有做好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修建农村道路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使农村道路延伸到了大多数农家小院,水泥路面、条石路面、碎石路面等各其特色的乡、村道路愈来愈多。仅以威远县为例,全县总公路通车里程3001公里,其中乡村公路就有2551公里,占总量的85%以上。乡村道路在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户奔小康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在交通安全方面带来了极大隐患。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发,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村道路客运安全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面临极大的挑战。分析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的因素:乡村道路的参与者驾车人、乘车人和行人大多数是农

村人口,文化水平低,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缺乏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自觉性,在使用交通方式上只管走得了,不管走得安全与否。无证驾驶机动车、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机动车不参加年检、不参加机动车强制保险,违法载客、人货混装,客运车辆严重超员,搭乘违法车辆等严重违法行为突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

患。

(二)车辆的因素:随着国家推行汽车下乡财政补贴,农民购买机动车数量

猛增,进一步加大了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与机动车增长不成比例的矛盾。乡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复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合通行。机动车车况普遍较差,其中农用三、四轮车、拖拉机、二、三轮摩托车。这些车辆结构简单、安全性能较差,再加上长期跑乡镇道路,车辆技术状况不好。由于乡村道路交通长期没有专人管理,有一部分机动车达到了报废年限标准还继续上路行驶,有的新车跑成了旧车,车主却连续几年或十几年不上户、不审验。绝大部分车辆只要能开得动,就决不停驶,“小车不倒,只管推”更谈不上车辆的定期保养和维修。

(三)路的因素:乡村道路受环境和资金的限制,一般设计等级标准较低,路面宽度都在6米以下,有的还不足4米,急弯、陡坡较多。特别是广大农村正在开展交通“大会战”新修了许多乡村公路,由于资金不足,往往只简单开辟出一条机耕道,除了少数的水泥路、条石路外,大部分是泥结碎石路面,甚至还是土路。乡村道路是群养道路,大部分的养路资金由群众集资,现在取消民工建勤收费后,实行“一事一议”集资修路,这就很难保障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到位,因此乡村道路年久失修,大部分路面较烂,坑洼不平,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也跟交通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

(四)管理因素: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没有纳入国家正规的养护部门管理,乡镇自筹、自建、自养。由于没有专门的资金和人员,使乡村道路的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由于警力不足,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放在县、省、国道上,当地乡镇政府部门又无权行使管理执法权,使乡村道路长期处于管理不到位的无序状态,这也是乡村道路违法现象突出,安全隐患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交通环境因素:乡村道路的交通条件较差、等级低,大多没有设置

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特别是在山区的道路没有挡土墙,没有防护桩,没有安全标示牌。乡村道路运输大多数是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多数是分散、零星的货物,农民进城卖菜、购物往往人货混装,严重超员,由于客运车辆不能满足农民乘车的需求,出现二、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货运车辆载人的现象。再加上乡村道路的旅客流量变化较大。农闲人多,农忙较少;“逢场”人多,“寒天”人少,这就造成客车有时严重超员,有时无人乘车的局面,客运车辆经营困难。所

以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恶劣,是造成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的原因。

为针对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和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确保乡村道路交通秩序好转,使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

遏制交通事故上升势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对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整个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基础的认识。乡村道路由于交通流量小,相对于国道、省道、县道来说交通事故较少,但从绝对数来说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占整个道路的比例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抓好了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乡村道路面宽量大,受管理警力不足的制约,对乡村道路的管理失控,交通秩序混乱,交通违法现象比较严重,这就使大多数的交通参与者养成了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不良习惯,即使在国道、省道、县道公路上行驶也不遵守交通法规,依然我行我素,致使交通事故频发。因此,把纠正交通违法行为落实在基层,把交通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培养广大交通参与者良好的交通习惯,提高交通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已经成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当务之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落实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执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 “三项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的需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五整顿,三加强”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好,为实现我国农村,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

1、成立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乡镇道路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负责开展对沿线村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经常

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

2、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对乡村道路的养护实行承包经营。把乡村道路客运经营权与道路养护义务挂钩实行有偿转让。如威远县新店镇政府将辖区内的两条

乡村客运经营权进行了有偿转让,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养护、谁负责的原则,这样既解决了农民乘车难问题,又确保了乡村道路能及时养护,为交通安

全提供了保障。

3、把乡村道路安全管理纳入村、组的乡规民约中,实行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如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的村级公路修成水泥路面后,为了确保村道公路的安全畅通,由村民委员会制定乡规民约对占用道路打场晒粮、乱堆乱放、损坏公路的行为予以禁止,并制订了相关处罚规定,使村民能自觉地维护乡村道路,确保道路

安全畅通。

4、各乡镇应尽快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办公室,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乡镇交通安全协管机制。由基层交警中队与当地乡镇签订协管责任书,明确职责,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各乡镇分管镇长、安办主任组成交通安全管理协调小组,并定期召开协调会,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当前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分析当前的交通安全状况,制定工作方案,部署整治行

动,交流管理经验。

(三)加大乡镇村民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道路交通参与

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1、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抓落实。把这项工作与其它经济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切实落实好交通安全宣传责任制,同时,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分解到镇、村、组负责人头上。要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

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乡镇宣传教育部门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之中,镇广播站要举办“道路交通安全”专题节目,定期进行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的宣传教育,及

时报道本辖区内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3、各驻乡镇交警中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加强与镇安全办的协作,制作交通事故案例图板、交通法规宣传挂图,在辖区内的村组、学校、场镇巡回宣传展览。要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经常开展对村民的安全教育,教育大家不去坐违法车辆,拒绝搭乘三、四轮车,加强沿线学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定期到学校去上交通安全教育课。

4、搞好机动车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利用每月机动车驾驶员的定期学习会,对驾驶员进行集中管理教育,重点对农村小型客车进行管理,严禁超员,严禁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要求参加交通事故第三者强制保险和旅客乘坐保险。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高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提高驾驶员自我管理,自

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进一步改善乡村道路交通环境,为确保乡村道路安全畅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建立乡村道路建设、管理、养护等工作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解决乡村道路的管理养护资金问题。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鼓励农民投资、投

劳对乡村道路进行改造,提高道路的等级标准和安全通行能力。

2、对乡村客运进行政策扶持,解决当前乡村客运经营困难的问题。乡村道路的旅客流量存在“逢场”装不完,“寒天”不够装的特点,这是乡村客运车辆经

营困难的主要问题,也是造成乡村客运车辆严重超员的客观原因之一。要妥善解

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积极探索乡村客运经营有偿转让的新路子。经营主体既可以是运输企业,又可以吸纳民营资本参与竞争,改变目前客运经营与道路建设养护脱节的现

状。

第二、对乡村道路的客运车辆应减免各种税费,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使经营业主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客运车辆的更新换代、乡村道路的改造和养护当中,从而提高乡村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对有条件的乡村道路开通农村公交客运班车。如:镇西镇在镇辖区内的乡村道路开行了区间公交客运班车,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乘车问题又有效地遏制了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确保了乡村道路交通运输

安全。

第三、各级政府可以根据乡村道路管理水平高低实行奖励性划拨公路养护资金,建立乡村道路建设的专项配套资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条件,确保乡村道路运输正常运行。

第四、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造,实行乡镇政府与公安交警部门协管机制,建立协管队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预防管理上来,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特别是基层交警中队要把整治农用三、四轮非法载客,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的行为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搞好源头管理,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第三篇:对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对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天润

随着市场化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处于转型时期的土地政策也在发生着变化,土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了主导位臵。观察当前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呈现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加强执法监察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监察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针对近几年发生在我县的土地违法占用现象,试作如下分析探讨:

一、违法用地案件的类型及其动向

(一)违法用地由过去的私搭乱建 为主,逐步转向大型项目违法用地。过去,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类型,大多为农村村民违反村镇规划,违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城乡结合部居民依靠地理优势违法占用土地建房经商及违法占用土地建一些 预制厂、石子场之类。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乡镇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上马,小城镇建设搞的如火如荼,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 企业和小城镇建设项目未批先占、私自圈占等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不少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还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造成了新的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秩序。另外,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修建县、乡公路过程中非法占用土地现象也比较严重。

(二)违法占地发案率下降,宗地面积增大。由于近几年执法监察工作的细致深入,群众的依法用地意识有所增强,土地违法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违法行为所涉及的土地面积却越来越大。这类案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上。所占用的土地少则几十亩,多则数百亩。

(三)违法形式多样化、复杂化,“以租代征”成为新的土地违法类型。从近几年发生的违法案件来看,一些企业在使用土地方面已不再直接从农村经济组织中找来源,转为由乡镇政府负责解决。一些乡镇政府为了吸引外地企业到本乡镇投资,混淆土地租用和征用的政策界限,规避法定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程序,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然后再将租来的土地提供给企业使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违法用地行为查处过程中,企业往往将责任全部推脱到政府部门。而乡镇政府这边又会扛出发展经济这个“挡箭牌”,使土地违法案件复杂化,给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带来了难度。

(四)农村宅基地违法占用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村民违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为,目前仍是造成信访量增大的主要诱因。这类案件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不少乡村目前还一直沿用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村镇规划图纸,没有进行新的规划。老图纸已经跟不上了新形式下农村宅基规划发展的要求,致使很多农民无法正常申请到住宅用地,造成村民违反规划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有的甚至将住宅建在耕地上。二是各个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自身不遵守农村宅基地的申批程序。村民建房前一般都会向村委会提出申请,但个别村委会接到申请后,不向县政府上报审批,直接口头同意村民占地建房,造成村民在无意识下形成违法占地行为。三是村民将宅基地申请表递交后,未经审批即开始动工建设。一般情况下农村宅基地审批都是由乡(镇)政府审核后,按批次报送县政府批准。从村民递交申请到批准文件下发,周期较长,有的需要数月之久,造成急于建房的村民在批准文件下发前,就开始动工建设。形成了未批先占的土地违法行为。

二、近年违法案件的宗数面积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2003年至2005年,我县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93宗,涉及土地面积188.36公顷,其中涉及企业用地39宗,涉案面积4.1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宗,涉案面积76.76公顷;行政事业单位用地7宗,面积8.2公顷;居民住宅用地77宗,面积1.23公顷;其他违法占64宗,涉案面积17.98公顷。

针对以上违法用地行为,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一是对违法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占用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确需建设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限期办理用地手续;二是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责令限期拆除;三是对非法转让土地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四是对划拔土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给予行政处罚,责令补交出让金。

目前,立案的193宗案件,已有151宗得到了落实,收缴罚没款383.3万元。其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4宗,其余案件也正在处理之中。

三、查处违法案件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上级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视,土地违法案件大多得到了有效处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就我们基层执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调查取证难。在土地执法监察程序中,调查取证是做出行政处罚的前提。虽然《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就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支持配合并提供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违法用地当事人拒不提供有关非法转让、出租等违法用地行为的契约、协议、收据等文件资料,拒不配合制作询问笔录,致使执法人员无法取得相关证据,无法实施行政处罚,这类情况我们在基层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按照法律规定,对阻碍土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可提请公安部门处理,但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

(二)制止权难以操作。法律法规只规定了土地执法部门享有制止权,却没有制定具体的措施,致使制止权无从谈起。往往是《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下达后,当事人依然是我行我素,拒不停工。在具体执法实践中,我们也尝试过用强制手段进行制止,但因没有充分法律依据或政策做后盾,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建议上级部门对制止权做进一步明确,以便我们基层执法部门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更好地行使制止权。

(三)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处罚难。《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此条款规定的处罚操作较难、不切合实际,没有区分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如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非法建筑物或构筑物,实施拆除处罚属浪费资源,农民也难以承受。另外,住宅是村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条件,强制拆除不利于社会稳定。

(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周期太长,效果不十分明显。《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停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按照此规定,土地执法机构在处罚送达当事人十五日后,有关单位或当事人不履行处罚内容的,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受理此类案件一般要在三个月以后,这就造成了违法用地单位或当事人,不顾土地执法机构责令停工的要求,利用这段时间 突击抢建违法占地上的建筑物。待法院开始受理执行土地违法案件时,建筑物已建起,这时再实施拆除手段,一般难以实现。

(五)行政干预困绕执法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执法监察工作中,一旦遇到“乡长项目”、“书记工程”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工程违法占用土地,查处起来十分棘手。执法机构在查处此类案件过程中,往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压力。

四、杜绝违法用地案件的措施

客观的说,现在的情况是,发生土地违法案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执法监察工作在很多时候还是处于被动局面。结合工作实际,杜绝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针。尤其是在预防方面,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观念。把大量工作做在违法行为发生之前,预防、制止违法事实发生,力争将事态消除在萌芽状态。大多数违法行为被预防、消除了,剩下少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起来也会容易些。

(二)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观念,由重经济上的处罚轻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理,向既要重视经济处罚手段的运用,更要重视查处一案,震撼一方上转变。紧紧抓住追究违法当事人个人法律责任这个要害,该给予行政处分的就要坚决给予行政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做到查处一个违法案件,既处理违法行为,又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

(三)充分保障执法监察机构的办案经费和人员福利待遇,改变目前的自收自支的状况,解决执法机构和人员的后顾之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办案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二OO六年八月八日

第四篇:国家环保总局 监察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监察部关于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

国家环保总局 监察部

关于印发《关于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

开展专项检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5年4月25日颁布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监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监察局:

现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关于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

关于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肃查处企业违法排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的要求和部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决定,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检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肃查处环境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检查内容和重点

(一)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重点检查地方各级政府能否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否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是否拒不纠正已出台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地方规定;有关部门在环境监管中能否依法履行职责,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

(二)检查因企业违法排污严重影响群众健康问题的整治情况。重点检查“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连片污染是否存在反弹现象;群众两年内连续举报由于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大气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和危险废物污染等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重污染行业突出环境问题是否得到整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火电、水泥、造纸等行业是否进行清理等。

(三)检查有关重点流域、重点地区污染防治情况。重点检查淮河、太湖流域、晋陕蒙宁交界地区污染防治工作是否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要求,黄河、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工业污染超标排污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有效治理等。

(四)检查企业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政策规定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是否按规定方式排放污染物;有无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污染物等行为。

(五)检查各地对环境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重点检查各地是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严肃处理环境违法行为;是否依纪依法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理;是否存在不支持甚至干扰环境执法等现象。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这次专项检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自查自纠阶段(5月至7月)。地方各级环保和监察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采取有效形式动员和部署,认真清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地方规定,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确定整顿治理对象的名单,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自查自纠阶段结束后,各省级环保和监察部门要联合将自查自纠的工作情况和整顿治理对象名单于7月15日前分别报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监察部。

(二)抽查和重点检查阶段(8月至10月)。各省级、地(市)级环保和监察部门要组织力量分别对所辖地(市)、县(区)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或交叉检查,对清查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公开处理一批典型案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将适时组织检查组对部分地区的工作进行督查。

(三)总结阶段(11月)。各地要总结专项检查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巩固成果。各省级环保和监察部门要联合将专项检查的总结报告于11月5日前分别报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监察部。11月下旬,两部门将向国务院报送总结报告。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坚决纠正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的重要体现。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监察部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地方要建立由环境保护部门、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协调专项检查工作。

(二)严格执法,坚决纠正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按照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执法人员“六不准”的要求,深入检查,严格监管。对企业违法排污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各地要确定一批严重影响群众健康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典型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责任追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监察部将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各地依照执行。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支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工作,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综合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辖区或相邻区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或者造成破坏的;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对主管部门不依法行使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政府及其部门有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四)畅通投诉渠道,加强公众监督。各地要全面开通和大力宣传12369环保热线,加强举报受理工作,完善公众监督机制。要充分调动媒体积极性,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将适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专项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环境违纪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附件:

第五篇:1.5 国外城中村改造经验 1.5.1 城市贫民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问题,所有国家和城市的政府对这种现象

1国外城中村改造经验

1.1 城市贫民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问题,所有国家和城市的政府对这种现象都有 一个认识过程,从忽视到重视、从排斥到接受,所以是一个整体上的进步过程。

1.2 政府立法扶持房屋建设,提供租金补贴。

1.3 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员从租住“廉价房屋”到收购住房,最终成为城市长久居民。

1.4 逐步纳入城市规划,引入开发商等市场手段开发改造。

1.5 各部门统筹规划,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改造。

1.6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同时积极为贫困人口寻找致富出路。我国城中村改造主要城市经验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城市规划方面表现为人口增长与面积的机械扩张,由于城市扩张速度快,大量地区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形成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村”。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村里的管理体制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适应,许多管理关系不清、责任不明,遮掩在城市角落里的村庄成为城市管理上的 “盲 点”。从物质环境看,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用地发展无序、建筑物零乱、消防安全隐患大、环境卫生恶劣。“城中村”已成为掣肘城市可持续发展、集约使用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矛盾焦点。“城中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广东南海模式。

2.1.1 分区规划进行农田保护区、工业发展区、商业住宅区“三区”规划。

2.1.2 将集体净资产及土地折价入股。土地折股量化方法有三种:(1)以政府规定的征地价为依据折股;(2)以经营各类耕地的经济 效益为依据折股;(3)综合考虑各种要素折股。所有的股份合作组织都是以社区户口为准则确定配股对象,按股权比例分红。所有进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建设的村社,制定章程,按规定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确定股东的权利与 义务,实行“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合理流动”或者“生不增,死不减”,允许股权在社区范围 内流转、继承、赠送、抵押。

2.2 上海市虹桥镇模式。

2.2.1 生产队建制全部撤销 生产队建制全部撤销,完成户口的农转非,集体资产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人员集体所有。

2.2.2 资产处置同完善股份合作制相结合,以股权形式处置集体资产。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集体资产的评估、处置,完善股份合作制方案,都经股 东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特设经济责任风险股,共分为职工股、条线干部股、公司董事股、副董事 长、副总经理股、董事长股。职工退休、干部调整职务应按规定档次退还责任风险股;公司新进 劳动力(股东)和新上任的干部,应按规定档次投足责任风险股金额。在坚持股权兑现的原则下,股东的资产处置股权可以出让获得现金,也可以投入现金、受让股权,除了在税后净利润中提留法定的公积金 10%和公益金 10%,再提留一般不少于 10%的任意公积 金,用于还贷、发展再投资或以丰补歉,确保股东红利分配的稳定性。

2.3 珠海市

2.3.1 通过市场机制借力改造旧区 珠海市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没有直接投入一分钱,而是巧用市场之手,通过定原则、定规划、给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房地产商投资旧村改造。珠海市对房地产开发商最主要的优惠政策是“拆一免二至三”,即根据旧村的区位、拆迁量,每拆1平方米的房屋,可免交 2-3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地价,并减免相应的报建等费用,确保开发商获得 25%以上的合理利润。开发商的开发总量中,13用于旧村民回迁,另外23作商品房经营。为提升新村档次,珠海市在招标阶段就引入“规划最优”概念,规划设计要以优取胜,带动了全市房地产开发档次的提升。通过政策借力改造“城中村”,是珠海开展“城中村”改造的重要举措和成功经验,这种探索和实践也为进一步推动公共设施与服务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借鉴,是经营城市的一种有益探索。

2.3.2 实现村民、投资者、政府利益“三赢”是关键。

2.3.2.1 照顾村民利益。拆迁利益补偿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环节之一,与城中村改造最直接、最大利益关系者是旧村居民,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争取村民的支持关系到改造的成功与否。珠海市在国家和省拆迁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有利于村民的拆迁政策。旧村居民所有合法房屋按建成年份以1:1至 1:1.2 的面积比例进行补偿;拆迁期间旧村的安置费及原有房屋的出租收入,由开发商补偿;原村集体在旧村改造范围内的留用地、工业用地允许免交有关费用纳入规划、改造,土地升值收益由村集体、村民和开发商共享;集体经济组织改为股份合作公司,股份具体量化到旧村村民个人,解决旧村村民转为居民的后顾之忧。

2.3.2.2 政府让利调控市场。珠海能够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城中村”改造,市场运作又是一个关键因素。市场化运作模式激起了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政府的角色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培育新的 房地产市场,珠海市决定 3 年内在城区不再新批房地产用地,为城中村改建腾出市场空间。城中 村改建产生居民回迁房 300 多万平方米,另外还将产生近600 万平方米商品房,没有市场保证是无法推进的。据有关部门测算,珠海市这一优惠政策,土地收益方面将减少 40-50 亿元,政府虽然没有直接投入,但实质上政府让出巨大利益给旧村村民和开发商来推动改造。

2.3.2.3 提升综合竞争力。珠海市从一开始就对城中村改造的目标进行高定位,“城中村”的改造不是市政建设的“填平补齐”,而是实现城市的整体增值。通过城中村的改造,建设现代化文明社区,推动和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水平,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上几个城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改造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而在我国,城中村广泛存在,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显得尤为严重,极大妨碍当地快速发展。我们下面分析一下我国西部经济弱后 地区城市如何改造城中村。

2.4 贵阳

2.4.1 尊重历史,依照法规,撤销行政村建制。对已处于中心城区的村,撤消村建制,建立居委会和社区。村改居后,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实现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突破,引导社区居民广泛 参与社区事务,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促进社区健康有序发展,最终实现“城中村”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根本性转变。

2.4.2 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的清产核资工作,推行股份制改造。做好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确保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对这些资产的所有权,让村民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成立股份管理机构,将村级集体收益以及改造升值收益以股权量化核实到农户,村民以股东的身份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享受相应的收益分配权益。

2.4.3 完善社会保障,拓展就业空间。

2.5 西安

2.5.1 政府主导,整体改造,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发挥地缘优势制定了与“城中村”改造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包括结合实际制定出的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和实施方案、整改方案的显著特点是综合考虑了整个地区改造,最大限度发挥地缘优势,项目完全采用市场运作,以吸引投资。广泛宣传投资商机、实施优惠政策以及通过科学规划、估算投资利润等措施,保证投资商利益,从而吸引资金投入城中村改造。

2.5.2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彻底解决消防问题、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优化环境,提升环境商业价值。政府首先以宣传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为切入点,宣传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可以强制拆除的有关政策,并做好了强制拆除的司法准备,形成了强大的拆迁舆论氛围。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和实施方案,在安置上充分尊重民意,提供了货币安置和实物安置两种方案供群众选择。还对按时搬迁的人员制定了一系列奖励优惠政策。引导人口有序聚集,优化用地布局,将居住区与商业紧密结合,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利用,同时也为居民带来了工作机会。

2.6 重庆

2.6.1 兼顾村民利益和开发商效率及利润的基础上,“政府-村民-开发商”参与协商并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由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执行,并规范和监管村民及开发商的行为。根据“城中村”周边城市功 能类型进行个性化规划设计,设计既保留出租屋、壮大集体经济,又兼顾开发商收益的社区规划 成为实施的核心。

2.6.2 重点整治规划、建设、公安、工商、国土等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优先考虑治理区与区之间以及组团与组团的结合处,对两江沿岸、易滑坡的地段、市区形象地段进行重点整治,使城市面貌尽快焕然 一新。

2.6.3 引入开发商并给予政策优惠 采用招标等形式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并且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开发商一定的政策优惠以确保 开发商的利润和拆迂、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6.4 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政府通过“智力补偿”,对村委会(转制社区)成员进行培训;集体股份制公司通过自身培养 或人才引进逐步置换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最终将其转化为现代经理阶层。对村民进行针对性 的知识技能培训,激励村民学习工作技能,引导他们参与市场就业。主要启示 3.1 城中村改造方案的核心,应该强调政府、城市和原村民三者利益的统一。具体表现就是社会效益上强调公平、持续,功能上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要求,经济上 突出土地资产经营、自我提升可持续经营,环境上着重改善提高,文化上注意保护和弘扬。对已 经形成的“城中村”,只有面对现实积极改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成功改造的关键是处理好政 府、群众、投资商三方的平衡关系,以及在实施拆迁安置工作时,要将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此外,对农村的建设管理政府自始自终不能缺位,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3.2 城中村改造要提前规划,分步实施城中村的问题,本质上是土地制度的二元制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矛盾不可调和的体现,它 同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以及文化冲突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反映。城 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利益协调的过程,是不同价值观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新认可的过程。因此,城中村的改造,应该是一个由各级政府政策指导,原村集体经济实体和村民共同参与、协 商和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了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避免高成本的城中村改造,就要及早规划,提前进行人员分流 及出路安排。对那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可以仍旧保留其基本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只是完善它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使其成为经过优化的原生态都市村庄,即缩小了城乡差别,又保留了地域文化特色,也可避免改造后仍是高密度的结果,同时打破封闭的文化心理,使村民融入到现代化的都市文明之中。

3.3 推广城中村土地股份制改造 城中村土地股份制的改造就是在把原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的前提下,对原村居民和村 集体享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土地进行估价,折算成股份,组建股份公司。股份制改造同时兼顾政 府的长远利益、股份公司的健康发展、原村居民的社会保障。

3.4 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决定城市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城中村”改造无论是原地拆除 重建、异地新建,还是旧村整治,要避免规划与管理滞后、土地开发停滞和建设无序等现象,就必须 坚持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的城市规划先行,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相衔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5 规范化的市场运作 “城中村”改造无论采取何种改造方式,都会涉及土地的征收、房屋的拆迁与重建、基础设施 的改造与新建、集体资产的评估、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改制后的公共管理支出等诸多环节,需要 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仅靠单方投资或依赖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实行 多元化融资。开发商的介入无疑会为“城中村”改造注入新的活力,由其负责征地、拆建、安置等 事务,并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综合开发,不仅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刺激房地产需求。而根据“城 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遴选并强化参与改造的开发商的社会责任便显 得尤为重要,并且成为“城中村”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

3.6 关注城中村改造的后续环节 与城中村改造相关联的后续环节主要包括就业培训、职业推介、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等。城中村改造,农民失去土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基础,急需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由 于二元结构下农民和城市居民在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差异,原先的城中村村民对城市第二、三 产业的就业需求不能适应,于是需要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以实现城中村村民与第二、三产业就业需 求的均衡。

3.7 新农村建设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举措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这正是避免新的“城中村”产生、止住源头的根本 举措。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工农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解决我国 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所以新农村建设应是我们规划工作者未来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下载国汇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汇对道路交通违法突出现象的整改意见(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