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4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篇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篇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第一篇:第一篇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第一篇 基坑施工全过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编制依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

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5、《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1.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产生的危害及危险源辨识:建筑基坑工程从地质勘查开始必须详细了解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地下设施,根据结构设计对基础的埋深采取边坡稳定的具体措施,包括有自然放坡和边坡支护。考虑支护结构类型及使用年限、施工季节等因素,对建筑基坑会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

基坑边坡坍塌:主要指基坑壁的失稳坍塌,经常发生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支护过程中或由于基坑土方完成后边坡上部增加的不可控荷载而产生边坡坍塌,导致邻近建(构)筑物、设施的倒塌、倾斜,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1.1基坑坍塌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1.1.1安全隐患:地质勘查不详细,未深度了解掌握实地地质土层及水文资料,在基坑边坡设计中确定的自然放坡或支护结构类型不合理。

治理措施:基坑开挖前必须具备完整的地质勘查报告资料,依据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给定的岩土物理指标、水文地质指标为依据,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边坡稳定计算,以地勘报告提供的滑移参数,对基坑自然放坡有困难的部位应进行支护设计和施工。

1.1.2 安全隐患:基坑土方开挖作业前,建设单位未能提供周边地下设施详细资料或无基础设施资料,项目经理部未对基坑所在开挖地基坑周边地上、地下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对基坑周边邻近建(构)筑物的基础埋深、地下各种管线(沟)的分布现状、埋深及距基坑的距离了解不清,或根本就不了解,对基坑所在开挖地的地勘报告未认真学习,不了解当地的岩土地质、地下水等情况。

治理措施: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对拟建工程周边地下、地上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清楚基坑周边邻建(构)筑物的基础埋深、地下的各类管线的分布现状、埋深,及距基坑的距离。学习该拟建工程的地勘报告,了解当地的岩土地质、地下水等情况。1.1.3 安全隐患: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作业前,施工单位未编制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或编制的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方案没有针对性。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深基坑边坡坡度稳定性未计算,需做支护的工 程未进行边坡支护专项设计和图纸审查。

治理措施:深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前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岩土地质、地下管线、地下水等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场地狭小时,采用锚拉式结构、支撑式结构、支护桩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时,支护结构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计算,完成施工图绘制,设计单位审核后报审图办审定,通过报审后编制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方案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应经专家评审。

施工场地满足基坑侧壁放坡条件开挖的,采用经计算满足坡度要求的基坑放坡开挖。基坑深度较大时,可依据专项方案采用放坡加退台的施工方法对基坑进行开挖;专项方案中对验算边坡的滑动稳定性,边坡的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取值Ks≮1.3,根据基坑等级按JGJ311-2013规范确定安全系数。

1.1.4 安全隐患: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作业前,施工单位未认真对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方案做针对性的危险源辨识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治理措施: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作业前,施工单位针对基坑工程及基坑支护辨识的危险源制定相应对症的预防及应急措施。1.1.5 安全隐患:在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对边坡变形安全监测工作未落实,监测点的设置和监测方法与方案不符,达到变形预警值时不上报、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对措施。

治理措施:根据基坑部位的周边环境条件、土层性状、基坑深度 等不同时,可在不同部位依据设计和专项方案采取不同的支护形式。支护结构可采用上、下部不同结构类型组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支护结构形式时,其结合处应考虑相邻支护结构的相互影响,并有可靠的过渡连接措施,过程中加强验收工作。在基坑周边设置监测点及被监测点,监测点不应受土方开挖及基坑壁变形的影响。

1.1.6 安全隐患:在基坑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坡度不正确,支护桩自由高度超出设计图纸要求,锚杆锚索的锚固长度达不到要求,孔道注浆密实度检测不合格或未进行检测,基坑边坡滑移线上部重车行走或堆放大量工具材料。

治理措施:基坑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对基坑坡度检查设置专人负责。对采用支护桩支护的基坑,支护桩施工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并设置技术人员专职负责施工。锚杆不宜用在软土层和高水位的碎石土、砂土层中;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满足时应及时请原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支护结构上部采用土钉墙或放坡、下部采用支挡式结构时,在专项方案设计中上部土钉墙应验算滑动稳定性安全系数应取二级,且Ks≮1.3,土钉承载力安全系数应取二级,且Ks≮1.61,上部采用自然放坡时应验算边坡的滑动稳定性,边坡的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Ks≮1.3。放坡坡面应设置防雨水保护层。

1.1.7 安全隐患:对地勘报告中反映有地下水及地下水位超过基底标高的深基坑施工中无降水方案和措施,或降水方案(不明地下水情况)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造成基坑积水。

治理措施:基坑开挖施工前,学习地勘报告,详细了解地下水及 季节性来水情况,基坑开挖施工前先应进行降水施工,降水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降水应降至作业面以下至少500mm。

1.1.8 安全隐患:基坑(槽)土方开挖方法未正确执行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无分段分层控制边坡坡度的具体技术措施,基坑侧壁放坡系数不能满足专项方案中基坑侧壁的稳定计算要求。

治理措施:基坑土方施工应根据基坑深度进行分层、分段开挖,并依据开挖深度有基坑边坡坡度的控制措施(可采用撒灰线的方法控制)。使基坑侧壁放坡系数满足专项方案的稳定计算要求后,在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并有基坑边坡坡度的控制措施。

1.1.9 安全隐患:基坑(槽)侧壁的周边存在原有建筑物的管线(沟)、市政管线(沟),管线(沟)长期使用出现渗漏、管沟内存有积水;地下支埋式给、排水管线存在变形渗漏。

治理措施: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对其周边的各种管线(沟),进行检查摸底,管沟内存有积水的应先排水。应首先制定对管线的稳固措施,施工时依据方案对管线进行改线或加固处理后,再对基坑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时应设置专人对开挖土进行观察,特别是各种管线的埋深部位土方的湿度(含水量)变化。湿度突然变化较大时,就应查清周边管线是否存在渗漏水的情况。施工中应有排水的具体措施。

1.1.10 安全隐患:基坑(槽)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与地勘报告资料不符的局部范围侧壁为松散杂填土、侧壁土质粘结性能较差时,未及时制定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狭小,基坑侧壁放坡系数不能满足基坑侧壁的 稳定要求。未按规定要求采取支护方案。

治理措施:基坑(槽)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与地勘报告资料不符时,局部范围侧壁为松散杂填土、侧壁土质粘结性能较差,应与建设单位、原地勘单位联系,取得地勘的技术支持,并依据实际土质情况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狭小,基坑侧壁放坡系数不能满足基坑侧壁的稳定要求时,应采用基坑侧壁的支护措施,满足基坑侧壁的稳定要求。

1.1.11 安全隐患:基坑(槽)邻近有水源(水塘)或地下水位较高,开挖及支护过程中使用的降水方法与专项方案不符,或降水设备不足。

治理措施:基坑开挖施工前,学习地勘报告,详细了解地下来水情况,针对地下水编制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在专项方案中应先制定有效降水方式方法。计算降水量,配备足够的降水设备。施工时首先查明来水方向,尽量在来水上游进行隔水、断水,采用有效降水方式方法,控制地下水位到基底以下0.5m后,再进行基坑土方开挖作业。1.1.12 安全隐患:基坑的周边未按专项方案设置挡水措施,产生地表水(雨水、现场用水)流入基坑,对基坑自然放坡的边坡表面未采取有效的防雨水保护措施,水的渗漏使基坑(槽)侧壁土的承载力下降;土钉支护、浅层设置的预应力锚杆出现锚固摩擦力失效或承载力严重下降。

治理措施:详细了解季节性来水情况,针对季节性来水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地表水应在基坑四周1.5m左右设置挡水坎,并附加 导流措施,使地表水顺畅排走。

1.1.13 安全隐患:基坑(槽)邻近有建设工程在施工,包括打桩、基坑开挖降水施工影响基坑侧壁支护的安全。

治理措施:针对邻近工程打桩、基坑开挖降水施工影响,应对基坑侧壁进行支、防护措施,在基坑四周1.5m左右设置挡水坎,并附加导流措施。

1.1.14 安全隐患:基坑(槽)专项方案中对周边距离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超负荷的堆载,加大基坑边坡侧壁的侧压力,造成边坡变形。

治理措施: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时,应禁止在基坑侧壁计算滑移线内进行超负荷的堆载。严格依据专项施工方案执行。

1.1.15 安全隐患:基坑(槽)专项方案中对边坡侧壁规定距离范围内出现振动荷载和重型车辆通行。

治理措施: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时,应禁止在基坑侧壁周边计算滑移线内设置车辆拉运土方道路,严格依据专项施工方案执行。1.1.16 安全隐患:基坑侧壁支护桩的埋深不够、锚拉结构的应力不够(锚杆水平间距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的预埋位置不正确、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够,导致基坑侧壁支护结构的失效等。

治理措施:基坑侧壁支护桩的埋深施工应设置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施工,并有埋深检测记录,不满足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基坑壁采用锚杆支护时,锚杆的预埋位置、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严格执行专项方案,锚杆的水平间距、竖向间距必须自上而下排设,最下部的竖向间距不得大于设计要求。采用预应力锚杆时,根据群锚效应,对锚杆抗拔承载力不得进行折减或改变相邻锚杆的倾角。应采用孔底注浆施工,严禁采用孔口重力式注浆。

1.1.17 安全隐患:基坑(槽)土方开挖的顺序、路线、分层厚度等方法与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不衔接,技术要求不一致。

治理措施:基坑(槽)土方开挖施工单位的土方开挖顺序、路线、分层厚度等应与支护施工单位做技术质量验收交接,分层厚度严格按专项方案规定执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18 安全隐患:基坑(槽)侧壁为杂填土、侧壁土质性能较差,施工现场狭小,基坑侧壁放坡系数不能满足基坑侧壁的稳定要求时,临时采用支撑对基坑(槽)进行固壁,未制定有效的安全的方案和稳定计算,固壁的形式、方法不正确。

治理措施:临时采用支撑对基坑(槽)进行固壁,应编制临时支撑基坑(槽)固壁安全技术方案,并进行基坑侧壁的稳定计算。满足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19 安全隐患:随意改变审图机构通过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方案,随意对基坑(槽)加深、扩大及改变使用条件。

治理措施:严格执行基坑支护设计图纸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对需要加深、扩大的基坑(槽)应重新进行设计计算,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评审论证,满足施工要求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20 安全隐患:采用土钉锚杆支护时,土钉的有效锚固长度不够。由于岩土的类别的不同土钉的挤压施工无法满足土钉的有效锚固长 度。

治理措施:土钉的有效锚固长度不够,应与原设计单位联系,计算能否满足基坑侧壁的稳定要求。不满足稳定要求时,应重新设计,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评审论证,满足施工要求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21 安全隐患:深基坑边坡采用截水帷幕的施工中或完成后出现严重渗漏水。

治理措施:深基坑边坡采用截水帷幕的施工中或完成后出现严重渗漏水时,应停止基坑的开挖施工。查找渗漏原因,找其漏点,对其进行截水帷幕堵渗漏。

1.1.22 安全隐患:基坑侧壁内支撑因各种原因失效或支撑发生连续破坏。

治理措施:基坑侧壁内支撑因失效或支撑发生连续破坏,应停止基坑的开挖施工。查找原因,对基坑侧壁内支撑重新支撑加固。1.1.23 安全隐患:土钉支护、锚杆蠕变产生过大变形出现的地面裂缝。

治理措施:安排专人(或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侧壁进行变形监测监控,基坑侧壁的变形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或基坑周边地面、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或出现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失稳破坏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撤离人员,待查清、排除险情后方可恢复施工作业。

1.1.24 安全隐患:基坑支护使用超过设计使用时间或越冬积雪冻融渗水导致支护结构失效。治理措施:基坑支护使用超过设计使用时间或越冬积雪冻融渗水导致支护结构失效的基坑支护,应在来年使用或复工前,对基坑支护结构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有影响使用安全的支护结构应进行加固或拆除重新支护。

1.1.25 安全隐患:基坑周边未按规范设置变形监测,对最初出现的轻微沉降位移未采取应对措施。

治理措施:应安排专人(或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监控,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基坑周边地面、道路、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或出现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失稳破坏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撤离人员,待查清、排除险情后方可恢复施工作业。

1.1.26 安全隐患:基坑降水缺乏专人负责,备用电源、备用水泵不足,导致水位上涨侵泡边坡失稳。

治理措施:基坑降水应设置专人负责,依据地下水量配备足够的合适水泵(扬程、功率、流量),抽水施工过程中应设有备用电源,抽水施工过程中应保持不间断的抽水,避免选用不合适的水泵,抽抽停停,导致地下水位降降涨涨,造成边坡失稳。

1.1.27 安全隐患:雨期开挖或雨水冲刷边坡,未采取表面硬化或覆盖措施。

治理措施:雨期基坑开挖工程,应依据土质情况对基坑侧壁进行覆盖,覆盖至基坑上口周边1.5m左右,防止雨水对边坡冲刷,并在距基坑上口周边1.5m左右处设置挡水坎。1.1.28 安全隐患:临近基坑的房屋由于基础底标高高于新开挖基坑,基础变形后对基坑边坡造成失稳。

治理措施:基坑邻近有建(构)筑物且基础标高高于新开挖基坑基底时,应先对建(构)筑物进行基础拖换加固,防止建(构)筑物发生侧向倾斜、位移、倒塌。对建(构)筑物进行加固方案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对有房屋侧的基坑侧壁坡度进行支护加固,支护加固的依据应经设计计算,使基坑侧壁满足稳定要求,并对基坑侧壁、房屋进行监测监控。

1.1.29 安全隐患: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运输土方的坡道宽度及两侧坡度不满足专项方案的要求。

治理措施: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运输土方的坡道宽度及两侧坡度不满足专项方案的要求时,应对坡道宽度及两侧坡度进行支护加固,支护加固的依据应经设计计算满足稳定要求。要求坡道路面坚固密实。

1.1.30 安全隐患:干作业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时,无专项施工方案,已出现塌孔、缺氧、硫化氢有毒气体等。

治理措施:干作业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时应在专项施工方案(孔深超过16m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保护措施。人工挖孔必须竖向分段设置可靠的孔壁支护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桩孔内送风设备,送风量不应少于25L/s。

桩孔内必须设置合格的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不得使用麻绳和 尼龙绳吊挂或脚踏孔壁上下。

人工挖孔桩每个孔口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和密目网,护栏高度不应小于0.8m。护栏应封闭,防止向桩孔内掉物。

1.1.31 安全隐患:机械成孔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对成孔周边、岩土地质、地下水等情况不清楚,施工中已出现塌孔及周边紧邻建(构)筑物基础扰动、位移,使紧邻建(构)筑物倾斜及倒塌。

治理措施:紧邻建(构)筑物的软土基坑土方开挖前宜采用振冲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旋喷注浆、注浆等措施对土体进行加固,要有专项设计图和方案,并应进行加固质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软土基坑内进行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分区隔排、间隔跳桩施工,减少对土的集中扰动;应缩短临近基坑侧壁工程桩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基坑工程施工高处坠落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高空坠落:主要存在于基坑侧壁顶部以及上、下基坑的通道上,造成的相关施工人员或周转材料及其他东西坠入基坑内,使相关施工人员遭受伤害。

2.1 高空坠落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2.1.1 安全隐患:基坑侧壁周边没有按专项方案设置围挡封闭,或围挡封闭不牢,围挡封闭有疏漏处,围挡封闭与基坑边缘间距太近,无设置挡脚板。

治理措施:在基坑周边依据专项方案要求采用ф48.3×3.6mm钢 管对基坑进行围挡封闭。围挡封闭应牢靠稳固,验收合格,在围挡下部必须设置连续的满足规范要求高度的挡脚板。

2.1.2 安全隐患:基坑无搭设或搭设不合格的上、下人通道,搭设完成后未进行验收投入使用,栏杆间距及密目网不完善,下部未设挡脚板。上下通道底板未与支撑杆件固定或固定不牢。

治理措施:搭设上、下基坑的通道,上、下基坑通道搭设应牢固,高宽比满足专项方案要求且不宜大于2,通道架体应搭设固定的斜抛撑,并在通道两侧进行围挡防护、设置180mm高的挡脚板。上下通道底板固定牢固。通道口要设开启的防护门,专人管理。

2.1.3 安全隐患:上、下人通道搭设坡度或踏步宽度高度不符合方案要求,通道底板未设置防滑条、或防滑条间距过大,防滑条固定不牢。

治理措施:安装照明亮度能够满足施工现场夜间照明要求的照明灯具,通道上不得堆放材料和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2.1.4 安全隐患:上、下通道未搭设栏杆扶手,栏杆高度未达到专项方案设计标准。

治理措施:上下人通道严格执行专项方案的要求,在距通道板面900mm处搭设上下扶手栏杆。上下人通道口应设置防护门,专人管理夜间上锁。

2.1.5 安全隐患:夜间施工现场照明亮度不能够满足夜间施工要求,通道不畅。

治理措施:基坑四周在建项目必须搭设水平防护棚和竖向防护网。并设置180mm高的挡脚板。在基坑四周安装夜间施工现场照明 灯,其亮度满足夜间施工要求。施工通道应通畅。

2.1.6 安全隐患:基坑四周封闭栏杆或密目网安装不牢固,大风过后未能及时修复,上下人通道口未设置防护门,夜间四周未设置红灯警示。

治理措施:基坑四周封闭栏杆安装应牢固,基坑四周临边不得站人,检查人员不得在封闭栏杆内行走,不得站在栏杆上向内探看,基坑上口周边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夜间基坑四周设置红灯警示。2.1.7 安全隐患:基坑边搭设平台不牢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治理措施:四周及纵横通道搭设必须牢固,连续封闭,基坑边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背挂使用安全带。

2.1.8 安全隐患:进行土钉支护时操作架搭设不牢固,操作人员未挂安全带。

治理措施:土钉支护时操作架搭设应牢固。操作架高宽大时应加设斜撑,并在操作架上设置安全带挂设处。操作架上的操作人员应正确背挂使用安全带。

2.1.9 安全隐患:距原建筑物较近时,坑边上部未搭设水平防护棚。

治理措施:距原建筑物较近时,在原建筑物较近处进行封闭,禁止人员在次通行,坑边上部搭设水平防护棚。

3.基坑施工物体打击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物体打击:主要指基坑垮塌时、高坠物体对基坑内施工作业人员的打击伤害。3.1 物体打击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3.1.1 安全隐患:在基坑施工中因边坡垮塌或上部坠物对施工作业人员造成的打击和伤害。

治理措施:依据专项方案要求,在基坑周边规定范围内采用ф48.3×3.6mm钢管对基坑上部进行围挡封闭,围挡封闭应牢靠,在围挡下部必须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挡脚板,防止有物体坠入基坑内。3.1.2 安全隐患:基坑侧壁周边未设置围挡封闭,围挡封闭不牢,或围挡封闭有疏漏处,围挡封闭与基坑边缘间距太近,未设置挡脚板或挡脚板不牢固,使周转材料或其他物体坠落造成对基坑内施工作业人员的伤害。

治理措施:依据专项方案要求在基坑周边规定范围内采用ф48.3×3.6mm钢管对基坑上部进行围挡封闭,围挡封闭应牢靠,在围挡下部必须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挡脚板,防止有物体坠入基坑内。

基坑内有施工人员是必须佩戴安全帽,上部必须设专人巡视检查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在基坑周边活动。

3.1.3 安全隐患:基坑上、下通道未做周边防护、未设挡脚板或挡脚板不牢固,使周转材料或其他物体坠落造成对基坑内施工作业人员的伤害。

治理措施:上下人通道严格执行专项方案的要求,在距通道板面900mm处搭设上下扶手栏杆,并在其下部设置180mm高的挡脚板。上下人通道上不得堆放材料和杂物,保持通道畅通,上下通道口应设置防护门,专人管理,夜间上锁。上下通道应安装照明亮度能够满足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要求的照明灯具。

3.1.4 安全隐患:夜间施工现场照明亮度不能够满足夜间施工要求。临近建筑高空坠物,防护不到位。

治理措施:在基坑四周安装夜间施工现场照明灯,其亮度满足夜间施工要求。夜间四周设置红灯警示。基坑上口四周在建项目必须搭设水平防护棚和竖向防护网,并设置180mm高的挡脚板。施工通道应通畅。

3.1.5 安全隐患:基坑四周有在建工程施工,临边未搭设水平防护棚和竖向防护网。四周建筑有安装不牢固的悬挂物品。

治理措施:在基坑四周有在建工程侧施工通道上搭设水平双层防护棚,并在明显处悬挂警示牌提醒通过行人。与在建工程施工方进行信息沟通,警示提醒在建工程施工方,基坑正在施工,注意安全。3.1.6 安全隐患:塔吊运送材料绑扎不牢固脱落,对基坑内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治理措施:塔吊运送材料绑扎应牢固,塔吊作业必须配备起吊信号工。每次起吊作业前,信号工应观察周边环境,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指挥起吊,吊运范围下部不得站人。

3.1.7 安全隐患:基坑封闭栏杆内堆放材料,封闭栏杆安装不牢固造成高处下滑。

治理措施:严禁在基坑上口周边的封闭栏杆内堆放材料。3.1.8 安全隐患:在土钉支护钻孔及喷锚过程中,脚手架体不牢固,施工人员未挂安全带。治理措施:土钉支护钻孔及喷锚过程中,采用的施工脚手架体应搭设牢固,架体较高时应在架体上增设斜抛撑来增加架体的稳定性。作业人员在架体上作业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带。

3.1.9 安全隐患:特殊天气如大风时,上部物件落下对下部施工人员造成的伤害。

治理措施:大风天气(5级及以上)应停止施工作业。

4.基坑施工机械伤害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机械伤害:主要指在土方开挖、运输、钻孔及支护作业时,机械对人员的伤害。

4.1机械伤害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4.1.1 安全隐患:机械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违章操作或酒后作业。

治理措施: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对机械使用过程进行正常的保养维护。学习机械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及酒后作业,机械施工作业设置专人管理。

4.1.2 安全隐患:基坑内配合机械作业人员违规、违章,距离挖土机械的距离未超出挖土机械臂的作业半径。

治理措施:施工作业前,由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对机械操作人员、配合机械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的交底。机械作业前操作人员应对周边观察,确定无安全隐患时启动操作机械作业。

4.1.3 安全隐患:多机作业时,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机械下部人员通过。

治理措施:多机作业时,应保持相互的安全距离进行作业。配合 机械作业人员,距离挖掘机械的距离应超出挖掘机械臂的作业半径之外;机械操作人员应与配合机械作业人员设置联系方式,挖掘机械作业转动大臂前,应鸣笛进行信息有效传递。

4.1.4 安全隐患:基坑内运输土方的道路坡比过大,道路边坡系数不满足车辆道路通行的稳定要求,造成运输土方车辆直翻、侧翻。

治理措施:基坑内运输土方的道路坡比不应小于1∶6,道路边坡系数(1∶0.7)满足道路的稳定要求,并应是原始土。

4.1.5 安全隐患:机械作业时,对后视镜的盲区(或死角)观察不到,或机械操作人员未观察后视镜。

治理措施:机械作业时,启动前应观察后视镜,对后视镜的盲区(或死角)观察不到,应鸣笛进行信息有效传递。配合机械作业人员应在机械作业半径之外进行工作。

4.1.6 安全隐患:不能对作业机械进行正常的使用保养,使机械带病作业。

治理措施:机械作业前应进行检查维修,杜绝机械带病作业。4.1.7 安全隐患: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大臂旋转半径不足,发生碰撞伤人。

治理措施: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时,应保持相互的安全距离进行作业。配合机械作业人员与挖掘机械的距离,应超出挖掘机械臂的作业半径;机械操作人员应与配合机械作业人员设置联系方式,挖掘机械作业转动大臂前,应鸣笛进行信息有效传递。

4.1.8 安全隐患:挖斗卸土时,砸在运输车辆操作室上部,造成司机 受伤。运输车道未形成环路,运输车辆违反交通规则。

治理措施:挖掘机械作业人员应集中精力进行机械操作作业,疲劳时应休息或换班,严禁操作人员疲劳作业。施工现场应按交通规则要求布置运输车辆道路,并进行交底。设置专人现场管理,并制作指示牌进行提醒。

4.1.9 安全隐患:夜间施工现场照明亮度不能够满足夜间施工要求。

治理措施:按夜间施工现场照明亮度要求布置现场的照明灯。4.1.10 安全隐患:打桩钻机安装、作业、拆除时未按操作规程。

治理措施: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遵守打桩钻机安装、作业、拆除的操作规程。

4.1.11 安全隐患:锚杆钻孔或空压机喷浆时,未进行检查和正常保养。

治理措施: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遵守锚杆钻孔或空压机喷浆安装、作业、拆除的操作规程。施工作业时所使用的机械不能带病工作,作业前应对机械进行保养、维护。

5.基坑施工触电伤害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触电伤害:基坑施工触电伤害,主要指夜间土方开挖、运输土方施工、基坑支护及施工现场照明发生的触电伤害。5.1 触电伤害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

5.1.1 安全隐患:照明线路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失灵(损坏)或未设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体未做接零。

治理措施:照明线路应设置符合临时用电要求的开关箱,开关箱内设置符合临时用电要求的漏电保护器,并定时进行检查,开关箱接 零可靠。

5.1.2 安全隐患:照明线路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与照明线路设备不匹配。

治理措施:照明线路开关箱内应选用与照明线路设备匹配的漏电保护器。

5.1.3 安全隐患:照明线路未做架空或埋地,随地乱拉、乱布,线路接头未做正确的包扎防护。

治理措施:照明线路的敷设,在有车辆通过的道路处采用穿钢管埋地敷设;其余地段可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架空敷设时采用绝缘满足用电要求的材料作架空支撑,支撑架上采用绝缘瓷子。线路接头的包扎防护应有防水要求。

5.1.4 安全隐患:照明灯具外壳未做接零保护。

治理措施:照明灯具的外壳按施工要求做接零保护。5.1.5 安全隐患:未采用绝缘体架设照明灯具。

治理措施:照明灯具的架设应采用绝缘体架设。

5.1.6 安全隐患:未设置专人(持证电工)对临时照明电进行管理。

治理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设置专业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管理,电气施工作业应由专业电工(持证电工)进行操作。电气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鞋,非电气人员不得进行电气作业,电闸箱由专人管理上锁。

5.1.7 安全隐患:基坑支护采用的电动机械和工具未进行一机一闸一漏电。治理措施:采用支护的电动机械应是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箱壳体做接零保护。

5.1.8 安全隐患:基坑施工未编制机械用电、照明用电、生活用电方案,缺少电气系统图设计。

治理措施:基坑工程施工前,应依据施工现场的用电量,编制施工用电的专项施工方案。依据方案布置施工临时用电照明灯、施工生产用电的线路。所使用的各类电箱应标识电气系统图。

第二篇:输电线路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输电线路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输电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就不可能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不但会危及电网安全运行,还可能造成用户停电,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输电线路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保证输电设备、设施的完好和安全运行。

l 杆塔

1.1 铁塔基础受损部分投运时间较长的线路,其铁塔基础的混凝土表面严重脱落、露筋,钢筋锈(腐)蚀,保护帽严重破裂,基础被洪水严重冲刷,受冲刷侧基础外露;承力拉线、辅助拉线基础缺土严重。

治理措施:修补混凝土基础保护层。对于可能遭受洪水、暴雨冲刷的杆塔基础,应根据线路所处的环境及季节性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加固基础、修筑挡水墙和拦(排)水沟,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迁移塔位、基础改型等措施,提高基础的 牢固性、稳定性和增强抵御外力的能力。

1.2 电杆及铁塔基础冻胀

电杆受冻有2种情况:

(1)电杆顶未封堵,雨水、雪水进入电杆内形成积水,受冻后膨胀,冻裂电杆根部;

(2)电杆埋深不够,在冻土层以上或上卡盘在冻土层内,因冻土膨胀而使电杆上拔。铁塔基础冻胀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周围回填土的含水量较大,受冻后造成对基础的危害。

治理措施:封堵电杆顶;减少铁塔基础周围回填土的含水量或换土(如换为碎石及中、粗砂等)。严格按照GB50233-2005 l10kV~500k 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在建线路杆塔基础进行施工和验收。

1.3 电杆裂纹、钢圈锈蚀、倾斜超标

(1)部分处于盐碱地中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因底部防腐处理不符合规定,露出地面部分腐蚀严重,造成电杆保护层脱落,外露的钢筋受到腐蚀,导致截面减小。部分电杆存在贯穿}生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度超过0.im,段与段连接钢圈锈蚀严重。2fl

(2)一些运行中的电杆基础未夯实,电杆拉线脱落或松弛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土壤松软,受外界影响后杆基下沉,电杆倾斜度超过1.5%。

治理措施:严格执行DL/T 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以下简称运行规程),制订防止倒杆的反事故措施,加强输电设备的巡视检查维护,对出现超标裂纹、主筋外露、钢圈严重锈蚀的电杆进行补强处理或更换,发现电杆倾斜或拉线松弛及 时处理。

1.4 相关措施失效或设施缺失铁塔紧固螺栓松动,防盗、防外力破坏措施失效或者存在设施缺失,具体情况如下:

(1)铁塔施工验收把关不严,铁塔8m以上未采取防松动措施,8/Yl以下未采取防盗措施;线路投入运行1年后,运行管理单位未按照运行规程)规定的维修周期紧固铁塔螺栓。

(2)部分铁塔防盗措施不完善(缺防盗帽),导致塔材丢失;拉线塔的拉线UT型线夹螺栓未安装,防盗帽被盗,拉线棒被锯割,导致拉线失去作用。地处交通道路和人口密集区的拉线棒未装设防碰撞警示管。

(3)部分220k V线路使用拉V塔或拉猫塔连续基数超过3基,若某基塔因拉线松弛或其他因素使拉线失去作用,就会埋下连续倒塔和断线的隐患。

治理措施:按照国家电网公司35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的规定,对铁塔连接处进行防松和防盗处理,对盗窃多发区应高或改善铁塔的防盗能力,如增加防卸螺母或将螺杆与螺母焊接等。各种防盗金具均应满足防盗金具通用技术标准(试行)的规定;拉线棒采取防锯割措施;对于易撞杆塔及拉线,应装设防碰撞警示管或采取其他防碰撞措施;对使用拉V塔或拉猫塔连续 基数超过3基的线路,应逐步进行改造,减少连续使用的数量。导地线

2.1 导线弧垂、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超标未落实运行规程中关于导线弧垂、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的测量规定:“线路投入运行1年后测量1次,以后根据巡视结果决定。”部分地段线路相间弧垂允许偏差最大值超过201IT,200T1IkV线路相问弧垂允许偏差最大值超过30mll0T;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超标。由于垂距不合格,在夏季高温天气线路大负荷的情况下,易造成线路放电跳闸事故。

治理措施: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对投运后1年未测过弧垂、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的线路,在高温和大负荷季节进行1次测量,做好记录,并建立相关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未按规程的规定定期测试导线连接器和线夹些运行管理单位未配备远红外测温仪,无法按照运行规程要求,定期测试导线连接器和线夹,因此不了解导线连接器和线夹的运行状况。若压接管与导线接触不良、长期发热,可造成断线事故。国家电网公司曾对由于导线压接管压接质量不合格、导线发热从压接管抽出造成断线的事故下发过事故通报,要求定期测试导线连接器和线夹温度,防止发生断线事故。

治理措施:认真执行运行规程)中的规定,购置测温仪器,定期对导线连接器和线夹温度进行测试,发现异常时,及时分析处理。

2.3 导线接续金具

由于施工或维修质量不良,导致压接式接续金具未压接牢固滑移或出口处断股;接续金具、跳线联板温度超过导线温度l0℃;螺栓松动,引流线使用的并沟线夹出现过热现象,危及线路安全运行或被迫停运。

治理措施:加强施工、检修质量管理。开展状态检测工作,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导线接续金具线路。以金具lm外导线运行温度为标准值,当金具运行温度超过标准值时,根据超标情况指导后续检修工作(如跟踪测量或更换设备)。对于引流线使用并沟 线夹出现过热的现象,应改用压接工艺进行连接。

绝缘子与防污闪

3.1 未按规定的周期检测绝缘子规定的检测周期对瓷绝缘子进行检测,无测试记录。有的线路绝缘子已投入运行l0年以上,都未进行过检测,对线路绝缘子的劣化率无法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存在零值和低值绝缘子,易发生因绝缘子击穿导致输电线路 跳闸的事故。

治理措施:绝缘子绝缘检测是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严格按照(运行规程、(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DL/T626—2004)~ 的规定,按周期、有计划地对所管辖的每条输电线路的绝缘子进行定期检测,对检测出的所有零值和 低值绝缘子应及时更换。同时,通过定期检测,掌握每条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劣化率。对投运2年内年均劣化率大于0.04%、2年后监测周期内年均劣化率大于0.02%,或年劣化率大于0.1%,绝缘性能明显下降的绝缘子,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 高绝缘子的绝缘水平。

3.2 盐密测量工作未做到位

由于绘制污区分布图的时间要求紧,盐密测量点少,因此导致污区的划分不够准确。有的单位绘制完成污区分布图后,放松了盐密测量工作,多年未对线路杆塔绝缘子的盐密进行测量,仍用原来的污秽图作为绝缘子调爬依据。

治理措施:做好污区调查和绝缘子盐密度测试工作,绘制符合客观实际的可指导线路外绝缘配置设计(包括调爬)的污区分布图;在污区的各条线路上设置固定的盐密监测点,定期测量盐密,并根据盐密度、周围环境、污源变化和运行经验,定期或不定期地修订污区分布图。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基于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污区图系统,缩短污区图刷新周期,逐步实现2年更新一次或进行动态调整,使之更有效地指导防污工作。防雷与接地

4.1 防雷设施损坏

输电线路本体上的防雷设施(绝缘子、避雷线、放电间隙、接地引下线、接地体等)损坏。如:瓷绝缘子裂纹、破损,铁帽与钢脚锈蚀,钢化玻璃绝缘子爆裂,合成绝缘子伞裙破裂、烧伤、均压环变形;避雷线锈蚀、断股或闪络烧伤,绝缘避雷线放电间隙变动或烧损;避雷器封口处密封不良,水汽进入导致避雷器受潮;接地引下线、接地体锈蚀或腐蚀使截面减小等,导致雷击时发生线路故障。

治理措施:对输电线路本体上的防雷设施应按周期认真仔细地进行巡视和检查,记录(包括摄像、照相)各种设施的损坏情况;对损坏的部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4.2 接地电阻超标,接地体和接地线锈蚀

(1)对运行20年以上的线路接地体开挖检查后,发现接地体锈蚀严重,有的扃钢锈蚀后的断面不到原断面的50%,有的已经锈断;杆塔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板处的锈蚀现象较为普遍;避雷线与铁塔之间连接不牢固,当接触部分锈蚀时,接触电阻增大。

治理措施:制订并落实老线路接地体开挖检查计划。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垂直接地体,加长接地带,改变接地形式,换土等措施;在腐蚀较严重的地段,可采用加大接地体截面,选用耐腐蚀材料或采取防腐措施;对杆塔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板处的锈蚀,应及时进行除锈涂刷油漆的处理,在避雷线与铁塔连接处涂一层导电脂,并连接牢固,减小接触电阻。

(2)某些单位不认真执行运行规程规定,未

定期测试杆塔接地电阻,无测试记录;许多单位对发电厂、变电站进出线段及特殊地点(多雷区、盐碱地段等)没有按2年测试1次的要求去做,无法与原始接地电阻值进行比较。受客观环境变化(如雨水冲刷、人为破坏以及接地装置腐蚀等)的影响,接地电阻会增大,而接地电阻大小决定杆塔的耐雷水平,接地电阻增大,线路落雷反击的概率增大,跳闸率也随之增大。

治理措施:严格执行运行规程规定,定期对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一般线段5年测量1次;发电厂、变电站进出线段lkm~2k m及特殊地点(多雷区、盐碱地段等)2年测试1次。每次测得的接地电阻值须与原始值和上次测量值进行比较,若增大较多,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接地电阻值,以保持耐雷水平不降低。线路通道和杆塔标志

5.1 通道和环境变化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的变化及地形的变化,可能造成导线对地以及交叉跨越距离不够;在保护区内违章搭建房屋(塑料大棚)、堆物、取土和偷盗线路器材以及各种施工作业等;植树造林引起导线对树距离不足;污染源变化、转移,绝缘配置满足不了防污要求等,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都构成威胁。

治理措施: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l7条的规定:运行单位对不具备批准手续而进入线路保护区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法加以制止。及时掌握进入保护区内的各种施工作业情况,适时开展保护电力线路的宣传,与当地政府签订保护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协议,明确职责及内容,视情况派人进行监督。输电线路遭受破坏或线路组(配)件被盗,应及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并配合其进行侦破,坚决打击危害电力设施的各种不法行为。

5.2 杆塔的名称、编号和标志

(1)有些输电线路杆塔的名称、编号标示牌不规范,如不写线路名称,只写杆塔编号;“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只写“禁止攀登”等。

(2)有的输电线路部分杆塔缺少线路名称和杆塔编号;有的新、扩建的分支线路投产时未对杆塔进行编号;有的输电线路只在发电厂、变电站进出线杆塔上有线路名称、编号标志牌,其余杆塔则无线路名称和杆塔编号或有临时编号无线路名称标志。

(3)部分输电线路的耐张、分支、换位和换位杆塔前后各一基杆塔均无相位标志,同杆(塔)架设的双回线路无明显的色标标志。

(4)线路跨越鱼塘或线路在采矿点附近,易被取土、易受外力破坏处,邻近风筝放飞现场以及在人口密集地区等处所,未设置相应的禁止或警告类标志牌或宣传告示。

治理措施:运行线路杆塔上各类标志牌的规格、样式、型号、颜色、朝向和装设的高度等应符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和电力生产企业安全设施规范手册)的规定。新建线路投产 时,线路标志(线路名称及塔号牌、相位牌)和安全警告标志牌等应齐全完整;多回路并架线路必须以鲜明的异色标志加以区别,确保作业人员上塔工作时正确区分带电与不带电的线路;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在线路跨越鱼塘、易受外力破坏处、邻近风筝放飞现场以及在人口密集地区等处所,设置相应的禁止或警告类标志牌或宣传告示,以防止人身伤害事故和保护电力设施的安全。

第三篇:新兴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新兴煤矿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

2007年3月

编制:高伟佳

桐梓县新兴煤矿

目 录

一、编制目的

二、矿井概况

三、矿井可发灾害的类型及地点预测

四、矿井瓦斯灾害的可发地点

五、水灾的可发地点预测

六、矿井瓦斯灾害的预防措施

七、矿井顶板事故的预防计划

八、矿井水灾事故的预防计划

九、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计划

十、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

十一、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贯彻要求

十二、矿委会审核、贯彻

(1)

一、编制目的:

我矿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方针,切实抓好我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我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我矿今年井下的实际情况,特编制下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二、矿井概况

新兴煤矿位于高桥向斜(周市坝向斜)北西翼中段,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18°~24°。在井田的东侧有一条正断层F1,位于野猫孔南至江村湾东南,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矿区构造类型属简单类型。矿井现采用平硐开拓,分列抽出式通风。根据矿区范围内地形地貌和煤层赋存条件。矿区内采矿历史久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开发程度低,只是在近煤层露头附近进行小规模采掘。新兴煤矿始建于1993年3月,其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矿山建成后,主要开采4号煤层。2001年技改换证后,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煤6万t,2001年12月取得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其证号为5200000140217,2002年3月20日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6年(自2002年3月20日至2008年3月20日),其证号为X240304010,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面积0.3115km2,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1180~+1310m。现主采4号煤层,开拓巷道布置在4号煤层,生产规 模为年产原煤6万t,根据贵州省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2)中心2006年8月编制的《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新兴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148号)《关于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新兴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截至2006年7月底桐梓县九坝镇新兴煤矿保有资源/储量197万吨,可采煤层数为五层,编号为4#、6#、7#、9#、11#、13#,其中6#煤层为局部可采。

新兴煤矿矿区范围内仅开采了4号煤层浅表和东南部少许资源,矿井内目前还有197万吨资源量可供继续开采。根据本矿开采的实际情况来看,矿井各作业点从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但瓦斯预测涌出量较高,属高瓦斯矿井,通过煤样送检,煤层指数属无爆炸性煤层,煤层自燃指数属3级(不易自燃)。

三、矿井可发灾害的类型及地点预测

(一)、可发灾害的类型

(1)、瓦斯

根根据2005《贵州省桐梓县新兴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新兴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97m3/min,相对涌出量为28.1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296m3/min,相对涌出量为2.94m3/t。因此本矿井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2)、煤尘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9月提供的煤层煤尘爆炸 性鉴定报告(报告编号:2004-M578),本矿煤尘无爆炸性,但生

(3)产过程中要注意防尘措施。(3)、煤的自燃

根据2005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 报告结论,本煤矿内4号煤层的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即不自燃煤层; 其余煤层无测试资料,煤层自燃倾向不清。矿井正常生产后尽快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其余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以便指导生产。(4)、地温

本矿无异常地温现象,属于正常地温矿井。(5)、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新兴煤矿大部煤层出露于本区侵蚀基准面以上,含煤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含煤地层上、下均有隔水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差,但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增加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矿区内有少量老窑,但开采深度小,按现有开采水平开采一般不会发生坍塌和大量涌水事故现象。但当采面接近上部老窟时,应高度重视,同时在开采上山煤的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大,大气降水及部分层间水易沿岩层层面向下渗透汇集,造成矿井充水,应采取相应的抽排水措施。从总体上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煤层顶板为粉砂质粘土岩,厚8—10m,胶结程度较好,属半坚硬类岩石。不显层理。节理发育程度低,但一般需要箱体支护,底板 岩石砂质页岩。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4)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地震历史记录,区内岩土体稳定,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但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地表沉陷、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

(二)、顶板隐患的可发地点及预测 1、4#煤层采煤工作面。

2、矿井煤层的掘进碛头

3、巷道维修地点

4、运输巷道

(三)、矿井瓦斯隐患的可发地点及预测

1、煤层各掘进作业碛头,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

2、各临时停工地点。

3、各放炮地点。

(四)、水灾隐患的可发地点及预测

1、现+1220采区上段(靠近上部采空区)回风巷

2、+1180主运输大巷上段(靠近上部原田坝煤矿采空区)

3、矿区西翼接近井田边界(靠近原小煤窑采空区)

四、矿井瓦斯隐患的处理措施

防止瓦斯聚集是预防瓦斯爆炸的重要途径,其措施如下:(1)、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区域内作业。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聚集的瓦

(5)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3)、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采用加强通风、充填冒落带及利用“风袖通风”等方法处理高冒区积聚问题。采用斜挂风帐及引排等措施处理回采工作面上偶角瓦斯积聚问题。

(4)、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提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内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第一百条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5)、加强瓦斯检查:矿井瓦斯检查人员配置及瓦斯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5条的规定。

(6)、严禁瓦斯超限作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区回风道、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和请求汇报制度,杜绝漏检、假检和空漏检的现象。瓦斯检查必须做到:井下瓦斯检查牌,瓦斯检查手册和地面瓦斯日报“三对口”。

(8)、防治瓦斯隐患的安全措施:

杜绝火源是防止瓦斯引燃的主要途径,其措施如下:

(6)(9)、每一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10)、电器设备入井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凡是不防爆的电器设备不能入井。井下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一坚持”。(11)、平时,每7天对井下电器设备的防爆性能、局扇、“三专两闭锁”的性能,检漏继电器试验、电煤钻综保试验等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作好记录。机电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标准,电缆保持平直,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8条的规定。

(12)、井下采掘工作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及煤矿许用电雷管。炮眼封泥应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

(13)、于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或用不燃性、可塑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

(14)、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的处理措施: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应尽量缩小其影响范围。其措施如下:

(15)、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系统设计及安全措施,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批。(16)、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17)、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独立通风,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112条、114条的规定。(7)(18)、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19)、控制风流的风门、风桥、风墙、风窗等设施必须可靠。

五、矿井顶板隐患的处理措施

1、井下各掘业工作面要认真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切实抓好顶板管理。现场跟班验安全员、瓦检员、必须认真负责地检查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情况,发现隐患要立即处理。

2、各掘进工作面要加强顶板管理,加强前探支护和临时支护的使用管理,凡发现未使用总探支护和临时支护的,一律停止作业,报矿安全矿长处理。3、7#煤层工作面必须严格要求支护材料的规格尺寸。支护的方式和背帮接顶,不准空帮空顶作业,不准降低支护材料和规格。4、7#煤层的专职安全员、瓦检员必须认真负责搞好通风瓦斯检查工作,严禁瓦斯超限作业,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并保证碛头有足够的风量。

5、各工作面应认真抓好放炮管理,特别是放炮后通风、瓦斯的管理,认真做好敲帮问顶工作,清理放炮后的危岩,打好临时支护。

6、认真开好班前会,上一班值班矿级领导,安全员,必须在下一班班前会上向下一班的所有作业人员讲明上一班各工作面的通风、瓦斯、顶板等安全情况并强调下一班应重点注意的事故,对安全隐患的处理要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

7、井下跟班的矿级领导,必须做好当班安全巡查工作,及时处

(8)理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监督各工作面的安全工作。

六、矿井水灾隐患的处理措施

当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探水:

1、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层、溶洞、陷落柱以及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等相连通的断层带时。

3、在靠近老窑、采空区、断层等有突水危险附近掘进巷道时。

4、对矿井的积水区、虽有图纸,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时,探水起点在推断的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的少于30米。

5、石门揭开含水煤层时,探水起点至含水层最小距离不得少于20米。(一、)探孔深度与探孔布置:

1、采用边探边掘进,探水钻孔的孔底位置,始终保持超前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以确保掘进工作的安全。

2、超前距离一般不少于20米,在簿煤层时可适当缩短距离,但最小不得少于5米。在岩层中的探水距离,其超前距离一般为5米——10米,钻孔深度一般为40米左右,这样每打一次探孔,可以连续掘进20米——30米。

3、一般是利用探水钻孔放出积水,因此、钻孔直径的大小、既能使 积水顺利排出,又能防止冲垮煤壁,故探孔的直径以不大于75MM为宜。

4、探水孔的数目,最少不的低于3个,即1个中心探孔,2个帮孔,(9)其探孔的方位应保证在工作面的中心和上下左右都能起到探水作用。

5、探水效果的好坏与探孔的布置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条件采用不同的布置方法。

(二、)截水

在探到水源后,有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能放水但不合理,便要采取措施永久或临时地截住水源,将采与水源隔离。

1、隔离矿柱

2、修筑防水墙

防水墙又叫水闸墙,是用不透水材料构筑的截水设施。用于隔绝积水的老空或有透水危险的区域,属于永久性构筑物。

3、水闸门

水闸门设置在发生透水时需要堵截而平时需要运输和行人的巷道内。六,安全措施

(1)调查、搞清井田和井田附近相邻矿井,废弃老窑积水

情况,并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2)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规程施工,留足各类防、隔水煤(岩)

柱,并将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3)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

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4)备全各类防治水设备设施,并随时保持完好;(5)探水时要背好工作点帮顶,打上坚固支柱和背板。

(6)清除探水巷中的杂物,保持退路畅通无阻,挖掘畅通排水沟。

(10)(7)备足堵水水楔,以便及时堵塞钻孔,对煤壁松软膨胀的岩层,要准备木材,以便必要时打上迎面支架和木垛。探水前探水地点及其附近要安设电话等通讯或确定联络信号。

(8)探水时,要观测积水对煤壁的压力,防止突破薄弱处。如果突然感到钻进轻松或顺着钻杆往外流水,并超过正常打钻流水量,这可能是接近积水区,要立即停钻,但不要轻易拨钻杆,要详细观察。并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及时进行研究处理。

(9)探水时,要检查瓦斯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巷道内瓦斯含量突 然增大,或嗅到硫化氢的臭鸡蛋气味,说明可能接近积水区,这时要 立即撤出作业人员,进行处理,防止有害气体涌出中毒。

(10)探水时,要注意有无淤泥、煤块、石块堵塞钻孔,以免造成假象。如果探水钻眼不到5米,就发现有水流出来,说明已接近积水区,这时,不要退钻和拨杆,应将人员撤出险区,加固工作面。当钻孔内水压很大,或水喷射出来,应用木楔把钻孔塞住。

(11)每天探水都要标记探水眼的起止位置,记下探水日期、参加人员、钻孔方位、角度、数目。

(12)放水时要根据探测到的积水量,结合本矿井储水和排水能力,控制放水眼的流量,放水时要有专人管理,随时观测水压和水量变后,并检查放水眼有无杂物及有害气体增加或涌出来,利用钻杆放水时,不要轻意拨出钻杆,确认积水已经干净后,再拨钻杆。

(13)钻眼已经停止出水时,在下部要补打一个钻眼,查看是否还有

(11)积水,如果还有积水,应该继续打眼放水,直至确认无积水时,才能进行采掘工作。

(14)在掘进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鼓严重、水色发浑)等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撤离工作点及受威害区域人员到安全地点,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进行处理。

七、矿井火灾隐患的处理措施

1、加强矿井机电防爆完好检修,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转,杜绝无计划停电、停电事故。

2、风电闭锁要经常检查,定期试调。

3、入井电气设备的退领、发放、要编号建账,严禁失爆设备入井,严禁非阻燃风筒入井。

4、井口旁、主扇旁20米内不得有烟火和用火炉取暖。

5、搞好矿灯管理,失爆矿灯禁止入井。

6、井下动力、信号、通讯等电缆,必须悬挂整齐,严禁明接头和胶布包扎。

7、严禁带电维修和搬运电气设备,电气设备使用完毕,必须切断电源,并把开关把打倒零位。凡检修、检测、检修带电危及的区域和部位时,必须切断上一级的电源,并在停电开磁上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方可进行其他工作。

八、矿井灾害事故处理机构:

(12)

1、灾害预防与处理指挥部的组织机构

矿成立“矿井灾害处理及抢救指挥部”,指挥部除负责日常预防措施的实施外,主要负责灾害事故发生时的救灾处理工作。

(1)总指挥:杨彬

(2)规定处理事故措施人员:杨彬、何贵华、高伟佳、王兴志、郑华召、张吉先、令狐昌明、陆继标、邓信明、2、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3、处理灾害事故的通知方法和顺序:

(1)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员或值班员向矿调度室紧急汇报,并通 知本单位有关人员。

(2)矿调度值班人员应做好事故发生情况的详细记录,并立即通知总指挥部和矿长及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及集中,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紧急汇报。

(3)矿总指挥立即到调度室主持全面工作,同时向有关人员分布处理事故的各种命令、监督救灾措施的执行。

(4)救灾处理工作指挥只能由总指挥一人统一进行,任何人不得干扰总指挥的工作。

(5)有关人员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到矿调度室向总指挥报道。并根据总指挥的命令结合本计划和事故现场具体情况参与制订处理 事故的措施和办法。

(6)专人到最近医院联系医务人员,准备好急救器材、药品、救(13)护一到,立即现场急救,转送重伤员。

(7)供应部门必须准备好救护器材和物资,发生灾害时,各部门应全力以赴赶到现场,听候命令、执行任务。

(8)矿发生瓦斯、煤尘、火灾重大事故后,必须组织矿山救护队侦察,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数和所有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等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9)矿长和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必须赶到现场组织抢救。(10)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察火灾气体和风流变化,把情况汇报总指挥,以便针对情况制定相应救灾措施。

九、隐患处理措施的贯彻要求:

1、已批准的《措施》由矿长负责贯彻执行。

2、已批准的《措施》应立即向全体职工贯彻、组织学习,熟悉避灾路线。要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试,没有学习《措施》,不熟悉避灾路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不准下井,管理人员考试不及格不准下井,直到补考及格后方可下井。

3、《措施》上报有关部门和交救护队。

4、在贯彻《措施》时,专业人员要向职工讲解和示范各类灭火器材和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5、各单位安全员、班长要组织工人熟悉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6、若2007生产计划在实际作业中有变化时,应根据变化情况

(14)及时修改《措施》,并按修改后的内容贯彻落实。

7、新开采、开掘工作面,各单位的安全员、值班人员应带领全体职工,按避灾路线进行一次实战演习,使每一个职工都熟悉发生各类灾害时的撤人路线。

8、新入矿的工人,要经《措施》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准下井工作。

桐梓县新兴煤矿 2007年3月

(15)

矿委会审核、贯彻

长: 技术负责: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

员: 瓦

员:

参加学习人员:

第四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安 全 1

检 查 及 隐 患 排 查 治 理 制 度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目的

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本公司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贯彻和执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3、职责与权限

3.1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检查的组织及实施 3.2各项目部配合安全生产检查的实施

3.3各施工项目部负责本项目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实施

4、工作程序 4.1安全检查的目标

4.1.1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目标。

4.1.2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达到最佳安全状态。4.2安全检查方式

4.2.1由公司每个月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对各施工项目部进行安全检查,下发安全整改通知单,各施工项目部进行整改,并书面向公司安全部报告整改结果,必要时公司安全部将派人员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4.2.2由各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小组组织其成员对施工现场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4.2.3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例行安全检查。4.2.4班组每天由班长组织一次班前安全生产自检。4.2.5设备管理人员每日对机械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4.3安全检查内容

4.3.1对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 4.3.2对劳动生产现场的安全、卫生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 4.3.3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4 安全检查的要求

4.4.1安全检查时,要广泛地发动组织项目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当时难以解决的,应制定计划,限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从而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4.4.2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根据检查要求配备足够的资源。4.4.3每种安全检查都有明确的检查目的、检查项目、内容及标准。

4.4.4检查记录是安全评价的依据,要做到认真详细、真实可靠,特别是存在隐患的施工部位的检查记录要具体。

4.4.5对安全检查记录要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认真进行系统分析和安全评价。

4.4.6安全隐患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结果的归宿。

5、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1目的及组织

5.1.1为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深化和规范公司各项目部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5.1.2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作为企业和各项目工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人,应分别组织公司级、项目 级和班组级隐患排查工作,并督促和协调相关单位、人员做好隐患治理工作。

5.1.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三级制度,即公司级检查、项目自查、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检查。

5.1.4公司级检查是指由安全部、建设管理部有关安全、技术人员组织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检查。

除此之外,安全部还组织专业性、季节性、验收性、节前性、经常性检查。节假日重点查岗位、查值班、查节前教育、查现场。对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开具施工现场检查整改记录单,落实“三定”措施,安全部负责复查。

5.1.5施工项目部自查是指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安全、各分包单位负责人(或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检查,并对重要生产设施和重点作业部位加大巡检周期密度。

施工项目部还应根据施工期间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加防洪、防风、防冻、防煤气中毒等季节性安全检查,还应特别注意做好重大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

施工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全日巡检制度,对于高危险性的作业应实行旁站监督。

5.1.6班组长(或分包单位负责人)每天上下班前应检查各自作业区域安全,制止”三违”,对涉及到自己工人的一切危险源要及时反馈给施工负责人。施工项目部做好纪录、组织协调、并排除隐患。

5.2职 责

5.2.1企业负责人职责: a.企业负责人应保证各项目安全专项费用的投入,对公司安全情 况进行统筹性地指导。

b.协调解决各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疑难问题。5.2.2公司安全部职责: a.制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并督促实施。b.检查各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实施考核。

5.2.3公司建设管理部职责

a.及时对施工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展开工作监督管理,要求施工项目部建立实时检查、班检查、日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

B.指导施工项目部及时实施治理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5.2.4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职责: a.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应当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责任,全面掌握当班安全生产状况,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危险源点的检查,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作业。

b.及时发现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制止违章违规行为,严禁违章指挥,当现场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或遇险情时,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立即下达停工令,组织人员及时有序撤至安全地带。

c.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责令停产整改指令,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制订整改方案,并及时报送上级部门。

停产整改方案应确定整改项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作业范围、从事整改的作业人员,落实整改责任人、资金,还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d.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制规定的其它职责。5.2.5专职安全员职责:

5.2.5.1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工地的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5.2.5.2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情况督促落实、整改,并记录。5.2.5.3详细记录每天的安全生产情况,按规定填写施工安全日志。

5.3 工作流程

5.3.1结合公司实际和项目的进度、周边环境、重点时段以及存在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分别从安全行为、现场实体、安全生产违章行为等三方面确定隐患排查的内容和重点。同时,针对现场存在的深基坑、高支模、隧洞等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预控,一旦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实施治理消除,并将相关情况进行登记存档和报告。

5.3.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采取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岗位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定期检查次数公司每月不应少于一次,施工项目部每周不应少于一次;专项检查应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在重点施工环节及时段、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或施工项目部内部机构人员调整后等事故易发时段适时组织开展;岗位检查应由施工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每天进行巡查,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也应对作业环境、自身劳动防护状况等进行自查。

5.3.3公司和施工项目部均应各自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记录,其中公司负责人带班检查记录还应分别在公司安全部和项目存档备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均应报项目负责人,应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定的程序、要求,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到位”,整改完毕后应组织复查。对一时难以整 改并对邻近作业面的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应暂停施工或局部停工,同时将该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按照重大事故隐患的要求落实整改,并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情况表,及时上报。岗位检查中发现的需报项目负责人落实专人、材料、设备方能整改的隐患,也应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

5.3.4安全部应及时向安全副总经理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每季度末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向公司总经理报告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第五篇:内河航道建设和航道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内河航道建设和航道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摘 要:在内河航道建设日趋现代化的如今,兴建有“现代化特色”的内河航道网是已经成为基础工程中的“重头戏”,但是要打算有效地展示出内河航道所应具备的诸多优势,还必须有效地完成对内河航道的治理、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并以之来作为内河航道标准的“提升器”;而中国大陆广阔的国土上有着众多的水体,有鉴于水上运输体系中内河运输所占的地位一直不低,而内河航运的基础又被定位为航道建设发展,故而中国大陆具有这一领域上的“先天优势”。为了能够使中国大陆内河航道的建设能够“相一致于”经济建设活动,就有必要有效地借助于国内河道这一层面表现出的优势。对内河航运所具备的优势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内河航道建设这一活动所具备的意义,并提出一系列此领域中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内河航道建设;航道治理;具体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125

内河航道水运的优势

和陆运相比,水运运输有着颇为明显的优势――其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低能耗、航运投资少、成本较低、运输量大之类,同时内河航道(河海通达)往往更加适合于很多路途相对较长的运输航程,也正由于上述原因,很多内河航运活动都成了重点工程项目内容之一;而内河航运运输这一活动更加适合诸如矿砂、煤炭、化肥、粮食之类大宗货物的装运活动,其航运体现出的安全、平稳之类一系列“特色所在”,也更加适合于一系列易燃易爆货物的运送。内河航道建设规划

和海运相比,内河航运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水位的涨落幅度很大、弯度较多、河道的宽度较狭、船只的吃水量较浅等等,也正因如此,内河航船所表现出的船体用途、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和海运船只的船体用途、结构存在差异;而对于中国大陆目前的内河航运情况来说,应将“战略发展长远意识”放在其中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而其中作为“主导者”的交通部门,也应有效地提升在这一领域的监管、建设、投资等活动的力度,同时也有必要对通航河流(包括规划中的)上的各种形式的在建、己建的各类建筑设施中有碍于航行者加以逐步逐步清除或停止;在此过程中还有必要提升对内航道网的航道内引导、整体规划之类行为,并有效提升一系列地区间、部门间彼此相互协调等层面的能力,以此来对航运规划本应具备的权威、严肃性加以相应的保证。

要对内河航道规划这一活动的质量加以“最大化”,首要的一步在于对相应资料予以应有的搜集和整理,以此来给规划、设计活动提供相应的依据,资料主要应涵盖各兄弟部门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开发规划意见、已有的相应类别航道工程所应采取的实施措施、目前己有的航行情况、河床演变的规律、水质的特点、河流的整体情况、周边地区自然地理情况之类内容,尤其是在规划航道过程中有可能会调动的各种基础资料――例如水深和流量是否可以获得保证、浅滩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深水位关系曲线之类内容,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有效保证所调查资料所具备的准确性,其具备何种参考价值以及真实程度,在整理和收集相应资料之后,就能够对内河航道工程设置出勘查、建设之类有关方案,乃至于对其开展的各种前期组织准备之类;位居其后的则是对相应水体资源(内河航道所处位置)的各种综合利用能力加以尽可能有效的提升,采取创新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方式,使得内河水域航运可以进一步体现其“现代化性”,借助于灵活运用各种自身所掌握的航运知识,来保证组织运营手段的心慌心,以此来对内河航道诸方面竞争力量做出有效的提升。建立航道治理工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1 层次分析法

这一办法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四个最为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对各个处于系统的指标间的诸多关系加以与之相互对应的分析,并以此来“顺势”设置系统中以此构建“递阶层次结构”;第二,“抓取”一系列指标(相同层次上)和在此之前层次中某一相应指标,从二者表现出的重要性这一层面开展与之“挂钩”的各种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二者彼此间比较的一个重要的“判断矩阵”;第三,有后者来进行各种与之“配套”的计算活动,对其中的一些“特定”指标(包括上层、被比较者)加以相应的权重比较;第四,对各种目标间“合成权重”予以计算和相应的排序活动。

3.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所谓“递阶层次结构”,最大特点在于讲究将一系列问题予以“层次化”和“条理化”,并以此形成一个以“层次分析”作为基础的结构模型。以其模型作为背景,依据属性进行“组”和“层次”的划分活动;这一结构中,又会以相同层次的指标作为其中的“标准”,对下一层级的指标加以有效的支配,并在此过程中又会遇到上一层次指标所产生的各种支配,故而其主要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最低层”三个内容。

在此之中,河流航行条件有必要同时满足通航水流的条件、通航净空尺度、航道基本尺度之类要求;对于一些影响宽度之类数据的因素,则主要在于“航迹带宽度”、“漂移宽度”之类船舶数据所造成的各种的影响,抑或是选取相应的航行线漂角所可能造成的影响,乃至于对一些“富裕宽度”之类可能出现的数据的影响;最后则是对期间各种水流条件可以形成的最大程度影响船舶航行的数据,主要包括水面比降、水流流向偏移度、水流流速值、不良水流(主要包括复杂的水流流态、滑梁水、扫弯水、泡水、漩水、回流之类流态)所形成的影响值。治理内河航道的工程措施

在这一领域,主要讲究以改善航道内航行条件、延长能够通航的里程、提高航道的标准为目的,有效地保证“无障碍航行”当作最终基础和目标的各种与之相关联的工程措施。

(1)由于一系列天然河道往往都会面临因为季节不同而水位不同的状况,并由此造成每一个河段的河床出现众多不可预测的改变,加上河道“质地”会存在沙石、卵石、岩石之类不同情况,故而天然河道内往往会有为数不少的河段或多或少地难以满足航行要求,所以对航道加以相应治理这一工作就显得颇为重要,一般情况下,采取整治建筑物或者别的形式的工程措施一般都会必要地治理各种有碍于航行的自然地理状况,能够对水深予以增加,从而对航行水域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加以尽可能有效的调整,对航道尺度条件予以相应的“升级”,从而有效地提升船只通过能力;又能够仰仗航道情况,在航道一岸或两岸布置与之相应的各种建筑物,借助于水面、河底之类所具备的束窄河道方面的作用,来逐步保证其改善流态、护(固)滩等方面效果;或者裁直其中一些过于弯曲的河道,挖出一些河道最弯处的新槽,从而对里程加以缩短。

(2)疏浚航道这一活动,实际上是对航道借助于机械、人力之类形式加以拓宽,或者对航道内水深予以增加的各种水下土石方作业活动;由于航道经常会遭遇各种形式的河床演变,而这样的情况又会造成浅滩疏浚后进一步进行的挖槽的“平稳性”一般难以获得应有的维持,易于遭受回淤之类不良状况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应定期开展规模宏大的重复疏浚工程(类属维修活动);而后者又要求挖槽布置必须采用规律、合理的方法,从而保证其效果,对重复量予以有效的减轻或减少。

(3)航道渠化工程的目的应定位为航运开发,修建各种拦河闸坝等建筑物,从而抬高上游水位,往往是改善航行条件的一大“法宝”;由于河流枯水期难以避免,“航道渠化工程”往往可以有效地调节河道水位、减缓河流流速;除此之外,借助于闸坝为代表的一系列河道旁建筑物建设活动,有能够有效地调节河流的洪、枯量和改善河流上游蓄水能力,并由此对航行条件予以“升级”。结论

本文借助于对内河河道航运这一层面开展尽可能合理的规划,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内河河道进行航道治理,以此为我国的内河运输建造出统一标准的、可四通八达的内河深水河道网,不仅仅提高了内河运输的效率及运输的质量与安全,更会因此而带来更长远、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俊生.平原地区内河航道建设设计理念[J].水运工程,2009,(05):87-91.[2]李海生,陈帆,李天威等.内河航道建设须兼顾流域生态保护[J].环境保护,2013,(08):34-36.[3]马殿光.内河航道土质岸坡生态治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4]刘?_.内河航道维护水平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下载第一篇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篇 基坑工程安全隐患和治理措施(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治理方案和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治理方案和措施 一、 指导思想 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县安全生产工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做到安全防线下移,关口前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特修订......

    安全隐患治理方案

    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治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

    安全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安全隐患治理实施方案按照上级关于开展隐患治理的要求,根据公司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标准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组织各级、各部门共......

    安全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彭客运发[ 2012 ]64号关于印发《彭阳县客运公司2013年 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司属各股室: 现将我公司《彭阳县客运公司2013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集中力量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发......

    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1 、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对各类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杜绝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增强抵御重大恶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本......

    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一、事故隐患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3、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 二、对查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