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北大毕业生崛起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北大毕业生“崛起”
北大法律系77级那班人
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照片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供)
李克强,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现任辽宁省委书记;郭明瑞,烟台大学校长;武树臣,北京市奥组委法律部部长;姜明安,北大法律系教授......1982年,全班82人,他们四人选择留校。李克强分在经济法教研室,武树臣去了法制史教研室,姜明安留在行政法教研室,郭明瑞选择研究民法。
同年,李克强任北大团委书记,渐离教研一线,之后升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现任辽宁省委书记。
1985年,郭明瑞也离开北大。因为放心不下山东乡下的妻儿,冲着两个农转非的名额,他回到烟台。现在是烟台大学校长。
1992年北京市政法系统从学者中挑选干部,武树臣被选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当副院长,暂别教坛。如今他是北京市奥组委法律部部长。
30年过去了,现为北大行政法教授的姜明安笑称,同学们遍布各地、各有所为,惟有自己一直坚守北大法律系。
我要上大学!
拿到北大法律系通知书时,郭明瑞忧甚于喜:儿子刚满一周岁,妻子为补贴家用,还在生产队里干活。自己这么一走,在中学教书的收入没了不说,谁来照顾妻儿?
踌躇再三,郭明瑞还是坐上了烟台开往北京的火车。那年,他所在的县就他一人考上北大,县里资助了几十块钱路费。尽管如此,从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到踏进北大校门,郭明瑞没有“大喜”过。
武树臣接到通知书那天是他大喜的日子,20天后,他和相恋一年多的女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武树臣没想到,1968年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时,自己还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再回北京已是北大法律系新生,还娶了个四川姑娘。
“大家断定我一旦考上,肯定要吹。”武树臣用实际行动给女友吃了颗定心丸。
对于上不了大学坚决不谈婚论嫁的姜明安来说,所有的幸福都装在右下角有“北京大学”四个字的牛皮信封里。从1967年初中二年级毕业开始,姜明安串联、当兵、在乡下搞工作队,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学。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上半年就有消息传出要恢复高考,当时传的是应届生可以考。”此时,姜明安正在湖南省汨罗县天井镇中学教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政治。他把考大学的希望都寄托两个班百来人身上了,白天教学生语文、政治,晚上和他们一起学数学、物理。几个月后,当他从报纸上得知老三届可以参加高考时,“都快高兴死了!”
1978年初的一天,何勤华(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还在工地上挖河泥,听到广播里自己被北大录取的消息时,他立马放下了手中的铁铲。这时他已经是乡团委书记。
年龄结构奇特的班级
开学第一周,刚过完17岁生日的宋健(现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就知道她是这个班里最小的。这个应届考上北大的南京小姑娘留给多数同学的印象是,她太小了,比较天真。王绍光记得,当时一些年龄大的同学开玩笑让她叫叔叔。
何勤华还记得,班上有人向他提过意见,说他说话官气太重,一副拍板命令的口气,完全不像同学间的商量。入学后第一次集体活动,何勤华翻新生通讯录,发现有位同学和他有几分相近,都是1955年出生,都当过干部:李克强,安徽某村的党支部书记,安徽省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何勤华吃了一惊:“省级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不得了!”他问坐在旁边的同学:“谁是李克强?”“我就是李克强,你是何勤华吧!”对方说。
分高学优、根正苗红是当时法科学生的选拔标准。尽管政治气候回暖,开始解冻的法科仍是绝密专业,颇有“阵地”意味,所有的法律教材封皮上都有“绝密”字样。军人、农村支部书记、中小学教员、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聚集了又红又专的各路英雄。
在北大法律系77级这个大家庭里,高考前相当一批人已经像高尔基那样读完了“我的大学”。
正是在这种特别的环境中,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使北大法律系77级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李克强在外语上的勤学苦读让何勤华至今难忘:“小本的正面写英文,背面写英文;去食堂的路上背,排队时也背。”姜明安的刻苦也为大家公认。有一年暑假,宋健的弟弟来北京玩,寄住姜明安宿舍。后来他告诉姐姐,姜明安在宿舍里看书,经常晚上三四个小时也不抬头一次。郭明瑞说,论艰苦朴素,他和姜明安有一拼;论刻苦,他远不如姜明安。
郭明瑞告诉记者,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大量都是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著作,大家都读过,而且不是一遍两遍。”
当时的北大热气腾腾。
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改造啊
姜明安还保存着一张大三时的黑白照。
坐在前排中间的长者一身黑色中山装,一副黑框眼镜,目光炯炯,嘴角微泛笑意。他后排和左右的几位年轻人精神抖擞。这位长者是已故的宪法、行政法和政治学前辈龚祥瑞先生,其时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照片上,龚老先生的右手是姜明安,左边是陈兴良。后排从右至左,依次是李克强、王绍光、李启家(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刘凤鸣(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陶景洲(国际商会仲裁院委员)。
“龚先生讲的比较宪法,很多内容都和比较政治相关。”王绍光告诉记者,他对政治学的兴趣和龚老先生的启发直接相关。龚祥瑞早年专治政治学,曾赴英国深造。北大法律系77级82名学生中,多有比较宪法和西方政治的热衷者。课堂上,龚先生的家里,都是他们讨论、研习的场所。文革十年间,公检法被砸烂,宪法沦为废纸,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宪法话题噤若寒蝉。“龚先生讲授的民主宪政真义,恰似天降甘霖。”
姜明安时常忆起那段时光。在龚祥瑞家的小庭院里,几个人一起讨论欧美政制,“龚老师自编的教材,往往会指定一个人作报告,其他人听完后点评。”姜明安说,龚祥瑞主张三权分立、多党制等,有些主张至今仍是禁忌。陶景洲印象最深的是龚老对“责任”的讲解:你必须完成交给你的事,如果无法完成,必须解释原因。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完成人民交给的事,如果无法完成,必须向人民解释原因,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政府。
在龚祥瑞的影响下,姜明安开始“抛弃”了B.M.马诺辛的《苏维埃行政法》,转向詹宁斯的《英国议会》、戴雪的《英宪精义》,并在1981年开始自学英语。李克强、陶景洲也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他们几人帮助龚祥瑞翻译了《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姜明安没想到,临近毕业时,龚祥瑞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老师怕我研究行政法将来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姜明安如今忆起唏嘘不已。龚老虽抱着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普及民主宪政的宏愿,虑及学生未来生计时,却坚定地告诉他中国没有搞行政法的土壤。
“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改造啊!”姜明安的回答一腔热血。“也许吧,但那毕竟需要时间,五年十年恐怕不行。”龚先生答。1985年,姜明安受中央组织部之邀,参加了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来的公务员法)的研究制定。之后,他参加了几乎所有的行政立法。其间,他体会了龚祥瑞当年的忧虑,在1989年通过行政诉讼法前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咱们是人民政府,人民怎么可以告人民政府呢?这不是搞西化吗?”其时的姜明安更感“民告官”在中国之难。
“黄埔一期”与“未名的77”
教过77级的北大法学院教授杨敦先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黄埔一期”。
杨敦先向记者回忆,“黄埔一期”思想活跃,“一般学生不能比。”杨敦先印象最深的是李克强,他经常思考立法和国家政制的互动。同学之间的讨论也相当积极,陈兴良说,他到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后,偶尔也回北大和李克强讨论相关的理论问题。
1979年,第一部刑法颁布,杨敦先参与了立法全程。他回忆,对于打砸抢罪,当时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专家都不主张规定,相关领导同志说暂时还得写。“反革命罪”也写进了这部法律。1981年,北大出版社率先出版了杨春洗、甘雨沛、杨敦先、杨殿升主编的绿皮刑法教材,并开始有了教学案例集。
教员和其它教学资源的匮乏,反倒使北大的法学教育显得格外宽松自由,不拘一格。王绍光印象深刻的是,婚姻法期末考试时,他交了自己写的一篇小说,想以此代替该门课的考试,没想到任课老师李志敏欣然接受,还给他打了不低的分数。
2002年,北大法律系77级聚会纪念毕业20周年,大部分同学都来了,昔日的师长也被请到现场。李克强作为学生代表发了言。会后,负责组织的几个同学编了一本纪念册,里面有每位同学在校时和现在的照片,纪念册的名字就叫“未名的77”。
“同学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骨子里的东西没变,他还是他。”宋健说。(《南方周末》6.7)赵蕾
北大毕业生“崛起”
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数量正呈上升趋势。作为一个群体,北大毕业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未来值得关注。
截至2007年5月底,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拥有北大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
其中新近升任陕西省省长的袁纯清、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河北省省长郭庚茂等15人为正省部级官员。
李成,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的中国问题专家,从1980年代起着手建立大陆官员数据库,研究新一代中国官员。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的57名官员中,1950年代出生,年龄在48-57岁的官员占39人,正属于5年前逐渐成为政界中坚力量的“共和国一代官员”。
而在本报粗略统计到的37名正在任上的清华教育背景的省部级以上的官员中,1940年代出生的共有29人,1950年代出生的有5人。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学府,长期以来,关于两所学校的对比,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内,清华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很多领导人。政治观察人士将之概括为“清华现象”,而在最近的人事调整中,这一现象已不醒目。
按照通常的正部级官员65岁、副部级官员60岁退出“一线领导”岗位的标准,在未来5年内,目前在任的清华教育背景的官员,至少超过一半的人将进入这个序列。
对政治舞台上北大毕业生增多,李成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关注的现象”。
清华毕业生的“辉煌”
在过去20年的政治局常委中,清华毕业的就有姚依林、宋平、胡启立、朱镕基等多人,本届中央政治局的9常委中,亦有4人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校友网2007年1月公布的“高校杰出政治校友榜”中,清华大学以拥有41名“杰出政治校友”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34名“杰出政治校友”的北大紧随其后。
中国校友网相关人士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杰出政治校友”是指:正省部级以上的官员,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1980年代末,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在美国留学时,曾对清华教育背景官员做过一些研究,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时清华出身的省部级官员占到总量的40%以上。而据清华大学统计,近10年来,清华至少已培养出300名以上省部级官员。
这是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清华背景官员在当时的大量涌现,至少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952年秋,当时的教育部按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提出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清华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并入北大,原有文化和科学并重的气质被改变。在院系调整当年出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将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具有一流科学水平、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代新人,作为清华的办学方向。
他提出“两个肩膀挑担子”,要求干部和老师同时担负起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责任,并抽调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希望实现“业务工作优秀的人懂得政治思想工作,而政治思想工作优秀的人又懂业务”。
自1960年代以来,清华历届校系领导中多数在学生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而清华毕业生中成长为高级别官员的,也有不少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蒋南翔还倡导“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政策,要求清华人认识“我们的事业是集体主义的事业,任何工作都要靠同志间的团结与密切合作”。每次留毕业赠言,“谦虚谨慎,注意合作”是他必写的内容。
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校训指引下,清华人长于实干、为人谦和、有合作精神,适合担任社会管理者角色。曾在北大和清华两校任教的赵晓力对此颇有体会。
赵晓力表示,在清华下去搞法律援助,订票之类的事,学生分工明确、井井有条,老师扛着脑袋跟着学生走就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认为,改革开放后,处在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急需工科人才,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清华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再加上清华人在学校所受的训练,较易获得用人机构的好感。
北大传统与官场共性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这是北大早年校歌《燕园情》中的一段,“浪漫气质、自由情怀、高远志向”充溢其中。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当年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至今还被称作北大精神的一部分,追求“自由民主”也一直为老北大人所津津乐道。
尽管建国后,这样的风气一度丧失,而改革开放以后,相比其他大学,北大的传统依然顽强。亦有观点认为,北大毕业生理想主义成分稍重,很多北大毕业生个性张扬。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视野开阔、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但和官场稳重务实的气质有较大差异。从北大毕业10年的中文系学生林宏(化名)说,他有几位进入政界的同学,至今还只是科级干部。
事实上,北大也正在改变和政治“保持距离”的传统,越来越多的官员愿意到北大接受培训,并取得北大的学位,北大似乎也愿意接受他们。如徐湘林供职的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对官员的吸引即很强烈。
在这个过程中,北大也将越来越多的官员请到学校任职。2003年5月,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两周年之际,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的徐光春,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王晨,新华社总编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振中等被北京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
有人认为,北大的职责应该为国家、民族培养更多“仰望星空”的人,培养政治领袖不是北大的传统。
大部分北大毕业生并不以仕途为追求,现在居于政界中坚位置的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不少人是通过学生、青年工作的渠道步入仕途。
例如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毕业于北大国政系,1983年进入共青团中央工作。陕西省省长袁纯清,1978年在北大法律系学习期间,曾任校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1982年后曾出任北大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等职。
毕业于北大法律系的范亚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批北大人在校时就以稳健、谦和、低调的特点为人所公认。
确实,目前在职的北大毕业生多给人以低调感觉,例如,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被新华社下属一媒体记者“追到”楼道里也坚决拒绝,并表示,不接受专访是自己的一个原则。
其他官员,如李克强(北大法律系毕业)、李源潮(北大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等官员也很少在国内媒体上公开展示更具个性的一面。
人文社科背景官员占主体
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九成多就读于文史哲、法学、经济、政治等人文社科专业。在上述57名官员中,仅有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邓楠、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两人就读于北大的物理、化学系。
与此相对应,在整个官员群体中,文科背景的官员所占比重明显增加。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07年5月末,全国31个省市区的省委书记和省长中,拥有人文社科类教育背景的官员占总量的75%以上。
“出现这种现象的大背景是随着社会管理的复杂化,国家对人文社科背景官员需求量上升的结果。”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表示。
北大原校长丁石孙从一个更广范围的视角来解释这种现象。他说,世界变得如此之小,但所有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差别非常之大。“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地去了解别人,学习别人,而不是简单地照搬?首先应该是互相了解,互相比较,这样一来,人文学科就大有作为了。”
多年前,前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每年要对该校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每次他都乐观地鼓励学生:具有人文社科专业背景的官员总有一天会成为社会管理者的主体。
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大量出现,则是这个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但1978年进入北大政治系读书的徐湘林提醒记者注意,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其他具有人文社会学科优势的院校也会出现类似现象。
在中国校友网的“高校杰出政治校友榜”中,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均排在前十名之列。
“随着社会对文科官员需求的增加,北大这样具有文科传统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在未来政坛上的表现还有相当的潜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姚欣保更倾向于作此推测。
“据排行榜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2007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榜'以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成长为杰出政治家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高校党政人才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
“'杰出政治家'是指现任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这些人才都是我国优秀党政人才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治党治国治军的中坚力量。”
“治国方略的某种调整”
2005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曾根据当时的省部级官员调整做分析,认为隐含着治国方略的某种调整,文章摘录如下:最近,全国8个省(区)、2个国家总局、1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发生变动。8个省(区)包括:辽宁、河南、福建、安徽、西藏、青海、陕西和吉林,2个国家总局是体育总局和广电总局,1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地震局。
人事变动涉及18人,其中14人履新,4人退休(其中一人将在“两会”之后卸任)。
这次人事变动中离任的4名高官,除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专业是体育以外,其他3人--辽宁省委原书记闻世震,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和国家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曾任青海省省长)均为理工科出身。
履新的14人中,5人出身理工,分别是福建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吉林省代省长王岷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及新任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相比较而言,文科背景的新任官员比例占七成。
这与一段时间以来,理工学科背景的官员比重较大相比,似有不同。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刘启云表示,工程师--经济学者--法学学者(后两者可被统称为社会管理型学者)的代际变化,隐含着治国方略的调整。
刘启云认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为适应“直接”管理经济的需要,社会管理型学者相对被边缘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间接”管理经济的需要,社会管理型学者可以更多运用法律和政策的杠杆进行调控。
中国一年前(2004年)已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由社会管理型学者进行社会事务管理,无疑在整体上可增加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因素,因为协调与组织能力,正是他们的所长。(作者 杨中旭)
北大教育背景的正部级官员
姓名
出生年份 现职
教育背景
王梦奎 193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经济系
廖锡龙 1940 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长
1999-2001北大研究生班
陈福今 1941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北大哲学系
胡德平1942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 北大历史系
张维庆 1944 国家计生委主任
北大哲学系
邓楠
1945 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北大物理系
蔡武
1949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
北大国政系
*** 1949 商务部部长
北大历史系
李源潮 1950 江苏省委书记
1986年获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冷溶
1952 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
北大哲学系
袁纯清 1952 陕西省省长
北大法律系
白春礼 1953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北大化学系
李克强 1955 辽宁省委书记
北大法律系
赵乐际 1957 陕西省委书记
北大哲学系
胡春华 1963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北大中文系
郭庚茂 1950 河北省省长
北大国政系政治学专业干部专修科
(特约撰稿王骞据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校友网2007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人数
清华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
3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4 吉林大学
吉林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6 复旦大学
上海
7 山东大学
山东
8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9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南京大学
江苏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7(《南方周末》□本报特约撰稿王骞 发自北京 2007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