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
一个中国医学生的掉队
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花八年时间,拿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去美国哈佛医学院做交换生——如今已成为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的金华义,回顾起自己求学的十年,做出这样的总结:与美国医学生相比,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在跑到一半时,狠狠摔了一跤。
“前半程没掉队”
他们是站在中国医学教育金字塔尖的精英。
20世纪末,中国的大学轰轰烈烈兼并各大医学院的时代,协和医学院先后与中国顶尖的两所大学合作,获得了最优秀的生源。比金华义高一年级的学长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经历: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在协和学了八年,最后拿到了清华的毕业证。
2001年,17岁的金华义考入清华大学,正值校方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他申请调剂,来到了这所著名的医学学府。班里同学都是高考的佼佼者,他们选择学医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三点:听从父母的安排,对医者救死扶伤的向往,挣钱多。
初来乍到,他听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每次人体解剖课考试前夕,学生们大多会交上一百元押金,去器材室租一个颅骨,睡前放在肚皮上反复摩挲,并把手伸到里面,熟悉各个骨头之间的关联。第二天醒来,拿着枕边的骷髅头继续温习。据说,临考前颅骨往往供不应求。而这些年头已久的教学工具一旦稍有损坏,就会落得个“破坏公物”的罪名。
此后,“读预科”、“严进严出”、“大查房”成为他耳边的高频词。他适应了福尔马林刺鼻的味道,穿梭于各式各样的人体骨骼和组织标本之间,在挤满学生的图书馆里,捧着一斤来重、砖头般的专业书籍,开始苦读。
“这不算什么。”金华义语气平淡,“一般人肯定接受不了医学生的生活状态。”这位已经28岁、在协和医院工作了两年的住院医师解释道。
早8点,从宿舍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饭后午休半小时;下午2点做实验,经常午夜1点才罢手;不做实验的时候到图书馆看书,晚10点图书馆闭馆,回到宿舍学习到12点。这是1936年,中国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在协和读一年级时的作息安排,而这个传统保持到了现在。
“高淘汰率,小而精,长学制。”金华义这样概括,“民国时期的老协和,吸收了当时美国最先进的教学制度和行医理念。”如今,这种紧张的学习压力,依然能从图书馆里一张张眼眶深陷,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脸上体现出来,他们称此为“协和脸”。
读完两年生物学、化学的医学预科,然后学习一年半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结束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课程后,在医院见习实习,做毕业科研课题——金华义完成了近60门课程,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会了“望触叩听”,马不停蹄地做实验,学习写病历。最终,他“很幸运”地留在协和医院,成为住院医师。
第五年完成本科,第七年拿下硕士学位。到了第八年毕业时,班里一百多个同学,有十多人没有拿到医学博士学位。
“有人到后来发现自己不想学医,坚持不下去了;有些人想学,但达不到标准。”他面无表情地解释,“没办法,全世界医学生一般苦,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完整的医学教育包括医学院教育和住院医师培养两个阶段。”金华义认为,“前半程,我们至少没有掉队。” 在美国掉队
一次美国之行让他明白,这后半程的马拉松,“可能一辈子都追不上了。”这个一心想做外科大夫的住院医师有点沮丧,“人家报考医学院的心态很成熟,目的更明确,吃的苦却比我们还要多。” 2008年,协和医学院选出十个交换生,分别到美国和香港的医学院观摩。金华义去了哈佛医学院的两个教学医院,花了两个月时间与那里的学生进行交流。
哈佛的医学授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与协和的教学模式类似,几百人的大班教学。此外,还有三十多人的讨论小组,针对病历在课上发表见解。大小班的比例是三比一。在第四年快结束的时候,每个医学生都可以选五花八门的选修课,甚至连催眠课程都有。这个时间段,有些学生选择去欧洲或非洲进行医学访问,有些人选择去哈佛附近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体验顶级医学编辑的工作。
同时,美国大部分学校的附属医院,都有历史悠久的研究所,医学生可以提前做科研,毕业时就发表大量的论文,利于他们毕业后的出路。
“教育投入的差距,仅仅从30人的小班授课就可以推断——师资成本是协和300人授课的十倍啊。效果能一样吗?你上大课的时候没开过小差吗?”但最让金华义惊讶的并不是这些,“医学院临床实践方面我们相差还不是特别大,但他们的住院医师培养——实在太可怕了。”
医学院毕业后的医学生,仅仅是半成品,做几年住院医师后,才能拥有独立行医的能力。一个哈佛的住院医师,向金华义描述了在美国学医的过程:
本科非医学专业读大四时,因为羡慕医生的高收入、高地位,他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全国性的MCAT(申请攻读北美医学类院校的标准化考试)入学考试。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机考,他获得了申请医学院的资格。经过几千人的竞争,24岁的他进入哈佛医学院。完成四年学业后,他选择了外科的住院医师培养,将花上五年进行毕业后教育。之后,他将面临全美专科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如果通过,会获得医师执照。完成这一切,他会拥有两个选择:留在医学院进行学术研究;去医院应聘医生,或开一个诊所,过上“有钱人的日子”。最艰难的时光莫过于住院医师阶段,每年工资不过4万美元,一周却要工作近100个小时。这五年他会“玩命的工作”。医学院每年学费5万,当时他已经欠下银行20万的债务。等他拿下医师执照,至少已经33岁了,而这期间一旦有一门功课没有通过,就会永远失去从医的机会。
不过这位外国同行满不在乎地送了耸肩:“银行很乐意向我贷款,当上外科医生后,一年收入就赚回来了。”
鉴于医学院的高学费,美国政府会对每家医学院的住院医师投入1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一个美国外科住院医师,要在培养年限内完成500个手术的量才能毕业。金华义对此羡慕不已,在协和当住院医已经第三年,他一共才做了不到三十个手术,而且连一次主刀都没做过。
“他们医学院的四年时光,几乎完成了我们八年的学习量。以外科为例,他们用五年至七年,实现了我成为外科医生后十多年才能达到的医术能力。”
说完,他又不服气地补上一句:“换做我在美国学医,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源头的投入
最近两年,有二十多个住院医师放弃了继续留在协和的机会。
“不少人去新加坡当了医生。”金华义解释着同学们离开的原因:手术实践的机会少,挣得也少,一个月6000块就算多了。用他的话说,新加坡条件再差,也不会“比这糟糕了”。因为同样的理由,金华义的几位学长师姐选择去美国发展。
美国住院医师培养的目的,是塑造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完整医生。一个外科住院医师,应该具备操作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一系列手术的能力。五年之内,会非常辛苦,可一旦结束培养期,就能成为合格的“产品”。在金华义看来,包括自己在内的大部分国内住院医师,都还远远达不到“合格产品”的水平。
美国的主治医师与住院医师始终是两条平行线,主治医师与住院医师两个人就能完成一个手术,既便于指导,也利于学习。
自从1951年中国政府提出“按集权管理、高度分工”方式移植苏联的高教模式后,老协和留下的传统,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已经逐渐变成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手术倒好,四个人做,而且等级分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级)、主任医师(教授级)。一级压一级,轮到我干活儿的时候,只能端托盘递镊子了。”他无奈地描述着现状,“慢慢学,慢慢教,三年五年学完了,之后十几年,让上级怎么教你?只有主任医师及以上的级别才能制订规章制度,你能盼着他把自己革下去么?”
美国的医师经过五年的高压培训,就可以掌握独立行医的能力 “出师”了。然而,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中国外科大夫,先花五年完成住院医师工作,再用差不多六年的时间升为主治医师——前后共十一年时间。
现在,哪怕是一个阑尾炎手术,金华义也只能作为旁观者,在边上看主任医师操作,因为只有第五年的住院医师才“有权主刀阑尾炎手术”。他做的最稳定的工作,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夜间值班,以及帮主任医师执笔查房记录。
几年前,一个和金华义同龄的急诊住院医师,接诊了一个发烧的病人。最初是按照感冒症状治疗的,可另一家医院确诊为心肌炎。病人家属不干了,天天过来吵闹,后来这位住院医师辞职了。他略带无奈,“在实践不足的情况下,年轻的大夫怎样具备这种辨别能力?” 在中国做上住院医师之后,就相当于捧上一个铁饭碗,没有重大错误,至少能保证不会被开除。金华义苦笑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有“一半时间在混日子”。
而美国的住院医师毕业后要从头开始,可能得去其他医院找工作,一旦医术不精出了差错,同行首先会质疑培养这名医生的医学院的实力。长此以往,报考这里的医学生会越来越少,而医学院也会因为最主要的劳动力——住院医师的数量不足而难以维持。
“一提起医改,普遍声音都在呼吁加大投入,我认为,从培养医生的源头改善更为重要。”
近期,网络上热传一篇名为《住院医师制度是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的文章,金华义不认同这个文章:“全世界的住院医师都是被‘剥削’的,很正常,国外同行虽然累着,起码有个奔头!”
第二篇: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 :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河北巨鹿 4 名小学生 4 年背残疾同学上学的故事,感动了人们。乔良川因患先天性脊骨开裂从小就失去了行走能力,只能靠四肢爬着前行,到了上学的年龄,小良川哭着对爹娘说 :“ 我也要上学啊!” 娘说 :“ 你连路都不会走,还怎么上学啊。”“ 爬着,我也要去!” 良川擦干眼泪坚定的说。
上学后不久乔良川所在的乔庄小学合并到薄庄小学,他的家离学校有两公里的路,这段路时小良川的求学梦变得遥不可及,不得已小良川放下了书包,每天眼巴巴的看着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去上学。
就在这时,四双温暖的小手圆了小良川的求学梦。
下课的铃声响了,巨鹿县薄庄小学五年级的教室里,年仅十岁的胡晓威,靳秋业,薄愠腾,张浩宇 4 名同学像往常一样用熟练的动作,背着比他们重近10 公斤的残疾同学,乔良川去厕所,去课外活动,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们坚持了四年。
第一次了背良川后,他们就商量着天天背梁川上学就这样,4 个 6 岁的孩子背一个 12 岁同学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教室,走廊,操场,出现在去厕所的路上。
升入四年级后,教室从一楼搬到了二楼,上下楼一次来回要爬 24 级台阶,每天要上下七八次,这给四名小同学出了一道难题,“ 为了帮大哥哥良川上学,再苦再累也不怕。” 勒秋业说,一年来,四名同学背着良川,攀爬了 5万多级台阶。
再过一年时间,同学们要上初中了,4 名同学早就做了打算,决定初中还上同一个学校,继续照顾乔良川,一起背乔良川走的更远。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老师指导。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 :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一缕朝阳,把这个身影照亮,一抹夕阳,把这个身影拉长。
日出日落,三五成群地孩子们结伴上下学,欢声笑语,沁入心扉。但你在人群中只要多看一会,会让你感动不已。
同学乔良川是巨鹿人,因患先天性脊骨开裂不能走路,外出只能靠爬。那年他六岁,到了上学的年纪,哭着对爹娘说 :“ 爹、娘,我想上学!” 娘泪如雨下,哽咽着说 :“ 娃呀!娘也想让你上学,可你连路都不会走,怎么上啊? ”听了妈妈的话,小良川顿时愣住了,犹如晴天霹雳,刺进他火热的胸膛。但他没有听天由命,擦干眼泪坚定的说:“ 娘,我想上学,只要能上学,就是爬,我也要去!”
学校离家有两公里的路,两公里对于体质健全的人来说轻而易举,可对于小良川来说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上学梦变得遥不可及,可怜的小良川不得已放下了书包,每天躺在床上,眼巴巴的看着窗外,眼瞅着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去上学!
就在这时,四双温暖的小手圆了小良川的求学梦。
下课的铃声响了,五年级一班的年仅十岁的胡晓威,靳秋业,薄愠腾,张浩宇 4 名同学轻轻的扶起比他们重近10 公斤的良川,背上他,慢慢的向厕所,操场走去。一样的动作,他们坚持了四年。
升入四年级后,教室从一楼搬到了二楼,上下楼一次来回要爬 24 级台阶,每天要上下七八次,一年来,四名同学背着良川,攀爬了 5万多级台阶。
要上初中了,4 名同学早就做了打算,决定初中还上同一所学校,继续照顾他,一起背乔良川走的更远。
同学们,只要你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给予帮助,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你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老师指导。
第三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发言稿)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合格率、降低低分率
恩施市三岔乡初级中学
谭家雄
我们知道,现在教育局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采用的是“四率一分”,即“高分率、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平均分”。显然,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消除低分、提高及格、巩固优分、鼓励高分。这既是我们提高自身教学成绩的一种策略,也是我们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种体现,更是检验我们英语教师教育理念、师德素养、人格精神的试金石。检验一个人的为人关键看他是怎么对待穷人的,检验一个教师的品质主要要看他是怎么对待差生的。因此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们农村的学生比不上城里的学生,他们英语学习基础都较差,加上各个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不一,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兴趣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所以上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和英语学习内容的增加,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两极分化严重,差生出就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方法不当;
2、基础差,困难多;
3、意志薄弱、怕苦怕累;
4、学习没兴趣;
5、智力因素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呢?最关键是要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三岔中学便有这样一支队伍,我们英语组的全体成员都尽力想方设法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找方法树信心。
1、重视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例如,对那些英语基础差的,记单词时只要求记四会黑体词和重点固定搭配;课文背诵时就只要求他们背重点句子;检测时就只让他们做单项选择题和词汇题,其他题目由他们自愿进行选择性的做,这样让他们每次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逐渐喜欢上英语。同时,我们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设计,经常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设最佳的情景,让学生有比较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其入胜。平时也常和学生做英语游戏,唱英语歌,用英语讨论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使他们兴趣盎然。
2、重视双基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些智力并不低的同学在游戏中表现得与其他学生一样的积极,但一考试就是不能及格。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基太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语言基础知识作框架又谈何能力呢?因此课标上要求的,课本上出现的,尤其是四会要求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首先狠抓词汇,因为词汇是语言基础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如背电话号码那样死记硬背,而是把词汇与音,形,意,句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己找单词的规律,做到知其音到知其形,然后知其性,把单词的四会要求合为一体。为了让单词的掌握得到落实,每学完一课后,我们都要求学生把本次课所学的新单词写在一张小卡片上或是手掌上,随时随地地进行读记;每次新课前,我们都要对上一次课所学的四会词进行检查,如课前听写、英汉互译、词汇填空。
其次不忽视课文的背诵。背诵是学英语的基本方法,也是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每次课上我们都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熟读课文、对话;每天早上起床后到早操前,我们会要求学生读背英语20分钟,这样就让学生的英语记忆时间得到了保障。
第三注意语法的讲解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棘手的问题,便是语法的运用。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语法,我们采用学生熟悉的句子,进行通俗的讲解,把它分析透彻。同时,我们特别注重试卷的讲评,每次检测过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去弄清楚每道题对错的原因,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其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学习英语不象学母语那样,有随时随地的语境,然而语言本身就是靠大量的实践积累而来的,这里的实践既包括口头操练,又包括笔头的练习,它们都是学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课堂上给不合格的同学多制造练习的机会,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我们便鼓励学生课后在小组内多读、多说、多背、多练,让小组长或其他成员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对于笔试来说,我们常找一些典型题目来操练,从中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3、重视良好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足可以让他们受益一生。我们不但教他们背诵的方法,解题技巧,还注重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及听说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求他们养成预习、复习、晨读及常用字典,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再就是考试时,让学生不在试卷上留空白,每个空都在填写,作文不会写全篇,就写句子;不会写句子,就写关键词。
当然,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除需要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外,还要求密切校家联系。
学校经常性地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比如新学期开学前的家长会、学期中的家长会、学期结束的家长会、个别班级的家长会、分学科的家长会和针对部分学生的家长会等等,通过开会会商学习情况,互通转化信息,交流转化经验。这种密切的校家联系不仅使成绩好的同学增加了自信,而且为学校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以上几点的尝试让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不但要在教学上下功夫,而且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心理,,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全体同学的英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便是素质教育及时代的要求。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我觉得“不吝鼓励,善于表扬”这是教师爱心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都是一种尊重,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架起学生之间友谊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我总是细心、多角度发现和赞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质的飞跃。
霍磊,是我班出了名的“差生”,常常调皮制造事端,写字潦草,成绩很差。对于他,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面对着听惯了批评、斥责,甚至辱骂的他,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便是用爱去温暖他的心,用鼓励去培养他的自信,让他在鼓励的温情中享受爱的热望。为让他在自卑中找回自信,我主动接近他,经常漫不经心地说一句善意的规劝或表扬。如“你真勇敢,长大了一定好样的。”“你真漂亮,学好了文化,长大了说不定是一位电视明星呢!”同时我了解了家庭的误导致使他顽劣的原因,做了几次家访,取得了家长的配合,有针对性进行正面引导教育。接着,我组织了一次故事会,让学生讲述“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引导全班学生用真情来感化他,唤回他的良知和信心。课堂上,我故意点名让他读书,在我的微笑的期待下,他大声地读起来(当然错误不少),我不等学生照例纠错,马上给予肯定“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在掌声中激动的脸色通红,这一节课他上的非常认真。渐渐的,他的心暖了,行为变了,课堂上常举起小手,作业也按时交了。只是书写仍旧很差,一次练字课上,我给他看一本《小学生硬笔书法》,我说,你看,这些字多漂亮,俗话说字如其人,你那么英俊,若认真练,肯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我把字贴给他,他听话地点点头,开始认真地描摹起来。可是他独立写时字还是有些歪斜不正。他发愁的告诉我:“老师,我真不是写字的料,无法练好字了。”我立即温情地鼓励他“净瞎说,你不知道,老师上学时还不如你呢,可我坚持练字,持之以恒,你看现在还象回事吧!(学生很崇拜我写的粉笔字)你将来肯定比老师强。”他从此信心更足了,经常把他的练字交给我看,抓住他明显的进步在班上展览,成功地喜悦更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期末考试时取得了全班第6名的好成绩。
学生霍磊的变化,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感受颇深。面对我们常说的“差生”,怎样做才符合教育的原则呢?实践证明,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鼓励张扬起孩子濒临崩溃的信心。爱是炽热的火,可以温暖受伤的心灵!鼓励是强劲的风,可将理想的翅膀送上蓝天!
假如说“一个不能少”是基于一种义务,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是基于一种责任,那么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才华和特长得到自由展示则是班级管理应追求的终极目标。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讲:“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自己心里有“阳光”,就是源头活水。我觉得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想做到以上所述几个方面,必须保持旺盛的源头活水,即紧扣时代的脉搏,适应改革形势,狠狠地“洗脑”,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能力及业务素质,实现自身资源的长流水。
第五篇:研修路上不掉队
研修路上不掉队 “三帮”措施解难题
为确保教师远程研修的进度与质量,做到研修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宁阳县采取“三帮措施”,保证研修进度不落后,质量有提升。
一是县项目办帮学校。从研修前一天起至研修期结束,县项目办对各单位远程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调查,找出问题,重在帮助学校理清思路,共同处理研修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区域整体研修质量与水平,确保各单位严格管理、扎实工作。
二是指导教师帮研修组。我县要求指导教师切实树立责任感,充分发挥指导功能,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提前学习课程视频,浏览作业内容,从观看讲座视频到批改作业,都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并定期与研修组研讨、交流,指导研修组分析优秀作业,启发自己,提高自己。
三是优秀教师帮参训学员。每天上午在观看视频和浏览相关资源后,研修组长、骨干教师等优秀人员组织好学科教师的面对面研讨,共同研究今天所布置的作业,共同思索研修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根据专家和名师解读精彩课堂的生成过程,就课堂中巧妙的教学设计等问题展开探讨,使教师对于如何把学到的教学理念恰如其分的实践于课堂,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有更新、更深刻的认识,然后组织材料、实例选择、构思成篇,互助合作、修改提交,确保研修中教师能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故事,切中自己存在的真实问题,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