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学校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学校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小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学校集体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坚决杜绝使用。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开水,学生饮水必须单人单杯,对自备水源的蓄水池每年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吕、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学校内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严禁集体活动。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室、食堂、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4)对教室、学生公寓、实验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5)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将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行情况,适时开展好下工作:
(1)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可在报请上级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组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兼职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二篇: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性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大力宣传和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易安民校长负总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定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教师上班签到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传染病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联系有关部门对学校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加强对学校的水源进行防护和水质的消毒工作,二次供水池的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安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镇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传染病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100%调离。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记录及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对学校食堂要实行准入制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开水,学生饮水必须单人单杯。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校园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形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传染病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传染病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安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传染病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安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个人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等级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1、一般突发传染病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校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
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小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传染病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宿舍、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将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好以下工作:
(1)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可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组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 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具体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全校教师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安龙县洒雨中学 2017年2月12日
第三篇: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与传染病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共公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学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招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各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各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学校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学校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师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学校教师食堂、自备水源的学校,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100%的调离。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对学校教师食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学校教师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学校必须对自备水源的蓄水池每年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8、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吕、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 5
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1小时之内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学校和个人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我校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6
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学校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小报。(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
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将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行情况,适时开展好下工作:
(1)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可在报请上级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组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兼职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惠阳区永湖镇中心小学
2012年2月
第四篇: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泉港区天竺中学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传染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指挥
㈠学校成立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部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求助当地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3.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5.根据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6.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和指导。
㈡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㈢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校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设立24小时联系电话。应急状态期间,各部门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主要领导及值班人员电话要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小组,并保持24小时畅通。
㈤成立突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联络医院预防、诊断、救治及隔离观察工作。
㈥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服从配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㈦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医学措施,应当予以配合。不予配合的,由保卫处或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二、应急调查与救治
㈠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办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协助有关医疗技术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㈡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应当立即对突发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
㈢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隔离措施、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及医学检查,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三、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㈠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部门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㈡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食堂员工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4.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5.一旦发生疫情,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制定学生外出校门的管理规定,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突发事件发生当日起各单位外出人员必须向其所在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请假登记,并要求到过重大传染病疫区的人员返回时必须到所在校区的医务室报到,经校医务室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6.对从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返校的人员, 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对外地返回学校的学生、教职工进行登记,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对无异常的教职工安排居家观察,对无异常的学生由学校安排集中观察。
㈢加强消毒和爱国卫生工作
1.各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及交通工具,学校统一组织消毒。对确诊的甲类传染病和高度疑似病人学习工作过的场所、居住过的寝室等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工作地点、起居场所由校医务室组织进行重点消毒。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内及各个建筑物内进行清洁打扫。
㈣必要时可向上级提出申请,调整教学计划、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安排外出实践活动。
㈤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对待和防范疾病,消除恐慌心理,保证社会的
第五篇: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诸城经济开发区向阳小学
为提高我校广大教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教师有效应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突发事件,当学校发生传染病突发事件时,能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传染病的危害降低至最低点,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风疹、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突然发生的对师生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
三、组织领导
成立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及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和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组 长:田金明
副组长:王桂华
成员:孙东玉、沈桂强、申仲奇、孙夕文
主要职责:领导小组要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学校传染病防治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中心校、教育局。并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我校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检查、监督各班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负责全校传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保障措施
1、建立专人管理,实施具体分工。
保教老师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传染病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负责病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保健老师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加强学校卫生组织与管理。
组织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食堂、教室,对饮食、饮水、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定期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组织全面、彻底的卫生清扫,做好各班教室、卫生区、厕所等重点区域的消毒、通风、清洁工作,对各班教室、特长教室、大型活动室、厕所等场所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各班级要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并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
3、建立健全与传染病预防相关制度。
建立晨检制度、隔离制度、缺勤原因追查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流行性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并加强相关人员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各班教师在晨检、全日观察中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患者,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并做好登记。如有漏报、瞒报、迟报、不报,一经查实将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4、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家校共防工作。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印发宣传单等途径将传染病相关知识向家长作以宣传,提高家长的卫生防疫意识,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5、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预防能力。
通过讲座、专项会议等途径加强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普及预防知识,提高教师员工的预防能力。
6、保健医生和各班主任应随时掌握学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7、按照国家有关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
五、疫情应急反应
(一)当校园内发现常见传染病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立即通知家长将学生带到传染病指定医院检查就诊。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将检查结果向本班教师汇报,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
2、对被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根据传染病报告制度要求,在第一时间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教育局、区中心校报告。做好传染病治疗跟踪工作,痊愈后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到校学习。
3、加大消毒力度,重点加强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的消毒。将传染病防治信息向家长汇报,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对教师、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维护学校稳定。
(二)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传染病预防宣传,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协同学校做好防治工作。
2、启动考勤监测制度、施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信息畅通。
3、停止一切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或其它活动。
4、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后,做出相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