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03: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xiexiebang推荐)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的这段时期,改革给中国女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参与与机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多元选择,拓宽了竞争领域,强化了竞争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开始思考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男女平等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她们由对自己性别意识的模糊到后来强烈意识到自己的女性的性别,她们既要做一个独立的人,成功的职场女性,更渴望做一个贤妻良母。综上可见,中国妇女地位随着历史的变迁,正在逐步提升。

统计三班张娟娟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A.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B.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

C.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C)

A.民主和自由

B.平等和博爱

C.民主和科学

D.理性和科学 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D)A.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D)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五卅运动

D.五四运动 5.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D)

A.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是(D)A.毛泽东

B.蔡和森

C.陈独秀

D.李大钊

7.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是(C)A.社会主义思潮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B.新文化运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D.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8.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D)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C.土地革命的总路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

A.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B.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D.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1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D)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百色起义

D.南昌起义

12.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C)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3.毛泽东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B)A.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B.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4.1931年11月在江西省瑞金县成立的红色政权是(A)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中华民主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D.工农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5.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洛川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6.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A)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B.政治问题和路线问题 C.战略问题和战术问题

D.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

17.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B)A.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

B.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德的形成D.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8.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是在(B)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C.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D.华北事变爆发后

19.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20.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大捷的是(B)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忻口会战

D.武汉会战

2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A)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D.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23.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B)A.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B.和平、民主、团结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独立、自由、和平

24.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重要文件是(D)

A.《兴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25.1947年,台湾省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举行了(B)A.一二一运动

B.二二八起义

C.五二O运动

D.黑旗军起义

26.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实施的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C)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相持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27.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B)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28.1948年1月在香港宣告正式成立的民主党派是(B)A.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B.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民主建国会

29.1948年1月,公开确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民主党派是(A)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农工民主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0.标志着中国民主同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会议是(C)A.民盟一届一中全会

B.民盟一届二中全会 C.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D.民盟一届四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C)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E.资本主义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的阻碍包括(ABDE)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人民大众的反对

D.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E.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3.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ACD)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B.农民阶级的方案

C.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E.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

4.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是(ABCE)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真正的群众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

E.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是(ABC)A.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

D.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 E.中国产业工人中的骨干分子

6.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过程中创办的刊物有(ABCD)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工人月刊》

D.《济南劳动月刊》

E.《赤心评论》 7.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DE)A.政治问题

B.作风问题

C.思想问题 D.军事问题

E.组织问题

8.毛泽东在论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BCD)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农村根据地建设

E.党的建设

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将经过(ACE)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退却阶段

C.战略相持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E.战略反攻阶段

10.针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BCD)

A.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B.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C.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D.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E.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策略总方针是(ABD)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消灭顽固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E.反对中间势力

12.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BC)A.和平

B.民主

C.团结

D.独立

E.自由

13.1947年6月底,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ACE)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

C.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

D.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E.陈谢兵团挺进豫西

14.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ABD)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济南战役 D.淮海战役

E.渡江战役

15.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主要的法宝是(BCD)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E.独立自主

三、简答题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提出反帝反军阀的政治口号。第二,群众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第三,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简述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第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第三,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简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第一,中日之战是决死的战争。

第二,敌强我弱,决定战争是持久战。

第三,敌小国,战争的退步性,国际上的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战争的进步性,国际上的多助,胜利是中国的。

第四,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5、简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的主战场,粉碎了日军的北进计划,迟滞了南进计划,减轻了英美的压力。

第二,为盟军提供了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仅在战略上而且在战役上配合了盟军的作战。

第三,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6、简述“两个务必”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务必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二,现实意义。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启迪意义。

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第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四、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第一,好的思想基础。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第二,好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试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强大,主观上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历史意义:中共领导了人民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从失败中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斗争阶段准备了条件。

3、试述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的“左”倾错误及其主要原因。

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第一,理论准备不足。经验缺乏,对中国的历史、革命、社会特点,革命的特点规律不了解。第二,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

4、试述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第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第四,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团结一致,第五,依靠人民,艰苦奋斗。

现实意义。(略)

5、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6、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革命走上胜利的道路,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指出了正确的斗争方向。

第二,共产党人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人民的利益流血牺牲,得到人民的拥护。第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民实践中确认的客观真理。

8、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胜利的原因:第一,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的建设。

第三篇:影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内容提要】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关键词】电视广告;女性形象;刻板印象;性别歧视;女性话语世界

一、广

象的相

1、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社会变换过程理论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文化人类学者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指出:“人类社会有三种交换过程:讯息、女人和商品。”现代广告则融合了这三种过程。性别意识形态和商业价值意识形态塑造了女性广告,其中的女性形象成为最重要的广告诉求方式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广告=商品+女人。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广告创作坠入色情巢穴。

2、传播学理论下的广告女性形象。传播学理论认为:稳定的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方式指导着人的行为,即群体中的人们在相互了解的规则范围内组织彼此之间的交流。大众媒介往往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从而与受众交流并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同时大众媒介也是模式化的重要来源。具有建构性别意义或模式的功能。①媒介对规范的描述常常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性别认识行为。因而,只要社会文化中存在性别不平等,出于交流与认同的需要,媒介就会表现出来,形成某种刻板印象影响社会行为。比如,广告赋予女性年轻、漂亮、温柔、顺从等特征,构成男权价值观下社会期待的女性刻板印象。

3、女性意识理论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妇女问题、男人问题、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②女性意识的实质是对女性自身的独立人格、独立的存在价值、创造能力及优势的肯定,是对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女性歧视的否定。从女性意识看广告,广告中存在着大量角色 定型和女性模式化。比如,将女性归为“贤妻良母”,忽略其个体表现的其他方面的才能与丰富个性。

4、社会性别理论下的广告女性形象。社会性别是相对“自然性别”(生物性别)而言的。它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认为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③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直接”地表现了现实,而社会性别理论则指出,这些形象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地调整,以表现男权文化对女性角色地期待,即男权文化通过传媒参与并完成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塑造。例如:广告中,男性通常是理性、权威的公共领域的活动者,女性则是感性、附和男性的家务工作者。主流文化所赞同的进取精神、理性思维和领导才能,一般被归为男性特征,而另一些不足取的特征,如消极被动、感情用事则归

女 二

1、、电女性视

广性

告刻

所女板

性印

有刻象

板模印。象式

分类

④ 析 别

(1)“美的角色”。众多化妆品广告、洗发水广告、香皂产品等广告所推销的产品几乎全部运用美女形象,并向受众暗示:“作为女性,其价值就在于美丽、年轻。媒介影响下,女性形象被模式化了:性感、被动。实质上强化出了女性被观赏性和易操纵性的刻板印象。

(2)“贤妻良母”。在电视广告中还有一类被安排到家庭、厨房、卫生间的女性形象。“汰渍”洗衣粉广告中清一色的家庭主妇向受众介绍其强效洗涤功能:金龙鱼色拉油广告中安排厨房中出现一个漂亮的主妇为代言人;“太太”牌抽油烟机“没有油烟味,只有女人味”。这暗示着女性在家里自然或理当是家务料理者的刻板印象。

(3)性工具或商品。广告有时利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商业促销手段。一则内衣广告中,当红影星为展示内衣效果,非常暧昧的用双手在身上凹凸部位慢慢抚摩以昭示收身效果,非常具有性倾向。这种带有性暗示的广告在强化女性的行为特征的同时,严重削弱了女性丰富的 内

在特

质。

2、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1)电视广告表演者的阴盛阳衰,恰恰是因为电视广告的制作者阳盛阴衰的传统文化观念所致。广告人常将台湾“父亲节”广告列为广告艺术的精品。广告画面是3双鞋,一双是爸爸的,又厚又脏;一双是妈妈的,非常秀气,靠在爸爸的鞋上;还有一双是孩子的,靠在妈妈鞋上。其广告语是:“挣钱的爸爸不能倒,父亲节祝爸爸健康!”从女性意识来看这则广告,则是典型的女性刻板印象:依赖男性的角色。

(2)商业化和市场压力。广告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这种行为规定了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商品。

受到历史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在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传统的角色定型。现在,女性角色回归传统的趋向已成为广告中角色定型或模式化的社会基础,并演化为广告制作者的自觉追求。广告制作者要达到销售的目的,就必须激活受众潜在的心理需求。受众潜在的心里需求有其传统基础:男人需要一个好妻子,女人需要漂亮的容貌和身材。于是,女性角色被刻板地定型在广告中。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受众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需求,广告商为了推销产品,就必然首先推销角色模式,模式的刻板化进一步强化了受众传统的刻板观念,而又反过来导致商家使用更多的女性刻板印象,以至大量女性形象的刻板化成为商家下意识的行为。其结果是:女性在广告中成为一个卖点,成为促销的手段,导致大量传统女性刻板印 象的复

化。

三、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影响

电视广告传递商业信息,还传递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信息。人们长期耳濡目染电视广告,精神上情感上意会默存,思想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这

1、人女性刻

知影响的儿童、事青少年

实。

板印象的成长

电视广告总是利用社会中的优势意识形态来构建性别意义和模式,这种对规范、角色、等级的制约,常常内化为受众期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逐渐被破除,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电视广告不断传播女性从属和依附的思想意识,助长了男性的优越感,这对青少年一代价值观的误导影响巨大。

1996年,一位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已成为家长和学生们选择高校专业的明显分界线,这种性别角色的过早刻板化,会使有才华的女孩在‘我不能’的阴影中放弃开发自身潜能的努力。”择业观上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电视广告的影响。

2、商业化倾向造成对女性形象的侵犯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商业的竞争,广告成为商业大战的有力武器。而大量广告以女性形象做招徕,将女性描绘为主要消费者。我们提出女性意识的意义,就在于要提倡这样的观念:广告制约下的女性刻板印象既是一种性别歧视,也是一种有辱人格的冒犯。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教育功能的电视媒体,有责任成为肯定女性 独立人格

在价

值的宣

具。

3、美色的不恰当表现导致对“美女”的误导商业文化从满足男性感官需要出发,界定女性美,并利用这种“美”吸引消费者,影响女性大众。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作为主体的男性目光凝视而凸现出来的,女性成为被凝视的客体。

(1)被观赏性成为评价女性的标准,外在美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砝码。这样,女性的内在创造力、丰厚内涵、潜在才能等优秀品质被略去,只剩下由男权文化决定的外表价值,实质上是对女性人格的否定。

(2)美只有一种模式或标准。美是一种客观评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美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的个性表现空间日益扩大,美的评价也更趋于多样化。电视广告中单一模式的评价,是商业化和男权文化束缚的女性刻板印象,女性不必为这些“标准”感到“自卑”。(3)易操纵性也成为评价女性的标准,即依顺和被动成为女性的美德。电视广告大力宣扬“温柔”、“少女纯情”。“温柔”当然是对男性的温柔,“纯情”则期待女性人生阅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单纯,无非是更易于男性操纵。

4、虚幻的“女性美”标准误导女性消费根据上述模式化的标准,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美”和“年轻”的要求,于是,女性就需要化妆、需要美容、需要丰乳,甚至整容手术之风盛行。在女性失去金钱的同时,也失去了自信和判断力,或者说,不仅消费了金钱,也消费了个性特征,消费掉了自我。女性开始按照一个所谓的公认的印象来塑造自我。无形中,商家的需要变成女性自我的需要,商家的标准成为女性的自觉追求。媒介对女性美的刻板界定,让女性偏离女性美的真正涵义,这种不健康的文化导向值得我们深思。

5、电视广告无视女性的发展与贡献

男性在电视广告中通常以事业成功者、一家之主、专家等形象出现,而没有如实反映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多种角色和所做贡献。例如,电视广告中男女角色的职业比例为: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女性占14.6%,男性为29%,是女性的两倍;而实际生活中,男性仅为女性的1.21倍。可见,电视广告无形中夸大了男女两性的职业差异,贬低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认为,女性将是21世纪的“第一性”,随着新女性时代的到来,一个全新的女性话语世界即将构建。这并不是在倡导女权主义,这是一种中庸的完善女性话语世界的新的思想体系。人类学家认为,男性的特点可能使他们在工业社会略胜一筹,但在电子商务、网络社会的新背景下,男性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到中国讲学时,最重要的观点是:“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向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平衡。”

2、女性话语世界的意识形态将影响电视广告的女性形象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变化都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将来的电视女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将会朝时代性、健康性、公平性发展。在这些广告中,你可以看到自强不息、善解人意的形象。

我们认为,不能完全排斥女性美的外在表现,这是自然性别差异表现的必然结果,懂得欣赏女性的外在美,体现了一种审美情趣和精致品位,但实际生活中女性参与社会建构所折射出的内在美不应被传统观念束缚下的女性刻板印象所湮没。相反,应将这种美的理念运用到媒介广告创作中去,冲破女性刻板印象的阴霾,显现完善女性内涵的新形象。四

1、、电一

视个

广全

告新

女的性女

形性

象话的语

未世

来界

发即

展将

走构

向 建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重点整理(中)

中篇(1919——1949)

一、新文化运动(1915)

1、背景:①经济: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②政治:袁世凯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③文化: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束缚;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阵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百家争鸣”)④旗帜:“民主”“科学”(“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⑤主要内容: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思想)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②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④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4、局限性(P99)二、五四运动(1919)

1、背景

①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③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过程:

①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② 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③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有北京转移到上海,并展开“三罢”斗争。

④ 初步胜利:A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B 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 释放被捕学生。

3、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4、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①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②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发展: ⑴开始传入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②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③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④宣传的特点: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 ⑵广泛传播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社会的主流 ⑶传播方式:

①争鸣论战:a问题与主义之争b马克思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②创办报刊杂志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组建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与工人运动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四、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1921—1923)

1、中共一大

(1)条件:A、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接受马列主义。B、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党早期组织,奠定党的组织基础。(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纲领:A、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C、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D、党的组织机构是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中央局。

(4)意义:宣告党的成立,中国出现马列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5)特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中共二大: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3、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1923)

(1)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2)起止点: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结束。(3)教训:必须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五、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资产阶级政党→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准备:A、1922年发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B、中共二大讨论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C、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

2、北伐: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北伐。

3、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4、失败原因: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②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③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④中共在革命后期出现右倾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武装领导权

5、影响:①这场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②中共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③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④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共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⑤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的军事独裁的统治:①建立庞大的军队②实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③文化专制

2、武装起义:

A、南昌起义(1927):由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B、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始以夺取城市为目标,后来转向农村。

3、井冈山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

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4、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  红军长征(1934)

(1)原因:A、根本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

B、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遵义会议(1935)——A、纠正错误军事路线 B、确定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C、扭转被动局面,革命转危为安。到达陕北——建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

四、国共合作抗日(1937——1945)

1、日本侵华罪行:A、全面侵华,残暴统治,制造系列惨案B、实行以华制华:建立伪政权,推行“治安肃正运动”等C、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政策、三光政策。2、1935年一二·九运动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4、西安事变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部分化。(2)爆发: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事变,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解决:中共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确定了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下基础。

5、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两大战场

A、抗战开始后,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

B、1938,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C、国民党政策重心趋向反共。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制造皖南事变。

D、中共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击退反共高潮,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A、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8、胜利意义:A、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收回台湾。

9、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共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抗战C、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帮助。

10、抗战胜利的经验:A、民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胜利的精神动力C、提高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D、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E、坚持中共的领导

五、解放战争(1945——1949)

1、两种命运的较量(1)两种命运

A、民主和平与建立联合政府:1945中共七大。

B、专制内战与实行一党独裁:1945年国民党六大。

(2)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3)政协会议:1946年召开再次确立民主和平建国路线,后被国民党推翻。

2、解放战争

A、全面进攻:1946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B、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共产党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粉碎重点进攻。C、战略决战:1948年,解放军力量超过国民党,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D、北平谈判:1949.1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国共和谈,李拒绝签字。E、渡江战役:1949.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经验:(1)群众的力量(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积极的作用(3)中共的领导(4)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 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总结(重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及特点(P89)

2、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P86)

第五篇:《蜗居》中的中国女性

《蜗居》中的中国女性 蜗居》
2009 年底,在国内炒得火热的电视剧《蜗居》传到了海外,我看过之后也深有感触.这部电视剧真是反映了全球化场景中的中国大都市生活, 极其生动地勾勒出大都市生活的原 生态:房奴,贪官,二奶,小三,钉子户等等都是新时代的新产品,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别现 象.因为电视剧的成功,“蜗居”成了一个新名词.女作家六六的这个书名确实起得好, “蜗居”是指让人窒息的狭小的居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无论都市如何繁华,如何昌盛, 一般的平民老百姓都像蜗牛一样压抑地生活着,想改变自己的居住空间就不得不沦为“房 奴”.《蜗居》讲的是两个感情好的姐妹从外地来到了大都市寻找安身立命的居住空间的故 事.其实问题不那么简单:她们也许为自己的身体找到了更大的居住空间,可是异化了,变 形了.对我来说,这部电视剧最有意思的就是描写了女性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此再现了 当代女性新的价值观或新的爱情观.《蜗居》中的姐姐海萍和姐夫苏淳,在大学毕业后留在大都市打拼.他们向往有一套 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天天省吃俭用,连一块钱都要节省,还是离这个梦想非常遥远.“每 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 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海 萍就这样沦为“房奴”,天天被这些金钱数字无情地捆绑着,她的这种痛苦和无奈也是当下 老百姓具体生活的见证.逐渐地,海萍在金钱的巨大压力下,觉得自己活得很窝囊,并把自 己心中的闷气转嫁给了丈夫苏淳,还居然得出了一套新的爱情观.在跟妹妹海藻的对话中, 她说:“我告诉你,爱情,爱情那都是男人骗女人的把戏.什么'把我的心交给你,你会永 远拥有我',那都是一穷二白的穷光蛋的障眼术.他那是什么都没有了,就说点甜言蜜语.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别净玩儿虚的,你爱这个女人,第一个要给的,既不是你的心,也不 是你的身体,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拥有不 了男人的时候,心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这种爱情观是当下典型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钱”才是情本体,人生本体和世界本体.的确,《蜗居》中的女性大多都持有这种价值观 或爱情观, 视钱如命, 把钱看作最后的实在: 海萍从头至尾都很看重钱, 数钞票时满眼放光, 钱就是太阳,月亮,星斗;海藻沦为“二奶”,即使沦为“三奶” ,“四奶”也无所谓;而宋太太选择的隐忍的“大太太”的孤独生活, 也是为了钱.千百年来人类所追求的爱“情” 突然变成

下载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大全5篇]

    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 时间:2009-05-18 21:39来源:当代中国研究 作者:孙伊 点击: 218次 女性的家庭权利是其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女性在家庭内的平等权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一、对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 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们又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 怎样认识近代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论断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选集》最后一篇文章中这句分量很重的话,令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来源: 张旭阳的日志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建党九十周年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起步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这座坐落在林立的大楼中间,颇具异域色彩的建筑,在这里开创了“开天辟地大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本题28分,每小题7分) 1、《海国图志》: 是由魏源于1843年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而成。(1分)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