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opyq制_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理解要点整理版

时间:2019-05-15 02:2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izopyq制_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理解要点整理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izopyq制_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理解要点整理版》。

第一篇:aizopyq制_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理解要点整理版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JJF1246-2010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

宣贯提纲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组编

目 录

第一节

考核规范简介

一、修订背景和过程

二、修订的指导思想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考核要求

一、总则

二、计量法制管理

三、人力资源

四、生产场所

五、生产设施

六、检验条件

七、技术文件

八、管理制度

九、售后服务

十、产品质量

第三节

首次考核

一、总则

二、考核的组织

三、考核准备

四、现场考核

五、考核记录

六、考核结论

七、整改措施

八、考核报告

九、考核资料 第四节

后续考核

一、新增项目考核

二、条件变化考核

三、到期换证考核 第五节

考评员

一、考评员的条件

二、考评员的职责

三、考评员的工作纪律

四、考评员的素质要求

五、考评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第一节

考核规范简介

一、规范的修订背景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经2007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7年12月29日以总局第104号令的形式予以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1999年2月14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与原《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配套使用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以国质检量[2004]268号文颁发的。该《考核规范》颁布后,对规范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工作,促进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量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主体形式多元化,企业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复杂化,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而原《考核规范》对这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基层在掌握考核要求、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评定上的差异性,对考核工作的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依据《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对原《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作必要的修订。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规程制定计划的要求,全国法制计量管理技术委员会于2009年正式立项对国家质检总局以国质检量[2004]268号文颁发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进行修订。在国家质监总局计量司的领导下,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起草小组负责修订工作。

起草小组根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依据《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和有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并参考了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讨论稿)》。计量司领导对起草工作非常重视,于2009年3月下旬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组织了江苏、辽宁、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山东、重庆等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有关人员对许可证考核工作和《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并对《讨论稿》提出了许多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根据会议的精神,对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经计量司同意,将征求意见稿发至全国各省级质量技术部门和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征求意见。共反馈意见70多条,起草小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采纳了其中的大部分意见。

二、修订的指导思想

现场生产条件考核是计量器具制造行政许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许可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从制度上规范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工作,保证考核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和有效性,是制定考核规范的基本目标。

从严要求、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和注重有效是实施现场生产条件考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修订规范的基本指导思想。

从严要求:实施现场生产条件考核是实施制造计量器具行政许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政许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考核规范的制定必须确保考核要求的严格性,考核程序的严肃性和考核结论的严谨性。

科学合理:考核要求、考核程序和考核结论的判定都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有75种,它们的测量对象、测量原理、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对生产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生产条件的考核方法也有所区别。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针对各种计量器具考核的共性问题在考核规范中做出统一的规定。各种计量器具的个性问题由具体的必备生产条件要求中规定。

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行政许可的重要原则和工作目标,也是在修订考核规范的过程中,确定考核要求、设计考核程序、划分合格标准和规定原始记录等各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有效: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考核确保许可的正确性和许可工作的效率;二是申请许可单位的有效性,考核是一项增值的活动,通过考核,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

保计量器具产品质量。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1、有关考核要求方面

1)总体要求

根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活动,加强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和管理办法第七条:

“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二)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适应的固定生产场所及条件;

(三)具有保证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量值准确的检验条件;

(四)具有与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相适应的技术文件;

(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计量管理制度。

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并具有提供售后技术服务的条件和能力。”

根据上述规定,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要求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4.2计量法制管理;对应计量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

4.3人力资源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一);

4.4生产场所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二);

4.5生产设施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二);

4.6检验条件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三);

4.7技术文件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四);

4.8管理制度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五);

4.9售后服务

对应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

4.10产品质量对应管理办法第一条。

在上述九个方面中共计包括38款要求,其中10款是否决项,28款是非否决项。

2)许可证考核必备条件要求

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单位必须符合上述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其中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检验条件还必须符合该项目的“许可证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因为纳入许可范围的计量器具有75种,考核规范不可能针对每种计量器具提出具体的要求,参考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必须对每种计量器具的必备生产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为了保证许可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许可考核必备条件”。在目前如果国家质检总局有统一规定的,应采用国家的统一规定;如果国家质检总局没有统一规定的,作为过度,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许可证考核必备条件”,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在附录A提供了《编制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和实例》

3)产品质量要求

确保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是贯彻管理办法的立法宗旨,确保考核工作有效性的关键。考核规范提出了3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的质量应该符合该产品型式批准证书、计量检定规程和产品标准所规定的质量技术指标和计量性能指标的要求;二是软件质量控制,产品中包含有测量软件的,应提供足够详细的文件,以及对其适用性和防作弊性能进行验证的证明;三是产品型式控制,如对原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的,申请单位应进行产品的型式试验。如果型式试验发现因为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而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应申请办理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批准手续。

2、有关考核程序方面

1)考核分类

将考核分为首次考核、新增项目考核、条件变化考核和到期复查考核4种类型,其中首次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新增项目考核和条件变化考核是在首次考核基础上的简化考核。到期复查考核与首次考核有联系,也有区别,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考核规范中分别作了规定。

2)考核的基本程序

首次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在规范中对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包括

5.1总则,即考核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5.2考核组织;

5.3考核前的准备;

5。4现场考核;

5.5考核记录;

5.6考核结论;

5.7整改措施

5.8考核报告;

5.9考核资料。

3)在总则中强调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现场考核应坚持独立性、保密性和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

4)在考核前的准备中,强调了考核组和申请考核单位两个方面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

5)在现场考核中,强调了必须进行现场操作试验,用现场试验的结果来验证出厂检验条件包括测量设备、检定人员、检定操作和环境条件等综合的条件。

通过现场试验也可以验证计量器具产品的实际质量。

3、有关考核记录的方面

在考核记录中,强调了记录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以确保考核结果是建立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并具有复现性和溯源性。在规范的附录中

提供了全部记录表格的格式。

(1)现场考核评价记录表;

(2)主要生产设备确认记录表;

(3)关键零部件检验情况确认记录表;

(4)关键零部件使用情况确认记录表;

(5)出厂检验项目与测量设备现场确认记录表;

(6)出厂检验项目现场试验考核记录表。

4、有关结果评定方面

规范对考核结果的评定作了重大的调整。取消了原来的打分制的方法,采取符合性评定的方法。

在项目的符合性判定中,判定结果是“符合”、“不符合”和“不适用”三种。

考核结论的评定分为“现场考核合格”、“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和“现场考核不合格”三种情况。

(1)否决项和非否决项全部合格,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合格”;

(2)否决项全部合格,非否决项中不符合项不超过5款(含5款),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

(3)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不合格”

——有一款或一款以上的否决项被评定为“不符合”;

——有6款(含6款)或6款以上的非否决项被评定为“不符合”。

考核结论为“现场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的,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不符合项目整改完毕,并且经过考核组确认,才能通过考核,结论为“经整改,现场考核合格”;否则考核结论为:“未完成整改,现场考核不合格”。

四、主要术语和定义

1、考核准则 1)定义

考核准则 examination criteria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用作与考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2)理解要点

(1)“考核准则用作与考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表明考核准则是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即确定考核证据与考核准则的符合程度。

(2)考核准则可包括适用的方针、程序或要求,“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的要求、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产品标准要求、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等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

(3)针对一项具体的考核,考核准则应形成文件。

2、考核证据 1)定义

考核证据 examination evidence 与考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2)理解要点

(1)考核证据包括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文件的方式(如各种记录)获取,也可以通过陈述的方式(如面谈)、试验结果(出厂检验条件的现场试验)或通过现场观察的方式等获取。

2)考核证据是能够被证实的信息,不能证实的信息不能作为考核证据,即这种信息应能够被证明是真实的、确实存在的。

3)考核证据是与考核准则有关的信息。例如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考核,考核准则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但是不包括财务方面的要求,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构成考核信息。

4)考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如申请单位负责人的计量意识、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用于生产的各种设备的种类、数量、准确度,现场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等。

3、考核结论 1)定义

考核结论 examination conclusion 考核组根据考核目标和所有考核项目的判定后得出的考核结果。

2)理解要点

(1)考核结论是由考核组得出的考核结果,而不是由考核组的某一个考评员得出的考核结果。

(2)考核结论是以对考核规范规定的每个考核项目进行符合性评价的基础,是在考虑了考核目的和所有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整体和系统的考核结果。考核结论分“考核合格”、“考核基本合格,需要整改”和“考核不合格”三种。

(3)对考核规范规定的每个考核项目的评价是将已收集到的考核证据对照考核准则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的评价的结果。需要注意的

是评价的依据是准则,不能是其他,如个人的看法或某个单位的经验。

(4)考核项目的评价是一种符合性评价,其结果可能是符合,也可能是不符合。因此,评价结果能表明收集到的考核证据符合考核准则,或不符合考核准则。

第二节

考核要求

一、总则

1、规范条款 4.1总则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要求包括计量法制管理(4.2)、人力资源(4.3)、生产场所(4.4)、生产设施(4.5)、检验条件(4.6)、技术文件(4.7)、管理制度(4.8)、售后服务(4.9)和产品质量(4.10)等九个方面。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必须符合上述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其中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检验条件等还必须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全部要求。(编制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见附录A)如果申请制造许可的计量器具的主要部件为外协加工的,应具有:合格供方的定期评价、质量档案、采购控制清单。清单内容应明确规定质量和技术要求;应有工艺流程图和关键工序规定;应有入厂质量验收记录和关键工序过程检验记录;记录数量应与生产、入库数量一致。

2、理解要点

1)考核要求包括计量法制管理(4.2)、人力资源(4.3)、生产场

所(4.4)、生产设施(4.5)、检验条件(4.6)、技术文件(4.7)、管理制度(4.8)、售后服务(4.9)和产品质量(4.10)等九个方面。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单位必须符合上述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

2)本规范是制造许可考核的通用规范,由于制造不同计量器具的生产场所、生产设施和检验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许可考核时,除了要符合通用规范的要求之外,还必须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全部要求。

3)如果国家质检总局已经颁布了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按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执行,如果国家质检总局没有统一规定的,由组织考核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制定。

4)如果申请制造许可的计量器具的主要部件为外协加工的,生产设施可能就比较简单。但是为了保证质量应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具体包括:合格供方的定期评价、质量档案、采购控制清单。清单内容应明确规定质量和技术要求;应有工艺流程图和关键工序规定;应有入厂质量验收记录和关键工序过程检验记录。

二、计量法制管理

1、规范条款 4.2计量法制管理 4.2.1型式批准

申请制造许可的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型式批准证书。4.2.2计量单位

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国家法定

计量单位。

4.2.3许可标志

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在产品明显部位(或者铭牌)、使用说明书和外包装上标明制造许可标志和编号。

4.2.4产品标识

计量器具铭牌标识应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计量器具的生产厂名、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等信息。委托加工的计量器具,铭牌标识应有被委托方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4.2.5产品合格证

出厂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具有合格证。4.2.6调整控制

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或其他技术规范中对预置或调节装置有铅封、封印要求的,应在产品相应位置进行铅封、封印或其他保护措施。

2、理解要点

1)依据计量法律法规对制造计量器具的要求,计量法制管理的要求一共有6项,其中4.2.

1、4.2.3和4.2.5三项要求是否决项。

2)4.2.6条款,是为了防止计量器具被随意调整,尤其是以作弊为目的的调整而作出的规定。

3、考核方法

(1)对于首次考核的首先应检查新产品是否取得型式批准证书;对于到期复查考核的应该注意型式评价大纲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原依据的型式评价大纲发生变化的,检查申请单位是否按照新的大纲要求取得了型式批准。

(2)检查检查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是否全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对许可证到期复查的企业,检查许可证标志和编号使用的正确性。

(4)检查是否有产品标识;标识的信息是否正确、齐全。

(5)对于产品合格证,不仅要抽样检查出厂产品是否具有合格印证,而且要检查合格印证的信息是否真实、内容是否齐全,必要时还应检查与合格印证相关的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以便确认合格印证的真实性;

(6)如果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或其他技术规范中对预置或调节装置有铅封、封印要求的,检查是否按要求采取了铅封、封印或其他保护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

1、规范条款

4.3人力资源 4.3.1单位负责人

申请单位的负责人应熟悉《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视计量和质量工作,并管理或指定管理者代表负责单位计量和质量管

理工作。

4.3.2质量管理人员

申请单位应设置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各岗位职责明确,并能独立行使职权,熟悉和掌握本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4.3.3技术人员

申请单位应根据生产规模配备相适应技术人员,并且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工作经验,能解决技术和质量问题。

4.3.4计量人员

申请单位应根据需要设置足够的计量人员,各岗位职责明确,熟悉和掌握本岗位的计量工作。计量检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计量检定员证。

4.3.5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经培训考核合格,国家规定实施职业资格的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4.3.6能力和培训

申请单位应确保上述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单位应该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

2、理解要点

1)本条款包括对申请单位各类人员的要求和能力和培训的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

2)计量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和计量技术人员。如果计量技术人员中有计量检定人员的,则应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计量检定员证。

3、考核方法

(1)查阅有关人员名册和任命书、聘用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

(2)采取与单位负责人面谈方式,检查其熟悉《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视计量和质量工作的情况;

(3)检查质量和计量管理人员的配置是否满足要求,并通过面谈或笔试方式,检查其是否能独立行使职权,熟悉和掌握本岗位的质量和计量管理工作。

(4)通过与技术人员面谈、笔试或现场操作方式,检查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工作经验,能解决技术和质量问题。

(5)检查计量检定人员实际掌握计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情况。

(6)关于能力和培训,首先查看是否有培训计划,计划的内容是否满足单位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其次检查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培训的有效性,并查阅有关培训的档案资料。

四、生产场所

1、规范条款 4.4生产场所 4.4.1固定生产场所

具有与所制造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固定生产场所,明确区分

生产、检验、包装和储存等区域,并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与单位注册地不一致异地组织生产的,须提交生产地在工商管理部门备案的证明性材料,即非法人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或备案证明。

4.4.2生产环境条件

应满足相应标准及工艺技术文件所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防尘、防震、防锈蚀、抗干扰、防静电等设施的要求,并应有相应的监测设备和监控记录。

2、理解要点

1)4.4.1条款是否决项。

2)在4.4.1固定生产场所的要求中,包括了两种情况:

一是,与单位注册一致的,应具有与所制造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固定生产场所,明确区分生产、检验、包装和储存等区域,并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二是,与单位注册地不一致异地组织生产的,除了满足上述的要求之外,还必须提交生产地在工商管理部门备案的证明性材料,即非法人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或备案证明。

3、考核方法

(1)关于固定生产场所的考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查看办公地、生产地是否与工商注册或备案地点相符:

二是查看固定生产场所的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的原始文件;

三是对照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检查固定生产场所是否符合规定的

要求;

四是检查生产场所是否明确区分生产、检验、包装和储存等区域。如果是异地组织生产的,必须检查是否具有相关证明材料。

(2)关于生产环境条件的考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查生产环境是否清洁,物品堆放是否整齐;

二是检查零部件工序流转是否有必要的工位器具;

三是检查防尘、防潮、防振、防腐蚀、防干扰等设施及环境温度是否满足保护人身健康安全的要求,是否符合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要求。

五、生产设施

1、规范条款 4.5生产设施 4.5.1生产设备

用于生产的各种设备的种类、数量、准确度和性能等应能满足所制造的计量器具的生产和工艺的要求,并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4.5.2工艺装备

各类工艺装备的数量、准确度、种类等应满足所制造的计量器具的生产、加工、装配的要求,并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4.5.3检测设备

根据原材料验收、零部件检验和整机装配、调试的需要,应

配备相应种类、数量和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并符合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4.5.4设施管理

4.5.4.1生产中使用的各类加工、试验设备都必须处于完好的状态,并具有相应的有效合格证明。特种设备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定。

4.5.4.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测量设备应取得有效的检定证书或经校准确认其满足要求,并有表明其检定或确认状态的标识。

4.5.4.3对生产中使用的各类加工、试验设备应有专人使用和定期维护,主要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要有记录。

2、理解要点

1)4.5.1生产设施条款是否决项。

2)生产设施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检测设备三个方面飞内容。

3)检测设备是指用于原材料验收、零部件检验和整机装配、调试等生产工艺过程检测所需要的测量设备。

4)对上述三个方面要求的评定,必须依据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5)设施管理,包括加工、试验设备的状态管理、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性管理以及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内容。

6)对于特种设备,例如起重机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管理规定。

3、考核方法

1)生产设备的考核

(1)将许可考核必备条件中规定的要求与单位提供的生产设备配备一览表相对照,检查生产设备配备是否齐全;设备性能是否满足生产和工艺的要求;

(2)现场检查生产设备的配备情况,与一览表的一致性;

(3)根据一览表随机抽样若干种主要设备,检查性能、状态的符合性。

2)工艺装备的考核

(1)根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中规定的要求,对照单位的工艺装备一览表,检查工艺装备配备的是否齐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现场检查工艺装备的配备情况与一览表的一致性;

(3)根据工艺文件或者工艺装备一览表随机抽样若干种关键工艺装备,检查性能、状态的符合性。

3)检测设备的考核

(1)根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和加工、装配、调试工艺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对照单位的检测设备配备一览表,检查检测设备的配备是否齐全;检测设备的准确度是否满足要求;

(2)现场检查检测设备配备的情况与一览表的一致性;

(3)随机抽样若干台检测设备,检查性能和状态的符合性;

4)设施管理的考核

(1)检查各类加工和试验设备是否都处于完好的状态,并具有

有效的合格证明。

(2)检查特种设备的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定。

(3)检查测量设备是否取得有效的检定证书或经校准确认满足要求,并有检定或确认状态标识;

(4)检查生产中使用的各类加工、试验和测量设备是否有专人使用和定期维护,主要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是否有记录。

六、检验条件

1、规范条款 4.6检验条件 4.6.1总则

申请单位计量器具出厂检验的环境条件、检验人员、检验依据、测量设备必须满足申请项目的产品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以及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

所规定的要求。4.6.2环境条件

应有固定的能满足出厂检验要求的场所,其环境条件必须满足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规定。

4.6。3检验人员

应配备能满足生产和出厂检验要求的检验人员(至少两名,如果许可考核必备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

验,并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

4.6.4检验依据

出厂检验必须依据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检验项目应覆盖标准和规程或规范所规定的内容。

4.6.5测量设备

出厂检验用测量设备的数量和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等计量特性应满足其生产规模和许可考核必备条件以及产品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所规定的要求。

4.6.6量值溯源

所有出厂检验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及主要配套设备应满足量值溯源要求,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经校准确认其满足要求,并有表明其检定或确认状态的标识。

申请单位建立最高计量标准的,应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2、理解要点

1)4.6.4和4.6.5条款是否决项。

2)评价环境条件、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是申请项目的产品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以及该项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3)如果申请单位建立最高计量标准的,应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没有建立最高计量标准的,用于计量器具出厂检验用的测量设备作为检验装置,不作为最高计量标准。

3、考核方法

1)环境条件考核

(1)检查是否具有固定的出厂检验场所;

(2)检查场所的面积是否适应检定/检验工作需要;

(3)检定场所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检验人员考核

(1)检查人员数量是否满足生产和检验要求;

(2)查阅检验原始记录,检查实际检验人员与检验人员名单的一致性;

(3)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检验人员进行知识和操作的考核。

3)检验依据考核

(1)检查现场使用的产品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是否是现行有效的文件;

(2)查阅出厂检验原始记录,检查现场检验项目是否覆盖标准和规程规定的内容。

4)测量设备考核

(1)根据许可考核必备条件和产品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要求,对照单位的出厂检定计量器具一览表,检查出厂检定计量器具配备的是否齐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考核应该形成专门记录,记录格式附录B表B.5出厂检验项目与测量设备现场确认记录表

5)现场试验

(1)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出厂检验条件进行综合能力考核。

(2)考核应该形成专门记录,记录格式见附录B表B.6出厂

检验项目现场试验考核记录表。

(3)现场试验样品可以是预先准备的盲样,或现场抽取的已知检验合格的产品。

6)量值溯源考核

(1)检查出厂检验用的计量器具及主要配套设备是否全部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或经校准确认其满足要求;

(2)检查计量器具是否有检定或确认状态标识,标识的信息是否真实;

(3)如果建立最高计量标准的,是否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计量标准证书。

七、技术文件

1、规范条款 4.7技术文件 4.7.1总则

具有与所制造计量器具相适应的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产品

图样、工艺文件、使用说明书、检验记录、设备一览表等技术文件,并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统一性和有效性。各种技术文件会签、标准化审查、更改批准手续应符合有关规定。

4.7.2产品标准

应具备与所制造计量器具相关的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的,应有企业产品标准,并履行备案手续。直

接采用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的应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4.7.3产品图样

产品图样应有图样目录、标准件、外购件、零部件明细表、总装图、电路图、零部件图等。生产中使用的产品图样应与型式批准的图样保持一致。

4.7.4工艺文件

产品的加工、装配、检验和试验的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应满足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和数据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7.5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中应有技术指标、型式批准证书、许可证标志、执行产品标准以及关键零部件采用等信息。

说明书中应编制能指导用户正确安装、操作的产品使用说明。其内容一般包括:产品功能,安装图,电源接线图,操作、调整、维护方法,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排除方法及配件清单等。

4.7.6检验记录

应有物料进厂、零部件加工、检验和整机装配、出厂检验等生产过程的各种检验记录。记录应受控,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清晰和客观。

4.7.7设备一览表

应提供主要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设备和出厂检验测量设备一览表。一览表应包含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型号规格、制造单位、主要性能、使用部门、设备状况等有关的信息。检测设备和出厂检验测量设备一览表应有周期检定或校准的信息。

4.7.8电子信息文件

当使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对技术文件和检验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应确保:

(1)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订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验证;

(2)建立和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完成性、真实性和保密性;

(3)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检验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2、理解要点

1)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产品图样、工艺文件、使用说明书、检验记录、设备一览表等。

2)技术文件的要求包括对各类技术文件都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和各类文件必须满足的个性要求两个方面。4.7.1规定的是共性要求,4.7.2—4.7.7规定的各种不同文件的个性要求,其中4.7。2产品标准是否决项。

3)技术文件的形式,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如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如果文件是以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的形式保存和使用时,应用的软件、数据的保护和计算机硬件设施应该满足4.7.8规定的要求。

3、考核方法

1)产品标准考核

(1)检查是否具备现行有效的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并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2)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是否履行备案手续。

2)产品图样考核

(1)检查生产中使用的产品图样与型式批准的图样的一致性;

(2)检查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图样,检查有无缺图现象,图样的内容是否完整、正确;

(3)随机抽查几个部门的一套同类产品的图纸中的若干张图纸,检查是否完全一致,与目录、明细表和实物对照是否相符。

3)工艺文件考核

(1)随机抽取一种代表性产品的工艺文件,检查其是否具备生产必须的各种文件;

(2)抽查其中若干种工艺卡,检查其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文件的审批、更改签署手续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3)抽查若干个部门的上述工艺卡,检查其是否统一;并检查各种工艺文件之间是否一致。

4)使用说明书考核

(1)检查说明书的内容是否完整;

(2)检查说明书中的技术指标是否准确,并与产品标准中的规

定相一致;

(3)检查说明书是否能够指导用户安全、正确地安装和使用。

5)检验记录考核

(1)检查是否有固定格式的检验记录单;

(2)检查零部件检验记录是否包括检验项目、检验设备、检验条件、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和检验人员签字等信息;

(3)检查出厂检验记录是否包括了产品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所规定的全部信息;

(4)检查记录是否真实可信、清晰明了。

6)设备一览表考核

(1)检查是否制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设备和出厂检验测量设备一览表;

(2)检查一览表是否包括了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制造单位、主要性能、使用部门、设备状况等有关的信息;

(3)检查设备一览表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7)电子信息文件考核

(1)检查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是否被制订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验证;

(2)检查是否建立和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检查计算机和自动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环境和运行条件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八、管理制度

1、规范条款 4.8.1总则

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并传达至有关人员,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4.8.2计量管理制度

申请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2)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3)计量标准和出厂检验设备管理制度;(4)原始数据、记录管理制度;(5)证书、标识管理制度;

(6)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7)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8)计量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制度。4.8.3质量管理制度

申请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厂验收和管理制度;(2)零部件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3)成品、废品、返修品管理制度;

(4)设备、工装管理制度;(5)用户服务制度;(6)质量岗位责任制度;(7)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8)售后服务和质量投诉处理制度等。

2、理解要点

1)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是保证申请单位能够持续生产合格的计量器具产品的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申请单位必须建立文件化的计量和质量管理制度,并传达至有关人员,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2)4.8.2和4.8.2条款规定的计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必须包括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申请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制度。

3)应该鼓励申请单位按照GB/T1902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GB/T1900l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水平。

3、考核方法

1)通过查阅文件、原始资料和有关记录,并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核查,检查以下内容:

(1)内容的完整性,制度内容必须覆盖考核规范规定的要求。

(2)文件的受控性,制度形成文件,文件的制订、发布和更改应该有相应的批准手续。

(3)文件的可行性,规定的内容应该符合申请许可单位的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

(4)实施的有效性,规定的制度必须实施,实施的结果必须有效,并能够提供实施的记录。

2)对于获得测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申请单位,计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的考核可以简化。

九、售后服务

1、规范条款 4.9售后服务 4.9.1服务能力

应具备与所制造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售后服务的条件和能力。许可考核必备条件中对售后服务的条件和能力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4.9.2服务管理

应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负责管理售后服务工作。4.9.3顾客投诉

应有顾客投诉和投诉处理的记录。

2、理解要点

1)搞好售后服务是满足顾客的需要,也是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只有加强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及时为用户排除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才能使得产品的固有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相对延长使用

寿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誉。同时,通过收集和整理售后服务中的各种问题、故障和用户意见,又可以为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信息依据。

2)企业的售后服务工作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负责做好出厂产品的“三包”工作:

(2)建立用户档案和产品销售图表:

(3)及时为用户提供备品、配件:

(4)为用户举办技术培训,讲授产品性能和使用维护保养知识;

(5)及时妥善处理用户来电、来函、来访的有关事宜;

(6)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征求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意见;

(7)及时做好售后服务记录的整理、处理、归档工作,并将用户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有关的部门。

3)根据上述售后服务的基本内容,本条款规定了对申请单位售后服务的三项基本要求:一是服务能力的要求;二是服务管理的要求;三是对顾客投诉处理的要求。

3、考核方法

1)服务能力考核

检查售后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包括场地、设备、通讯、人员等设施和资源是否与所制造的计量器具相适应。

2)服务管理考核

检查是否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管理售后服务工作,服务的

职责是否到位。

3)顾客投诉考核

(1)检查是否有顾客投诉记录和投诉的处理记录;

(2)对顾客的投诉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3)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

十、产品质量

1、规范条款 4.10产品质量 4.10.1产品型式控制

产品型式应与该产品《型式批准证书》批准的型式保持一致。如对原有产品

在结构、材质、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的,申请单位应进行产品的型式试验。如果型式试验结果表明因上述改进而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应申请办理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批准手续。

4.10.2产品质量控制

产品的质量应持续符合产品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技术指标和计量性能指标的要求。

4.10.3测量软件控制

产品中包含有测量软件的,如果相关技术文件有规定的应提供足够详细的文件以及对其适用性和防止非预期使用进行验证的证明。

2、理解要点

1)确保制造计量器具的质量是许可考核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评定一个申请单位是否符合许可考核的要求,其核心是是否能够持续地制造出符合型式批准证书、产品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校准规范所规定要求的计量器具产品。

2)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包括产品型式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和测量软件控制三个方面。其中产品型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是否决项。

3)随着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计量器具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用软件控制测量过程,用软件计算测量结果。因此这类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信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软件的正确性、适应性、安全性以及它的防作弊性能。由于在我国对计量器具软件的评价工作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4.10.3条款要求:如果相关技术文件有规定的应提供足够详细的文件以及对其适用性和防止非预期使用进行验证的证明。

3、考核方法

1)产品型式控制考核

(1)对照型式批准资料,检查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是否做了重大改进:

(2)如果有重大改进的,检查申请单位是否进行了型式试验:

(3)如果型式试验结果说明导致了性能和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检查申请单位是否申请办理型式批准手续。

(4)对关键零部件的检查,应形成《关键使用情况确认表》

2)产品质量控制考核

(1)在生产企业现场抽样已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检查其质量技术指标和计量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型式批准证书、产品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所规定的要求。抽样要有代表性,要覆盖全部申请许可项目。

(2)复查考核的,应检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情况。

(3)顾客的投诉情况,分析是个性还是共性及处理记录等。

3)测量软件控制考核

(1)检查测量软件的文件是否齐全;

(2)检查企业提供的测量软件适用性和防作弊性能验证的证明材料。

第三节

首次考核

一、总则

1、规范条款 5.1总则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现场考核应坚持独立性、保密性和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考核的公正性和考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现场考核过程中,考评员应独立地进行考核活动,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并且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考核意见和结论仅建立在考核证据的基础上。

保密性原则是要求考评员应确保对考核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保密。这些信息的所有权应受到保护。

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是在一个系统的考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考核结论的合理方法。考核证据是能够证实的。由于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并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考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信息的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考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考核应覆盖申请许可的每一个项目,以及考核规范的每一项要求。

2、理解要点

1)本条款规定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现场考核应遵循的原则。遵守这些原则是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制造、修理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的前提,是提出相关的和充分的考核结论的前提,也是考评员独立于他人工作时,在相似的条件下得出相似结论的前提。

现场考核工作是制造、修理许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考核工作必须首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制造、修理许可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原则。

考核是为获得考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考核规范的程度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满足考核准则的程度,这要通过获得证据并评价证据的活动实现,这种活动应是科学、系统、完整的而不是孤立零散的,考核的结论要形成文件,以向考核的委托方报告,而科学、客观和独立是考核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和要求,必须有一些约定,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准则,以保证考核活动在有序和受控的情况下进行,并确保考核的

结果的可信和可比较。这些约定和准则就是“考核原则”。

2)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是公正性的基础,没有独立性的地位,公正性也就没有保证。承担考核工作的人员应独立于受考核的单位,即他们本身不是所考核活动的实施着,也不对所考核的活动直接负责,不论考核结论如何,都不应给考核人员带来直接的利害影响。如果考核人员与受考核方或考核的活动不独立,有利益冲突,就可能影响考评员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进行判断。

3)保密性原则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各级质监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当保守在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和检查工作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质检部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如承担对制造许可条件实施现场考核的考评员对履行职责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考评员在实施现场考核职责中,因工作关系可能会了解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虽然其知悉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途径是合法的,是在依法履行职责中获取的,但是如果将该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泄漏给他人,就会损害权利人的利益,构成对他人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侵犯。

4)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

基于证据的方法是在一个系统的考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考核结论的科学合理方法。考核证据是能够证实的。由于考核是在规定的

时间内并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考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信息的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考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和材料,“考核证据”是

“与考核规范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基于证据的方法”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一种方法,遵循这种合理的方法也是考核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类同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制管理原则。

二、考核的组织

1、规范条款 5.2考核的组织 5.2.1考核组组长职责

考核组实行考核组长负责制。考核组组长的职责是:全面负责组织对生产条

件的考核工作;负责制定考核计划;代表考核组与被考核单位领导接触;有权对

考核结果作最后的决定以及负责审定并提交考核报告。5.2.2制定考核计划

考核组组长应在对申请材料进一步详细审查的基础上,负责制定现场考核计

划,并形成文件。现场考核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现场考核的目的和范围;

一列出被考核机构有重大直接责任的人员名单;

一考核准则,包括考核规范、许可考核必备条件、与申请项目有关的计量技

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申请单位的管理制度等;

一考核组成员分工,确定考核的程序和方法:

一考核工作的作息时间和主要考核活动日程表;

一与申请单位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议、末次会议及其他会议的日程安排;

一保守机密的要求。

考核组组长应将考核计划通知申请单位和考核组成员。当申请单位对考核计划有异议时,应由考核组组长与申请单位协商,并在考核开始前解决。

2、理解要点

1)5.2.1条款明确规定了考核组组长的权力和义务。

现场考核实施审核组组长负责制,负责现场考核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对现场考核工作的质量承担全部责任。

2)5.2.2条款规定了制定考核计划的要求。

(1)现场考核计划的作用

一一对于考核的组织方,考核计划应满足规定的考核目的和程序的要求,并作为组织现场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一对于考核组,考核计划要明确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考核的实施进行预先安排并提供参考;

一一对于申请许可单位,考核计划要便于其了解考核活动的内容和日程安排,并提前做好有关的准备。

(2)现场考核计划的编制和要求

审核组组长负责现场考核计划的编制。对计划编制和执行的要求包括:

一一计划应当便于考核活动的日程安排与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

一一计划的详细程度应当反映考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如首次考核与新增项目考核有所区别;

一一计划的执行应当有适当的灵活性。随着现场考核活动的展开,对考核范围的更改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随着考核组对受考核单位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对一些区域分配的考核时间与任务分工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也可能发现一些原先没有考虑,需要扩大检查的范围。

(3)现场考核计划的内容

计划应包括条款是规定的7个方面的内容。

4)现场考核计划的确定:计划应经双方一致同意。

三、考核准备

1、规范条款 5.3考核准备 5.3.1考核组的准备

5.3.1.1工作文件的准备

由考核组组长负责准备好现场考核的工作文件。工作文件包括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现场考核原始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考核报告”(格式见附录C)和现场考核意见反馈表(格式见附录D)等。

5.3.1.2现场试验样品的准备

为了实施出厂检验能力的考核,考核组组长应根据考核的项目合理确定必要的现场试验样品。现场试验样品可以由考核组提供,也可以在考核现场抽取。由考核组提供的试验样品在用于现场试验考核前应由权威机构检定或校准,其量值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5.3.2申请单位的准备

现场考核时,申请单位应当保持申请许可项目的正常生产状态,并准备以下资料,供考核组检查: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组织结构图;

(2)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登记的文件(原件)(含异地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3)受理申请许可的型式批准证书和型式评价报告;(4)换证申请单位所持有的许可证(原件);(5)产品标准及产品标准登记或备案原件;

(6)申请单位对照考核规范和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自我评价;

(7)计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的记录;

(8)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计量人员和检验人员明细表及任命书、聘用合同等;

(9)生产设备、工艺设备、检测设备和出厂检验测量设备一览表;

(10)检测设备和出厂检验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记录或证书;

(11)申请许可项目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安装使用说明书等),工艺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工艺卡)、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或检验方法等;

(12)产品出厂检验记录;

(13)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建立企业最高计量标准)。(14)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技术规范的清单;(15)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位置(以便现场巡视时使用);(16)现场考核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2、理解要点

1)考核前的准备是保证现场考核工作顺利、有序、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考核准备,包括考核组和申请许可单位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3)考核组的准备,包括工作文件和现场试验样品两项准备工作。

《许可考核必备条件》是文件准备的关键,缺乏所申请许可项目的《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现场考核工作就没有客观的准则,考核

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很难得到保证。

对计量器具出厂检验能力实施现场试验考核是现场考核的特定要求,现场试验的项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场试验样品可以由考核组提供,也可以在考核现场抽取。由考核组提供的试验样品在用于现场试验考核前应由权威机构检定或校准,其量值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使用受考核方的试验样品必须有有效期内的检定或校准合格证书,以证明其量值的准确可靠。

4)申请单位的准备包括生产状态和原始资料两项准备工作。

首先,申请单位应当保持申请许可项目的正常生产状态,如果申请许可项目不能正常生产,或者处于停产的状态,就不能进行现场考核。

其次,申请单位应至少能够提供规范所要求的真实的原始资料。

四、现场考核

1、规范条款 5.4现场考核 5.4.1预备会议

考核组到达申请单位考核现场后,召开由考核组成员和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的预备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协商考核工作的安排;

(2)协商首次会议参加人员的范围和会议程序。5.4.2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考核组组长主持,参加人员包括考核组全体成

员,申请单位负责人、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等有关人员。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有关人员;

(2)考核组组长说明考核工作依据、日程安排、考核内容和要求、考核工作纪律、考核组人员分工;

(3)申请单位介绍基本情况,计量器具产品生产,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实施情况;换证单位应当介绍持证期间的相关情况。

5.4.3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与受理项目有关的部门、场地、设施和设备,其重点是材料库、配件库、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工装设施、产品检验的场地和设备、计量实验室、成品库,以及各个工序的生产情况。

在进行现场巡视时,考评员应当记录试制(或制造)产品的型号、使用的材料、关键零部件标记、现场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执行工艺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情况。

5.4.4分组检查

一般考核组可分成软件和硬件两个考核小组。软件小组主要负责4.2计量法制管理、4.3人力资源、4.7技术文件和4.8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考核;硬件小组主要负责4.4生产场所、4.5生产设施、4.6检验条件、4.9售后服务和4.10产品质量等五个方面的考核。

考评员按分工和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对每项要求的具体考核方法可见《现场考核评价记录表》中的有关规定。

在考核过程中,考评员与申请单位应当及时交换意见,发现重要问题及时向考核组组长汇报,必要时应当扩展考核范围,以便查清问题。

5.4.5现场试验

申请单位的出厂检验人员用被考核的出厂检验设备对考评员指定的测量对象进行检验。现场试验时,考评员应对出厂检验的人员、资源、方法、操作程序和试验结果进行考评,综合评定出厂检验条件,并予以记录。对每一个申请许可项目形成一份《出厂检验项目现场试验考核记录》。(记录的格式见附录B中的表B.6)5.4.6情况汇总

现场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组组长应当召开考核组会议,交流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并按本规范5.6.1和5.6.2条款的要求对全部考核项目予以评定。必要时,考核组组长应当再次确认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每个评定为“不符合”的项目,应形成一份《不符合项报告》,报告应包括不符合事实描述、不符合评定依据、不符合项目性质和不符合项涉及的申请许可项目等内容。(报告格式见附录C中的附件2)5.4.7交换意见

考核组与申请单位领导层和有关责任人就考核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考核组应当向申请单位说明考核组的意见和建议,征询申请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考核组应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现场考核意见反馈表》交申请单位,由申请单位填写后直接提交组织

现场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5.4.8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由考核组组长主持,考核组全体成员、申请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参加。考核组组长通报考核工作情况及考核结果。

2、理解要点

1)现场考核包括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巡视、分组检查、现场试验、情况汇总、交换意见和末次会议等8个基本过程。

2)在现场考核过程中,需要召开预备会议、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等3次会议。规范对每个会议的目的、内容、方式、主持人、参加人员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3)现场巡视是考核开始时的一个重要步骤。

(1)巡视目的。首次会议之后,考核组全体成员在申请单位负责人或联系人陪同下对整个单位进行一次现场参观。因为考核组成员可能是第一次到被考核单位,对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或了解不全面。要通过现场巡视全面了解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

(2)巡视重点。软件组考评员在巡视中要注意了解申请单位内部组织的实际情况。现场参观时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简短的对话,了解每个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在与部门人员对话时也能了解到他们对自己的职责是否清楚,实际做法与文件规定是否有出入。

软件组考评员通过现场参观应能掌握机构实际的内部组织和业务工作实际流程的大致情况,同时记下与软件组重点考核要素直接有

关的部门或人员,为下一步深入考核做好准备。

硬件组考评员主要结合自己分工的项目了解生产车间和实验室的位置、设施和环境条件,观察设备的实际状态,有无标志,保养维护情况,观察实验室的管理、初步认识从事被考核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

(3)注意事项。所有考评员在现场参观时应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或有疑问的地方,以及认为要重点检查的方面。但要注意现场参观不要拖得太长,不要就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4)分组检查是现场考核的关键环节。

现场考核一般可以分成软件和硬件两个小组进行。

(1)软件组的考核内容与方法。

软件小组主要负责4.2计量法制管理、4.3人力资源、4.7技术文件和4.8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考核。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方面的考核要求基本上是涉及所有申请许可项目的带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照考核规范的条款要求逐条进行考核。在本章第三节已对每一条款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方法作了具体的说明。

(2)硬件组的考核内容与方法。

硬件小组主要负责4.4生产场所、4.5生产设施、4.6检验条件、4.9售后服务和4.10产品质量等五个方面的考核。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的考核主要是针对每个申请许可项目的,因此必须严格对照考核规范和《许可考核必备条件》的要求,对所有申请许可的项目逐项进行考核。

下载aizopyq制_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理解要点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aizopyq制_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理解要点整理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