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水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办法(定稿)
中共水城县委 水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水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
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武部,各人民团体及县属企事业单位:
《水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 共 水 城 县 委
水 城 县 人 民 政 府
二○一二年 月 日
(四)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县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包保乡村相关人员:
(五)其他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负有相关责任的人员。第三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问责办法适用内容: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取消当年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评优资格。其党政主要领导、协管副职、包村干部不得被授予个人荣誉称号、评先评奖、晋职、晋级、提拔。视工作情况,对县直联系乡镇、村(居)部门工作队成员、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协管副职、包村干部、驻村指导员、村支书、村主任、其他村干部和协管员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免职、降职,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问责方式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免职、降职、党纪政纪处分等。
第五条 考核以年度人口计生目标责任书为主要内容,问责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季度(半年、年度)考核结果和省、市、县各类抽查、督查、举报核实等结果为主要依据。县考核结果分别在组织、人事、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备案备查。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对乡镇予以通报批评:
(一)计生办、服务站、村容村貌不整洁的;
(二)被县督查后未按照要求定期整改的;
(三)乡村计生工作人员不在岗的;
(四)相关软件资料不健全,上下帐不及时,帐、表、卡、册相关数据不相符的;
(五)年度内新生婴儿死亡乡镇在24小时未到现场调查处理
处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包村副科级干部予以免职:
(一)省、市、县考核、督查在一个村查出10人以上漏人的;
(二)市、县考核、督查在一个村查出常住人口重检缺3人次以上,流动人口重检缺10人次以上的;
(三)市、县考核、督查在一个村查出年度内新增3例手术库存或未及时落实3例手术的;
(四)县考核、督查在一个村查出利益导向资金未按时兑现5户的;
(五)各类抽查、督查、考核、举报核实结果,在一个村查出年度内3人政策内漏报或年度内1人政策外漏报的;
(六)县考核、督查在一个村查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未兑现履约5例的;
(七)省、市、县各类抽查、督查、考核、举报核实结果、县考核、督查在一个村查出年度内出现3例错报或6例迟报的;
同时,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协管副职、计生办负责人予以党纪或政纪处分,对驻村指导员、相关包村职工予以辞退或开除,对计生协管员作解聘处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协管副职予以免职:
(一)省、市、县各类抽查、督查、考核、举报核实结果,在一个村查实年度内漏报、瞒报政策外出生人口2人及以上的;
(二)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因违法行政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
(三)年度内新增5例手术库存或未及时落实5例手术的。同时,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予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对包村副
计生工作职责,不认真配合、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工作,导致人口计生工作达不到目标要求,影响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完成的,对相关领导及责任人员予以相应问责;县级包保乡镇的部门或单位对包保乡镇督促指导不到位,导致包保乡镇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对部门包保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予以相应问责。
第十三条 财政供养人员及其家属不参加妇检或不落实相应的避孕节育绝育措施的,对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诫勉谈话;造成政策外生育的,对所在单位时任主要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第十四条 问责按以下程序和方法执行:
(一)被通报批评的县直相关部门、乡镇,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研究,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协管副职、包村副科级及以上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二)被诫勉谈话的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协管副职、包村副科级及以上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三)被“一票否决”的县直部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乡镇协管副职和包村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兑现“一票否决”;被“一票否决”的县直部门、乡镇一般干部职工,由相关部门、乡镇提出处理意见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研究后兑现“一票否决”; 被“一票否决”的村干部、计生协管员由乡镇党委研究兑现“一票否决”。
第十五条 被问责的对象已提拔任用或者是调离原工作单位
第二篇:贵州六盘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办法
六盘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办法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确保实现“三降一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符合政策生育率上升)目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降”目标的意见》(黔党发〔2011〕17号)精神,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规定》(黔党发〔2007〕14号)、《中共贵州省纪委贵州省监察厅关于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违犯计划生育法规政策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省纪发〔2000〕1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对因工作失职、管理不到位,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未完成或工作滞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
第三条本办法问责范围:
(一)各县(特区、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二)各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三)市、县(特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要领导及领导
班子;
(四)市(县)直国家机关、市(县)属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及其领导班子;
(五)其他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负有相关责任的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问责方式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一票否决”。“一票否决”是指给予“一票否决”的县(特区、区)、市(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取消单位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评奖资格,党政主要领导、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不得授予荣誉称号、评先评奖、提拔、调资晋级,问题特别严重的,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撤职,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诫勉谈话:
(一)按户籍总人口计算,常住人口政策外出生人口达0.2‰的县(特区、区)和常住人口政策外出生达0.15‰的乡(镇、街道);
(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县(特区、区)、乡(镇、街道);
(三)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县(特区、区)、乡(镇、街道)。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通报批评:
(一)按户籍总人口计算,常住人口政策外出生人口达0.3‰的县(特区、区)和常住人口政策外出生达0.2‰的乡(镇、街道);
(二)省、市抽查(含彻查、督查、暗查、举报核实)中,一次查实考核内虚报、漏报、瞒报出生人口6人及以上的县(特区、区),虚报、漏报、瞒报出生人口1人及以上的乡(镇、街道);
(三)本级财政投入未达到责任目标,或在财政投入上弄虚作假的县(特区、区)、乡(镇、街道)及其财政部门;
(四)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责任目标被认定为严重滞后的县(特区、区)、乡(镇、街道);
(五)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或其他涉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面部门(单位)履行职责不主动、不自觉,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工作不积极的综治成员部门(单位)和其他部门(单位)。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一票否决”:
(一)县(特区、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
1、人口出生率突破当年目标值的县(特区、区),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责任目标值的县(特区、区)、乡(镇、街道);
2、省、市抽查(含彻查、督查、暗查、举报核实)中,一次查实考核内虚报、漏报、瞒报出生人口12人及以上的县(特区、区),2人及以上的乡(镇、街道);
3、在全省考核综合动态排名中连续两年被列为三类重点管理或当年被“黄牌警告”的县(特区、区);
4、在全市综合动态排名中,连续两次排名倒数后五位的乡(镇、街道);
5、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因违法行政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县(特区、区)、乡(镇、街道);
6、因工作不力,导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滑坡的“省优”、“国优”县(特区、区)被国家、省人口计生委撤销资格的县(特区、区)。
(二)市、县(特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
因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督查指导不到位,参谋作用发挥不好,导致市、县(特区、区)在全省排名严重滞后,严重影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
(三)市(县)直国家机关、市(县)属企事业单位:
1、不认真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不认真配合、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工作,导致人口计生工作达不到目标要求,影响市、县(特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完成的;
2、单位干部职工内出现政策外生育的;
3、提供单位房屋为他人政策外生育的。
第八条 问责按以下程序和方法执行:
被诫勉谈话的县(特区、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被诫勉谈话的县直部门、乡(镇、街道)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责成县(特区、区)党委、政府对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被通报批评的县(特区、区)、市直相关部门,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资社保局、市人口计生委研究,对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被通报批评的县直部门、乡(镇、街道)由市人口和计划生
育领导小组责成县(特区、区)党委、政府对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被“一票否决”的县(特区、区)、市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资社保局、市人口计生委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兑现“一票否决”;被“一票否决”的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资社保局、市人口计生委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县(特区、区)兑现“一票否决”。
第九条被问责的对象已提拔任用或者调离原工作单位的,予以跟踪否决。
第十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被问责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
第十一条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一票否决”,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提供的材料和数据负责,凡弄虚作假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第十二条 乡(镇、街道)以下问责办法由各县(特区、区)自行制定。我市范围内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共六盘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六盘水市监察局、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六盘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共六盘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六盘水市监察局、六盘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市纪字〔2011〕13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人口计生问责办法通知
中共六盘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2月14日印发
第三篇:问责办法
邯郸市第四职业中学安全管理问责办法
一、总则
(一)为预防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强化责任追究,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教育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制度所称问责,是指对本校及其教职员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师生残疾、死亡或者重大安全隐患以及不良影响事件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三)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事故问责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法有序的原则。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本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问责情形
1.教职工体罚、变相体罚造成学生残疾、死亡,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或者明显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3.因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发生火灾、溺水、触电、拥挤踩踏以及校车交通事故等,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4.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校外人员伤害师生,或者发生学生实施的校内暴力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5.因管理失误导致师生食物、饮用水、药品、化学实验品中毒等事故,或者暴发、流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 6.组织学生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或者将学校场所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及停车场的;
7.对有特异体质、患特定疾病或者受伤、生病的学生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造成损害后果加重、学生家长强烈不满的;
8.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以及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中未尽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9.教职工在负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职责期间,对学生的危险性行为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有效制止,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10.教职工未将学生擅自离校、长时间未到校等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家长,致使学生下落不明或者遭受严重伤害的;
11.对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疾病的教职工未采取必要措施,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12.学校安全稳定事故被媒体报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13.对学校安全稳定事故瞒报、迟报、谎报、漏报而贻误事故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14.因工作失职,致使发生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或者罢课、罢教、罢考等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15.因管理监督不力,导致师生参与邪教活动、非法聚集活动等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16.因安全稳定工作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对督办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 17.其他应当问责的情形。
三、问责方式
(一)问责方式 1.约谈; 2.通报批评; 3.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4.责令公开道歉; 5.撤销荣誉称号; 6.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 7.调整工作岗位; 8.停职检查; 9.引咎辞职;
10.责令辞职或者解聘; 11.免职;
12.其他问责方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对学校领导干部实行调整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方式问责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学校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三年内不得提升。
(二)应综合衡量事故和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等情节,按以下原则适用相应的问责方式:
1.情节较轻的,实行约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问责;
2.情节较重的,实行责令公开道歉、撤销荣誉称号、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问责; 3.情节严重的,实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解聘、免职问责。
四、问责程序
(一)发生安全稳定事故后,问责决定机构应迅速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应会同公安、安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调查工作应当由两名及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二)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
(三)调查组应自成立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复杂的,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整个调查工作应在3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结束后应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对需要实行问责的,在调查报告中应提出初步问责建议,同时应向问责决定机构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等。
(四)问责决定机构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法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被问责当事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五)问责决定机构依法作出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应制作《学校安全稳定事故问责决定书》(式样见附件),并送达被问责当事人。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六)被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向问责决定机构或者上一级部门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构或者上一级部门应在收到书面申诉的30 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七)被问责当事人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八)被问责当事人具有干扰、阻碍问责调查,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一年内两次及以上被问责的,应从重问责。被问责当事人具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挽回影响,或者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主动承担责任的,可从轻问责。
(九)被问责当事人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或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需要免去或撤销其职务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十)对应当问责的安全稳定事故,问责决定机构未在期限内完成问责的,问责决定机构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党委、政府应责令其限期完成问责,并依照本办法对问责决定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不作为实行问责。
(十一)被问责当事人同时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依照有关 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 理。
五、附则
(一)本制度所称造成学生残疾是指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 16180-2006)的标准,受伤学生的伤害程度构成一至十级伤残的情形。
(二)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稳定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机关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
??机关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全县干部队伍作风和效能建设,牢固树立“作风是生产力、效能是竞争力”的观念,坚决治理“庸懒散拖推贪”现象,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打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顺利实现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投诉处理办法》、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垂直管理和双重管理部门及其下设机构,县、乡(镇)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条所称工作人员包括科级党
政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一般干部、借调人员、聘用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违反机关作风和效能要求的行为,是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含八小时以外),违反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工作目标任务未能完成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行为;或因作风不正、效率低下,对工作、干部群众利益或其他组织利益造成损害或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机关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是指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机关作风和效能要求的行为,按照一定程序给予惩诫的处理办法。
第五条 问责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有错必纠的原则,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负责问责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六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和学风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问责:
(一)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不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市、县党委、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政令不通,令行不止,在决策或执行公务过程中明显违背上级精神,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
(二)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不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决策部署不进行风险评估,在决策或执行公务过程中不能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教条僵化,给全县工作或群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权益造成损害的;
(三)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等纪律要求,传播或散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消极有害言论或泄密的;
(四)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在承担县委、县政府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民生工程(项目)、落实惠民惠农各项政策、开展“八进村、五促进”和扶贫帮困等工作中,服务意识差,工作不力,做表面文章,追求形象和面子工程,延误工作进度、影响工作成效或损害群众利益的;
(五)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在决策和执行公务过程中,由于缺乏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群众观念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化社会矛盾,损害群众利益或造成群众上访的;
(六)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在涉及多部门协作的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拈轻怕重、敷衍塞责、揽功推过,牵头单位不主动组织协调、协作单位不积极对接配合,影响工作整体进度或成效的;
(七)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不重视调查研究,不掌握社情民意或开展本职工作需要的基层和群众情况,因决策失误损害群众、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利益的;
(八)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不能认真参加上级党委、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活动,或不能按要求组织开展本单位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活动,严重违反学习要求和学习纪律,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
(九)不敢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和消极腐败现象不敢揭露、批评和制止的;
(十)思想品行不端正,信谣传谣,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参与封建迷信或宗教活动,影响团结稳定的;
(十一)有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规范和生活作风规定的行为,受到相关部门处理的;
(十二)在全县综合目标、“M+X”、“双重”目标等考核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虚报成绩、文过饰非等行为的;
(十三)不认真学习钻研业务,不能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胜任本职岗位要求,不能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
(十四)在各类创建工作中,不落实创建活动的安排和要求,受到上级公开批评或造成荣誉称号被取消的;
(十五)有其他违反思想作风和学风建设要求行为的。第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在领导作风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问责:
(一)不重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班子不团结,议事规则不健全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决策中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重大失误的;
(二)党政主要领导不团结,不能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有工作越位、互相拆台,或因工作需要应及时补位而没有及时补位,影响工作进度、成效,造成重大失误的;
(三)党政主要领导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与班子成员不沟通、不商量、不开会,不坚决执行“两个不具体直管”和“末位表态”规定,独断专行,有“一言堂”现象的;
(四)领导班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工作无人负责,遇事推诿扯皮的;
(五)不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抓班子带队伍措施不力,单位干部职工存在不团结、人心涣散、工作滑坡、群众意见较大等问题,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
(六)不重视“五种基本素质”、“五种领导能力”、“五种过硬作风”的养成和提升,缺乏创新和创先争优意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工作无创新、无进步、无发展,单位或个人在县委各项考核中被评为称职(合格)以下等次的;
(七)违反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在乡科级后备干部推荐、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事,在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中有为他人拉票或指使他人拉票、用授意或暗示等方法影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核考评结果等行为的;
(八)不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没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庸懒散拖推贪”等问题失职失察,受到上级机关通报批评或被群众举报、投诉的;
(九)发生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群体性事件时,相关单位党政领导没有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处理,或处置处理明显存在差错,给全县工作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
(十)对涉及基层、企业或群众的审批或服务项目,没有按照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没有公开受理标准、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和承办人,该受理而不受理、程序能精简而没有精简、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而没有完成,影响项目进度或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
(十一)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薄弱,将部门或单位利益凌驾于全县工作之上,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
(十二)不能带头遵守县委、县政府和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因事因病不按规定程序请销假,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会议、学习或安排他人代为参加、上班或值班不在岗、通知事情不见人、不接听电话、作息制度不坚持,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
(十三)不能严格遵守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对本单位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不进行安排和落实,该公开事项未进行公开或没有达到相关规定要求的;
(十四)不能带头遵守党纪政纪和道德规范,有赌博、酗酒等行为或其他不端品行,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五)本单位发生各类事故、干部职工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或其他产生较大负面社会影响事件的;
(十六)不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相关规定,泄露工作秘密的;(十七)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项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行为的;
(十八)违犯有关法规政策,擅自批准开垦国有未利用土地、侵占农牧民耕地和草场的;
(十九)违反规定在外开展经商、办企业等活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
(二十)利用职务之便,在涉及奖金、先进(优秀)名额分配等利益分配工作中,未经集体讨论决定,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事,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十一)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或有索取和接受礼品、有价证券、报销费用等行为的;
(二十二)有其他违反领导机关作风要求行为的。第八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遵守纪律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问责:
(一)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不落实、或落实不力、不及时,影响工作进度或成效,导致干部、群众、企业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二)因工作失职,致使全县或本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的;
(三)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灾情、重大安全事故、维稳工作及其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不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上报或瞒报、谎报,或不及时妥善处置的;
(四)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办理而不办理或不按规定办理的;对有关政策法规不向办事群众、管理服务对象做认真负责的解答,对群众和管理服务对象利益造成损害的;
(五)在处置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导致错误结果的;或不负责任、处置不当、激化矛盾的;
(六)不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相关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七)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硬、办事推拖、故意刁难,发生漫骂、肢体冲突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的;
(八)有吃、拿、卡、要行为,在管理和服务对象领取奖金、福利、补贴、报销费用、无偿借用车辆,或违反规定强制管理和服务对象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培训、订阅报刊图书,或违反规定收取和摊派费用、索取和接受赞助、占有财物等行为的;
(九)不能依法依规办事,或因处理不当、不及时,损害服务管理对象、企业和群众利益或激化社会矛盾的;
(十)公开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有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论,或故意诋毁、诽谤他人,有损党员干部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一)有外出办事不留言、不挂牌上岗、擅自离岗、串岗等违反机关工作纪律的行为,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十二)在工作时间内办理私事、上网炒股、购物、玩游戏、看影片、下棋、玩牌等从事与工作无关的娱乐活动的;
(十三)不严格执行值班工作制度,值班人员有睡岗、脱岗等行为的;
(十四)借调、抽调、事假、病假、出差、离岗学习等期满,无正当理由不上班的;
(十五)有其他违反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等行为的。第九条 执法执纪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执纪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问责:
(一)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
(二)对投诉、检举、控告、申诉无故不予受理或故意拖延、处理不力的;
(三)不严格依法行政,继续施行已明令废止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制度,导致群众、企业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四)有徇私舞弊或其他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
第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问责:
(一)不按规定进行政务公开、编制和公布机关办事流程、承诺办理时限,多次出现超时办结现象的;
(二)实施或变相实施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的;
(三)在法定的行政许可条件和标准外,未经批准附加条件或变更标准,故意刁难办事人员的;
(四)未按程序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或多次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的;
(五)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公正执行公务,有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行为的;
(六)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等不正当要求及接受有偿服务等行为的。
(七)有其他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
第十一条 在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处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问责:
(一)无有效资格或无正当理由,不按法定依据、权限、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
(二)党政领导干部发现本机关存在违法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不及时制止、纠正、处理,或者隐瞒、包庇的;
(三)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损害企业或客商合法权益的;
(四)擅自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滞留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有其他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
第三章 问责形式
第十二条 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以下问责形式:
(一)提醒谈话、限期整改;
(二)诫免谈话、通报批评;
(三)停职检查(待岗学习);
(四)调离岗位;
(五)责令辞职;
(六)免职(辞退或解聘);
(七)受到第二、三、四、五、六项处理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四章 问责标准
第十三条 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将违反机关作风和效能要求的行为分为情节较轻、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三个等级。
第十四条 机关工作人员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行为,情节较轻的,根据有关规定对其给予提醒谈话、限期整改处理;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诫免谈话、通报批评或停职检查(待岗学习)、调离岗位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视情节给予责令辞职、免职、辞退或解聘处理。违反党纪政纪的,由县纪检委(监察局)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或加重处罚:
(一)能主动采取措施,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视情节从轻或免于处罚;
(二)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主动负责,敢担责任,积极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的,视情节从轻或免于处罚;
(三)对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并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视情节从轻或免于处罚;
(四)对出现问题一味推卸责任,态度不端正、整改不积极或无明显成效的,予以加重处罚;
(五)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履职不尽责、出工不出力,工作平庸无绩无效的,予以加重处罚;
(六)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含两次)问责,干扰、阻碍或不配合调查,打击报复申诉人、控告人、举报人或问责承办人员的,予以加重处罚。
(七)有其他情形,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可以从轻或加重处罚的。
第十六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处理的,由县综合考核办等相关部门在综合目标考核、“M+X”考核、“双重”考核等考核工作中,依据考核标准给予相应处理。
第五章 问责启动条件
第十七条 满足以下条件的,启动问责程序:
(一)上级领导批示或上级机关批转的案件;
(二)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
(三)在各种媒体上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
(四)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综合考核办等部门在工作督查中发现的符合问责情形的案件;
(五)县纪检委(监察局)、县纠风办(效能办)收到的符合问责情形的举报、投诉案件或明查暗访中发现的案件;
(六)有其他情形,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进行问责的案件;
(七)对以上第二、三、四、五项所列案件,由县纪检委(监察局)报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立案调查。
(八)问责案件涉及科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或党群部门(含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由县委批准决定问责。涉及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科级以下干部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决定问责。
第六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八条 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问责事项,县纪检委(监察局)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决定;决定受理的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节复杂的,经县委批准,可延长查办时间。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在7日内向投诉、举报人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对立案的问责案件,涉及科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或党群部门(含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由县纪检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涉及县政府工作部门一般干部、聘用人员的,由县纪检委(监察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纠风办(效能办)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对疑难复杂案件,组成专案组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 对立案的问责案件,调查组可采取谈话、取证、向群众和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等多种方式,收集证据,查清事实,分
清责任,形成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经县纪检委(监察局)研究通过后,报请县委或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 作出处理决定前,县纪检委(监察局)应当听取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将处理决定书面告知问责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问责对象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纪检委(监察局)提出书面申辩,县纪检委(监察局)应在收到书面申辩之日起30日内,书面作出维持、修改或撤销原处理决定的决定,送达申辩人。对问责对象申辩的处理决定为最终处理决定,问责对象不得重复申辩。
第二十二条 对涉及垂管部门和双重管理部门的问责案件,由县纪检委(监察局)联合或配合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或征求处理意见。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纪检委(监察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校园安全工作问责办法
校园安全工作问责办法
为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保障学校幼儿园及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xx市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结合xx镇中小学及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xx镇校园
安全工作问责办法》。
第一条
xx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适用本问责办法。
第二条
安全检查职责范围:
校园内用水,用电,用火,取暖安全
师生出行及交通安全
校园建设及建筑工程安全
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使用管理安全
疫情防控及校园食品安全
校园公共场地安全
校园人身安全
其它影响校园安全事故的排查
第三条
校园安全工作问责办法
在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下发安全隐患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节结合《xx市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LOCalhosT
1、校园安全工作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健全,规章不合理的;
2、未按要求配备专职保卫人员的;
3、值班制度落实不好,保卫和值班人员擅自离岗、脱岗、空岗的,安保人员未持械值班或安保器械不到位的;
4、未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和出入登记制度的;
5、未安装监控设备,或监控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
6、对学校,幼儿园的食堂,电力,校舍设施等部位无专人监管,或安全管
理措施不力的;
7、存有非法或超载使用校车现象的;
8、其它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不当行为。
有下列严重违反安全规定情形的,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主要责任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直至撤职处理。
1、接到安全隐患通知书,对存在问题,不能按要求及时做出整改的;
2、未做到每周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对存在隐患处理不力的;
3、不及时上报或隐瞒安全事故的;
4、被上级主管机关检查通报的;
5、其他严重违规情形。
第四条
为进一步推动我镇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开展,切实把安全工作更好的落实到位,特制定此奖惩条款:
1、在安全工作中获得镇级表扬一次加1分,通报批评一次扣1—2分;
2、获得xx市级表扬一次加2
分,通报批评一次扣2—4分;
3、迎接市级涉及动态考核的检查一次加1分;
4、学校安全隐患月报表每迟报一次扣分,漏报一次扣2分;
其他涉及安全的材料每迟报一次扣,漏报一次扣分。
5、安全检查时,每发现一处安全隐患点酌情扣至3分;不及时整改和上报整改情况的扣1至5分。
6、涉及安全的宣传报道,根据质量级别每篇酌情加至2分。
第五条
为加强私立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促进我镇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经报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辖区内所有民办幼儿园交纳安全风险保证金,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私立教育促进法》、《幼儿园
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xx镇关于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规定》,对有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据进行处理。
1、要按时参加各级召开的相关会议和培训活动,不能无故缺席,否则每缺一次镇级会议扣50元,镇级以上扣100元。
2、要积极配合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检查与指导,不能拒绝或顶撞,否则每发生一次扣100元。
3、对上级检查指出的问题,要积极整改,为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质量,对不能按期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每条至少扣50元。
4、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安保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杜绝名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每缺少一项扣20元;安保人员脱岗或未穿制服每人次扣50元;安保器械摆放不到位的,每一项扣20元。在幼儿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每发生一次安全事故,除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外,扣保证金500——1000元。
5、积极做好各项安全工作,防止
在各级领导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受到通报等形式的批评,否则除扣除1—4条违规费外,每被镇级通报批评一次扣100元,被市级及市级以上通报批评一次扣200元,三次以上将给予取缔处理。
第六条
本办法自二○一二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由xx镇教委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