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

时间:2019-05-15 03: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

第一篇:《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

《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

00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

(美)杜维明 著,钱文忠,盛勤 译《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北美版自序 新加坡自序 牟复礼序

一 古典儒学中的道、学、政

二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三 儒家圣人:为已之学的典范 四 儒家修身的痛苦 五 刘因儒家隐逸主义解 六 刘宗周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性 七 早期清代思想中“学”的观念 八 论儒学第三期

九 反传统、整体观、耐心谨慎:关于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追求的个人反思 译者后译

本书是美籍华人学者杜维明有儒家知识分子研究的著作,收录的定他

学术地位的九篇论文前四篇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体系,标明儒家知识分子的神趋向;中间3篇考察宋元明清新儒学纪元的面貌;后两篇对统儒学的现代意义的思考。从本书中可以窥见作者在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厚功底,极其可贵的是:作者是使用现代西方的方法和话语来重新整合传统儒学的,所以很有新意,作者的思考和表述乏精彩之处,品评人物也十分中肯,少偏颇之处。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能给你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

本书所收九篇文章分成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设置和象征资源,集中讨论道、学、政的观念,重点则在标明儒家知识分子总的精神趋向的道德形而上学,孔子及其弟子所体现的核心价值通过修身与为已之学,为儒家纪元的伦理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有三篇文章,是走进儒学纪元的知识远足,从意义深远的不同阐释方法的角度,具体描绘了儒学的面貌。新儒学袭用了古典儒学遗产,其中蕴含的多元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作为公共行为的自我努力,有可能改变人类处境的儒学信仰。00 杜维明

杜维明,男,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杜维 2

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1] 00 5主要著作《传统的中国》(合编,英文),美国新泽西学徒堂1970年版

《三年的蓄艾》,台北志成出版社1970年版

《中与庸:论儒学的宗教性》(英文),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9年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版,题为《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 《人文心灵的震荡》,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76年版

《行动中的宋明儒家思想:王阳明的青年时代(1472—1509)》(英文),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英文),美国柏克莱亚洲人文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美国波士顿Cheng & Tsui出版社1988年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

《今日的儒家伦理:新加坡的挑战》(英文),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版,题为《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

《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英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 《儒家自我意识的反思》,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三重和弦:儒家伦理、工业东亚及韦伯》(主编,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91年版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儒家世界的透视:当代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讨论》(主编,英文),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1992年版

《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

1989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译版

《常青树:今天做中国人的意义》(主编,英文),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转化中的中国》(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日本和“四小龙”的道德教育与经济文化》(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儒学发展的宏观透视:新加坡1988年儒学群英会纪实》(主编),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一阳来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儒学与人权》(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十年机缘待儒学》(周勤),香港牛津出版社1999年版 《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版 《杜维明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寻求文化的尊严:余秋雨和杜维明谈中国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杜维明文集》(五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儒家精神性》(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十字路口出版社,2000年

《儒家的人论》(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6主要论文1995年

《东亚发展模式中的儒家向度》(英文),载Tzong—shian Yu and J.S.Lee编《儒家与经济发展》,台北中华经济研究所1995年刊 《儒家的幸福之道》(英文),载L.Rouner编《追求幸福》,Notre Dame University出版社1995年版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收入《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作为生活现实的全球社群:开发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英文),载《社会改革与社会进步》,纽约联合国1995年版

《儒家精神资源与21世纪;杜维明访谈录》(于春松),载《开放时代》1995年第1期

《以现代化儒学回应全球危机》,载《亚洲周刊》1995年1月8日 《关于“文化中国”》,载《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2辑

《如是我闻一时俱在檀香山:**、凯纳海里与穆刹法的宗教对话》,载《当代》1995年2月

《重建理性沟通和开放心性——儒学和基督教的一场对话》,载 《文化中国》(加拿大)1995年3月号

《杜维明教授谈东西方价值观》,载《联合早报》1995年4月9日 《关于“文化中国”若干问题的对话》,载《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

4辑

《唐君毅的人文反思》,载《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第4期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载《当代》1995年第111期,1995年7月 《后现代主义的语言实践》,载《当代》第112期,1995年8月1日 《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载《二十一世纪》1995年10月号

《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载《读书》1995年第10期

《儒学的超越性及其宗教向度》,载《中国文化》第12期,1995年12月;又载美国《倾向》1996年第7—8期合刊,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联合国五十年:发展高峰、媒体霸权和台湾意识》,载《当代》第116期,1995年12月1日 1996年

《东亚发展模式中的儒家向度》(英文),载克莱勒编《传统思想在当今日本的影响》,慕尼黑伊迪斯姆出版社1996年版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收入《首届吴德耀文化讲座》,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从儒家观点看人权》,同上

《阐释中华民族觉醒的文化信息》,载《明报月刊》1996年 《儒家之风引领新亚洲》,载《天下》杂志1996年1月1日 《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载《明报月刊》1996年1月1日 《儒家传统及其现代取向——访知名学者杜维明教授》(居敬波),载

《开放时代》1996年第1期;收入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文化中国”精神资源的开发与创见》,载《东方》1996年第1期 《立志作“第一等”人:访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黎绮华、陈尚琨),载《法灯》1996年2月1日

《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载《天府新论》1996年第2期

《自我认同的谱系:兼论儒家与自由主义》,载《中国研究月刊》1996年3月号

《让魅力化成善种》,载《联合报》1996年3月8日

《反思“文革”先要超脱集体健忘》,载《明报月刊》1996年第6期 《如何分析“文化中国”知识界的内耗问题》,载《明报月刊》1996年7月号

《人文反思与知识分子——新儒家的自我定位问题》,载《明报月刊)1996年8月号

《回儒对话寻文化革新》,载《亚洲周刊》1996年8月18日 《莫说儒门淡泊——杜维明教授谈知识分子新定义》(林志光),载《明报》1996年8月19日

《儒家教育理念——当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国际研讨会暨岳麓书院创建1020周年纪念会”主题发言,1996年8月25—28日,载《国际儒联简报》1996年第3期

《儒家人文关怀与大学教育理念》,同上会闭幕式发言;收入朱汉民编《中国书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朱汉明等编《杜维明:

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大陆知识分子的儒学研究》,载《交流》(台北)第29期,1996年9月《减少内耗 加强协力——“文化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处之道》,载《文化中国》(加拿大)1996年9月号

《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英文),载《美国人文、社会与科学院院讯》1996年11月号

《当代台湾的文化认同与承认政治》(英文),载《中国季刊》第148号,1996年12月;收入D.Shambaugh编《当代台湾》,牛津:克莱顿出版社1998年版;又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台湾)1999年6月号

《超脱集体健忘》,在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文化中国:‘文革’三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载《民主中国》1996年总第34期 1997年

《儒家传统的启蒙精神》,载《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1997年版

《从“文化中国”的精神资源看儒学发展的困境》,同上

《走向全球伦理:回儒对话的精神意涵》(英文),载O.Bakar编 《伊斯兰与儒学:文明对话》,马来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哲学概论》(英文),载E.道伊奇等编《世界哲学手册》,牛津:布莱克维尔出版社1997年版

《危机和创造:儒家对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回应》(英文),载S.L.Chase编《理解之门:关于同类之爱的全球精神的话语》,美国伊利诺斯

Quincy:Franciscan出版社1997年版

《徐复观的儒家精神——以“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为例》,载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儒家发展的宏观透视·序》,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寻根的共识》,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刊《总会三年》,1997年

《“文明对话”取代“文明冲突”——与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谈文化》(丁果),载《世界周刊》1997年1月5日

《以公心辩国族主义》,载《明报月刊》1997年3月号

《走向新世纪的对话——关于东西方文化资源和现代化的讨论》,载《文化中国》1997年第3期

《从多元的现代性看儒学创新》,载《明报》(北美版)1997年4月17日

《重视参与的传统:儒家公众知识分子》(英文),载《哈佛亚太评论》1997年夏季号

《儒学创新的契机》,载《读书》1997年第9期

《儒家“体知”传统的现代诠释》,1997年11月;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1998年

《<;百年中国哲学经典>;序》,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收入《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2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此篇有不少错讹,应以《人文论丛》

1999年卷为准)

《儒家视野中的全球社群的核心价值》(英文,转译德文),载 R.Moritz和李明辉编《论儒家》,德国1998年版

《梳理可用于理解变动世界的概念资源》(英文),载《新千禧年的国际研究: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美国Westport:Praeger出版社1998年版

《儒家人文主义的“三纲”和“五伦”》(英文),载W.H.Slote and G.A.Devos编《儒家与家庭》,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哲学的修身观念》(英文),载E.Craig编《卢特理治哲学百科全书》,纽约卢特理治出版社1998年版 《中庸》(英文),同上

《汉学、中国学和儒学》,载《汉学世界》1998年创刊号,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现代化的忧思——访杜维明》(谭庭浩),载《南方周末》1998年1月9日

《从亚洲危机谈工业东亚模式》,1998年2月;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李慎之、杜维明对谈录》,载《国际儒联简报》1998年第3—4期 《杜维明先生访谈录》(蒋庆),载《贵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4期

《感受北大,寄望北大——著名汉学家杜维明先生访谈录》(卢宁),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4期

《“中国人”的三个境界》,载《文摘报》1998年4月9日

《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刊访杜维明教授》(周勤),载《世界汉学》创刊号,1998年5月

《儒家文化的新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访谈》(陈丽智),载《新东方》1998年第5期

《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会议上的发言,1998年5月;中国教育热线

《传统儒学如何定位现代——访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杜维明》(陈丽智),载《台声》杂志1998年7月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哈佛大学教授、儒学家杜维明访谈录》(肖英、徐彤),载《中国青年报》1998年7月25日

《儒家人文精神与现代启蒙心态——燕园访杜维明》(蒋广学),载《中国国情国力》1998年第8期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载《联合早报》1998年9月27日、11月10日言论版,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东西方的交融:儒学的人权观》(英文),载《哈佛国际评论》1998年夏季号

《杜维明谈“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孔明安),载《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 1999年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收入《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收入《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在“儒学的人论”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收入《国际儒学研究》第6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从“体知”看人的尊严》(提纲),同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教育》,收入乐黛云主编《跨文化对话》(第2期),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文化资源和现代化模式》,收入《崩离与整合——当代智者对话》,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1999年刊 《修身:体现人性的教育》(英文),载《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论文集》第3卷“教育哲学卷”,美国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哲学文献中心1999年版;收入R.T.Ames编《美学的转向》,芝加哥Open Court Press 2000年版

《意义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状况》(英文),收入P. Berger编《世界的非凡俗化》,美国Willian B.Erdmans出版社1999年版 《制造转化中的自我的根源:论董其昌的美学反思》(英文),《与杜维明论仁、圣爱与道》,美国Binghamton University IGCS1999年版 《人文学科与公众知识分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1期 《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载《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1期 《五四·普世价值·多元文化》,载《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杜维明访谈》(英文,Anja Steinbauer),载《当今哲学》(英国)1999

年春季号

《回应与创新——就“哈佛儒学研讨会”访问杜维明先生》(李明华),载《求是学刊》1999年第4期

《从人文学看宗教研究》,载《宗教哲学》(台湾)1999年4月号 《家庭、国家与世界:新儒学对全球伦理的探索》,载《社会语义学》1998年8月号;中译载《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收入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人文学——哈佛燕京学社的学术事业》,1999年6月8日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东亚现代性的儒家含义》,“儒家思想在现代东亚”研讨会论文,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1999年7月刊印

《21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展望》,“21世纪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研讨会”论文(美国,华盛顿),1999年9月3—5日

《儒家的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杜维明千年学府报告会》,收入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孔子;仁的信念的化身》(英文),载《世界与我》1999年11月号 《郭店楚墓竹简如何改写中国思想史·楚简中的新知》,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7日,又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 《杜维明谈东亚文明的六个特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 2000年

《郭店楚简的人文精神》,载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与西方的复杂联系》(英文),收入M.Tobias等编《心灵的议会:新千禧年的哲学》,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在湖南大学演讲》,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4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兼论二十一世纪新儒家的使命》,载《南洋商报》2000年1月1日

《传承与创新》,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0卷第1期,2000年3月

《多元现代化:儒家东亚的启示》,在哈佛大学“回儒对话会议”上的演讲,2000年5月21—23日

《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义》,载《哲学动态》2000年第5期 《知识分子的通权达变——初会丸山真男的断想》,载《当代》2000年9月号

《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载《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载《台湾宗教研究》第1卷第1期,2000年10月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谈全球化与文明对话》(专访),凤凰卫视中文台,2000年12月

《儒教东亚兴起的涵义》(英文),载《代达鲁斯》2000年冬季号

00 00 00 00 00 00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等)

(一)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于:向。3 吾:我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4.恐:恐怕,担心。5.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了”的意思。6.何:为什么。

7.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8.安:怎么。9.戏:作弄,戏弄。

10.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1.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12.闻:听说。13.而:表并列,并且。14.阳:阳光。

15.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6.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17.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18.善哉:说得好啊!

19.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20.日中之光:太阳光。21.好:爱好。22为:作。23.少:年少。5原文朗读节奏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6 启示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7 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龄、性别、身份都是无关紧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为人要好学。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的。3.有哪些反问句 ? “何不秉烛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5.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秉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得出道理: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如果大家把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就会不断的学习,终身学习,因为这时候学习已经成为了你的生活需求了。文章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文章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

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是用了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这也是师旷说服晋平公的技巧。7.文中哪一句话直接解答了平公的疑问?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呼?

8.本文题为《师旷论学》,那么“论学”的核心句是哪一句?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

9.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应选 B 核心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学习要趁年轻,越早越好。而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怎么 ③孰与昧行乎

在黑暗中走路

④何不炳烛乎

点燃蜡烛 2.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说明学无止境,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张之万之马

1、原文内容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2、词语注释 ①尚书:职官名称。②畜:养 ③遣:派 ④许:答应 ⑤固 :坚持 ⑥未几:不多时 ⑦询 :问 ⑧盖:原来 ⑨比:等到 ⑩怪:感到奇怪

3、译文解释

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地喜欢它,派人前来买下那匹马,张之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踢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甩得掉了下来。这是只性子暴躁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卖马的钱收回了这匹马。等到他骑上马去,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原来只是这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

永之氓咸善游

故事梗概

唐代,湘江边的一个小市集上。果农李大爷为人厚道,买卖公平而生意兴隆。小商贩王二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归途,二人同乘一船遇风浪溺水。危急时刻,李因钱包太重而扔掉,财迷心窍的王二却下水摸得钱包缠在腰里。后因钱包缠在腰里太重,无力游上而沉入江中……人们将王二救起,可他死了。2.1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2.2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2.3 寓意

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爱财如命,本末倒置的人的可笑行为.2.4 本文中心

《永之氓》讲述了一个游水逃生的人腰缠万贯,溺水而死的故事。说明了要善于取舍,在金钱与生命之间,生命更重要,因此不能因一件小事而断送性命,更不能爱财胜于命。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yú],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1.读音

谏 拼音:jiàn 舆 拼音:yú 6.文言知识

“谏”:在文言中作“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讲。上文“谏父”,意为原谷对父亲好言劝说。又,“莫不谏”,意为没有人不规劝的。这种“谏”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如“大臣谏曰”,意为大臣对皇上委婉地劝说。反之,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要用“诫”、“告”、“戒”等。《明史〃海瑞传》列举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刚劲直谏之臣:汉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以及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许多。3.译文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

“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原谷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做什么?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4.解释

祖:祖父,即现在的爷爷辈。捐:抛弃,丢弃。谏:好言相劝,相告。原谷:人名。厌憎:厌弃,憎恨。欲:想要。

欲捐之:想要丢弃他。之代词代指“祖”,文中的祖爷可译为他。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表十岁后再过五岁。岂有:怎么可以。是:这,此是。

负义:违背道义。负: 违背。从:听从,顺从。作:做,制作。舆(yú):手推车。于:在,到。

谷随:省略句,谷随(之)。随:跟随。之:他,指父亲。归:回来。汝:你,指示代词。凶具:不吉利的用具,凶:不吉利。养:养活,指能生活下去。更:再。

是以:即“以是”,因此。有:加,加之。他日:以后,将来。

是以:即“以是”,因为这样,即因此。何以:做什么。

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乃:于是,就。载:带。

悔之:对自己做的这件事感到很后悔,之,代词,代指因为父亲年老就要丢弃他的这件事。4 5.赏析

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我们要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嫌他们老了,就抛弃他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教育子女天经地义,而文中的原谷却运用自己的智慧,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父母是为孩子做榜样的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不要让孩子做你没做到的事。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第三篇:福建师范大学社团目录及主要学生组织介绍(学生会、社联等)

以下是协和学院自己的社团。现有26个院级社团。

社团 | 即一群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合成的群体,社团主要以兴趣爱好为主,没有学生会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所以比较自由。

学术科技类社团(5个)

DIY计算机技术协会 | 影评协会 | 艺文文学社 | 心通社 | 演辩协会 |

实践服务类社团(5个)

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协会:(要面试)木桃彩妆社 | 爱心社 |

证券投资协会 | 企业竞争模拟协会 |

文化艺术类社团(9个)

摄影&DV社 | 魔术协会 | 韫奇话剧社 | TNT cosplay协会 |(要面试)交谊舞协会 |书法协会 | 手工协会 | NOT街舞协会 | 邮卡协会 |

体育运动类社团(5个)

健美操协会 | 排球协会 | 足球协会 | 羽毛球协会 | 跆拳道协会 |

以下是校级社团,协和的学生也可以参加。

├ 体育运动类社团

├ 篮球协会├ 跆拳道协会├ 健美协会├ 健美操协会├ 轮滑协会 ├ 自行车协会

├ 网球协会├ 羽毛球协会├ 排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 足球协会

├ 文化艺术类社团

├ 美食社├ 炫彩地带├ 集邮协会├ 手工协会├ 棋牌协会 ├ 园艺协会├ 朗诵协会

├ 动漫协会├ 演唱协会├ 土风舞协会├ 交谊舞协会├ 街舞协会 ├ 拉丁舞协会

├ 吉他协会├ 话剧社

├ 实践服务类社团

├ 经理人协会├ 就业创业协会├ 三叶草交际协会├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观鸟协会

├ 一心社会工作协会├ 野草环保协会├ 漂书协会├ 同心社├ 西部爱心联盟

├ 零点装机协会

├学术科技类社团

├ 611心理学社├ 海西经济研究会├ 海峡两岸文化直通社├ 焦点追踪俱乐部├ 历史学社

├ 律政协会├ 书法协会├ 计算机协会├ 演辩协会├ 拍吧DV剧社├ 摄影协会├ 影评协会

├ 日语协会├ 英语俱乐部├ 耘曦文学社

-------------社团就介绍到这————————————————————

以下是各级正规校园组织的介绍。。主要以院级为主。。包含部分校级学生组织。。

团委学生会

协和学院团委:全称中国共青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委员会。下设团委副书记、组织部、素质拓展部、青年志愿者协会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等5个部门。

协和学院学生会:全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委员会。下设主席团、办公室、宣传部、学习部、学术科技部、体育部、生劳部、文娱部。

在协和学院,团委和学生会一般都是一起称呼:团委学生会。每年9月,团委学生会会在生活区A区广场举行纳新活动,对团委学生会学生工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届时校园海报宣传。

上述的是院级团委学生会,协和学院共有6个系,每个系下均设有一个系级团委学生会。一样的,系团委学生会所设常见部门有:团委副书记、组织部、团委宣传部、记者团、素质拓展部、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学生会主席团、办公室(秘书处)、宣传部、学习部、自律部、生劳部、文娱部、体育部、网络部、社团部等。同样,系团委学生会也会在开学初进行纳新活动。(另外,校级团委学生会同理,但协和学生一般不参与)

社团联合会

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院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组织,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是承担社团文化发展与繁荣的主力军。由理事会统筹管理的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宣传部、外联部、策划部、新闻部、文娱部、体育部、网络部等八大部门,下携学术科技、实践服务、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各类院级社团26个。

不喜欢学生会的死规矩,可以考虑社团联合会,既有学生会的严肃性,又有社团的活跃性,社联是你理想腾飞的选择。

协和学院院级社团列表:

见上面。。

另外如果以上社团不能满足你的需求,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福建省社团文化最活跃的高校之一,校社联还为你准备着五六十个校级学生社团。见上面

艺术团 搞艺术的。。

青年通讯社

全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委员会青年通讯社,是院团委指导下的学生传媒组织。院团委青年通讯社下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三名,分管刊物编辑、活动策划、综合事务等工作;设有新闻部、公关策划部、办公室、《艺文》文学社、网络部等五大部门。同样,青通社在开学初也会同团委学生会一起纳新,对新闻采编、新闻摄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新闻宣传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宣传中心是学院党委领导下的新闻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基地,旨在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布新闻信息、宣传学院的发展与成就;浓郁宣传氛围、凝练协和文化;开展对外宣传、展示学院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接纳学生参与、培养应用型新闻、宣传、文化产业、网络技术等多方面高素质人才。

新闻宣传中心下设:办公室、采编部、公关策划部、CI创意部、网络技术部等部门。欢迎热爱新闻传播、摄影的同学积极参与。

其他学生组织:

院纠察大队、创业班、学促会

另外,由于协和学院属于师大众多学院之一,你还能参与到的校级学生组织有:

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社联(含各校级学生社团)、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校青年通讯社、校学生电视台、校报记者站、校广播电台等。

由于篇幅有限,再此不一一介绍,若有兴趣了解,欢迎登陆查阅相关材料

品牌活动介绍

学子讲坛

校/院十佳歌手赛

“一鸣惊人”主持人大赛

各系迎新晚会

社团文化巡礼月

校/院田径运动会

新生辩论赛/校园辩论赛

师生摄影大赛

新生篮球/足球/排球赛

院篮球/足球/排球联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毕业生晚会

管理系“迎新歌喉战”

经济与法学系“职场精英”

国际商学系“商略,身边的经济学”

外语系“英语风采大赛”

信息技术系“爱心篮球周末”

文化产业系“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等。

附:

某个学长说过:学生组织是你锻炼能力的地方,而不是你炫耀的地方,或许你能力很强,但请别自以为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即使你是校学生会主席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请别在你同学面前摆架子。有人说,参加学生组织是骗人的,都是为里面的头头邀功的,叫大一的进去都是搬桌子、展板、挂横幅、贴海报什么的,得不到什么锻炼...是,我不否认大一学生很多是在做这些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所谓的部长会长,他们就是在这些小事里慢慢锻炼出来的,交际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大学里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否认有些人当学生干部是为了所谓的私利,当然,没有这些私利作为动力,那恐怕也很少人愿意做这些事了。

有些人,不做这些学生工作大学依然过得很精彩,因为他懂得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相信你,你也可以!要不要涉及学生干部这块,自己想想哈。它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小小麻烦,繁杂、磕碰、费时…又或许会给你很多意外地收货,名誉、友情、爱情、经验…

第四篇:心系人民 政为群众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的心得体会

心系人民

政为群众

――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的心得体会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按照市委的部署,近期认真学习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著作。掩书而思,感触颇多,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深的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群众利益是根本也是要求,必须要以抓铁有痕的决心谋民之利。民生连着民心,群众利益连着国家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要把群众利益扎根脑中、烙在心中、握在手中,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换位思考谋民利,就是通过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身感受群众需求、设身体验群众处境、把握人民群众诉求,通过角色换位、感情到位,进一步提高为民谋利的判断力和处臵力。要用好权力谋民利,就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能够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不私用权力、不滥用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为民谋利联系起来,把精力用在服务群众、维护利益上来。要加快发展谋民利,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关键所在,没有发展就没有投入,没有投入谈何谋利。我们应该继续把发展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

理诉求,保障群众的正当权利。对于一些社会福利问题,我们不能仅仅看看数据、听听汇报,还要实地看一看、访一访,确保福利发到实处。贴近群众打交道。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怕见群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欠缺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本领。这种能力缺陷往往表现在: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只会照本宣科,不会变成自己的话说给群众听;只会说些官话、套话,总害怕说错话;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思考不深入,抓不住要害,说不到点子上。把自己当成群众,就不至于怕群众,才能说得上话、说得进话。要坚持和群众坐在一起,把文件上的话变成群众的话说出来,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增强执政能力。深入基层学本领。基层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我们应该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结合包镇、包案等活动,经常深入基层,对照基层真实情况,客观公正地给自己画画像、打打分。当前在涉军涉企维稳中,经常遇到工作做不动的情况,问题的关键还是与群众存在对立。应该借活动开展之机,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有感情地深入群众,向群众请教、学习,不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群众监督是制约也是导向,必须要以克己奉公的作风得民之心。党施廉政,民沐惠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永葆先进作风,倡树良好形象;要接受群众监督,欢迎群众评判。一方面要祛恶习四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

第五篇:论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心校--霍广学

论“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

辽宁省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心小学 霍广学

邮编:122523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一教师讲解示范一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一下课讲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介,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论文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在体育课中能有意识地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学 生发展第一的意识,把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我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体育,同时更喜欢上体育课,作为教好体育课的首要任务。

我国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运用新理念,活教老教材”,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呢?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体育这一门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以下介绍我在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转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 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治学态度,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求名利的治学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但我在《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中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地进行热身运动。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后,我不主张采用单调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而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 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划着船儿回家”,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我把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

另外,课堂上我还增加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使课堂上充满了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还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

三、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训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是对学生人格的无情摧残,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无情扼杀。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 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同时,要明白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学习评价的转变

以往,学生期末的体育成绩是体育老师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把考核后的成绩直接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对于没有要求达标考核的年级,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采用平时体育运动技能较好,平时表现突出的来进行衡量,最后确 定体育成绩,而对那些平时好动、好玩、淘气的学生来说,他们可就惨了,老师给的成绩肯定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及时恰当的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对后进生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能使其丧失信心,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婉转处理,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总之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但要专业知识精深,业务要熟练,同时,教法要灵活而新颖,科学而实用;既要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和谐的统一,重新唤回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使我们体育教学更富于生机和活力。在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在新课标指引下结合地方学情和硬件设施进行教学安排,力争最好教学效果。使体育课成为学生真正爱上的课,开创体育课教学的新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

2.《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3.《教学论》,人民体育出版社。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论“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

凌 源市三道河子中心校

霍 广8

下载《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目录、介绍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