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我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者将被问责。
为从严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日前,省纪委机关和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15种不作为不担当情形将被问责。
《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不作为情形包括:对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传达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或者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消极怠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认真履职,该批办、交办事项不及时办理,该限时办结事项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贻误工作,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或者被投诉经查实的;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明令督查并要求整改的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或者因为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没有明显改观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年度重点工作未完成目标任务,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打不开局面的;作风漂浮、好大喜功,不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重视、不研究,被动应付,缺乏有效措施,工作严重滞后的;组织领导能力弱,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低,导致不作为的;其他不作为的情形。
《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不担当情形包括: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怕担风险、畏首畏尾,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影响事业发展的;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对怕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导致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和恶劣影响,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对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处置不当,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对应由几个地区或者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地区或者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地区或者部门不积极配合,推诿扯皮,致使工作延误的;怕得罪人,对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或查处的;其他不担当的情形。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将依规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办法》规定: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实行。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第二篇:辽宁出台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15种情形将被追责
辽宁出台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15种情形将被追责
2014-11-13 09:04 来源:中华先锋网
(中华先锋网讯)为从严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近日,省纪委机关和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针对全省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明确列出应当问责的15种不作为不担当情形,同时对问责的方式和适用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
应当问责的8种不作为情形
1、对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传达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或者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
2、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消极怠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认真履职的,该批办、交办事项不及时办理,该限时办结事项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贻误工作,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或者被投诉经查实的;
3、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明令督查并要求整改的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或者因为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没有明显改观的;
4、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重点工作未完成目标任务,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打不开局面的;
5、作风漂浮、好大喜功,不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
6、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重视、不研究,被动应付,缺乏有效措施,工作严重滞后的;
7、组织领导能力弱,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低,导致不作为的;
8、其他不作为的情形。
应当问责的7种不担当情形
1、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怕担风险、畏首畏尾,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影响事业发展的;
2、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
3、对怕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导致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和恶劣影响,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
4、对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处置不当,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
5、对应由几个地区或者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地区或者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地区或者部门不积极配合,推诿扯皮,致使工作延误的;
6、怕得罪人,对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或查处的;
7、其他不担当的情形。
问责的方式和适用
1、本办法所列应当问责的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情况,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2、有本办法所列问责的情形,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应当给予政纪处分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4、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实行。
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综合考虑其以往一贯表现、资历、特长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并同时确定相应的职级待遇。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后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所列问责情形,根据该文件规定方式实行问责。
5、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对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监督作用,对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曝光的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要及时调查核实,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6、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问责,适用本办法。
对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领导成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7、本办法由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8、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0日起施行。
第三篇:对不作为不担当就当甩出“问责鞭”
对不作为不担当就当甩出“问责鞭”
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问责!这个道理,再次在通报中得到证明。
近日,天津市委对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不作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市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朝兴被免职。通报指出,天津市工信委与国家某局签署合作协议后三年多来,一直未组织研究细化协议条款、明确具体内容,存在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不作为问题,造成信访举报,产生不良影响。
树有根,水有源。通报的不作为问题发生在业务职能方面,根子还是管党治党不力。梳理已有报道可知,早在去年10月,天津市委巡视二组向市工信委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就曾明确指出其存在“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机关及基层党建工作薄弱,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贯彻执行中央、市委决策部署推动不力、落地不实,系统上下慵懒散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可惜的是,李朝兴和市工信委党组对巡视反馈意见置若罔闻,仍然教而不改,在不作为不担当这条歧路上任性狂奔,一条道跑到黑,这充分说明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惰性之强、惯性之大。
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是一种腐骨蚀心的慢性恶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要想根治这种“痼疾”,不使出“杀手锏”、不甩出“问责鞭”,怎么能行!
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开刀问斩”,要盯住“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关键在党委、要害在一把手,根本要靠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一把手如果当“甩手掌柜”,带坏的将是整个班子的风气,挫伤的将是干事创业者的心气。只有把一把手这个“风向标”校准调正,使其真正扛起担子、负起责任,才能引领一个地区和部门一路向前。
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开刀问斩”,目的是倒逼责任落实。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说的就是问责的震慑和警示效应。对于不作为不担当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不留情面,不仅仅能让庸庸碌碌混日子、装模作样走过场的“庸官懒官”头皮发紧、背后出汗,更能树立起正确的导向,让敢于担当者看到前途和希望。
问责的制度利器,需要在实际行动中释放力量。去年,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规范和强化问责工作提供了制度“标尺”,也让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明确了行动“戒尺”。近期,河北、天津、湖北等地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严肃处理和密集通报,就是落实问责条例的生动实践,持续释放了从严问责的强烈信号。如此,以眼里不 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把问责不断推向深入,才能让制度长出锋利的“牙齿”,让“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观念逐渐成为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常识和共识。(记者 闫鸣)
第四篇:潍坊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潍坊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本报讯 10月16日,市委印发了《潍坊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强化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忠实履职、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应尽职责和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推进全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单位(含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施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四条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打折扣、搞变通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贻误工作、影响发展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
(二)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等,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组织原则或保密纪律,搞非组织活动、跑风漏气,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违反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汇报的不汇报,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作风不民主、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重大决策未按有关要求进行调研、协商或征求意见,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不按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研究决定的;
(三)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规定进行可行性评估、合法性审查和论证、听证、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和报批的;
(四)因决策问题,严重影响产业布局、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或造成较大资源浪费、人员伤亡的;
(五)违规决定采取行政措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社会矛盾纠纷的;
(六)作风不民主、决策失误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不负责任、工作失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政策规定,不认真学习研究,工作思路不清,推进措施不力,严重影响事业发展的;
(二)非因不可抗力因素和重大客观条件制约,未完成法定职责任务的;
(三)对上级交办的工作消极应付,或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能有效承担和应对,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四)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或分管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应纠正而未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对群众反映强烈或上级要求整改的问题,以及本地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认真解决,或者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应该解决而不解决的;
(六)因不负责任、工作失职引发群体性、突发性重大事故、事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无正当理由不执行执纪执法机关、监督管理部门依纪依法作出的决定的;
(八)不负责任、工作失职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监管不力、处置不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因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事件、案件的;
(二)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苗头排查不及时,预警控制不严密,致使发生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的;
(三)对发生的群体性、个体极端性或突发性事件报告不及时、应对不力、处置不当,致使事态恶化的;
(四)在发生自然灾害、重要疫情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时,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致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损害的;
(五)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中,未认真落实监管、督办等要求,致使发生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事件的;
(六)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或对群众大型自发性活动,未及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和补救措施,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事件,以及对事故和事件处置不当的;
(七)对各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曝光的重要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监管不力、处置不当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工作懒散、办事拖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一)对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而久拖不决,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的;
(二)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推进中,故意拖延或跟进不及时,严重影响建设进度和工作进程的;
(三)对需多个单位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单位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单位不积极支持和配合,严重延误工作的;
(四)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故意刁难或拖着不办,以及借机吃拿卡要的;
(五)未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精简下放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或不组织落实具体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对下级的请示事项未及时批示或答复,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制定、发布、实施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规定相违背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决定、命令,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行政活动中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的;
(三)违法授权或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相关行政职权,或不依法对受委托者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四)擅自变更法定条件和标准,或违规扩大自由裁量权,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利用职权向行政管理相对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违法违规实施行政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造成国家赔偿或其他不良影响的;
(七)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办理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或明显不公的;
(二)不如实反映问题或报告事项,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落实任务中造假进度、假现场、假数据,或编报虚假工作成果,欺骗上级机关、领导和社会公众的;
(四)瞒报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重要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的;
(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应当追究责任的问题线索,知情不报的;
(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暗箱操作、逃避监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该公开而未公开,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二)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面,不公开有关事项,违规操作,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不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等方面的监督,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不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履行职责,或干扰、阻碍调查取证的;
(五)暗箱操作、逃避监督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不力,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到位,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的;
(二)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甚至包庇、袒护、纵容,或者为违纪违法人员请托说情甚至诋毁执纪办案人员的;
(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抓作风建设不力,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比较严重的;
(五)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不严、约束不力,甚至默许其利用自己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纪检监察机关和问责决定机关应当对有关单位和领导干部问责而未问责的;
(七)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十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方式分为: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停职检查;
(六)调离岗位;
(七)引咎辞职;
(八)责令辞职;
(九)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十四条 问责方式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程度确定:
(一)情节较轻,损害和影响较小的,采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采用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责任划分:
(一)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承担直接责任;
(二)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承担主要领导责任;
(三)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当管理或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四)二人以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按个人应履行的职责确定责任;
(五)应当予以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领导班子成员,不予问责。
第十七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职务变动而免予追究。已退休但按照规定应当问责的,仍需进行相应的问责。
第十八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离岗位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一)纪检监察机关在纪律审查、行政监察工作中,发现党政领导干部需要问责的,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经查证属实的,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涉嫌违纪的,依纪依规作出处理。
(二)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党政领导干部需要问责的,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经查证属实的,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司法机关、审计部门或其他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党政领导干部需要问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将问题和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经查证属实的,纪检监察机关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涉嫌违纪的,依纪依规作出处理。
(四)对问责对象有干部任免权的部门、单位在工作中发现需要问责的问题,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依据事实可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涉嫌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作出问责决定需制作问责决定书,及时送达被问责人员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一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维持、更改或撤销问责决定的书面决定,并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 问责决定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或者在本人所在单位公布。给予责令公开道歉(含)以上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将问责人员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涉及问责对象评先树优、提拔、调整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落实,并将有关情况向问责决定机关反馈。
第二十三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四条 调查人员办理的问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五条 调查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提供虚假材料,致使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错误问责决定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调查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对全市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违反本办法所列情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向有管理权的部门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等对相关问责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09-03-24 10:48发表于:《老总共赢圈》 分类:未分类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的通知
宁委办发〔2009〕13号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3月11日
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与工作效能,保障全市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党政领导干部,由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政机关追究其责任。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党政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监督等职权的领导干部。
第四条问责坚持依法依纪、客观公正,权责统一、过错与责任相一致,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全面履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责,自觉接受监督。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本办法对其问责。
(一)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政治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
1、制定、发布与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或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决定或命令,造成不良后果;
2、不按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造成重大损失;
3、违规选拔任用干部,用人严重失察、失误;
4、资金使用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造成严重浪费;
5、采取不当措施,导致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或其他不稳定情况。
(二)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公共利益或群众合法权益遭受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在处理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和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拖延懈怠、推诿扯皮,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在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3、瞒报、虚报、迟报、漏报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情况、重要数据;
4、对上级督查、群众反映或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落实解决,或因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或情况没
有明显改观。
(三)效能低下、执行不力,导致政令不畅或影响整体工作。
1、未落实上级党政机关的指示、决策或交办事项;
2、在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某项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全局工作安排;
3、在开展重要工作、举办重大活动或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协作时不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导致问题解决不力。
(四)作风不正、监督不力,造成不良政治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
1、属下工作人员效率低下、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导致群众反映强烈;
2、监管不严、查纠不力,导致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3、指使、授意机关工作人员弄虚作假;
4、对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包庇、袒护或纵容。
(五)在公开场合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或行为不检、举止不端,损害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形象。
(六)应当问责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问责的主要依据。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附有证据的举报、控告并经调查核实;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并经查实;
(三)司法机关的司法建议;
(四)党委和政府政务督查机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结果。
第八条问责的主要方式。
(一)告诫或责令作出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停职检查;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责令辞职;
(六)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第九条对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情节严重、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对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被责令辞职或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在党内外提升职务,并不得在党内外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党委、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具体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能分工,由相应的主管机关启动问责程序、组织调查工作。被调查对象在接受调查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错误或改变工作不力的局面,尽量挽回损失,减少不良影响。
第十三条调查过程中,应全面收集被调查对象的相关事实、情况说明等材料,认真听取被调查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十四条调查结束后,应就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由具有相应干部管理权限的问责机关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问责或终止问责决定。第十五条问责决定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问责人及其所在单位。问责机关应派专人与被问责人谈话,做好被问责人的后续工作。
第十六条被问责人的有关材料由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归入其个人档案,纪检监察机关记入其廉政档案。
第十七条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问责机关提出书面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继续执行。问责机关在收到被问责人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十八条对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的领导干部及企业中从事公务的领导人员的问责,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监察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