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2:1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的建议

盛水平(经济)案由:

2012年2月,杭州绿洲花园小区频发电梯故障,更有一位老太太因两部电梯均发生故障而未能及时送医而离世,随后“电梯疯了”、“魔鬼电梯”等报道在网上迅速传播,各种指责检验机构、维保单位、政府部门的评论相继出现。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特种设备,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比如锅炉、压力容器爆炸,大型游乐设施故障,电梯困人等,人们往往对其敬而远之,对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了解较少。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同时,特种设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比如浴场里烧热水的锅炉、小区和商场里的电梯、液化气瓶、燃气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等。由于其应用行业的特殊性,特种设备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如果管理和操作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们对其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并缺

少正确的了解甚至有一定的误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味的恐慌心理。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爆炸、中毒、死亡等字眼,且人们对其不甚了解,再加上一些报道的渲染,造成人们对其具有恐慌心理。

二、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一方面,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存在未教育、培训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观念不强,如安全乘坐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基本常识、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知识普遍缺乏。

三、对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认识不清。目前,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普通民众的第一反应是政府监管不到位,尤其一些媒体为了增加自身关注度,在未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为迎合大众口味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舆论,误导民众对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的认识,并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应该履行义务的责任方。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普及安全知识,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强化安全意识。目前,质监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进校园、进社区专项活动,投放媒体宣传片,集中接受民众咨询、答疑、演示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向社会普及特种设备相关安全知识,使民众意识到特种设备安全也具有可控可防性,并在使用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仅凭一个部门的力量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学校、社区、企业等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直接接触的相关单位、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教育,使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像消防安全知识一样“深入人心”。

二、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安全主要包括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两个方面,质量安全主要由生产企业负责,使用安全主要由使用单位负责,检验机构和质监部门对其进行定期检验和监督检查,其中,据相关部门统计和分析,大部分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使用不当引起的,因此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尤为关键。如日常生活中电梯的责任主体为物业服务公司,游乐设施的责任主体为游乐场,用于生产的特种设备责任主体为企业等等。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等各方面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三、做好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自救处理演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联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自救处理演示等活动,为民众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特种设备,消除恐慌心理,提高应变处置能力,自觉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篇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厦府办〔2010〕305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

为切实加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0〕20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以贯彻实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为工作主线,以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为工作重点,坚持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监察,提高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水平。

(二)主要目标

五年内基本构建适应我市实际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支持参与”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到2015年,全市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和万台死亡人数力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二、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要依法承担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和运行安全的主体责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实现特种设备“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责任人员;在用特种设备持有注册登记证、作业人员持有有效证件;在用特种设备经检验合格;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要保证必要的投入,满足特种设备法定检验检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需要;要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自觉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督监察。

三、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

各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纳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的投入,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范畴,积极协助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向监管部门通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要求,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保障本行业、本领域内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依照《条例》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根据区域性、阶段性的特种设备安全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处置预案和技术指导专家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

四、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机制

(一)实行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

各级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整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资源,健全组织网络;建设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公共平台,相关部门通过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依托信息技术和组织网络实现动态监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涉及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关注的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维保、故障排除、投诉处理等过程的有效监控。

(二)建立促进企业自觉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管理体系。各级各相关部门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特种设备潜在的危险程度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对特种设备实行分类分级监管,突出监督监察重点,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时效性。要适时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示范建设等活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持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长效机制。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当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责任,鼓励全社会监督举报各类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设备监管。把旅游景点及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为重点区域监管,把重大危险源设备、事故多发设备、重点工程设备等作为重点设备监管。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设备,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五)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力度。结合“安全生产月”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特种设备法规、法规和使用常识,开展事故警示和案例分析,提高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营造政府重视、企业关注、百姓关心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

(一)提升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水平。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审查、能效测试和等级评定,限制和淘汰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要加大对企业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抓好我市1t/h以上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工作,积极推进在换热压力容器、大型起重机械和电梯的节能工作。节能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职,共同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

(二)推进节能减排服务工作。要加快建设高耗能特种设备公共检测平台,加快装备、人才引进,配套完善能效测试实验室,全面提高节能检测技术。拓展服务领域,支撑我市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三)加快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研发。要鼓励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积极研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以节能示范开路,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建立以能效指标为标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高耗能特种设备平均能效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建设,充实安全监察力量,充分发挥街道(镇)特种设备协管员的作用,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专项经费投入,提高基层装备水平。

(二)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建设。要加大对特种设备检验技术机构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兴检战略,加快建设特种设备重点实验室;积极稳妥推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改革,规范检验市场,引导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2月29日印发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质检特〔2010〕518号)国质检特〔2010〕518号(转载于: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保持平稳下降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较大事故和相关重大事故多发频发,暴露出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特别是一些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各级质监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使用安全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和《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断创新安全监管理念

按照总局建立“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要求,不断创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理念和机制,进一步明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技术机构和企业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监察、检验机构的职责定位,进一步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推动工作理念从监督管理并重向强化监察和服务转变、从监管设备为主向监督企业为主转变、从同一

模式监管向分类监管转变、从依靠行政监管为主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加快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科学监管工作体系建设,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的综合措施,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不断增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二、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加大对生产企业持续保持许可条件、执行质量保证体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监督抽查力度。着力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监察,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管理者代表制度,规定其任职条件、职责和技术决策、指挥权;推进企业分类监管,建立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组织标准化技术组织、行业组织加快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探索可行方式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诚信体系有效对接,对管理较好的企业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对管理较差的企业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加大对使用单位建立并执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使用单位经常性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探索建立安全合同管理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建立一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设备数量少、管理能力弱的使用单位提供安全管理咨询代管服务。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生产、使用行为和作业人员无证、违章作业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对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认真履行事故调查处理职责,完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严格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完善吸取事故教训、预防事故的有效机制。

三、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各局要利用国务院安委会分解下达事故控制考核指标等有效手段,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统计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方法向基层政府分解下达特种设备事故控制指标并严格考核,落实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重大安全隐患由政府分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报请政府协调解决。注重安全监察制度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制度以及与工信、能源、住建、交通、铁道、旅游等行业管理制度的协调衔接,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落实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一岗双责”责任,建立完善联合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机制,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解决好“两工地”起重机械检验、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落实对企业和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为核心,着力调整安全监察、检验工作职责定位,并

严格依法追究监管、检验的失职渎职责任。要更加重视和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和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注重发挥学术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持作用。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四、加强重点设备安全监察

积极推进设备分类监管,研究科学分类方法,分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监管措施,强化重点设备监控,把事故易发、多发、频发的设备和社会影响面大、敏感度高的高风险设备作为监管重点,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性较小的设备要科学调整监管要求和方式,逐步实现企业自主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工地起重机械的监管,督促大型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加大对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物业公司的监督检查,研究提高电梯维保单位许可条件,支持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电梯维保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规范维保作业行为,防范作业过程伤害事故,研究制定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电梯故障监测的技术标准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维保单位试点应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老旧电梯的改造更新;研究制定大型游乐设施设计使用寿命和定期大修制度,强化生产单位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权威技术审查鉴定和全面有效型式试验的责任,监督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严格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作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探索建立专业维保制度;鼓励运用条

码、电子标签等手段提高对气瓶等移动式特种设备的电子监管水平,深入开展气瓶充装站、检验站治理,研究、应用预防因混装、错误充装、非法充装等引发气瓶事故的技术性措施;依法履行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职责,切实加强压力管道安全工作。

五、不断深化行政许可改革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转变方式,大幅度减少、合并许可项目;提高许可条件特别是安装、维保单位许可条件,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下放许可项目,大幅减少总局许可事项;当前要着力规范对鉴定评审机构的授权和工作委托,加强对鉴定评审机构和考试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对评审人员配置不满足规定条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鉴定评审机构和考试机构,要取消授权,同时,要深入研究鉴定评审的性质,探索将鉴定评审前置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作业人员实际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严把作业人员准入关;许可机关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督抽查,当地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严格退出机制,对不再满足许可条件的要坚决撤销许可。统一、规范使用登记、检验等标识标牌。研究压力管道使用登记问题。

第二篇: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意见

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意见

为做好2012年全省特种设备隐患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工作目标

(一)推动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纠制度,力争开展标准化管理单位的自查自纠率达到90%以上。

(二)推广运用隐患整治信息化系统,认真督促整改隐患,确保严重隐患督促整改率达到100%,杜绝因监察、检验失职引起的设备事故。

二、主要工作

(一)督促企业自查自纠。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单位都应当建立隐患自查自纠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并将开展隐患自查自纠作为标准化达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督促企业建立自查自纠隐患台帐,定期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建立完善企业自查上报隐患、接受监督指导、整改隐患的完整链条,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各地质监部门定期组织对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加强使用单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教育,提高使用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二)加强现场安全监察。科学制定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监察计划,重点加强对群众投诉举报、存在严重隐患、分级分类为C类的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

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和安全隐患整改。同时把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和节假日的安全检查作为现场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现场监察重点检查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是否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安全附件是否完好,是否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得到有效治理。现场监察工作要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要求,严格规范现场检查程序和记录,建立现场安全监察工作台账,确保检查过程、内容可追溯。

(三)完善隐患整治督查制度。各地要明确隐患整治责任人、整治程序、整治目标、结果报送要求,确保严重隐患督促整改率达到100%。加大力度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整改隐患,对检验中发现的一般隐患由检验机构负责督促整改,严重隐患应当报告安全监察机构督促整改,重大隐患由安全监察机构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加强与稽查部门密切配合,完善联动机制,坚决依法查处隐患排查整治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处罚和隐患整改到位闭环。大力推行“一岗双责”机制,及时向当地政府、安委会、上级质监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企业违法情况、事故隐患情况,建立重大隐患由政府分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逐步实行安全约谈制度和警示通报制度,对违法企业、违法案件,通过适当渠道进行通报。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各地要加强对隐患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从监管设备为主向监督企业落实安全责任为主转变,加强对企业建立并执行隐患排查整治制度的监督,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合理界定并落实安全监察、稽查、检验、使用单位各方的责任,明确安全隐患的发现、处理、督查、确认、上报等各环节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相关要求,保证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得到整治。

(二)动态监管,提高实效。运用隐患整治信息化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隐患动态台帐,强化过程监控和数据统计分析,实现隐患整治预警和实时监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对发现的隐患及处置情况,应当及时输入动态监管信息化系统。各市局每月通报隐患整治情况,省局特设局每季度通报全省隐患整治情况。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地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特种设备安全情况,争取政府对特种设备隐患治理工作的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协调,加强信息交流,形成隐患整治合力。加强舆论宣传,增强使用单位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争取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同。

注:特种设备隐患分为一般隐患、严重隐患和重大隐患。严重隐患是指《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

(国质检特函〔2007〕910号)第二十条规定的隐患情形;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或逾期未整改的严重隐患;一般隐患是除严重隐患、重大隐患以外的不符合规定的设备隐患。

第三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有关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司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适用公司区域内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以及厂内机动车辆(叉车)。

2.2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和使用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3.职责分工

3.1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3.2 设备部负责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厂、部)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并配备专管人员。

3.3 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的人员负责分管设备的安全使用。

3.4 公司安环部及各单位安全生产科(兼职安全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4.工作内容

4.1 设备部负责全公司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

4.1.1负责组织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规程、规定及文件要求。

4.1.2负责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安全装置的校验、及专业性安全检查工作。4.1.3负责组织特种设备的检验及修理工作。

4.1.4负责检查特种设备的修理和改造工作。组织特种设备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

4.1.5负责组织编制、审核、汇总和上报特种设备的年、季度检修计划和统计年报。

4.1.6组织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上报工作。

4.1.7审核特种设备的检验、检修、更新改造方案和竣工验收。4.1.8负责组织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定(指导应急演练)、特种设备档案和资料管理工作。

4.1.9配合企管部开展特种设备使用证的取证工作。4.2 安环部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工作。工作内容:

4.2.1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

4.2.2参与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并对预防事故的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2.3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公司特种设备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

4.2.4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和管理。4.2.5配合设备部开展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定期演练。4.3企管部

4.3.1 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4.3.2负责特种设备使用证的取证工作。4.4 使用单位的工作内容

4.4.1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管理,组织编制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台账建立、检修计划的制定,并检查执行情况。

4.4.2参与特种设备的检修、检验后的竣工验收工作,并按规定登记上报和保管有关资料。4.4.3做好使用的特种设备相关安全装置的定期维修、保养工作。4.4.4配合公司相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取证、效验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与事故调查处理及上报工作。

4.4.5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公司特种设备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本单位内部特种设备的相关培训工作。

4.5 作业人员工作内容

4.5.1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5.2定期参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4.5.3负责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附件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

4.5.4发现特种设备隐患及时向本单位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6 安全使用和管理

4.6.1 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经本企业批准,并参加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培训和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4.6.2 使用特种设备必须在有效的检验周期内,并取得相关登记证和使用证。

4.6.3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特种设备的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纪录。

d.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e.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6.4 特种设备应挂上相应设备铭牌和使用登记证标志。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扶着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6.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取得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的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6.6 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有特殊规定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按相关规定执行),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4.6.7 使用部门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规定。4.6.8 各单位(厂、部)内生产、新建、技措等项目中涉及的特种设备,应报请设备部,经同意后方可交施工单位施工。竣工后应由设备部、施工单位、使用部门共同验收。

4.6.9 设备部、使用单位需定期组织季节性、专业性、日常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做好事故防范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4.7 事故应急处理

4.7.1任何人发现特种设备出现异常、损坏造成停产、损失或需修复时应及时逐级上报。

4.7.2 一般和微小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指定有关部门及人员组织成事故调查组。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7.3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请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5.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集团公司特种设备有关规定,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做到明确职责,层层把关,严格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与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电梯、室内天车、汽车起重机、龙门吊、厂内机动车辆。

第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及承揽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含受压部件修理)、清洗等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办法。

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岗位责任制,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及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节能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严禁使用超期未检气瓶和老、旧气瓶、更不允许液化石油气瓶替代焊割气体气瓶。焊割气体气瓶必须按国家GB7144的规定在瓶体上标明瓶内介质名称。气瓶检验一律送气瓶检验站,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为了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特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设在安监站办公室主任: 第七条领导组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规定。

2、要定期组织召开特种设备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落实各单位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3、监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

4、定期组织特种设备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查出的隐患要具体安排责任人及时整改,重大安全隐患上报矿安全办公会,对于整改不及时或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罚。

5、办公室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等规定,对所有矿内的特种设备使用实施安全监察,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负有监督检查、指导职责。

6、办公室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检查记录档案,及时安排专人对全矿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对于一般问题必须盯在现场处理,现场难以处理的问题进行“三定”,并跟踪整改结果,对于使用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领导组由领导研究解决。每月对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统计,按时将书面材料报送领导组。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行政正职,是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节能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健全安全节能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自查自整,及时解决隐患,建立健全技术资料,并实行档案管理。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选购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从事许可范围内的生产活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性能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使用新特种设备时,应当查明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是否齐全。

第九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并取得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资质的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等。第十条特种设备维修(含受压部件修理、电梯日常维保)及锅炉、压力容器清洗单位应当有与特种设备维修、清洗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并经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维修活动。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清洗单位必须到集团公司安监局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维修以及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改造、维修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保)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通过合同委托,且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严格把关,严禁使用无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特种设备,不得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工程承揽给无相应许可资质的单位施工。同时要抓好特种设备配件质量和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不符合安全性能和质量要求设备配件及工程不得使用。

第十四条凡已签订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含受压部件修理)、锅炉压力容器清洗、电梯维保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0日内持下列资料到集团公司安监局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告知备案手续。

1、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图纸及合同。

2、产品及配件、材料等质量合格证明。

3、特种设备安装(移装)应提供随机监检证书和图纸等资料。

4、电梯安装、修理及维保应提供电梯生产单位委托书。

5、拟移装的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检验报告书。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含受压部件修理)、锅炉压力容器清洗、电梯维保施工单位,办理告知手续后并由安监局特种设备监察科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履行告知程序后,在施工前办公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前安全检查。检查内容为:

1、更新(安装、移装)的特种设备:

该设备是否符合现行条例、规定、标准的合格产品;设备基础、厂房是否符合设计及建筑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要求;施工工艺方案和安全措施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标准。

2、改造、重大修理(含锅炉压力容器清洗)的特种设备:

改造、大修方案与使用单位要求是否一致;是否按检验检测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或技术测试报告的要求项目进行施工;使用配件、材料是否符合规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工艺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汽改水锅炉的改造方案和图纸是否经过有相应资质的部门审核通过。

第十七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要书面提出申请,由集团公司安监局组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验收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资料全部移交给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存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必须到有地市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方可使用。同时要到同煤安监局办理注册登记备案及编码,并应提供以下资料: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证、监督检验报告、操作人员资格证、维修保养合同、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附件校验报告及锅炉水质化验报告等复印件。使用登记或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条气瓶充装后,使用单位要严格把关,不得使用报废、超期未检、安全附件不齐全等不合格的气瓶。

第四章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第二十一条各使用单位结合特种设备使用情况,上报检验计划,并向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提出申请,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安监站要定期组织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并对检验工作量及检验情况进行掌握,检验机构出据检验报告,由使用单位复印两份,一份由办公室留存,一份送安监局留存备查。

第二十二条锅炉定期检验包括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水压试验三类。锅炉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2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一般每6年进行一次,对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锅炉,应每3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第二十三条锅炉除定期检验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内部检验。

1、移装锅炉拟移装前;

2、锅炉停止运行一年以上,需要恢复运行前;

3、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及重新运行一年后;

4、根据上次内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第二十四条只有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均在合格有效期内且已办理注册登记领取使用证的锅炉才能投入运行。

第二十五条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包括:外部检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

1、外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2、内外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其检验周期分为: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每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3级的,每3年至少一次;

3、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检验时,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

对固定压力容器每两次内外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每6年至少进行一次耐用压试验。

第二十六条压力容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内外部检验合格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1、用焊接方法修理改造,更换主要受压元件的;

2、改变使用条件,且超过原设计参数并强度校验合格的;

3、需要更换衬里的;

4、停止使用两年后重新复用的;

5、使用单位从外单位拆来新安装的或本单位内部移装的;

6、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有怀疑的。

对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或不能按期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均应制定可靠的监护和抢险措施,如因监护措施不落实出现问题应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二十七条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根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等规定分为5个安全状况等级1-5级,其中安全状况为4级的压力容器,其积累监护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检验周期,在监控使用期间,可对缺陷进行处理提高安全状况等级,否则不得继续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即为报废。

第二十八条根据《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在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周期为2年,流动式起重机械检验周期为1年,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起重机械,以及停止使用1年以上再次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设备大修后的起重机械应当按照验收检验的要求进行检验。

第二十九条根据《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和《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在用厂内机动车辆和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厂内机动车辆,进行大修后的厂内机动车辆和电梯,应当按照验收检验的要求进行验收检验。

第三十条电梯、起重、厂内机动车辆的定期检验的结论均分为四种: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不合格。定期检验不合格或者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第五章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第一节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三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使用具备相应有效资质单位设计、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和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第三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出厂随机文件、制造单位的有效资质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图纸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及测试和检查记录(安装、修理、改造的记录和验收资料);

3、特种设备保养记录(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及电梯维保记录等;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的日常校验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及事故记录。

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停用三个月以上,再次使用前,办公室及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使用。停止使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再次使用前,必须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规程标定有使用期限要求的特种设备或零部件,应当按照相应要求到期予以报废,并办理报废登记手续。

第三十五条特种设备存在重大隐患、无改造、大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规定的使用期限,应填报《特种设备注销申请表》一式三份,分别经矿、安监局、省(市)质量技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分别签章同意后办理注销手续。之后,向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办理资产转移报废手续。

第二节特种设备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不得允许无有效资质单位参与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以及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部件投标。

第三十七条不得允许未经集团公司安监局进行资质审核备案的施工队伍参与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含受压部件修理)、锅炉压力容器清洗、电梯维保工作。

第三十八条使用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安全运行管理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检查制度,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安全使用和运行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保证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经特种设备安全考试机构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四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日常检查,办公室每月要组织不少于两次安全大检查,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督促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经分管领导签字后存档备查。

四十一条领导组每年组织召开不少于两次特种设备专业会议,安排定期检验、安全使用、维修保养等工作,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第四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必须在每班投入使用前进行设备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监控仪器、仪表等进行安全确认,并做好记录。

第四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做好检查、维护、保养等工作;并认真填写各类特种设备运行记录。

第四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领导组汇报。重大安全隐患未彻底消除前不得使用。

第三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第四十五条按照国质检[2007]第910号文《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第二十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为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隐患:

1、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2、使用的特种设备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的。

3、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或者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的特种设备的。

4、使用超期未检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5、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的。

6、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第四节事故预防和处理

第四十六条特种设备事故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第四十七条领导组组织制定重特大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或者泄露,在抢险救援时应当区分介质特性,严格按照预案规定程序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二次爆炸等次生事故。

第四十八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四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使用单位集体罚款1000—20000元。

1、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

2、无资格证书或有资格证书但无相应项目资质,私自从事特种设备安装、重大修理、维护、保养、清洗。

3、使用无改造、维护、大修价值的设备及零部件和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年限的特种设备。

4、使用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的特种设备。

5、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消除事故隐患,仍然继续使用的。

6、使用未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的。

7、使用无安全认可证件设备以及安全附件配件材料的。

8、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9、特种设备操作、维护及相关人员无证上岗作业的。

10、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

11、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已制定但未向员工贯彻的。

12、未按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和定期自检的。

13、未按规定对安全附件、保护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验、检修并做好记录的。

14、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的。

15、发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不向矿领导报告的。

16、私自使用无经营资质供应的瓶装气体的。

17、未认真组织落实维保项目和事故应急救援的。

第五十条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负责人未认真履行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给予撤职处分,并罚款2000元。

第五十一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或在作业中发现事故隐患及其它不安全因素,未立即报告现场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给予操作人员1000元以上罚款,情节严重的,开除留用。

第五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

按照《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义务,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现作出承诺如下: 1.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全面负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各级责任人员。

2.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都必须取得使用登记证,确保合法使用。停用或报废特种设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3.不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要求。

4.按相关要求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对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并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5.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6.建立特种设备台帐,逐台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7.保证所使用的特种设备都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安装、维修,电梯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8.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再重新投入使用。9.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和索道在每日投入使用前,都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

注意的显著位置。

10.履行好《条例》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它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自觉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并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整改,消除各种隐患后再投入运行。法人签字:使用单位 年月日 附表:

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类别

□锅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 □电梯 □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

□场内机动车

为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我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就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特做出如下承诺: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切实保证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三、配备专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努力取得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证书后上岗。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保障和事故记录。

五、特种设备依法登记,经检验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

八、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有效期满前1个月主动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下载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承租单位如租用出租单位的特种设备,必须与出租单位签订租赁协议,承租单位一经使用,就确认完好。 2.承租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对特种设备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 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1 按照《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义务,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现作出......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 为了确保安全使用特种设备,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1 目标方:责任方:为加强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第一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一、特种设备采购与安装… (一)采购 1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江西同宇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安全管理制度一、 锅炉安全运行实行单位法人负责制,应指定专人负责锅炉安全管理工作; 二、 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的......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为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制......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程序

    1.0目的: 本标准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0 范围 全公司 3.权责 EHS: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工作及法定检验。 仓库: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采购部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