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兴隆乡六寨苗族服饰与旅游研究

时间:2019-05-15 03: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方县兴隆乡六寨苗族服饰与旅游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方县兴隆乡六寨苗族服饰与旅游研究》。

第一篇:大方县兴隆乡六寨苗族服饰与旅游研究

“六寨苗族”文化产业

贵州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苗族是贵州少数民族较多的民族之一,“六寨苗族” 位于黔西北,主要居住在大方县兴隆、八堡两乡,距离大方县城50公里左右,海拔1500—1700米。青龙、油沙、沙龙三条山脉从南北并行,六寨苗族村寨地势高峻,山脉气势磅礴,海马箐、火烧箐端,呈东而窄而南北长之势高耸云。东抵瓢井,南抵竹园、毕节小坝,西抵毕节小吉,北抵毕节普宜。六寨苗族指阿龚寨(今菱角塘、大寨、青杠林、樱桃)、青山寨(今青山、板板桥、石板、大沟)仄垮寨(今下寨、新房子、))中寨(今中寨、五龙寨、三口塘)、铧匠寨(上寨、新寨)和新开田寨。六寨苗族居住。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族开始在这一区域定据时,各村寨没有其民族居住。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其他苗寨逐步有其他民族居住。六寨苗族具有典型的苗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具有简单、轻便、明快、大方的特点,具备旅游商品开发的潜力。

一、“六寨苗族”服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苗族是中国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五千年前,苗族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丘陵、湖泊和沼泽地里,因此,在那里他们润育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服饰,这些服饰大多以山丘、河流、动物和植物等为背景,加上人们的想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六寨苗族”就是这些苗族同胞中迁徙到这里的一小分支,他们在保留祖先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现在具有“六寨苗族”特色的民族服饰。

(一)“六寨苗族”服饰的构成 “六寨苗族”服饰分为头饰、上衣和裙子

头饰一般是十六七岁以上的女生才盘,把6寸长的木梳子挽上头发,假发缠于梳齿上,然后绕木梳盘绕,露出梳角,使头发在头上形成一个盘鬓。两耳穿孔戴上耳环,耳环是用熟铜制成,长1寸9分,圆形,宽1寸,挂在耳垂的小孔里,成年妇女多则戴6只,少则戴上2只(耳朵穿孔时用一种生在树枝上的虫壳来穿透,一般一个星期左右。虫壳为一个椭圆型,有三分之一的部分长在树上,等幼虫长大出壳后用小刀取下,放在开水里煮二十分钟左右,待冷后即可用)。

上衣分为男女装两种。男上衣为靛青色长尾马褂,腰间有花纹腰带,盛装腰带分前吊和后吊,前吊象征着长江,后吊象征着黄河,也是成年(已婚)男人的象征。女上衣为黑白相间条纹马褂,马褂由正身、大袖、小袖和领四部分组成,正身两幅合缝,前襟分开,两边各接一幅大袖。袖笼齐肩,口大1尺4寸,后肩缝一幅方形翻领,皆为靛青色。衣褂身长1尺7寸,宽7寸,袖长1尺4寸,宽7寸,领高3寸5分,宽7寸2分,衣角高3寸5分,宽3寸4分,这一件女服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喜鹊(“六寨苗族”因此也叫“鸦雀苗”)。

裙子:妇女身穿裙子,裙子由三截连接而成。上截裙腰,用布剪成宽2尺6寸,长2尺5寸,然后把布染成青色,(染布是在一种特殊的溶液中完成,溶液用马山叶灰水煮冷却后加入靛和一些特殊的原料发酵而成)。中截裙身,颜色比上截深一点,宽9寸5分。下截裙角,用宽3寸5分,长3尺5寸黑布在上面绣

上美丽的花,这些美丽的花有的像鸟眼,清澈透明,活灵活现;有的像小鸟儿向妈妈求食张开幼嫰的小嘴,红黄相间;还有的像在高空中飞翔的燕子等。这种裙子皱褶约有1200褶,因此又叫千皱裙(千皱裙的传说见【苗人网百褶裙】)。用布量由于上中下截用布长短不一致,所以中截的皱褶多余上下两截。在“六寨苗族”中,裙的皱褶越细越多越好看,裙子其上两边各有带子,穿时由后往前围,将带子系紧。

(二)“六寨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六寨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挑花、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苗族女性抽象的挑花、蜡染图案反映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民族,其精美的挑花、蜡染工艺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六寨苗族”服饰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价值

1、开发“六寨苗族”服饰,促进苗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六寨苗族”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品,不能只自制、自给、自赏,应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竞争,成为贫穷苗乡的经济支柱。但是,由于苗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意识关系问题,使之或多或少地制约着苗族自身的审美观念走向极端。例如,当今有些苗族服饰过分强调色彩鲜艳,造成服装色彩混糊不清,过滥地采用彩色塑料珠子镶饰,显得十分累赘而失去昔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应加以引导。如果对苗族服饰的制作,没有正确的导向,那么,这样的苗族服饰就无任何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谈了,同样,如果既吸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的思维,又保持苗族的文化特征,那么苗族服饰的美将是锦上添花,受人青睐。因此,必须研究和开发苗族这一传统的工艺品,带动其它待开发的工艺项目,从而提高苗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把苗族妇女从手工制作的艰苦环境中解放出来,参与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之中,把苗族妇女的劳动与智慧转化成一种财富,转变成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民族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开发“六寨苗族”服饰,丰富民族旅游商品 目前,我国各地旅游商品地区差异性不大,能为旅游经历留下美好回忆与见证、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品位旅游商品不多。“六寨苗族”服饰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浓郁,其款式多样、色彩鲜明、工艺精湛,体现了古朴裱丽之美、清新典雅之风;“六寨苗族”服饰高贵典雅,盘花、贴花、补花、挑花、刺绣、滚边等工艺手法在服饰上得到了综合完美的应用,纹样丰富多变。色泽艳丽和谐,在衣领、襟边、袖臂、项背等部位进行的加工装饰,使“六寨苗族”服饰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苗族人民是一个极其爱美、热爱自然的民族,他们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包括自然界日月星辰的更替、风雨云霞的变化、江河的

奔流、鸟兽花木的兴亡等等,都在服饰上表现出来。苗族服饰也常常是神话、历史的载体,载负着大量文化信息,和手工蜡染、挑花等各种传统工艺一起,使苗族服饰在遮羞避寒、成为精美工艺品的同时,也为历史学、民族学等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物研究佐证。苗族服饰集民族性、实用性、审美性、艺术性等特征为一体,符合现代旅游者的旅游购物需求,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民族旅游商品。

二、“六寨苗族”的婚姻

六寨苗族的婚姻,以男女青年恋爱较为自由。《大方县志》载“苗婚则自跳花始”,男女青年团通过跳花,彼此相识相愿“遂订终身之约”。可是在封建社会,也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约。本民族内存在“侄女赶姑妈”、“姑舅表婚”的旧习俗。因此那些通过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订立的婚姻,并非都能如愿。在旧社会,六寨苗族经常有逃婚、殉民情这类事情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婚姻自由,贯彻婚姻法,男女青年摆脱了旧社会婚俗的羁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可在在节日跳花、赶场等场所相识相爱,彼此倾慕后就告诉家长,由他们作主,请方请媒人带上2斤洒前去提亲,一旦女方家“允口”即把2斤洒拿来吃,作为“订亲”酒。也有极少数男女青年私下订终身,由男方选择一个日期,把女方带走的。这种情况同样要由男方家长承担,付财礼给女方家。

(一)谈财礼:六寨苗族男方家请两个媒人(没有丧过偶的)提2—4斤洒,披上披毡去女方家住宅,在堂屋门前唱《开亲歌》。唱完后,男方媒人进入女方家里,女方媒人敬请男方媒人坐下攀谈,男方媒人往东向西坐下,经几个周折了解女方主人家后,把带去的礼品递给女方,女方家双手接上,这桩婚姻就可靠了。然后男方媒人托女方媒人出面与女方父母协商财礼数额,女方提出财礼数额,男方媒人至少要答应此数或半数以上。

(二)送期程:媒人同女方家定下婚事和财礼后,即回来告诉男方家,男方家就请懂得属相的人来选定吉日,再托媒人反送财礼期程告诉女方家。

(三)送财礼:未结婚之前,媒人要带着二人把财礼送交给女方家,若有差欠部分,男方在接亲时请双方媒人吃“晒太阳酒”时补齐。

(四)接亲:六寨苗族去接亲,只由新郎的叔或哥带两个姑娘(小妹)去接。新娘和送亲人到了,主家要问候、装烟、寒暄等。当新娘要跨堂屋大门槛时,新郎家备请有一对双全齐美的夫妇分别把新娘和陪伴的人接走,接着抱起一对鸡给新娘叫魂。

礼规完毕,新娘和送亲的人进屋休息,随后鸣放鞭炮。姑妈、娘舅、亲友,有挂红的,贺喜联的、送礼物的,完后,就请新郎家陪送新娘的亲人入席吃酒、吃饭。凡是安排陪亲的人,就要主动劝送亲人多喝酒、吃肉,甚至有的还要同送亲人攀洒,看哪方洒量强。酒饭后,还要请新娘吃“鸡卦”。所谓吃鸡卦,是将鸡大腿肉吃完之后,看那两根鸡骨头上有几个眼子,一个眼子一俦,看俦数多少和奇数偶数来判断吉凶祸福,从中窥视新娘、新郎夫妇未来的前景。婚礼期间、婶娘来陪住。

第二天午饭时,要付齐原来差欠的财礼给女方家,男方家在院坝摆张四方桌,上面摆着八碗酒和将付给女方的财礼钱。男方家来“晒太阳”。男方媒人唱“吃晒太阳酒”,媒人们啊,趁太阳热烘,请你们来“晒太阳”。男方媒人唱“吃晒太阳酒”歌。

(五)回亲:婚礼期,一般两天一夜。第二天下午新娘回亲,男方家要给送

亲人“伴路鸡”一对。男方父母把鸡宰后,掏出内脏将鸡半边猪肉送给新娘家背回去祭祀,祭新娘家祖先,表示本族已嫁出大门前已摆好的四方旧上点交,还有铧口、麻线、马匙,陪伴来的姨妹脚步钱等,各有其寓意,女方家检查后,男方家让姐妹、兄弟送行。新娘回家住了一段时间,新郎便带上一些礼物去接回,这一来双双就可以共同生活了。

(六)引婚:引婚这种婚姻习俗,在六寨苗族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是六寨苗族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一种形式。引婚有两种:一种是女方小时被父母包办嫁与别人,长大后不愿意,但又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双没有婚配,可是男妇双方已经通过跳花场、跳花坡建立感情,自行商定成婚的。男女双方在商定时选择吉日,夜里邀约本寨知心男朋友或亲兄弟三人陪同到女方家去约会。待到夜深人静,父母睡熟,加紧的姑娘回家入睡后,女方便悄悄肥早已收好的衣裙等日用品捆包好递给男方提着走,女方即跟随着男方一起到男方家。男方早已有准备,在女方要入堂屋大门时,鞭炮随着响起,然后女方进门入卧室。一年老人抱起一对鸡(一公一母)在堂屋大门,口中念念有词“叫魂”。从此女方就正式成为男方家的人了。

(七)离婚:六寨苗族离婚,男女按礼规,如果是男先提出不要女的,不仅女方家不退还原来的“彩礼”钱,而且男方还要“包休”。一是男方请寨长、寨老作赔礼道歉。二是女方在男方家多年还要平分财产。

若是女方提出,女方请寨长、寨老去男方家讲合,退回“彩礼”钱和弥补男方家的经济损失。经过讲和后,到割断关系的那天,离婚人及双方老人同寨长、寨老到指定的贫路口选择路边的石头,用钻子在石头上刻上词,并发誓“从今以后++与++婚姻断绝关系,互不干涉,如有哪方反悔,寨长、寨老若过世后,以此石为证”。说完后,女方交钱各自返回哼婚手续就算清楚了结。

(八)祝米酒:六寨苗族所谓“祝米酒”,就是婚后新娘生第一个孩子时所进行的活动。孩子生下三天,男方母亲就提两斤酒到女方家去向女方的父母亲报喜。女方母亲得知信息后,即托男方母亲带回平时备好的一只鸡、一升米先给自己的姑娘吃,一方面双方定下来,双方各自通知自己的亲属姊妹,为孩子办“祝米酒”作准备。“祝米酒”女方的全部舅娘、婶娘、姐妹都要去。从清朝到民国末(公元1911——1949年)。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送的礼品有所提高。吃“祝米酒”的第二天清早,男方家把早已准备的肥猪一头牵出宰杀。一半拿来摆席,一半留下给女方家舅娘们背回去祭祖先,表示嫁出去的姑娘已有孩子,望祖先保佑孩子快快长大成人。

到了中午,男方家开始在堂屋里摆席了,男方的父母亲同女方的母舅、舅娘们坐在上桌,其他坐在下桌和左右入席喝酒吃肉,热热闹闹。

第三天,吃了中午饭后,女方母舅们背着半边猪肉高兴地返回家。吃了“祝米酒”后,六寨苗族男女青年一身中的婚姻礼仪到此结束。

三、“六寨苗寨”的居住、六寨苗族大多居住在山间平坦之地,即习惯说的“山坝子”三五十户到一为二百户为一寨,苗族故称:“活住一寨,死埋一山”。六寨苗族住房,大多是草盖木板房、土墙房两种,分为一楼一底。上楼储存粮食,下楼家人居住及待客。一般为2—3间开居多,正中的一间为堂屋,供打谷、磨面、祭祀时使用,左右两间一分为二,及卧室和火房。一般不另设餐厅,杈杈床供人睡觉之用,火炉供一家老小取暖。火炉的设计一般用四块泥砖制作火炉,由于过去贫穷无钱买油灯,靠松籽、沙坡、麻杆和野猪油照明,同时,妇女在晚上要织麻,只得将四块瓦把火炉上顶封闭,让火光从四面发出,从而借火光作夜间织麻、掐线之用。

四、“六寨苗寨”的饮食

六寨苗族主食有稻谷、包谷、麦子、荞子、洋芋等。稻谷分早稻和晚稻。早稻有小白粘;晚稻分红谷、白谷、丰选

三、糯米等;包谷分大白包谷、小白包谷、马牙包谷、红包谷、小黄包谷及糯包谷等。糯稻和糯包谷主要用于舂粑粑,大米粑是六寨苗族待客交友的盛礼。小米可以作八宝饭、舂粑粑、高梁即可以作汤圆又可以舂粑粑。因此,有条件的也种有高粱、小米、等杂粮。副食主要有大豆、芸豆、红豆、黑豆、绿豆、巴山豆等。瓜类有南瓜、丝瓜、捧瓜、黄瓜等及香料芝麻、辣椒。菜肴除食用新鲜蔬菜外,并用新鲜蔬菜加工制作酸菜广为普用。荤菜通过加工制作,熏制品有腊肉、腌肉。酒类有包谷酿的白酒,大米酿成的甜酒,又有将清水混入甜酒,密封半个月(存放处温度必须高于室温)即可饮用的六寨苗族“水花酒”。

五、“六寨苗寨”的芦笙

芦笙是六寨苗寨特别喜爱的管 乐器之一,苗寨的音乐和舞蹈是融为一体的,相传芦笙发明于沙觉老与蚩尤的战争时期。开战三年后,蚩尤总是失利,退入箐林中,晚上要组织人到外面运粮食和袭击沙觉老的军队。去的人怎么联络,蚩尤总是提出用鸟音来联络。经大家推荐、筛选,确定以山鸟、野鸭、喜鹊等六种鸟的叫声为联络信号。在战争寻找失散的同胞和侦察中联络,后后来战争结束,一名叫又插的老人把六个声音组合起来,用竹管装上筒片,做成了苗寨今天的芦笙。

六、“六寨苗寨”刺绣

六寨苗寨刺绣,花线一般只用红、橙、黄、白四色、绿色少用,,刺绣针主要是细针,布料主要是青蓝色,最好是自己染的青蓝布。

刺绣时,先用白线匡好边。绘制长方形图形,花是反挑正用。花纹像拼音字母组成的几何图形,纹路清晰,似花非花,各有名称,如:小狗眼、虎脚印、棉花花等,种类繁多。人们说:“褶裙是三截连接而成的,一截就不存在。”六寨苗族“把一段布分为一而三?据说是表示六寨苗族的三次大迁徙的过程。上截颜色淡淡无花纹;中接颜色较深一点,勾画出一望无际的千里稻田,山水相接;下截,称裙脚,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勾勒出了少数民族所定居的地理环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七、“六寨苗族“蜡染

六寨苗族的蜡染主要是妇女褶裙,女孩在十岁左右时就开始学蜡染,在老一辈的指导下,进行蜡染技艺,习作等练习。她们不用直尺,单凭空手素描。其工序是:备好一张长四尺,宽一尺四五的梧桐板,推平,磨光,蜡锅一口,蜡刀一套。位置不选择,只是注意光从左边进,做的板凳高一尺一二,蜡板一头靠大腿,另一头靠在膝上,比另一头略 高,以自己的身高来定高底位置,总之以自然为宜。

蜡化前,先用白布铺在蜡板上固定四周,就开始操作。蜡化后,开始按照图案点绘。点完整块布以后,将蜡布在清亮的水里漂过,后放入染缸里侵染,一天数次,反反复复,视其颜色可以了,就把蜡布放入清水里洗净渣滓,晒干,又用清水侵泡后,在放入沸水锅里煮,反复翻动,直至蜡已经脱落,现出白色为准,在用清水洗干净,蜡布即成。,

下载大方县兴隆乡六寨苗族服饰与旅游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方县兴隆乡六寨苗族服饰与旅游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