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时间:2019-05-15 02: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第一篇: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制度

1.1.1 医院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分管的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坚持持续改进。

1.1.2 深入科室,围绕患者安全,重点了解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以及服务质量、患者生活等工作。征求科室及各类人员对医院管理工作(包括医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1.1.3 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1.2 医院领导干部行政查房制度 1.2.1 目的

院长带领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对职能科室工作的考核,促进科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支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2.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长行政查房相关工作。1.2.3 职责

1.2.3.1 院办及分管院领导

a 负责组织院长行政查房,包括确定查房主题(内容)、查房时间,组织查房工作,进行查房总结、发出整改意见和督导整改等。b 负责检查科室行政管理、劳动纪律、仪表着装,文明用语、服务态度、医德医风、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c 负责院长行政查房资料归档、保管。

1.2.3.2 医务科、质控科、病案管理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科室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知情告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病历(包括门诊、留观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合理规范用药情况;按专科收治病人情况;临床教学开展情况;医技科报告单及各类登记材料的书写质量;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执行情况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并形成检查记录。

1.2.3.3 护理部、院感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科室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情况;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隔离消毒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与护理质量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护理查房、病区管理、药品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消毒隔离、传染病疫情报告、院感管理情况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

1.2.3.4 财务科、医保物价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执行财务医保管理制度情况;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用药合规性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

1.2.3.5 药剂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处方质量、用药规范性与合理性、抗生素使用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

1.2.3.6 医学装备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医学装备使用、维护保养及记录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1.2.3.7 信息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医学信息装备使用、维护保养及记录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1.2.3.8 后勤科、保卫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检查科室环境卫生、水电管理、安全保卫、物资供应和管理、用餐问题、后勤设备使用与管理、维修保障等。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1.2.3.9 其他行政职能科及分管院领导

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的检查工作。协调并解决临床科室相关工作问题。形成检查记录。

1.2.3.10 被检查科室主任、护长(负责人)

针对医疗、护理、药学、科研、教学、后勤保障及科室管理的开展情况、当前所面临的困难等内容进行汇报。对检查反馈及整改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并报告。

1.2.4 程序

1.2.4.1 院办确定查房主题及时间后,通知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及被检查科室。

1.2.4.2 职能科室负责人进行现场查房。必要时提前召集被检查科室全体人员开会,布置检查任务。

1.2.4.3 召集被检查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及检查人员召开现场反馈会。

a 被检查科室主任、护长(负责人)汇报科室情况、存在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b 各职能科反馈检查情况。对科室工作进行点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具体要求。c 院长根据检查情况,对科室提出需要医院协调解决的问题,当场做出决定,交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办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事项,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形成改进方案,交相关职能部门执行。

1.2.4.4 各职能科室形成检查记录并报院办,院办整理形成《行政查房记录》,并向被检查科室发出《行政查房整改通知》。1.2.4.5 被检查科室就行政查房反馈情况及《行政查房整改通知》要求,形成《行政查房整改措施》报院办及相关职能科室。1.2.4.6 在下次查房反馈会中,对要求职能科室落实的事项,被检查科室整改情况、仍然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职能科室督办情况等需要进行汇报,由各相关职能科室汇报。1.2.5 相关文件

1.2.5.1 《行政查房人员分工安排》 1.2.6 记录

1.2.6.1 《行政查房记录》 1.2.6.2 《行政查房整改通知》 1.2.6.3 《行政查房整改措施》

1.3 领导班子集体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1.3.1 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评估在保持医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1.3.2 紧密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与目标,对存在的不良事件与缺陷,要从管理的体系、运行机制与制度程序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形成良好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文化氛围。1.3.3 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有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参加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全院专题工作会议,以及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工作会议。

第二篇:爱婴医院科室制度

产科门诊岗位职责

1、医护人员必须经母乳喂养知识达标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认真做好产前及孕期保健指导和登记工作,教会孕妇乳房按摩方法,对凹陷扁平、短小乳头予以矫治。

3、通过讲课、录象等方式,认真做好产前宣教,使孕妇掌握。

(1)母乳喂养的好处。(2)早开奶的重要性。(3)如何保证有足够的乳汁。(4)母亲喂奶体位和婴儿含接姿势。(5)母乳同室的重要性。(6)按需喂乳的重要性。(7)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4、对有关母乳喂养咨询要认真、耐心地解答。

待产室岗位职责

1、提前十分钟进岗,清点物品。

2、床头交接产妇、测血压、胎心。

3、正常产妇30分钟测胎心一次,过期及胎心异常者15-30分钟测胎心一次。

4、及时给产妇用温热清水擦洗乳头,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工作,鼓励产妇多进食,及时排空膀胱。

5、执行临时医嘱。

6、有乳头凹陷的要指导孕妇做十字操。

7、严格观察产程进展,认真填写产程图,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

分娩室工作制度

1、凡是进入分娩室的医生、助产士和其他人员,必须遵守分娩室工作制度,一律服从护士长的指导。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进入分娩室的人员一律穿戴分娩室衣帽、鞋、口罩。

3、保证产科急诊设备、药物、物品齐全,保持性能良好,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4、严格观察产程进展,胎心、血压情况,并做好产程记录。

5、保持室内温度在22--28℃,相对湿度50--65﹪。

6、对出生后,体重在2500克,阿氏评分在7分以上的新生儿,产后30分钟内由医护人员协助婴儿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与母亲应有目光交流,并做好登记,帮助婴儿吸吮,要注意婴儿安全及保温。

7、产后产妇和新生儿在分娩室观察2小时后,无产后出血及其他特殊情况送回病房,并负责向病房护士交待在产房早开奶情况。

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非本科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产房

3、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更换分娩室专用的工作服、帽子和鞋,拖鞋每周浸泡消毒二次。

4、分娩室保持清洁整齐,每天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并作好记录,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200CFU/M。

5、每日2次进行湿式清扫,应用500/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地面及室内用物。定时开窗通风,每周卫生大扫除一次。

6、接生人员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刷手,每月进行手细菌监测,并做好记录。

7、接生器械物品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必须一用一灭菌,无菌容器每周高压灭菌二次。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臵。

9、凡疑有传染病的产妇如梅毒、肝炎或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一律到隔离待产室、待产产床分娩并实行床边隔离,传染产妇所用的器械必须分开浸泡消毒后再送有关科室。

1、产妇推车、输液架、产房的转椅、手术台等每日用1:2000优氯净消毒液擦洗。

2、氧气湿化瓶、吸引皮管、吸引瓶清洗干净后用1:2000优氯净浸泡0.5小时后凉干备用。

3、垃圾应严格分类,臵入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

4、分娩后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分娩室抹布、拖布应专用。

产房岗位职责

1、提前十五分钟进岗清点物品,清点各种器械包、产包、药品、,要有记录,有签字。

2、床头交接产妇、测血压、胎心。

3、密切观察产程及胎心变化,每10—15分钟测胎心一次。

4、用温热清水擦洗产妇乳头。

5、产后30分钟内实行早接触、早吸吮。

6、准确,规范,及时做好分娩记录。

7、密切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及婴儿变化。保证母婴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

8、胎儿娩出后及时测量产妇BP、宫底高度。

9、产妇分娩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后,母婴一起送入母婴同室。

10、填写产后首次护理记录。

11、处理医嘱,补充费用录入。

12、补充各种敷料及消毒液,整理环境为下班做好物品准备工作。

13、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4、护士长定时检查以上工作执行情况。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

1、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每日新生儿进行洗澡或其他治疗,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小时。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妇和新生儿交叉感染。

3、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母亲能做出应答反应后,与婴儿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协助婴儿早吸吮,使其得到初乳。

4、医护人员帮助指导正常产和剖宫产的母亲正确哺乳体位和婴儿含接姿势及如何保持泌乳。

5、指导产妇如何观察和护理婴儿的技术,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6、护理人员随时巡视病房,(夜间每两小时一次),观察护理婴儿脐部有无出血,母乳喂养情况,并及时更换尿布和填写婴儿记录。

7、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探视时间内一次只进一人。

8、实行母乳喂养及按需哺乳,婴儿入睡不超过3小时要叫醒喂哺不准奶瓶、奶嘴进入母婴同室及家庭化休养区,除医学指征外,一律不得给婴儿吃任何饮料及母乳代用品。

9、出院前医护人员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热线电话,咨询门诊及随访组织。

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每日通风2次,一次1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吹产妇与婴儿。

2、室内温度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60--65%,严禁吸烟,室内地面每日两次清水湿拖,污物拖后再扫。

3、注意室内清洁整齐,及时更换床单。

4、室内用500/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小桌、床栏等用物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含菌量不超过500CFU/m,室内物体表面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8个/CM。

5、凡是接触婴儿的布类一律高压消毒灭菌。使用一次尿布用后放污物袋。

6、母婴出院更换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

7、母婴同室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工作服每周更换二次。

8、入室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流动水洗手1—2分钟。

9、产妇哺乳前洗净双手,用温水擦拭乳头,产妇患感冒时戴口罩。

10、严格探视制度,限制人员流动,严禁传染病人探视。

保健及免疫接种常规

1、正常新生儿生后即刻肌注维生素K1。

2、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按要求注射乙肝疫苗,并记录签字。

3、常规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并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4、出院前告知病人满月后到所属地方妇幼保健部门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接受免疫接种。

母婴同室住院须知

1、产妇入院后必须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母乳喂养技术指导,产后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

2、住院期间,不得向院内携带奶瓶、奶嘴、奶粉等。

3、不得擅自给婴儿喂哺牛奶、奶粉等代用品及其他饮料。

4、产妇应遵守住院规定及作息时间安排,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爱护公物,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5、陪伴或探视的家属,应严格遵守探视及陪伴制度并接受母乳喂养宣教,积极支持母乳喂养。

6、院内禁止吸烟,违者按医院规定罚款。

母婴同室探视陪伴制度

1、为了您宝宝的健康,对患有消化、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家属谢绝探视,家属接触婴儿时应先洗手,不要亲吻婴儿。

2、家庭化休养室只允许一人陪伴,其它家属一律在探视时间探视,每次不得超过一人。

3、母婴同室产妇需陪伴时,须由护士长签发陪伴证,方可留人陪伴。

4、严禁吸烟。

5、严禁带儿童进母婴同室、家庭化产妇休养区。

6、家庭化休养室内物品如有损坏,照价赔偿,由押金中扣除。

NICU室岗位职责

1、早产儿体重不足2300克,胎龄不满35周,阿氏评分4分以下或婴儿有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方可进入NICU室.2、监护室新生儿一律实行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不能直接吮吸的应由护士用小勺、量杯或滴管哺喂母乳。

3、监护室内禁止使用奶瓶、奶嘴或给婴儿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及饮料。

4、婴儿服药时一律用白开水送服。

5、严密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意识、神态、精神反应、呕吐物、尿量、大便性质、量、皮肤黄染的程度,并做好记录。

6、做好各种抢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的准备,每15—30分钟巡视病婴一次,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7、认真执行医嘱,做好一切治疗和生活护理,并做好婴儿记录。

8、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严格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疾病发生。

新生儿窒息复苏常规

1、ABCDE复苏方案 A、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 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

D、药物治疗,包括1:10000肾上腺素,并根据病情酌用纠酸、扩容等。

E、评价 根据呼吸、心率及皮色三项体征进行评价。

2、初步复苏步骤

a)保温:防止失热,生后立即放臵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处理。

b)揩干最佳复苏体位,肩部及全身皮肤,减少散热。c)摆好最佳复苏体位,肩部以布尖垫高2—3厘米呈轻微颈伸仰为宜。

d)摆好体位立即用一次性吸管或球吸净口、鼻、咽黏液,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秒钟。

e)触觉刺激:如新生儿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呼吸,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儿背来促使呼吸出现。以上5个步骤要求在生后20秒钟内完成。

如重复窒息仍无好转,心率仍<80次/分,则应考虑气管插管及用药。

围产儿病区儿科医师职责

1、儿科医师进病房或手术室负责高危儿的抢救工作。

2、负责收治母婴同室、家庭化休养室围产儿的诊治工作

f)首诊医师及时对入室婴儿进行详细查体,填写婴儿入室记录,书写首次病程及医嘱。

g)每天上午必须查房,根据病情需要更改医嘱,完成病程记录。

h)每天巡视病房不少于3次,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记录。

i)发现婴儿有其他科情况时,应及时填写会诊单,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需转科治疗时需填写好转科记录及时转科治疗。

3、负责NICU病房的高危儿的抢救治疗工作

(1)首诊医师对入室婴儿应全面系统查体,并书写住院病历,首次病程,并写治疗抢救医嘱。(2)每天上午查房,根据病情需要更改记录病程。(3)每天巡视病房不少于4次,对病情危重者随时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记录病程。(4)对病情已稳定不需要治疗者,可转出NICU与母亲同室。

4、医师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并有交班记录。

5、鼓励支持按需哺乳,随时向母亲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正确哺乳姿势,解答产妇提出的有关问题。

6、一律实行母乳喂养,杜绝使用奶瓶、奶头,不准婴儿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饮料,不能直接哺乳者,由护士用滴管或小勺喂哺母乳。

7、值班医师在抢救中遇到困难时,应及时邀请有关科室的医师或上级医师协助抢救和处理,并详细记录。

8、按规定完成新生儿的预防注射及保健常规。

母婴同室护士岗位职责

1、做好基础护理和晨晚间护理,为母婴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热情接待母婴,掌握分娩情况,并进行自我介绍,做好母婴一体护理和身心护理。

2、负责婴儿洗澡、臀、脐护理,预防注射等治疗,母婴分开不超过一小时。

3、协助按需哺乳。

4、负责会阴冲洗,观察母婴情况,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恶露、排尿、及伤口情况,每2小时护理婴儿一次,帮助换尿布,观察婴儿大小便、呕吐、面色、呼吸等情况,认真填写病历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5、及时帮助和指导婴儿哺乳,剖腹产术后有应答反应后,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早吸吮。

6、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操作技巧(正确体位、含接姿势、挤奶方法),指导产妇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帮助奶胀的产妇挤奶母婴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及出院后如何与随访组织保持联系

7、认真做好交接班,重点是分娩后24小时以内的母婴情况,除产、儿科情况外还应包括:首次哺乳时间、婴儿吸吮次数、吞咽及泌乳情况和注意事项。

8、护理常规 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1)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保暖。

(4)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5)协助并指导全部母亲生后6小时内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1)每日检查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每日检查乳房情况(胀度、乳量、乳头形状),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现异常情况(如奶胀、乳头皲裂、副乳等)及时加强指导和咨询。(3)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观察一次新生儿全程哺乳过程,及时纠正错误行为。(5)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保证充分营养。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1)记录新生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数及性质、黄疸情况并做好记录。(2)了解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及吸吮情况。

(3)每日洗澡一次,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脐带护理、预防接种工作。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加强巡视,了解母亲及新生儿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母婴同室、产科医师岗位职责

1、值班医生进产妇休养区,必须着装整齐,必要时戴口罩,检查前要洗手。

2、产科医生必须经过母乳喂养知识18小时培训,并通过母乳喂养知识达标考试方可上岗。

3、住院医师每日查房4次,夜班早6:30、白班8:00、下午2:00—3:00、晚班晚8:00。主治医师除查房外,每日上午11:00巡视病房一次,主任每周查房一次,检查要认真仔细,态度和蔼,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乳房乳头,询问喂乳情况,并认真在病历上做好记录,对乳汁少的产妇要给予催乳药物治疗,纠正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并予以母乳喂养技术的指导。

4、分娩后新入室产妇,在入室6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正确姿势示范指导。

5、下班前值班医生向夜班医生做好产妇情况交班。

6、值班医生负责指导特殊情况的母乳喂养。

7、指导护理解决母乳喂养的问题。

8、产妇因病理情况暂不能哺乳时,产科医生要耐心指导产妇人工挤奶,以保证正常泌乳。

9、严格监督各科室,杜绝使用奶瓶、奶嘴或给婴儿母乳以外的任何代乳品或饮料。

10、产妇出院前常规发给母乳喂养随访卡,并指导产妇出院后如何与母乳喂养随访组织取得联系,以保证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实施。

采集人奶的方法与储存制度

1、备好消毒储奶容器。

2、由护理人员或产妇本人亲自采奶,采奶前洗净双手。

3、擦洗被采奶的乳房及乳头。

4、人工挤奶法:母亲身体略向前倾,用手将乳房托起,将大小拇指和食指对应放在距乳头根部2cm处向胸壁方向轻轻向下压,反复一压一放,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沿着乳头依次挤空所有的乳窦,挤奶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最多不超过30分钟。

5、将收集好的人奶立即封盖,注明床号、姓名、日期、时间后,再放入62.5℃的水浴锅进行巴氏消毒30分钟,取出后贴上标签,注明消毒时间,冷却后储入冷藏室可保存24小时,储如冷冻室可保存7天。

6、使用前,先将储存的奶从冷冻室内移入冷藏室12—24小时,逐渐溶化,冷藏室的奶可直接出室温中使用。

7、使用时,按挤出乳汁的时间先后喂养婴儿,喂养前将储奶容器臵于温水中升温,切忌火焰或微波炉加热。

8、人乳库供应范围,因医学指征不能直接哺乳的母亲和婴儿。

简易人乳库管理制度

设立简易人乳库,收集人乳的对象应为无传染病身体健康的母亲。人乳库供奶范围:

(1)产妇不能用自己的乳汁哺喂的新生儿及患儿。(2)有医疗适应症的新生儿及患儿。人乳收集:

(1)备好消毒奶杯,以有盖的透明广口杯为宜。(2)清洁产妇的乳房,采奶前洗手。

(3)挤乳方法:手法挤乳为主,消毒器具(吸奶器或奶泵)挤奶为辅。

(4)将收集好的人乳汁贴上瓶签,准确记录供乳者姓名、收集日期、时间、分娩孕周。

(5)采奶后入乳库前消毒。消毒条件为恒温水箱62.5℃30分钟,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待用。冰箱内保持4℃,储存应在24-48小时内使用,-20℃储存,可在3个月内使用。库奶使用时需复温。

(6)若乳母挤出的奶用于哺喂自己的新生儿,则不需要消毒,但容器外应标明姓名、日期、床位号,臵于4℃冰箱内保存,24小时内使用。人乳库应由专人管理:

(1)对各病室收集的人乳进行检查。(2)管理人员对乳库的人乳做好时间标记,储存及使用时应作记录。

(3)每日检查乳库,应保证先入库的先供应,并及时清理过期的乳汁。

(4)设专用冰箱储奶,冰箱应每周清洁一次,每月对库存奶检菌一次,并有记录。

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常规

1.新入室产妇,各级医护人员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发放宣教材料,并协助产妇作好乳头的清洁护理。

2.正常产妇皮肤接触是在新生儿断脐、清理呼吸道、擦干血迹后30分钟内,将新生儿觅食、吸吮乳头,并注意保暖。3.剖宫产母婴皮肤接触在母婴回病房,产妇有应答反应30分钟内,母婴情况良好,即可皮肤接触,在手术室只做母婴局部(面部)皮肤接触。

4.生后在母婴皮肤接触的同时开始吸吮母亲乳头。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婴儿觅食、吸吮情况。

5.将婴儿床放臵在产床旁边,使产妇随时可看到自己的小宝宝。

6.做好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的记录。

7.对早产、轻度窒息新生儿,由儿科医师决定早接触和早开奶时间。

8.不宜早接触、早吸吮的指征:

(1)新生儿重度窒息、产伤或其他合并症,经新生儿复苏抢救后需送高危新生儿病房继续抢救或观察者。(2)高危母亲抢救者。

(3)剖宫产母亲,麻醉未清醒者。(4)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

(5)34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吸吮、吞咽不协调者。

新生儿沐浴常规

1、每日上午8:00—10:00,沐浴室温26—28℃,水温38—40℃。

2、物品准备 :干净婴儿衣、包被、尿布、婴儿沐浴液、爽身粉、润肤油、75%酒精、2%碘酒、棉签、0.25%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软膏等。

3、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耳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

4、沐浴时用手挡住婴儿耳孔,防止水流入。

5、婴儿沐浴用品全部一人一换一消毒,被服要高压灭菌。

6、洗毕揩干全身,于皮肤皱褶处撒少许婴儿粉。

7、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进一步检查处理。

8、用2%碘酒、75%酒精擦脐轮处及脐周皮肤。

9、注意观察婴儿全身情况,并记录。

10、仔细查对婴儿手圈,腰牌,无误后包好婴儿送还母亲。

母乳喂养随访组织及其职责

1.产妇出院前有产妇主管医师详细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母子保健手册)中分娩记录和母乳喂养随访卡,交给产妇并告之将手册及卡交产妇所辖地段(乡院或村妇幼医生)。负责随访人员。

2.按照《厦门市母乳喂养随访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医院医务科确定专人,除做好全市各妇幼保健机构每月5日送到的在本院分娩产妇的“母乳喂养随访卡”的回收工作。对填写合格者由医院付给各妇幼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母乳喂养随访卡”检查指导费。以提高内在工作质量。

产后随访制度

1、产后母亲出院前将产科填写好的“母乳喂养随访卡”,交给产妇及家属。

2、医院地段妇幼保健人员按常规进行随访,时间为母婴回家后2-3天、2周、4周、42天、4个月。

3、访问内容包括:(1)了解母乳喂养情况  是否坚持按需哺乳;  是否坚持夜间哺乳;

 是否给婴儿添加了水和代乳品;  是否给婴儿用奶瓶或奶嘴;

(2)观察一次全程哺乳过程,注意哺乳姿势和吸吮动作是否正确。

(3)了解婴儿脐带、体重、睡眠和吃奶情况,并指导母亲的膳食营养。

(4)检查产妇乳房、伤口和子宫复旧情况,并指导母亲的膳食营养。

4、地段妇幼保健人员认真填写母乳喂养随访卡,并于4-6个月后将卡片收回。

5、按照要求,作好本院分娩产妇的“母乳喂养随访卡”的回收工作。对填写合格者付给有关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母乳喂养随访卡”检查指导费。

6、.医院应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咨询热线电话,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服务。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防止丢失、错抱等不良事件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平安,关系医疗安全和医院社会形象,必须从制度上、根本上切实加以解决。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护士长同为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新生儿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二、科室要加强新生儿安全知识教育,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安全防盗宣传资料,向产妇及家属告知新生儿安全相关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随意进入;控制产妇的陪床人员,每床只许一人陪床,避免人员流动过多。

四、产妇入院后,安排床位,建立病历,确定生产方式和时间。如进行自然分娩,所在科室要与产房确定生产时间;如进行剖宫产,所在科室要与手术室确定手术时间。

五、临产时,由病房护士核实无误后,携带产妇病历,陪同产妇一起进入产房或手术室,并与产房或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准备待产或手术。

六、新生儿出生后,应让产妇或家属看清新生儿的性别,并立即进行产妇和新生儿的标识工作,在病历上按好新生儿脚印,待产妇确认后按其本人手印,同时将附有产妇全名、腕带编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科室、床号等一致信息的两条不可转移的腕带,分别戴于产妇及新生儿手腕。

七、在其他病人被送入产房或手术室之前,产妇及新生儿均应被转移出产房或手术室,送入病房,对照科室、床号入住。产房或手术室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母婴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接班并签字。

八、住院期间,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婴儿车与病床标签配对,保证新生儿时时刻刻在产妇及家属视野范围内。护士要在产妇床旁交接班,清点新生儿数目,并做好记录。要经常巡视,认真盘查接触新生儿的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

九、如新生儿患病转入儿科,必须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产科责任护士与儿科责任护士双向核对患儿母亲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核对正确后,儿科责任护士方可接收患儿。

十、患儿需外出检查时,必须通过摇篮床、婴儿床进行转运。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核对后,必须与其家人一起将患儿抱至诊室检查,检查结束回病房时,再次由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十一、新生儿在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护士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制作。

十二、新生儿出院时,应由护士双人核对户口本、身份证、指纹、腕带和床头卡等内容,让产妇说出新生儿姓名、性别,必要时让产妇出具身份证明,核对准确无误后将新生儿交给产妇或家属,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十三、医院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新生儿抱出科室,如新生儿确需离开原病区,必须有家属陪同,并征得新生儿母亲同意和签字,详细记录带出人姓名、时间、原因等出入记录信息。保卫科要提高警惕,增强婴儿防盗意识,严格出入口管理,24小时监控产科、产房、手术室和儿科通道,严禁婴儿被非法带出。

十四、护工、清洁工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接触、移动新生儿。十五、一旦发现新生儿、婴儿丢失,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和保卫科,提供新生儿、婴儿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衣着等信息,科室迅速启动新生儿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如确认新生儿、婴儿丢失,应立即按规定报警。

十六、对于不执行制度规定、工作疏忽导致发生新生儿安全事件的,将严肃追究责任,从重予以处罚;触犯法律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汶上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决定,并将手上理由写在病程记录中。

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产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医务科长、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及患者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手术情况知情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二、保障措施:

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

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

第三篇:科室医院感染制度

根据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结合神经内科具体情况,特制定以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便于提醒相关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方案

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感染管理员:

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内容要求

1.由感染管理员负责记录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情况;2.每月对科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自查、分析、整改,对发生事件进行处置及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并实时记录;3.进行医院感染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等。

4.对科室抗生素用药情况、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处置等情况严格监控。三、神经内科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培训科室医务人员掌握与神经内科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3.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检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现 医脘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4.监督科室每一例“医院感染”发生后的HIS系统报告卡及时填写, 若为紧急情况应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者总值班。

5、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6、举办每月一次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7、监督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8、做好对卫生员、配餐员、陪护、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四、奖惩办法:

1、对所有感染病例要求及时按规定上报,凡是上报不及时或者漏报的病例,将纳入绩效考核;

2、对已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病例,要求及时在科室内登记,没有及时登记的情况,经统计后纳入绩效考核;

3、对其他相关医院感染监测指标进行评估,做得不足之处亦纳入绩效考核。

医院感染有关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上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特殊病原体感染,高度传染性病原体感染(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无菌操作和介人性操作所致感染,怀疑因输血、输液感染等。

二、住院病人发生散发医院感染时,经 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 于24小时内通过医生工作站填写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科室或病区负责人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即: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 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四、发生以下情形时,主管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五、发生以下情形时,主管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六、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负责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同时应留取输注出现反应的液体及未启用的翰液管(同批号)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

七、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还应按照相关规定的内容、要求时限与程序,进行报告和处理。

八、明确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必须填写在病历首页中。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预案:

为及时有效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合我我科情况,规定如下:

坚持统一领导、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在医院相关工作组领导下,我科所有工作人员均无条件服从指挥,听从相应工作安排。

三、报告管理及应急启动程序:

1、经治医生、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微生物室检验人员在发现以下情形时应立 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部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经治医师立即上报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应急处置及职责: 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

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启动应急预案后, 全科工作人员均应积极配合做好以上工作,服从医院的安排。

经治医师、医疗小组长、三线医师为以上事件直接责任人,负责进行基本临床处置,及时向科主任、应急工作组报告情况等。

(提醒一下,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神经内科基本监测

1、经治医师应及时诊断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神经内科由专人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

总结分析。

2、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的总结分析后,对做的不规范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3、每月开展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漏报率<10%。

二、目标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经治医师应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及时诊断并报告多重耐药菌,其规范参照“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神经内科由专人每月总结多重耐药菌处置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三.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

在短时间内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或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四、医院感染监测评价指标

由专人负责每月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指标(具体数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进行科内考核。

五、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监测

由护士长制定相关规范,医护配合执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监测。

无菌技术和清洁消毒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1、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3、无菌技术是防止感染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人体内的肠胃道、呼吸道、外生殖器及皮肤表面是带菌的部位,而 机体内的皮下组织、肌肉、骨骼、体腔及血液、淋巴液、脑脊液是无菌的部位。无论在有菌或无菌的部位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均 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采用湿式清扫。无菌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采用人机共存空气消毒机在诊疗高峰时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不少于两次。

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规范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物品保管: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茵包内,无菌包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按有效期或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无菌包应每日清查。

4、取无菌物: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 无菌钳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向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 可使用。

6、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 止交叉感染。

消毒灭菌制度

一、凡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二、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三、医务人员要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及使用方法。

四、更换消毒、灭菌剂时,用于浸泡消毒、灭菌物品的容器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隔离预防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须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下 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三、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播途径,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病房安置病人时应遵循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的原则,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

四、传染病人应收治于感染科,特殊情况下收治于我科时,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置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医务人员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应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洗手: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手术及侵入性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脱去手套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消毒: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传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之后;需要洗手而不便洗手时。

四、每次洗手必须按照“六步或七步洗手法”的步骤与时间要求执行;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达标,卫生手消毒<10cfu/cm2。且不得检出致病菌。

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一、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一)监测的目标菌

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I型新德里菌属ρ-内酰 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二)诊断与报告

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因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株,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2、报告

各医师或护士发现后及时报告科主任,主管医师通过医生工作站填写多重耐药菌报告卡。

(三)监测与干预

1、应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掌握本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完善保存资料。

2、暴发与流行的处置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流行与暴发可能时,立即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 流程》进行处置。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严格执行《手卫生实施规范》(二)消毒隔离措施

1、主管医师下达接触隔离长期医嘱。

2、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标贴接触隔离标 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3、尽量进行单间隔离(如MRsA),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旁隔离,我科在病房条件允许时,将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患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 班诊疗病人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戴清洁手套,如果将与病人或其环境(包括家具、床栏杆等)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工作人员要加穿隔离衣。当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弃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6、在隔离房间门口悬挂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 注意预防隔离并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7、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仪器)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洁及擦拭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

8、特别要做好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 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进行清洁并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或转科,应先电话通知诊疗单位和接 收科室,以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各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10、隔离的解除: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 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VRE须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联系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请感染科、呼吸内科或临床药师进行会诊,及时进行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培训

(一)医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

(二)工人:集中培训或科内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三)病人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 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关于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报告及医院感染控制的规定

一、本规定所指特殊病原体为:气性坏疽,炭疽,艾滋病,朊粒蛋白感染疾病(疯牛病等)。其中,炭疽,艾滋病(含初筛阳性)报告除按照本规定执行外,还应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二、报告程序:

1、经治医师或护士发现疑似/或确诊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外伤患者以涂片结果为准)时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部、护理部。节假日和下班时间向医院总值班报告,总值班立即向医院感染管 理科、医教部、护理部报告。

三、医院感染控制:

1、医师或护士发现疑似/或确诊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时,应立即对该患者根据《常见传染病、特殊病原体感染隔离防护措施》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工作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常见传染病、特殊病原体感染隔离防护 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接触该类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布类,采用一次性,使用后双 层医疗垃圾袋封扎,标识注明“特殊感染”字样,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4、复用的器械:由供应室集中处置。使用后,采用双层防渗漏布单/袋(外层 清洁)包裹,注明“特殊感染”的名称,送交供应室按照规定方法处置。

5、朊粒蛋白感染患者,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的所有物品, 用双层医疗垃圾袋封扎后,标识注明“特殊感染”名称,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6、如需转运患者(检查、转科),患者所属科室应负责转运途中的隔离防护(工 作人员、患者),并事先通知接收科室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接收科室对转运车辆及转运中使用的防护用品进行现场消毒处置。

7、终末消毒:物表、地面:0.5%过氧乙酸擦拭。空气:15%过氧乙酸7ml/m3加 等量水加热熏蒸。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第四篇:医院科室工作协调制度

医院科室工作协调制度

门诊部主任职责医院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部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的管理工作,医院科室工作协调制度。

2.组织制定门诊部的工作计划。经院长、分管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负责领导组织、检查门诊病员的诊治和急诊、危重、疑难病员的会诊和抢救工作,接受大批外伤、中毒、传染病员时,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定期召开门诊系统会议,协调各科关系,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整顿门诊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各种手续,方便病员就医;做好门诊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公务员之家www.xiexiebang.com故。

5.按照中医院特点,制定门诊各项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6.负责安排“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站”的管理、值班主任安排;做好病人病假条盖章、医保咨询、健康咨询、电话咨询等工作。

7.监督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工作。

8.协同有关工作人员组织门诊医务人员到所属地段、工厂、机关、学校建立协作关系,搞好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制度《医院科室工作协调制度》。

9.组织所属人员的业务训练,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工作。

10.负责接待处理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及来访,接待和处理门诊的群众来访、来信工作。

第一条 为确保本院发布信息准确、及时、一致,保证医院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医院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医院信息涉及包括本院的两个以上科室的,其中任何一个科室在公开该医院信息前,都应当与所涉及的其他科室进行沟通、确认,保证公开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三条 医院向拟公开的信息所涉及到的其他科室提出协调确认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其他科室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予以答复,情况紧急的应当即时答复。

第四条 医院与其他部门联合产生的公开信息,其他部门单位对拟发布的医院信息内容存在不同意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医院信息的内容属于其他部门单位权限范围的,应当按照有权单位的意见处理;

(二)不能依据权限对应公开信息内容的,应当由拟发布该信息的部门单位报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请协调决定。

第五条 医院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或者本市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八条 医院与其他单位联合共同起草生成的需对外公布的公开信息,由组织起草生成该信息的单位负责向公众公开发布,其他单位不得对该信息进行发布。

第六条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发布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现本院公开政府信息不一致的,可以向本院的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反映。本院发现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准确或与自己掌握的政府信息不一致的,应及时向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反映。

第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医院领导深入科室制度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一、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

1、医院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分管的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围绕患者安全,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征求科室及各类人员对医院管理工作(包括医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3、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二、医院领导行政查房

1、医院领导至少每月主持一次行政查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深入到一线科室,重点检查医疗、护理、科技、教学、后勤保障及科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病员和临床科室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行政查房前,相关职能科室要到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反映,作好准备。每次查房要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3、行政查房所涉及的内容,需要形成书面简报,相关科室必须限期给予答复和反馈,并在下一次查房时作汇报。

三、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1、医院领导班子至少每季度一次讨论在保持医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2、紧密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与目标,对存在的不良事件与缺陷,要从管理的体系、运行机制与制度程序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形成良好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

3、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参加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全院专题工作会议,以及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工作会议。

下载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领导深入科室制度

    医院领导深入科室制度 一、医院领导要经常深入所分管的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实际情况,协助科室负责人抓好管理工作。 二、抓好部门和科室制度的落实,规范部门和科室各项工作,做......

    医院各科室制度修订工作思路

    医院2010年度各科室 制度汇编工作计划 按照我院制定的围绕集团公司“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方针目标及医院经营管理需要,根据三甲医院对综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结合医院实......

    医院各科室制度修订工作思路

    医院2010年度各科室 制度汇编工作计划按照我院制定的围绕集团公司“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方针目标及医院经营管理需要,根据三甲医院对综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结合医院实......

    医院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着装整洁,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等,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2.各科室要定期消毒,必要时随时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定期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3.无菌器械、......

    院领导干部深人科室制度[范文模版]

    院领导干部深人科室制度医院领导干部经常深人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于熟悉、掌握医院工作特点和规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施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医院领导干部要经......

    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宜黄县妇幼保健所1 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和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尤其是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导管室等重点部门、科室的各项......

    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精选合集)

    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室内清洁、通风布局合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健全,坚持湿扫。在......

    医院各科室制度[精选多篇]

    B超 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仪器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完成检查任务。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单独操作仪器,以防损坏。 2.必须遵守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