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时间:2019-05-15 02: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第一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发布单位】财政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2-15 【生效日期】200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财政部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程序,明确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责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

第三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制定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

(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

(二)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项目负责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第四条 项目组应当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中适用于单项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程序。

项目组是指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所有人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为执行该项业务聘请的专家。

第二章 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第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派的每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

第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通过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向项目组其他成员强调下列事项的重要性,以保证审计业务的质量:

(一)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二)遵守适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三)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三章 职业道德规范

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考虑项目组成员是否已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项目组成员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审计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第八条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当对项目组成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迹象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项目组成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项目负责人应当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商讨,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项目负责人应当记录识别出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在适当情况下,项目组其他成员也应当记录上述内容。

第九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就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要求是否得到遵守形成结论。

在执行本条前款的规定时,项目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从会计师事务所获取相关信息,以识别、评价对独立性造成威胁的情况和关系;

(二)评价已识别的违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对审计业务的独立性造成威胁;

(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消除对独立性的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对未能解决的事项,项目负责人应当立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以便会计师事务所采取适当的行动;

(四)记录与独立性有关的结论及讨论情况。

第四章 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第十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确信,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的质量控制程序已得到恰当遵守,形成的有关结论是适当的并已记录于工作底稿。

第十一条 无论有关审计业务接受与保持的决策过程是否由项目负责人发起,项目负责人都应当确定最近的决策是否适当。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在确定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是否适当时,应当考虑下列主要事项:

(一)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二)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三)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如果认为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存在问题,项目组应当根据本准则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适当的咨询,并记录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第十三条 在决定是否保持与某一客户的关系时,项目负责人应当考虑本期或上期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及其对保持该客户关系的影响。

第十四条 如果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审计业务后获知了某项信息,而该信息若在接受业务前获知,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拒绝该项业务,项目负责人应当立即将该信息告知会计师事务所,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能够采取必要的行动。

第五章 项目组的工作委派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确信项目组整体具有适当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项目组整体应当具备下列方面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一)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参与审计业务,获得执行类似性质和复杂程度审计业务的知识和实务经验;

(二)掌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三)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知识;

(四)熟悉客户所处的行业;

(五)具有职业判断能力;

(六)掌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第六章 业 务 执 行

第一节 指导、监督与复核

第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下列事项负责:

(一)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指导、监督与执行审计业务;

(二)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在指导审计业务时应当告知项目组成员下列事项:

(一)项目组成员各自的责任;

(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

(三)与风险相关的事项;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执行审计业务的方案。

第十九条 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监督应当包括:

(一)追踪审计业务的进程;

(二)考虑项目组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审计工作,是否理解工作指令,是否按照计划的方案执行审计工作;

(三)解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考虑其重要程度并适当修改原计划的方案;

(四)识别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或需要由经验较丰富的项目组成员考虑的事项。

第二十条 在复核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复核人员应当考虑:

(一)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

(二)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

(三)相关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咨询,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

(四)是否需要修改已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五)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已得到适当记录;

(六)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七)审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

确定复核人员的原则是,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工作。

第二十一条 在出具审计报告前,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与项目组讨论,确信获取的审计证据已经充分、适当,足以支持形成的结论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过程的适当阶段及时实施复核,以使重大事项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能够得到满意解决。

项目负责人复核的内容包括对关键领域所作的判断,尤其是执行业务过程中识别出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特别风险以及项目负责人认为重要的其他领域。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复核的范围和时间予以适当记录。

第二十三条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更换项目负责人,新任项目负责人应当对截至变更日已完成的工作实施足够的复核程序,以确信此前计划和实施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多位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某项审计业务,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当予以明确界定,并使项目组成员能够了解。

第二节 咨 询

第二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咨询承担下列责任:

(一)对项目组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适当咨询负责;

(二)确信项目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就相关事项进行了适当咨询,咨询的对象可能是项目组成员,或本所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适当人员;

(三)确信这些咨询的性质、范围以及形成的结论已得到记录,并经被咨询者认可;

(四)确定咨询形成的结论已得到执行。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组在向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时,应当提供所有相关事实,以使其能够对咨询的技术、职业道德或其他问题提出有见地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组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所形成的记录,应当经被咨询者认可。

咨询形成的记录应当完整详细,并包括下列事项:

(一)寻求咨询的事项;

(二)咨询的结果,包括作出的决策、决策依据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

第三节 意 见 分 歧

第二十八条 如果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被咨询者之间、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项目组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处理及解决意见分歧的政策和程序。

第四节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第二十九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已委派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

(二)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讨论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包括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中识别的重大事项;

(三)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完成后,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如果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负责人应当遵守本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三十条 如果在业务开始时认为没有必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负责人应当关注可能因情况变化而需要这种复核。

第三十一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包括客观评价下列事项:

(一)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

(二)项目组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范围取决于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并不减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复核人员应当考虑:

(一)项目组就具体审计业务对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作出的评价;

(二)项目组在审计过程中识别的特别风险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项目组对舞弊风险的评估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作出的判断,尤其是关于重要性和特别风险的判断;

(四)项目组是否已就存在的意见分歧、其他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适当咨询,以及咨询得出的结论;

(五)项目组在审计中识别的已更正和未更正的错报的重要程度及处理情况;

(六)项目组拟与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方面沟通的事项;

(七)所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反映了项目组针对重大判断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得出的结论;

(八)项目组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适当性。

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可根据情况考虑本条前款部分或全部事项。

第七章 监 控

第三十三条 监控是指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持续考虑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定期选取已完成的审计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建立监控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质量控制制度是相关和充分的,并正在有效运行。

第三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会计师事务所通报的最新监控信息考虑下列事项:

(一)该监控信息提及的缺陷是否会对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审计业务产生影响;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整改措施对该审计业务是否足够。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程序,明确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责

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

第三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制定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

(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

计准则)的规定;

(二)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项目负责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第四条 项目组应当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中适用于单项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程序。

项目组是指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所有人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为执行该项业务聘请的专家。

第二章 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第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派的每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

第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通过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向项目组其他成员强调下

列事项的重要性,以保证审计业务的质量:

(一)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二)遵守适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三)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三章 职业道德规范

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考虑项目组成员是否已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项目组成员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

审计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第八条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当对项目组成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迹象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项目组成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项目负责人应当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商讨,以便采取

适当的措施。

项目负责人应当记录识别出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在适当情

况下,项目组其他成员也应当记录上述内容。

第九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就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要求是否得到遵守形成结论。

在执行本条前款的规定时,项目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从会计师事务所获取相关信息,以识别、评价对独立性造成威胁的情况和关系;

(二)评价已识别的违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对审计业务的独立性造

成威胁;

(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消除对独立性的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对未能解决的事项,项目负责人应当立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以便会计师事务所采取适当的行动;

(四)记录与独立性有关的结论及讨论情况。

第四章 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第十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确信,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的质量控制程序已得到恰当遵守,形成的有关结论是适当的并已记录于工作底稿。

第十一条 无论有关审计业务接受与保持的决策过程是否由项目负责人发起,项目负责人都应当确定最

近的决策是否适当。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在确定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是否适当时,应当考虑下列主要事

项:

(一)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二)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三)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如果认为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存在问题,项目组应当根据本准则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适当的咨询,并记录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第十三条 在决定是否保持与某一客户的关系时,项目负责人应当考虑本期或上期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

项,及其对保持该客户关系的影响。

第十四条 如果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审计业务后获知了某项信息,而该信息若在接受业务前获知,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拒绝该项业务,项目负责人应当立即将该信息告知会计师事务所,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项

目负责人能够采取必要的行动。

第五章 项目组的工作委派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确信项目组整体具有适当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项目组整体应当具备下列方面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一)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参与审计业务,获得执行类似性质和复杂程度审计业务的知识和实务经验;

(二)掌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三)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知识;

(四)熟悉客户所处的行业;

(五)具有职业判断能力;

(六)掌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第六章 业务执行

第一节 指导、监督与复核

第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下列事项负责:

(一)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指导、监督与执行审计业务;

(二)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在指导审计业务时应当告知项目组成员下列事项:

(一)项目组成员各自的责任;

(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

(三)与风险相关的事项;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执行审计业务的方案。

第十九条 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监督应当包括:

(一)追踪审计业务的进程;

(二)考虑项目组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审计工作,是否理解工

作指令,是否按照计划的方案执行审计工作;

(三)解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考虑其重要程度并适当修改原计划的方案;

(四)识别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或需要由经验较丰富的项目组成员考虑的事项。

第二十条 在复核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复核人员应当考虑:

(一)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

(二)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

(三)相关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咨询,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

(四)是否需要修改已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五)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已得到适当记录;

(六)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七)审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

确定复核人员的原则是,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工作。

第二十一条 在出具审计报告前,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与项目组讨论,确信获取的审计证据已经充分、适当,足以支持形成的结论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过程的适当阶段及时实施复核,以使重大事项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能

够得到满意解决。

项目负责人复核的内容包括对关键领域所作的判断,尤其是执行业务过程中识别出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特别风险以及项目负责人认为重要的其他领域。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复核的范围和时间予以适当记录。

第二十三条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更换项目负责人,新任项目负责人应当对截至变更日已完成的工作实施足够的复核程序,以确信此前计划和实施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多位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某项审计业务,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当予以

明确界定,并使项目组成员能够了解。

第二节 咨 询

第二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咨询承担下列责任:

(一)对项目组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适当咨询负责;

(二)确信项目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就相关事项进行了适当咨询,咨询的对象可能是项目组成员,或

本所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适当人员;

(三)确信这些咨询的性质、范围以及形成的结论已得到记录,并经被咨询者认可;

(四)确定咨询形成的结论已得到执行。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组在向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时,应当提供所有相关事实,以使其能够对咨询的技术、职业道德或其他问题提出有见地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组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所形成的记录,应当经被咨询者认可。

咨询形成的记录应当完整详细,并包括下列事项:

(一)寻求咨询的事项;

(二)咨询的结果,包括作出的决策、决策依据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

第三节 意见分歧

第二十八条 如果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被咨询者之间、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项目组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处理及解决意见分歧的政策和程序。

第四节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第二十九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审计报告时

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已委派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

(二)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讨论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包括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中识别的重大事项;

(三)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完成后,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如果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负责人应当遵守本

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三十条 如果在业务开始时认为没有必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项目负责人应当关注可能因情况变

化而需要这种复核。

第三十一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包括客观评价下列事项:

(一)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

(二)项目组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范围取决于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并不减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复核人员应当考虑:

(一)项目组就具体审计业务对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作出的评价;

(二)项目组在审计过程中识别的特别风险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项目组对舞弊风险的评估及采

取的应对措施;

(三)作出的判断,尤其是关于重要性和特别风险的判断;

(四)项目组是否已就存在的意见分歧、其他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适当咨询,以及咨询得出的结

论;

(五)项目组在审计中识别的已更正和未更正的错报的重要程度及处理情况;

(六)项目组拟与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方面沟通的事项;

(七)所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反映了项目组针对重大判断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得出的结论;

(八)项目组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适当性。

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可

根据情况考虑本条前款部分或全部事项。

第七章 监 控

第三十三条 监控是指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持续考虑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定期选取已完成的审计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建立监控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质量控制制度是相关和充分的,并正在有效运行。

第三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会计师事务所通报的最新监控信息考虑下列事项:

(一)该监控信息提及的缺陷是否会对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审计业务产生影响;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整改措施对该审计业务是否足够。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通常设计、实施、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一方面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另一方面还履行了编制财务报表的职责,保证了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重大错报。当然,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而注册会计师关注的只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

要实施内部控制就需要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也就是实施内部控制所需要的方法:

1、授权。授权能够保证交易在管理层授权范围内进行。证明了真实性认定,在讲课时杨闻苹老师也解释

到,只有一项活动经过授权,才能发生,进而形成记录。

2、业绩评价。此活动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相联系,如果经营目标为实现,那么被审计单位就有可

能舞弊夸大业绩,使其与经营目标一致。

3、信息处理。分为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与准确性、完整性认定相关。

4、实物控制。

5、职责分离。将不相容岗位进行职责分离,主要将交易授权、交易记录、资产保管进行职责分离。因为如果同一员工履行这些指责,可能会将以发生的交易不进账,进而将交易的收入归自己所有。

内部控制活动影响到多项认定,进而影响报表层次,涉及到具体应用到某一个控制,就会影响到具体的业务流程。

第四篇:审计质量控制

(一)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是CPA审计服务的主体,他们是审计产品的直接提供者,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对于审计质量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重中之重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审计人员把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培养审计人员的思维能力。

四、提高素质,强化管理,实行全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搞好审计的基本前提。要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强化审计机关全员质量控制的理念,审计机关每个人的工作都构成审计质量,人人都要为审计质量把关,这一点对审计业务人员都可理解,但实际上审计法规复核人员、审计监督管理人员、打字文印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实际也直接或间接形成审计质量。

《审计准则》中明确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并且对审计机关在任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审计人员具有与其审计业务相匹配的职业胜任能力。这些规定对确保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经过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

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执业技术水平。执业质量与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会计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 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你没有好的’‘金钢钻” 是做不好“瓷器活” 的。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发现假账, 即使发现了也可能会把错的当成对的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 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执业技能作为一项大事抓实抓好, 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业务技能,开展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必须从思想根源,加强诚信教育,防止审计失败,这提高审计质量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社区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展览,一方面增加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内部审计,加强诚信教育。

2.对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对质量控制而言, 在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阶段, 事前和事中的指导和监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在审计完成阶段, 由事务所高层负责人进行最终复核是把住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 必须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 并保证按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同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 事务所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具体项目工作底稿逐级审查复核并签发审计报告, 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 对某一经济事项难免有错误的判断,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 减低审计风险, 明确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审计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审计质量,首先

要以科学发展观制定和管理审计计划,树立审计项目计划意识,明确审计工作目标,点面结合,重点突出。(1)科学选择审计项目。要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重心,树立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识,在认真调查审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项目重要程度、项目风险水平、审计预期效果、审计频率和覆盖面、项目对审计资源的要求等方面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既要有创造性,确保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性,避免重复、无效的审计项目,适度核算审计成本,避免给被审计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3)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要正确评估审计项目与审计资源,找到最佳切入点,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控制审计成本。(4)及时评价计划执行情况。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统计制度,定期检查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执行效果。

2.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恰当程序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充分揭示和正确评判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状况和遵守财经法纪的真实情况。

(1)恰当组织审计组。根据审计需求恰当分配审计人力资源,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2)充分开展调查了解程序。“调查了解”作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重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3)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要在做好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审计工作要求等四项内容。在审计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制定,内容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

(4)依法获取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并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5)规范编制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以实现下列目标:①支持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②证明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③便于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

(6)规范撰写审计报告。《审计准则》强调了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以第五章整章的篇幅对各类审计报告的格式、构成要素、编写内容、行文程序、复核重点、审理重点、签发程序、送达和报送程序、对外公布程序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形成了严密的审计公文编审运转程序,筑成了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防线。

(7)严格执行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环节。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签发前要经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3.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后,报送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二是积极实施审计整改检查。审计整改检查是审计准则的新增内容,要求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单位整改,审计机关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并向审计机关提出检查报告。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实地检查或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等多种法师检查了解整改情况。

.健立健全各项挽章制度, 从全过程进行质童控制实践证明, 仅凭事后通过工作底稿的复核来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不理想, 要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必须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接受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 直至出具审计报告的各环节都要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把质量隐患消除在各个环节中。要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事务所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如业务承接与签约规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指引, 人员委派制度, 分级督导制度, 业务操作流程, 外勤工作规则, 三级复核制度, 重大及疑难问题会商制度, 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 文印及档案保管制度、报告签发制度等等,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 才能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章制度建立后, 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因此, 事务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经常性地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审计前的质量控制。审计前的质量控制指从一个项

目的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过程的时间

与成本。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审计质量的控制,必须抓住审计项

目立项和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项目的立

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做到项目目标明确;二是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二)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

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

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

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审

计证据的质量关,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审计工作人员应记录对质量控

制制度的遵守情况,以供日后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使用。

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

至终都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

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审

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完善复

核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机

制。

(三)审计后的质量控制。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人员

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及时迚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

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 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此外,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系统的审 计工作迚行总结。审计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 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 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应当妥善 管理和保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今后的审计 业务服务。同时,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 殊作用。

二要把握审计质量控制点,建立质量控

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好审前调 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通过审前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对审 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分解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 容,明确审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落实审计 责任;二是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提高审计证 据质量。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取得的证据进行 分析、判断、综合和归纳,科学地决定审计证 据的取舍,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充分和合 法;三是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健全审计项目 质量的内控机制;四是重视审计复核工作,加大审计复核力度,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和审 定制度,实行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所有重 要审计项目都要通过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 定;五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 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环节应该完 成的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责任,实行一环扣一 环的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除此,从一 般的审计人员到审计机关领导,不论是谁,只 要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了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规定的,都要追究 相应的责任。

一、突出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方

案和审计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

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是指导审计人

员实施审计的“路线图”。要高质量地编

制审计方案,首先要搞好调查了解,在此 基础上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重要审计项 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

责人审定;其次要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 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步骤和 方法,落实审计分工和审计责任,增强审 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防止审计 操作与审计实施方案脱节,真正发挥审

计实施方案指导、规范和控制审计过程的作用。

二、突出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

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审计实施的主

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审计收据。收集审计 证据时,必须注重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审

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目标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 编制审计报告提供支持。要加大审计组

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现场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

当,审计结论不恰当等问题,加强对审计 人员现场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切实解决审计工作底稿未经复核或复核

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和审核工作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注重

规范与完善。

三、突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

计结果的载体,审计质量最终体现在审

计报告上。审计报告必须以审计工作底

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如实反映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做到内容完整、事 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应当集体讨

论起草事项并作出记录。审计组应当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

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 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发

现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原因和

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评估审计发现问

题的重要性,如实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

映。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对审计报告

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审理机

构可以根据情况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

审计报告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业务会

议审定。要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水平,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 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

议,充分体现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

2.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加强会 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业务流程质 量控制要到位。其中, 在业务承接阶段, 控制的 重点是充分评价客户风险, 将不良风险的可能性 降至最低。在审计计划阶段, 控制的重点是进一 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选派熟悉客户行 业特点和生产经营流程且与客户无利害关系的审 计小组成员执行审计项目, 制定周密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 要针对具体的会计报表项目, 确定有效的实质性程序及其执行的范围和具体时 间, 以搜集充分的、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编制 完整、清晰的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审计测试的执 行过程和结果。在审计报告阶段, 控制的重点是 根据审计程序执行的充分性和被审计单位未调整 事项的重要性等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 报告。此外, 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 和事务所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保证审计质量。

第五篇: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水平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1 专业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专业项目负责人是指承担审计项目造价咨询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项目负责人完成咨询项目的编审或评估后,应对本人提交的初步成果进行自校,并对初步成果的质量负责。自校的主要内容:

(1)是否完成了咨询项目计划书规定的全部咨询内容和达到规定深度;(2)项目咨询采用的法规、规范、标准、定额、计算方式、价格等依据是否正确、合理;

(3)咨询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会议纪要、取证等文件是否真实、充分和有效;(4)对咨询项目中出现的复杂事项、重大分歧、风险因素以及对咨询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初步成果是否有说明分析,判断和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足;

(5)数据引用、数据计算、数据调整、数据评估、数据汇总是否准确;(6)初步结果表述是否完整一致、清晰,是否满足要求。

专业项目负责人对本人完成的初步成果自校确认无漏项和错误后,填写《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将未决事项和需要提请上一级复核人员重点复核的问题在流程单自校意见栏中说明。应说明而未说明的,专业项目负责人负直接责任。专业造价人员将初步成果、技术文件、相关附件和《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提交项目负责人复核。

1.2 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认真仔细,对标的物现场勘察、记录、市场调查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2)全面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各项工作,对操作程序合规性、计算参数正确性、计算内容全面性、审核结论准确性负责,(3)负责对外协调业务项目技术操作工作。

(4)完成报告的起草、初审工作,并负责将完整的报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报送归档。

1.3 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制定本部门业务计划及目标任务。(2)制定业务操作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

(3)审核本部门完成的工程咨询项目报告,并对审核结果准确性负责。(4)审查造价咨询业务计划实施情况,做好三级复核工作。对复核过程中发现的的问题,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分析、修改并记录,出具最终的工程造价咨询报告。

(5)负责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6)负责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阶段性考核,并参与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招聘、培养和辞退工作。

(7)参与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谈判、签署工作,对合同价格的合理性负责。(8)管理考核本部门人员工作业绩,统计上报本部业务情况。(9)负责工程咨询报告档案的整理和移交。(10)完成公司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2.1 三级审核要求

公司对出具的工程造价咨询报告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包括项目负责人初审、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负责人审批。

2.1.1 结算审核类报告在出具征求意见稿之前,项目责任人需整理好完整的计算依据材)料、工程量计算底稿、报告初稿、三级审核表,供初审、审核、审批使用。

结算审核依据包括业务委托书、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会议纪要、经济签证、现场勘察记录等。未经三级审核的征求意见稿不得对外公布。

2.1.2 项目负责人在与结算编制方的核对过程中,如有调整需做好记录,包括调整原因及基本准确的数据,按三级审核程序提交审核后出具审核报告。在核对过程中,结算审核初稿总额调整超过3%或者单个项目调整超过10000元的,由项目责任人填写调整审批表,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审核意见,经公司负责人审批后调整;特殊情况下项目责任人认为确需调整的应先口头汇报经同意后方可调整,并在出具报告前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调整审批表。

2.2 三级审核主要内容 2.2.1 初级复核

(1)熟悉咨询业务的基础资料和咨询原则,对咨询成果进行全面校核,各责任人对其校核内容的质量负责。

(2)校核使用的资料和依据是否正确合理,引用的计价依据及计价方式是否正确。

(3)校核中的数据引用、计算公式、计算数量、软件使用是否符合咨询业务有关规定,计算数字是否正确,各分项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漏项、多项。

(4)校核人员在三级审核表中列述核出的问题,交咨询成果原编制人员复核修改,复核修改后方能提交审核。

2.2.2 二级审核

(1)审核咨询业务成果文件,审核人员对其审核内容的质量负责。(2)审核咨询业务的原则、依据、方法是否符合咨询合同要求和有关规定,基础数据、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软件使用是否正确。

(3)重点审核咨询成果的内容有无漏项、多项,采用的技术经济参数与标准是否恰当,计算与编制的原则、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各项目技术经济标准是否一致,咨询成果说明是否规范,论述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检验关键数据及相互关系。2.2.3 三级审核

审核人员在三级审核表上列述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交咨询成果原编人员复核修改,复核修改后方可签发。

各级审核人员在审核时,应做出审核记录,书面表示审核意见,记录在表内,并签名和签署日期。工作底稿经三级复核无误后,由公司负责人审批签发方可出具报告。

2.3 质量考核标准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责任人由具备独立作业能力的造价人员担任。公司对每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质量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考核办法如下:

2.3.1 考核实行百分制,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

2.3.2 专业项目负责人自查及项目负责人初审阶段,本阶段发现并更正的错误不扣分,但应记录于审核表内。

2.3.3 部门负责人二级审核阶段,对咨询成果文件中发现的问题在核实后予以扣分,扣分标准如下:

(1)对咨询成果文件不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小错误,每发现一处扣1分。(2)咨询成果文件关键性内容中发现有张冠李戴、汇总错误、逻辑性错误、前后不一致等情况时,每发现一处扣10分。

(3)工程量计算误差、套项错误、缺项、重复计算等对咨询成果文件未产生较大影响,每发现一处扣2分。

(4)工程量计算误差、套项错误、缺项、重复计算等对咨询成果文件产生较大影响,误差超过该项目总价3%且在3000元以上或影响金额超过10000元的,每发现一处扣5分;影响金额超过50000元的,每发现一处扣20分。

(5)由于资料不合理,项目责任人未能发现导致出现误差的,酌情扣1-10分。

(6)结算审核项目初稿调整未按本办法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的,扣100分。

(7)报告未经三级审核擅自向外公布或发放的,扣100分。

(8)单个报告出现错误3处以上的,加扣5分;同一人员同样的错误在一个月内出现三次及以上的,从第三次起每次加扣10分。(9)每个项目的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该项目不计提效益工资;考核得分60分到89分的,该项目效益工资按得分数计算比例,即得70分的按70%计算效益工资,得80分的按80%计算效益工资,依此类推;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每分扣50元,但扣款总额不超过该项目效益工资。

(10)项目负责人一年内报告无扣分的,本完成最终报告的项目将给予适当奖励。

(11)年终时,按个人所有项目的平均得分纳入个人报告质量考核指标。2.3.4 三级审批阶段发现咨询成果文件有错误时参照二级审核的扣分标准对项目责任人进行扣分,同时对二级审核人员进行加倍扣分;若二级审核人员全年无错误,公司将业务人员的扣款金奖励给审核人员。

2.3.5 咨询成果文件发出后,委托方或其他相关方发现有错误时,参照二级审核的扣分标准对项目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对二级审核人员进行加倍扣分;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的,对责任人及审核人加倍处罚;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时,分别按责任人、审核人在该项目中的收益二倍以内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没收执业风险金。

2.4 专业项目负责人在执业过程中发现有不能确定的技术问题,需以书面形式向项目负责人反映,项目负责人应予以明确回复。项目负责人不能解决的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予以明确回复。部门负责人不能解决的报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应予以明确回复。专业项目负责人按最终的回复意见执行,回复人对所回复的意见负责。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3.1 目的:

为搞好工程造价咨询,保证工程造价咨询质量,保障工程造价咨询质量进度,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重大问题会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3.2 适用范围:

我单位实施的所有工程造价咨询项目。3.3 制度:(1)工程造价咨询控制:在招标或与委托单位签定合同时特别强调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相关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资料制度,以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相关资料的矛盾错误。

(2)工程造价咨询项目接受制度:项目负责人接受工程造价咨询项目,检查相关资料质量,要求清晰明确,相关人员签字、盖章,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负责人资料接受记录及存档保管。

(3)项目发放制度:项目负责人负责向项目具体编制人或复核人发放资料并做好资料发放记录,记录清楚发放资料名称、接受人、接受时间及接受人签字。

(4)重大问题会审人员:下列人员必须参加工程造价咨询重大问题会审 建设方:现场负责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

设计方:设计院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及各个专业设计负责人; 监理方:项目总监、副总监及各个专业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及各个专业技术负责人; 其他相关单位:技术负责人。

(5)重大问题会审时间控制:资料分发后三~七个工作日内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重大问题会审沟通。重大问题会审沟通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上述单位进行重大问题会审。

(6)重大问题会审,项目负责人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文字性汇报材料分发会审人员讨论。

(7)重大问题会审会议由业主主持,主持单位应做好会议记录及参加人员签字。

(8)重大问题会审提出的问题在会审会议上必须经过讨论作出明确结论;对需要再次讨论的问题,在会审记录上明确最终答复日期。

(9)重大问题会审记录由造价咨询单位负责整理、执行、归档。(10)重大问题会审记录可采用全部资料集中会审、分部资料会审、分阶段资料会审及分专业资料会审,具体会审形式由造价咨询单位确定。

4、档案管理制度

4.1 档案内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资料,收、发文件资料,学习培训资料,财务资料。

4.2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档案 4.2.1 工程造价审核报告存档项目

(1)《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正本原件和有签发人签发的底稿。(2)《工程结算审定表》原件。

(3)盖有审核人员资格专用章的《工程结算审核计算书》和结算调整明细表。(4)审核过程中获取的取证材料、会商纪要。(5)《委托人送审资料清单》(包括签收和退还清单)。(6)送审的工程结算书。

(7)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图纸及招标答疑、编标统一口径的资料。(8)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或补充协议、专业分包合同、工程签证单等。(9)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评定表。(10)《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11)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12)《工程造价信息资料》公司集中留存。(13)其他需要存档的资料。

4.2.2 档案整理由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负责人整理、装订后,交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

4.2.3 档案管理人员接收档案时,要核对存档材料内容,对资料不全的一律退还经办人重新整理,符合存档要求后才可进行存档。

4.2.4 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分类、分期存放,便于管理、使用,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台帐,实行查借登记制度。

4.3 文书档案

公司所有收文、发文,必须统一编号登记建档。4.4 学习培训资料档案

4.4.1 公司购置的工具书籍、定额软件、相关资料等由办公室统一登记造册,规范存档。

4.4.2 办公室对员工学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培训结果情况统一登记建档。4.5 财务档案

财务档案由财务会计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存档。4.6 档案管理要求

4.6.1 公司档案实行保密制度,员工必须严守机密,维护档案安全。

4.6.2 借阅、复印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4.6.3 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翻阅档案。4.6.4 档案借阅实行登记制度,借阅人对借阅档案的安全、完整负责,不得损毁借阅的档案,也不得对档案进行刮擦、挖补、涂改。

4.7 客户档案管理

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档案,大客户由专人负责建档。

4.8 我公司承诺我们的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凡有我公司制作的审计档案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及时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下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狠抓“四点”、“四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对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笔者结......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海原县审计局包兆武近年来,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署于2004年2月发布了第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XXX公司3. 定义 本程序所指的内部......

    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PA继续教育专用资料第 四 讲 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控制主讲人李晓慧【师资简介】李晓慧,河南南召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

    审计质量控制关键十点

    审计质量控制关键十点 管理就是监控,不论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上,还是在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都必然要对常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控制,是防范和控制审计......

    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

    和静县村级财务审计坚持做到严细清为稳步推进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静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42号》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应用指南 (2010年11月1日修订)一、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

    财务控制与稽核审计制度

    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财务控制与一、资产控制制度原则 第一条资产的保管与帐簿的记载,应由不同人员分别负责。 第二条资产的保管,应明确指派人员负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