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2: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

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

交通运输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是至胜的主要基础保障力量,交通战备系统反应快、保障能力强的体系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组织严密、反应迅速、装备齐全、人员技能精良的保障力量是适应战时保障、平时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国防交通部门按照国家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力争有所进展,因此在面对新的任务要求下推进两个能力的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战备工作面临的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本人就此谈一陋见。

一、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建立应急应战组织部门

战时交通保障是以国防动员法、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为依据,由各级人民政府、军事机关共同领导,各级交通战备部门是交通战备工作的主管机构;应急事件交通保障是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各级政府应急办是应急突发事件的主管结构。从法律层面看,交通战备部门、政府应急办是应战、应急的两个协调部门,各级都没有明确交通战备部门和应急部门共同负责应急应战一体化的工作。但所担负任务的部门又基本相同,任务方案、队伍组织、装备物质也都由其保障,这就为交通战备部门和应急部门构建一体化的组织和进行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能。也是推进应急应战能力建设,完成不同交通保障任务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交通运输企业战备建设

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交通运输将贯穿其整个战争全程,如何保证战略、战役交通运输的畅通,将其潜力动员负起来并迅速转化为保障实力,是确保我防卫作战取得最终顺利的关键条件,也是突发事件时实施交通保障的主要力量。

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交通运输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背景下如何使企业发展和国防交通建设有机结合,即兼顾到企业、职工个人的利益,又能将国防交通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并保持经常化、社会化,增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在全社会具有深厚的国防观,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国防交通建设才能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企业干部、职工才能形成为国防建设尽职尽责的思想观念,即有奉献,又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获得企业和职工享有的利益。

2.完善国防交通动员法规

交通战备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国防交通动员和交通保障活动,这就需要通过法律、行政规章来规范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地方与部队之间在国防交通活动方面的行为和关系,调整企业之间及社会其他组织的利益关系。尽管现行的《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给予了规范,但距国防交通建设的实际要求相距甚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在将要出台的《国防交通法》、《国防动员法》中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国防交通建设的规范力度。如企业战备组织机构、工作经费保障、专业队伍建设、军地对企业的政策、经费扶持等方面,也应明确权责,使之易于操作。切实保证交通运输企业的国防交通建设在法律范围内依法履行义务和应获的补偿权利。

3.理顺企业国防交通工作关系

由于交通运输企业即受政府、行业主管机构管理,同时还要受同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管理,各管理层都以企业为自身业务为对象,而又无明确的职能界线,因而往往造成企业多头应付,从表面看,都建立了完整的分类动员体系,实质上造成企业一支队伍身兼多职,不符合战时交通保障要求。因此,应从国防动员体制上去解决上述问题。如武装动员部门管理企业预役人员和民兵,人防的交通保障任务由同级国防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平时的国防交通建设,专业队伍管理使用和战时交通保障任务由交通管理部门和同级国防交通分管机构共同负责,使企业战备工作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平时生产中形成的整体合力及时转化为战时平时保障能力。

4.完善平战时交通保障机制

企业实施交通运输保障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工作过程,平时即有系统内部各个部门的配合,又有与之相关单位的联系,与战时不同的是受干扰较少,而战时交通运输保障,确要复杂的多,往往形成保障任务需多个外部系统协同配合方能完成,如组织系统、业务系统、物质保障系统等。目前我们编制的战时交通保障方案,只是在区域上的(本级行政区划),而不注意企业对外部的需求,如执行远距离运输时,还须得到油料补给、设备维修、通信保障、医疗救护、食宿、道路等多方面保障,所以组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前提,但还需要完善企业间,企业内部协调机制和政府、社会对企业的保障机制。

三、加强民用运力队伍建设。由于社会民用运力比较分散,流动性大,车辆状况和人员质量、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可根据运力的分布、种类、数量分别对其进行编组,纳入民兵组织统一管理,安照《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训练与考核大纲》的内容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教育、训练,努力提高被征对象的专业技能。

四、开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演练。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演练是提高动员应急反应能力、锻炼队伍、检验实施动员效率的有效途径,可结合平时交通战备保障任务,开展针对性研究和训练,使各级指挥机构工作人员熟悉动员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方法,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动员演练可采用室内研究性推演(有条件时亦可组织网上推演)、实兵演练的方式。

1.室内研究性推演。预设演练科目,重点是围绕运力动员的组织指挥,内容以上级动员令为依据,确定动员数量、类型、集结时间、地点、保障方式、下达动员命令。通过演练查找制约快速动员的环节和问题,熟悉指挥程序、协调方式、动员令拟制、传达。

2.实兵演练。设定的演练科目内容,以运力快速集结为重点,内容是下达动员命令,明确被征运力集结达到时间、地点、行进路线、任务分配及编组,运力交接。通过演练增强组织指挥及协调、配合能力。

五、加快运力集结地建设。各级交通战备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合理布局运力集结地,确保不同类别的运力能够准时、快速、安全到达。集结地应具备为执行任务人员、车辆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如车辆检修、油水供给,人员生活、医疗保障等。运力集结地设置原则上以各运输公司停车场、保养场为设置地,也可选择条件较好的驾驶学校培训地点。

让“应急应战”与保障社会化接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结合,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将军队保障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

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实践中拓展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按照全军后勤“一保战备,二保生活”的原则,把保障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与做到平时保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作为军队保障社会化承载的重要功能。以近年来我军担负的多样化军事行动来看,多数事发突然、应急性强、行动复杂多样,具有时间上的突然性、地域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仅靠军队自身的保障力量很难满足要求,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由以保障平时军队建设需要为主,向能够有效保障应急应战任务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行动拓展。

着力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在设施、设备、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广泛的通用性和互补性。根据军队完成应急应战任务的需要,统筹规划军地物流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健全完善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实现军地物流保障资源的融合共享,是必然趋势。应当按照跨层次支援、跨区域保障、跨军种使用的建设思路,引入和创新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手段,统筹军地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方物流资源和网络为军队建设服务,依托国家物流体系和社会保障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军地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完善配套的军事物流法规制度,规范地方物流企业和部门与军队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军地一体的运行机制,在战略后方和重要战役方向建设一批大型化、综合化军事物流基地,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实现军地衔接、平战结合的供应商直达配送。

完善军民结合的保障动员体系。应当建立分工明确、关系顺畅、机构健全的保障动员体制,逐步形成军队保障部门提需求、动员部门搞协调、各级政府抓落实的动员工作格局,形成适应未来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需要的、军民结合以民力为主体的快捷灵敏的保障动员体系。着力军民融合的应急力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承包商保障和预备役保障相结合的保障力量模式,部队在遂行重大任务时将所需要的物资器材等保障事宜,通过与承包商在平时预先签订合同的方式加以规范,以货币作为部队与社会市场之间物资交换的媒介,用合同规范社会经济实体与被保障部队的供需行为。应充分依托国家和地方交通运输资源,构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顺畅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各战略方向路网连通,线路布局、路网承载能力、设计等级和技术标准、配套设施等,能够满足部队全域高效投送、快速机动的要求;同时有效利用国有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业,适度建设海上、航空保障力量,形成军地一体战略投送力量体系。

探索建立军队保障社会化从平时保障向应急应战转换的机制。目前,我军推行的军队保障社会化,主要侧重在平时依托社会力量搞保障,而在应急应战条件下,怎样能够广泛依托社会力量搞保障呢?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平时的保障社会化向应急应战转化的特点规律,探索建立由平时的保障社会化向应急应战保障社会化的转换机制,增强部队完成作战和执行救灾、抢险、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社会化保障能力。因此,应着力加强军队保障社会化与国民经济动员在方案计划、组织管理、力量使用上的有机衔接,一旦出现应急应战情况,能够通过国民经济动员转换,使军队保障社会化由平时保障转为应急应战条件下的保障,以确保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和保障资源的保障功能作用。

遵义市交通战备办公室关于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应急应战能力建设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我市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现状

我市依托交通企事业单位组建有公路抢险抢修、公路运输、内河船舶运输等专业保障队伍,队伍组织机构由该单位主要领导及有关业务骨干组成,装备基本落实,建立有保障方案、工作职责、制度。多次完成应急抢险抢修、运输任务,是执行交通保障任务的骨干力量。

二、专业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企事业单位的交通战备建设,事关应急事件处置和战时生命线运输和保障能力的发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与过去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以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为准则,但又以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适应市场才能发展,这就与其开展交通战备建设产生冲突。主要表现在:

1.战备意识在和平建设的氛围中被淡化 由于长期的和平氛围在客观上使人们的忧患意识无形中有了滋生的土壤,因此也对交通行业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企事业单位对交通战备工作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管理工作中重视生产工作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不太重视交通战备岗位的设置和动员工作的实际效果,淡化了干部职工的国家安全意识,使交通战备工作失去动力,特别是应急应战保障功能的发挥难度增大。

2.交通战备工作受制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各企事业单位普遍进行管理方式的改革,正企分离,管理权下放,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使企事业单位交通战备机构与安全、保卫、消防合并,有的还将与工会、三产等纳入其中。由于人员配置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尽管达到了精简机构,成员增效的目标,但是严重削弱了专职战备机构所承担的职能作用,加上没有稳定的工作经费,使专业保障队伍难以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及战备训(演)练。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议

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是战时及突发事件条件下确保交通通信畅通的一支骨干力量,是交通战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战争突显的突然性、精确性,高强的特点以及不断增多的突发事件,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同时也对组建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怎样适应新形势,全面加强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是我们现在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科学合理配备专业队伍

当前组建的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主要是公铁路抢险抢修、铁、公、水运输,通信线路、设备抢修等三大类专业队伍。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今后,他们都必将是交通保障力量的主要力量。但从目前这些队伍的组建状况及承担的任务看,仍存在保障手段落后,保障技术科技含量不高,队伍之间缺少相互配合机制等问题,难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对交通保障的需要,因此,建立新型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势在必行。对此,在现有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基础上,应根据今后需要组建交通重点目标伪装,通信网络防护,队伍间通信联络和空情信息传递等专业队伍,提高快速反应和整体保障、防护能力。

2.规模适度提高组建队伍质量

着眼高技术战争备交通保障需要,交通专业队伍建设应向机械化的技术型转变。合理确定交通专业队伍组建数量和规模。在组建队伍前,交通战备部门要调查、掌握本地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交通通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拥有机械设备数量。结合本地承担的保障任务,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地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规模,依托交通通信行业专业人员,组建骨干队伍,在需要时也可跨行业选配与各类队伍适用人员参加。交通战备部门要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队伍组建协调,按照“规模适度、精干高效、管用”的原则,从有于实施快速动员,有利于组织训练,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遂行保障任务的实际要求出发,提高队伍组建质量,不断增大保障技术手段的科技含量。

3.配强队伍干部,理顺组织关系

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是交通专业队伍建设的关键,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作风过硬,反应快速,整体保障能力强的队伍,必须要建立一支热爱国防交通事业,责任心强,懂专业技术,具备组织指挥的干部队伍。交通战备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以交通战备工作和行业管理的结合上选拔任用队伍干部,确实选好、配齐、配强队伍各级指挥员。交通战备主管部门要在本级政府、军事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指导、督促、检查。队伍直接主管部门要把队伍组织建设、干部配备、教育训练等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管理。同时要充分借助军事机关对交通战备的领导,交通战备部门要与其主动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队伍建设和管理从一开始就置于军事机关和政府交通战备主管机构的领导下,发挥军队指挥优势和高科技训练手段,达到提高队伍组织指挥体系的建立。

4.健全制度,任务落实

各类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要在军事机关和交通战备主管机构的统一组织规划下,建立健全年度工作计划和检查、考核、总结、报告、教育训练等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开展教育训练活动。结合平时生产工作,制定战时及突发事件交通保障方案,组织战备演练。军事机关和交通战备主管机构要将交通专业队伍的教育训练纳入民兵专业分队的教育,按照《教育训练大纲》内容,统一下达任务,统一考核。要充分发挥军地双重领导的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及时解决制约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的经费、器材、设备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保证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应急应战能力。

浅议新时期如何加强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

摘要:交通战备工作在和平年代和战争时期,都关系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加强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的建设是交通战备工作的关键。本文根据当前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新时期交通行业特色及当前交通战备工作的状况,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交通战备应急应战二个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交通战备 应急应战能力 建设

正文: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摩擦和战争不断出现,国际局势复杂,加强交通战备二个能力建设是当前交通战备工作的关键,也是适应新时期必然要求。交通运输无论在平时战时都是至胜的基础保证力量,交通战备系统的反应快、保障力强是我们交通战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加强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才能建立起“组织严密、反应迅速、装备齐全、人员技能精良”的保障力量来适应“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生产”的交通战备应急队伍。如何面对当前国际局势和新时期的新任务,推进交通战备应战、应急二个能力建设是我们当前交通战备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和现实的问题。本人就此结合工作中的问题浅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

交通战备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目前的基层交通战备工作只限于口头上讲讲,缺泛实际的组织和操作力度。很多基层交通战备机构有编制人员,但编制内人员只是做其它的日常工作,交通战备在编人员无太多实际交通战备工作可做。因而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有清醒的意识去扭转当前情况,要有专人的抓管,要把交通战备工作政绩与经济工作一并考核,只有一把手重视,交通战备工作才有组织保证,就好似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后,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和效果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当前交通战备工作的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造成基层交通战备工作较被动,经费难于落实。如我区当前的三防应急物资和国防交通应急物资堆料场无具体的文件规定相关的补充机制和补偿机制,是否可混为一齐储备使用无相关上级文件指引;二样物资储备数量没有具体文件规定,经费来源也无具体文件规定,交通战备应急队伍使用与应急队伍使用的协调机制无相关文件规定等诸如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基层交通战备工作带来极被动的局面。从法律层面上说,交通战备保障是以国防动员法、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为保障依据,是由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领导;应急事件是以《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为依据作保障,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各级政府应急办就是应急突发事件的主管机构。因为交通战备部门和政府应急办是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但有类似功能的工作,如所担负的任务方案、队伍组织、装备物质都是应急应战的保障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上级从法规文件上来为交通战备部门和应急部门构建一体化的组织和进行一体化建设提供细化可操作性的法规、制度保证,也是推进当前交通应急应战能力建设,有效保质完成交通保障任务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交通战备队伍建设,全方位开拓交通战备工作

现代战争的技术含量高,交通运输贯穿整个战争全程,要保证战时的交通畅通无阻,确保交通战备队伍达到“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生产”,我们须将平时交通运输力量动员起来并迅速转化为保障力量,是确保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节点,也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

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交通运输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背景下如何使企业发展和国防交通建设有机结合,既保证平时生产又将国防交通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让国防教育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并保持经常化、社会化,增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各级政府要有足够经费给战备办对《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国防教育法》、《国防交通培训》、《人民防空法》、《新形势下交通战备工作正规化建设意见》等教材进行经常化、社会化的全民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运输企业树立高度的保护国防的义务观念。在生产中教,在生产中学,使企业具有国防责任感意识,真正做到“平时生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中坚力量,在战时能“开得动、攻得下、拿得下”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2、细化完善国防交通动员法规

当前基层交通战备队“伍组织机构、工作经费保障、专业队伍建设、军地对企业的政策、经费扶持”等方面,各级政府无明确的权责规定,让交通战备工作操作难度大。为了切实保证交通战备队伍建设在法律范围内依法履行义务和应获的补偿权利而取得相应的经费支撑,我们上级交通战备部门及上级政府应对现行的《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的相关规范必须尽快出台相关规范细节,细化规范交通运输企业与国防建设的规范力度,通过法律、行政规章来规范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地方与部队之间在国防交通方面的行业和关系,调整企业与各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

3、理顺交通战备队伍与国防交通的工作关系

当前基层交通战备队伍组成是以运输企业运力组成为主,平时以生产为主。如我区的“交通战备客运保障中队”,是以佛广交通客运公司人员、车辆组成的,平时是以运输生产业务为主要对象,和交通战备职能没有明确的职能界线,实际上形成企业一支队伍身兼多职,不适合战时交通保障要求。因而我们日后的各交通保障队伍计划由区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负责,使企业战备工作与生产工作紧密结合,使平时生产中形成的团队合力能转化为战时平时的保障能力。但这样对企业日常生产多少是有点影响,因而上级政府部门是否加大对交通战备经费的支持,让基层交通战备部门对相关企业作出适当的补偿。

4、完善战时交通保障的协调机制

当前各地交通战备保障队伍的保障方案只是工区域上的(本级行政区域,如我区的交通战备队伍保障方案,应对防洪等突发事件在佛山范围内还没多大问题。)。因为平时生产只是在内部各部门之间配合及与之相关单位的联系,与战争爆发时是不同的,平时受干扰少,而战时运输保障的确要复杂得多,如执行远距离运输时,还须得到油料补给、设备维修、通信保障、医疗救护、食宿、道路等多方面保障,这样就需要多个跨地区甚至跨省交通战备保障系统的协同配合方能完成保障任务,因而省一级交通战备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并让各级交通战备队伍磨合熟悉,同时各级政府交通战备部门还要完善企业间,企业内部协调机制和政府、社会对企业的保障机制。

5、定期开展民用运力潜力调查,加强民用运力的建设

民用运力潜力是交通战备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各级交通战备办要精心统计,定期将域内的各类型运力车辆基本信息及区域内各等级公路里程数、民用载客车拥有量、民用载货车拥有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在全面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全面、准确的掌握全区民用运力潜力的第一手资料,为交通战备工作夯实基础。因民用运力具有比较分散、流动性大,车辆状况和人员质量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我们应对掌握的第一手民用运力资料按其分布、种类、数量进行管理,按相关交通战备保障队伍的培训内容及方式定期进行培训教育、训练,全面提高民用运力的交通战备专业技能。

6、未雨绸缪,储备物资,做好演练

交通战备办应“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的原则,做好交通战备应急的物资储备,对战备物资储备点的物资储备情况和公路桥梁抢修机械的运转情况应坚持做好日常检查落实工作,同时动员民间的运输力量参与交通战备工作,做到平时运输、战时应战,让所有的物资储备和机械车辆都发挥着“平时生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为交通战备队伍“调之能来,来之能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应对民用运力结合平时交通战备保障任务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演练,提高动员应急反应能力、锻炼队伍、检验实施动员效率的实效性,同时使各级交通战备指挥机构工作人员员熟悉动员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方法,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因而政府应对民用运力转化为有交通战备队伍的应战能力和战备物资储备提供资金保障制定规范性细则。

总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的建设,只有提高了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才能确保在现代战争中取得交通战备保障的主动权而最终获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也对平时交通抢险救灾工作起积极作用。因而各级政府只有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证交通战备各项工作开展,不断探索加强交通战备二个能力建设,才能铸造一支“开得动、攻得下、拿得下”争取战争胜利的交通战备队伍,让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11月22日,全省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重组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省政府副省长符桂花,省国动委秘书长、省军区参谋长杨永海少将,省国动委综合办主任符江宁大校,省交战办副主任、省交通厅副厅长陈邦基,省交战办副主任、省军区后勤部供应处处长齐建贵上校,省交战办副主任、广州军区驻海南港航军代处主任粟高俊中校,省交战办专职副主任、省国防交通处处长陈财锦等出席。

省国动委秘书长、省军区参谋长杨永海少将在会上宣读了全省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重组命令。省政府副省长符桂花为海口、三亚、儋州、陵水、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省公路管理局等14个单位的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授旗;在授旗后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队员还进行了宣誓。

省交战办副主任、省交通厅副厅长陈邦基在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重组工作会上强调,要充分认清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是履行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实际举措。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装备落实、训练落实,全面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专业保障能力,把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成为企业平时生产的主力军、急时应急的突击队、战时保障的骨干力量。

陈邦基还对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原则和面临的任务提出了意见和要求。加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是交通运输保障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是任务牵引。二是突出重点。三是分类指导。四是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要调整充实完善,加强组织落实,层层分解细化,加强任务落实,注重督促指导,加强训练落实。要切实把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实建强,要统一思想认识,突出重点队伍建设,建立平战转化机制,创新队伍管理方式。要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逐步转变观念,由过去单一的满足战备需要,由“应急”、“应战”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把专业保障队伍纳入政府应急保障力量体系之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保障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在创新中提出新对策,在改革中谋求新发展。

海口市交战办、三亚市交战办、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省公路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等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展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整组、做法、体会、经验,以及今后如何加强队伍管理等情况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汶川抗震运输保障对国防交通建设的启示

“5·12”四川汶川地震过去已一年。震后救援及灾后重建过程中,交通战备部门全力投入,征集调用社会车辆,打通“生命线”,运送救灾物资,为取得抗震救灾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应急运输保障实践,其时间要求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的保障要求。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加强国防交通应急应战建设大有裨益。

启示之一:国防交通应急指挥机构建设亟待加强

权威高效的指挥机构,是组织实施战备交通保障的基础。这次抗震救灾运输实践中,国防交通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展开。在某市,上级要求3小时内调集15辆货运车,而实践中,近5个小时车辆才征集到位,其中一特种车辆还是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强行征集的。

健全国防交通工作机构。应进一步明确省、市、县级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级别、职数,各乡镇、街道和交通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设立人武(战备)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建立应急动员指挥体制。为提高工作力度,应将公安、交通、铁路、航空、电信、邮政等职能部门纳入国防交通动员体系,明确相关责任。同时,将社会运力动员职能归口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提高工作权威性和动员速度。

尝试赋予国防交通应急职能。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与国防交通应战体制在指挥主体、使用力量和基本要求上是一致的,应搞好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协调联动。但目前,二者平时沟通联系还不够。应该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国防交通部门已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具备承担一定参与抢险救灾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搞好国防交通动员机构和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配合,赋予国防交通应急职能,可提升建设效益,实现交通战备平时与战时共用、应战与应急联动。

启示之二:应急交通保障力量要建实建强 救灾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计划19时收拢,征用车辆20时才到位;要求车况必须良好,结果参运的19辆车中,有6辆车途中出现故障;规定途中要统一行动,但个别驾驶员擅离编队,导致整个行程休整集结4次,最长达10个小时„„这充分说明,提高国防交通保障能力,必须把国防交通应急队伍建实建强。

建强首批应急力量。当前,政府及国防交通部门不可能也没必要投入巨资购置车辆备用。可采取债券投资、低息贷款、各级自筹等办法解决应急队伍建设问题。也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合同制”建设做法,选择一定数量的交通骨干企业作为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保障实体,重点扶持,重点建设。

编实各类保障队伍。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合理完善机动、应急、基本三类队伍编成,重点建设好应急机动队伍,按照“一兵一职”、“定人定位定装”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整组,充实队员,调整设备,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急应战所担负的任务。

强化应急训练演练。定期组织应急保障训练和带实战背景的训(演)练,练指挥、练协同、练队伍。有条件的地区,可成建制组织训练和结合部队演习外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参加长途机动、山地运输演练,全面摔打锻炼队伍。

启示之三:配套法规制度建设步伐要加快

抗震救灾运输中,车辆难征集的一条主要原因是没有强硬的法律武器为后盾、没有相关交通保障补偿实施细则为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防交通建设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建立法规约束机制。要尽快出台《国防动员法》、《国防交通法》,完善《公司法》、《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民用运力动员经费补偿办法》,对执行应急应战运输任务实施特殊运价,承担国防义务的交通企业可减免相关税费,以保护动员对象的利益和积极性。要建立国防交通执法监督机制,健全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采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促进应急应战交通运输动员工作的落实。

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度。省、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如《民用运力动员实施细则》、《突发事件应对实施办法》和《战时物资储备细则》等,进一步突出政府在应急应战动员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职能,赋予其相应的实权和实责,细化各级动员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动员方面的职责、权力和要求,规范应急应战动员秩序。

规范交通动员程序。国防交通主管部门可制定统一格式和内容的《应急应战民用运力动员合同书》,实施动员时,由国防交通主管部门代表政府与动员企业法人或驾驶员签订“动员合同”,使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要加强国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履行国防义务的意识和关心支持国防动员工作的自觉性。

启示之四:交通运输相关保障要有效落实 建立应急应战交通运输保障体系,是维护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和满足国防需要的客观要求。要加大物力、财力、运力资源的平战兼容程度,对资源储备实施有效整合,形成比较完备的交通运输资源储备和保障体系,以适应应急应战的需要。

建立国防交通储备基金。对征用的民用运力给予适当的补助补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国防交通建设的现实要求。我们应充分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运用经济杠杆和价值规律推动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笔者认为,可借鉴西方国家筹措国防交通保障资金的办法,从国家征收的税金中通盘考虑国防交通保障所需经费。目前我国已实行“费改税”制度,可将国防交通保障经费列入所征综合税的税目中,以此为国防交通专项保障资金的主要经费来源。

建立军地一体的交通运输保障体制。应急应战等各类行动中,参加的力量多元,军事交通运输力量和社会交通运输力量共同遂行任务。如果不实行军地一体的交通运输保障体制,势必会造成分散保障、各自为战、效率不高的问题。要按照“保障跟着任务走”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建立与任务条件相适应的快速、高效、及时、准确的交通运输保障体系,明确保障原则、保障程序和保障关系。如:研制全国军地通用保障卡,为参与应急应战交通运输保障的人员、车辆提供快速补给保障。

建立国防交通物资器材储备调用体系。抗震救灾中,交通战备部门协调调运了1万多台(套)应急通信器材设备和70多座战备钢桥,有力支援了灾区交通通信抢修抢通。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防交通物资器材储备的重要意义。现代局部战争,保畅通所需的物资器材需求量大、品种多、涉及范围广,平时必须建立健全国防交通物资器材储备制度,应急应战时交通物资器材才能“补得上、补得好、补得快”。要依托国防资源储备中心和民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按照平时储备与应急生产、预订预购与应急筹措、战时应战与急时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枢纽、重要目标地域和重点保障单位,加大战略物资储备的保有量,确保需要时能够快速调用。要按照各个层次预案需求,有针对性地备足油料、野战用品、稀有物资和食品、药品、衣被、帐篷等日常生活用品,确保紧急情况下各类交通保障物资器材以及生活必需品能够及时供应。

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东部沟壑纵横、南部山大沟深、西部千里戈壁,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为了保障全省道路的安全畅通,近年来,我省把提升公路应急保障能力作为践行“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出色地完成了各类重大应急抢险保通任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建立符合省情的应急保障体系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线长面广,易受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交通部门作为应急抢险工作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冲锋在前,率先出击。为此,我厅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不断完善交通应急抢险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适时开展应急保障演练,建立起了符合甘肃省情的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

(一)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及队伍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

制定了《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公路养护、运营、运输等专项应急预案及规章制度,确立了“上下联动、职责明确、反应快捷、信息畅通、保障有力”的应急处置机制。2008年,我厅成立了在省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下的甘肃省交通专业保障旅,下设公路抢修、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管制、高速公路保障、桥隧保障、公路勘察设计、甘南州交通保障8个大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在抢险保通任务繁重的公路系统组建了15个公路应急抢险保障中队。我省交通专业保障旅成立后,以实战应急保障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公路水毁紧急抢修、黄河水上搜救、道路紧急封闭、长大隧道消防等一系列专业演练,提高了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强化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我省在国家交战办的支持下,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为根本要求,以提高完成多样化交通保障任务的能力为着眼点,建成了全国首家交通战备训练基地和全国第二家交通战备应急指挥中心,在9月组织召开的全国“两个试点建设”现场观摩会上,受到了中央军委总后首长和各省市区交通部门领导的好评。同时,在各公路总段、养管站、高养中心和高管处(所)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配备了应急抢险物资、设备,并定期进行补充、更新和维护。在国省干线公路冰雪灾害和泥石流易发路段建设应急抢险保通站3个,实行24小时值守。“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在兰州、天水、陇南、平凉、张掖建立5个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三)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发布网络,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速度

我们成立了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并设立了应急值班电话和“96969”高速公路服务热线,建成了集高速公路监控、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应急救援、便民出行为一体的指挥调度体系,强化了服务区的应急保障功能。省公路管理局和各公路总段应急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汇总、报送全省公路突发事件信息。一旦发生交通阻塞、道路中断等情况,利用交通广播电台和网站、报刊、可变情报板等迅速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做到了信息发布与抢险工作同步进行。

(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抢险救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跟着灾情走,哪里有灾情,就把党的组织延伸、建设到哪里,通过在抢险保通一线成立临时党委和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充分发挥临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科学组织、积极应对,出色完成各类应急抢险保通任务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否在第一时间抢通道路,不仅关系到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能否顺利进入灾区,还关系到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及时救援,因此,公路交通应急抢险工作必须科学组织、高效调度,做到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抢通受灾道路。

(一)迅速反应,第一时间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我们做到了快速反应,尽快掌握灾情,科学高效地制定出抢险救灾方案,指导交通应急抢险工作的开展。在5.12汶川抗震抢险中,我省重灾区陇南、甘南等地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交通中断。为尽快抢通灾区“生命线”,我们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制定了“内保陇南、外援四川”的方针,在迅速抢通所有受阻的国省干线公路的同时,我们紧急抽调公路管理、养护、运输、施工队伍组成抢险突击队,兵分三路入川支援四川灾区抢通道路。此外,应四川阿坝州政府的请求,组织运输车辆赶赴九寨沟、马尔康疏散受困游客,协助运送抢险救灾物资。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省交通部门千里驰援,成为第一支携带大型机械进入灾区的外省交通抢险队。2010年8月8日,我省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按照李盛霖部长提出的“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双向推进、优先抢通、分段保畅”的道路抢险保通方案,连夜组织公路抢险队伍和参与我省公路建设的武警交通部队,抢通通往舟曲县城的干线公路,为救援工作的开展争取了时间。

(二)整合资源,全力以赴组织力量进行抢通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仅靠行业一己之力,能力往往有限,必须整合资源,联合行动,必要时还要与军队、武警等部门进行协作,形成合力。在日常的应急演练中,我们以交通战备为平台,建立公路、铁路、民航、通信、交警等部门相互联动的应急保障机制,并与兰州军区有关部队联合进行演练,提高了军地联合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的能力。在舟曲抗洪抢险工作中,我厅从全省9个公路总段增调人员和机械支援舟曲,并与武警交通部队共同成立了交通警地联合抢险保通指挥部,整合双方资源,做到了组织联建、指挥联手、行为联动,这也是武警交通部队正式纳入国家交通应急保障力量之后,交通部门和武警交通部队首次在应急抢险工作中的合作。

(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应急抢险工作效率

公路交通应急抢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多措并举,努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2008年1月,我省出现近60年罕见的冰雪天气。我们实行领导分路线、分路段包干负责制,组织职工和机械上路撒盐、撒砂、除雪、除冰,加强省际公路运输的协调与联动,配合公安交警部门疏导交通,全省没有发生长时间车辆堵塞或重大安全事故。在舟曲抗洪抢险中,我省交通抢险队连续奋战7天7夜,顺利完成了全长121米的舟曲城江大桥加固维修任务,确保了舟曲县城南北唯一通道的安全畅通。之后,又只用了10天时间,在爆破后的瓦场桥原址架设了长75米、承载能力达60吨的钢便桥。同时,省运管部门及时组织运力,迅速恢复了灾区客运班线,主动承担并顺利完成了舟曲3316名师生到兰州、定西等地复学就读的转运任务。此外,在高速公路和二级收费公路及时开辟救灾运输通道,优先放行并减免救灾车辆通行费;路政和养护部门坚持24小时上路巡查,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

三、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全面提升交通应急保障水平

回顾“十一五”我省交通应急抢险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紧密依靠部省的指导和支持是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的前提

保障道路畅通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只有高度重视交通应急抢险工作,紧密依靠部、省的指导和支持,才能确保交通应急抢险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发挥管理体制优势,培养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职工队伍是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的保障

有了一支训练有素、不畏艰险和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并不断提高应急抢险工作的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才能保证在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时拉得出、打得赢。

(三)坚持科学救灾,合理有序组织实施是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的根本

交通应急抢险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不仅要抓住抢险保通的关键环节,及时对灾区的公路、桥梁、隧道等进行评估,还要考虑重建需要,对灾后重建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四)多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联动优势是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的关键

交通应急抢险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只有充分调动和联合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做到交通行业与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军地、警地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才能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在应急抢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4?14青海玉树地震“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省公路管理局被交通运输部表彰为“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省市区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应急抢险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应急抢险保通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服务。

南溪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的思考

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交通运输都是至胜的主要基础保障,交通战备队伍是确保交通通信畅通的一支骨干力量。随着现代战争的突然性、精确性、高强性的特点以及不断增多的突发事件,交通战备队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当前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怎样适应新形势,全面加强交通战备队伍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南溪实际,就加强交通战备队伍建设谈点认识和看法。

一、分析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区依托交通企事业单位组建有4支交通战备应急队伍,包括道路运输应急队伍、道路工程抢险应急队伍、水上交通应急队伍、通信专业队伍。队伍组织机构由该单位主要领导及有关业务骨干组成,配备了相应的装备及车辆、船舶,建立有保障方案、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多次完成应急抢险抢修、运输任务,是执行交通保障任务的骨干力量。

二、制约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的瓶颈

(一)交通战备意识被淡化。由于经历了较长时段的和平发展时期,人们普遍对交通战备知识不了解,国防观念和战备意识淡薄。交通企事业单位对交通战备工作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交通战备工作失去动力,特别是应急应战保障功能的发挥难度增大。

(二)交通战备机构设置“边缘化”。我区交通战备部门挂靠在交通运输局,由于编制的原因,交通战备工作专职人员少,且并非专业人员,加之计划和任务比较笼统,导致在落实上级工作和要求上带来一定难度,直接影响到交通战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队伍建设层次难提升。目前,交通战备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交通战备队伍定性不明、组织不健全等问题表现突出,平时应急和战时应战行动由谁指挥、如何协调等事项缺乏操作依据,而交通战备部门因没有基层组织,具体工作协调难度大,活动难开展。

(四)队伍组训工作难落实。我区交通战备队伍涉及到工程、运输、通信等专业领域,人员分布广泛,专业构成复杂,基本是以单位自我管理为主。交通战备部门因人员精力、训练场地、工作经费、技术运用等条件的限制,对交通战备队伍的管理和训练难以到位,造成部分专业队员综合素质偏低,队伍快速反应能力不足,难以科学合理地进行针对性的救援。

三、加强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交通战备认识。争取政府对交通战备工作的重视,强化政府主导,使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真正纳入政府、军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体系,纳入“双拥”考评重要内容,把交通战备任务划分到各主管部门,做到“六落实”:工作人员落实、办公地点落实、办公设施落实、办公制度落实、信息管理落实、工作经费落实。强化宣传力度,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媒体参与的交通战备宣传教育机制,运用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努力推动交通战备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网络,切实提高全社会公众的交通战备意识,使交通战备队伍建设进入各级领导的关注视野,进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发展计划。

(二)理清工作思路,确立队伍组建和训练的最佳途径。在筹划交通战备队伍建设时,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交通战备队伍种类,重点加强骨干力量培养,避免在同一地区重复组建功能作用交叉或类同的专业分队。对职能作用交叉的专业分队,该调整合并的就调整合并,以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好诸如交通指挥、工程保障、运输保障等专业队伍。结合本地承担的保障任务,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区交通战备队伍的规模,依托交通通信行业专业人员,组建一支热爱国防交通事业、责任心强、懂专业技术,具备组织指挥的干部队伍。政府要把队伍训练的任务、标准、训练保障办法、奖惩措施等固定下来,使训练由单位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成为单位和专业队员必须严格执行的行为规范。

(三)强化保障机制,大力提升队伍训练层次和建设水平。各交通战备队伍要建立健全年度工作计划和检查、考核、总结、报告、教育训练等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开展教育训练活动。结合平时生产工作,制定战时及突发事件交通保障方案,组织战备演练。加强政府对交通战备队伍的领导,将队伍的教育训练纳入民兵专业分队的教育,统一下达任务,统一考核验收,有力解决人员落实、组织训练、协调指挥等难题。积极促请政府将交通战备队伍训练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及时解决制约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的经费、器材、设备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保证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交通战备队伍的应急应战能力。

交通战备队伍建设关系到国家国防交通的长远建设与发展。我们应高度重视,积极努力,切实推动交通战备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第二篇:宜宾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思考

宜宾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思考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

国防动员作为国家安全机制之一,不仅具有保障战争需求的功能,而且具有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功能。大力加强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在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上努力实现由以应战为主向应急应战一体、平时战时兼备转变,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动员的部署,按照“平时战时结合、应急应战一体、经济军事兼顾、战场市场双赢”的工作要求,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圆满完成了国防动员的各项任务。一是坚持党管武装,把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修订完善了国防动员有关预案方案,健全了国防动员管理机构及工作制度,加强了动员管理机构能力建设。二是国防教育扎实有效,明确了党政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防教育职责,形成了全市上下各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国防教育的良好格局。三是人民武装动员工作全面推进。四是经济动员成效明显,指导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落实了军民兼容项目的开发工作。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共筹集抗震救灾资金9216万余元,调运血浆36万毫升,运送粮食1500吨,派出各类救援人员2692人,支援灾区篾席162.9万平方米。五是人民防空建设扎实推进。六是切实增强交通战备保障能力,组织开展了战略物资、科技资源、交通运输、军民通用产品等综合潜力调查,完善了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七是全力做好征兵工作,连续11年受到省以上通报表彰。八是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成效明显,建设经验被省军区总结推广。

当前,由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从全球看,各国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战略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尤其是今年以来,世界强国争夺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磨擦越来越多,局部战争的影响不容小视,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领土、领海与岛屿之争形势日益严峻。从国内看,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猖獗,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等非战争安全问题频发。从宜宾的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矛盾增多,各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宜宾拥有“三江九河”,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抢险救灾任务繁重。为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清面临的形势和国防动员所承担的责任,全力加强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结合宜宾实际,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创新工作思路。抓好新时期的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需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用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思路来思考和谋划。要切实把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军需与民用、平时“应急”与战时“应战”紧密衔接。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是事关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作为市县一级,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目标任务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统一考评。要在平时经济建设中承担起“应急”责任,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将“应战”和“应急”工作统一起来,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完善“应战”。

三要完善各类预案。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要以支前任务为牵引,立足保障军队作战的总体预案的不断完善,同时突出重点地区、主要领域、重要行业,编制和完善应急动员总体方案、专项保障预案以及与地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协调衔接,并结合保障军队重要行动和应对地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组织多样化的训练演练,提高和检验国防动员一体化建设的质量效益。

四要加强能力建设。依托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化战略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优化粮食、石油、运输工程机械、医疗救护、特种药品和防护用品等战略物资储备结构。紧跟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组建国防动员中心和各类保障基地,作为平战时军民两用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储备基地。建设一批以大型企业为支撑的专业物流基地和重点产品交易市场集群,为应对战争等突发事件提供物资征用、仓储和配送保障。结合地方科技创新和进步,围绕提高作战训练和武器装备科研技术保障能力,以加速军队作战训练重难点技术攻关进程、装备器材维修和革新、战时技术支援与保障为主要任务,尽快建立区域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源参与国防动员建设工作,着眼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实现国防动员能力的新突破。

第三篇:对交通战备建设军民融合的几点认识(精)

对交通战备建设军民融合的几点认识

■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自治区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 江 维

胡锦涛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胡主席还反复强调,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地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交通战备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完成保障任务。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充分依托快速发展的国家交通体系,积极在国家交通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努力构建军民一体的现代交通战备体系。

一、突出思想观念上的融合,打牢交通战备建设发展的基础

必须转变军地各自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观念,努力破除仅靠军队一方抓国防交通建设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引导地方各级交通行业的领导自觉树立“大安全”、“大国防”和“一盘棋”的观念,积极协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军事需求和经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军地双方由友情帮助向责任义务、无偿支援向互利共赢、被动传承向主动作为的方式转变,使军地双方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国防账”;既要算“政治账”,又要算“军事账”;既要算“地方账”,又要算“军队账”,从而使军地双方真正地融合起来。要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积极主动抓“融合”的主导意识,强化职能部门抓“融合”的协调意识,强化干部群众在“融合”建设中的参与意识,把军地双方的思想统一起来,进一步夯实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基础。

充分考虑非公有制交通运输企业和社会组织日益壮大的实际,在坚持以国有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事业

单位为重点的同时,把国防交通战备建设的视野向非公有制交通运输企业和社会组织延伸。要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抓住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充分考虑战区国防需求,力求使地方交通网络布局与战场布局相一致,注重把军事交通运输基础性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当中。

目标指引方向,牵引发展。提高部队快速投送能力是提高交通战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军地双方在军事交通运输建设上必须紧紧围绕以提高部队一体化快速投送能力为牵引,从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缜密的方案计划,把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融入军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在工作指导、工作方式、工作重点各个层面,始终贯穿军民融合的思想,使军事交通运输达到快速反应、多手准备的目标。军地双方要认真分析抢险救灾、维稳处突、联合军演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按照快速、高效的原则,努力实现交通战备建设目标、交通行业建设规划等方面的融合。

2010·10 NATIONAL DEFENSE

二、突出重点工作上的融合,不断提高交通战备建设的质量

交通战备建设包含各种不同的体系单元和构成要素,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军民融合式发展及建设中必须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各方向、各层面的国防交通战备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规范国防后备力量队伍组建工作的意见》和《国防交通保障队伍管理暂行规定》,努力加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

“拳头”力量建设。要针对地域、社情等特点,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抽组方式、组建门类齐全、功能性强的运输保障分队。要不断强化队伍教育、训练和管理,优化队伍结构、调整力量布局,确实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装备落实、训练落实”,把专业保障队伍建成战时保障的“战斗队”、平时应急保障的“突击队”。

交通设施历来具有国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要依据现代战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依托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科学规划网络布局,增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和民用运载工具的国防功能,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配套、立体综合、完备通达的现代战场交通网络体系。

地方交通、电力、通信等各方面的资源非常雄厚,设施设备先进,技术人才众多。要坚持“寓军于民、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的交通行业资源优势、储备的各类交通战备物资,以提高运输、修理、防护、建设能力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保障急需,不断完善装备结构,优化储备布局,逐步建立种类齐全、功能配套的储备物资库,为完成交通保障任务提供物资支撑。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利用党政、军队、交通和通信行业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交通战备信息网络通道,整合交通战备信息数据,完善指挥控制手段,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逐步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提高本单位的交通战备组织指挥能力与保障效能。

三、突出组织领导上的融合,确保交通战备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不断加强新形势下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军地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规制度上的融合。

健全领导体制。当前,应重点加快国防交通战备体制调整改革,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赋予交通战备军民融合式发展综合协调管理职能,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集中统一、精干合成、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战备工作的意见》,加强交通战备组织机构建设,结合地方政府机构调整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级

交通战备工作机构,落实编制员额和专职人员。要理顺交通战备系统工作关系,注重军地协调,明确工作职责、联络渠道、信息通报方式,推动各专业的通力配合。

完善工作机制。要根据担负的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建立由军队、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组成的联合应急指挥机制,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速投入运转,实施快速、高效、有序指挥。要严格落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各级交通战备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系统交通战备的实际,依据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即将下发的《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工作规定》,制定与交通战备法律法规相配套、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保障交通战备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建立军地协作机制,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军事部门的沟通联系,紧贴多样化军事任务交通保障需求,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重点地区、重要交通线、重要交通目标进行联合战备勘察,全面掌握交通情况、收集并更新数据资料。

建立法规制度。要着力构建一套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协调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法规制度,为交通战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施特别是体制的融合提供有力的法规保障。要大力推进社会化保障,积极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解决完成多样化交通战备任务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地方重大项目融合交

通战备建设内容的申报审批制度,比如高速公路建设,规定多长路程必须建立可供飞机起降的应急跑道等,把这些应贯彻落实军事需求的交通工程项目从制度上规范下来,凡没有落实的就不能批、不能建、不能做、不能提。另外,要注重运用政策法规解决市场

经济条件下军民融合式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台配套有关政策,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等运行措施,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确保军民融合式发展目标有效落实。

(本栏责任编辑 胡东霞)2010·10 NATIONAL DEFENSE

第四篇:对新农村交通建设的思考范文

对新农村交通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政府、发展、交通、科学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得伟大成就,都是与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订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关注我国各个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中央的各项政策对基层群众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将会改变我国农村风貌的好政策,它会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道路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就以我的家乡为例,阐述新农村交通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位于豫南大别山以北,是淮河滋养的一片沃土。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约100万。工业不发达,经济以农业为主。从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到了息县。第一个项目是修路,也就是“村村通”工程,从乡镇的主干公路修出通向每一个自然村的柏油路,路虽然不宽,不够两辆农用三轮车并行,但好歹摆脱了过去的泥巴路,下雨天也能上路了。不仅如此,由于交通状况的改善,人们的经济头脑也越发活络了,有的村民置办了机器,买了三轮车,开始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卖馒头;也有的跑起了短途运输。总之,农村的经济开始慢慢的发展了。

长久以来,交通一直是阻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交通的便利,各种资源就不能快速流通,经济网络就不能连通,经济就不能发展。因此,把农村的交通建

设好了,就打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脉络,农村经济才能逐步与全国经济接轨。这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形势相适应,农村是我国最为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挖掘好这个市场,对我国建设内需导向性经济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建设农村交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有长远的眼光,那种认为只要修好一条路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以息县东岳镇为例,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这个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作为新农村建设指挥者的政府没有统筹兼顾,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这是目前基础交通建方面设最严重的问题。由于政府负责人的短视,他们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契机,而是将其看做政绩工程。有些领导干脆当做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把项目承包出去后,就不管不问了。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扭曲了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使各种利民项目的功效大大缩水。

二,建设过程不科学,质量不高。这也与政府负责人有关,承包这些项目时,政府人员从承包商那里吃回扣,承包商为了利益,不惜偷工减料。有些路段刚修好,大型车辆一轧一个坑;还有些经过几次大雨,拖拉机一过,路基就塌下去了。这样的工程承载不了农村发展经济的愿望,本该使用十年的路段,结果不到五年就废了。政府人员严重低估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热情,他们以自己的在安逸舒适生活中麻痹的大脑思考着:新修的道路是跑摩托车还是三轮车呢?却不知道农村现在最需要的是货车。

三,路修好了,但是保养工作等于零。众所周知,修好路只是一个基础,使这条路长久的发挥功效才是重中之重。要想使其发挥功效,就必须保持良好的路况,这就需要进行路况维护。但事实是,政府修好了路就不管了,新修的路一年多以后就变得坑坑洼洼。这样用不了几年,这些路就不能用了。农村的交通状况又变差了,而已经适应了有路生活的村民又不得不改变现状,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原本已经畅通的经济通道又闭塞了。经济没有了活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农村消费水平就会下下降,进而影响整个中国的内需市场,这对我们的经济大环境是不利的。内需萎缩造成国内市场 狭小,要保持经济增长就要增加出口,这将加剧我国经济的不稳定性,也为西方国家操纵我国经济大开方便之门。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是发展我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要措施,而“村村通”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要做好这个工程,我有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

二,政府负责人应关注经济大环境,关注经济的未来走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农村建设,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情况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杜绝目光短浅的投资行为,严防建设的功利化倾向。正真做到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建设要科学,不能盲目。不能以政府的意志决定建设的方向,而要经过科学论证,选出最优方案加以实施。

四,要对路况进行维护,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第一种可以采取分段管理地方法,即在政府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可以村为单位,每个村负责一个地段的维护工作。第二种是政府统一管理,政府人员可以定期对路况进行调查,对损坏的路段进行修复,也可以由村级行政人员定期上报路况。

只有保证道路的持续畅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不能被看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也不能看作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它应该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建设符合中国经济需要的农村市场为己任,希望各级官员能清醒的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如果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它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还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城乡差距将会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会更紧密,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关于农村经济的思考》

《论扩大内需的若干问题》

第五篇:对加强技术服务队伍能力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能力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三台人口计生局王小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

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加强面向基层的服务体系建设,利用网络优势,面向健康、亚健康人群,履行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等职能,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保健服务‛,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在贯彻意见中指出:‚把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纳入社会事业重点支持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是抓好当前和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如何加强技术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真正建成‚县站为龙头、中心站为骨干、乡镇服务站为依托,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为的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防治的‚三大工程‛是技术服务队伍当面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的现状

比如绵阳市三台县现有总人口1453921人,辖63个镇乡,936个行政村,已婚育龄妇女297753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系统中在职职工131人(男48人),现有人员中:20—29岁28人、30—39岁35人、40—49岁37人、50—60岁31人;其中医学大专24人、大专34人、医学中专46人、高中及其它27人;有主治医师4人、医师2人、医士41人、无职称73人;有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42人。由此可见,技术服务队伍离国家、省、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工作机制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型‛,造就一支懂业务、会管理、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职业化计生技术队伍,已成为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1的重要保障。计生技术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技术服务能力不高,人员老化。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通过正规的医学专业教育和培训,有的即使是懂一些技术,可以完成日常工作,但学历程度不高,技术职称达不到标准要求,直接影响了人口计生经常性工作的开展,成为严重困扰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提高的瓶颈障碍。当前,国家人口计生委从发展人口计生事业的高度出发,提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计生技术队伍是各级人口计生系统确定的目标。

二、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建立领导重视、部门协作、计生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的计生技术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选好、培养好人是建设一支高素质计生技术队伍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紧紧抓住机构改革和社会变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定、统筹、提高‛六字方针,强化计生技术队伍职业化建设,1、统筹科学决策

设置中心计生服务站辐射和带动全县,核定技术服务队伍为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是保证技术服务队伍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中心站为县人口计生局派驻基层的事业机构,人员由县人口计生局直接管理。工资由区财政局制卡统一直接拨付。服务站的目标制定,人员管理、考核、奖惩、工资以及职称晋升、辞退与调动由县人口计生局统一负责。这样不仅解决了服务所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而且在提高技术服务工作水平、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改革管理模式,机构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稳定了基层

计生服务队伍。达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目的,对技术人员采取县管为主乡镇配合实施的方式,县级负责管理和指导,乡镇负责监督落实和日常管理考核;这样就会强化了县人口计生局对乡镇

技术人员的管理职能。二是解决了乡镇技术人员管理方面‚两张皮‛的现象,使技术人员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改革管理体制,落实了人员专职专责,技术人员思想专心、工作尽心,不会造成县(区)管不着,乡镇管不了的管理空档现象,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2、稳定规范运作

为了彻底改变以往技术人员包村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导致乡镇服务站设备使用率低、技术服务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状,将落实技术人员专职专责作为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各项技术服务工作上来。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职工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工资考核奖惩办法,服务站实行定任务、定责任、定奖惩的目标管理。各服务站根据人员配备、科室设置、服务范围等实际情况将任务、责任、奖惩落实到组或人,未完成任务的按任务完成比例计发薪级工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保证财政工资全额拨发的前提下,把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待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于县乡服务站中具备执业资格、业务能力强以及‚一专多能‛的技术骨干,且在考核中排名前列者,增加奖励额度。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技术服务人员奋斗有目标,工作有规则,报酬有保障。

3、充实稳定队伍

对现有人员分批次培训,限期完成资质能力建设,同时根据

工作需要,考聘符合条件的人员充实到县乡两级服务站。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合理分流,做到有人作事,作得来事。

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计生技术服务队伍

1、竞聘上岗,建立人才优化机制,提高整体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竞争机制,是优化计划生育技术队伍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求,更新传统的选人、用人观念,从建立机制上入手,改革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公开选拔、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严把队伍入口关。县、乡两级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明确岗位职责,公开任职条件,坚持‚不论资格、不论身份、不论性别‛的原则,打破地域、层级、身份的限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服务人员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同时,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改变人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选派县站中业务能力较强、具备执业资质的技术服务人员轮流到工作开展较差的乡镇服务所进行短期工作,带动乡镇服务所开展业务,有效实施带动和辐射影响,形成规模和优势,在社会效益上实现突破。

2、资格认证,建立岗位准入制度。

为切实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

务水平,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技术服务岗位分别确定了上岗条件,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行了资格认定制度。每年定期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和非临床医技人员业务知识考试和技术服务能力操作考核。促进计生技术队伍的自我提高。

3、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内容进行授课,加强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例会,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教育职工树立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意识。鼓励不具备执业资质人员考取执业资格,鼓励技术人员晋职晋称。考取执业资格或晋升职称者予以定额奖励。明确凡大专以下无执业资格(含医、药、护)者一律不得进入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于2010年前仍不具备执业资格、业务水平差、没有培养前途人员,逐步转岗或清退,一律不予聘用。

二是强化技术业务培训。聘请市区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

键院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妇科、B超、乳探方面的专业医师进行授

课,同时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护理指南》和《手术操作常规》等计划生育管理与技术操作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人员法制意识和技术服务操作技能。在授课期间,同时,深入到农村生殖健康免费服务现场,进行实践观摩,熟悉提高计生技术服务内容,尽快进入工作岗位。

三是分期分批送出去学习培训。根据业务需要对节育技术人

员实行轮换进修,以接受先进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选送乡镇服务站中具备执业资质、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到市区县医院进行短期培训,针对其业务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培训。在此基础上,选送参加全国举办的‚三千人才工程‛和全省举办的批次进修班等短、中期培训,促其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为推进基层计生技术队伍职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适应形势,建立后备人才体系。

后备人才资源是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障。为此,在市县区人才市场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需求库。市县人才市场按照需求的标准和条件向计生部门提供人才档案。新进人员一律由人才市场统一管理、单位聘用制度,逐步过渡到系统内计生人员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实行聘用合同制,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用人单位按照实际需求到市场聘用所需人员,打破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弊端。允许计生人员自主流动、调离、自谋职业和辞职,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管理机制。

培养造就一支新形势下高素质、能管理、会服务的职业化计生技术队伍,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相信在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计生理念指导下,我们的人口计生事业会发展更加稳健扎实。

下载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交通战备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防部门参与城市危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将扮演着越来......

    对做好交通信访工作的思考

    对做好交通信访工作的思考 交通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各类交通行业矛盾将日益......

    对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的思考12[★]

    对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工会维权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和......

    关于对税务机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关于对税务机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2004-11-052004-11-05 阅读次数: 3381 [ 字体大小:大中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

    对大方县交通建设的思考及建议(共五篇)

    对大方县交通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生我养我的衣胞之地!建设大方,发展大方,美化大方,是每个大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不是谁都拥有决策的权力,但人......

    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思考

    旅游交通建设的美学思考摘要:打造“美”的旅游交通设施,需要具有“旅游意识”,充分保证旅游交通的基本功能,对旅游交通设施进行美化,并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同时,着力提升交通服务人员......

    对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政策支持思考

    对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政策支持思考 智能交通(ITS)产业是一个技术基础和管理对象都非-常复杂的高新技术集成产业。虽然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制订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对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大全)

    对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