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3: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一篇:《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摘要:《释名》亲属称谓词语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方式,反映了《释名》时代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一,体现汉代严格的宗法制度与尊祖敬宗的家族观念;第二,体现汉代的繁杂的婚姻礼俗与独特的婚姻制度;第三,体现汉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转变,呈现出双重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关键词:词语释名亲属称谓文化内涵

《释名》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事物命名由来的训诂学专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词源学第一部专著。《释名》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刘熙,全书八卷,二十七篇。《释名》以声训为主,训释亲属称谓词语时,不仅指明词义,更着重探究词语间音义的联系。亲属称谓词语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方式,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汉代复杂的亲属关系。这里我们通过《释名?释亲属》所记录的亲属称谓词语,对汉代的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婚姻制度和婚姻形式以及汉代妇女的地位进行初步探究。

一、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

《释名》亲属称谓词语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方式,反映了《释名》时代的历史文化内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产生的宗法制有其合理的一面,对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家国一体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以子继父、兄统弟、嫡统庶为内在结构,用来尊祖敬宗、维系亲情。

汉民族有着很强的家族观念,十分重视血缘关系,家族是人们由婚姻和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社会集合。“家”是人们心中具有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避风港。家族中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与不同层次上的血缘亲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家族中以父系为中心,脉络分明、长幼有序、内外有别。

(一)以父系为中心

《释名》中亲属称谓以父系为中心,强调父系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释名?释亲属》:“父,甫也,始生己也。”刘熙将“父”定义为“始生己”,从根源上阐释血缘关系从“父”开始,体现以父系为中心的家庭观念。《释名》中对祖辈亲属称谓词语主要有“祖”“王父”“曾祖”“高祖”,对孙辈亲属的称谓词语有“孙”“曾孙”“玄孙”“来孙”“昆孙”“仍孙”“云孙”。由此可见,《释名》中的亲属称谓词语,以父亲为中轴线向上为“及祖、曾祖、高祖”,由子而下为“及孙、曾孙、玄孙、来孙、昆孙、仍孙、云孙”,构建了整个亲属称谓系统的框架。与父亲相关亲属的称谓词语划分细致,仅对父之兄弟的称谓词语就有5个,按照长幼,有“伯父、仲父、叔父、季父”,还有一个对父之长兄的尊称“世父”。《释名?释亲属》:“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指出在庞大的家族中,父亲的哥哥即家族中的嫡长子“世父”有着嫡统地位,享有绝对的财产继承权,父亲死后则由嫡长子继承,这一方式使得其他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份不会对家族财产觊觎,更加牢固地保持家族的稳定。为了维护父系中男性的地位和身份,不仅区别父系和母系,还在父系中区别男女,形成一套以父系为中心的家庭观念。对父之兄弟的称谓词语有“伯父、仲父、叔父、季父”,对父亲的姊妹的称谓只有“姑”。对其他亲属称谓的区别也都是以男性为基点,如与母亲相关亲属的称谓先列出母之兄弟,再列出母之姊妹,对母亲的兄弟并没有分出大小,仅用“舅”一个称谓词语。与男性配偶相关亲属的称谓有“夫之父”“夫之母”“夫之兄”“夫之弟”,与女性配偶相关亲属的称谓比较笼统,有“妻之父”“妻之母”“妻之姊妹”“妻之兄弟”。简而言之,在这种家族观念下,就可以根据亲属称谓词语确定其在家族内的地位,辨别身份,并能知晓他们所享有的权利。

(二)脉络分明

按着现代亲属分类标准,可将亲属称谓系统分成“亲属的总称、祖辈、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姊妹、孙辈”这七大类。各大类之间的区分十分严格,丝毫不相杂糅。同一个辈分、同一个性别,因为所属的类别不同,称谓词语也不相同,如父之兄弟称“伯父”“仲父”“叔父”“季父”,母之兄弟通称“舅”;父之姊妹称为“姑”,母之姊妹称为“姨”;在子辈中,父之兄弟之子女称为“??”,母之姊妹之子女称为“甥”;在孙辈中,?┲?子称为“归孙”,甥之子称为“离孙”。脉系分明的亲属称谓词语,体现家族中以血缘关系区分亲疏,规定了家庭内部成员远近的血亲、姻亲。《释名》亲属称谓系统脉络分明、划分细致,体现了汉民族对亲属关系的重视,注重维系亲属关系,使得亲属间的关系更为协调与稳定。

(三)内外有别

在汉代,亲属关系内外有别。在家族中,“宗亲”即内亲,是针对父系亲属来说的,宗亲的范围专指属于“己身”的这个家族,姓氏相同,女子没有出嫁以前算是内亲。“外亲”即非宗亲,包括母系亲属以及已经出嫁的姊妹。《礼记?大传》曰:“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宗亲有同样的姓氏,属于同一父系亲属。又《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尔雅》时代已经开始把母系、妻系与宗族相区分。

为了区分宗亲和外亲,与之相对应,亲属称谓词语也内外有别,区分开了男子一系的男性亲属和女子一系的男性亲属。如把兄弟之子女“??”与姊妹之子女“甥”相区分,把?┲?子“归孙”与甥之子“离孙”相区分,通过改变称谓区分家族中宗亲与非宗亲。这种区分是有必要的,因为从父系世系来看,嫁到别的家族的女性宗亲及其后代子孙,已经不属于“自己”家族了。这也体现出家族观念以血缘关系区分亲属远近。

(四)长幼有序

《释名》中对父亲兄弟按照长幼进行严格的区分,如“父之兄曰世父”“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叔父之弟曰季父”。对兄弟的称谓词语有“兄”“弟”,《释名?释亲属》:“兄,荒也;荒,大也。”“弟,第也,相次第而生也。”用“大”训释“兄”,用次第的“第”训释“弟”说明兄比弟早出生,兄长弟幼。对姊妹的称谓词语有“姊”“妹”,《释名?释亲属》:“姊,积也,犹日始出,积时多而明也。”“妹,昧也,犹日始入,历时少尚昧也。”用“积”训释“姊”,用“昧”训释“妹”,解释“姊”比“妹”早出生,接触的事物多,对事物分析更加明朗。

班固《白虎通?姓氏》对“伯、仲、叔、季”有详细论述,这四个词语的出现与一年四季相关。“伯、仲、叔、季”等排行,标志着长幼有序,在周代就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排序是汉代家族观念的中长幼有序的体现。首先,这种排序表明了宗主继承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区分血缘集团内的分支间关系,否则亲属关系就会被打乱。家族观念的制约下,辈分要比长幼更为重要,在一个家庭中,首先看辈分,然后论长幼,即使舅舅的年龄小于外甥,但舅舅的辈分要比外甥高,所以我们要按辈分称之为舅舅,而不能以平辈称谓论之。汉语亲属称谓词还严格区分亲疏和长幼,长幼有序是中国人一直遵循的伦理规范,家庭中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弟妹们亦要遵循“事兄如父”“长嫂如母”的道德准则。

同辈之间亲属称谓词语对长幼区分十分细致,同辈男性中年龄大的称“兄”,年龄小的称“弟”,女性中年龄大的称“姊”,年龄小的称“妹”。兄弟之妻中年长的称“长妇”,年龄小的称“少妇”。父系中根据长幼分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长者为尊,所以长者称为“伯”,“伯”代表着“大”,有特权。《释名?释亲属》:“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在同辈兄弟中间,年长者为兄,故为大。《释名?释亲属》:“弟,第也。”弟由“次第”引申为“其次”。这是同辈之间,不同辈分之间的区分也是层次分明,中国人注重辈分,祖、父、子、孙按长幼顺序,不能越级。

亲属称谓系统与汉民族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将人伦关系作为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孟子认为教育有助于人们“明人伦”,宗法制度使这种规范内化于心。亲属称谓词语是汉民族家庭观念在语言上的表现,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汉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人们形成尊宗敬祖的意识,认识到家族对于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农耕经济社会人们通过宗族来划分集体,亲属称谓词语更是直接记录了一个家族如何井然有序地管理家庭成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到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比较明确,好比“捆柴”,界限划分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团体结构。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在的“圈子”,但是每一个“圈子”波及的人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圈子”来区分他们的亲属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亲属关系网,这个网的中心就是自己,自己的亲属关系网可能会与其他人的有交叉,但是不可能完全相同。家族观念中的尊宗敬祖意识,就是将“圈子”中的人紧紧团结在一起,结成族群力量,同一个亲属称谓系统中的人们有着同一个祖先,祭拜祖先已不能简单看作家庭内部的礼仪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凝聚家庭成员精神的活动。他们通过隆重的祭祖活动凝聚族群力量、组织和团结族人。他们还通过修建家谱维系家族关系,形成庞大的亲属关系网,保持家族血脉的延续。在一个大家庭中,个人的权利不被强调,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十分重要。家族观念中每个人的行为不只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与整个家族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同理,上升到国家层面,家国同构的理念使中华儿女爱国如家,这种理念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把家族兴衰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对现在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进步意义。

宗法制体现的家庭观念对家族和睦社会安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即使后来把这种宗法意识强化到极致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它们的存在也有合理成分。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要辩证地看待宗法制度与家族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由家族观念推及社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家庭和睦到社会安定团结、统一有序,从家庭凝聚力到社会向心力。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中汲取营养,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精神特征也是当今社会家庭美德的文化渊源。

受家族观念的影响,在汉民族的潜意识中认为同一家族之间的关系比外族要亲密。因此,有些亲属称谓词语不仅用在具有亲属关系的成员之间,还用在一些没有亲属关系的社会成员之间,形成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泛化。如“叔、哥、姐、弟”等,大量地使用于本该使用社会称谓的人际关系中。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泛化使人与人之间交往亲切,缩小距离感。

二、婚姻礼俗与婚姻制度

在古代社会,婚姻有着重大意义,婚姻制度被看作基础社会制度。一切的社会关系由此而推展出,也被作为亲属关系的起点和纽带。汉代是古代婚姻发展的重要时期,汉代在继承先秦礼俗的基础上,将婚姻礼俗发展得更加系统与完善,形成了古代婚姻礼俗的基本规范。亲属称谓词语承载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不仅清楚地显示了汉代家庭、婚姻的内部结构,还反映了当时的婚姻礼俗与婚姻制度。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释名》亲属称谓词语出发,探寻汉代独特的婚姻礼俗和婚姻制度。

(一)婚姻礼俗

“婚”,《释名?释亲属》:“妇之父曰婚,言?偾子?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婚”本身是个后起字,原本作“昏”。“姻”,《释名?释亲属》:“?僦?父曰姻。姻,因也,女往因媒也。”《礼记?昏义》孔颖达疏:“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女”为阴,男为“阳”,男方在黄昏去女方家里迎亲,而女方随男方而行,故“婚姻”为“阴来阳往”。《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婚”指女方家即妇家,“姻”指男方家即夫家,父亲为一家之主,故《释名》中“婚”作“妇之父”,“姻”作“?僦?父”。文献中提到的黄昏迎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抢婚习俗。抢婚,男子看上某个女子经常在黄昏时候趁其家人没有防备,用掠夺方式强娶女子为妻。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提到过这种野蛮的抢婚习俗,由于男子没有得到女子及其亲属同意,女子对男子怀恨在心。《诗经?小雅?我行其野》:“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即便是结为夫妻,同住一屋,那又怎么样,这里只是个居住的地方,并没有“家”的含义。后来,虽没有抢婚习俗,但是有些地方娶妻仍然沿用这种习惯,在夜间迎娶。

《释名?释亲属》:“妇之父曰婚,言?偾子?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其中提到男子昏夜迎亲,女子的父亲送亲,男女双方在昏夜完成婚礼,说明婚礼在《释名》时代已经存在。《礼记?郊特牲》:“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婚礼被认为是万世万物的开始,举行婚礼为了向众人宣布双方已经建立婚姻关系,需要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反之,如果没有婚姻之礼,夫妻生活则不美满。《礼记?经解》:“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因此,婚姻礼俗变得十分重要。汉代男女婚姻关系的确定需要一定的仪式,这些仪式是为巩固男女双方关系而形成的,也是经过社会的认可和监督的,形式上更加复杂、隆重。

《释名?释亲属》:“?僦?父曰姻。姻,因也,女往因媒也。”汉代男女双方婚姻的缔结需要媒人作中介。媒人是婚姻礼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把媒人缔结婚姻看作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孟子认为没有媒人的婚姻是卑贱的。刘向在《新序?杂事》提到:“妇人因媒而嫁。”男女双方缔结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虎通?嫁娶》:“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桑弘羊在《盐铁论?大论》中说:“故士因士,女因媒。”他把媒人比作推荐贤士的人,因为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互相不认识,男女双方的才能与相貌全凭媒人来说,由此可见媒人在婚姻关系确立中的重要性。

《释名?释亲属》:“妇之父曰婚,言?偾子?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释名》提到汉代“六礼”中的“亲迎”。“六礼”最早记载于《仪礼?士昏礼》,汉代班固在《白虎通?嫁娶》中详细记载了婚仪程序“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具体来说,“纳采”是男方派媒人去女方家提亲,“问名”是女方同意后询问女子姓名与八字,“纳吉”是占卜吉日,“纳征”是宣告正式订婚,“请期”是男方把迎娶吉日告知女方征求同意,“亲迎”即结婚当日男方迎亲和女方送亲。“亲迎”是汉代婚姻程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指的是男方到女方家里迎娶新娘。男子“亲迎”体现了对夫妻感情的重视,表示对新娘的尊重与爱护之心。《礼记?郊特牲》:“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白虎通?嫁娶》:“天子下至士,必亲迎授绥者何?以阳下阴也,欲得其欢心,示亲之心也。”《礼记?哀公问》:“大婚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汉代的婚姻礼节程序繁杂,体现汉代对婚姻关系的重视,进而更加重视由婚姻关系联接的亲属关系。

(二)婚姻制度

《释名?释亲属》:“耦,遇也,二人相对遇也。”“耦”是指“配偶”,刘熙训释为“二人相对遇”。《释名?释亲属》:“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夫为“男君”,嫡妻为“女君”,两个亲属称谓词语相对称,可见汉代夫妻关系已经有一夫一妻的雏形。《释名?释亲属》对“天子之妻”有不同的称谓词语,“天子之妃曰后”“天子妾有嫔”。天子有正妻“后”,妾为“嫔”。由此可知,汉代处于人类婚姻家庭发展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阶段,即一个男子与若干女子建立婚姻关系,仅一人为正妻,其他皆为妾。《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此之盛德。”

《释名?释亲属》:“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吩浑簟k舫惺碌找病!薄?╂贰笔枪糯?诸侯贵族女子出嫁,对从嫁的妹妹和?┡?或同姓女子的通称。《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反印!薄半簟庇搿?╂贰毕嗤?。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后亦用以称妾。汉代的婚姻形式表现媵妾婚。封建诸侯结婚时,新娘有八名陪嫁,称为“媵”,这些“媵”即未来的妾。冯汉骥在《中国亲属指南》中详细解释了这种婚姻形式:“封建诸侯以下述方式来接收这些媵:新娘和八名媵被分成三组,每组三人;第一组包括新娘、新娘的一位妹妹或同父异母的妹妹――‘娣’以及新娘哥哥的一位女儿‘??’,这三位女子构成最基本的一组;与新娘同姓的另外两个封建诸侯国各提供一名‘媵’、一名‘娣’和一名‘??’,因此总共为三组九位女子。”②“媵”的地位十分低下,对于新娘来说“媵”是陪嫁,处于从属地位。《释名》对“??”的训释也体现了姑?┩?侍一夫。《释名?释亲属》:“姑谓兄弟之女为??。??,迭也,共行事夫,更迭进御也。”“迭”有“轮流交换”之义,《释名》用“迭”训释“??”,说明?┡?与姑母轮流侍奉同一夫婿,姑?┩?夫。又《释名?释亲属》:“母之姊妹曰姨,亦如之。《礼》谓之以母,为娣而来,则从母列也,故虽不来,犹以此名之也。”“姨”是对母之姊妹和妻之姊妹的称谓词语,母之姊妹作为陪嫁来到夫家,儿女称母之姊妹“从母”,即“随之而来的母亲”,对姊妹之夫称之为“私”,即“自己的、私人的”,从这三处可见汉代有姊妹同婚的现象。《释名》这样训释是有理有据的,古代文献资料中也有关于姊妹同夫的记载。西汉时期景帝王皇后与其女弟共同入宫,赵飞燕姊妹同侍汉成帝;东汉时期章帝窦皇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等等。这些婚制多见于汉代封建贵族中。一夫多妻,除了妻、媵之外,还有地位更加低下的妾。《释名?释亲属》:“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庶,摭也,拾摭之也,谓拾摭微陋待遇之也。”“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妾不仅比男子地位低下,而且还低于正妻的地位。

《释名?释亲属》中“夫之父曰舅”“母之兄弟曰舅”“夫之母曰姑”“父之姊妹曰姑”。《释名》收录的“舅”不仅是对丈夫的父亲的称谓,还是对母亲哥哥的称谓;“姑”不仅是对丈夫母亲的称谓,还是对父亲的姐姐的称谓。《礼记?内则》:“妇事舅姑(公婆)如事父母。”《释名》收录的亲属称谓词语“舅”“姑”反映了汉代流行表兄妹通婚的习俗,即交表婚。交表婚指男子与自己父之姊妹或者母之兄弟的子女缔结婚姻的习俗,中国的交表婚又称“姑舅表婚”。当男子娶舅父的女儿或者姑母的女儿为妻,女子亦以舅父的儿子或者姑母的儿子为夫,妻子称丈夫的父母自然是“舅”“姑”,男子称妻子的父母分别为“外舅”“外姑”。后来不再盛行表兄妹通婚,便采用“公婆”称丈夫的父亲母亲,而不再用“舅姑”。《白虎通?三纲六纪》中也将“舅姑”训释为“夫之父母”。《尔雅》中给出了足够的证据加以佐证,《尔雅》将亲属称谓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类,并且将父之姊妹之子、母之姊妹之子、姊妹之子和姊妹之夫归为“妻党”,把不属于姻亲的亲属放到“妻党”中。这种分类方式清楚明晰地表明《尔雅》时代确实存在交表婚现象。

三、汉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汉代女性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期,她们的地位呈现出双重性和不平衡性。一方面,封建礼制尚未完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还没有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汉代中期还有远古时代遗留的尊母风俗。这些因素使得汉代妇女在家庭内部的地位相对于封建社会后期较高;另一方面,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开始束缚女性的独立意识。由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汉代女性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可以说汉代女性地位的双重性与不平衡性,使得汉代在中国女性史研究上的地位至关重要,这个时期的女性带有强烈的汉代风貌。

《释名》是汉代的重要训诂学著作,所收录的亲属称谓词语中,与妇女有关的亲属称谓词语有30多个,是探讨汉代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第一手材料。《释名?释长幼》:“女,如也,妇人外成如人也。故三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刘熙对“女”的训释,明确指出女子一生中的三种不同身份,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未出嫁为“女”,出嫁为“妇”,生子后为“母”。汉代女性在家庭中基于不同身份,权利和义务也不相同。基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转变,本文把妇女分为母亲、妻子、女儿三种不同的角色加以叙述,以此来研究汉代女性的家庭地位。

(一)母亲的地位

《释名?释亲属》:“母,冒也,含生己也。”“母,含生己也”与“父,始生己也”形成对称。“冒”本义“帽子”,由“帽子”义,引申出“蒙盖”之义,蒙上盖住即有保护的意思。孩子未出生之时,母亲将婴儿含蒙于腹中保护之,孩子出生后也如保护伞一样,时刻保护着孩子。有关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班固《白虎通》提到,“三从”乃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但高世瑜的《说“三从”――中国传统社会妇女家庭地位漫议》对“三从”中的“从子”有自己的想法,“‘从子’是‘三从’中最没有意义的一项,由于家庭中长幼人伦之序高于男女两性之别及对“孝道”的重视,相对于母权而言,‘从子’只是一种规范女性总体地位的大原则,极少实行。”③从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来看,“父亲死后,母亲则代表其人格”,④母亲在家中继承了丈夫生前的权威,还有家庭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汉代注重“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治”,汉武帝设举孝廉科作为选官的标准之一,通过“孝”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据《汉书》《史记》记载,汉代对母亲十分尊重,从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如此。全国和地方对孝悌褒奖次数极多,社会形成尊母的风气。《史记》中记载汉文帝在母亲病重时为母尝药;梁孝王为母亲病情担忧,寝食难安。许智银在《汉代人的母亲情结》中说:“汉代人对母亲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统治者或神化母亲,或尊母亲以封号,或厚葬母亲,民间则为母亲尽孝服丧。汉代人为了维护母亲的形象往往杀死侮辱母亲的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尽心奉养母亲。统治者所颁行的法令法规促进了母亲情节的深化,社会舆论对母亲情节的强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⑤由此可见,汉代母亲在家中有一定的地位,她们的意愿一般都能得到尊重。然而,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和尊敬只是局限在家庭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秩序仍然存在,如果女性的社会地位没有独立,就不能与男子享有同等的社会权利。可见,母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且是短暂的。

(二)妻子的地位

《释名?释亲属》:“妻,齐也。”《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释名》《说文解字》《白虎通》都用“齐”训释“妻”。说明汉代夫妻关系较平等,妻子在家中有较大的权利。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中,男子承担家庭经济的主要任务,女性从事家务劳动,当好丈夫的贤内助,无形中提高了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周易》作为最早阐释男女地位的著作,它提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周易》将男女阐述为乾坤,它把人的性别与天地阴阳联系在一起,足见对男女关系的重视。汉武帝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阐述了男女关系,他认为“天地之阴阳当男女,人之男女当阴阳,阴阳亦可以谓男女,男女亦可以谓阴阳”“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他将男女关系与阴阳联系起来,承认了“阴助”的作用,要阴辅助于阳,妻辅助于夫。“男外女内”“男主女辅”的阴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女性的辅助地位。“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君”在汉代成为对人的尊称,用“女君”称嫡妻,也可以看出汉代对妻子的尊重。《汉书》记载张敞为妻子画眉;《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后汉书》中梁鸿和孟光相敬如宾等等。从中可见汉代夫妻之间不是尊卑的主从关系,在家庭中妻子的地位与丈夫较为平等。

“三从”严格规定了女性“既嫁从夫”,依附于男子,没有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三纲”强调“夫为妻纲”,妻子要对丈夫的话绝对服从。《释名》中出现的对女性配偶的称谓词语有“女君”“妃”“后”“夫人”“内子”“命妇”“妻”“嫔”“妾”“?╂贰薄半簟薄捌ァ薄榜睢薄暗铡薄笆?”“寡”16个。对不同阶层的男子的配偶的称谓词语也不一样。“天子之妃曰后”“诸侯之妃曰夫人”“卿之妃曰内子”“大夫之妃曰命妇”。《释名?释亲属》:“大夫之妃曰命妇。妇,服也,服家事也。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大夫的妻子称为“命妇”,从字面义看,受命于人的已婚女子,刘熙从声训的角度,将“妇”与“服”联系在一起,阐释了妇人以“服从”为天命的特点,规定大夫受命朝廷,君为臣纲,妻子受命于家庭,夫为妻纲,一家之主又为丈夫,强调妻子对丈夫的服从自然且合理。

(三)女儿的地位

《释名》收录的亲属称谓词语仅有“女”一例,而且放在《释长幼》篇目中。《释名?释长幼》:“女,如也,妇人外成如人也。故三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青徐州曰?印?樱?忤也,始生时,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史书中有不少记载,汉代女儿在家庭中常常被寄予厚望。汉代的吕后、邓太后少时深受父亲器重,“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汉武帝时平民女子卫子夫封为皇后,有歌谣传唱“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女子被寄予厚望入宫为后,为家族争取荣耀,这是汉代女性得到社会认可的表现。不仅如此,普通人家的女儿在家中多是得到家人的关心、疼爱。《史记?陈丞相世家》说陈平的妻子虽然多次出嫁,在家仍然得到父辈疼爱,父辈为她的婚事亲自到陈平家查看,说明了身为人女的女性在家庭中仍然受到一定的重视。《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其间描绘出女子出嫁时父母对其不舍,女子对父母十分依恋的情景。

《释名?释亲属》:“嫂,叟也。叟,老者称也。叟,缩也,人及物老,皆缩小于旧也。”《释名》中还能看出汉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妇女作为“嫂”,面对丈夫的弟弟时,才能找回自己女性的尊严。《说文?女部》:“嫂,兄妻也。”从“嫂”字形来看,“嫂”字另一半是“叟”,源自对老人的称呼“叟”,“女”是其意符,代指女性。用“叟”训释“嫂”是对嫂的尊重,其旨在将“嫂”提升到与父母一个辈分,提高“嫂”的地位。现仍有“长嫂如母”的说法,这与“嫂”字的内涵是分不开的。刘熙将“嫂”与“叟”联系起来,尊称“嫂”为长者,也有这层意思。汉代有些女性在同一家庭的女性中地位不平等,地位低下或年幼的女性要服从地位高于自己或年长的女性,先嫁到夫家的兄妻的地位要比弟妻稍微高一些,“少妇谓长妇曰姒,言其先来,己所当法似也。”“长妇谓少妇曰娣。娣,弟也,已后来也。”由此可见,汉代不仅男女之间地位不平等,而且同为女性,地位也不平等。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②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46页。

③《光明日报》,1995年11月20日。

④马新《两汉乡村社会史》,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17页。

⑤许智银《汉代人的母亲情结》,《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清]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3]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4][汉]郑玄注.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5][清]陈立撰.吴则虞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6]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7]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9]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10]殷寄明“姑舅、.姑嫜、公婆”浅释[J].中国语文,1996,(1).[11]许智银.论汉代人的母亲情结[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2]胡士云.亲属称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3]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张昕山东曲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第二篇:浅析汉语谚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浅析汉语谚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文学院 对外汉语 09065060 李昕霓

【摘要】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带着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成为反映着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真实的折射出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女性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是一个民族的经验、真理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具有的特定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它具有风格上的口语化、表意上的群众化、内容上的知识化、认识上的哲理化等特性,为深厚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幅风景和一份魅力。“从典籍中有迹可寻的《夏谚》算起,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现今流传于世的谚语浩如烟海,数以百万计。它是汉族文化过程中的一种结晶,璀璨夺目。”(周植荣1994)。作为非物质文化与进行信息交流工具的谚语,同古老的歌谣一样,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

无论是在古籍中保存的还是在民间流传的谚语,经过千百年的淘洗和演变,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的烙印。它既体现着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也展现着古代社会人们所遵从的社会伦理道德,同时也包含着一些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各种知识的传播以及独特的古典美学神韵。此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时代文化的变迁。在本文中我将从农业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和其所折射出的女性社会地位三个主要层面去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精神与深沉的土地自然之爱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农业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土地情节一直是文人骚客们始终无法释怀的根系所在,谚语作为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创造的一种传达知识经验的传世常言,必然也会被深深的打上土地的烙印。

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是道家和儒家的相辅相补的观念,谚语中也有反映。儒道共同之处,都是要求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应违背天道天理,也即是不违背宇宙间万物的生长运转规律。如在《周易大传·乾卦》中就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1]意思是作为“大人”要不违背天地所规定之大德,治理国家要使人人得以安生而有所养,还要遵循日月运行之大道和四季之时序,并赏罚严明,不悖于鬼神之意,人与人之间也应和谐共生。以后在道家、儒家的许多经典著作中皆有类似的论述。这说明,“天人合一”的精神正是古老的传统文化之精髓。

广大民众通过细心的观察,对自然土地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全面的概括,作为古文化载体的谚语,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道,其主要内容是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又可细分为一些相关的气象节令、农事活动安排、土地耕作经验、四时天气变化、作物栽培、林木园艺、牲畜家禽饲养、渔猎桑蚕纺织、虫鱼鸟兽活动规律、各地风貌特产、天文地理知识等诸多内容。首先是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种山靠山,种田靠田”、“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要龙要虎,不如要土”、“田是命根,人是真神”、“人靠田养,田靠人耕”、“纵是良田千万顷,收成多少在乎耕”、“庄稼不用问,随着节令种”。其次是劳动者们多年土地耕作经验的结晶,如“冬天把田翻,害虫命归天”、“冬耕深一寸,春天省堆粪”和“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同时还有“不除草庄稼长不好,不剪毛绵羊肥不了”等哈萨克族对牲畜饲养的经验之谈和“山上没有树,水土保不住”等彝族人民对生态自然环境充分认识的最深刻的写照。此外,关于气象的谚语,更突现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揭示出只有认识阴晴风雨的天气的变化,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它的规律。如《古谣谚》中据《易经》中关于观云看雨的阴晴变化引了一则民谚:“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马溅泥;云往南,水潭潭,云往北,好晒麦。”[2]这说的是云往东无雨,往西有雨,往南有大雨,往北又是晴天。而在近代的一则贵州农谚中也有相同的表述:“云走东,雨落空,云走南,雨成团;云走西,骑马披蓑衣;云走北,晒得地开裂。”这同样说的是风向导致云的方位不同而造成有雨或无雨的状况。这是老农人人皆知的道理,人们用谚语固定下来了。关于日晕、月晕对天气的影响,在民谚中也有不少,如“午前日晕,风起北方;午后日晕,风势须防;晕开门处,风势不狂;早日暮赤,飞沙走石;反照黄光,明日风狂”、“月带圈圈,大风不过三天”、“月亮旁边黄半圈,起风就在眼面前”、“月儿有晕,关窗闭门”。像这样表明天气变化、人们应适应它进行生产活动的农谚是很多的,这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精神的体现。

二、种群意识和个人品质的塑造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后来的封建社会,社会意识总体呈现着由集体到个人的过渡过程,但“和谐”思想始终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使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意识呈现出交融共生的“和谐”发展局面。

社会生活谚语包含了生活哲理、品德情操、为人处事、人情世态、民风习俗、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保健养生、各行各业、日常生活等内容。而这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则是以集体意识与个人品质相交融的社会意识为指导的。

古代先哲们基于对自然界群体力量和价值的充分认识,推演出在人类社会中对群体意识构建的诸多谚语,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大家心不齐,黄金变成泥”,“要学蜜蜂共采花,莫学蜘蛛各牵网”等等,都是在谆谆告诫人们:团结就是力量。这既是远古时代人们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战胜自然灾害能力有限的写照,也是人类对个体与群体关系已有充分认识的体现。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早期人类社会,个人一旦脱离群体就有可能时刻面临危险,甚至危及生命,于是由生存需要而形成的群体行为模式,以及由此而转化成制约人们的群体意识,也就成为每个成员的基本品质。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保证生存权利不被剥夺的一种本能的抗争超越了本能而成为有意识的引导和教化,旨在强化氏族、家族或民族的思想统一性、行为一致性,诸如“将相不和,国有大祸”、“兄弟不和邻里欺”等谚语已明确具有了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功能,一方面体现在血缘亲情中,一方面体现在民族国家的分野上,总之都非常强调“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谚语中还存在着大量模塑人格精神,具有极强教化意义的例子,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始终处于儒道文化交融的氛围之下,因此谚语中所提倡的个人品质的塑造也多是服从于集体意识的价值创造,以“忠”和“仁”为核心,目的是为了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如“金钱如粪土,人格值千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充分表达了先人们对人格尊严和气节的崇尚与向往;“抬头求人不如自己求土”则又是对实干精神的肯定和褒扬。谚语总体上从正反两方面对人格的塑造提出了要求,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义动君子,利动小人”、“只可种花分天下,不可栽刺害别人”等,是从正面倡导培养善良、诚实、廉洁的品德;而“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返”、“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是从反面教诲人们弃恶从善,要为人诚实,并不可贪心纵欲。再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绳锯木头断,水滴台阶穿”等,是从正面鼓励人们要勇敢坚毅地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不要惧怕一切艰难困苦;而“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树叶跌落,怕打破头”、“不怕虎生三张嘴,就怕人有两条心”等,是从反面向人们发出警策之语。这些从正面和反面对人们进行教诲的谚语,同古代先哲的关于人格培养和道德修养的主张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是古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三、不平等的婚恋观

汉语谚语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性别差异,研究其性别差异的表现,探究成因,可以揭示谚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女性以其独特的性别角色,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历史画卷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在母系社会,由于女性在生产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当时的女性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尊重。而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母权制被推翻了,女性的无限风光时代随之也就结束了。正如恩格斯同情地说: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谚语作为文化的凝聚体,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婚姻是女人一辈子最大的投资,所以我将从婚姻观和家庭地位两方面论述女性的不平等地位。

在婚姻观方面,首先在对待婚姻问题上认为女子只有嫁人才是顺乎情理的事。如“闺女大了不中留,留来留去结怨仇”、、“该嫁不嫁,爹娘挨骂”。同时认为送出门的女子已与原有家庭无任何关系,如“姑娘送出门,不关娘家事”、“嫁出去的女,泼出门的水”等;其次,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决定婚姻的两大权力,并且讲究所谓的缘分。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姻缘本是前生定,不是姻缘莫强求”等;再次,谚语对女性认命、屈从的婚后生活也有极其深刻的反映。如“女嫁为绝”、“为人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人定”、“嫁得鸡,逐鸡飞;嫁得狗,逐狗走”、“不知丈夫是好丑,不知跛脚是眼瞎”等。无一处不体现着古代妇女在婚姻选择中的被动性和非主观性。

在家庭地位方面,虽然有“娶妻在德不在色,交友交心不交财”、“家有贤妻,夫不吃淡饭”、“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祸”等赞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重要作用的谚语,但是体现其卑微地位的却仍然占据了主流地位。如“老婆是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买来的马,娶来的妻,愿打就打,愿骑就骑”、“富易交,贵易妻”、“女人好比身上衣,旧的去了换新的”、“兄弟是手足,妻子是衣服”等。还有还有部分谚语反映出女性常常成为家庭不幸的替罪羊。如“谗言误国,妒妇乱家”、“长舌乱家,大斧破车”、“汩水淖泥,破家妒妇”等。生动的表现出古代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所处的卑微地位。

总之,从谚语中可以看出来,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与人自然的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逃脱不了传统文化的烙印。谚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深刻而形象的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言语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能够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值得我们去很好的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79年版 【2】(清)杜文澜辑:《古谣谚》,台湾新闻丰出版社

第三篇:保岱村历史文化内涵的报告

关于保岱村历史文化内涵的报告

(修改稿)

一、历史沿革及村名来历

(1)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此治水,称此地为翠妫州。《河图挺辅佐》记载:“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州,大鳊鱼折溜而至,乃天老迎之,五色具备。”

(2)尧舜时,这里仍名翠妫州。

《龙鱼河图》记载:‚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渊,大龟负图来出授,尧敕臣下写取,写毕,龟还在那里。‛

(3)西汉时,在此设县,名潘。北齐至隋朝改怀戎县。唐改妫州治。

《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汉初在此设县治,名潘县。东晋十六国时撤销,改属广宁郡。建县约五百年。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又置州志,称妫州。‛

《涿鹿县志》涿鹿建制篇中记载:‚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这里属涿郡怀戎县(县治在保岱)。公元618年至907年,唐贞观八年,怀戎县改为妫州。‛

《陕西桥陵整修纪要》记载:‚(涿鹿建制沿革)北燕时,属燕州广宁郡,州郡治下洛县。仍置涿鹿、潘县。北魏末废潘县。北齐改怀戎县(治在今保岱)同时废广宁、涿鹿县。隋为怀戎县。唐代初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那时涿鹿县被废,一切由妫州怀戎县管理,妫州治在保岱。截止唐穆宗长庆二年,保岱古城仍然是妫州治所在地。‛

《辞海》妫州条:‚州名,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北燕州置。治怀戎(今涿鹿西南,长安中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及北京市延庆县地。‛

(4)唐、宋时改宝带。

《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一书中《唐代河北道南部妫州》与《宋辽时代西京道奉圣州》区域图上的妫州迁移到旧怀来,妫州改称宝带。

(5)元朝时改保岱。

《元朝时代中书道上都路奉圣州》区域图上的宝带改称保岱。(6)明朝时称舜乡堡,清朝恢复保岱。

《保安州考辩》记载:‚下洛城乃清之保安州,古潘县乃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

原北大教授王北辰的《黄帝史迹考》记载:‚保岱公社即清之舜乡堡,位在协阳关山谷的北口……‛

据当地老辈知识分子张宇希介绍,古城中的古堡里在明朝时名舜乡堡,南北一条大街,东西六条小巷,注册为舜乡堡。堡门口上写“舜乡堡”三个大字。清朝时把其余四个自然村(拐角、后庄、坝口、南五村吸收到一块)统称保岱。岱,绿色。保岱二字,意思是像泰山一样长留、安定。

二、该村的姓氏来源与来历

据老辈人记忆,保岱村的古舜乡堡,是由朱、谢、董、张四大富户建起来的,一户一面墙。因为舜都古城被水刮后,人烟稀少,从湖广一带迁来朱、谢、董、张四大户。他们在高台上垒墙筑堡,并在堡下面挖有储藏物品与躲避战乱的暗道。所以,保岱的朱、谢、董、张是较早的大姓。而陈、杨、刘、李、丁、温、王、赵等都是后来从山西或本地西山一带迁来的。具体起源没有记载。

三、古遗址遗迹及有关故事

舜都古城内外炎黄与尧舜遗址遗迹众多。上古尧舜时,舜都古城北还没有窑子头村,釜山、历山、鸿蒙寺、尧、舜庙、瞽叟祠等都属于古舜都。

(1)历山,又名烈山(炎黄焚林垦田处,大舜耕田处)

《史记》记载:‚舜,冀州人,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陶器不苦窊。一年居成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括地志》记载:‚舜耕历山。‛《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有历山,山上有舜庙。‛(2)釜山(黄帝合符处)

西汉《史记》记载:‚轩辕之时,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釜山在怀戎妫州北。‛唐《括地志》记载:‚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后魏舆地图风土记》记载:‚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宣府通志》记载:‚黄帝合符釜山。‛察哈尔《通志》记:‚釜山在涿鹿县西南,距城三十一里。‛

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他的《黄帝史迹考》中说:‚……从而也就可以肯定釜山应是保岱古城北几里处的某山。揆之情理,所谓‘合符釜山’这一政治活动,即使是在山上举行某种仪式,而其主要实质性的活动也应在山下平地。可以推测,现保岱古城这片地方,乃远古时黄帝与各部族集会、活动的所在。‛‚又表明,釜山之下的一片地方,不但沃衍宜耕,且扼交通要路,因而开辟甚早,到了汉代乃于其地设置潘县。‛

(3)古潘城(尧舜时都城名)

《水经注》记载:‚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魏土地记》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有历山,山上有舜庙。‛《涿鹿县志〃古城遗址》记:‚古潘县城,传为虞舜的出生地,舜初时的都城,夏以后,潘城为冀州地域。‛曲辰著的《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记载:‚古之尧舜都潘城,在前后汉置为潘县治……取妫水之名为州名,曰‘妫州’,领县一,为怀戎。州、县之治都在潘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在古城东南土崖下挖出绘有花纹的古房墙,埋在地下三米处。

(4)潘泉(妫水之源头,舜时饮用与浇灌水泉)又名龙湫、龙潭

《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西南九十里有协阳关,关道西通代郡。、其水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也。又北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渎旧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或云:‘舜所都也。’‛‚妫州有妫水,水出于城中。‛《保安州志》:‚龙湫,即潘泉……在保岱堡,为州八之一。‛‚保宁山塔不可毁,保岱龙潭不可开。‛

传说黄帝时,妫州有九个大海眼往出冒水,洪水泛滥。黄帝带人到此治水,他们用大石头凿出九个大石盘盖住了海眼,水治住了。然而,第二年天大旱,此地又寸草不生了,黄帝立即叫人在大石盘上凿开一个海眼,即盘泉、潘泉的由来。

当地有不少关于潘泉的传说,一种是说蚩尤的剑是水做的,蚩尤和轩辕黄帝打仗,被轩辕黄帝追赶到潘泉边,一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泉中,立即化成了水,不见了,没有了武器,蚩尤吃了败仗。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只金马驹被歹人追赶跳进了潘泉,歹人伸手去捞,水中伸出一只簸箕大的红手掌把歹人拉进了泉中,再也没有出来。从此,人们不敢走近潘泉跟前去,只能远远地观看。

(5)妫水(舜都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城内一条河流)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嬀字去女字边上面加草字头)国,食黍,使四鸟,虎、豹、熊、罴。‛《山海经校注》记载:‚(同上)国或当做妫国。妫。水名,舜之居住地……舜为庶人,尧妻子二女,居于妫汭(妫水边弯曲地方)。‛《史记》记:‚舜居妫汭,内行弥谨。‛‚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魏土地记》记:‚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

潘泉水形成的河流。此河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现在成为一条主村路,即保栾路村内段。那时山环水绕,气象万千。

传说舜在历山上耕田时,他的两个妃子也来拉犁。那时野象很多,二妃帮着制服野象。妫字就是女子牵象的意思,即妫字的由来。(6)舜井

《魏土地记》:‚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外城有舜井……‛宣府《通志》记:‚舜井在州城东南七十里舜乡堡。‛

传说舜的后母怂恿其父瞽叟陷害舜,让舜下井去掏井。舜刚下去,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而舜早就做好了准备,在井旁挖了另一个出口逃了出去。古城有古井多眼,都深不可测,因为早已不用,大多都被覆盖。

(7)舜乡堡(虞舜的出生地)

宣府《通志》:‚舜井在州城东南七十里舜乡堡。‛

清代杨桂森在他的《保安考辨》一文中指出:‚下洛城乃清之保安州(今涿鹿县城)。古潘县乃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

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他的《黄帝史迹考》一文中,曾多次提到保岱是清之舜乡堡。‚保岱公社即清之舜乡堡。位在协阳关的北口、西侧。‛‚清代舜乡堡有镇潭寺……‛‚故可以肯定保岱的西古城乃唐之妫州,汉之潘县,而其东古城乃明清之舜乡堡城,保岱堡城。‛

(8)尧庙(9)舜庙

《魏书〃世祖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天兴三年五月已巳,幸漯南宫,遂如广宁,遣使者以太牢祠历山帝尧、帝舜庙。‛‚拓跋焘于神(此字鹿下面一个加字)元年(公元428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尧、舜庙。《魏书〃礼志》记载:‚拓跋睿于和平元年正月,东巡历山、桥山、祭黄帝、尧、舜庙。‛……《辽史〃圣宗纪》:‚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八月壬辰,诏修山泽祠宇,先哲庙貌,以时祭之。奉圣州永兴县桥山黄帝庙、历山尧庙、舜庙并得修缮。‛《涿鹿县志》:‚夏,建舜庙于历山(今窑子头村北山)。‛(10)瞽叟祠(舜父祠)

《后魏舆地图风土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其下有舜庙,瞽叟祠存焉。‛

(11)二妃坛(二妃,即尧二女,舜二妃)祭祀处

《史记》:‚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12)舜宅(虞舜旧宅)

《史记》:‚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13)汉潘县城(古舜都城西南)(14)唐妫州城(古舜都城旧址上)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黄帝史迹考》中记载:‚故可以肯定保岱的西古城址乃唐之妫州,汉之潘县,而其东城乃明清之舜乡堡城,保岱堡城。‛

(15)清神台(舜帝祭天地山川的大石桌)

从西汉到辽宋时的区域图上,潘县北都标有清神台。到元朝时清神台改成辛庄子村。《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辛庄:秦代建村,因此地原有祭祀尧、舜的神台,建村后名‘清神台’,神台后被兵贲所毁,改名辛庄子。”据辛庄老年人讲,此神台为一丈多长的大石桌,在旧小学院中,神台有护法神,很灵验,后来被居民盖房埋没。

(16)蚩尤墓

《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传说今潘县古城西侧那个黄土丘为蚩尤墓。‛

传说蚩尤被轩辕黄帝斩杀在历山下,就埋在这里。所以窑子头村原名要斯头,要子头。蚩尤墓原来有四个高大的封土冢,称东四疙瘩。

(17)鸿蒙寺

《轩辕黄帝在涿鹿》记载:‚釜山,又名历山,位今涿鹿县保岱乡保岱村(古潘县遗址)西北三里,窑子头村背倚处,因山中诸峰状似覆釜而得名。斯山上早年建有舜庙(据废墟中砖瓦纹饰断为秦汉以前建筑。)历朝帝王将相多往祭祀,尤以北魏拓跋氏诸帝为频。唐时扩建改设‘天齐’、‘玉皇’、‘太极’等庙殿,总称鸿蒙寺,僧众数百。香火鼎盛。明初戏于灾火(潘城同期被山洪冲毁)该遗址周遭10余亩,人称‘转香壶’,其上瓦砾成堆,庙迹可辩,龙雕石块俯拾可见(先为合符地,后为舜庙遗址)。其上有一块宽长米余的古板和一块边长1〃8米的正方形大石(柱础)……‛

附传说故事《涿鹿城是一条船》

涿鹿县有两句古话:“前晌火烧鸿蒙寺,后晌水刮保岱城。”鸿蒙寺的三百六十个和尚与保岱城的三百六十家员外因为炼银砂发了财,开始奢侈腐化,天天轮流摆宴,转一圈正好一年,倒出的红汤流到十几里外。他们有了钱不积德行善,反而拿白面馍给孩子揩屁股,放出恶狗咬人。天上的玉皇知道后发了怒,就放火烧鸿蒙寺,发大水刮保岱城。但是天帝不忍心让无辜的百姓受害,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泄密给人们,他挑着枣、梨和烧饼沿街窜巷地叫卖,“枣梨(早离),大火烧。”叫人们赶快逃。可人们听不懂。保岱城里有一家心眼好的老婆婆,也去买枣梨,太白金星见四外无人,就悄悄对她说:“这里早晚要发一场大火灾,你该早早离开呀。”老婆婆吃了一惊,为难地说:“我有儿子在给县衙应官差,我每天得给他送饭呀。”接着又问:“你知道发洪水的时间吗?”太白金星说:“你们村南有一尊石猴,待它的眼一发红,就下暴雨,淹城池,你事先造一只船,可保无恙。”又再三嘱咐她,此是天机,不可泄露。又说,那时救人,千万别救三百六十家员外,上天正是为惩罚他们才降灾的。不想这秘密被她的儿子泄露给他的一个朋友,那朋友不但不相信,还嘲笑他。然后跑到城南,用红颜料涂红了石猴的眼睛。他刚一涂完,天上就铺开了黑云,刹时雷鸣电闪,大雨如注,平地起水,房倒城倾。三百六十家员外正大吃大喝,全被冲进水里,泡进滔滔的洪波里。老婆婆和儿子摇着事先做好的大船,来往在水中救百姓,就是不救任何一个员外,那三百六十家员外就葬身在水底了。木船载着满满一船百姓,在水中漂荡了三天,水退了,才在桑干河北岸搁浅。人们就在这儿定居下来。过了许多年,官家见此处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就筑城立县,仍称涿鹿县。至于老涿鹿县,早已被水冲光了。

(18)丹墀地

《轩辕黄帝在涿鹿》记载:‚转香壶‛下有一片叫做‚丹墀地‛的平地,传为当年举行合符仪式时万国诸候朝拜黄帝之所。(庙殿前的院落)

(19)舜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保栾路称舜道。

(20)银砂石,又名硫球石(古道路上、田地里到处皆有,尤其以西边为多)七十年代曾有人开大汽车来收走许多,现在仍然俯拾皆是。

附传说故事《银砂石》

很久以前,古舜都保岱是一个米粮丰足的风水宝地。有一年青苗长得十分喜人,满川青翠。忽然在一天早晨,不少人发现自家地里的青苗被啃,开始人们以为是谁家的牲口没有拴牢跑了出来,没有太在意。后来,天天有人的青苗大面积被啃,并发现有脸盆大的蹄印,十分恐慌。村里胆大的男人们便自动组织起来值更看地。当夜,值更人看见一头黑色的巨牛在风卷残云般地啃吃剩下的青苗。人们敲锣打鼓一齐来追巨牛,巨牛引着人们向西北方向走去,人们追到西山脚下,巨牛一声大吼钻了山,人们纷纷议论是神牛显灵,西山必有宝。便挖山不止,果真挖出了大量的银砂石。于是,保岱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人们都拥到西山下,家家砌炉,户户盘灶,不再种地,一齐挖矿炼银。从此保岱古城每日火光冲天,浓烟蔽日,人们炼出了纯度很高的银锭,又雇上外地银匠,把银锭打成银器和首饰。不久,古城出了三百六十家腰缠万贯的员外,历山鸿蒙寺的僧人们也因为炼银发了大财。就开始腐化堕落,互相宴请,为富不仁。被上天知道后水刮了保岱城,火烧了鸿蒙寺。古城人都四处逃难,大部分逃到河北,建起一座新县城,即现在的涿鹿城,只留下一地的银砂石,还有几个黄土台,现在的保岱都是后迁来的。

(21)镇潭寺遗址(西城墙一带)。泰山庙遗址(现在粮库占用)。原北大教授王北辰的《黄帝史迹考》记载:‚又据《保安州志》载,清代舜乡堡(保岱堡)有镇潭寺,其下有泉,保宁塔下也有四口暗井,泉与井通。虽然寺、泉、塔、井早已不存,但这些记载表明古城内过去的泉水量比现在丰富的多,其穿城而出的小河正相当于潘泉故渎。‛ 镇潭寺建筑年代不详,但是保宁山上的明三暗四井七口据说是战国时修道成仙的黄伯阳挖的,保岱镇潭寺也镇的是明三暗四七口井,或许与保宁山有关联,有待考证。

(22)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城东南的崖下出土过红陶盆、灰陶缸、一尺宽的大瓦。城内出过唐代铜镜。有人捡到过金锭。还有供60花甲子老人活葬的砖砌窑。

四、所属地理位置、人口、面积 保岱古城位于涿鹿县城西南二十里处,有700户,3100口人,耕地6305亩。

五、当地特别习俗、方言、饮食起居、戏曲文艺。

明朝初年,由于水刮火烧,古城残破。大部分人是从湖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习俗带有湖广与山西习惯,主要有烧柴禾睡火炕。方言是桑干河流域的主体语言,地方性很强。戏曲是晋剧为主。饮食从前以黍子黄糕、小米饭、玉米饼为主。制做有编苇席、打渔、白铁匠、木匠多。

六、种植业。

古代以种黍、谷、高梁、玉米为主,现在以种植玉米为主业,有少量豆类、土豆。树木从前以大黄杏、黄果为主,种桑养蚕,现在有少量苹果、桃、李、枣、香椿、黄果树。有大面积仁用杏树。

七、古树

从前,《竹鹿高照》大照壁旁有大槐树,四人合不住。砍树后的树墩上,四人坐着下棋还富富有余。原泰山庙有古树后被砍,现在已没有古树。

八、历史人物

(1)上古时轩辕黄帝在此治水,神农炎帝在此采药、开荒。

唐尧、虞舜在保岱建都,耕田、打渔、烧陶。

娥皇、女英都是本地人,专家认为此二妃是拐角人。

(2)司马迁写《史记》前曾来此考察。

(3)及至北魏几位皇帝、即拓跋氏兄弟们都到此祭尧、舜。(4)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高开道。

(5)原北大教授王北辰曾到此考察,他认为历山下的保岱村确为上谷郡潘县和唐妫州城旧址,并在他逝世前建议:“要在保岱旧城立‘汉·上谷郡潘县、唐·妫州·怀戎县早期故址’的标志牌。因为证实了保岱是妫州,就证实了保岱自古就是一处重要的古城。(6)清朝堡里董家曾出过多名秀才文人,两代清朝庭曾赐有匾额。董二秀才,是原保岱镇中教师董连仲的祖父。

(7)上世纪的张玉民(县委书记秘书)又名桑南野人,嘲葫芦,双手能打算盘,会画下山虎,唱上百首老歌,知识丰厚,写了大批歌颂舜都与二妃泉的诗。王尚信,伪国民党察哈尔政府秘书

李大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乐团大队长

朱占武,抗战时期区委干部,后转到台湾,任国民党上校军官。

等等

附:该申报县、市、省、全国级的文物

(一)保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口头民间故事,代表人物:刘义成、张宇希、王尚玉、赵义贵、安喜贤、张明园等人。

(二)物质文化遗产

1、有百年历史的保岱高小学堂。

民国初年桑干河南42·5个村子共同出资办起该高级小学。培养出大批人才。民国建筑风格,该校大礼堂两门门槛下压着两块大石碑,即从镇潭寺搬来的,现在仍然铺在脚下,已经磨得光滑,只剩角上有几个字。

2、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国办中学遗址(该校西墙即古城墙东墙)

3、商店旧址(现精英学校)、供销社旧址。

4、保岱人民公社遗址(中学对面,原为古城东花园)

5、四千多年的古城墙、古舜乡堡及地道、古井(上头街)、古潘泉遗址(大口井)

6、陈家大院(朱秉来家)及果园地道、全家大院(原朱家)、张家大院(堡里张学谦家),董家大院(董连仲家,堡里老院)、温家大院(坝口)、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李大公家)、赵家大院(赵义贵家)等及泰山庙遗址(粮库)

7、古道与银砂石、8、汉代石猴(庙门口)、汉代上马石(文化站门口)、砖雕影壁(阎家大门口)、窑湾河(古窑址)等

9、清神台(辛庄子,舜帝祭拜处)与百草地(炎帝采药处)

10、潘城古城门。(坝口村)

11、大量的石器,石碾、石槽、石臼,石滚。

12、大量的陶器,家家户户都有陶瓦缸、陶瓦盆、陶酒瓮。

2014年3月31日

(注:小候书记,我把我所了解的保岱历史都装了进来,肯定还有遗漏,也有错误,因为时间太紧,不能再等,赶快上报。

另外你把东南西北残城墙、庙门前的石猴、小学旧房、石器、礼堂门前的石碑、古潘城门、银砂石、清代建筑的几处大院,砖雕影壁、石头街,文化站门外的上马石都拍下来。如果有旧标语、旧庙墙与彩绘更好,总之,越古老的东西越能证明保岱的历史古老,尽量多地挖掘。

不要错过这次上报,让上级了解保岱的重要机会。后面还附着尤秀兵、刘建贵等人寄过来的材料,都要一起附在报告后上交。如果照片没有拍完,先把这份文字材料报上去,再补交照片。

尽快组织刘义成、王尚玉、安喜贤、张明园等老人讲述保岱故事,让陈建明代笔,把传说故事整理出来。如果故事多,可以申办非物质文化遗产。

——

秀兵:这份报告已按时上缴,唯恐错过这次上级了解保岱历史的机会。由于时间太紧,我就按我的想法整理了,或许还有遗漏,先这么做吧。我把它转发过来,希望你和刘大哥与李老师补充完善,做为以后向上级报告的基础素材。只供内部参阅修正,不对外或上网,一则以免引起麻烦,二则不想失去文史资源。杨素梅

第四篇:征文:开发区要提升工业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内涵

征文

开发区要提升工业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内涵

竹子

广德经济开发区从2012年创建,经过十年快速成长壮大的艰难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已步入“省十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面对如此骄人的业绩,笔者建议广德经济开发区在加快引进投产企业、形成工业产业集聚群的同时,还要提升工业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经济腾飞、环境优美、内涵丰富、和谐康乐的省级特色经济开发区。

要提升工业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内涵,应从培育现代环保型工业产业集聚群、保护与恢复开发区内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古迹等,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逐步开发工业特色旅游,推出历史文化传承展览,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有识人士来投资兴业。比如利用广德独特的地方农林水资源、“广德四绝”特产、竹木特色工艺品等形成工业特色产业与旅游,创新型产业精品特品;利用区内及周边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张渤、张光藻、饶国华、朱元璋、范仲淹等历史名人影响力修建历史名人纪念馆、纪念亭、展览中心等,命名主干道路等;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故事如“三官殿”、“步十万”、“打鼓凼”、“祠山庙”、“龙井”、“ 七姓祠”、“ 长安古墓地”、“ 张光藻墓”、“ 苏觉

庙”、“ 富家村”、“ 大木桥”、“ 无量溪”、“龙王庙”等传说与来历,重点挖掘与开拓历史文化景点资源,吸引投资商和开发企业家的好奇心,增加产业投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活跃企业文化,带动第三产业和旅游经济联动发展。

第五篇:2014高考通关词语训练成语运用(一)内涵不明

基础知识成语运用

(一)语义内涵不明

一、通关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B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C 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D 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B 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 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B 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C 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 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B对于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C“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D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言而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B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D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B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D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C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B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D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D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B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C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D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B“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C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起诉保安人员。

D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B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D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二、规律探究

指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并探求规律。

1、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2、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3、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4、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5、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6、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7、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8、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9、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10、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11、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典故....不明)

三、跟踪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C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D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 4 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D 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冠军的称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B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C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B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C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B、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C、她到这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D、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 5 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B、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D、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B、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C、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订阅本刊。..D、他性格内向,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B、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C、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D、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答案:

一、通关训练

1、B(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A 神气十足,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C 有始有终,1、具体事 6 物的开始和结束。

2、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D叹为观止,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D(林林总总,形容众多。A 量入为出,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B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C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观:对待,看待。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3、C(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A 大人不见小人怪,敬称对方为大人,谦称自己为小人,希望对方不要与自己计较自己的过错,........是一种主动认错的态度 或者写成 大人不计小人过 计:计较D含英咀华,英、华:这里指花朵;咀:细嚼,引申为体味。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

4、B(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A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C 有惊无险,看得似惊心动魄,但没有任何危险。形容事情的过程形势严峻,但是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结果。D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

5、C(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A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B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D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6、A(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D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7、B(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A,一日闲情,一天的欢乐,C不可名状,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D富甲一方,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

8、C(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A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B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D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9、D(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A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B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C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10、C(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A精彩纷呈,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纷呈:纷纷呈现 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B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D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11、B(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A舍我其谁,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C讳莫如深,讳:隐讳;深: 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D勉为其难,勉:勉强;为:做。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12、B(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A不屑一顾,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C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D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13、C(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A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才如吕布,马如同三国名马赤兔,形容很优秀。B鲜为人知,鲜:少;为:被,很少被人知道。D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4、B(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A杀回马枪,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C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D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二、规律探究

1——3三个句子中的成语从字面看都符合句子情境,可是成语的意思并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所以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的意思,并不是和人交往少,交往适可而止的意思。“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并不是“危险’的意思。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并不是“春秋”这个朝代。

方法一:注意记忆成语的含义,不要“望文生义”。

4——6三个例句中例4“牛刀小试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彩。而后文是“开创一番新事业”并没有开始去做。例5中“无可置疑”前面有“不应”,而全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容怀疑的” 例6中“宛然在目”,像在眼前一样,而句中景物本身就在眼前。这三个句子的共同特点是成语的意思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

方法二:看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和成语的意思是否自相矛盾

例7“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例8“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并不是“满堂灌”。例9“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原句是自诩的意思。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成语的意思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方法三:查成语意思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看成语是否反用其意。

例10“南辕北辙”比喻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原句是说我俩考虑问题不同。例11中“火中取栗”是被别人利用,自己没有得到好处。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危险。以上两个例句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典故或语言的本意不明。

方法四:句子中出现典故或寓言,要注意探究其本意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否相符。

三、跟踪测试

1、C(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A墙倒众人推,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B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D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2、D(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A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B忍不住笑。C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B(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A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C马首是瞻,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D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C(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A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B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D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5、C(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A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D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6、C(无所不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人浮于事: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7、D(半瓶醋: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8、B(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9、A(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多用来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10、D(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苛求别人,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方兴 9 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下载《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释名》亲属称谓词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