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

时间:2019-05-15 02: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

第一篇: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

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

讨 论 稿 第一章 总 则

1.1 目 的

第一条 为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公司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引导员工正确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及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1.2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副科级(含)以上管理人员,部门内其他员工的问责办法可由本部门自行制定,凡与本制度相违背的一律以本制度为准。1.3 定义及说明

第三条 本制度所涉及的定义:

(一)、问责制:是指公司对各部门、各分子公司的副科级(含)以上管理人员(以下统称“问责对象”)在日常工作、工作计划/报告的实施、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监督检查、客户服务工作中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部门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公司或其他部门/同事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1、不履行部门职责:指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

2、不正确履行部门职责:指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二)、行为过错等级划分:

1、轻微行为过错:违反规章制度、会议决议、指示精神、工作安排,但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不良影响范围较小、不影响整体工作开展的;

2、一般行为过错:违反规章制度、会议决议、指示精神、工作安排、工作流程从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00元以下,或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不大,或对整体工作开展影响较小的;

3、重大行为过错:违反规章制度、会议决议、指示精神、工作安排、工作流程,从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在30000.00元以下,或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较大、或对整体工作开展影响较大,或对企业形象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4、严重行为过错:违反规章制度、会议决议、指示精神、工作安排、工作流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00元以下、或造成不良影响范围很大、或对整体工作开展影响很大,或对企业形象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5、巨大行为过错:违反规章制度、会议决议、指示精神、工作安排、工作流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00元以上,或造成不良影响巨大,或对整体工作开展影响巨大,或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二章 内 容

2.1 问责原则

第四条 依照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制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在追究过错责任的同时,应当主动纠正错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尽量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五条 在对责任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要追究经济赔偿责任。

第六条 问责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问责与促进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问责达到改进工作和促进工作的目的。

2.2 问责事项

第七条 问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责任:

1、对董事会或上级部门的安排、指定或会议讨论决定的工作任务及要求敷衍塞责、久拖不结,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

2、未严格按工作计划、领导安排等预定计划准时开展(完成)工作,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的;

3、不认真执行公司的指示、决策和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落实上级有关决议或决定事项,影响公司整体工作及对外形象的;

4、不履行部门职责,因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完成,影响公司整体工作和全局发展的;

5、不正确履行部门职责,对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质量特征,关键节点,关键部位或者重要影响因素,不设臵质量控制点,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

6、没有依照公司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时限(特殊情况除外)进行决策或审批,造成决策错误、工作贻误或损失的;

7、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

8、管理不严,对上隐瞒问题,对下包庇、袒护、纵容的;

9、指使、暗示下属单位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10、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员工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改进和治理的;

11、违反廉政制度或财经纪律行为的;

12、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的行为,造成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13、泄密公司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14、对公司明令禁止的行为,不停止、不纠正的;

15、违规决定导致影响公司正常工作,造成安全事故或经济损失的;

16、因决策失误造成公司资产流失、资源浪费、重大安全事故的;

17、对应由几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部门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18、对员工举报、申诉不接待,不受理,对要求解决问题进行不作为的;

19、在公司财产、员工安全和财产受到威胁时,不实施或不组织救助的;

20、团队严重不团结或长期不团结,责任人又不去积极帮助解决的,或团队成员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21、对发生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管不问,甚至包庇、袒护、纵容的;

22、不接受监督,不配合有关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的;

23、公司认为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八条 问责对象所管理部门或所负责工作范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对问责对象问责:

1、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重大案件;或者因决策不当,措施不力,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的;

2、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违规采购过程中引进不符合公司条件者,导致工作秩序混乱、工作贻误、损害公司利益带来不良后果的;

3、不受理管理范围内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对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不进行处理的;

4、问责工作不能公正公平处理的;

5、本部门被公司要求整改逾期未整改到位的;

6、公司认为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过错行为。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1、因下级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但部门必须对相关弄虚作假人员进行问责;

2、因适用的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3、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2.3 问责奖惩标准及实施细则

第十条 根据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的检举、投诉、控告或工作考核评估结果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由董事会办公室进行调查核核实,提出事实依据,由董事会进行责任追究。第十一条 问责处罚的原则

1、责任核定要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在问责事项发生后不单看事情的后果,还要看员工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及时、努力和负责。

2、问责程序公开化,力求以事实说话,坚决维护问责的严肃性。

第十二条 问责扣分标准

1、轻微行为过错:扣工作绩效分1分/次;

2、一般行为过错:扣工作绩效分3分/次;

3、重大行为过错:扣工作绩效分5分/次;

4、严重行为过错:扣工作绩效分10分/次;

5、巨大行为过错:扣工作绩效分30分/次; 第十三条 问责结果运用:工作绩效扣分

1、年度内工作绩效分扣分达5分(含)者,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2、年度内工作绩效分扣分达10分(含)者,取消当年年终奖发放(如有)、工资调整、职务晋升资格;

3、年度内工作绩效分扣分达20分(含)者,降级处理;

4、年度内工作绩效分扣分达30分(含)者,责令辞职或解除劳动关系;

5、年度内工作绩效分扣分达30分以上者,情节恶劣的开除处理;

以上处理方式适用于合并运用。

第十四条 为了实现有奖有惩,全面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本制度的奖励条款将结合《员工手册》对奖励条款进行。凡根据《员工手册》中的立功受奖的,一并给予当事人相对应的工作绩效分奖励。

1、获得嘉奖一次的奖励工作绩效分1分;

2、获得记功一次的奖励工作绩效分3分;

3、获得记大功一次的奖励工作绩效分5分;

4、获得现金奖励一次的奖励工作绩效分10分;

5、因作出特殊贡献而获得奖励的,一次奖励工作绩效分数量由董事会决定。

第十五条 奖励工作绩效分的运用:年度内奖励的工作绩效分可与扣除的工作绩效分相互抵扣。抵扣有后剩余且达到一定数量,可根据工作绩效分数量对当事作出奖励。

1、年度内剩余工作绩效分满10分(含)者,一次性奖励现金2000.00元;

2、年度内剩余工作绩效分满20分(含)者,一次性奖励现金5000.00元;

3、年度内剩余工作绩效分满30分(含)者,工资上调一级;

4、年度内剩余工作绩效分满50分(含)者,职务上调一级或工资上调二级;

第十六条 问责制可与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合并运用,如《员工手册》、部门规章制度等。如有冲突的一律采取 “从严原则”。2.4 问责程序

第十七条 公司在作出问责处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处理应当制作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申诉权利;

第十八条 公司宣布问责决定时,由董事会办公室与问责对象谈话,并将《问责书》送达问责对象。问责的材料存入员工个人档案。董事会办公室作出的问责决定同时下发各单位和人力资源部,并存入个人文件档案;

第十九条 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不服的,可以自收理处理决定起15日内向董事会办公室申请复核,由工会负责调查后呈董事会最后裁决。对处分不服提出申请复核的,在复核期间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条 问责处理应同时要求责任人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后期预案,并书面报告给董事会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工作人员与问责对象有血缘、亲戚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提出请示回避。

第三章 附 件

第二十二条 相关附件

1、附件一《问责审批表》;

2、附件二《问责奖惩告知书》;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董事会办公室制定,经董事会批准后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附件一 问责审批表 附件二问责奖惩告知书

第二篇:公司管理人员问责制

公司管理人员问责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公司各级管理机构、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责任,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管理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问责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 问责范围:公司所有决策、管理和运行活动。

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出现有错行为和不作为行为,影响工作进度,损害公司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实施问责。

第四条 问责原则:

权责一致的原则。行使权力必须履行对等的责任,任何人都不得把权力和责任分割开来,不得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不得免于或排斥问责。

公正公平的原则。管理干部一旦出现失职、渎职行为,都要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实施问责。

重点问责的原则。在全面实施问责的基础上,把问责重点放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任务落实上,放在分管或本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上,放在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实现和执行上。

问责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问责与促进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问责达到改进工作和促进工作的目的。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问责和实行绩效奖惩的同时,进一步重视相关培训和事前防范。

第二章 问责事项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1、不履行岗位职责义务的;

2、不执行公司有关决定、决议,政令不畅的;

3、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禁止性规定的;

4、对公司明令禁止的行为,不停止、不纠正的。

(二)独断专行、决策失误,1、涉及公司长远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论证、讨论、集体决策和报批的;

2、违规决定导致影响公司正常工作,造成安全事故或不和谐因素的;

3、因决策失误造成公司资产流失、资源浪费、重大安全事故的;

4、滥用职权的。

(三)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1、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拖着不办、顶着不办的;

2、对应该及时办理的事项,特别是董事会决定办理的事项,敷衍塞责、久拖不结,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

3、对应由几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部门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四)不求进取、平庸无为

1、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

2、对重要工作消极对待,讨价还价,执行不力,影响整体工作进程的;

3、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了解情况,不调查研究,不认真解决的;

4、不干实事,不谋实效,实干精神差,工作无起色,员工意见较大的。

(五)弄虚作假、态度冷漠

1、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员工反映的问题在处置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的;

2、对重大事项瞒报、谎报、迟报而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3、对员工举报、申诉不接待,该受理不受理,对反映要求解决的问题进行刁难的;

4、在公司财产、员工安全和财产受到威胁时,不实施或不组织救助的。

(六)暗箱操作、监管不力

1、团队严重不团结或长期不团结,责任人又不去积极帮助解决的,或团队成员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2、对发生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管不问,甚至包庇、袒护、纵容的;

3、不接受监督,不配合有关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六条 问责方式。按以下方式进行问责:

1、诫勉谈话;

2、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3、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4、责令公开道歉;

5、通报批评;

6、调整工作岗位;

7、停职检查;

8、劝其引咎辞职;

9、责令辞职;

10、建议免职。

采用第6至10项问责方式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流程办理。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公司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应追究纪律责任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条 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责任人采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责任人采用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责任人采用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四)发生问题情形,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人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具体赔偿金额及比例由高层领导研究决定。综合管理部对问责情形有经济处罚的权利,但罚款最低不低于200元,最高不超过责任人工资总额的30%。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九条 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下级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二)因适用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三)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一条 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情形的,公司主管级由常务副总进行初步核实后报综合管理部,各公司主管以下管理人员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进行初步核实,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由常务副总进行初步核实。

(一)公司总经理的指示、批示和意见;

(二)高层领导办公会的决议;

(三)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员工的检举;

(五)各类工作检查或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六)其他渠道反映的。

第十二条 经初步核实,如反映情况存在,则由综合管理部提出书面建议,按管理权限启动问责程序。综合管理部、财务部及总经理委派人员调查组进行调查。

(一)被调查的责任人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提请暂停其职务。

(二)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第十三条 调查组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总经理提交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时间需延长的,调查组向总经理申请延长。

第十四条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第十五条 调查终结后,按管理权限作出问责决定。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

第十六条 问责情况应由调查组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十七条 被问责的责任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人力资源总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十八条 公司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议、复查,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第十九条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的责任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公司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综合管理部制定和修改、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若有修订之必要时,由综合管理部将修订方案呈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第二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王 田 戈

2013年11月14日

第三篇:工厂管理人员考核推行问责制度之我见

工厂管理人员考核推行问责制度之我见

为了强化工厂管理人员职责,健全内部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使约束与激励并举,促进公司管理层恪尽职守,提高公司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过错,建立务实、高效的团队,摒弃“不作为”、“懒作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不良风气。以便在源头上就将问题预防,控制并解决,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公司的正常生产,日后的良性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情况,可试行工厂管理人员问责制度,指公司对车间领导班子、各车间配合部门,各车间的主要负责人(统称“问责对象”)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监督检查、客诉等等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由于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部门职责,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工厂形象,损害公司或员工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工厂管理人员问责制度的意义 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管理层的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而不会出现权力集中,但责任分散。这必将大大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是我们厂现在最缺乏的。

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车间内出现问题,只是追究具体当事人责任或具体负责人责任,生产经理及厂长并没有被问责,有也被其推脱出去。该问责制度就是要明确确定车间最大责任人的责任,生产车间内的任何事情有问题,都是最大管理者在车间管理上做的不到位。

第三,它是民字牌。公开,透明,公正的管理人员问责制度,让员工能知悉并参与对管理层的监督,知道管理层犯错误也会被处罚,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员工对厂的信心,愿意继续留在厂做,并且不会散播对我厂不利的流言。

第四,管理层的不做为,懒作为的风气严重,如果不用问责办法来增强其责任心,干好干坏一个样,怎能保证做到大大影响到公司未来的良性发展。

工厂管理人员问责制度的特点

首先,它区分了责任,是谁的责任由谁来承担。

其次,它重点追问的是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领导者,既不会“一竹篙打一船人,把所有的责任人同等处理,更不会“只拍苍蝇不打老虎”,只是拿具体责任者问罪。

第三,问责制问的是“责”,追究的是具体问题的具体过错,不问功劳苦劳,不搞将功抵过,是真正的赏罚分明。

工厂管理人员问责制度的措施方向

工厂管理人员问责制度是一个谁来问责,向谁负责的问题。

要进一步细化并列出管理者的权责,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制定规则,辅以监督,防止工厂管理人员问责制度流于形式。

第四篇:安全工作问责制度

安全工作问责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相关规定,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安全责任意识,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强化安全管理实绩考核,建立层层落实、分级管理、有责必问、有错必究的安全管理工作秩序,促进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更加严格科学规范,实现安全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所称安全工作问责制,是指公司按照本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过失、过错及责任不落实的责任部门、车间发出预警或提起问责,要求作出解释,并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部门(车间)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

第二条

XX公司成立安全工作问责组,负责安全生产问责工作。组

长:XXX 常务副组长: XXX 副

长: XXX 成员

单位: XXX 安全工作问责组职责:

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问责机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问责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及办法,严格落实责权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听取有关安全生产问责工作的汇报,安排、指导、督促、协调安全生产问责工作的开展,并对各部门、车间安全生产问责工作进行考核。

安全工作问责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行政部,办公室主任由行政部部长XXX兼任。

办公室职责:

在安全工作问责组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问责工作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开展工作,负责安全生产问责工作的日常协调、组织、管理,定期向安全工作问责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各级安全生产问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部门、车间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问责小组,负责其安全生产问责工作。

第三条

领导责任

各部门、车间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安全工作。

第四条

问责范围

公司对各级管理人员,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不力,以致影响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

第五条

问责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有责必问、有错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

安全生产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向责任部门(车间)发出警告:

(一)对上级下发的有关安全指示、文件、规定落实不及时、不迅速的;

(二)没有按照工作要求及时处理安全工作事项,造成工作延误,未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工作作风不扎实,现场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

(四)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的;

(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的。

第七条

安全生产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向责任部门、车间提起问责:

(一)对上级下发的有关安全指示、文件、规定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

(二)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

(三)对上级下达的安全工作、基层和基础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规划目标及要求没有按期实现的;

(四)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五)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制定具体安全技术措施或措施落实不到位,隐患久提不除,整改不力,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六)发生重大未遂非伤亡事故的;

(七)虚报、瞒报、迟报安全事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八)其他需要进行问责的。

第八条

安全工作问责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需要问责的事项予以立项;

(二)制定问责方案并组织实施,问责方案包括问责小组人员组成、问责内容等;

(三)根据问责调查结果向公司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第九条

接受问责的责任部门和主要负责人、被问责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司写出汇报、说明情况,同时就问责事项的发生原因和整改措施等回答问责组的询问。

第十条

公司根据问责小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作出问责处理决定。

第十一条

安全工作问责处理决定分为:

(一)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诫勉谈话;

(五)行政处分;

以上处理决定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十二条

公司在作出问责处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处理应当制作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三条

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公司行政部、安全环保部申请复核。在复核期间,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四条

行政问责的结果,可视具体情况向社会及职工群众公开。

第十五条

安全工作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安全工作问责小组成员与问责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问责公正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

各级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因未落实安全职责而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其责任。

第十七条

本制度中安全生产事故是指人身伤亡及重大非人身伤害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参照本制度和相关制度执行。

第十八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问责制

问 责 风 暴

06行管(1)班060105106顾娟

行政问责制起源于现代西方,是西方政党政治的产物,经历了长期了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进程。

问责制的特点是:问责的主体既包括行政领导又包括选民,并以选民的评判为主导,体现了现代政治的民主性;问责制的前提是官员职责明确,政府行为透明,体现了现代政府的责任性和行为的透明性;问责制通过法定程序,体现了程序的正义性;问责制对失职的官员来说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司法责任,对通过政治任命的官员来说,而且要承担政治责任,体现了权责相当、追究责任的普遍性和法定性。

行政问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2001年4月21号,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正式实施,2003年非典期间,官员问责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此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进入2008年,各级党政部门继续积极推进问责制。2008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强调加快实行问责制。今年,一轮问责风暴自上而下,席卷中国南北,且覆盖面呈现扩大趋势,官员被问责原因多种多样,问责方式也各有不同,确实这次中央问责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可以说中央在这次问责风暴当中显示了他们治党理政的一个决心,也是对民意的一个尊重和交代。

今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先是波及全国的奶粉事件,后是山西溃坝事件,三起灾难又接踵而至:黑龙江鹤岗煤矿大火,深圳龙岗特大火灾,河南登封煤矿瓦斯突出事故——数百生命逝去让人痛惜,暴露出的问题让人惊心,曝光出的政府失职和官员渎职让人愤怒。惟一让人稍感欣慰的是政府迅速掀起的问责风暴:继孟学农引咎辞职和山西官场地震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了,石家庄市委书记免职了,深圳火灾相关责任官员迅速免职,河南登封市市长矿难后第二天就被建议免职。这些因或重或轻、或大或小事由而丢官的现象正形成一股强烈的惯性思维冲击:对过错责任人就地免职已成为行政问责的必然。

问责不是一种政治表演,不是为了做给舆论看和讨好公众,不是为了安抚死难者家属和平息公众愤怒,而是让官员为自己的失职承担代价,在高调问责中震慑官员,从而避免悲剧的重复发生。杀鸡儆猴,问责更多是做给官员看,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所以我更关注官员对这场问责风暴的反应。公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烈,媒体又对问题紧追不放,问责制在舆论推动下日益制度化和常态化,看起来问责威慑的强度已经很大了。不过细想起来,这场问责风暴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性威慑。

问责缺乏一种“违规即追究”、“失职即问责”的内在驱动机制,而是依赖于媒体和舆论的外在驱动。确实,许多事故发生后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已经成为一种惯例——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问责很多时候并非制度自动驱动的,而是外在的舆论监督驱动的,是舆论关注的压力迫使问责制度运转起来。这种舆论依赖的表现是:只有某个事件引起强烈的舆论关注和激起很大的民愤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处理几个官员给舆论一个交待。如果缺乏舆论关注或压力很小,问责程序很难会正常运转起来。在问责制成熟的国家,问责与事件影响大小和民愤没有多大关系,问责制的运转依赖的是“失职就必须担责”这种责任伦理的驱动。这种“舆论依赖”让官员对躲避问责心存侥幸。如果某种失职能够瞒过媒体,也就能躲过问责。即使不幸成为舆论焦点而被问责了,当某一天淡出舆论视野的时候,也许一样可以瞒着媒体悄悄地“带病复出”。

问责并没有常态化,并没有贯穿到日常政治的始终。发生了重大事故才会启动问责制,而像被审计署审计出违规审批了哪个项目,违规乱花了纳税人多少钱,错误决策造成了多大浪费,乱设许可侵犯民权这些细琐、庸常、普通的“政误”,则很少被追究责任。重大安全事故毕竟不会经常发生,只要不出大事自己就不会被问责。事实上,许多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源于日常问责缺乏下一点点问题的缓慢积累——一次违规审批不了了之,一次监管失职轻松过关,一次乱设许可没有追究,久而久之就给大事故埋下了隐患。大事故后再严加问责,可能只有暂时的震慑,好了伤痛忘了 1

疤,当风暴慢慢淡出舆论视野后官场会故态复萌。

提到问责,大家都会想到孟学农。因襄汾溃坝事故,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这是他在他的从政史上的第二次引咎辞职,第一次是大家都知道的2003年的非典期间从北京市长位置上辞职。上次丢官,不到五个月之后,他就担任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正部长级)、党组副书记;您会发现,引咎辞职的他在短期内奇迹复出,而职位级别仍然是正部级,似乎问责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什么重大。而国家统计局前局长邱晓华被革职后,近期以中海油高级研究员的身份露面,舆论因此对不透明的高官复出制度提出广泛质疑。一些官员因问责被免职后不久换个岗位继续干的例子,已经让不少人对“免职”这一“处罚”能在多大程度上警醒当事官员和警戒后来者产生了怀疑,这些一免一任的现象的确值得人们深思。作为一个公共权利的掌握者,如果出现了一个伤害公共权利,伤害公共利益的巨大事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去承担责任的话,既让民心不顺,同时也代表着对给予你权利的民众的一种不尊重。透过这些人一波三折的官运,高官问责制呈现得很复杂,从向上级领导负责转为向社会民众负责犹有难度,特别是对改革深层次的行政目标似乎力有不逮。

今年,一轮问责风暴自上而下,席卷中国南北,且覆盖面呈现扩大趋势,官员被问责原因多种多样,问责方式也各有不同。可以预见,如果能够走向健全成熟并能在制度上加以配套,问责制度将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而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看点。但是,在中国,要求发展出一套真正的问责制度,首先必须对问责制度有深入的了解。在目前的讨论中,对问责制度还有不少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把问责制度简单等同于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仅仅是问责制度的一个方面,问责制度的内容不止于此。也不能把问责制度仅仅理解为责任追究制度,问责制度的确涉及到追究责任,但又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上级追究下级的责任。

第二个误解是把问责制度简单理解为上问下责。如果问责制度仅仅是上级追究下级的责任,那么,如果上级失职谁来追究上级的责任?如果问责制度就是上问下责的话,那么在最关键的地方,恰恰无人问责。这样的“问责制度”也未必能带来责任政府。

第三个误解是把问责制看成是上级对下级某个已知的具体过失的惩罚。这种误解把政府与官员的责任局限于具体的事件,包括施政的重大失误,特别是重大责任事故,或“政治”责任事故。好像不发生事故,就不发生责任。这样的问责制追问的是具体问题的具体过错,变成一种纯粹的惩戒措施。问题的关键是,只有平时认真负责,才能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问责制度关键要解决的是,确保政府与官员在平时就充分承担责任。而对官员因过失作出的惩戒,通常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已为时太晚。所以问责制度关注一切责任,惩戒则只关心事故的责任。

对于重大公共危机,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养成了一种遮掩和压制的“本能”。假如让相关官员能够以免职顶罪,这种“本能”就不会得到真正改变。其实,中国的许多政府部门何尝不是以“隐瞒本能”应对重大危机?公开危机将被追究责任,很可能要被免职。而隐瞒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则可能蒙混过关,即便最终败露,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免职。推进依法行政的同时,依法严究刑事责任可能是扭转官员这种“隐瞒本能”的唯一办法。

问责在制度设计上还有缺陷。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会撤职,追究责任会追到哪个级别和何种程度,除撤职外还须承担何种责任,以后又如何复出——这些都似乎还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而只有这一切成为稳定、必然的制度,才能给官员确定的预期。否则官员只会对同僚被问责充满“碰上了就自认倒霉”的同情,而不会兔死狐悲地反思自身的职责。被问责者也会对被撤职毫无愧疚之感,满含“那谁谁谁怎么就没事”的委屈和悲愤,认为自己不过是一只平息民怨的替罪羊。

随着我国社会法治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政务公开、透明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对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不断提升,问责制成为反腐倡廉中的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责制是现代国家,由选民和行政上级依法追究因失职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政府官员、特别是失职的政府高官责任,以强化和明确政府官员职责,提高行政效率,克服行政权力可能带来腐败的一种政治制度。问责制要求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和效率,注重加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建设责任政府,对

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现代政府发展的取向,一要各级政府官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二要各级政府官员始终具有宪法法律的现代意识,并通过自己执掌一定公共权力的有利条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理政;三要各级政府官员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承担责任,始终保持一种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四要各级政府官员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通过自身思想理论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应对现代复杂局面下的公共管理;五要各级政府官员当好人民“公仆”,公正廉洁,艰苦奋斗,诚实面对公众,接受人民对其行为的监督。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方法。

首先,要注重加快健全和完善政府的岗位责任制。因为问责制是建立在官员职责明确,政府行为透明基础之上的。我们要使每一位国家官员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和所肩负的法律责任,克服传统政府中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责不清、职责不明、集体负责等于无人负责、工作失职,不予追究、也无法追究的现象。从而建立精干、到位、负责的政府工作机制。

其次,必须健全和完善政府行为的透明机制。政府行为的透明机制是问责制的核心内容,如果选民不了解政府官员的职责和行为,也就谈不上什么监督和问责。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必须就其每次会议的内容、辩论、表决、国会的开支等方面的情况向公众定期发布。美国总统也必须到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政府官员如果犯法,司法过程要公开,以确保公民的知情权。我们也要健全政府政务的公开制度,规定:按时、按地、按方式公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各级政府政务的事项和内容、行政或司法追究失职官员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公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申诉等渠道获得政务知情权的救济,我们也有必要加大新闻监督的范围和力度,以确保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再次,必须建立和完善问责的程序制度,这是保证问责制实现的重要途径。问责必须是合法的主体,如人大、选民、上级行政机关等;问责的事项必须是有法律意义的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等;问责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如提案、立案、调查、申辩、审议、决定、复议、申诉等,这些程序都必须以法律具体规定。问责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运作,违反程序规定的问责是无效的。

而要保障问责制的实现,加强各级人大的问责权是关键。人大是我国人民参政、议政、实施法律监督的主要机构,也是实施问责制的最具权威的国家机构。各级人大也应切实履行自己的问责权,以保证民众问责权的实现,人大可以将质询权、特别问题调查权等固有的人大监督制度融于问责制之中,以健全和完善人大自身的问责制。

加强有关问责制的立法工作是健全和完善问责制度的重要方面。问责制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目前我们各级立法机关应将有关健全和完善问责制的立法列入立法规划,从立法方面积极探索、支持问责制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真正实行行政问责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经历了一个从行政问责个案到行政问责一般制度再到行政问责法律制度的过程,这说明了我过行政问责制已经从权力问责向法律问责转变。可以说,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问责制已逐步成为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但我相信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会逐渐趋向完善。

下载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人员工作问责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责制

    政府问责制被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也成为领导干部表决心抓落实的关键词。虽然老百姓听到的“问责”不少,而实际见到的“问责”并不多,甚至出现了像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被高调......

    问责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公安机关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提高公安工作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令警令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问责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问责制为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镇顺利实施,增强各项目实施和服务单位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确实把这件惠及广大群众,服务百姓健康的大事、实事......

    工作质量问责制度2

    工作质量问责制度 一、 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各级员工的责任心,减少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特制订本制度。 二、 范围: 适用于从业务接单到成品出货、以及客户使用的全过程中,由......

    安全工作问责制度1

    安全工作问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及集团公司《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和《安全工作问责制度》的相关规定,切......

    公司工作责任问责制度

    公司工作责任问责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工作责任制,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企业......

    2012实行计生工作问责制

    ***镇层层召开会议扎实做好2012年 计生工作 针对2012年半年计划生育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及时层层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落实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办法。 前期召开了由计生办全体......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问责制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11项内容一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二 健康教育 三 预防接种 四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五 孕产妇健康管理 六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七 高血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