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故报告及处理结案制度
事故报告及处理结案制度
根据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特订立如下制度:
一 事故报告
1.单位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
2.单位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负责人;发生火灾应立即打119报警,并报告以上部门。
3.公司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报告后,应当于一小时之内向事故发生地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市劳动局、市公安局、社会保险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报告。
4.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单位应组织人员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5.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造成伤亡人数及估计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报告的情况 二 事故调查
1.轻伤、重伤事故,由公司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工会等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死亡事故由是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重大死亡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会同安监部门、公安监察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4.在调查中,公司有关部门及事故发生单位,应如是提供有关资料及情况。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调查,不得阻碍或干涉调查组的工作。
5.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③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④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⑤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⑥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三 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组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工作,并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并与市安监局联系,根据有关规定办理赔偿手续。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及拒绝提供情况、资料的,由公司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况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报告之日期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可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5.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治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应当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
第二篇:工伤事故报告处理、报告、统计、结案制度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报告、统计、结案制度
一、工伤事故及其分类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凡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称为伤亡事故。
2、工伤事故按伤害情况分为重大事故、轻伤、重伤和死亡四类。具体划分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执行。
二、工伤事故的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三、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像。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四、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四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5、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将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建卡。
6、必须要办理工伤审批手续的,由公司负责办理。
文明施工制度
1.施工单位应贯彻文明施工要求,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努力做好施工现场院的各项管理工作。
2.指定专人和部门负责文明施工管理、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
3.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加强职工文明施工思想意识的教育,开展文明施工达标活动。
4.大门内两侧应在明显位置标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非施工生产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等警示标语。并把“安全生产十大纪律八项措施”标示公布于众。
5.场地及道路做到硬地化、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周边排水沟保持畅通无积水。
6.成品、半成品及材料的堆放,应分类堆放并整齐美观。7.不非法占地,及时清理淤泥。淤泥、垃圾,沿途不漏洒,沾有泥沙及浆状物的车辆不得驶出工地。
8.工地四周不乱倒垃圾、淤泥,不乱扔遗弃物。并做到工完场清。9.搭设的临时厕所、浴室有排污措施,粪便污水不外流。10.施工现场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室、医务室、材料、机械库房……等工棚,必须挂牌,四周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11.食堂要有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保洁制度,炊事员和茶水工要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
1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章,作业人员必须挂证或卡上岗,并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劳保用品、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采购、使用、维修制度
一、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及使用
(一)劳保用品的采购
1.劳保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等;
2.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各种“临边、洞口”的防护用具等; 3.电气产品,包括手持电动工具、木工机具、钢筋机械、振动机具、漏电保护器、电闸箱、电缆、电器开关、插座及电工元器件等;
4.架设机具,包括用竹、木、钢等材料组成的各类脚手架及其零部件、登高设施、简易起重吊装机具等。
(二)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
1、劳动保护用品按“省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规定发放。
2、建立劳保用品领物卡,作为今后报领的凭证,不得遗失和损坏。
3、使用年限到期后,本人写出报损申请,经总务科审核批准后,交旧换新。
4、使用劳保用品者,不得遗失或有意损坏,否则,按情节轻重给予赔偿。
5、调换工作、调出者,应按规定办理移交或上缴,否则,按价扣款。
二、安全设施的使用及维护
1、施工现场公用安全设施由项目部指定相应的专业公司进行管理及维护。
2、专业公司应对本单位负责的公用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3、施工现场的公用安全设施的拆除应由项目部安全监察部门统一安排,严禁单位和个人私自挪用、拆除。
4、因施工需要,对安全设施进行拆除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恢复。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报项目部安全监察部门批准后才能拆除,并要采取临时替代措施。
5、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临时安全设施应予以爱护,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回收。
6、闲置的安全设施(包括周转性安全设施)应及时退还所属单位进行集中保管。
三、施工机械设备采购、使用及维修
(一)机械设备的采购
采购范围包括大中型起重机械、施工电梯、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应当对这设备进行采购,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换。
(二)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维修
1、机械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凡执行操作证的设备必须实行“管用结合,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多班作业时,必须有交接班制度。
2、大型设备(多人或多班组作业)要委任司机长,一般要设委任责任司机。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熟悉本机情况,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会检查排除故障。
4、在用的机械设备,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失修”或“带病”的机械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5、严格执行日常保养、换季保养、摩合期保养、停放保养制度,加强机械设备在作业前运行中,作业后所进行的“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十字作业,保持设备的应有效能,消除事故隐患。
6、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日常点检和定期检点,并作业记录,归档备查。
第三篇: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制度
一、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没有发生伤亡或物损的险兆性事故),必须按照“原因查不清楚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责任人员得不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及时、认真处理、统计、结案。
二、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后,项目经理和项目有关管理人员应首先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遇险受伤人员,指导现场紧急救护,组织人员救险排险,防止险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后,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规定的事故分类及相应的报告程序,按照程序迅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报告,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上报和虚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集团公司负责人报告;集团公司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项目部必须于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集团公司安全部。
四、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后,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规定的事故分类及相应的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伤亡和物损情况,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和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
五、在事故调查中,项目经理部负责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安全事故的有关资料、证据和相关证人,接受并配合调查人员的现场查证。事故现场必须经调查人员现场查证并作出有关指令后方可进行清理,恢复施工。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安全事故均有权检举、控告和投诉,一经查实,应对事故责任人严肃处理。对隐瞒事故不报者要加重处罚。对打击报复检举、控告和投诉单位和个人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处理,触犯法律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安全事故要及时进行统计建档,保存期五年。
第四篇: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制度
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制度
1目的为了及时调查、报告、处理和统计安全生产事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负责处理的各类安全责任事故。
3事故现场处置
3.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应迅速组织实施现场应急措施,快速撤离现场人员,对事故现场实施围挡,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管控措施。
3.2 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时,应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救助;同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并做好现场保护。
3.3 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事故现场,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处理时,应对现场做摄影、摄像记录并做必要标记。
4事故调查
4.1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总经理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安全办、综合部、工会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
4.2 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
调查小组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调查组织分工、调查小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调查工作要求。
4.3 召开事故调查小组第一次会议
调查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抢险救援情况,宣布调查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和任务,调查小组组长对调查工作提出要求。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
4.4 事故调查取证
(1)组织事故现场踏勘,向当事人及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提取事故现场存留的有关痕迹和物证,编写《事故现场勘察报告》;
(2)收集事故的事实材料,包括:事故汇报记录、伤亡人员统计表、赔偿协议、尸检报告、遗体火化记录、死亡证明、医院伤害程度证明等。以及事故发生前生产设施、设备状况,有关技术文件和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工作环境状况,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健康状况等。同时收集事故发生单位、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文件、规章制度、报表、台帐、记录、图件和向调查小组提供的书面证明等;
(3)获取证人证言,包括调查询问笔录和有关人员提供的情况说明、举报信件等。调查人员制订事故调查询问计划和询问提纲,明确调查询问对象和询问内容,对事故现场目击者、受害者、当事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必须调查询问。认定的责任者的违法违规事实应当有2个以上的证人证言或其他有效证据;
(4)统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按照有关标准统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编写《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表》(详见附件1),由事故发生单位及公司各级领导签字认可,并加
盖公司公章;
(5)组织技术鉴定
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原因复杂的一般事故,事故调查小组应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承担技术鉴定的单位或专家按照相关要求,在调查小组的领导下,依法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相关事故参数,并向调查小组提交完整的《技术鉴定报告》。
5事故分析
5.1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分析和间接原因分析。从机械、物质(能量源和危险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从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分析事故的间接原因。
5.2 事故性质分析
根据事故原因进行事故性质分析,对事故严重程度以及是属于责任事故或非责任事故作出认定。
5.3 事故责任分析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和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性质,结合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事故责任加以分析判断,确定事故责任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事故的后果、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是否履行职责及认识态度等情况,对事故责任者依法提出明确的处理建议。
5.4 召开事故分析会
事故调查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由调查小组成员,事故
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通报事故调查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公布调查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有效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6事故调查报告
6.1 协调事故处理意见
根据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人的违法违规事实,调查小组提出事故处理初步意见,并与事故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后,提交调查小组组长主持的会议审查。
6.2 形成调查报告初稿
主办工作人员负责撰写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附件资料包括:调查小组成员签名表,伤亡人员统计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表,事故现场示意图,现场勘察(或技术鉴定)报告,主要证据清单。
6.3 调查小组审查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审查事故调查报告。审查的主要内容是:事故经过是否查清楚;原因分析,性质认定,责任分析是否准确;报告撰写是否符合要求等。发现存在问题的,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调查或修改事故调查报告。
6.4 向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呈报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审定后,按规定程序向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呈报,并等待批复文件。
7事故处理
7.1 移送相关案件
事故调查小组收到批复后,由主办人员填报《案件移送审批表》(详见附件2),制作《案件移送书》,将公司无权处置的相关案件资料依法移送给相关部门和单位。
7.2 公司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
由公司处置的案件,应根据批复意见,对公司所有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理,事故处理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
7.3 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批复意见明确的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并将落实情况书面报告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
7.4 公布事故处理结果
向全公司公布事故的处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8结案归档
主办工作人员填报《结案审批表》(详见附件3),报总经理审批。批准同意结案后,制作案卷首页和卷内目录,按一卷一档的原则,将事故调查报告,各类请示、批复文件,相关证据材料,处理落实材料,相关执法文书等整理归档。
9附则
9.1 本制度由安全办负责解释。
9.2 本制度自2014年*月*日起实施。
第五篇:事故报告调查及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调查及处理制度
依据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和路局有关规定,明确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分析、统计等程序和要求,并建立项目部事故信息报告
1.要在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电话报告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并及时填报《事故概况表》,于5小时内网传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和主管领导。要填报齐全,发生事故时间、地点、人员(姓名、年龄、职务、民族),事故经过;
2.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向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报告的,超过1小时视为迟报,超过6小时视为漏报、瞒报,报告情节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视为谎报。凡发生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故的,一律按有关规定对责任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3.调查事故或配合上级调查事故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护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后,在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的同时要做好现场保护,为抢救人员或恢复生产必须移动事故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记,采取摄像、摄影、绘图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重要痕迹和物证等。
(二)配合调查事故。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后,要及时赶赴事故现场,查找与事故有关的证据,收集整理有关材料,全面查清作业过程,按规定整理有关事故档案材料,上报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
(三)坚持“四不放过”。在事故分析中要严格执行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