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

时间:2019-05-15 03: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

第一篇: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的演唱 作为一个美声男中音,经过四年的学习,演唱了很多莫扎特的声乐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对一些图像音频资料进行了学习,看到大师们的演唱,感觉到莫扎特许多歌剧特别是《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的咏叹调,都充满了戏剧的色彩,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从发声方法上有一定功力,要想打动观众,同时要对语气,表演更加注意,这样才能在音乐会或是歌剧的表演中给与观众更好的观看效果。

《费加罗的婚礼》是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创作于1732-1739年。《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于1778年首演。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而在这三部剧作中,前两部被谱成了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并于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间创作。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介绍,建议把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读,因为这两个故事是相互有关联的。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逗一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

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卢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辽,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声乐是一种传情艺术,需表现的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内涵,要做到很好地传情,引发听众共鸣,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演唱者拿到一首声乐作品,应了解其主题思想,确立基本情感,用剧中人的感觉去行动、去思考、去表现。例如,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采莉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唱这首曲子之前要了解故事的背景,采莉娜是谁?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马赛托什么关系?弄清这些,就容易唱了。采莉娜非常漂亮,还比较活泼、动人。她在与马赛托结婚前遇到了唐璜,唐璜是个风流小生,还是个有地位又风度翩翩的城里人,见到美貌的采莉娜就想方设法引诱她,结果他成功了。当采莉娜认清唐璜的为人而要和马赛托相会时,她极力想平息马赛托的怒气。这段咏叹调就是以此为背景,采莉娜哄劝马赛托的一段唱。

要想塑造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不知道人物在作品中的定位,就如同在大海中目标不明确的航船,这种航行会失去任何价值和意义。只有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全貌,才能正确诠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演唱者应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作品内容在自己心中、眼前活起来,身入其境才能使己动情,其演唱才能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确立作品中人物所在情景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多个方面。情境是人物的思想、行动和唱词产生的根据,它决定着人物演唱的方式及分寸,只有对作品规定的情境认识清楚了,才能增强人物塑造的准确性。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不同的声乐作品中的人物都有独特的特点,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语气,不同语气其唱词也相应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正如《乐府传声》中的论述:“唱曲之法,不但声声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曲所独异,不但生旦净丑,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你赢得了诉讼”是整部歌剧第三幕中的一个曲目,分成宣叙调和咏叹调两个部分,这个部分的主体是:审判。剧中的伯爵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它具有与唐璜一样爱情观,为了爱情不惜作任何事情,他是是一个青年贵族,所以,虽然是男中音的唱段,但是不能给人老气横秋的感觉,他的嫉妒和愤怒,都应该用较年轻的语气变现出来,感情不是含蓄的,而应是比较直接的。

下面我就依照谱面具体分析一下整首曲子的演与唱。宣叙调

宣叙调几乎是半说半唱的表现形式,强调了语言或诗句中的自然音调。突出其中的轻重音,而节奏的快、慢、疏、密和音调的高、低变化缺乏旋律性的特点,语言中的音节与旋律的音高和节奏的时值都相对简单。差不多是一个音对一个音节,或几个字用一个音高演唱出来,而且速度可以自由变化,伴奏多采用持续的和声衬托声部或是几个简单的和弦

前面的剧情是伯爵偷听到仆人费加罗可能可以赢得诉讼,顺利得娶苏珊娜为妻,所第一句,以一个一问的语气开场,着去开场白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一句疑问,更夹杂着愤怒的心情。“hai gia vinta la causa!”平静中带一点愤怒,疑问的口气,紧接着,“我没听错?”,可以理解为“我不相信。”愤怒的心情要一下子爆发出来。进入急板后,一句“perfidi”,叛徒,要唱的有指向性,下面一句继续升华感情,“判决,判决我要惩罚他们”两个“io volio”要有一个渐强。下面感情出现转折,给人一种人”任我排布的感觉。后边进人小快板,有以一个疑问开始“万一他还清了老夫人的债务呢?”,有点担心,不安,然后自嘲的 “还她,怎么还!”,唱的时候带一些笑意。继续以窃窃私语的的语气自我解释,声音平淡,要有偷偷摸摸的感觉。下一句中主要注意单词“questo”,意思是傻瓜,语气嘲笑,重读。“一切都对我计划有利”这一句是总结。然后通过一句“准备宣判了”引出咏叹调。

宣叙调,重点在于表达感情变化很大,要注意每一句的感情转折,用表情和一些动作进行比较合理的过度,只要记住心理上首先要融入人物,想着说话的语气来唱歌,在人物的感情上去表现他,是人不单单从声音,而是从整体演出上进入对作品的理解。

咏叹调

我大致将咏叹调分成了两个部分,其理论根据也是这首咏叹调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体现爱人被抢走的无比愤怒,第二部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誓言“我一定要从费加罗手中抢到爱人,不能让他如愿以偿。”两部分同样采取了两段的重复,但是从曲式句法和感情上都存在层层的递进,同样的歌词有着非常不同的感情色彩。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歌词,纯粹是一种忧伤的感叹,语气悲叹平缓,要有吟唱的感觉。开始的两句是并行的二句式乐段,都是前半句平稳,后半句过渡到高音区,都有一种自我反问的语气,悲伤高亢。后边的五句是这样一个意思“我看着苏珊娜撩动我内心的激情,他对我却无动于衷,与一个卑贱的奴隶共结帘里?” 说明伯爵对苏珊娜的爱与内心的嫉妒,要在语气中体现出爱人的指向性。重复的一段,在谱面上增加了许多连线,旋律性加强,要显得更加生气,而后一部分,有变化了许多休止,使得说话的语气要更加多一些。

第二部分接了第一部分,开始表明对费加罗的嫉妒与恨以及报复的方法。重点说说几个地方的处理。

1.“tu non nasti andace。”有两次重复,在第二次上的andace由于是一个十度的跳跃,要有突强的感觉。

2.“per dare a me tormento,e forse ancor per ridere,per ridere di miainfelicita。”从开头是渐强的,一直到mia的二分音符开始渐弱。这部分内容不能表现的太夸张,因为渐强不是记号渐强,而是根据音乐走向的渐强,要恰到好处。

3.“mi fa e giubilar”是一个向下的琶音,不要渐弱,中文是“使我快乐。”渐弱不能突出表达意思。

4.结尾部分要体现一种思想,我已经想到办法对付你了费加罗,胜利是属于我的,要有一种自信,从表情语气上都要体现。

再来说一下,我对演唱风格运用的一些看法。

演出莫扎特的作品时你一定注意不要表情太丰富,因为莫扎特把他所需要的表情都写到了音乐中。你只要把他所有写下的音符恰当地表现出来,表情就已经在那里了。在舞台上演出时,身体放松很容易促使你把表情搞得过火。你的动作越放松,过火表演的危险就越大。但动作过于拘谨,你永远不能发挥出个性。每一个歌唱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如果能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真正感觉,就能展现出个性。

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典型的古典时期音乐的一切特征。因之,在演唱莫扎特歌剧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必须注意到古典时期的主调音乐与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音乐这一质的不同。巴罗克音乐开拓了对位法,使音乐向横向发展。古典音乐则发展了和声技术,注意到音乐的纵向发展,这个基本的不同之处——和声,影响到了演唱风格的很多方面,如旋律线的行进就与终止式的使用有关;在属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的阴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和演唱往往需要有一点渐弱的、柔和的收势(这在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现,因此也是演唱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在属和弦在弱拍,主和弦在重拍的阳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往往采取明朗、干脆的强收,而各种终止式在全曲的分布,则又像文章的起承转合的布局一样,起着决定旋律线条演唱的抑扬顿挫和换气的方式(从容的、或果断的,声止而意未尽的,告一段落的„„)。当延长的音结束在强拍上时则强收,在弱拍时则弱收。音色的运用也往往与调性有关,当音乐从大调突然转为小调时,一般情况下,它都暗示着演唱者要把明朗的欢快的歌声转为较暗的或带点忧郁的音色。

2.起音要求准确,绝对不允许出现油滑的上滑音或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演唱中的华丽的下滑音,这是演唱莫扎特等古典时期作品以及德、奥艺术歌曲中,必须切忌的事和必须具备的首要基本功。

3.古典音乐以典雅、流畅、秀丽、明朗为主要风格的特征,切忌夸张的感情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如浪漫主义的华丽滑音和激情;粗鲁、失态的大喊大叫;低音部分用过分浓厚的胸声;在乐句中使用随意板,速度任意伸缩变化等)。以中等音量的优雅,从容的声音作柔和、连贯的演唱乃是基本要求。

4.由于莫扎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歌剧受到过不同的影响,如早期歌剧受那

波里歌剧的影响;《魔笛》和《后宫诱逃》受德国歌唱剧的影响;《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受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等,因之,扮演各个不同角色时既要保持上述总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术要求,还要在演唱时照顾到角色,剧种和性格等特征。如,在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就闪烁着阉人歌手炫耀花腔绝技的演唱风格的余辉;捕鸟人帕帕基诺的演唱就需要用德国歌唱剧那种朴素、乐观、幽默、明快的民间风味;而大祭司萨拉斯特洛却又是个庄严的正歌剧男低音角色。扮演歌剧《唐璜》中的仆人莱普霍洛则必须运用意大利喜歌剧的那种轻快俏皮和急口令式的演唱风格。

纵观莫扎特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所创作的歌剧,许多都被称为经典,在今天的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1791年12月5日,贫困交加的莫扎特,带着他心中的音乐和遗憾离开人生,但留给后人的是任何财富也无法比拟的音乐遗产。舒曼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法描绘的。“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美莫扎特音乐的遗产的最恰当词汇。

把握了准确的风格,运用适当的声乐方法,演唱好莫扎特声乐作品,可以使我国的听众很好的欣赏外国经典声乐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东出版社.2003.5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8 [3]姚亚平、刘小龙.中央音乐学院学士论文选

第二篇:浅析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解读莫扎特作品风格特

浅析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解读莫扎特作品风格特

[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于1785——1786年之间,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布尔格剧院,作品分四幕.28曲,《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使喜歌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莫扎特创作歌剧中的巅峰,这部歌剧是法国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喜剧《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中节选出来的,由洛伦佐•达•彭特(1749——1838)改编成歌剧的脚本。

[关键词]: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艺术风格特点

From opera “the marriage of figaro” interpretation of

Mozart's style Abstract:

brig in Vienna in four tent.28 works, “the marriage of figaro song writing of make xi opera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is the peak of Mozart's composing operas, the opera is French writer BoMaShe creation comedy” the second film trilogy, figaro in the snippets from los lorenzo • da, perot, peng-1838)adapted for 1749 operas script.Key word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Artistic style

、目 录

浅析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解读莫扎特作品风格特

[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于1785—1786年之间,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布尔格剧院,作品分四幕.28曲,《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使喜歌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莫扎特创作歌剧中的巅峰,这部歌剧是法国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喜剧《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中节选出来的,由洛伦佐·达·彭特(1749—1838)改编成歌剧的脚本。

[关键词]: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艺术风格特点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艺术特点的形成基础

(一)歌剧简介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费加罗的婚礼》(K.492)是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创作于1732-1739年。《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于1778年首演。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二)作品背景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三)歌剧取材及剧情情况

《费加罗的婚礼》是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创作于1732-1739年。

描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鲁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费加罗这一角色是全剧的亮点,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谱曲,在急口令式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最有名,因其曲调轻松活泼,耳熟能记,所以广为传唱。罗西娜这个角色不同于其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是花腔女高音,此处她属于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因为这个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所以较难把握,如在第二幕中的摇唱曲。与她相对的是苏珊娜,其相当于歌剧中丫鬟的角色,因此莫扎特给出的唱段比较活泼质朴,其中还用了大量的宣叙调。此剧中另一个女高音是童仆凯鲁比诺,她的咏叹调比较天真可爱。莫扎特用轻快跳跃的旋律、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不安定的心态。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有着多处重唱,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启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三幕的第十场,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两重唱不仅曲调,歌词也极为优美。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人所怀着的不同的感情在重唱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在第二幕中有一段很长的重唱,一重一重的把剧情推向戏剧冲突的高潮。从伯爵怀疑夫人的房间里藏有男人而开始的两重唱,到门打开后苏珊娜出现的三重唱,接着园丁加入成为四重唱,最后以七重唱结束。

(四)歌剧的创作特点

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上非常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物心理描写和刻画的作用。在歌剧中,他常常用音乐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使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风采。

关于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和地位,他曾多次鲜明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叫人把旁的东西忘了”“在歌剧中,诗歌永远是音乐驯从的女儿,”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莫扎特非常重视音乐在塑造形象和描绘情感上的主导作用。在演唱和分析莫扎特的歌剧时,我们在曲子中常常会看见莫扎特注有这样的速度术语,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Vivace(很快、活泼的快板)、Presto(急速的快板)等等,在旋律上莫扎特追求自然轻松、精巧、典雅纯净的音乐线条,音色上表现出晶亮透明、圆润优美,节奏上强调均匀生动活泼。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莫扎特歌剧音乐的典雅轻快、优美灿烂的特征。

(五)相关趣事

创作《费加罗的婚礼》伊始,嫉妒莫扎特的宫廷御用乐师向奥地利皇帝举报,说莫扎特正在写作一部关于费加罗的歌剧。当时,这个题材是被皇帝列入禁止之列的。莫扎特手舞足蹈地向皇帝陛下介绍这部伟大作品的构思。他说,陛下,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是个十分有趣的爱情故事。奥地利皇帝在看《费加罗的婚礼》彩排之间,打了一个哈欠,之后满有精神地看完了这部长达四小时的歌剧。乐池指挥台上的莫扎特当然没有注意到皇帝打哈欠这个细节。他全神贯注在歌剧中,大汗淋漓,直至演出结束,筋疲力尽。

安东尼奥尼事后告诉莫扎特,如果皇帝陛下在四小时内打上三个哈欠,你的歌剧就完了,不会再有演出的机会了。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结构及表现的艺术特性

(一)序曲部分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 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另外,这里还选录了歌剧中最著名的两段咏叹调:费加罗的咏叹调和苏珊娜的咏叹调。

(二)正文

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声乐表现形式之一。这部歌剧的咏叹调与重唱相比,抒情性比较突出,主要描绘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也有一些咏叹调表现激烈的人物内心冲突。1.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跳舞,我的小伯爵》,描写了费加罗从苏姗娜口中得知伯爵对她有不轨想法的时候,内心充满着愤慨,并立志要为自己的权益好好教训伯爵。第立首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费加罗告诫凯鲁比诺当上军官以后,要安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再沾花惹草。2.伯爵的咏叹调:伯爵的咏叹调在第三幕,表达了当伯爵得知苏姗娜欺骗他,以获取对他们婚礼的支持以后,心理急剧变化。虽然伯爵在本剧中只有一首咏叹调,但足以体现他阴险的内心和丑恶的嘴脸,莫扎特用绝妙的音乐把这种特性深刻的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苏姗娜的咏叹调:苏姗娜有两首咏叹调,分别是叙事性的和抒情性的。第一首咏叹调在第二幕,《走过来,来到我面前》描述了苏姗娜要把凯鲁比诺化妆成女孩,代替她去参加伯爵约会的情景。第二首咏叹调在第四幕,是抒情性的,《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充满了对甜蜜爱情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即将到来的愉悦心情。4.伯爵夫人的咏叹调:伯爵夫人的咏叹调都是抒情性的,主要表达了对丈夫不忠的埋怨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求爱神给我安慰》是短小的歌谣曲,音乐舒缓,旋律曲折,和声变化丰富,表达了伯爵夫人痛不欲生的心理。

(三)经典唱段

《再不要去做情郎》--费加罗的咏叹调

这是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是, 费加罗像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

这首乐曲是C大调,4/4拍,急速的快板,用三段体,分节歌形式写成。A段前十二小节)基本上是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明快有力;B段曲调变得比较温柔,它带有宣叙调性质。这是费加罗亲切地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修饰,打扮,然后A段曲调再现,C段又带宣叙调性质,然后A段再现,最后接尾声。接下去是雄壮的音乐,到这时,凯鲁比诺终于被费加罗说服,愉快地到军队去了。

《再不要去做情郎》这段选曲,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它已成为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男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者不是主角苏珊娜而是由女高音扮演的年轻男仆凯鲁比诺。这种角儿在18世纪30年代还由阉人歌手担任着。此时的维也纳已向前迈了一步,由女声取而代之。

这是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女仆苏珊娜让他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时唱的。在剧中,童仆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扮演。

在演出时,这一段选曲是用吉他伴奏的,它的情调好似一首小夜曲,但是内容更丰富,感情更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这段选曲是2/4拍行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开始是B大调,前面的八小节前奏,是选用唱段第一,三句的旋律,情意甜蜜,描写苏珊娜在一旁拨动吉他琴弦为之伴奏。

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由于曲调里出现了#4这个音,给下一段离调作了准备。B段转F大调,十四小节之后,又转成了降了A大调,十小节之后,又回到F大调。它的后半部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表现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

歌曲又回到降B大调,A段主题再现。最后一句重复了一次,但第三句结尾在音符上稍有变化,歌词也多了一句:“甜蜜的爱情在我胸怀”。

此曲是女中音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三、《费加罗的婚礼》所反映作者的创作风格

莫扎特的歌剧不仅脱离了滥用声乐作为装饰的敝辙,而且由于莫扎特具有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修养,他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于歌剧的观念,莫扎特说“在一出歌剧中,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在他看来,歌剧必须真实的表现情感和性格,但表现的任务要交给音乐而绝非歌词。音乐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据着支配地位,所以他的歌剧成了名副其实的歌唱成剧艺术。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他充分运用了重唱形式,并且表现的异常精彩,刻画了不同的角色的性格,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重任,音乐不断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剧情,使伯爵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经过苏珊娜加入的三重唱,费加罗加入的四重唱,直至发展到最后的七重唱,从而把喜剧推向高潮。该部歌剧中的《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第一幕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唱的咏叹调。因为伯爵要将他辞掉,所以凯鲁比诺来找苏瑚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求情让他留下,在他们谈话时,伯爵来到了门外,伯爵的脚步声让凯鲁比诺慌忙藏在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后向苏珊娜求爱,然而这一切都放躲在椅子后面的凯鲁比诺听到了,伯爵发现凯鲁比诺后,他怒火中烧,要将凯鲁比诺赶出他的家,到军队服役,凯鲁比诺非常难过,就在此时,费加罗唱了这首咏叹调来劝他,不让他天天只顾着谈情说爱,同时也极大的讽刺了伯爵。《你再不要去做情B:》这段咏叹调在人物刻画和音乐创作上都做的非常完美,充分展示了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和巅峰的艺术成就。

在《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中,莫扎特将歌剧结构与人物刻画艺术带向全新的境界,莫扎特在写歌剧咏叹调时,是在充分了解演员嗓音、技艺和表现特点之后才下笔的,所以他能恰如其分的刻画人物性格的思想感情。重唱在莫扎特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中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歌唱家喜欢炫耀个人的演唱技能以及作曲家在创作重唱方面缺乏技巧和热情。但是莫扎特却充分的利用重唱这一形式,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一幕第四场苏珊娜和玛塞林娜的二重唱,这是一对情敌互相激烈谩骂的二重唱。两人在开始时,是相敬如宾,用热情文雅的语言进行交谈,不久,就露出了本性,互相破口大骂。音乐把二人对话是的心态表现的活灵活现,刻画出了她们在对话时各自不同的心理。莫扎特用切分节奏表现她们开始时表面相敬如宾、内心却互相敌视的心理。后来互相谩骂时,音乐发生了速度加快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两个女人互相谩骂时的形态和心理。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它不仅在音乐创作和社会思想上具有突出的意义,而且体现了法国与德奥启蒙主义精神对莫扎特的影响,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思想和道德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声乐爱好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特征,使之进一步地了解到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特征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下载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男中音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