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847号
2006-09-14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产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规定从2006年9月15日起对部分出口货物调整出口退税率。同时明确在2006年9月14日(含14日)之前已对外签订的出口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备案后,在规定期限内出口该合同项下的货物,出口企业可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退税率办理出口退税。现将出口合同备案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述的备案出口合同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签订的书面形式合同,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2006年9月14日(含14日)前签订;
(二)合同签订日期、出口企业、外商、出口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合同协议号等内容明确;
(三)经出口企业和外商双方签字确认或盖章;以数据电文方式签订的书面形式合同,必须由出口企业打印并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或盖章;
(四)合同内容真实有效。
二、出口企业必须在2006年9月30日前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加盖企业印章的合同原件和合同复印件(应注明与原件相符,并有出口企业负责人签字),及《出口合同备案申请表》(见附件1)一并报送到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工作的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税务机关)备案。
三、各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受理出口企业相关出口合同备案申请,并按照本通知第一、二条的规定认真审核。审核后,对符合规定的出口合同予以备案,同时将出口合同原件退回出口企业。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备案,退回出口企业。
出口合同一经备案不得修改。
四、出口企业将上述出口合同项下的货物报关出口后,在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时,应单独注明。
五、税务机关在审批上述备案出口合同项下的货物出口退税时,除按现行规定正常审核出口企业必须提供的凭证外,还应对备案合同的主要内容与实际出口货物的相关内容重点进行审核。对2006年12月14日(含14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前出口的货物,且实际出口货物与备案出口合同中出口企业、外商、出口商品名称等内容相符的,税务机关按调整前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办理退税。备案合同项下出口企业、外商、出口商品名称等其中一项内容发生变化的,该合同备案金额以内的出口货物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办理退税。已经办理退税的,税务机关对多退税款予以追回。
上述备案金额是指,备案合同项下申请选择调整前退税率的出口货物的出口金额。
六、出口企业将出口合同报税务机关备案后,如在2006年9月15日至2006年12月14日期间实际出口货物金额、数量超出备案合同的备案金额、数量,超出部分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办理退税。
七、除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外,其他贸易方式申报出口退税的出口业务均适用于本通知规定的出口合同备案办法。
八、属于委托代理出口的,委托出口企业除向税务机关备案出口合同外,还必须备案与代理出口企业之间的代理出口协议。受托方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的,一律由委托方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九、出口企业采取涂改、伪造合同,倒签合同日期等各种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一经发现,税务机关不予退税,已退税款或多退税款予以追回,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十、出口煤炭按照财税〔2006〕139号文件第一条第(四)款第3项的规定办理出口合同备案手续。
十一、各级税务机关应做好备案出口合同的整理、统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于2006年10月31日前,将本次合同备案工作以及《出口合同备案统计表》(见附件2,不含出口煤炭)一同书面报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
附件:1.出口合同备案申请表
2.出口合同备案统计表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六年九月十四日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单证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单证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税函[2007]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加强出口退税管理,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暂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9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4号),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对有关购销合同、出口货物明细单、装货单和运输单据等4个单证实行备案管理。出口货物单证备案管理制度已实施一年,为进一步加强单证备案管理,经研究,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和国税函〔2006〕904号文件有关规定,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应进行备案管理的单证。
二、检查方式
主管税务机关可采取向出口企业调取备案单证检查或到出口企业实地检查备案单证的方式进行。要将2006年出口货物(特别是异地收购货物)出口额增长过快、价格变动较大、出口货物中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材料加工的工业品比重较大、曾发生过骗税或涉嫌骗税问题等出口企业作为检查的重点。各地的检查面应同时达到以下两个标准:
(一)对外贸企业检查户数必须达到本地区2006年申报出口退税外贸企业总户数的40%以上;生产企业检查户数必须达到本地区2006年申报“免抵退”税生产企业总户数的20%以上。
(二)对一户出口企业备案单证的检查必须达到该企业2006年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额的50%以上。
三、检查的内容
(一)出口企业是否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和国税发〔2006〕904号文件规定进行单证备案管理。备案的单证是否齐备;是否按规定装订、存放和保管;备案单证属于电子数据或无纸化的是否符合国税发〔2006〕904号文件规定。
(二)出口企业备案单证所列购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单价与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资料的内容是否一致。
(三)备案单证开具的时间、货物流转的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购销合同签定时间与货物运输、报关时间顺序不一致的问题。
(四)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清单)的内容是否一致。
四、检查要求
(一)各地税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此次出口退(免)备案单证检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应尽快将本通知传达到各级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检查工作方案,把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各地要合理调配人员和安排工作,处理好检查与日常出口退税工作的关系,防止因开展检查工作影响出口货物退(免)税日常受理、审核、审批工作。
(二)对检查中发现出口企业不按规定进行单证备案管理以及提供虚假备案单证等问题,必须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文件有关规定处理;凡发现出口企业有骗税嫌疑的,该暂停退税的暂停退税,该移送稽查部门的必须移送稽查部门处理。
(三)请各地于2007年3月31日前将检查情况及填写的《出口货物单证备案检查情况表》(附件)书面上报国家税务总局(进出口税司)。同时将《出口货物单证备案检查情况表》的电子文档上传到税务总局进出口税司FTP服务器/“各地上传”文件夹。
附件:出口货物单证备案检查情况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一月十一日
填表说明:
1.第10栏“罚款金额1”填列对出口企业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罚款金额;第11栏“罚款金额2”填列对出口企业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文件第六条规定罚款金额。
1.第12栏“追回已退税款金额”、第13栏“不予办理退(免)税额”、第14栏“视同内销货物征税金额”分别填列按照国税发[2005]199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对出口企业的处理结果。
第三篇: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
各出口企业: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1150号)转发给你们,并补充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外贸企业的出口退(免)税申报期和申报期限
(一)从2008年1月1日起,外贸企业的出口退(免)税申报期与增值税纳税申报期一致。税法规定增值税纳税人以1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最后一日如遇公休假日可以顺延。2008年2月由于春节长假,请各外贸企业于2月5日前申报。
(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免)税申报期限: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即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的到期之日未超过当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申报期限为当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日的到期之日超过当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申报期限为下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
二、外贸企业应在规定的申报期内,收齐以下单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手续。逾期不申报的,除另有规定者和已经办理出口退(免)税延期申请获批准外,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
退(免)税申报。
(一)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二)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三)广东省出口商品发票;
(四)如属于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的,还须提供《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五)出口消费税应税货物的,还须提供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
三、外贸企业申请延期申报出口退(免)税的,须在本通知规定的出口退(免)税申报期内提出。
四、外贸企业代理其他企业出口后,除另有规定者外,须在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60天内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代理出口协议,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并及时转给委托出口企业。如因资料不齐等特殊原因,代理出口企业无法在60天内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的,代理出口企业应在60天内提出书面合理理由,经地市及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延期30天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
五、我局2007年10月31日发布的关于出口退(免)税申报事项的通知(20071031)同时停止执行。此前的规定与本通知有抵触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1150号)
越秀区国家税务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出口合同备案货物有关出口退税申报审核事项的通知
出口合同备案货物有关出口退税申报审核事项的通知 国税函〔2006〕1057号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847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合同备案有关数据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877号)等有关文件规定,为了做好备案出口合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工作,总局对现行出口退税软件进行了升级,现将备案出口合同项下出口货物有关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地税务机关应根据国税函〔2006〕877号文件要求,对出口企业备案的出口合同、电子备案数据进行核对,核对后的电子备案数据作为办理相关货物出口退税的审核依据。
二、出口企业申报出口合同备案货物出口退税过程中,外贸企业在填报《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及生产企业在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时,须在该笔货物的备注栏内填写“HTBA”字样,将该笔货物所对应的出口合同号及合同项号等项目填报《合同备案货物出口退税申报表》(格式见附件),并报送相关电子数据。
三、出口企业在填报《合同备案货物出口退税申报表》时,应注意申报出口退税货物的出口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出口数量、出口金额与原备案项目一致。同一份合同出口货物分多次申报出口退税的,累计申报的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对特殊商品国际上通常采取期货计价方法的在向总局报备后可按实际结算价格核定,下同)不得超过该出口合同备案的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同一份出口合同涉及多种出口货物的,每种出口货物累积申报出口退税的出口数量、出口金额不得超过备案的该种货物出口数量、出口金额(按该出口合同备案数据的“合同项号”确定)。
四、升级后的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版本号6.3)、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版本号8.3)增加了出口合同备案货物出口退税申报相关功能;升级后的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版本号6.1)修订了出口退税申报数据读入、录入、调整功能,以及相关计算机审核、审核结果反馈和合同备案统计等功能。
五、对升级版软件发布前已经审核通过的合同备案货物出口退税申报,可用红字冲减方法调整原申报数据,再按本通知第二条规定重新申报、审核。也可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后续审核内容进行确认。
六、升级版软件放置在“总局应用系统技术支持网站”及“总局进出口司服务器程序发布出口退税网络管理系统”。各地税务机关下载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升级版后,可直接安装;各地税务机关下载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版后,须确认软件可以正常安装,再发放给出口企业使用。税务系统人员需要支持服务时,可通过总局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热线电话(4008112366)或支持网站(内网130.9.1.248)提起服务请求。
七、请各地税务机关将合同备案货物出口退税有关问题以及软件运行问题、建议及时上报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信息中心)。上报方式:将电子文档上传至进出口税收管理司FTP通讯服务器(内网IP:100.16.125.25)“各地上传/情况反映”目录内。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函〔2007〕1150号 【发布日期】2007-11-22 【生效日期】2007-11-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7〕11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进一步完善外贸出口退(免)税申报管理办法,经研究,现将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期限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外贸企业在2008年1月1日后申报出口退税的,申报出口退税的截止期限调整为,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截止之日。
二、外贸企业确有特殊原因在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期限内无法申报出口退税的,按现行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延期申报手续。外贸企业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三、此前的规定与本通知有抵触的,以本通知为准。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