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5 03:5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01月23 关键字:安徽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李斌

核心提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企业集团,着力打造演艺、影视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201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胜利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增长12.1%,增幅居中部第1位;财政收入3026亿元,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2.7亿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2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5元,增长14.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3%;城镇新增就业6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30条政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2%。超额完成“861”计划项目建设任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5055亿元,增长24.2%。落实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增长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5.6亿元,增长16%,进出口总额393.3亿美元,增长25.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谋划实施“增长源工程”。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强化创新驱动,开展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启动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强试验区人才特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066件。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完成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完成皖江示范区“三年见成效”主要目标任务。深化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与长三角在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及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6.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3%。持续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全省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全覆盖。推进皖江城市带与合肥经济圈聚合发展。推进南北“3+5”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皖北地区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加快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

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粮食总产657.8亿斤,增产30.7亿斤,为近年来增产最多的一年。继续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建设2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农业物联网试点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886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建设美好乡村。开展2300个村庄整治试点。启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开工淮水北调工程,除险加固647座中小型水库。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永远的忠诚》等6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完成首批61家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和广电网络整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步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顺利启动实施“营改增”试点。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启动建设宿州等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省直管县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实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14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本届政府五年发展成就(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全年民生支出3161.2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79.9%,完成33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7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均提高10%以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3.8万套,基本建成34.4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0所,完成2314所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高考录取率首次超过80%。我省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信访总量下降,信访秩序好转。加快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治安形势平稳。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立法工作,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完善政府议事制度和决策咨询机制。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87项,精简54.7%,保留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1.2%。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的发展成绩是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受住复杂变化宏观环境的严峻考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开创了建设美好安徽的新局面。

这五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9%,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领先中部。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3.6%和19.8%。这五年,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创新能力居中部第1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增长2.9倍,量子通信、语音技术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这五年,“三农”工作和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增产,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皖江示范区、皖北、皖南、大别山区呈现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格局。这五年,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资5.5万亿元以上,建成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这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550.6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年均增长15%。民生工程由12项增加到33项,累计投入1808.6亿元,6000多万城乡居民受益。这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明显提高的五年,是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根据党的十八大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安徽实际,到2020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争先进位,人均水平进入中等,居民收入赶上全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经济强省建设实现重大跨越,生产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5%,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的中心村建成美好乡村。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大幅提升,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达33%以上。民主法制和社会建设全面进步,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法规,法治安徽建设深入推进,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巩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这一中心环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打造若干个万亿元大产业,若干个5千亿元以上产业,加快培育若干个千亿元以上“增长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旅游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巢)工程。建设“智慧城市”。

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培育壮大中心城市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县城。打造一批人口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产业型的中心镇。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芜马同城化进程,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和绿色发展。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沿淮经济带建设,力争实现“走千走万,还是淮河两岸”。进一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公民道德实践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信用安徽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基本形成城市绿道框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江淮大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继续推动财税、要素价格、文化、医药卫生、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行政区划。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

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拓展提升民生工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全国最和谐稳定的省份之一。2013年的主要工作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着力保持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在重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节能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新开工建设13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大力促进消费和进出口,拓展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消费领域,落实稳定外贸增长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建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项目贴息和融资担保,迅速掀起民企招商潮,激发全民创业潮,推动徽商“凤还巢”。着力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扩大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加快推进3项国家拓展中关村政策试点,完成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和11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加快新型显示、硅基功能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实施“增长源工程”。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粮食稳定增产,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农产品网购平台。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重点建设1710个中心村,治理10000个左右自然村。推进新一轮治淮和淮水北调工程建设。再解决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和开放水平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密切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区域及国际合作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城镇化提质提速,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点,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科学确定城市规模、能级、建设标准和管理方式。全面实施国家区域战略规划。加快皖江示范区沿江通道建设。抓紧制定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意见,谋划沿淮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入推进六安、安庆等大别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扎实开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高水平编制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国企和财税金融改革。巩固完善“营改增”试点,做好扩大范围准备。加快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巩固扩大文化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企业集团,着力打造演艺、影视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节能监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城市绿道建设。建立健全空气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大气、水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365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等工作,加强校园和校车安全管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实现城镇基本医保省内异地结算,巩固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完善以孤老病残困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投入605亿元,实施动态调整后的33项民生工程。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扩展大病保障范围。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增强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支持网络问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大力支持驻皖部队和武警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始终坚持为民执政。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群众满意的事,不做群众反感的事。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始终坚持科学理政。健全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集体审定、风险评估、社会公示和问责纠错制度,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始终坚持务实勤政。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不怕困难,不惧风险,不图安逸,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打攻坚战。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厉行勤俭节约,力戒奢靡之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二篇:近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省长李斌(范文)

近年来,安徽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深入推进“861”行动计划,谋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十一五”以来,全省经济以年均13.4%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迈上万亿元大关,去年达到15110.3亿元。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56.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63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054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依托我省丰富的科教资源,2008年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年底,被批准成为首批三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两大战略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科技、产业、人才和改革成果。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2.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二是突出合作发展的带动作用。皖江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是我省聚集发展资源、深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承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质量明显提高,示范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去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67%、64%,落户示范区的亿元以上大项目2981个,到位资金2874亿元,占全省的68.8%,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些年,我们与西部省份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加深,通过参与“西洽会”、“青洽会”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同时,我们还重点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截至去年底,累计与央企签约项目714个,投资规模1.8万亿元,与全国知名民企签约项目2369个,投资规模1.1万亿元。

三是突出重大改革的推动作用。多年来,我们秉承小岗村“大包干”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倡导先行先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由43户调整到33户,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高。二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去年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7.5%,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安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省地方金融机构、农村银行、村镇银行都有了快速发展。四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顺利实施地级巢湖市撤并工作,加快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推动芜湖、马鞍山跨江发展,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皖北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近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皖北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南北合作共建,皖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正在成为安徽新的经济增长极。五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创造了典型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四是突出基础建设的支撑作用。这些年,我们着眼于适度超前,着力于综合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交通方面,全省现有6座机场,4E级新桥国际机场今年将投入运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铁路营运里程双双突破3000公里,所有省辖市到合肥3小时的高速公路网全面贯通。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已实现合肥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年内将实现4小时到北京。水运建设步伐加快,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日益显现,内通外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重点流域治理方面,全面完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目前正启动新一轮治淮建设,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和长江、新安江支流治理工作正加快推进,水利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五是突出民生改善的导向作用。“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城镇新增就业252.6万人,困难群体就业26.2万人。去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2.9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今年国家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总盘子虽然有所减少,但我省今年的建设任务仍然还是40万套,一套不减,目前看,1-4月份进展很好,全省新增建设各类保障性16.6万套,占目标任务的42.6%。从2007年起,我们连续6年实施民生工程,探索以项目化、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五年累计投入1319.4亿元,今年计划投入540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人民。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研判宏观经济走势,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30条具体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增幅居全国第6位,财政收入增长1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9%,增幅居全国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7%,增幅居全国第1位,进出口总额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7%。

关于下一步发展。我们感到,对安徽这样一个发展中省份来说,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根本所在。立足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安徽的发展做了明确规划,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到2015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努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当前,我们正积极落实这一部署和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促进安徽经济社会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安徽和青海两省间的高层互访日益密切,经贸交流更加活跃,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统计,目前在青海登记注册的徽商投资企业、个体经商户以及皖企驻青机构700多家,总注册资本20亿元以上,年营业收入40亿元以上,徽商已经成为青海高原重要的商业群体,同时青海在安徽投资贸易近年也有长足的进步,皖青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前期合作基础上,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今后一个时期,建议两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两省经济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青海在资源、土地、市场等方面优势,鼓励我省资源加工型、劳动技术密集型等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向青海有序转移,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重点开拓建筑、粮食、商品等市场。同时热忱欢迎青海企业来安徽兴业,在皖建立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基地。建议两省合作交流部门加强联系,建立健全促进两省合作的日常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旅游产业合作。皖青两省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建议加强两省旅游投资和管理合作,共同开发优势旅游资源,鼓励引进对方优质旅游企业品牌,加大客源互送力度,推动市场共享,建立旅游安全和质监协作机制。加强旅游营销合作,联手策划和推广皖青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加强会展业合作。互相以省政府名义组团参加“青洽会”、“徽商大会”等两省大型综合及专业性展会,积极组织本省企业、重点园区参会对接洽谈,搭建更多的招商引资平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交流凝聚共识,合作促进双赢。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安徽和青海之间的合作交流、皖青人民的深厚情谊,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李斌:“民生省长”新使命

李斌:“民生省长”新使命

瞭望新闻周刊 2007年第38期>人物

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1258.htm

在30年少生4亿多人的同时,我国正面临着人口素质并没有随着人口总量增长而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期结束两大挑战。如何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是国家计生委新时期需要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郎秋红

近日,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斌被任命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此前她在吉林省副省长岗位上工作了6年,“她是吉林成长起来的干部,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靠的是能力水平和人格魅力”,吉林省政府一位干部说。这位“民生省长”,正在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被称为“民生省长”

李斌,1954年生,汉族,辽宁抚顺人。1974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在此次进京任职前,李斌历任长春市教育学院教师;长春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干事;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委书记;吉林省计委副主任、体改委主任、体改办主任、省长助理等职务。2001年9月起,任吉林省副省长、省委常委。先后协助省长分管过发展改革、劳动保障、民政、卫生、人口计生等工作,由于分管领域和民生密切相关,省政府的厅局长们开玩笑称她是“民生省长”。

李斌任上的几年正是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起步及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而她分管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民政等工作恰恰都是振兴吉林、富民强省的重点工作,担子分量可想而知。吉林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参与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试点工作,另一方面创新思路,破解难题。

李斌提出的“创业促就业”的再就业模式,成效明显,几年来全省就业总量稳步增长,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为再就业“吉林模式”;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制度全部建立,养老保险率先实行省级统筹,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迅速,率先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全国条件最好的孤儿学校正在建设;全省农民泥草房改造工程试点启动……这几年,是吉林老百姓得实惠较多的几年,也是吉林在就业、社区、社保、医保和人口计生工作等方面出思路、出经验的几年。“创业促就业”,人口计生“三结合五关爱”等吉林经验已经走向全国。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臧忠生说,这几年吉林国企改革等工作力度很大,民生工作成为改革的稳压器,保证了国企改革的平稳顺利进行。

始终强调认真务实

“认真务实”是与李斌共过事的同志和她的下属对其工作作风的评价。

民生工作是个花钱的工作,而吉林又是个财政实力有限的省份,“李斌同志的务实与她过去从事过经济工作有关,她总是能把民生工作与吉林的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努力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让百姓受益”,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三处沈立新说。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李斌创造性地提出了给予灵活就业者15%的社保补贴的优惠政策,既考虑了政策的接续性,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多方筹集资金,130万名下岗职工平稳顺利地实现了“并轨”。

李斌关注分管领域内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甚至白血病儿童的问题,但是,她又不拘泥于具体事务当中,而是从大局和长远利益着眼,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李斌说,从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微观角度来看,解决具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事情,但就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言,民生细节固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创建制度和机制。在她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吉林省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新农合、慈善捐助、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的长效机制。

李斌还擅长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把民生工作做实。“万名下岗职工进民企”、“政府3年购买10万个公益岗位”,人口计划生育“三结合五关爱”6件实事、互助关爱助残工程等项目,上同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靠得紧,下和百姓利益靠得紧。

李斌为人谦和,但是对待工作认真,有事前部署,更有事后检查。沈立新说,共事多年,只看见过李斌发过一次火,那是在检查一项民生工作落实情况时,个别地方以困难多为由进展缓慢,李斌直言:“难道为老百姓办点事就这么难?”“为民执政一定要对人民有感情,要依靠群众办好群众的事。”

周围的干部说,李斌的另一个特点,是视野开阔学养深厚。她在职修完了吉林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李斌同志的博士是认真读出来的。”她身边的工作人员认真地说。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做学问与自己分管的工作相结合,是李斌做工作和做学问的特色。几年来她相继出版和发表了《社会主义分配通论》《中国区域分配格局研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关注民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等书籍和文章。

李斌不仅自己学习,还经常布置题目,领着大家研究。她要求分管部门的领导要当“政策通”。为了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她带领相关部门制订了多套方案,反复测算,从中选优。很多同志说,李斌不讲空话套话,她总是能用简练平实的语言抓住一件事情本质进行表达,使听者眼前一亮。

“女性的柔美,又有着男性的刚毅”吉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史宝琴说,李斌身上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着男性的刚毅。在李斌任上,经历非典等突发公共事件,作为主管副省长,她责无旁贷地冲在最前面,到现场、进病房……每次在危机时刻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她表现得冷静、沉着,指挥若定。

不过这位刚毅的女性同样有着细腻的一面。今年“六一”儿童节,她应母校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杨丽杰书记之约写了一篇“作文”,回忆起当年小学里的快乐时光,曾经的老师、同学、趣事……一件件娓娓道来,文笔优美,感情真挚,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怀善良之心,办磊落之事,讲君子之交,秉勤俭之风,行孝廉之道”。这是李斌对自己做人的要求。

李斌一直与80多岁的婆婆一起生活,婆媳关系很好,家庭情趣浓。每次出差,李斌都惦记着给婆婆买一点东西。吉林省卫生厅厅长李殿富说,“非典”最紧张时,指挥部集中办公,老太太特意包了饺子给多日没回家的李斌送来,李斌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尝尝“我妈包的饺子”。偶有闲暇,李斌也会像普通女性一样,逛街、买菜、照料家务。

李斌为人低调,待人诚恳厚道,做事踏实。她在多个场合讲,自己做的很不够,工作和成绩都是大家的,她只是大家中的一员。她常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要对己严,待人宽,我身上还有很多缺点,只有摆正自己,经常自省和„除尘‟,才能把党和人民交办的事情办好。”□

第四篇:李斌代省长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李斌代省长《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11年工作回顾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5110.3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2632.8亿元,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3.4亿元,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6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2126.3亿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增长17.9%。

着力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增速居中部首位。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达65.5%,提高2.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313.4亿美元,增长29.1%。新增本外币贷款2456.1亿元,贷款余额增长21.2%。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加快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巩固扩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成果,试验区获准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总数分别居中部首位和全国前列。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启动首批21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评价考核和政策支撑体系,出台加快发展的34条政策措施。

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绩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粮食总产达627.1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61.2亿元,增长50.2%。发放各类补贴159.8亿元,增长9.2%。完成42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3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解决3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年扶贫资金投入10.7亿元,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提速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全省国家级开发区达到12家。顺利实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芜湖、马鞍山迈进跨江发展新时期。加快皖北振兴,皖北地区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出台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20条扶持政策,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出台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城镇化率达4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工作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省及全部省辖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扎实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工作。启动省直管县体制试点。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深度拓展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合作,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区域和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181.2亿元、增长5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3亿美元、增长32.2%。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33项民生工程投入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2.9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944万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83个、农家书屋6924个。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力度。全省信访形势平稳趋好。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整治。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工作,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迈出了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新步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坚持不懈、奋发努力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

2012年的主要工作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奋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三个强省”,全面推进美好安徽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任务要求。

奋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巩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充分用好投资这个现实而直接的手段,突出消费拉动,稳定扩大外需。

坚持加大有效投入不动摇。大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启动建设12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推进1300个以上超亿元在建项目进度,建成投产30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建高速公路12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500公里。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发展文化、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煤电油气运保障。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落实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经济强省,必须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工业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省里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打造若干个5000亿元级以上的大产业。引导各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千百十”工程,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实施4400多项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力和占有率的安徽品牌。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30%。认真开展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开展试验区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合肥区域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再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体育、农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响安徽旅游品牌,壮大提升旅游经济。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农民,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深入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集中建设一批优质畜禽水产养殖基地。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认真落实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全面启动以防洪、防旱、防污、供水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淮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72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建设。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县乡公路3000公里,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000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再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0万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实施240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开展2000个以上村庄整治,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全面落实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区域特色鲜明,差异较大,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形成良性互动、多极支撑的增长格局。

全面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集成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具有较高规模经济效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皖北振兴步伐。争取将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市县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着力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促进皖南和大别山区加速发展。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编制实施六安、安庆等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合肥经济圈和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沿江城市跨江发展、联动发展,加快皖北城市群发展,推进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安徽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省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初创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深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全面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继续深化与长三角的分工合作,积极推进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央企新一轮战略合作,扩大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成果。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是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必须坚持继承创新,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文化惠民工程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着力打造生态强省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天赋于皖,是江淮儿女赖以生存发展、引以为豪的家园,必须倍加珍爱,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省。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要求。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突出问题。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启动巢湖、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大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连着民心、连着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经济越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56所。完成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314所。办好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12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省内医疗机构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普遍上调10个百分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0万套,基本建成25万套,其中竣工15万套以上。拓展提升民生工程。今年计划投入540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均提高10%以上。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巩固“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错必纠,绝不姑息。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信用安徽。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努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办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讲短话、开短会、行短文,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做表面文章。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政务公开,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三公”消费。

第五篇:省长王国生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王国生政府工作报告摘登:开局之年奋力跨越

开局之年:迎难而上 奋力跨越

领先中部 高于全国 好于预期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湖北迎难而上、奋力跨越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旱涝急转等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神聚力,砥砺前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中部、高于全国、好于预期。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元,增长13.5%以上,增加额连续两年超过3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0.5亿元,增长45.4%,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

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坚持做大做实做强投资。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左右,民间投资增长40%以上,占全省投资总额近6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27个,同比增加405个,一批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实施“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体系,区域协调发展特色凸显

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一系列工作平台为抓手,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特色进一步显现,一体化步伐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全面提速,湖北长江经济带沿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动“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武汉生产总值增加1000亿元以上,突破6500亿元,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襄阳、宜昌的生产总值、投资和工业增速领跑全省,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荆州“壮腰工程”全面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纳入国家试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加速推进,黄石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荆门循环经济试点、咸宁低碳发展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全力抗灾夺丰收,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科学调度,周密部署,战胜历史罕见的三季连旱、旱涝急转和汉江秋汛等重大自然灾害。粮食增产14.54亿斤,实现“八连增”,比预期目标多增加10亿斤,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油菜总产连续17年全国第一,棉花、蔬菜、肉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增加1000元左右,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增收额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空间显著拓展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资监管、环保、土地、财税、集体林权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扩面提标。培育重商文化,营造创业氛围,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19.5万户,增长16.7%。新增驰名商标27件。组织到发达省份、中西部地区学习考察,促进思想解放,密切省际交流合作。加快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外贸发展。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全省地方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70.6%。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文化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取得积极成效。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明显。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省政府年初承诺的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10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效率观念,狠抓工作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扎实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履职履责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至373项,减幅23%,成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三公一金”治理,促进降低行政成本。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与省政协讨论协商重大事项,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556件、省政协提案654件。

关键之年:稳中求进 好中求快

2012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总目标,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农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坚定不移推进跨越式发展,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紧紧抓住稳增长这个首要任务,强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紧抓住“一主两副”这个龙头,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发展这个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线,着力推进转型发展;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建设美好精神家园这个方向,奋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湖北建设。

着力办好10件实事

(1)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乡就业创业培训40万人。(2)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33.53万套,竣工18.2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4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3)在103个县(市、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省全覆盖。(4)安排连片特困地区30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5)再解决农村1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20万户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万公里。(6)为29个贫困县的50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为16万对农村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农村居民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和妇女“两癌”等重大疾病的新农合保障水平。(7)对26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122万名农村学校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5000套。(8)建设2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本公益性文化项目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率达到90%以上;继续实施送戏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实现全省全覆盖;为2.8万个农家书屋每家征订10种以上报刊;为贫困地区农村15万农户配发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9)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0个;新(改、扩)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500个;兴建村级综合服务社3000家。(10)为5000名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建设100个残疾人扶贫基地;为1万名残疾人免费配置辅助器具;为35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完善和落实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完善执行落实机制。巩固和扩大“治庸问责”活动成果,健全政府工作责任体系,完善确责、履责、问责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进各项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的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政务服务。深入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办事范围,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重商”文化,坚持“产业第一、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理念,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坚持求真务实,厉行勤俭节约,提倡短文、短会、短话,简办事,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继续在省直机关开展创先争优和“六型”机关创建活动,促进作风转变。

强化廉洁从政意识,推进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下载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安徽两会 李斌省长《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5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三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 市长原声 【连网】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删节版)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作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作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该怎么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

    最新安徽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三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

    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两会议程 2011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3月5日(星期六) 上午9时 开幕会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国民经济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